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案

合集下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音乐教案精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音乐教案精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国歌的原名及其词曲作者,知道国歌产生的时代背景,并能够在此根底上理解歌词的含义。

〔2〕准确掌握国歌的旋律、节拍、节奏、力度及歌词等要求2、过程与方法目标:演唱歌曲中,体会国歌的情感并能唱好国歌。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愿意学习国歌及其音乐相关知识,能够体会并用歌声真正表达国歌的神圣与庄严。

教学重难点:通过对国歌及其相关知识的学习,真正体会国歌的神圣与庄严。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歌曲导入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二、新课讲授〔一〕、寻找国歌:请你仔细想想,那些场合会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二)、感受国歌〔1〕关于国歌,你知道多少?诞生时间、背景、词曲作者、国歌的故事、深刻含义、积极作用。

〔2〕今天为什么还要学国歌?〔3〕为什么把?义勇军进行曲?定为国歌?2.学生讨论答复,教室补充讲解。

A、?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中华民族生死存亡关头,凝聚着中华儿女“不做亡国奴〞的怒吼。

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1935年,当时中华民族正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

这首在中华大地上歌唱了近70年的歌曲,像一支战斗的号角,鼓舞了中华民族儿女去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去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去建设社会主义。

B、国歌同国旗、国徽一样,是国家的象征。

赋予国歌与国旗、国徽同样的宪法地位,有利于维护国歌的权威性和稳定性,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的国家认同感和国家荣誉感。

3.播放国歌,学生聆听,体会反思(三)、作业收集关于国歌的音乐知识第二课时一、歌曲导入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二、新课讲授1、播放国歌,思考〔1〕为什么在“中华民族〞四个字上要加上重音记号?用重音(“〉〞)唱出强调了形势的严峻。

突然乐句被一个八分休止符打断,接着唱出“最危险的时候〞,告诉人们,国家和民族正面临着生死存亡的抉择。

〔2〕为什么在“前进!前进!前进!进!〞要多加个“进〞字?并加重音记号?鼓励着无数战士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结尾时再三强调“前进〞两字,音乐上富有动力,征着中国人民百折不挠,往直前的伟大精神。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案范文(通用7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案范文(通用7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案范文(通用7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歌唱祖国》和学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

(了解、接受)(2)认识并学唱三连音。

(了解、初步学会)(3)认识并学唱重音记号。

(了解、初步学会)(4)学奏口琴7、1两个音。

(了解、模仿)教学重难点:(1)重点: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了解进行曲的体裁和风格,掌握歌曲坚定有力、强弱分明的节奏。

(2)难点:歌曲难度较大,主要是弱起节奏和三连音。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检查坐姿二、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歌曲、三连音、重音记号、力度记号三、新授1、师:今天我们要来欣赏一首是根据同名歌曲改编的铜管乐曲《歌唱祖国》。

乐曲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朝气蓬勃、蒸蒸日上的新气象。

旋律气势豪迈而充满深情,连贯统一又富于变化。

乐曲由长度相等的两部分组成。

接下来,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这首乐曲。

2、初听全曲:生边听边想,初步感受作品所表达的内容与情感。

3、复听全曲:通过分段欣赏,对乐曲主歌与副歌部分在节奏、结构、音调上的分析对比,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教师结合学生的议论进行概括,总结使学生了解音乐的表现手段与内容的关系,进一步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音乐形象,提高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力和理解力。

乐曲开始有一个气势豪迈、勇往直前的前奏,接着第一部分由最低的5以主和弦分解,不断向上跳进到乐曲最高音,好似祖国朝气蓬勃、蒸蒸日上的.新气象。

进行曲风格,很鼓舞人心。

第二部分,旋律富有歌颂性,和第一部分形成强烈的对比,表达人们对祖国的深情。

四十多年来,这首乐曲传遍了祖国大地,已成为独立自由新中国的象征。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于1980年5月起将它作为全国新闻联播的开始曲。

4、再次完整地欣赏,以巩固学生获得的知识。

复听后要求学生讲出作品的名称、作者、演奏形式及作品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5、巩固全曲。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案2教学内容:欣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课型:综合课教法:谈话法教学目的:1、学习交替运用连贯与跳跃的唱法,继续学习歌曲的演唱。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案)2024-2025学年湘艺版一年级音乐上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案)2024-2025学年湘艺版一年级音乐上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案教材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原名《义勇军进行曲》,作于1935年。

原为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歌,这首歌在中国人民争取自由解放的斗争中起过巨大的鼓舞作用,今天仍然不断激励着中华民族奋勇前进。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歌词是一首激昂奋进的散文式自由体新词,句子长短不一。

歌曲从前奏开始,引出后半拍的急切呐喊:“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当唱到“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时,曲作者用突然休止造成种特有的紧迫感,在休止后更突出了“最危险的时候”,紧接着引出人们被迫发出吼声“起来!起来!起来!”在三次情绪递增的激昂呼喊之后,号角式的音调再次出现,它像一阵嘹亮的冲锋号声,激励着无数战士和爱国同胞冒着敌人的炮火奋勇前进。

结尾时反复强调“前进”两字,象征着中国人民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战斗步伐,表现了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和前赴后继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目标:1、能够用自然、坚定的声音自信地演唱《国歌》。

初步掌握三连音节奏,并唱准和感受三连音在作品中的表现效果。

2、多方位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能在歌曲的演唱活动中,用歌声去感受和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通过学唱《国歌》和介绍聂耳,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使他们懂得唱好国歌的重要意义。

4、通过学习三连音、重音记号等音乐记号,能用恰当的力度表现歌曲雄壮、激昂的情绪。

教学重点:运用恰当的力度正确地表达歌曲的情绪内容,用自然、坚定的声音自信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掌握“三连音节奏”和“弱起节奏”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今天在上课前,我们先来听一小段音乐,你来听一听这个旋律你觉得熟悉吗?生:国歌师:看来大家都对我们的国歌的旋律非常熟悉,那么刚刚我们听到的就是国歌的前奏部分,我们的国歌又叫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今天来学习这首我们很熟悉的歌曲。

师:接下来老师来考考你们,大家知道了国歌,那你知道我们国家的国徽、国旗是什么样的吗?【展示国徽、国旗、国歌】师:你对国歌了解多少呢?你知道国歌的词作者是谁?曲作者是谁呢?【教师根据学生了解的情况介绍国歌的故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学目标:一:在欣赏和学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能用庄重坚定和清晰准确的声音演唱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表达一个中国人的信心和决心。

三:学会模拟鼓号队的演奏,并能用其中的几件打击乐器编配节奏型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伴奏活动。

教材分析与教法(一)学唱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这是一首进行曲风格的歌曲,原名《义勇军进行曲》,是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歌。

田汉词,聂耳曲,作于1935年。

随着影片的放映,这首歌在人民群众中激起强烈反响,很快传遍了全国。

美国著名黑人歌唱家保罗·罗伯逊深切同情和支持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曾多次演唱《义勇军进行曲》并灌制唱片,使这首歌的影响遍及全世界。

1949年9月被定为代国歌,1982年12月被定为正式国歌。

歌中那号角式的音调激越高昂,鼓舞人心,催人前进。

层层推进的六个乐句一气呵成。

歌曲中的弱起节奏、四度跳进、同音反复以及三连音的运用很有特色,使乐曲产生了很大的推动力。

歌曲结尾连续三个上行四度音程构成的“前进”,音区虽低,却显得那么顽强有力,有如中华儿女勇往直前、坚定有力的壮阔步伐。

教学方法:1 .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已经在感性上积累了欣赏和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初步经验,因此,他们都认为自己会唱《国歌》了,其实学生只是凭听觉上的经验进行哼唱而已,往往学生在演唱《国歌》时,歌词唱不清楚、节奏不准确、情绪懒散等等。

这些演唱中的问题在学校每周的升国旗、唱国歌活动中尤其明显。

本课是学生首次正式地学唱《国歌》。

因此老师可以开门见山地交待本课学习的主题——“我们的国歌”。

2 .欣赏: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让学生用语言相互交流心中对国歌的印象。

播放《国歌》,老师请学生仔细欣赏,再谈谈听后的感受。

3 .议论:了解国歌歌词及国歌的作者。

请学生参考课本或根据自己平时了解到的信息讲讲《国歌》的由来及创作花絮,老师也联系当今日本政党篡改历史教科书、否认侵略中国的丑行来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诵读国歌歌词,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案
在总结回顾环节,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了较为全面的掌握,但仍有个别学生对部分知识点存在疑问。为此,我计划在课后加强个别辅导,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学有所获。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如“国歌演唱时,我们应该注意哪些礼仪?”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3.分析国歌的曲式结构,了解其由引子、主歌、副歌三部分组成。
4.体会国歌所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5.了解升国旗、奏国歌的礼仪,培养学生在庄严场合的纪律性和尊重之情。
二、核心素养目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学旨在提升学生的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具体目标如下:
1.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使其能够感受并理解国歌的旋律、节奏特点及其所表达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国歌的基本概念。《义勇军进行曲》作为我国国歌,它是一首表达民族精神、激励人民斗志的乐曲。它是国家的重要象征,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坚强意志和爱国主义精神。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在重要的国家庆典或国际比赛中,国歌的演奏和演唱都具有重要意义。它能够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感,增强民族凝聚力。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也加深了对国歌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尊重和传承国歌的精神。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这一章节的教学后,我对自己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进行了反思。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案【四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案【四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案【四篇】国歌在中国人民争取自由和解放的斗争中发挥了巨大的鼓舞作用。

今天,它仍然激励着我们为振兴中国而勇往直前。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案的文章4篇 ,欢迎品鉴!教学目标:1、能够用雄壮有力的声音自豪地演唱歌曲。

2、介绍国歌的全称就是《义勇军进行曲》。

3、了解《国歌》的词曲作者、创作背景,体会《国歌》表达的爱国情感。

4能够认知附点、三连音、重音记号、渐强记号等音乐符号的音乐整体表现促进作用,并将其用歌声恰当整体表现。

教学重难点:附点、三连音、重音记号、渐强记号等音乐符号的理解与应用。

教具准备工作:多媒体、琴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教学过程:1、导入:考一考我们的国旗就是什么?我们的国歌是什么?谁能够说老师在什么样的场合中可以升国旗、奏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呢?国家的意义:对于我们来说,国旗和国歌代表了整个国家的人民,国旗和国歌就是我们身份的寓意。

每天清晨,天安门广场都会调集很多市民,他们都在等候升旗仪式。

当正式宣布升旗仪式已经开始的时候,,广场上的人们顿时安静下来,当洪亮的国歌奏起来的时候,人们一面把目光凝视着冉冉升起的国旗,一面低唱国歌,对祖国的爱好之情油然而生。

欣赏《升国旗》视频2、演唱一演唱下面我们也一起来唱唱《国歌》那么你对国歌介绍多少呢?你晓得国歌的词作者,曲作者就是谁吗?3、国歌探秘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国歌》的秘密,是什么力量是这首歌曲成为抗战时期全国人民战斗的号角,是什么原因是这首歌曲成为一种抗争不息,独立自强的精神?聂耳先生在《义勇军进行曲》中使用了什么秘密武器呢?让我们一起来进行一次探秘行动吧?1)重音记号“>”“中华民族”聂耳在这里想要抒发什么样的情感?用带和不拎记号去展开献唱对照,体会歌词及重音促进作用。

运用重音和休止符演唱“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进一步体会聂耳用意。

2)对照献唱,传授“下行”科学知识学生唱“起来,起来,起来”的歌谱,并用手势表现旋律走向。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案3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案3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案3篇篇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一、教学内容:欣赏《国歌》二、教学目标:通过教唱《国歌》和介绍聂耳,使学生懂得唱好《国歌》的重要意义。

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并能运用较有力的声音来表现歌曲雄壮激昂的情绪。

三、教学重点:掌握“三连音节奏”和“弱起节奏”。

四、教学难点:掌握“三连音节奏”和“弱起节奏”。

五、教学准备:录音机,磁带,电子琴,课本六、教学过程【导入】1、学生描述国旗:师:老师想问一下同学们都见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吗?师:那谁能描述一下国旗是什么样的?2、启发学生思考:在什么场合要升国旗、奏国歌?师:同学们回答得真棒,那谁能说说,在什么样的场合要升国旗、奏国歌呢?同学们想一想。

师:同学们说的都非常好,在奥运会上,当中国的体育健儿获得比赛的冠军,就会升起鲜艳的五星红旗,奏响庄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现在老师就要请同学们共同感受一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神圣与庄严!请全体同学起立!【欣赏】1、聆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乐曲)。

2、学生总结在国歌奏响时应如何去做。

师:全体同学请坐。

老师刚才发现同学们在听国歌的时候,表情都特别严肃,有的同学还在小声地跟着音乐演唱。

老师想问问同学们,当国歌奏响的时候,我们每一位同学到底应该怎样去做呢?师:同学们说的很好,那如果我们的胸前都带着红领巾,应该怎样?师:那让我们集体敬一个标准的少先队员队礼。

敬礼!师:请把手放下,我们刚才敬了少先队员的队礼,如果是一名军人应该怎样做?师:那我们就都来当一回军人,一起敬一个非常神气的军礼。

敬礼!师:请把手放下,看来同学们个个都可以当一名神气十足的军人了!刚才做得非常好。

那如果是一名普通的小朋友在观看升旗,他又应该怎样做呢?【创造】再次聆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乐曲),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

师:现在假设我们都来到了雄伟的天安门广场,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奏响时,我们就按照我们刚才所说的三种角色。

【结课】今天,我们每一位同学再次体会到《国歌》是祖国的象征,是民族的心声。

教案 人音版 音乐 四年级 上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教案 人音版 音乐 四年级 上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教案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上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一. 教材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四年级上册音乐课程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是我国的国歌,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国歌的背景、创作过程以及国歌所蕴含的深厚情感。

同时,学习国歌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集体荣誉感。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能够识谱、唱歌,并对音乐产生兴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国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了解不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对这些知识的讲解。

此外,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通过实践活动来学习,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应充分考虑这一点。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国歌的历史背景、创作过程和歌词含义。

2.学会唱国歌,并能够正确地演唱。

3.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集体荣誉感。

4.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欣赏水平。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国歌的旋律和节奏。

2.理解国歌的歌词含义和背后的故事。

3.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国歌的历史背景、创作过程和歌词含义。

2.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

3.练习法:分组练习、合唱,提高学生的演唱技巧。

4.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国歌的魅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国歌的历史背景、创作过程和歌词含义。

2.音响设备:播放国歌音频,让学生跟随演唱。

3.乐谱:准备国歌的乐谱,方便学生学习和演唱。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介绍国歌的历史背景、创作过程和歌词含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播放国歌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国歌的魅力。

接着,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重点指导学生掌握国歌的旋律和节奏,纠正演唱中的错误。

4.巩固(5分钟)学生集体演唱,教师点评并纠正不足之处。

通过反复演唱,使学生熟练掌握国歌。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其他国家的国歌,对比分析各国国歌的特点,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教学目标:
一:在欣赏和学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能用庄重坚定和清晰准确的声音演唱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表达一个中国人的信心和决心。

三:学会模拟鼓号队的演奏,并能用其中的几件打击乐器编配节奏型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伴奏活动。

教材分析与教法
(一)学唱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这是一首进行曲风格的歌曲,原名《义勇军进行曲》,是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歌。

田汉词,聂耳曲,作于1935年。

随着影片的放映,这首歌在人民群众中激起强烈反响,很快传遍了全国。

美国著名黑人歌唱家保罗·罗伯逊深切同情和支持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曾多次演唱《义勇军进行曲》并灌制唱片,使这首歌的影响遍及全世界。

1949年9月被定为代国歌,1982年12月被定为正式国歌。

歌中那号角式的音调激越高昂,鼓舞人心,催人前进。

层层推进的六个乐句一气呵成。

歌曲中的弱起节奏、四度跳进、同音反复以及三连音的运用很有特色,使乐曲产生了很大的推动力。

歌曲结尾连续三个上行四度音程构成的“前进”,音区虽低,却显得那么顽强有力,有如中华儿女勇往直前、坚定有力的壮阔步伐。

教学方法:
1 .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已经在感性上积累了欣赏和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初步经验,因此,他们都认为自己会唱《国歌》了,其实学生只是凭听觉上的经验进行哼唱而已,往往学生在演唱《国歌》时,歌词唱不清楚、节奏不准确、情绪懒散等等。

这些演唱中的问题在学校每周的升国旗、唱国歌活动中尤其明显。

本课是学生首次正式地学唱《国歌》。

因此老师可以开门见山地交待本课学习的主题——“我们的国歌”。

2 .欣赏: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让学生用语言相互交流心中对国歌的印象。

播放《国歌》,老师请学生仔细欣赏,再谈谈听后的感受。

3 .议论:了解国歌歌词及国歌的作者。

请学生参考课本或根据自己平时了解到的信息讲讲《国歌》的由来及创作花絮,老师也联系当今日本政党篡改历史教科书、否认侵略中国的丑行来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诵读国歌歌词,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4 .比较:用比较法学唱歌曲,学生都认为自己已经会唱国歌了,老师便可以先录下他们的声音,再与原音比较,让孩子们自己一句句找对错,找差距。

5 .提高:《国歌》的难点是要唱准歌曲中的三连音,附点节奏,弱起小节,重音记号,渐强记号。

教学中要提出更高的要求,引导学生在歌曲的节奏、情绪上下功夫,唱出坚定勇敢的气势,唱出中国人的精神。

6 .鉴赏:最后再次录音,并与开始的演唱录音进行比较,还可以请个别学生上台学做小指挥,指挥大家演唱。

让孩子们享受演唱能力提高后带来的自信与成功,把《国歌》唱得更好。

(二)欣赏军乐等多种形式唱(奏)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学习用打击乐器参与乐曲的演奏;
教法:
1 .听:老师提前收集各种形式的国歌资料,如:军乐(吹管乐)、管弦乐、童声齐唱、成人齐唱、男声独唱等,能配上画面更好,让学生比较欣赏。

2 .奏:选择用大小军鼓、钹和合适的打击乐器为军乐《国歌》伴奏。

节奏型可按课本要求,也可由学生自己设计。

没乐器的同学可演唱。

3 .创:依照上面的谱例模拟一支鼓号队。

在我们的课堂上要做到人手一个军鼓、钹是不现实的,并且音响也不美。

所以老师要充分利用学生自身的资源,先用嘴巴、身体发出声响来代替乐器,这是一个十分可
行的方法,也注重了人人参与的原则。

声响可让学生来设计。

比如:
i i 5| i 0 | i 3 | i 0 |
小军号:嘟嘟嘟|嘟 0 |嘟嘟 |嘟 0 |……、
小军鼓: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
钹:咣咣咣|咣 0 |咣咣咣|咣 0 |……
大军鼓:咚咚 |咚 0 |咚咚 |咚 0 |……、
4 .练:在节奏分声部练熟后,可挑选几位同学用以上几件乐器进行合奏,全体同学用自创的音响进行配合,自信而骄傲地进行本班的“鼓号队”表演。

5 .演:模拟学校的升国旗仪式。

鼓号队奏乐→学生出旗→全体起立→唱国歌→结束本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