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苓白术散治疗慢性咽炎临床运用

合集下载

参苓白术散(丸)临床应用解析

参苓白术散(丸)临床应用解析

参苓白术散(丸)临床应用解析作者:本刊编辑部整理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0年第10期药物组成人参100g,茯苓100g,白术(炒)100g,山药100g,白扁豆(炒)75g,莲子50g,薏苡仁(炒)50g,砂仁50g,桔梗50g,甘草100g。

功能主治补脾胃,益肺气。

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

临床应用慢性泄泻证属脾胃虚弱,水湿不化。

症见大便稀溏,1~2次/日,常在进食油腻或生冷食物后加重,伴饮食减少,脘腹胀闷不舒,神疲倦怠,面色萎黄,舌质淡舌苔薄白,脉濡缓。

咳嗽证属脾气虚。

症见幼儿咳而无力,痰白清稀,面色苍白,懒言气短,声低言微,体虚多汗,舌质淡嫩,脉细无力。

小儿厌食证属脾胃虚弱,运化失健。

症见患儿厌食,拒食,稍进饮食,大便中夹有食物残渣,神疲倦怠,肌肉消瘦,面色无华,体虚多汗,舌质淡苔白,脉细弱。

痿证证属脾胃亏虚,精微不运。

症见肢体痿软无力,逐渐加重,食少纳呆,腹胀便溏,面浮而色不华,神疲乏力,气短甚或喘促,舌质淡,苔薄白,脉细。

应用鉴别功能类同药物鉴别与人参健脾丸的鉴别:两药同属健脾益气剂,均有健脾益气、和胃止泻之功,主治厌食、泄泻等脾胃虚弱证者。

但从二者的药物组成看,参苓白术散中健脾渗湿之力较强,有舟楫之药桔梗,可载诸药上行,直达肺系,寓培土生金之义,故侧重于治疗脾胃气虚夹湿者,而且对气虚咳嗽者也有治疗作用;而人参健脾丸中有消食导滞之神曲、山楂、麦芽,以及养血之品当归,故其侧重于治疗脾胃虚弱、饮食积滞、气血不足较重之病证。

主治类同药物鉴别泄泻与补中益气丸的鉴别:两药均可用于治疗慢性泄泻。

参苓白术散所治之泄泻,证为脾胃虚弱夹湿,湿邪较为严重,故其泄泻主要强调便溏明显,且有纳呆、腹胀、胸膈满闷等症状;而补中益气丸所治之泄泻,证为中气不足,水湿不化,下迫肠中,以中气不足为主,故其泄泻主要强调了持续时间较长,经久不愈,甚至脱肛,且全身中气不足之症状如眩晕、低热、面色萎黄等比较明显。

参苓白术散的作用与功能主治

参苓白术散的作用与功能主治

参苓白术散的作用与功能主治一、作用参苓白术散是一种中药复方制剂,由人参、白术、茯苓等多种草药配制而成。

该药物具有多种作用,主要包括:1.润肺止咳:参苓白术散具有润燥化痰的作用,能够缓解干咳、咳痰不爽等症状。

2.健脾益气:该药能够补益脾胃,提高消化功能,增加食欲,改善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

3.利尿消肿:参苓白术散能够促进尿液排出,减轻水肿症状。

4.安神定志:该药对心悸、失眠、健忘等症状有明显的缓解作用,能够调节神经系统功能。

5.温阳助火:参苓白术散能够温补阳气,提高体内代谢能力。

二、功能主治参苓白术散主要用于治疗脾胃虚弱、痰多乏力、水肿、腰膝酸软、体倦乏力等症状,具体功能主治如下:1. 脾胃虚弱参苓白术散对脾胃虚弱引起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乏力等症状有显著疗效。

它能够健脾益气,提高脾胃功能,增进食欲,改善肠胃功能,使得脾胃虚弱者能够恢复正常的消化吸收功能,增强体质。

2. 痰多乏力参苓白术散具有润燥化痰、固肺止咳的作用,适用于痰多乏力、干咳少痰、咳嗽气短等症状。

它能够清热祛火,平喘化痰,缓解咳嗽和呼吸困难等症状。

3. 水肿参苓白术散可以促进尿液排出,减轻水肿症状。

它具有利尿的作用,可以消除体内多余水分,治疗水肿。

特别适用于因脾胃功能不佳、气滞水潴引起的浮肿、水肿等症状。

4. 腰膝酸软参苓白术散具有温阳助火的作用,适用于腰膝酸软、阳气不足所致的腰膝冷痛、四肢乏力等症状。

它能够温补腰膝,提高体内阳气水平,改善腰膝痛的问题。

5. 体倦乏力参苓白术散具有健脾益气的作用,能够提高人体基础代谢,增加体力,改善乏力、倦怠等症状。

对于体力衰退、虚弱无力等症状有较好的疗效。

结语参苓白术散是一种中药复方制剂,具有润肺止咳、健脾益气、利尿消肿、安神定志、温阳助火等作用。

主要用于治疗脾胃虚弱、痰多乏力、水肿、腰膝酸软、体倦乏力等症状。

在使用该药物时,请遵循医生建议,按照剂量和用法使用,以免发生不良反应。

参苓白术散金匮要略原文

参苓白术散金匮要略原文

参苓白术散金匮要略原文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介绍参苓白术散
2.阐述参苓白术散的功效
3.详解参苓白术散的组方原理
4.分析参苓白术散在金匮要略中的地位
5.参苓白术散的现代应用
正文
一、介绍参苓白术散
参苓白术散,为中医方剂名,出自《金匮要略》一书。

该方剂具有益气健脾、渗湿止泻的功效,适用于脾虚夹湿、气虚便秘等症。

二、阐述参苓白术散的功效
1.益气健脾:方中以人参、白术、茯苓为主药,具有益气健脾之功效,可改善脾气虚弱、消化不良等症状。

2.渗湿止泻:方中配以泽泻、猪苓等药材,具有渗湿利水、止泻固精的作用,适用于脾虚夹湿、水湿停滞导致的泄泻等症状。

三、详解参苓白术散的组方原理
1.人参:甘温,能大补元气,益气健脾。

2.白术:苦温,健脾燥湿,助人参益气健脾。

3.茯苓:甘淡平,健脾利湿,渗湿止泻。

4.泽泻:甘淡寒,利水渗湿,止泻固精。

5.猪苓:甘淡平,利水渗湿,助泽泻利水渗湿。

以上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健脾、渗湿止泻之功效。

四、分析参苓白术散在金匮要略中的地位
《金匮要略》是中国古代一部著名的医学典籍,书中记载了许多疗效显著的方剂。

参苓白术散作为其中的一方,历经千年临床验证,疗效确切,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五、参苓白术散的现代应用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中医的普及,参苓白术散在临床应用中仍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常用于治疗慢性胃炎、肠易激综合征、消化不良等疾病,疗效显著。

5个治咽炎的中药配方

5个治咽炎的中药配方

5个治咽炎的中药配⽅在⽣活中,有许多⼈都患有咽炎,对于咽炎,吃中药长期调理是最好的选择,那么治疗咽炎的中药配⽅有哪些呢?以下是5个治咽炎的中药配⽅介绍,让我们⼀起来看看吧!5个治咽炎的中药配⽅介绍1、参苓⽩术散配⽅:太⼦参10g、⼭药10g、茯苓10g、⽩术6g、薏苡仁10g、⽩扁⾖10g、陈⽪6g、桔梗6g、⽢草3g。

功效:补中益⽓,健脾⽌泄,芳⾹化湿,宣肺利咽。

2、双根桔梗汤配⽅:板蓝根20克,⼭⾖根15克,桔梗12克,⼤洞果10克,沿阶草10克,⽢草5克,蜂蜜50克。

做法:将前6味中药材⽤1000ML冷⽔浸泡20分钟,后将之煮半个⼩时,将熬出的药液倒⼊杯⼦,加⼊蜂蜜。

服⽤⽅法:⼀天内分3次服⽤。

亦可代茶频饮。

每天1剂,7天1疗程。

功效:有养阴清热、润咽⽌痛之功效。

3、橘红莓茶配⽅:橘红、莓茶、百合、罗汉果、胖⼤海和⽢草。

服⽤⽅法:袋泡茶冲泡,每天喝2次。

功效:缓解喉咙不适、⽌咳化痰、⼲痒、疼痛等症状。

4、养怡⼈家茶配⽅:佛⼿柑、⽢草、菊花、桔梗、甜茶、栀⼦等药⾷两⽤草本植物。

做法:加沸⽔浸泡焖盖10分钟,待温度合适后即可以⽤。

服⽤⽅法:代茶频饮。

功效:适宜慢性咽喉炎、咽喉肿痛、咽喉发痒、喉咙有异物感、声⾳嘶哑、扁桃体炎、上呼吸道感染、感冒咳嗽、⽤嗓及烟酒过度等⼈⼠饮⽤。

5、银翘⽞麦汤配⽅:⾦银花30克,南沙参、⽞参各20克,⽣地黄、连翘、⽟⽵各15g,桔梗、知母、黄柏、马勃、射⼲、麦冬各10克,⽢草5克。

服⽤⽅法:⽔煎服,每⽇1剂,分两次服。

功效:清热泻⽕,解毒养阴。

此⽅⽤于慢性咽炎,毒热(⽕)较盛,咽喉⼲燥,灼热微痛者以上就是关于5个治咽炎的中药配⽅介绍的详细内容,希望你能够喜欢。

参苓白术散配方详解:中医经典方剂的应用与效果

参苓白术散配方详解:中医经典方剂的应用与效果

参苓白术散配方详解:中医经典方剂的应用与效果引言在中华传统医学中,方剂是药物组合的一种形式,用于治疗特定的疾病或症状。

其中,参苓白术散是一种经典的中医方剂,其独特的配方和广泛的应用使其在中医界享有盛誉。

本文将深入探讨参苓白术散的配方和应用,以及其对健康的影响。

参苓白术散的配方参苓白术散的主要成分包括人参、茯苓、白术等。

这些成分各自具有独特的药理作用,共同构成了参苓白术散的独特配方。

人参:人参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被广泛用于提高免疫力、增强体力和改善精神状态。

人参的主要功效是补气,对于疲劳、虚弱等症状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茯苓:茯苓是一种利尿药,可以帮助身体排除多余的水分和毒素。

此外,茯苓还具有安神的作用,对于失眠、焦虑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效果。

白术:白术是一种健脾胃的药物,可以增强消化功能,改善食欲不振、腹胀等症状。

同时,白术还有抗炎和抗氧化的作用,对于保护身体健康有积极的效果。

参苓白术散的应用参苓白术散的配方独特,使其在多种疾病的治疗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情况:疲劳和虚弱:由于人参的补气作用,参苓白术散常被用于治疗疲劳和虚弱的症状。

通过补充体内的气血,参苓白术散可以帮助恢复体力,提高生活质量。

消化不良:茯苓和白术的健脾胃作用使参苓白术散成为治疗消化不良的理想选择。

无论是食欲不振、腹胀还是便秘,参苓白术散都可以提供有效的帮助。

失眠和焦虑:茯苓的安神作用使参苓白术散对于失眠和焦虑等症状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通过调整神经系统的功能,参苓白术散可以帮助改善睡眠质量,减轻焦虑情绪。

参苓白术散的效果参苓白术散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免疫力:人参的补气作用可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使身体更能抵抗疾病的侵害。

同时,茯苓和白术也具有抗炎和抗氧化的作用,可以进一步保护身体健康。

改善消化功能:茯苓和白术的健脾胃作用可以改善消化功能,对于食欲不振、腹胀、便秘等症状有显著的改善效果。

这不仅可以提高食欲,还可以帮助身体更好地吸收营养。

参苓白术散的功能主治与用量

参苓白术散的功能主治与用量

参苓白术散的功能主治与用量功能主治参苓白术散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方剂,具有多种功能主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收敛止泻:参苓白术散具有收敛止泻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腹泻、泄泻等症状。

它可以收敛肠道,减少肠腔中的水分排泄,从而缓解腹泻症状。

2.增强免疫力:参苓白术散还具有增强免疫力的作用,可以提高人体的抵抗力,帮助抵御各种病菌和疾病的侵袭。

它可以调节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促进免疫细胞的活化和增殖,以提高免疫力。

3.抗炎止痛:参苓白术散具有抗炎止痛的作用,可以缓解炎症引起的疼痛和不适感。

它可以降低炎症部位的炎症反应,减少相关刺激物质的释放,从而达到抗炎止痛的效果。

4.调节胃肠功能:参苓白术散可以调节胃肠功能,促进胃肠蠕动的正常进行,并具有缓解胃肠道痉挛的作用,有助于改善胃肠道功能紊乱等问题。

5.温中补气:参苓白术散还可以温中补气,具有温中健脾的功效,可以帮助消化吸收,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用量参苓白术散的用量因人而异,一般根据病情的轻重和个体差异来决定。

通常情况下,成人常用剂量为每次10克至15克,每日2次;儿童用量为每次5克至10克,每日2次。

具体的用法如下:1.成人用法:将参苓白术散包装打开后,取适量的散剂,加入温开水中搅拌均匀,待散剂充分溶解后饮用。

2.儿童用法:与成人用法类似,只是剂量需要根据儿童年龄和体重来确定。

一般来说,儿童用量比成人用量减少一半。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参苓白术散时应遵医嘱,并按照医生的建议来确定剂量和用法。

在用药期间,应注意观察身体反应,如出现不良反应或症状加重,应及时停药并就医。

总之,参苓白术散是一种具有多种功能主治的传统中药方剂,对于一些与肠胃相关的症状和疾病有一定的效果。

用药时应遵医嘱,合理用量,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参苓白术散的神奇案例

参苓白术散的神奇案例

参苓白术散的神奇案例中国有着悠久的中草药文化,一种草药经常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被使用,那就是参苓白术散,它是一种传统的中草药,它的组成成分复杂,其中包含有大量的植物有效成分,能够起到很好的抗炎消炎和止痛的作用。

参苓白术散是一种功效强大、安全可靠的中草药组合,它含有九种中草药,其中包括木香、甘草、人参、桑螵蛸、黄芩、防风、白芍、黄连和当归。

它可以有效地调节机体内的新陈代谢、抵抗病毒、抑止细菌的生长,从而达到抗感染、解热镇痛的功能,是抗病毒、抗细菌的良药。

在治疗上,参苓白术散被广泛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如发热、感冒、咳嗽、肺炎、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等等。

它还可以用于治疗其他疾病,比如头痛、胃痛、胃溃疡、哮喘等,它的功效非常显著。

此外,参苓白术散也可以治疗创伤性疾病,如挫伤、拉伤、扭伤,还可以预防糖尿病、肥胖症、勃起功能障碍等疾病,具有抗氧化作用,因此也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

有很多关于参苓白术散的神奇案例,比如有一位被诊断为沙眼病的患者,由于沙眼症状加重,连续多次抗生素治疗无效,医生在治疗失败后把他介绍给了一位中药师,中医师建议他服用参苓白术散,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服用后,患位患者的沙眼症状出现了轻微的改善,经过连续服用,沙眼症状最终完全消失,他重新拥有了健康的眼睛。

另外,有一位慢性咳嗽的患者,他数年来一直没有得到根治,最终在服用参苓白术散后,慢性咳嗽的症状出现了显著的改善,经过一段时间的服用,病情最终得到彻底治愈,他重新拥有了一口气健康的肺部。

以上就是参苓白术散的神奇案例。

参苓白术散的治疗功效得到了广泛认可,它在治疗呼吸道疾病和其他类型疾病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它可以有效地抵抗病毒、抑止细菌的生长,从而达到良好的抗感染、解热镇痛的功能,受到很多病人的青睐。

参苓白术散作为一种安全可靠的中草药,它含有九种中草药,它们有助于调节机体内新陈代谢,有效抑制病毒和细菌的生长,强有力地抵抗疾病,因此受到很多病人的喜爱和信赖。

参苓白术散作用与功效

参苓白术散作用与功效

参苓白术散作用与功效参苓白术散是一种中药方剂,由人参、茯苓、白术、香附、甘草等药物组成。

参苓白术散有着较为独特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价值,在中医文献中有着广泛的记载。

本文将详细介绍参苓白术散的作用与功效,以及临床上应用的一些案例。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参苓白术散的组成药物。

人参是一种名贵中药,具有益气补虚、提神健脾的功效。

茯苓可以利水渗湿,对水肿、脾虚湿盛等病症有一定疗效。

白术是一种常用的健脾药材,具有健脾益气、燥湿除湿的作用。

香附可以行气和中,调理脾胃功能不佳的情况。

甘草有着和中益气、缓急止痛的作用,可以协同其他药物的功效。

接下来,我们来讨论参苓白术散的作用与功效。

参苓白术散具有健脾益气、渗湿利水、调理胃肠功能等多重功效。

首先,参苓白术散对脾胃功能不佳,引起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有明显改善作用。

其次,参苓白术散可以提高机体的气血水分代谢,对水肿、浮肿等水湿病证有较好的疗效。

此外,参苓白术散还可以缓解腹痛、腹胀、腹泻等胃肠道不适症状。

另外,参苓白术散还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等作用。

参苓白术散的中药组方中,人参是主药,具有扶正固脱的功效。

茯苓是辅药,可以利水渗湿。

白术、香附是佐药,分别具有健脾益气、行气和中的作用。

甘草是使药的药性和其他药物协同作用的药物,也有着苦寒毒性的药性。

这些药物相互配伍,协同作用,发挥出参苓白术散的独特的药理作用。

参苓白术散的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调和脾胃功能,调整气血水分代谢,缓解胃肠道不适症状。

首先,参苓白术散可以增强胃肠道蠕动,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

其次,参苓白术散可以增加胃液的分泌,改善胃酸分泌不足的病症。

同时,参苓白术散还可以增强肠道蠕动,防止便秘。

另外,参苓白术散通过调节肾脏功能,增加尿液排泄,从而达到渗湿利水的效果。

此外,参苓白术散还可以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发挥其抗炎、抗氧化作用。

通过以上机制,参苓白术散可以改善胃肠道功能不良、水肿、浮肿等症状。

参苓白术散的临床应用非常广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苓白术散治疗慢性咽炎临床运用【关键词】参苓白术散慢性咽炎临床运用
慢性咽炎是咽喉部黏膜、淋巴组织及黏液腺的弥漫性炎症,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本病多反复缠绵,临床治疗较为棘手,笔者运用中药参苓白术散治疗该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参苓白术散治疗慢性咽炎的理论依据
《素问·阴阳类论》指出:“咽喉干燥,病在土脾。

”《脾胃论·脾胃盛衰论》则更明确指出:“饮食不节、劳役所伤,以致脾胃虚弱,乃血所生病,主口中津液不行,故口干、咽干也。

”“咽恃液养,喉赖津濡”。

脾主运化,为津液生化之源,故津液必须依赖脾土的健运,方可化源充足而不竭,始能上升而濡润咽喉,耳目口鼻诸窍则不为病。

反之如果脾土虚弱,健运失常,生化之源枯竭,津液衰少,难以上承,则咽失其养,喉失其濡,诸窍也失其养而惧为之病。

因此,脾土虚弱,津液衰少,津液不能上承咽喉是本病的根本原因。

慢性咽炎是急性咽炎反复发作所致,与平素喜吃辛辣之品,饮酒抽烟有关,使燥邪内生,燥邪易伤津液,咽喉失于濡养,故出现咽干、咽痒等症状。

此外,慢性咽炎的发生与目前长期滥用抗生素形成的耐药性有关,致使慢性咽炎迁延不愈,反复发作。

同时普通的咽
喉含片药,药性偏凉只能暂时缓解咽部某些症状而无法根除病因,久用则败胃伤正。

脾胃受其害则功能失调,不能化生津液而出现慢性咽炎的一系列症状。

因此根据慢性咽炎的病因病机,采取健脾养阴生津之法,是治疗本病的根本方法。

取参苓白术散“培土生金”之意,该方具有补气健脾、生津养阴之功。

2 参苓白术散治疗慢性咽炎的临床运用举隅
参苓白术散治疗慢性咽炎适用于脾土虚弱的患者,临床表现可见:咽中干燥,不思饮食,咽痒微痛,时欲吭喀清嗓,食少、便溏,舌质淡胖,苔薄,脉细或软。

查体见咽部干燥,充血但不甚,后壁淋巴滤泡呈团块状增生。

参苓白术散组成及加减:党参15g,茯苓12g,白术12g,白扁豆10g,陈皮10g,莲子肉10g,山药10g,桔梗6g,甘草6g,大枣5枚,玄参12g,麦冬10g,石斛10g。

每日1剂,水煎服,7天为1个疗程,一般1~3个疗程。

3 典型病例
患者,女,43岁,教师。

主因“咽部干燥疼痛反复5年”于2008年5月13日就诊。

曾在其他医院屡用西药消炎及中药养阴清热之法治疗,仍反复发作。

患者咽部症状常因感冒而频繁发作,就诊时症见咽干、咽痛、胃脘部常有胀感,矢气后减轻,纳差乏力。

查体:咽部慢性充血,淡红色,黏膜萎缩,咽喉壁及舌根处淋巴细胞增生,舌淡,苔白滑,脉平。

诊断为中土失健、脾胃虚弱之喉痹,治疗以培土益脾入手,取参苓白术散加减:党参、白术、茯苓、白扁豆、陈皮、山药、石斛各12g,薏苡仁30g,桔梗6g,甘草6g,服药7剂,咽中自觉无明显不适。

复查见咽部充血明显减轻。

又服原方1周,复查淋巴滤泡萎缩,诸证悉除而愈。

嘱其多饮水、忌辛辣、适劳逸,随访1年无复发。

患者,男,50岁,干部。

主因“反复咽干咽痛3年”于2008年10月21日经人介绍来诊。

因本病曾遍尝清热解毒养阴中成药,以及西药消炎药等未见效,就诊时见咽干不欲饮,微痒痛,咽部堵闷感,大便偏稀,舌苔白,脉细。

查见咽部充血但不甚,后壁少液,淋巴滤泡增生,悬雍垂下拖。

诊断为“慢性咽炎”,辨证为脾土虚弱,津不上承,以培土生金法治疗,参苓白术散加减。

党参、白术、茯苓、白扁豆、陈皮、山药、石斛各10g,桔梗6g,甘草6g服药7剂,服药5剂后咽部症状明显好转,后继续中药巩固两月治愈。

嘱其防感冒,忌辛辣,随访无复发。

4 讨论
慢性咽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生于中年人,平均每人一年发作2~4次,病程较长,症状顽固,不易治愈且易反复发作。

咽部是人体与外界相通的重要门户之一,加之气候变化、环境污染、吸烟、饮酒等因素损伤影响咽部黏膜,导致急性、慢性咽炎的发病,而目前西医在治疗上缺乏有效药物[1]。

大多数治疗采用西药消炎及中药清热解毒,含片等方法,只顾短期疗效,日久败胃伤正,病情更加顽固难愈,应当引起大家的重视。

本病归属祖国医学中“阴虚喉痹”范畴,其治疗应以健脾养阴为主,而采用参苓白术散加减,取其“培土生金”之意,具有补气健脾生津养阴之功,用之远期疗效更好。

方中党参、山药、扁豆、甘草入脾胃补中益气,白术、茯苓、薏苡仁健脾祛湿,配伍桔梗引药上行,宣利咽喉。

全方并无多少养阴药成分,但是其健脾生津的功效很明显,此正是培土生金法的妙用。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党参、白术、茯苓等健脾益气药物都具有提高免疫的功能,能够防止慢性咽炎的反复[2]。

同时我们应该知道参苓白术散治疗慢性咽炎临床辨证的关键在于其慢性反复发作,不是急性发作,咽部干燥充血但不甚,可见食少、便溏等脾虚的表现。

把握其辨证要点,一定能收到满意的疗效。

【参考文献】
1 王南桥. 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慢性咽炎60例.江苏中医,1999,20(12):31.
2 白贺霞. 慢性咽炎的中医治疗.甘肃医药,2008,27(4):55.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