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在现代社会的发展及应用.2doc

合集下载

2022年福建农林大学生物技术专业《微生物学》期末试卷B(有答案)

2022年福建农林大学生物技术专业《微生物学》期末试卷B(有答案)

2022年福建农林大学生物技术专业《微生物学》期末试卷B(有答案)一、填空题1、G+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______和______;前者的双糖单位是由一个______通过______与另一个______相连构成,这一双糖单位易被______水解,而导致细菌细胞壁“散架”而死亡。

2、艾滋病全名为______,其病原体称为______,英文简写为______。

3、具有循环光合磷酸化的生物,都是属于______生物真细菌中的 ______细菌,它们都是______菌,分类上被放在______菌目(Rhodospirillales)中。

特点是进行______光合作用,即不能利用______作为还原______时的氢供体,而能利用______态无机物______, ______或______作还原CO2的氢供体。

4、实验室常用的有机氮源有______和______等,无机氮源有______和______等。

为节约成本,工厂中常用______等作为有机氮源。

5、在真核微生物细胞质内存在着沉降系数为______S的核糖体,它是由______S和______S两个小亚基组成,而其线粒体和叶绿体内则存在着______S核糖体,它是由______S和______S两个小亚基组成。

6、微生物与人类关系的重要性,你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微生物是一把十分锋利的双刃剑,它们在给人类带来______的同时也带来______。

7、常用的活菌计数法有______、______和______等。

8、清水中营养物浓度很低,所以清水中的微生物具有许多共同特征来适应环境,比如______、______和______等。

9、微生物的自发突变一般有三个主要原因:① ______,② ______,③ ______。

10、免疫T细胞分为许多亚群,能协助特异性免疫反应的辅助T细胞是______,TS细胞叫______细胞,TM细胞又称______细胞。

2024年学校生物教师工作计划例文(4篇)

2024年学校生物教师工作计划例文(4篇)

2024年学校生物教师工作计划例文一、教学宗旨与目标(一)学生应全面掌握细胞学、生物新陈代谢、生殖与发育、生命活动调节、遗传与变异等生物学领域的基础知识,并深入理解其在农业、医药、工业、国防等领域的实际应用。

(二)通过学习生物学基础知识,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的熏陶,培养其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三)学生需了解高倍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并掌握其操作技能,以完成基本的生物实验。

(四)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生物学知识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选择原则(一)依据学生未来学习和社会需求,精心筛选生物学基础知识,包括生物的结构与生理知识。

结构知识是理解生理知识的基础,而生理知识则是阐释生物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及生殖等核心概念的关键。

因此,必须重视两者的平衡与侧重点。

(二)在选择生物学基础知识时,务必确保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1. 理论知识应与工农业生产实践紧密相连。

生物学是农业、畜牧业和医学等领域实践的理论基础,学生应了解生物与生产之间的紧密联系,学会利用和改良有益生物,同时防控有害生物。

2. 理论知识还应与我国各地的自然条件相结合。

鉴于我国地域辽阔,生物种类繁多,选择的教学材料应既具有典型性,又能在各地常见,以便学生能够直接观察并了解这些生物的生活习性。

3.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实验和探究能力,提升其实践、自主学习及团结协作的能力。

三、具体教学实施要求1.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准备每一堂课,并及时撰写教案。

2. 认真、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

3. 及时布置并收取、批改、发放学生作业。

4. 按时下班为学生提供辅导。

5. 精心设计每次课前小测的题目,及时进行测试并批改。

6. 在安排月考或期中、期末考试时,认真命制测试题。

7. 每节课后认真反思,总结经验教训。

作为新教师,应不断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提升教学水平,明确每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积极听课并吸收他人的教学经验。

四、学生学习要求1. 认真听讲,积极做笔记。

2024年高二下期生物教学计划例文(三篇)

2024年高二下期生物教学计划例文(三篇)

2024年高二下期生物教学计划例文一、学生情况分析与教学理念我国教育秉承优良传统,本学年的生物教学在巩固已有成果的更加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倡导主动学习,强化实践环节。

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生物学,深化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对未来学习路径有更深入的思考;在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及问题解决能力等方面有显著提升;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及创新意识等方面有新的进步。

本教学计划旨在为学生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适应社会发展以及终身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二、教材内容解析本学期生物课程涵盖生物的生殖与发育、遗传与变异、生物进化、传染病与免疫、药物使用与急救、自我认知与健康促进等内容,共六个章节,较之上学期,章节数量有所减少,探究实验数量相应减少,但增加了观察与思考环节,以及科学、社会、技术等相关栏目,从而增大了学生的阅读量,拓宽了知识视野。

三、教学目的1. 在知识传授的重视科学研究方法的培育,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通过组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力求开展教材中提出的各类调查、技能训练、练习、探究和资料分析活动,以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通过学习,使学生深入了解生物的生殖与发育,提高对生物保护的意识,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3. 引导学生掌握健康的生活方式。

4. 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四、具体实施措施1. 深入学习相关教育理论,转变教育观念,基于传统教育优势,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创新性。

2. 探索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模式,并及时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和模式。

3. 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提高学习质量,引导学生合作交流。

4. 学习和应用现代教学手段与技术,提高课时效率和教学质量,积极参与教研教改活动,精心备课,设计教案,撰写教学反思。

5.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引人入胜的导语,运用生动语言,加强情感教育,精心引导,强化教学效果。

6. 为探究性学习创造情境,提供图文资料、数据,展示生物标本、模型、生态环境,从学生生活经验中提出探究性问题,或从社会热点中引入生物学问题。

2021年国家开放大学《科学与技术》形考任务(1-4)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1年国家开放大学《科学与技术》形考任务(1-4)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1年国家开放大学《科学与技术》形考任务(1-4)试题及答案解析形考任务1(正确答案已附题目之后)一、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8分)(如果以附件形式提交,请在输入框中输入“见附件”)题目1完成满分8.00未标记标记题目题干1.科学与技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科学是技术发展的理论基础,技术是科学发展的。

2.高新技术通常是具有突出的社会功能及极高的经济效益,以最新的为基础,具有重要价值的技术群。

3.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是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和。

4.工业革命的标志是。

手段;科学发现;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蒸汽机的使用未标记标记题目信息文本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如果以附件形式提交,请在输入框中输入“见附件”)题目2完成满分20.00未标记标记题目题干1.科学2.技术3.电力革命4.新技术革命1.科学: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运动律的知识体系,是人们分析、研究事物的一个探索过程,是一项全社会的事业。

2.技术:为某一目的共同协作组成的各种工具和规则体系,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各种工具、方法和技能。

高新技术:对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类产业和产品的统称,是指对一国经济、国防有重大影响和较大社会意义,能形成产业的新技术或尖端技术。

3.电力革命:指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发生的以新的电能(代替了蒸汽动力)开始作为主要的能源形式,支配社会经济生活的社会进步和经济变革。

4.新技术革命:始于20世纪中叶的新技术革命,可称为第三次技术革命,它是在20世纪自然科学理论最新突破的基础上产生的。

未标记标记题目信息文本三、简答题(17分)(如果以附件形式提交,请在输入框中输入“见附件”)题目3完成满分17.00未标记标记题目题干科学发展的内部和外部因素是什么?科学发展的外部原因是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和生产活动的需要推动了科学的不断进步,内部原因是由于新发现的事实与旧有的理论之间的矛盾,以及各种已有的各种观点、理论之间的矛盾。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科学与技术(本)》形考任务2试题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科学与技术(本)》形考任务2试题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科学与技术(本)》形考任务2试题及答案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科学与技术(本)》形考任务2试题及答案形考任务二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1.原子的范围是_10-10_m。

2.原子核的范围是10-14m。

3.夸克的的范围10-20m。

4.原子能释放的方式有三种,分别是原子核衰变、原子核聚变、原子核聚变。

5.在原子能三种释放形式中,其中利用最多是核裂变?6.核电站是利用核聚变链式反应所放出的核能,驱动汽轮发电机组进行发电的设施。

7.三大合成高分子材料是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

8.分子生物学诞生的标志是DNA螺旋结构的分子模型的确立。

9.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是氨基酸。

10.核酸的基本单位是核氨酸。

二、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8分)1.原子核是原子中非常小的核心部分,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与正电荷。

2.核能是由原子核的变化释放出的能量。

3.纳米材料就是用特殊的方法将材料颗粒加工到纳米级(10-9米),再用这种超细微粒子制造人们需要的材料4.超导材料是能产生电阻趋近于零现象的材料,称为“超导材料”。

5.细胞全能性在多细胞生物中每个体细胞的细胞核具有个体发育的全部基因,只要条件许可,都可发育成完整的个体。

6.基因工程又称为重组DNA技术,是按着人们的科研或生产需要,在分子水平上,用人工方法提取或合成不同生物的遗传物质(DNA片段),在体外切割,拼接形成重组DNA,然后将重组DNA与载载体的遗传物质重新组合,再将其引入到没有该DNA的受体细胞中,进行复制和表达,生产出符合人类需要的产品或创造出生物的新性状,并使之稳定地遗传给下一代。

三、简答题(每题7分,共21分)爱因斯坦质能关系式说明了什么?答:爱因斯坦在关于狭义相对论的第二篇短文中论述了质量与能量的关系△E=(△m)c式中的E为能量,m为质量,c为光速。

光的速度为c=3×10km/s,是一切物质运动速度的最大极限。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物体的能量每增加△E,相应的惯性质量也必定增加△m=△E/c;反之,每减少△m的质量,就意味着释放出△E=(△m)c的巨大能量。

2022年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微生物学》期末试卷A(有答案)

2022年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微生物学》期末试卷A(有答案)

2022年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微生物学》期末试卷A(有答案)一、填空题1、第一个用自制显微镜观察到微生物的学者是______,被称为微生物学研究的先驱者,而法国学者______和德国学者______则是微生物生理学和病原菌学研究的开创者。

2、借周生鞭毛进行运动的细菌有______和______等,借端生鞭毛运动的细菌有______和______等,而借侧生鞭毛运动的细菌则有______等。

3、通常情况下,菌种可保藏在______℃和______℃的低温下。

4、常用的消毒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等。

5、真核生物的细胞核由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构成。

6、朊病毒与真病毒有巨大差别,例如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

7、汞的微生物转化主要包括3个方面______,______和______。

8、不能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的微生物称为______,例如______、______和______等。

9、Calvin循环可分______、______和______3个阶段。

10、干扰素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功能。

二、判断题11、微生态制剂是一类根据微生态理论制成的有益菌制剂,可以不含活菌。

()12、微生物有极广的碳源谱,它不论对整个微生物界整体或对个别微生物种来说,都是一致的。

()13、丙酮丁醇发酵是在好气条件下进行的,该菌是一种梭状芽胞杆菌。

()14、碱基排列顺序差异越小,它们之间亲缘关系就越近,反之亦然。

()15、在生物界中,m-DAP(二氨基庚氨酸)是一种只存在于G-细菌肽聚糖肽尾中的特殊氨基酸。

()16、真核生物的细胞器,包括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叶绿体、溶酶体、核糖体和微体等,都是由膜包围着的。

()17、微生物在发酵罐内培养过程中,发生了培养基逐渐变酸而妨碍其代谢产物累积的现象,这时最好的措施就是不断地从外界加入NaOH或Na2CO3溶液去中和它。

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总结
〔2〕植物组织培养在培养基中的组织块被诱导形成愈伤组织,从而发育成完整的植株个体。
〔3〕植物组织培养的优点:
〔a〕在短时间产生大批植物;〔b〕防止植物病毒的侵害
第二节、植物的有性生殖
1.植物的有性生殖:一般是指由亲代产生生殖细胞,通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进而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2.传粉:植物开花后,雄蕊花药中的花粉通过不同途径传送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
3、转基因生物:含有非自身改变作物的营养成分。
〔3〕可以生产某些药物。
二、细胞工程和克隆技术
1、细胞工程:是指在细胞水平上有方案地改造细胞的遗传物质,培训人类所需要的生物新品种的技术。
2、克隆:是Clone的译音,意为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的无性生殖,克隆技术即无性生殖技术。
1、无性生殖:是一类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2、无性生殖的方式有:分裂生殖、出芽生殖、孢子生殖、营养生殖。
3、出芽生殖的有:酵母菌、水螅等;营养生殖的有:马铃薯、景天等;分裂生殖的有:细菌,蓝菌,变形虫,草履虫等单细胞生物;孢子生殖的有:根霉、青霉等。
4、植物的无性生殖
原因:由微生物引起的
2、发酵技术的应用
〔1〕酿酒、做面包、馒头—酵母菌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2)水果有酒味—酵母菌产生酒精
(3)果酒变酸—醋酸菌产生醋酸
〔4〕制酸奶、泡菜—乳酸菌产生乳酸
〔5〕制酱油、腐乳—霉菌
〔6〕制醋—醋酸菌
〔7〕利用发酵技术生产抗生素
3、酿制酒酿中需要注意的问题:①清洗器具的目的是:防止杂菌污染;
3、应用:〔1〕快速培育优良品种
〔2〕挽救濒危动物
(3)防治疾病,延长寿命。

《现代林业生物技术》课程大纲2

《现代林业生物技术》课程大纲2

《现代林业生物技术》课程大纲一、课程概述课程名称(中文):现代林业生物技术(英文):Modern Forestry Biotechnology课程编号:14371097课程学分:1.5课程总学时:24课程性质:专业课二、课程内容简介生物技术是指人们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先进的工程技术手段和其它基础学科的科学原理,利用生物体或其体系或它们的衍生物来制造人类所需要的各种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的一门新兴的、综合的学科。

它主要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及生化工程等五项新技术。

这五项技术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的,其中以基因工程为核心。

本课程涉及诸多内容,而学时有限,因此,在教学中根据专业具体情况和培养目标,酌情选择授课章节。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生物技术是指人们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先进的工程技术手段和其它基础学科的科学原理,利用生物体或其体系或它们的衍生物来制造人类所需要的各种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的一门新兴的、综合的学科。

它主要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及生化工程等五项新技术。

这五项技术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的,其中以基因工程为核心。

现代生物技术是以70年代DNA重组技术的建立为标志的。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的形成和发展带动了现代发酵工程、现代酶工程、现代细胞工程以及蛋白质工程的发展,促进了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的产生以及生物芯片、组织工程等新技术的兴起,形成了现代生物技术的体系。

本课程包括课堂讲授、实验教学二个环节。

课堂教学主要讲透基本理论,力求反映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和研究动态。

实验教学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尤其是发展迅速,新知识、新概念、新技术不断涌现的学科,它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理论的兴趣,加深对基本原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第一章绪论(2学时)1. 教学目的与要求:让学生初步了解生物技术的概貌、基本内含和主要应用。

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讲授生物技术的概念,生物技术所涉及学科内容,介绍生物技术发展简史,现代生物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姓名:孙永振
班级:电气12-7班
学号:311208001622 完成日期:2014.4.16
生物技术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和发展
现代生物技术又称生物工程,是以DNA分子技术为基础,包括微生物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基因工程等一系列生物高新技术的总称。

现代生物技术现代生物技术不仅在农作物改良、医药研究、食品工程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也随着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在治理污染、环境生物监测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生物技术作为一种高新技术,已普遍受到世界各国和民间研究机构的高度重视。

应用生物技术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潜力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项高新技术。

被视为是21世纪人类彻底解决人口、资源、环境三大危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所以世界各国都将生物技术确定为增强国力和经济实力的关键技术之一。

我国也十分重视生物技术,并组织力量追踪和攻关。

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又称DNA重组技术,是指根据人们的意愿进行基因改造,产生人们所期望的产物或创造出具有新的遗传特征的生物类型,以满足人类社会的需要。

基因工程在农业生产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

如苏芸金芽孢杆菌 (Bt)晶体毒蛋白基因被转入棉花、玉米、烟草、番茄、马铃薯、水稻等多种作物,并取得了良好的抗虫效果。

利用鼠类有关促进角蛋白形成的基因获得了经遗传改良的绵羊,羊毛产量大大提高。

细胞工程
细胞工程是指应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改造生物遗
传特性和生物学特性,以获得特定的细胞、细胞产品或新生物体的一门科学技术。

植物体细胞杂交则可以将两个来自不同植物的体细胞融合成一个杂种细胞,并培育成新的植物体。

袁隆平运用体细胞杂交技术获得了具有远缘杂种优势的超级杂交水稻,亩产可达1600斤。

细胞融合可以将动物细胞融合形成能产生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用于病原检测和疾病治疗以及食品安全领域。

酶工程
酶工程是具有的生物催化功能将相应的原料转化成有用物质的一门科学技术。

主要应用于食品、轻工、化工、能源以及医药工业中。

早期的酶工程技术主要是从动物、植物微生物材料中提取的,并将其应用于化工、食品和医药等工业领域。

但大多数酶不能耐受高温、强酸、强碱、有机溶剂,稳定性较差。

通过酶的固定可以克服这些不足。

固定化酶正在化工医药、轻工、食品等领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在轻工业中主要用于洗涤剂制造(加酶洗衣粉等)、毛皮加工、牙膏和化妆品的生产、废水废物处理和饲料加工等。

在医药工业方面,用于临床的各类酶类产品不断增加。

溶菌酶作为一种存在于人体正常体液及组织中的非特异性免疫因子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它具有抗菌、抗病毒、抗肿瘤的功效。

酶作为检测试剂可以快速、灵敏、准确地测定体内某些代谢产物。

另外,在全世界能源日益紧缺的形势下,利用微生物菌体或酶制剂生产生物燃料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例如,利用农
作物秸秆生产酒精、沼气等燃料,在石油资源的开发中利用微生物采油。

发酵工程
发酵工程是利用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活动来生产各种有用物质的工程技术。

以前发酵技术主要用于酿酒、制酱、制奶酪等生产。

现代发酵技术是在20世纪 40年代随着抗生素工业的兴起而得到迅速发展的。

不但用于生产酒精类饮料、醋酸和面包,而且生产胰岛素、干扰素、生长激素,抗生素和疫苗等多种医疗保健药物;生产天然杀虫剂、细菌肥料和微生物除草剂等农用生产资料;在化学工业上生产氨基酸、香料、生物高分子、酶、维生素和蛋白等。

目前,生物技术已广泛应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

主要在医药卫生、农林畜牧、轻工、食品、化工、能源和环境等领域,如生物医药:利用基因工程开发的DNA分子探针来检测疾病,单克隆抗体,利用发酵工程制造药物如青霉素。

生物农业:转基因食品等。

生物能源:人工模拟光合作用、生物电池等。

生物计算机。

与此相关的还有生物传感器、生物电路、分子马达等。

基础理论的研究:DNA剪切、细胞融合、PCR、色谱、核磁共振、质谱、电泳、层析柱等技术都已经成为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

除此之外,生物技术还将会在环境治理上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现代社会,由于人类活动自身造成的各种污染(包括工业废水、废气、各种废弃物、有毒化学物质、声、光、电磁和放射
性物质等)对环境生态的破坏,已成为威胁人民健康、制约经济发展的严重问题。

治理环境污染,改善人类生活环境的质量已经成为人类共同努力的长期任务。

考虑我国目前治理环境污染的迫切问题:如煤燃烧造成空气污染;工业废水污染水源和农田;不可降解塑料造成的白色污染;化学农药残毒对人和禽畜的危害等问题。

我国政府也十分重视,把环境生物技术的重点放在:用工程微生物处理原煤脱硫的工业化工艺;无污染、能大量生产的生物能源的开拓性研究;高效、多抗转基因微生物农药的研制;生物来源的可降解的透明膜材料等。

并作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国策。

总之,生物技术的发展十分迅猛,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将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的各个行业,促使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新兴产业的形成,将对人类社会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所以生物技术是现实生产力,也是具有巨大经济效益的潜在生产力;因此,生物技术必将成为21 世纪高新技术的核心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