《九成宫》集字——“求是”横幅的创作
九成宫醴泉铭碑繁体全文及翻译

九成宮醴泉銘碑全文九成宮醴泉銘,秘書監檢校侍中钜鹿郡公,臣魏徵奉敕撰。
維貞觀(六)年孟夏之月,皇帝避暑乎九成之宮,此則隋之仁壽宮也。
冠山抗殿,絕壑為池,跨水架楹,分岩聳闕,高閣周建,長廊四起,棟宇膠葛,台榭參差;仰視則迢遞百尋,下臨則崢嶸千仞,珠壁交映,金碧相暉,照灼雲霞,蔽虧日月。
觀其移山回澗,窮泰極奢,以人從欲,良足深尤。
至於炎景流金,無鬱蒸之氣;微風徐動,有淒清之涼,信安體之佳所,誠養神之勝地,漢之甘泉不能尚也。
皇帝爰在弱冠,經營四方,逮乎立年,撫臨億兆;始以武功壹海內,終以文德懷遠人:東越青丘,南逾丹徼,皆獻琛奉贄,重譯來王;西暨輪台,北拒玄闕,並地列州縣,人充編戶;氣淑年和,邇安遠肅,群生鹹遂,靈貺畢臻,雖藉二儀之功,終資一人之慮。
遺身利物,櫛風沐雨,百姓為心,憂勞成疾,同堯肌之如臘,甚禹足之胼胝,針石屢加,腠理猶滯。
爰居京室,每敝炎暑,群下請建離宮,庶可怡神養性。
聖上愛一夫之力,惜十家之產,深閉固拒,未肯俯從,以為隋氏舊宮,營於曩代,棄之則可惜,毀之則重勞,事貴因循,何必改作。
於是斫雕為樸,損之又損,去其泰甚,葺(qi) 其頹壞,雜丹墀以沙礫,閒(jian) 粉壁以塗泥;玉砌接於土階,茅茨續於瓊室。
仰觀壯麗,可作鑒於既往,俯察卑儉,足垂訓於後昆。
此所謂“至人無為,大聖不作”,彼竭其力,我享其功者也。
然昔之池沼,咸引谷澗,宮城之內,本乏水源,求而無之,在乎一物,既非人力所致。
聖心懷之不忘。
粵以四月甲申朔旬有六日已亥,上及中宮,曆覽台觀,閒步西城之陰,躊躇高閣之下,俯察厥土,微覺有潤,因而以杖導之,有泉隨而湧出,乃承以石檻(jian),引為一渠。
其清若鏡,味甘如醴,南注丹霄之右,東流度于雙闕;貫穿青瑣,縈帶紫房;激揚清波,滌蕩暇穢;可以導養正性,可以澄瑩心神。
鑒映群形,潤生萬物,同湛恩之不竭,將玄澤之常流,匪唯乾象之精,蓋亦坤靈之寶。
謹案:《禮緯》雲:王者刑殺當罪,賞錫當功,得禮之宜,則醴泉出於闕庭。
欧阳询楷书集字:吉祥对联 九成宫碑

谢谢观看
4
(四)七言对 联
5
(五)八言对 联
(一)四言对联
门迎百福户纳千祥 春临大地喜降人间
(二)五言对联
日出千山秀花开万里春 春风吹大地红日照中华
(三)六言对联
盛世祥云丽日新春福气和风 春意布满大地阳光普照人间
(四)七言对联
门迎晓日财源广户纳春风喜庆多 山清水秀春常在人寿年丰福永存 人和政善千家乐国泰民安百业兴 万事如意年年好一帆风顺步步高 山清水秀春景盛人寿年丰乐事多 春入门庭多秀色瑞呈宇宙有光辉 春至百花香满地节来万事喜盈门 春色不随流水去花香时送好风来 地灵人杰千祥集裕后光前百福临
05
心底无私宜 福寿胸中有 识自康强
春随香草千年艳人 与梅花一样清
人共月圆天作合气 同春暖玉生香
环璧列奇书有史有 文堪探讨小楼多佳 日宜风宜雨足安居
作者介绍
同名作者介绍
这是《欧阳询楷书集字:吉祥对联·九成宫碑》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精彩摘录
精彩摘录
这是《欧阳询楷书集字:吉祥对联பைடு நூலகம்九成宫碑》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精彩内容摘录。
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春节时照着这本书练字写对联,如今春节悄然离去,也该和这本书告个别啦!。
目录分析
福春
寿招财进宝
春安夏泰秋吉 冬祥新春大吉
九州瑞气迎新 到四海祥云降
新春大吉春安夏泰 秋吉冬祥
福来万事如意
万事如意九州瑞气 迎春到四海祥云降
福来
1
(一)四言对 联
2
(二)五言对 联
3
(三)六言对 联
(五)八言对联
东西南北八方永泰春夏秋冬四季平安 江山秀丽地呈美景华夏腾飞龙有传人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李琪藏本这应该是最好的版本了吧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李琪藏本这应该是最好的版本了吧《九成宫醴泉铭》楷书原碑石在陕西麟游九成宫。
《九成宫醴泉铭碑》由魏征撰文,记载唐太宗在九成宫避暑时发现泉水之事。
此碑立于唐贞观六年(公元632年)。
碑高2.7米,厚0.27 米,上宽0.87米,下宽0.93米,全碑共二十四行,每行四十九字。
今石尚存,但剜凿过多,已非原貌。
传世最佳拓本是明代李琪旧藏宋拓本,今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碑身和碑首连成一体,碑首有六龙缠绕。
正面隶书“九成宫醴泉铭”六个大字。
碑座已经破损。
陕西省麟游县在西安西北160公里处,隋朝在这里修建了避暑离宫仁寿宫,唐朝改建为九成宫。
当时长安城水源困乏,宫中用水全靠从河道里“以轮汲水上山”。
公元632年,李世民在九成宫四城之阴散步时,发现有一块地皮比较湿润,用杖疏导便有水流出。
于是掘地成井,命名为“醴泉”,意思是水跟美酒一样香甜。
大家极为高兴,认为是祥瑞之兆。
于是由魏征撰写铭文,欧阳询执笔写字,匠工刻于石上。
魏征铭文记述了九成宫建筑的宏伟,唐太宗功业的伟大,醴泉发现的经过,以及它象征祥瑞的意义。
特别的是, 铭文后半部,它是魏征发挥的治国安邦的政治主张,至今犹有借鉴价值。
“黄屋非贵,天下为忧”,“居高思坠,持满戒溢”的名句就出于此碑。
《九成宫醴泉铭》充分体现了欧阳询的书法结构严谨、圆润中见秀劲的特点,此碑书法,高华庄重,法度森严,笔画似方似圆,结构布置精严,上承下覆,左揖右让,局部险劲而整体端庄,无一处紊乱,无一笔松塌。
用笔方整,紧凑,平稳而险绝。
明陈继儒曾评论说:“此帖如深山至人,瘦硬清寒,而神气充腴,能令王者屈膝,非他刻可方驾也。
”明赵涵《石墨镌华》称此碑为“正书第一”。
《九成宫醴泉铭》用笔慎重、严谨,没有过分的表现,被视为“楷书法的极则”,也就是说是楷书研究的出发点、终点站,是历代学书者的楷模。
《九成宫醴泉铭》是欧阳询七十五岁的作品,最能代表他的书法水平,《宣和书谱》誉之为“翰墨之冠”,赵孟頫说:“清和秀健,古今一人。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碑》书法欣赏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碑》书法欣赏一、《九成宫醴泉铭》简介《九成宫醴泉铭》可谓欧体楷书的登峰造极之作;其书法风格上的主要特点是严谨工整、平正峭劲。
字形虽稍长,但分间布白,整齐严谨,中宫紧密,主笔伸长,显得气势奔放,有疏有密,四面俱备,八面玲珑,气韵生动,恰到好处。
点画配合,结构安排,则是平正中寓峭劲,字体大都向右扩展,但重心仍然十分稳固,无欹斜倾侧之感,而得寓险于正之趣。
《九成宫醴泉铭碑》由魏征撰文,记载唐太宗在九成宫避暑时发现泉水之事。
此碑立于唐贞观六年(公元632年)。
碑高2.7米,厚0.27米,上宽0.87米,下宽0.93米,全碑共二十四行,每行四十九字。
今石尚存,但剜凿过多,已非原貌。
传世最佳拓本是明代李琪旧藏宋拓本,今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碑身和碑首连成一体,碑首有六龙缠绕。
正面隶书“九成宫醴泉铭”六个大字。
贞观六年四月,刻成了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由魏徵所撰,碑文总共有二十四行,每行有四十九个字,碑额是由阳文篆的“九成宫醴泉铭”六个字。
存于陕西麟游。
留于后世的以宋拓为最多,最早的是明朝驸马李琪收藏的北宋拓本,保管在北京故宫博物院。
欧阳询晚年做成《九成宫醴泉铭》,全碑在书写过程中浑厚沉劲,意态饱满。
写撇、捺多以圆笔为主,让字看起来体态圆融又存流畅之感 . 写弯钩多以转法为主,曲圆较长,能够有力地将全字支撑起来。
所有这些表现了欧阳询想要把隶书溶于楷书的特点。
因此《九成宫醴泉铭》碑也被誉为”三绝”碑。
其碑布白疏朗,结体化长为方,点画比较淳厚,用笔稳健含蓄。
原碑立于陕西省麟游县博物馆。
唐贞观五年,唐太宗修复隋文帝的仁寿宫,将它改名为九成宫。
第二年,唐太宗到九成宫避暑的时候,在游览到宫中台观的时候,偶然发现有一个清泉在那里。
太宗帝欣喜若狂,随即下令让魏征撰文,欧阳询书写而立一石碑。
这便是”九成宫醴泉铭”。
碑文记载了醴泉是怎样来的。
二、《九成宫醴泉铭》的艺术特点分析(一)风格构成的承前启后《九成宫醴泉铭》在初唐时期是楷书史上一件有着划时代意义的作品。
奉献【原创】九成宫醴泉铭集联注释及说明(80-139)3

奉献【原创】九成宫醴泉铭集联注释及说明(80-139)3展开全文奉献【原创】九成宫醴泉铭集联注释及说明(80-139) 3关于【原创】九成宫醴泉铭集联注释声明九成宫醴泉铭集联注释是我本人于2012年12月22校对完成的五本稿子之一。
九成宫醴泉铭集联兰亭序集联圣教序集联曹全碑集联石门颂集联感谢个人图书馆编委认真负责,某网站某人侵权发表我的作品,其后果应当自负。
我今举报。
希望侵权者与我联系。
为了爱好此“九成宫醴泉铭集联注释”联友,发完此集。
侵权者必究。
燕赵书痴王玉良书于墨香斋【原创】九成宫醴泉铭集联注释(80-139) 3为了初学联友理解《九成宫醴泉铭集联》,不才抛砖引玉,敬请方家指教。
拙作(有原图)可以转载,版权所有,若出书需经本人联系。
80登台可赏涤山雨出海能观澈水天【简注】涤:洗涤。
澈:清澈【释意】登上高台才能观赏到清洗山林的雨势;出海才能观赏到清澈的水与天(一线美景)。
81炎景流金无蒸郁微风动碧感凄清【简注】炎景流金:炎景,暑天之酷热。
蒸郁:闷热。
流,熔化。
凄清:凄凉冷清。
【释意】当热度可以溶化金属的酷热暑天,这里却无闷湿蒸热的气温;微风掀起粼粼碧波,带来清凉的舒适。
82清心可持同龟寿养性常膺与鹿龄【简注】清心:心灵清澈无波。
膺:胸,胸怀。
【释意】保持心灵的清澈可以与龟同长寿;胸中经常保持修心养性可与梅花鹿同年龄(生存)。
(暗指修身养性,颐养天年。
)83胜地常年如满月可心无景不微风【简注】可心:符合心意的;符合心愿的。
【释意】游览胜地就好像月亮都总是满月;符合心愿时,即使没有景色,也感到微风拂面(称心如意)。
84立言元在成名后品物常于穷理时【简注】立言:指著书立说。
元:开始。
穷:推究到极点。
【释意】著书立说之始,都在成名以后;品赏事物常在探求真理穷尽的时候。
85皎月怀光如满璧清风和美作冰人【简注】和美和谐美好。
冰人:即是媒人,古代男女缔结姻缘大多靠媒灼之言。
【释意】皎洁的月亮象圆圆的碧玉;清风如同媒人和谐美好。
单字超高清《九成宫》(带米字格)(一)

单字超高清《九成宫》(带米字格)(一)
九成宫醴泉铭是唐代碑刻,公元632年镌立于麟游(今陕西宝鸡麟游县)。魏徵撰文,欧阳询正书。 记述唐太宗在九成宫避暑时发现醴泉之事。笔法刚劲婉润,兼有隶意,是欧阳询晚年经意之作,历来为学书者推崇。
单字放大版加米字格能更容易临习,这次上传五十字,其他后续再上传,可直接打印后临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图文并茂的欧阳询《九成宫》笔法解析

图文并茂的欧阳询《九成宫》笔法解析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一、《九成宫醴泉铭》笔法分析(1)起笔规律分析:首先应在写点之前加上反向的空中发笔动作,即“欲右先左,欲下先上。
”接着写点,受北碑影响,《九成宫》笔画起笔写点时也有“横画直下笔,直画横下笔”的特点,所以写横(提与之同)起笔时点的方向较陡,与水平线呈大于60度左右夹角(左尖横除外),竖(撇与之同)起笔时点的方向较平,与垂直线呈大于60度夹角(上尖撇除外)。
后面带笔和转笔步骤可借鉴楷书入门教材介绍的相应方法。
▲图1—横起笔角度▲图2—竖起笔角度行笔规律分析:可借鉴楷书入门教材介绍的相应方法,如下行笔规律:中锋铺毫起笔三步完成后,紧接着中锋铺毫行笔,在行笔过程中,要始终保持笔锋指向与运笔方向正好相反,同时要求笔锋始终保持在笔画的中央,随着手腕的运动,笔杆可以倒向笔锋所指方向(不能往运笔方向也不能往笔画两边倒,否则会造成拖锋或偏锋),笔杆倾倒幅度越大,笔锋与纸面的摩擦力越大,笔毫克服阻力前进,写出的笔画自然就有力度美(见下图)。
▲收笔规律分析:可借鉴楷书入门教材介绍的相应方法,如下:(一)藏锋收笔:弹、挑、折、转中锋行笔到末尾,收笔第一步是笔锋反弹提起(越是弹性小的笔或按笔幅度大的情况,越要反弹提起),因为象横、垂露竖或短竖以及反捺的收笔需要较轻的笔触才能圆满完成收笔。
所以反弹提起是圆满收笔的关键一步。
这里我用一个“弹”字概括反弹提起这一步。
第二步“挑”概括的是笔锋上挑(对横而言)或笔锋左挑(对竖而言),这一步的目的是同第三步“折”配合形成棱角,以强调笔画的造型效果。
注意:挑时要用一分笔轻挑,不可用很重的笔触。
第三步“折”概括的是笔锋在“挑”之后折笔(方向与起笔点的方向保持平行)向右下形成方角,与下一步圆转形成的圆弧收笔构成方圆对比。
注意:这一步依然要用一分笔轻折。
第四步“转”概括的是圆转回收,完成“折”后,手腕带动毛笔,使笔锋轻松一转,从下方轻轻收回,整个笔画到此圆满结束。
高清字帖方整中见险绝-九成宫醴泉铭〈李祺本〉

高清字帖方整中见险绝-九成宫醴泉铭〈李祺本〉
九成宫醴泉铭是唐代碑刻,公元632年镌立于麟游(今陕西宝鸡麟游县)。
魏徵撰文,欧阳询正书。
记述唐太宗在九成宫避暑时发现醴泉之事。
笔法刚劲婉润,兼有隶意,是欧阳询晚年经意之作,历来为学书者推崇。
全文叙述了“九成宫”的来历和其建筑的雄伟壮观,歌颂了唐太宗的武功文治和节俭精神,介绍了宫城内发现醴泉的经过,并刊引典籍说明醴泉的出现是由于“天子令德”所致,最后提出“居高思坠,持满戒盈”的谏诤之言。
现存宋拓本以故宫博物院李祺藏本与藏于日本东京三井纪念美术馆的拓本最为知名。
两件拓本,前者笔墨丰厚,后者风姿瘦劲,可谓同曲异调,各具神彩。
欧阳询书写此铭,时年七十六岁,其书法艺术已是炉火纯青,加之又是奉敕用心之作,故此铭一直被誉为「楷书之极则」。
在字的不经意处,还能看到字韵的柔媚所在。
书法高华浑穆,丰厚挺拔,既有晋人凤韵,又开唐人新风,是千余年来楷书登峰造极之作。
字形采用长方形态势,字句、行距都较大,章法显得宽松而清晰。
点画精致准确定型,尤其结字布局险劲,中宫收缩,外展逶迤,疏密聚散对比强烈,却具有超级稳定感。
书法字帖·单字字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观看《九成宫》集字创作过程的视频。
5、理解“求是”二字的含义。
6、观察横幅由哪几部分组成?观察横幅作品在谋篇布局上的讲究。
7、小组合作,讨论、总结《九成宫》集字创作横幅的要点。
8、小小组合作写“求是”这幅《九成宫》集字横幅作品。
9、小组派代表介绍评价书法作品的四法:笔法、字法、章法、墨法。
师总结:课堂上老师不单单希望大家写好“求是”这2个字,更希望大家能在生活学习中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做一个实事求是人。
书法是美的,书法艺术更是魅力无穷。练习书法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希望孩子们多看,多思、勤学苦练、坚持不懈,终有所获。
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达成度
教学重点难点突破
学生艺术思维锻炼
学生学习练习效果
教师有效提问多少次
1、师介绍自己搜集的书法创作的形式。实物:对联、册页。图片:拼接斗方、中堂、横幅。
2、师:那么,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九成宫》集字——“求是”横幅创作。
师板书课题。
3、上一课的书法园地简要介绍了集字的方法,先请同学回顾下。
4、(播放视频):《九成宫》集字创作的过程。
5、本节课我们创作的作品是有“求是”二字的横幅,你是怎么理解这两个字的?
欣赏各种书法创作形式,感受传统文化的底蕴,提高审美情趣,增强先继承后发扬的理念。
德育渗透
树立做“实事求是”的人的信念
教师示范
“实事求是”
自学内容
观察“求是”二字,明确每个单字的书写要领。
互学内容
在组长的带领下交流各自的发现。
展学内容
创作一幅《九成宫》集字“求是”横幅作品,应该分为哪几步,每一步应该注意什么?
10、对练习的作品进行评价,并帮助同学修改。
11、生再次临习。
1、观看老师的范写。
2、进行《九成宫》集字创作——“求是”横幅的创作。
3、生相互赠送,推选优秀作品,并说明原因。
4、学生把集到的“赞”贴在小组相应的地方。
1、生思考竖幅集字创作的注意事项。
1、出示欧阳询书法作品一幅让生说出处。
2、出示欧阳询更多书法作品,简介欧阳询及作品《九成宫》的地位和影响。
沙坪坝区中小学书法艺术教育学案备课样本
标题
《九成宫》集字——“求是”横幅创作
版本
北师版
年级
三年级上册
班级
三年级
执教
涂旭
时间
2018.12.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求是”的含义,观察“求是”字体间架结构,掌握两字的基本写法。
2、通过《九成宫》集字横幅创作,了解横幅创作由正文、落款、钤印三部分组成,及横幅作品在谋篇布局上的讲究。
10、因为今天我们是《九成宫》集字创作,大家主要从笔法和章法两方面来评价一下这位同学的练习。
11、师评价
1、播放老师范写的视频。
2、巡视指导。
3、学生推荐作品,贴于黑板。
4、颁发小礼品并集赞。
1、祝贺孩子们能写整幅的书法集字作品了,想想竖幅改如何创作并注意些什么?
2、同学们回家可以把前面学过的字试着组成词语,创作一幅竖幅作品。
6、简介横幅,出示图片。总结横幅创作上的章法。
介绍落款的形式。
7、师根据生的汇报小结:首先要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也就是正文,比如本次为“求是”。选定内容后根据纸张的大小确定字的大小。正文写完以后就落款、钤印。
8、师巡视,给生的书写进行修改,提醒书写姿势。
9、所谓书法,法就是书写汉字的法则,书写汉字的艺术,那在评价一幅书法作品时,都有哪些法则呢?
教师点评语言到位
课堂整体学习效果
板书设计:《九成宫》集字——“求是”横幅创作
笔法笔力凝聚点化劲挺
字法字形修长内紧外松
左收右放刚劲挺拔
章法宽松清晰
学习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
教师引导活动
备注
一、作品导入,感受书法魅力
二、学习《九成宫》集字横幅创作
3、正式创作《九成宫》集字——横幅创作
四、学习拓展
五九成宫》。
2、谈对欧阳询的生平和他的书风的了解。
1、小组代表汇报课前查阅、搜集的书法创作中的各种形式。
2、齐读课题
3、能创作书写《九成宫》集字横幅作品,感受传统文化的底蕴,提高审美情趣,增强先继承后发扬的理念。
教学重点
了解横幅创作由正文、落款、钤印三部分组成,及横幅作品在谋篇布局上的讲究。
教学难点
书写创作中的笔法、字法、章法布局运用。
学具准备
毛笔、墨、纸(毛边纸和作品纸)、学习合作单、各种书法创作形式的ppt
艺术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