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机原理课程设计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的注意事项
安全性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系统的 安全性。特别是在涉及到控制、 信号处理等应用时,需要采取必 要的安全措施,如防电击、防干
扰等。
可靠性
微机系统常常需要长时间稳定运 行,因此需要充分考虑系统的可 靠性。在设计时应该选择质量可 靠的材料和器件,并进行充分的
测试和验证。
可维护性
为了方便系统的维护和升级,应 该注重设计的模块化和可扩展性。 同时,应该提供必要的技术文档 和使用说明,以便于日后的维护
• 展望:未来微机原理课程设计可以引入更多新技术和实验设备,如人工 智能、物联网等,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适应未来发展的能力。同时, 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学习差异,提供更多元化的学习资源和指导 方式。
THANKS
感谢观看
和使用。
04
课程设计实施过程
设计方案的制定
确定设计目标
明确课程设计的目的和要求,确定设计的功能和性能指标。
调研与资料收集
收集相关资料,了解微机原理的基本知识和技术,为后续设计提供 参考。
制定设计方案
根据设计目标,制定出合理的硬件和软件设计方案,包括系统结构、 电路原理图、软件流程图等。
硬件电路的设计与实现
提供更多关于汇编语言的资料和练习 题,帮助学生熟悉汇编语言的语法和 指令集。
问题二
部分学生在硬件连接和调试过程中遇 到问题。
解决方案
加强实验指导和现场演示,确保学生 正确连接硬件并掌握调试技巧。
问题三
部分学生对微机原理的理解不够深入。
解决方案
在课程设计中增加更多理论讲解和案 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微机原理的基 本概念和工作机制。
指令由操作码和操作数组成,操作码指定要执行的操作,操作数 指定操作数。
微机原理步进电机课程设计

微机原理步进电机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微机原理在步进电机控制中的应用,理解步进电机的结构、原理及其特点。
2. 使学生了解步进电机与微控制器之间的接口技术,掌握步进电机的驱动程序编写方法。
3. 让学生掌握步进电机速度和位置控制的基本算法,并运用到实际项目中。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微机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会编写和调试步进电机控制程序。
2.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能独立完成步进电机的组装、调试和故障排查。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分组合作完成课程设计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微机原理和步进电机控制技术的兴趣,培养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2. 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关注步进电机在节能环保领域的应用。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课程性质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的基础上,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使学生在完成课程设计任务的过程中,达到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提升。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微机原理基础:回顾微控制器的基本原理,重点讲解微控制器与步进电机的接口技术,涉及课本第3章相关内容。
2. 步进电机原理与结构:介绍步进电机的种类、结构、原理及特点,对应课本第5章内容。
3. 步进电机驱动技术:讲解步进电机的驱动电路设计,包括驱动芯片的选型、接口电路设计等,参考课本第6章相关内容。
4. 步进电机控制算法:学习步进电机的速度和位置控制算法,如PID控制、闭环控制等,结合课本第7章内容。
5. 实践操作:分组进行步进电机的组装、调试及控制程序编写,巩固理论知识,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1周:微机原理基础回顾,了解步进电机接口技术;第2周:学习步进电机原理与结构,选型及参数了解;第3周:步进电机驱动技术学习,驱动电路设计;第4周:步进电机控制算法学习,编写控制程序;第5周:实践操作,步进电机组装、调试及故障排查;第6周:课程设计总结,成果展示及评价。
杭电微机原理课程设计

杭电微机原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微机的基本原理和组成结构,掌握微机工作流程。
2. 学生能够掌握微机编程的基本知识,如汇编语言和机器码。
3. 学生能够了解微机系统中的应用程序和接口技术。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微机系统的设计和调试。
2. 学生能够编写简单的汇编程序,实现基本的输入输出功能。
3. 学生能够运用微机接口技术,实现硬件与软件的交互。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微机原理及应用的兴趣,激发探究精神。
2. 学生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学会共同解决问题。
3. 学生认识到微机技术在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增强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性较强的实践课程,结合理论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电子技术和计算机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实践欲望。
教学要求:教师应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达到课程目标。
通过课程目标的分解,将学习成果具体化,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微机原理概述:介绍微机的发展历程、基本组成、工作原理,使学生建立整体认识。
教材章节:《微机原理》第1章。
2. 微机硬件系统:讲解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等硬件组件的原理与功能。
教材章节:《微机原理》第2章。
3. 汇编语言编程:学习汇编语言的基本语法、指令系统,掌握汇编程序的编写和调试。
教材章节:《微机原理》第3章。
4. 微机接口技术:介绍常用接口电路的原理与应用,如并行接口、串行接口等。
教材章节:《微机原理》第4章。
5. 微机系统设计与实践:结合实际案例,指导学生进行微机系统设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材章节:《微机原理》第5章。
6. 微机应用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微机应用系统,如嵌入式系统、控制系统等,拓展学生视野。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多功能密码锁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多功能密码锁第一篇:微机原理课程设计++多功能密码锁微机原理课程设计报告学院:专业:班级:姓名:指导老师:设计任务:多功能密码锁目录一、设计目标二、设计要求三、整体功能描述四、硬件设计功能模块 1.键盘 2.中断控制 3.计时 4.按键响应 5.报警 6.储存器及片选 7.整机电路五、程序流程图六、程序清单七、设计总结一、设计目标1.密码锁在输入密码正确的条件下输出开锁电平,控制电控锁开启,同显示O字样。
2.当输入密码错误时,发出错误警告声音,同时显示C字样。
3.当六次误码输入的条件下,产生报警电平报警。
4.还可以实现对密码的修改,修改成功后,蜂鸣器发出确认音。
二、设计要求1、选用8088和适当的存储器及接口芯片完成相应的功能。
2、用LED显示器显示电子锁的当前状态。
3、画出详细的硬件连接图。
4、给出程序设计思路、画出软件流程图。
5、给出地址分配表。
6、给出所有程序清单并加上必要注释。
7、完成设计说明书(列出参考文献,所用器件型号)。
三、整体功能描述本设计为多功能密码锁,使用存储器保存密码防止断电后密码丢失。
工作时按下按键蜂鸣器会发出声音提示按键有效并在数码管有“--”闪烁字样,若相隔1分钟无按键按下,则清零。
在输入密码正确的条件下输出开锁电平,控制电控锁开启,同时显示O字样。
开锁后可按下“复位/修改密码键”实现修改密码功能的转入,之后先输入密码再输入同样的密码确认才可成功修改,修改成功后蜂鸣器会发出三声,数码管“O”闪烁三次提示修改密码成功。
当输入密码错误时,发出错误警告声音,同时显示FF字样,当输入密码错误次数累积够6次后,蜂鸣器会产生90秒的报警声响进行报警。
四、硬件设计功能模块本设计使用了8088、8259A、8255、8253、A28F512、74LS138、74LS148、地址锁存器、数码管以及74系列逻辑门、蜂鸣器、开关等芯片与元器件,实现了键盘输入、中断控制、计时、按键响应、开锁及报警等功能模块。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报告文库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报告文库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微机原理的基本概念,掌握微机硬件结构及其功能;2. 学会分析微机工作原理,了解指令系统及编程方法;3. 掌握微机接口技术,了解常见接口芯片的功能和应用。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微机系统的简单设计和调试;2. 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微机编程能力,能够编写简单的汇编语言程序;3. 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能够进行基本的硬件焊接和电路搭建。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微机原理课程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2.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3. 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新知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电子技术和计算机基础,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好奇心。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微机原理的基本知识,具备实际应用能力,为后续相关课程和未来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微机硬件结构:介绍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等硬件组件的工作原理和功能;教材章节:第一章 微机系统概述内容列举:CPU结构、存储器分类、I/O接口基础等。
2. 指令系统与编程:讲解汇编语言的基本指令、寻址方式、程序设计方法等;教材章节:第二章 指令系统与汇编语言内容列举:基本指令、汇编语言程序结构、循环、分支等编程技巧。
3. 微机接口技术:分析常见接口芯片的原理与应用,如并行接口、串行接口、定时器/计数器等;教材章节:第三章 微机接口技术内容列举:并行接口、串行接口、定时器/计数器接口芯片等。
4. 微机系统设计与实践: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进行简单的微机系统设计与调试;教材章节:第四章 微机系统设计与实践内容列举:硬件焊接、电路搭建、程序下载与调试等。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88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88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微机原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运用微机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微机的基本组成原理、微处理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内部结构、指令系统、中断系统、I/O系统等,掌握汇编语言编程方法,了解微机在现代科技领域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具备使用微机进行程序设计、系统分析与调试的能力,能运用微机原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微机技术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自主探究的学习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微机原理的基本概念、微处理器及其接口技术、指令系统与汇编语言编程、中断系统与I/O系统等。
1.微机原理的基本概念:微机的定义、发展历程、基本组成原理。
2.微处理器及其接口技术:微处理器的工作原理、内部结构、性能指标,接口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3.指令系统与汇编语言编程:指令系统的基本组成、指令格式、指令功能,汇编语言的基本语法、编程方法及其与机器指令的关系。
4.中断系统与I/O系统:中断系统的工作原理、中断处理程序的编写,I/O系统的组成、I/O接口技术、I/O设备的管理。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包括: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微机原理的基本概念、理论知识,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讨论法:学生针对微机原理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微机原理在工程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实验法:安排学生进行上机实验,使学生熟悉微机原理的操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微机原理与应用》。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供学生课后自学。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教学视频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一、引言微机原理课程设计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通过实践项目的设计与实现,匡助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的微机原理知识,提高他们的计算机系统设计和编程能力。
本文将详细介绍微机原理课程设计的标准格式,包括任务背景、设计目标、设计内容、设计步骤、设计结果和总结等部份。
二、任务背景本次微机原理课程设计的任务背景是设计一个简单的计算器程序,该程序能够实现基本的四则运算功能,并具备一定的错误处理能力。
通过该设计任务,学生将深入理解微机原理中的指令系统、寄存器和存储器等相关知识,并能够将其应用于实际的程序设计中。
三、设计目标本次微机原理课程设计的设计目标如下:1. 熟悉并理解微机原理中的指令系统、寄存器和存储器等基本概念;2. 能够使用汇编语言编写简单的计算器程序,并实现基本的四则运算功能;3. 具备一定的错误处理能力,能够对非法输入进行合理的处理和提示。
四、设计内容本次微机原理课程设计的设计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硬件平台的选择: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硬件平台,如Intel 8086微处理器;2. 开辟环境的搭建:选择合适的开辟工具和汇编语言编译器,如MASM;3. 程序设计:根据设计目标,编写汇编语言程序,实现计算器的基本功能;4. 错误处理:设计合理的错误处理机制,对非法输入进行处理和提示。
五、设计步骤本次微机原理课程设计的设计步骤如下:1. 硬件平台的选择: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硬件平台,如Intel 8086微处理器,并搭建相应的开辟环境;2. 学习和理解指令系统:深入学习和理解所选择硬件平台的指令系统,包括指令的格式、寻址方式和功能等;3. 程序设计:根据设计目标,编写汇编语言程序,实现计算器的基本功能,包括输入数字、选择运算符、进行运算和输出结果等;4. 错误处理:设计合理的错误处理机制,对非法输入进行处理和提示,如输入非数字字符或者除数为零等;5. 调试和测试:对设计的程序进行调试和测试,确保其能够正确运行并满足设计要求。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

微机原理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微机的基本原理和结构,掌握微处理器的工作机制。
2. 使学生掌握汇编语言的基本指令,能够阅读和编写简单的汇编程序。
3. 帮助学生了解微机系统中内存、I/O设备的基本原理及其与CPU的交互方式。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汇编语言进行程序设计的能力,能够实现基本的输入输出、逻辑判断和循环等操作。
2.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微机系统常见问题的能力,如调试程序、处理硬件故障等。
3. 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通过课程设计项目,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一个简单的微机系统设计与实现。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微机原理及计算机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精神和技术创新意识。
2.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共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沟通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到微机技术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电子技术和计算机基础知识,对微机原理有一定了解,但缺乏实践经验。
教学要求:教师需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采用案例教学、项目驱动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分解课程目标,确保学生能够达到预定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微机原理概述:介绍微机的发展历程、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重点讲解CPU、内存、I/O设备等核心组件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相关教材章节:第一章 微机原理概述2. 汇编语言基础:讲解汇编语言的基本概念、语法和指令系统,使学生掌握汇编程序的编写和调试方法。
相关教材章节:第二章 汇编语言基础3. 微机系统编程:学习微机系统中的程序设计方法,包括顺序程序设计、分支程序设计、循环程序设计等。
相关教材章节:第三章 微机系统编程4. 内存与I/O设备:介绍内存管理、I/O设备控制原理,分析微机系统中内存、I/O设备的访问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机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目录一、设计任务1、计时秒表,具有分、秒和百分之一秒的计时功能。
2、可以在屏幕中央显示计时结果,屏幕显示彩色图案和文字。
3、秒表具有键控启/停功能,而且可以随时通过键盘复位,清零。
二、设计原理1、HALT(启动子程序)2、DIS(宏定义——苹果显示程序)3、DISS(宏定义——字符串的输出)4、CLOUR(字体颜色设置程序)5、IOSET(设置光标位置子程序)6、GO(初始化显示子程序)7、TIME(延时子程序)8、TRAN(压缩BCD码转ASCII码程序)9、复位、停止等功能的实现三、流程图a)主程序流程图b)压缩BCD转ASCII码子程序流程图c)延时子程序流程图四、程序段五、程序调试六、程序运行结果七、心得体会八、参考文献一、设计任务:1.计时秒表,具有分、秒和百分之一秒的计时功能,并可以在屏幕中央显示计时结果。
2.屏幕显示彩色图案和文字。
3.秒表具有键控启/停功能,而且可以随时通过键盘复位,清零。
二、设计原理:本程序的主要设计原理是用主程序完成百分之一秒与秒之间的转换,显示计时结果,实现暂停,暂停再启动,复位,复位再启动的功能,并通过调用一些附加程序,缩减主程序的长度,提高运行效率和精度,现将用到的所有附加程序的原理及其在运行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汇总如下:1.DIS(宏定义——苹果显示程序)通过宏调用,实现苹果图案的显示。
在宏定义里,设置一个形参变量,作为移动光标的位置,在下面调用宏中,给予变量X不同的实参,输出苹果图案。
2.DISS(宏定义——字符串的输出)原理同上。
3.CLOUR(字体颜色设置程序)通过字体颜色设置程序,实现屏显字体颜色的改变。
当改变BX值时,字体颜色会改变。
4.HALT(启动子程序)通过启动子程序,实现计时的开始,当从键盘输入一个字符时,判断是否等于S,如果不等,则在循环执行启动子程序中动态等待,直到输入的字符为S 时,计时开始。
5.IOSET(设置光标位置子程序)通过设置光标子程序,来设置显示的区域。
一般整个屏幕可显示25行,80列,屏幕左上角字符位置为0行0列,右下脚字符为24行79列,对应十六进制为:左上脚为(0,0),右下脚为(18,4F)。
入口信息为:(AH)=2 要设置光标;(BH)=0 页号;(DH,DL)=00要置光标于0行0列。
DX赋值为0D27H,光标置位于屏幕中央。
6.GO(初始化显示子程序)通过将在数据段定义的BUFFER数组的首址赋给BX,将待显示初值字符串00:00存入数组中的相应位置,当每次复位以后,重新调用该子程序,将程序的执行结果修正为00:00,并显示于屏幕上,从而实现了程序的初值设定和复位功能。
7.TIME(延时子程序)计算机每执行一条指令,虽然很快,但是需要一些时间,因此在本程序中可以通过延时程序,让计算机去执行一些无关的程序,来达到时钟秒与百分之一秒转换时的时间延迟。
每条指令执行时间的长短,是以计算机的时钟周期为基本单位的,因此不同的计算机可以通过修改延时程序数值来使其达到准确计时。
8.TRAN(压缩BCD码转ASCII码程序)计算机显示数据时使用的是数据的ASCII码,而在程序设计当中程序的计时数值是BCD码,因此,需要通过此子程序实现将BCD码转变为ASCII码,以备送屏幕显示。
因为时钟计时的压缩BCD码每一个数都有8位,因此将其右移四位并加30H,将其高位数字取出,送BX存放,再将其低位数字取出,加30H,送BX 存放,达到不同码制之间转换的目的。
9.复位、停止等功能的实现通过对输入字符的判断和各种循环的嵌套调用实现。
整体上本程序的主要设计原理是先在数据段中定义“S START R RESET E END C CONTINUE”控制字符串,并定义缓冲区。
将数据段的段基址送DS,并将“S START R RESET E END C CONTINUE”显示,同时调用GO子程序,将显示结果初始化。
同时设置光标,启动计时,启动延时程序,将百分之一秒加1并将其设置为压缩BCB码,当其CF不为1时,送屏幕显示,当其为1时,将其设置为0,并在秒上加1,当秒等于60时,其置0,当其小于60时,送屏幕显示。
在计时过程中,如果键入R,则将其复位,并重新开始计时,当键入E时,计时暂停,如果键入C,则继续计时,如果键入R,则复位,设置为00:00,当再次键入S时,再次计时开始。
三.框图(见附页)四、程序清单(附显示结果)DAT SEGMENTSPACE DB 2000 DUP (' ')FU1 DB 'Where there is a will$'FU2 DB 'There is a way$'FU3 DB 'Made By:$'FU4 DB 'Sun and Feng$'FU5 DB '12 / 28 / 2008$'FU6 DB "INPUT S START R RESET E END C CONTINUE$";设置控制字符串BUFFER DB 10 DUP(?) ;定义缓冲区DAT ENDSCOD SEGMENTSTART PROC FARASSUME CS:COD,DS:DATMOV AX,DATMOV DS,AXCLOUR: ;字体颜色设置MOV AX,0003HINT 10HMOV AX,DATMOV DS,AXMOV ES,AXMOV BP,OFFSET SPACEMOV DX,0E00HMOV CX,2000MOV BX,0004HMOV AX,1300HINT 10HMOV AH,02HMOV BH,00MOV DX,182DHINT 10HMOV DL,'~'MOV AH,02HINT 21HMOV AH,02HMOV BH,00MOV DX,1823HINT 10HMOV DL,'~'MOV AH,02HINT 21HDIS MACRO X ;用宏显示苹果图案 MOV AH,02HXOR BH,BHMOV DX,XINT 10HMOV DL,'*'MOV AH,02HINT 21HENDMPUSH DXPUSH AXPUSH BXDIS 0A28HDIS 0928HDIS 0829HDIS 0729HDIS 062AHDIS 052AHDIS 042BHDIS 032CHDIS 0B28HDIS 092CH DIS 082EH DIS 0730H DIS 0732H DIS 0834H DIS 0936H DIS 0A38H DIS 0B39H DIS 0C3AH DIS 0D3BH DIS 0E3CH DIS 0F3CH DIS 103CH DIS 113BH DIS 1239H DIS 1337H DIS 1435H DIS 1533H DIS 1631H DIS 172FH DIS 172BH DIS 1629H DIS 1528HDIS 1627H DIS 1725H DIS 1721H DIS 161FH DIS 151DH DIS 141BH DIS 1319H DIS 1217H DIS 1115H DIS 1014H DIS 0F14H DIS 0E14H DIS 0D15H DIS 0C16H DIS 0B17H DIS 0A18H DIS 091AH DIS 081CHDIS 0720HDIS 0822HDIS 0924HDIS 0A26HPOP BXPOP AXPOP DXDISS MACRO X,Y ;用宏显示字符串MOV AH,02HXOR BH,BHMOV DX,XINT 10HMOV DX,OFFSET YMOV AH,09HINT 21HENDMPUSH AXPUSH BXPUSH DXDISS 0F1AH,FU1DISS 1227H,FU2DISS 1439H,FU3DISS 163FH,FU4DISS 1842H,FU5DISS 0004H,FU6POP DXPOP BXPOP AXCALL GO ;赋值程序调用LOAD:CALL IOSET ;光标置屏中央程序调用CALL HALT ;等待开始信号程序调用MOV DX,0MOV CX,0 ;1/100秒与秒初值赋0AGAIN:CALL TIME ;延时程序调用MOV AL,DL ;1/100秒值加1ADD AL,1DAA ;BCD码调整JC NEXT1 ;1/100秒等于100时清零MOV DL,AL ;1/100秒值存DLJMP DISPY ; 1/100秒不等于100时显示NEXT1:MOV DL,0 ;1/100秒值回零MOV AL,DH ;秒值加1ADD AL,1DAAMOV DH,AL ;秒值存DHCMP AL,60H ;秒值与60比较JE NEXT4 ;秒值为60时,向分值进一MOV DH,ALJNE DISPY ;秒值不为60时显示NEXT4:;秒值回零MOV DH,0MOV AL,CHADD AL,1DAAMOV CH,ALCMP CH,60HJNE DISPY ;分值不为60时显示MOV CH,0 ;分值回零DISPY:MOV BX,OFFSET BUFFER ;显示程序MOV AL,CH ;分值BCD码转ASCII码CALL TRANINC BXINC BXMOV AL,DHCALL TRAN ;秒值BCD码转ASCII码INC BXINC BXMOV AL,DL ;1/100秒值BCD码转ASCII码CALL TRANMOV [BX],ALPUSH BXPUSH 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