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一滴水经过丽江

合集下载

20.《一滴水经过丽江》

20.《一滴水经过丽江》

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教学目标:1.了解丽江的自然风景与人文风情,感受其美丽、淳朴、厚重、和谐。

2.把握课文新颖的构思、独特的视角,理解这种写法的妙处,体会作者的感情。

3.品味作者的语言,学习作者运用表达方式的技巧。

教学重点:了解丽江的自然风景与人文风情,感受其美丽、淳朴、厚重、和谐。

教学难点:把握课文新颖的构思、独特的视角,理解这种写法的妙处,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谈到旅游,不能不想到丽江。

丽江是旅游胜地,历史悠久,被誉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国家园林城市。

2012年8月,著名作家阿来到丽江作关于藏文化边缘区的一些相关调查。

当地政府知道阿来到了丽江,邀他写一篇适合中小学生读的关于丽江的文字。

同学们,如果是你,要写一篇展现丽江地理环境、自然风景、历史发展、当代风貌、文物古迹、民风民俗等等全方位介绍丽江的文章,你会如何着手呢?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作家阿来的奇妙构思,让我们化作一滴水经过丽江。

二、出示目标:1.了解丽江的自然风景与人文风情,感受其美丽、淳朴、厚重、和谐。

2.把握课文新颖的构思、独特的视角,理解这种写法的妙处,体会作者的感情。

3.品味作者的语言,学习作者运用表达方式的技巧。

三、检查预习:1.介绍作者:阿来,藏族,1959年生于四川马尔康,当代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史上最年轻获奖者,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席,兼任中国作家协会第八届全国委员会主席团委员。

代表作品有《尘埃落定》《空山》《格萨尔王》等。

2016年10月,他凭借作品《蘑菇圈》获得第四届郁达夫小说中篇小说奖。

2.读一读:闸( zhá)砚( yàn )蘸( zhàn )喧哗(xuān huá)奔流(bēn liú)矗立(chù lì)映照(yìng zhào )苍劲(cāng jìng )翡翠(fěi cuì)眺望(tiào wàng)擦拭(cā shì)硕大(shuò dà)喧腾(xuān téng)亭台楼阁(tíng tái lóu gé)目眩神迷(mù xuàn shén mí)3.词语:轻盈:形容身材苗条,动作轻快。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 一滴水经过丽江知识讲解+巩固练习(含答案)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 一滴水经过丽江知识讲解+巩固练习(含答案)

知识1.作者简介。

阿来,生于1959年,藏族,四川省马尔康县人,当代作家。

1982年开始诗歌创作,80年代中后期转向小说创作。

2000年凭借长篇小说《》荣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

主要作品有诗集《》,小说集《旧年的血迹》《月光下的银匠》,长篇小说《尘埃落定》《空山》等。

2.主旨归纳。

本文写了一滴水带着夙愿,经历了漫长的黑暗与等待,经历了水车上的眺望,经历了玉河中的徘徊,终于游历丽江古城的故事,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丽江的自然景物、人文风情,表达了作者对丽江古城的无限喜爱与赞美之情。

3.背景探寻。

根据阿来的博客,此文的写作背景是这样的:“武威行后,又到丽江,其实都在作关于藏文化边缘区的一些调查。

说调查也不准确,因为材料多从书面上来,但从书上搜得材料后,还想到这些事实的发生地,感受一番。

不意,当地政府知道我到了丽江,邀我写一篇适合小学生读的关于丽江的文字。

这是很不好写的文字,试着写了。

交卷给丽江当地,聊作丽江之行的一个纪念。

”4.朗读课文,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砚.池()蘸.()驿.道()矗.立()闸.口()眺.望()擦拭.()流淌.()草甸.()()轻盈.()喧.哗()徘徊..硕.大()斑斓.()5.结合课文具体语境理解词义。

徘徊:掌故:苍劲:目眩神迷:斑斓:参考答案1.尘埃落定梭磨河4.yàn zhàn yì chù zhá tiào shì tǎng diàn pái huái yíng xuān shuò lán2重点1.本文主要叙述了一一滴水流过丽江的经历,这“一滴水”在全文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一滴水”是全文的叙述者,起着贯串全文的作用。

这“一滴水”的旅行从古代到现代,从雪山到盆地,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丽江的自然景物、人文风情,因此这“一滴水”见证了丽江的过去与现在,见证了丽江的美丽与繁华,是丽江的最佳“导游”。

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ppt课件

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ppt课件
由于丽江古城四面青山环绕,绿水萦回,形似一块碧玉的大砚,古时, “砚”通“研”,所以丽江古城又叫大研古镇,丽江古城坐落于丽江坝 的中部,与四川的阆中古城、山西的平遥古城、安徽的歙县并称为“保 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两个没有围墙的古 城之一,据说是因为丽江世袭的土司姓木,筑城势必如木字加框而成 “困”字之故。 丽江古城始建于宋末元初(公元13世纪后期)距今已经有800年的历史。 历代均为滇西北的政治、军事重镇和纳西、汉、藏等各民族的经济文化 交往的枢纽和经济贸易集散之地。
写名片
1.替水滴导游为丽江设计的名片上写一句话,概 括特点:这滴水所见的丽江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 象? 示例:从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来说说特点。丽江
古城世界文化遗产,雪山晶莹夺目,人民勤劳聪
慧、热情好客, 古城悠闲恬静,文化特色鲜明。
自学批注
作为游客,你选取什么镜头作为留念,为什么?注意选取 最有代表性的景物和独特的角度表现丽江古城的天生丽质、古 朴静谧、和谐美好。试着从写景角度和智慧选景方面做批注, 加评点。
落水洞后沉睡,前面的时间是古代,游览的踪迹在 城外,主要写的是自然风光。后面是现代,游览的 踪迹在城内,主要写的是人文风情。
厚重的历史
后来,我知道,那时是明代,纳西族的首领木氏家族率领百 姓筑起了名扬世界的四方街。四方街筑成后,一个名叫徐霞 客的远游人来了,把玉龙雪山写进了书里,把丽江古城写进 书里,让它们的名字四处流传。
玉龙雪山——山下——驿道——丽江坝纳西族村庄— —草甸——落水洞——黑龙潭——四方街——闸口—— 中河——街道店面——纳西人院子——果园田地—— 丽江坝——金沙江
我记起了跌进落水洞前的心愿:也要流过四方街 。 我已经奔流到了丽江坝放牧着牛羊的草甸上,我也要 去 四方街 。

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课件(共16张ppt)

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课件(共16张ppt)

爱和赞美之情。
特色建筑
我乘水车转轮缓缓升高 看到了古城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 出了丽江古城自然和古城和谐 依存,节奏鲜明,富有诗情画 意,表达了作者对丽江特色建 筑的喜爱之情。
看到了狮子山上苍劲的老柏树
看到了依山而起的重重房屋
看到了顺水而去的蜿蜒老街
古城的建筑就这样
依止于自然
美丽了自然
古老文化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听觉与视觉的结合, 写出了丽江古城的古老文化,节奏鲜明,富有诗 情画意,表达了作者对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热爱。
我经过叮叮当当敲打着银器的小店 经过挂着水一样碧绿的翡翠的玉器店
经过一座院子 白须垂胸的老者们 在演奏古代的音乐 经过售卖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的字画店
一滴水走过了丽江的 “自然风光”、“特色建筑” 和“古老文化”,展现了丽 江独特的美,那么丽江人们 又是怎样的呢?请结合课文, 进行分析。
风土人情
我看到了,楼下正屋,主人一家在闲话。楼上回廊,寄居的游 客端着相机在眺望远山。楼上的客人和楼下的主人大声交谈。客人 问主人当地的掌故。主人问客人远方的情形。
朗读课文,注意想象这滴水的奇幻生命旅程,体会作者写景中饱 含的情感。
摄影师要确定拍摄的场景路 线,做好拍摄的准备工作,请根 据阿来的《一滴水经过丽江》梳 理游踪。借助阅读提示在文章中 圈点勾画出表示时间推移 或地点转换的词句。
摄影部门
玉龙雪山
驿道
纳西族村庄
纳西人院子
四方街
黑水潭
城外的果园和田地
金沙江边
运用对比,将“人们在远方的内心” 和“在丽江的内心”形成鲜明的对比, 突出了丽江古城净化了人们喧哗的内心 世界,抒发了作者对丽江的喜爱及对源 远流长的民族文化热爱之情,深化了文 章中心。

第20课 一滴水经过丽江 课件(共30张PPT)

第20课 一滴水经过丽江 课件(共30张PPT)

水车
小桥 四方街街道店铺
本文的写作顺序是怎样的?
时间视角:从历史到现在以水滴“自述往事”的方式,写历史, 以水滴“旅途记事”的方式写现在。 空间视角:第一部分由高而下,从雪峰直入地下,第二部分平地 起伏,接近游人视角。
整体感知 细读所见,品味语言
5.“一滴水”乘着水车在高处都看到了什么?
看到了古城 看到了狮子山上苍劲的老柏树 看到了依山而起的重重房屋 看到了顺水而去的蜿蜒老街
本文以“一滴水”的行踪为线索。
2.“一滴水”从何而来? 一片雪,落在了玉龙雪山顶上 变成了坚硬的冰 变成了玉龙雪山冰川的一部分 被阳光融化成了一滴水
3.“一滴水”在什么时候经过了那些地方?
玉龙雪山
驿道 纳西人村庄 草甸上
古代 落水洞
现代
玉河
象山脚下 的黑龙潭
金沙江
城外的果园 和田地里
纳西人院子
中河
用了四个“经过”,用排比极力渲染一滴水所经之处的 繁华景象,富有纳西族的民族特色,充满人文风情。
一些薄云掠过月亮时,就像丽江古城中,一个银匠,正在擦拭一 只硕大的银盘。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月亮比 作“银盘”,突出了月亮的圆与明亮, 富有地方特色,给人以美的享受。
11.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请举例说明。
20* 一滴水经过丽江
八年级下
情境导入
同学们知道图片展示的是哪个 地方吗?
你去过丽江吗? 今天,让我们跟随作者,化身
一滴水,经过丽江。
1 检查预习
教 2 学习目标
7 思考探究 8 课堂小结
学 3 知识必备
9 作业
环 4 明确所至,了解视角
节 5 细读所见,品味语言
6 理解所感,把握内涵

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课件-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课件-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这句话运用排比手法,串联起一滴水乘 坐水车时的所见,展现了“我”随着大 水车的升高看到的四方街的美丽景色。
连续使用“看到了”赋予简略传神的描 写一种抒情意味,句子内部有短有长, 有整有散,节奏多变。
“苍劲”“依山而起”“顺水而去”写 出了古城的生机与气势,表达作者对古 城建筑和环境的喜爱。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
我选择的是传统文化—— “我经过叮叮当当敲打着 银器的小店。经过挂着水 一样碧绿的翡翠的玉器 店.....我想停下来,想 被掺入砚池中,被蘸到笔 尖,被写成东巴象形文的 ‘水’。”
“经过挂着水一样碧绿的翡翠的玉器店。” 采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翡翠的清透和碧 绿,表现了售卖的玉器的品质,表达作者 的欣赏之情。
词语集注
近义词:喧闹。反义词:安静。
喧哗
声音大而杂乱;喧嚷。
矗立
矗立:着眼于直,一般用于物。
高耸地立着。 耸立:着眼于高,一般用于物。
屹立:着眼于稳固,可用于物,也可用于人。
亭台楼阁 泛指园林中各种供休息、游览的建筑物。
目眩神迷 头昏眼花,神志迷惑。形容被极富吸引力
的事物吸引而不清醒。 五彩斑斓 形容色彩繁多亮丽。
五彩斑斓:侧重指颜色的错杂而繁多耀眼。 五颜六色:侧重指色彩复杂或花样繁多,可引申为各色各样。
作者简介
阿来,藏族诗人,当代作家。2000年,其第一 部长篇小说《尘埃落定》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为该奖 项有史以来最年轻得奖者(41岁)及首位得奖藏族作家。 2018年,作品《蘑菇圈》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 奖。他由此成为四川文学史上首位获得茅盾文学奖、鲁 迅文学奖的双冠王。
读读写写
闸( zhá ) 喧哗 奔流 苍劲( jìnɡ ) 擦拭( shì ) 亭台楼阁

部编八年级下语文第五单元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23PPT)

部编八年级下语文第五单元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23PPT)
设有驿站。
词语解释
新知讲解
掌故: 历史上的人物事迹、制度沿革等。 轻盈: 动作轻快。 远眺: 向远方眺望。 铺展 铺开并向四处伸展。 照壁: 大门内或外对着大门用于遮蔽、装饰的墙壁。 目眩神迷:眼花缭乱,心神摇荡。 五彩斑斓:形容颜色多,色彩错杂灿烂且耀眼。
词语解释
新知讲解
1、根据内容,课文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2):写“我”由雪变成 冰川,再变成一滴水。 第二部分(3-15):写一滴水的漫长 旅行。 第三部分(16):写一滴水奔流到金 沙江边,汇入了江海。
具体体现是,“顺着玉河,我来到了四方街前”, “我乘水车转轮缓缓升高,看到了古城……”,“从 水车上哗然一声跌落下来,回到了玉河”,“我穿过 了一道又一道小桥”,“我经过……经过……经 过……经过……进了纳西人三坊一照壁的院子”, “黄昏时,三人再去打水浇花时,我又回到了穿城而 过的水流之中”,“很快,我就和更多的水一起出了 古城,来到了城外的果园和田地里”,“黎明时分, 作为一滴水,我来到了喧腾奔流的金沙江边,跃入江 流,奔向大海”。
研读课文
拓展提高
12、作者以一滴水的身份是怎样介绍四方街的? 四方街应是丽江最核心最美丽的景观,作
者以一滴水的身份在文中对它作了三处介绍。 一是在文中第3自然段,简要介绍了四方
街的历史沿革,因徐霞客而扬名天下。 二是在文中第10自然段,作者化成水滴乘
水车升高遥望:苍劲的老柏树,重重房屋,蜿 蜒老街,自然美丽。
文章结构
新知讲解
1、 为什么“我”要落在玉龙雪山顶上? 玉龙雪山在丽江北面,为下文“我”向
下观察丽江做铺垫。 2 、 “我”下山的路上看到了什么?
高达挺拔的松与杉、开满鲜花的杜鹃和 山茶、马帮、驿道、纳西族村庄和明朝正在 建筑的四方街。 3 、 第六段中“几百年”有什么作用?

【群文阅读】八年级语文下册20《一滴水经过丽江》—理清写景顺序

【群文阅读】八年级语文下册20《一滴水经过丽江》—理清写景顺序

20、一滴水经过丽江——群文阅读理清写景顺序把握游记的特点,理清写景顺序。

【考点解读】游记的写作线索——游踪游记,是一种记叙旅途中的见闻,某地的社会生活、风土人情和山川景物、名胜古迹等,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散文体裁。

其中既有对旅游者游踪的实录,又有对人、事、景、物的形象生动的记叙和描摹,还有渗透着作者情感的感受。

主要由游踪(“所至”)、风貌(“所见”)、观感(“所感”)三个基本要素组成。

游踪是游记的线索,风貌是游记主要描写的对象,观感是游记的主旨和灵魂。

常见的考查方式如下:1、本文写景,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2、根据本文的游览顺序,填写下表。

【技法点拨】写游记,一般以游踪为主要线索,即按照时间的推移和作者立足点的变化,来组织文章内容。

但是,游踪并不一定是实录游程,也可以是经过作者艺术处理过的。

现在有的游记甚至淡化时间和空间的观念,重在反映旅游的心境甚至潜意识。

总之,线索的确立,可以因景而异,也可以因人而异。

【例】《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一文中,作者按照时空的顺序组织文章,循着行程写了两天的活动,以第一天的见闻为主,描写的重点也由雪山转向冰塔林。

随着行踪和景物的变化,作者的思考和感悟也发生着变化。

答题模式:模板1:本文是按照××顺序来写景的,先写……接着写……然后写……最后写……。

模板2—1:找出文中表示时间和方位变化的词语,直接答题。

模板2—2:梳理出文中表示作者情感变化的词语,概括出线索。

【真题演练】(一)古城信步①云南丽江是一座别具一格的古城。

不久前,我踏上了这片魂牵梦萦的土地。

雨后的古城笼罩在幽情逸韵的氛围中,如同一幅中世纪风景油画。

②古城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

这座位于云贵高原西部苍凉群山之中的古城,完好地保存了原来的城市架构。

古城的一些房屋,经风历雨,千年不衰,古韵犹在,成为建筑活化石。

因此,古城又有“活着的古城”之称。

在我国所有城镇中,只有丽江古城与山西平遥古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好处?
丽江水多,水美,选取“一滴水”游览丽江,富有地方特 色;可以多角度展开描写;如童话般奇幻,充满童趣。
板书设计
过一 丽滴 江水

自然风光优美 建筑富有民族特色 民俗民风美
历史文化名城 美丽如画 由衷的热爱赞美
பைடு நூலகம்
课堂小结
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风景如画的 丽江和丽江富有特色的建筑,用运动美妙的语 言描绘了丽江的民俗民风,从不同角度,全方 位展现了丽江的美丽和谐,给人以无限的美感。
2.标画一滴水经过丽江的路径。
驿道
丽江坝
黑龙潭
玉龙雪上顶
村庄
落水洞
街道店铺
四方街
出城进入金沙江
玉河
3.这篇游记是以什么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
“一滴水” 的游踪。
4.作者为什么要从六百年前的明代写起呢?
突出丽江历史悠久的特点,在明代已驰名中外,又介绍了四
方街的来历;
自然引出下文“一滴水”带着“去四方街”的夙愿经过丽江。
细节感知
1.作者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来描写丽江的自然 风光,极富层次感,结合文章内容,找出描写自然风 光的句子,体会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高处远景:玉龙雪山,晶莹夺目矗立在蓝天下面。潭水照应雪山。
山 下: 山下绿色的盆地——丽江坝;森林、田野和村庄;高大挺
拔的树,名叫松与杉,还有更多的树开满鲜花,叫作杜鹃, 叫作山茶;我奔流到丽江坝放牧牛羊的草甸上;玉河。
①运用对比的修辞方法,是丽江古城扶平了并净化了人们喧 哗的内心世界,表达了作者对丽江的热爱与赞美。
(2)一此薄云掠过月亮时,就像丽江古城中,一个银 匠,正在擦拭一只硕大的银盘。
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月亮比作“银盘”,突出了月亮 的圆与明亮,富有地方特色,给人以美的享受。
5.作者从“一滴水”浏览丽江的视角来展开描写有什么
20.一滴水经过丽江
R·八年级语文下册
学习目标
【知识技能】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在朗读中感受丽江 的美。2.理解本文构思新颖、视角独特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1.抓住关键句,品味优美的语言,理解 本文构思新颖,视角独特的特点。2.理解从丽江的自然 风光、建筑特色、民俗民风等方面来展现丽江的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欣赏美、热爱美、珍惜美的 思想情感,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重点】1.熟读课文,感知文意,把握游记的特点。2. 深入了解课文,感受景物描写中饱含的情感。 【难点】作者以“一滴水”的视野组织材料,表达思想 感情的写作手法。
低 处: 城外远景:来到了城外的果园和田地里,一些露珠从树
叶上落下;奔流的金沙江。
2.作者笔下丽江的自然风光, 色彩明丽,如一幅风景 画,找出表现景物色彩的词语,感悟景物的色彩美。 请你用一个或几个词语概括丽江的自然风光。
白色的玉龙雪山、蓝天、绿色的盆地、森林、庄稼,红色的花朵…
3.丽江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它的建筑也是别具一格的, 作者又向我们描绘丽江了哪些建筑呢?思考这此建筑有 什么特点?或:丽江古城以建筑的独特驰名中外,游览 丽江,必观赏其建筑特色,请同学品读全文,找到描写 的古建筑?
新课导入
丽江古城
点击图片播放
玉龙雪山和蓝月谷
点击图片播放
黑龙潭谷
点击图片播放
老君山
点击图片播放
走近作者 阿来
当代著名作家,1982年开始诗歌 创作,80年代中后期转向小说创作。 2000年,其第一部长篇小说《尘埃落 定》获第5届茅盾文学奖,为该奖项有 史以来最年轻得奖者(41岁)及首位 得奖藏族作家 。2018年,作品《蘑菇 圈》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 他由此成为四川文学史上首位获得茅 奖、鲁奖的双冠王 。2019年2月17 日,编剧电影《攀登者》已经开拍。 2019年5月26日,以汶川浩劫为主题的 《云中记》创作完成。
如“休”,人靠在树边,即为休息。
教学反思: 文章新颖的构思与独特的视。 “阅读提示”首句是“这是一篇别具一格的游记作品”,文章 “构思新颖”“视角独特”,而后简介了这篇游记的内容,要 求大家“朗读课文,注意想象这滴水的奇幻生命旅程,体会作 者写景中饱含的情感”。细细一读,我们应该关注到“别具一 格”这个概括性极强的关键词。“别具一格”怎样才能让学生 自读出来呢?阿来怎样借助一滴水实现这篇文章的“别具一 格”?有关“别具一格”的提问,着眼于整体带动对这篇游记 的理解品读,着眼于引导学生长时间、深层次的课堂学习活动, 真正意义上地牵动了对整篇文章的阅读思考,避免了课堂教学 中出现零散的、短暂的、浅层的问答式提问,又能极大地激发 学生的自读兴趣,让学生在自读中有效学习,细读文本,提高 理解能力与阅读能力。
四方街木府 街 道 房 屋 水 车
建筑特点 建筑已与自然融为一体
四方街木府
街道
房屋
水车
建筑特点
建筑已与自然融为一体
4.只有用美的语言,才能描绘出美的风景,请品析下面
句子的妙处。 (1)这些人来自远方,在那些地方,即使是寂静时分, 他们的内心也很喧哗;在这里,尽情欢歌处,夜凉如 水,他们的心像一滴水一样晶莹。
行走在乡村和城市之间, 书生与侠客之间。他抒 写现实,刻画中国故事, 在快餐文化时代,构建 独特的语言艺术,捍卫 严肃文学的价值和体面 (《成都商报》评)
整体感知 1.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滴水”的经历。
由雪变成了冰,再融化成一滴水。 “一滴水”怀着“流过四方街”的心愿,经过驿道、村庄、 草甸、落水洞,黑龙潭、四方街、街道店铺、纳西人院子、最 后奔流到金沙江的经历。
随堂练习 汉字探源: “灰尘”的“尘”字,在战国的写法是三个“鹿”字 构成品字形势,再在上面“鹿”的两旁各加一个“土” 字,这是一个会意字,意思是群鹿飞奔,尘土飞扬。
——姚安隆《千万别折腾汉字》 无数的汉字各有其奥妙,请你也列举你熟悉的一 个汉字,模仿这段文字说说你对它本意的理解。
任选一个会意字分析其造型和字义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