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搏的生物力学基础
脉理基础知识讲解

脉理基础知识讲解
脉理学是研究脉搏的形态、节律、频率和力度等生理和病理变化的学科。
它是中医学最基础、最重要的学科之一,对于中医诊疗和药物治疗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脉搏是人体血管中血流冲击血管壁时所产生的搏动,在中医中是一种重要的诊断手段。
通过触诊脉搏,可以了解人体的生理状态和病理情况,辅助医师进行诊断和治疗。
脉搏的形态与节律对于中医诊疗非常重要。
根据脉搏的形态和节律,中医可以判断病人的气血状况,了解脏腑经络的阴阳盛衰和虚实情况。
同时,还可以根据脉搏的变化来判断病人是否在逐渐康复。
脉搏的频率和力度也是中医重要的诊断指标之一。
脉搏频率可以反映出心脏的收缩和舒张情况,力度则可以反映出血管的弹性和血流量的大小。
通过观察脉搏的频率和力度,中医可以了解病人的心脏、肝脾、肺肾等脏腑的功能状态,判断病人是否存在中医所说的“气滞血瘀”等病理情况。
总之,脉理学是中医学必不可少的学科之一。
掌握脉理学的基础知识,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医诊疗的原理和方法,还可以提高我们对自身健康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 1 -。
脉诊知识点总结

脉诊知识点总结一、脉搏的生理学意义1.脉搏的形成脉搏是由心脏搏动产生的,经动脉传导到远端,在动脉的内壁产生的一系列液体波动。
2.脉搏的变化与心脏搏动的关系心脏搏动分为收缩期和舒张期两个阶段。
脉搏的产生与这两个阶段都有关系,搏动中的动脉形态可分为有形式脉、无形式脉和杂音性脉。
3.脉搏的节律变异与心率及其与脏腑关系脉搏节律与心率之间可以有平行和不平行。
4.脉搏形态与脏腑关系生理条件下脉搏的形态反映了脏腑系统的生理状态。
盛者肝脉多弦、弦浮为胆气盛余所致;虚者肝脉无力或小者为肝血不足所致。
实证脉实、脏腑反应鲜明。
虚证脉弱、脏腑反应不明显。
温热证脉洪,而寒证脉沉。
脉的正常速率:一般成年人的脉搏速率为每分钟60-100次。
睡眠时慢于醒醒时。
儿童及孕妇每分钟100次左右属正常,老年人每分钟80次左右吻正常。
脉的正常力度:总脉诊应了解脉的频率、幅度、节律、力度、设计等指标。
力度是指脉搏造成人体的弹性鼓起程度,触诊脉的滚动感。
脉的正常平衡:不同人的脉搏状况差异很大,而在同一个人体内各个部位的脉搏状态也不相同。
二、脉诊的临床应用1.脉诊能力与临床实践的联系脉诊从最原始、最适应的临床实践中出现,向客观性、科学性和多边形发展。
2.脉诊与中医疾病辨诊中医疾病辨诊是中医临床辨证的主要方法之一,脉诊在辨诊中处于核心位置。
3.脉诊方法与中医治疗脉诊与中医治疗的关系密切,及时进行脉诊能为治疗提供重要线索。
4.脉诊与中医预防保健预防保健是中医传统上的理论内容之一,临床脉诊不仅可以帮助诊断,还可以指导治疗。
三、脉诊的现代证据1.脉诊与中医诊疗效能经过现代科学技术检测证明,中医脉诊在中医疾病中有一定的诊断准确性和疗效。
2.脉诊特征正常值的研究脉诊特征正常值的研究有利于提高脉诊准确性,减少主观误差。
3.脉诊生理基础的研究脉诊的生理基础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脉搏的作用及其与人体生理功能的关系。
4.脉诊与现代医学相互关系的研究脉诊与现代医学的相互关系研究有利于探寻脉诊与现代医学之间的联系和决定性。
脉象形成的原理

脉象形成的原理
脉象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手段,通过判断脉象的变化可以诊断出人体
的疾病。
但是脉象不是随意形成的,而是有一定的原理和规律可循的。
首先,脉象的形成与心脏、血管、神经等生理系统密切相关。
心脏是
人体的血液泵,血液在心脏的推动下,从大动脉一直传递到毛细血管,最终经过毛细血管回流到静脉,再经过心脏进入肺循环和体循环。
在
这个过程中,血液对血管壁的摩擦引起了动脉内壁的震荡,形成了脉搏,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脉象。
其次,脉象的形成还与人体的五脏六腑有关。
五脏和六腑是中医学对
人体内部器官的分类,包括心、肝、脾、肺、肾、胃、胆等。
每个器
官都有各自的功能和特征,其中之一就是与一些脉象相关。
例如,心
包脉和肝脉与心脏、肝脏有关,肺脉和肾脉则与肺和肾有关。
最后,脉象的形成还与人体的精神状态和生活习惯有一定的关系。
中
医理论认为,人的精神状态、饮食习惯、生活环境等都会影响到脉象
的变化。
例如,情绪波动大、生活习惯不规律的人脉象常常有所变化,很难得到准确的诊断结果。
总之,脉象形成的原理和诊断方法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
与生理系统和器官有关,也与人的生活习惯密切相关。
对于医生来说,只有在了解这些原理和规律的基础上,才能做出更为准确的诊断和治
疗方案,让患者得到更好的对症治疗。
而对于普通人来说,了解一些脉象基础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脉搏的名词解释生理学

脉搏的名词解释生理学
生理学是研究生物物质特征及其功能维持正常活动的科学。
换句话说,它是研究生物如何运行,维护和保持其结构和功能的科学。
本文将以脉搏的名词来解释生理学的概念。
脉搏是指在细胞水平上的生物机能的指标,是生物系统的重要特征。
它反映了生物机能的变化,是作为生命过程的指示器而被广泛使用的重要指标。
从生物机能的角度来看,脉搏反映了生物体内细胞功能活动的最小单位,是生物机能状态的重要指标。
脉搏可以用于衡量细胞能量代谢、新陈代谢和调节蛋白质合成状况,这些都是生物机能维持和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必要条件。
脉搏还可用于衡量生物体内细胞状态的调整和耐受能力的变化幅度,为生命过程的维持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指标。
此外,脉搏还是一种神经信号,可以表达神经系统的状态。
它可以用来指导神经元的电活动,提供神经元的整体活性,进而影响神经活动的产物,如行为、学习记忆能力等,从而反映出神经功能的变化情况,为未来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背景。
脉搏还可以用于衡量机体内部系统的功能状态,可以反映机体激素、免疫介质和代谢物质的变化情况,为研究生理机能提供重要参考。
它可以用于衡量细胞激素、荷尔蒙和蛋白激活等生物学过程,这些都是维持生物机能的关键要素,也是推动细胞发育的主要因素。
综上所述,脉搏是生理学研究的重要指标,可以用来衡量机体系统功能的变化,从而揭示出生物机能和其发育情况。
通过脉搏,研究
者可以更好地了解机体内部的生理机能,为研究生物体生理机能及其研究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
中医脉诊原理(即科学机制)

中医脉诊原理(即科学机制)我们知道,西医检查身体和疾病,需要经过很多复杂的设备和程序,或者经过各种各样的化验。
而中医检查身体和疾病,就是“望闻问切”,其中“切”即俗称的“号脉、搭脉、诊脉”,占据重要的地位。
一般的人对中医通过号脉就能诊断疾病感到很神奇,其实,即使中医本行业的人,也不是人人都会号脉,即使会号脉的中医,也不是人人都明了其中的科学原理和机制。
我是业余中医,对号脉有一定的研究,对现代科学也有基本的了解。
这里我从现代科学的角度对号脉做一个形象的比喻和说明。
我们知道,在西医的观念里,脉搏就是心脏的搏动节律,当然这种搏动也有几个主要的参数。
中医的“脉象”,与西医的“脉搏”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中医所谓的“脉象”,包含了五脏六腑(甚至整个身体)的阴阳表里虚实寒热等所有信息!那么,为什么仅仅手腕处的脉搏,就能体现出或者说探测到五脏六腑的所有信息呢?这里有一个现代科学的原理或者说依据,就是“全息原理”,即:身体任何一个部位的脉搏,都能体现或者说包含着全身的搏动信息,只不过手腕处的这个位置探测起来更方便而已。
古人最初的诊脉,其实是在全身上、中、下脉搏明显的几处都要诊测的,比如在两侧额头、腮帮探测“天之气(也叫头角之气)”,在腹股沟、足背探测“地之气”,在手腕桡骨处探测“人之气”,后来才简化为单独探测手腕部脉搏,古人叫“独取寸口”,其实根据全息原理,“独取寸口”就足够获得全身的信息了。
打个比方说:一个由大大小小众多河流组成的水系,你在任何一条河流的任何一个位置,都能感觉到水的流动。
而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与地理上的河流水系有相似之处,在任何一处都能探测到全身的血液波动,这一点是比较容易理解的。
但是又有点不同:自然界的河流水系只是平稳流动,而人体血液的流动是阵动或者说波动的,就是俗称的“脉冲、脉动”。
那么,为什么在中医眼里,从这种波动能看出五脏六腑的信息呢?或者说,为什么这种血流的波动携带者五脏六腑的信息呢?我们可以用物理学中的波的原理(包括水波声波无线电波等等)来做比喻说明。
脉理入门基础知识

脉理入门基础知识在中医学中,脉搏是一种重要的诊断方法,可以通过触摸患者脉搏的变化来诊断疾病。
而脉搏的变化则包含着丰富的信息,需要了解脉理学基础知识,才能正确诊断和治疗疾病。
一、脉象的分类关于脉象的分类,不同的学派和医生可能会有不同的说法。
但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正常脉象:脉搏规律,有力度,不过缓急、沉浮等有规律性的变化。
2.虚脉:弱无力、缓慢;应用于虚寒、虚火、真寒等。
3.实脉:强有力、缓急适度;应用于实热、实寒、实火等。
4.滑脉:脉搏规律显而易见,有力度,缓慢,滑利;应用于寒热错杂。
5.弦脉:脉搏有力度,弦紧有力。
常见于风痹病、脾虚等病证。
6.芤脉:感觉到的脉搏较窄弱,且停顿明显;可见于肝郁等病证。
二、脉诊的基本技巧脉诊是一项技巧性很强的技术,需要医生通过手指感知脉搏的变化,对其进行分析。
以下是一些基本的脉诊技巧:1.触诊位置:通常是在患者手腕的桡动脉处。
2.手法与力度:适当的手法应该是用拇指的指腹感知到脉搏。
力度应该适中,不要过于用力或过轻。
3.观察频率:通过感知脉搏的频率,可了解到患者的心跳情况,正常情况下为60-80下/分钟。
4.观察沉浮:沉浮又称沉浮缓急度,是脉象变化的一种表现。
轻盈、爽利、有弹性为浮脉,喜食油腻、重浊为沉脉,饮食偏寒、体质较寒也会导致脉搏沉。
5.观察长短:长脉又称长弦脉,多见于中风、痰饮等证,而短脉则可见于肝胆气郁等病证。
三、补、泻、平衡的方法根据脉搏的变化,医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判断出疾病的类型,然后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治疗方法包括补、泻、平三个方面。
1.补法:补法指通过适当的药物或食疗,增强患者体质的方法。
常用的补法药物有枸杞子、人参等。
有些疾病因为体虚等原因导致,故需要采取补法。
2.泻法:泻法指通过适当的药物或食疗,逐渐将身体内异物排出的方法。
常用的泻法药物有火麻仁、枳实等。
这种方法常用于治疗体内有毒素的情况。
3.平法:平法指通过适当的药物或食疗,调和身体内的阴阳两种能量的方法。
脉诊基础原理16条(初稿)

脉诊基础原理16条(初稿)中医解密就是超科学的开始,它已经来临!丢失了能量系统研究的西医是缺少灵魂的医学,只观测了各种物质的变化,却不探究这些变化的真正含义。
什么是脉?脉就是影响血管的因素,包括生物电和血液两种因素。
血管、血流反映出身体的能量状态就是脉诊,脉所指的生物电的周期性运动。
脉搏压不只是反映血压问题,还反映生物电问题,同时反映血液状态。
这能够表达两种生命支撑系统,一个是能量(主要是判断生物电的强弱),一个是物质(血液状态)。
《逻辑能量学》解释黄帝内经和中医已经不存在任何的技术性障碍。
本文就是从能量角度论证脉诊。
它是一种总结经验,切脉动静,而视精明,察五色,观五藏有余不足,六腑强弱,形之盛衰。
以此参伍,决死生之分,这也就是把脉搏跳动情况与人体的各种变化联系起来,中医的变化包括血色形志、神魂意志魄等,神魂意志魄的含义是观察生物电情况(血液供应)、呼吸情况、食欲情况(形态决定因素、身体胖瘦)、记忆力和思维情况、运动能力(执行能力,由肝决定),并经过归纳得出结论。
人体的变化与运动在西医里说的物质原因,而真正主导的是能量原因,物质形态决定能量变化种类而已(例如不同的酶表现不同属性,把热能转化成不同的功效)。
脉诊就是检查血液状态,生物电情况(各部位的脉搏跳动情况取决于生物电状态)的学科。
这是最能体现中医是能量医学的地方。
内经有“夫脉者,血之府也。
长则气治,短则气病,数则烦心,大则病进,上盛则气高,下盛则气胀,代则气衰,细则气少,涩则心痛,浑浑革至如涌泉。
病进而色弊,绵绵其去如弦绝,死。
”本文是脉症的西医病症对应的初稿,望大家检验!首先要科普一个新的原理,心跳是如何控制的?心跳与呼吸的1:4比例如何建立的?这依赖于《逻辑能量学》另一重点领域系统联动论和生存逻辑学,这个就是通过能量性调节来实现人体控制,这是由甲状腺素~肾上腺素~胰岛素~乙酰胆碱~生长激素~能量水平~呼吸控制等在下丘脑组成逻辑体系,下丘脑就是处理几者平衡的器官,这个逻辑体系将来要进行计算,控制方式不做展开论述。
脉搏的名词解释生理学

脉搏的名词解释生理学生理学是一门研究人体机能和特殊功能的科学,它研究人体的血液循环、神经系统的活动、消化和排泄系统的运作、免疫系统的功能、内分泌系统的运作以及人体的发育、生殖系统的运行等方面的研究,目的是探究人体的变化和病理的发生。
脉搏是表现出人体生理活动的一个主要现象和变化,其表现形式为心跳,血液循环而产生的振动波,可以从患者脉管上反映出来。
其作用是控制血液循环,以保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脉搏可分为收缩期脉搏和舒张期脉搏。
收缩期脉搏是心脏收缩后,血液的压力上升而产生的脉搏;舒张期脉搏是心脏舒张后,血液压力下降而产生的脉搏。
脉搏变化与特定的生理现象有关,如血压升高而收缩期脉搏减少,血压降低而舒张期脉搏增加。
脉搏是检查人体健康状况的一种手段,医生可以通过检查脉搏来确定患者的血液循环是否正常,以及患者的心脏功能是否正常。
检查脉搏还可以确定患者的血液循环状况,如心脏病病变,心律失常等。
脉搏不仅用于检查疾病,还可以用于评估人体的生理状况,通过检查脉搏,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体征判断患者的生理状况,如血压、心率及血管的狭窄程度等。
脉搏是一种有力的诊断方法,它可以指导医生正确诊断疾病,正确处理疾病,有助于预防和治疗疾病,减轻患者的病情及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此外,脉搏研究也是生理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研究人体血液循环状态、血压、心脏功能、血液粘度等重要生理学指标有重要的价值,有助于研究人体健康状况。
根据脉搏的研究,科学家们发现了很多有关血液循环、血压、心脏功能等相关生理学研究的有用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开发出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手段,对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综上所述,脉搏是一种反映人体健康状况的重要生理现象。
脉搏的变化可以根据该现象判断患者的血液循环、血压、心脏功能等,可以指导医生正确诊断疾病,为人类健康提供有力的诊断方法,也是生理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则有:v SP
S
第五节 脉搏的生物力学基础
可扩张度
V Q k V V
P V P
推广 k S S P
v 1
k
血管可扩张度k越小→越硬→波速越大 反之血管可扩张度k越大→越软→波速越小
把衍生指标k与应力、应变、模量联系起来有 v Eh
d
第五节 脉搏的生物力学基础
4.测定
①选定一段长度为 L的动脉管
第 五节 脉搏的生物力学基础
一、流型
主动脉瓣开启
心室收缩
射出血液
心室舒张
停止射血
主、大动脉血压 主、大动脉血压
血管膨胀 血管回缩
结论: ①心脏收缩-舒张周期重复
②血管膨胀-回弹周期振荡
? ③血液的流动是周期的脉动流
第五节 脉搏的生物力学基础
力学指标:
血液——有粘滞性的实际流体 牛顿流体 流动——稳定流动
心室的周期性收缩与舒张→ 引起主动脉管的有节律的舒 张与收缩运动→以波的形式沿动脉管 传播
脉搏波是这种波在桡动脉中的传播 在腕前桡动脉所悉知脉搏波的性态:
波强度(波幅高低) 波速度 波周期(或频率)
第五节 脉搏的生物力学基础
设臂动脉的长度为L,平均流速为v,主动脉瓣开启的持 续时间为t
n t0 t0v 表征主动脉瓣开启的持续时间内 L L ,脉搏波在臂动脉中往返传播的
有雷诺数 Re vr
惯性力 粘性力
第五节 脉搏的生物力学基础
血液——有粘滞性的实际流体 牛顿流体 流动——周期脉动流
有斯托克斯 数
RS
fr 2
频 率
局部惯性力 局部粘性力
瞬时指标
第五节 脉搏的生物力学基础
常用Womersley 数表示
直径
N r
f D 2
f
D 2
f
人 =20
②记录两端点浅表动脉处压力、脉搏波波形 ③找出记录波形 特征点(压力
④延迟时间 t
v L t
第五节 脉搏的生物力学基础
狗主动脉主要分支动脉的脉搏波波速图
离心脏越远,波速越大 离心脏越远,弹性模量越大
v Eh
D
影响因素:①血液粘度②血管粘性③反射波
第 五节 脉搏的生物力学基础
四、脉搏波与中医脉象
?——充分发展的定常层流(泊肃叶流动)
第五节 脉搏的生物力学基础 二、血压:(血管中的压力)
•管内压力随心脏周期性的变化 •推动血液通过血管时的压力被大量地消耗掉了
图 动脉循环中血压的分布曲线
第五节 脉搏的生物力学基础
三、建立分析模型
基于血流特性和血管特性,血液动力学定量 分析有相当的难度,为简化分析。
心血管系统中 心脏——主动脉——毛细血管 可以拟为 往复供水系统中 泵——气室——终端阻力
第五节 脉搏的生物力学基础
结论: 往复泵作用下可使流体在管路中不间断地流动 主动脉的弹性扩张可使血液在血管中不间断地平稳流动
第五节 脉搏的生物力学基础
2、动力学参数:
弹性腔总体积V,单位时间体积的变化
V t
令收缩期内单位时间流入弹性腔血液的体积Vin
令收缩期内单位时间流出弹性腔血液的体积Vout
有: Vin
Vout
V t
流入=流出+内贮
令舒张期V in 0
有: Vout
V t
流出=内贮的
第五节 脉搏的生物力学基础
四、动脉波
不均匀 狭窄 转弯 分叉
1.传播
动脉分叉图
由于血管壁的弹性扩张与收缩,使血液沿血管传播出去
v
次数
n:26
第五节 脉搏的生物力学基础
讨论n种特殊情况:
① v小或t0小 即 n 2
妊娠妇女,动脉较软,弹性模量小,波速小
② v 或t0大 即 n 4
正常人
③ v 大或t0大 即 n 6
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弹性模量大,波速大
理论值 Re>1500 实验值 Re>2000 书上2300
湍流内部物质、动量交换比层流要剧烈的多,
湍流的能量损耗大于层流的,惯性力必须大
第五节 脉搏的生物力学基础
③“湍流斑” 主动脉瓣口 Re峰值 5000-12000
只观测到一些湍流斑,没有见到持续湍流
④病理情况下,听到异常湍流声,见到异常湍流
动粘度
狗的生物力学基础
说明:
①在主动脉的周期脉动流中,形成湍流的可能性:
正常人
人
20 Re
2
2 人
2500
——有形成湍流的条件指标
但形成过程需要时间,因为流速变化太快, 湍流来不及形成流动状态就又改变了。
没有形成湍流的时间指标
第五节 脉搏的生物力学基础
②湍流的雷诺数 :
阻力模型: 弹性腔模型:
Womersley 理论:
第五节 脉搏的生物力学基础
1、弹性腔模型:
水在往复泵推动下在一管系中流动
图 循环流动模型
活塞P、马达M、泵(心肌)H、阀门1、阀门2、 管路A、储水槽V、支管(小血管)R、气室K
第五节 脉搏的生物力学基础
K(主动脉): 当活塞向右挤压——空气受到压缩 密闭储满空气 当活塞向左抽吸——储存能量释放
入射、反射、透射
第五节 脉搏的生物力学基础
可证明:①分叉处每根管的压力必相等 ②各管波形的脉动部分也相等
P%i P%r P%t1 P%t2
母管 支管1 支管2 据流量守恒
Qi Qr Qt1 Qt2
母管 支管1 支管2
第五节 脉搏的生物力学基础
2.传播速度
P2 P1 P S2 S1 S
设 原始不加脚码,通过后
t、血液速度v、向右传播
脉搏波传播示意图
第五节 脉搏的生物力学基础
未 1 → 2 动时
Q1 Svt
Q2 S S v u t
质量守恒 Q1 Q2
Su vS
PSt P PS S t v u vStv
F1 F2 t m2v2 m1v1
Svu 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