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曲酒生产工艺
大曲酒的生产工艺-浓香型

大曲酒的生产工艺-浓香型时间:2013-07-22 12:26:22 | 来源:华夏藏酒网 | 点击:1169浓香型大曲酒以四川的泸州特曲和五粮液为代表,又称为泸香型或窖香型大曲酒,是大曲酒中产量最大的酒种。
浓香型大曲酒芳香浓郁,绵柔甘冽,入口甜,落口绵,尾子干净,为其独特风格。
酒体组成的主体香是已酸乙酯和适量的丁酸乙酯,以高梁为主要原料,采用中温培养的大曲,大曲用大麦、小麦、并配以一定比例的豌豆培养而成。
发酵采用泥窖作发酵容器。
酿造工艺极为复杂,其特点是:混蒸、续料。
浓香大曲的制备1.制曲基本特点浓香型大曲属于中温或中偏高温培养大曲,中温曲生产的基本特点包括:以小麦(有的配料大麦、豌豆、高粱等)为制曲原料,经润料,生料粉碎,加水(有的配料母曲粉)拌料,人工踩制或者机械压制成块状曲坯,稻壳或者竹板作为支撑透气物、稻草或者织布作为保湿覆盖物安曲培菌,翻曲逐层堆积转化生香,入库储存备用,粉碎后投入酿酒生产。
2.制曲工艺流程浓香型大曲的制曲工艺流程如下:3.制曲工艺类型(1)按照制曲原料划分①小麦曲。
以小麦为唯一的淀粉质原料生产的大曲。
②多粮曲。
以小麦和大麦按照一定比例配料共同作为淀粉质原料生产的大曲;以小麦、大麦和豌豆按照一定比例配料共同作为淀粉质原料生产的大曲。
(2)按照曲坯成型方式划分①人工曲。
依靠木质曲模,将拌和好的曲料加入曲模,利用人脚反复踩制成型而生产的大曲。
人工踩制曲坯属于大曲的传统曲坯成型方式,制坯效率较低。
②机制曲。
依靠机械模具,将拌和好的曲料传送到模具中,利用机器压制成型(又分为一次压制成型和多次压制成型)而生产的大曲。
机械制坯是在传统人工踩制曲坯基础上的技术创新,大幅度地提高了制坯效率。
(3)按照曲坯成型形状划分①平板曲。
成型曲坯为典型的长方体生产的大曲。
②包包曲。
成型曲坯在长方体的一个宽面呈现凸起的包状生产的大曲。
(4)按照翻曲的次数划分①多翻曲。
曲坯发酵过程中,每间隔一定时间就翻一次曲坯生产的大曲。
大曲酒生产工艺

大曲酒生产工艺一、大曲酒的介绍大曲酒是一种以高粱、小麦等为原料,经过糖化、发酵、蒸馏等工艺制成的传统白酒。
其特点是香气浓郁、口感柔和、回味悠长。
在中国北方地区广受欢迎,尤其是山西省的汾阳地区以及陕西省的延安地区。
二、原料准备1.高粱:选择籽粒完整、色泽黄亮、含水率在13%~15%之间的优质高粱。
2.小麦:选择籽粒完整,色泽金黄,含水率在12%~14%之间的上等小麦。
3.曲:选用优质大曲,经过筛选和烘干处理后使用。
三、糖化工艺1.清洗:将高粱淘洗干净,去除杂质和灰尘。
2.浸泡:将清洗干净的高粱浸泡在水中,浸泡时间为8~10小时。
3.蒸煮:将浸泡后的高粱放入蒸锅中蒸煮2小时左右。
4.晾凉:将蒸煮后的高粱放在晾场上晾凉,使其含水率降至15%~18%。
5.磨碎:将晾凉后的高粱磨碎成粉末。
四、发酵工艺1.制曲:将磨碎后的高粱混合曲菌,制成大曲。
大曲的制作需要注意温度和湿度的控制,一般在25℃左右进行。
2.调配:将小麦和高粱粉混合均匀,加入适量水,调配成糊状物。
3.糖化:将调配好的糊状物加入大曲中进行发酵。
发酵时间为7~10天左右,温度控制在28℃左右。
4.分汁:将发酵好的酒料分汁,得到原酒。
五、蒸馏工艺1.装桶:将原酒倒入蒸馏桶中。
2.加水:加入适量清水稀释原酒。
3.蒸馏:进行两次蒸馏。
第一次蒸出低度白酒,称为“头香”;第二次蒸出高度白酒,称为“尾香”。
4.调和:将头香、尾香和适量的清水按比例调和,得到成品大曲酒。
六、陈放工艺将成品大曲酒装入陶瓷坛或橡木桶中,进行陈放。
陈放时间一般为3年以上,时间越长,酒质越好。
七、总结大曲酒的生产工艺需要严格控制每个环节的温度、湿度和时间等参数。
只有在科学合理地控制这些因素的基础上,才能生产出优质的大曲酒。
同时,在生产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卫生和安全,确保产品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大曲酒生产工艺

大曲制作一般工艺: 配料----曲坯制作-----曲室培养、管理----贮曲
发酵工艺 Fermentation Technolog
大曲酒的制备
大曲白酒生产采用固态配料、固态糖化发酵、固态蒸馏,属于典型 的边糖化边发酵工艺,生产工艺分为续渣法和清渣法。 一、续渣法大曲酒生产工艺(以泸州老窖酒为例) 1、工艺流程
大曲酒的制备
发酵工艺 Fermentation Technolog
•大曲酒即指大曲白酒。 •白酒是以谷物等为原料,以酒曲为糖化发酵剂,经蒸煮糊化、糖化发酵、 蒸馏、贮藏勾兑而制成的蒸馏酒。酒精度在38°~65°,因其无色透明, 故称白酒。 •谷物中的淀粉经过糖化、发酵作用:淀粉 糖 酒精,并形成香气 及风味物质,最后经过蒸馏将酒精及香气、风味物质提取浓缩便得到白酒。 •糖化发酵剂就是在白酒酿造过程中起糖化发酵作用的物质,是各种酿酒微 生物及其分泌的酶的载体。通俗地说是把粮食转化为酒的物质。 •糖化发酵剂:大曲、小曲、麸曲及酒母等。
(4)蒸粮蒸酒 *酒醅和新料混合后必须疏松,均匀装料加热蒸汽要缓慢。 *掌握好蒸汽压、温度和流酒速度是蒸酒的关键。 ----流酒温度:35℃ ----流酒速度:3~4kg/min, 注意要掐头去尾。
发酵工艺 Fermentation Technolog
蒸面糟:锅底加黄水,蒸得丢糟黄水酒,入窖发酵,面糟蒸酒后为 丢糟,扔掉。
发酵工艺 Fermentation Technolog
二、清渣法大曲酒生产工艺(以汾酒为例) 1、工艺流程
发酵工艺 Fermentation Technolog
2、操作要点 (1)原料处理 高粱:粉碎成4~8瓣/粒,细粉不得超过20%。大曲:第一次发酵用 的大曲要求大小在绿豆和豌豆之间;第二次发酵用大曲的大小在 小米和绿豆之间。 (2)润料
清渣法大曲酒生产工艺

清渣法大曲酒生产工艺(一)清渣法大曲酒生产特点采用清渣法工艺生产大曲酒的数量较少,其中汾酒较为典型,汾酒采用传统的“清蒸二次清”,地缸、固态、分离发酵法,所用高梁和辅料都经过清蒸处理,将经蒸煮后的高梁拌曲放入陶瓷缸,缸埋土中,发酵28天,取出蒸溜。
蒸馏后的醅不再配入新抖,只加曲进行第二次发酵,仍发酵28天,糟不打回而直接丢糟。
两次蒸馏得酒,经勾兑成汾酒。
由此可见,原料和酒醅都是单独蒸,酒醅不再加入新料,与前述续渣法工艺是显著不同,汾酒操作在名酒生产上是独具一格。
汾酒的主体香是乙酸乙酯和乳酸乙酯,而己酸乙酯、丁酸乙酯没有或痕迹。
因为它采用了清渣法,设备用陶瓷缸,封口用石扳,场地、晾堂用砖或水泥地,刷洗很干净,这就保证了汾酒具清香、醇净的显明特点。
(二)清渣法大曲酒工艺过程其工艺流程为:1.原料原料主要有高梁、大曲和水。
高梁是应用晋中平原出产的“一把抓”品种,其主要化学成分如下:水分 11.2-12.84%淀粉 62.57-65.74%蛋白质 10.3-12.5%脂肪 3.60-4.38%粗纤维 1.8-2.88%灰分 1.70一2.30%水的质量密切地影响到酒的质量,应选用优质的水。
所用大曲计有清茬、红心和后火三种中温大曲,按比例混合使用。
一般为清茬∶红心∶后火=30%∶30%∶40%。
所用大曲除注意曲质生化指标如糖化力、液化力、蛋白质分解力和发酵力等外,比较注重大曲的外观质量,如清茬曲要求断面茬口为青白色成灰黄色,无其它颜色掺杂在内,气味清香。
后火曲断面呈灰黄色,有单耳、双耳,红心呈五花茬口,具有曲香或炒豌豆香。
红心曲断面中间呈一道红、点心的高梁糁红色,无异圈、杂色,具有曲香味。
所使用的高梁和大曲必须经过粉碎后才投入生产,粉碎度要求随生产工艺而变化。
原料粉碎越细,越有利于蒸煮糊化,也有利于和微生物、酶的接触,但由于大曲酿造一般发酵周期比较长,醅中所含淀粉浓度较高,若粉碎过细会造成升温快,醅子发粘,容易污染杂菌等缺点,故高梁要求粉碎成4-8瓣/粒,细粉不得超过20%。
大曲酒生产操作工艺规程

大曲酒生产操作工艺规程一、混蒸混烧混蒸是将高梁粉和发酵好的酒醅,再加上少量的稻壳拌均后,放在甑锅内,进行吊酒和蒸料。
1、混蒸的优点⑴使酒中增加高梁的香味。
⑵原料能吸收酒醅中的水份及酸类,有利于原料的蒸煮糊化。
⑶蒸完酒后,能将酒醅中的挥发酸和有害气味蒸发掉,降低酒醅酸度。
⑷酒醅中加入新料,可减少吊酒时填充料。
2、楂子的分类:混入新料的酒醅叫大楂、二楂,混入少量新料子的酒醅叫三楂(小楂),原来的三楂不加原料,吊酒后,只加少量曲粉回池发酵的叫回楂,回楂吊酒后的糟叫丢糟,作为饲料。
二、立楂:是新建厂或停产又重新开工生产时按生产操作顺序,逐步扩大每排的醅量,最后达到正常生产。
立楂分四排完成第一排:按投料量30-40%加入稻壳,再加入投料量2-3倍的酒糟,配成二甑后,经过蒸煮冷却,加入投料量20%的曲粉入池发酵,蒸煮时间在60-70分钟。
第二排:将第一排两甑发酵好的酒醅,取出一部分,加入少量新料,配成一甑作小楂,其余大部分酒醅配入新料,配成二甑大楂进行混蒸烧后和一甑小楂分别冷却加曲后,分层入一个发酵池内发酵。
第三排:将第二排的小楂,不加新料,吊酒、出甑,冷却加曲即为回楂入池发酵,两甑大楂按第二排操作方法,配成二个大楂一个小楂,吊酒,出甑冷却加曲入池发酵,这样池内发酵的有四甑,即二个大楂、一个小楂、一个回楂,入池分层酵。
第四排:又叫圆排,将上排的回楂员酒作丢糟,两个大楂和一个小楂按第三排操作方法配成四甑。
从第四排开始,已经圆排,以后就按正常的操作方法循环操作,每班吊酒5甑,其中4甑回池发酵,一甑丢糟。
优点是:1、原料多次发酵,提高淀粉利用率,残余淀粉损失少,出率高。
2、有利于增香,易于形成以已酸乙脂为主体的窖底香。
3、少用稻壳,节粮,提高劳动生产率。
1、立楂与入池示意2、入池示意图:分二种三、大曲酒生产工艺流程回楂大楂1 大楂2 大楂3 小楂大楂1 大楂2 回楂四、操作规程(一)1、原料:高粱质量要求:颗粒饱满,无杂质,无霉料,无虫蛀,无农药污染,色泽鲜亮的春高粱。
浓香型大曲酒生产工艺

浓香型大曲酒酿造工艺文件编号:受控状态:编制:酿酒车间审核:批准:生效日期:发放号:版本号:第A2版文件修订记录一、适用范围二、浓香型大曲酒生产工艺1、浓香型大曲酒生产工艺流程图2、浓香型大曲酒生产主要工艺特点及设备选型2.1工艺采用老五甑法配料、泥窖发酵和甑桶蒸馏,即将发酵好的母糟挖出后,按老五甑配料法配料后装甑蒸酒,再将蒸酒后的糟在甑桶内进行蒸粮,出甑后经摊晾、下曲,入窖发酵,如此反复进行。
2.2设备选型:2.2.1发酵窖池:两班共99口,根据工艺情况,窖池容积为8-8.5立方,窖池上口长3.2米、宽1.6米、深1.8-1.9米,窖池底长宽各向里延伸5厘米。
2.2.2甑锅:每班2口,两班共计4口,每锅容积为2.5立方,甑锅深1米,高出地面部分0.7米。
2.2.3摊晾冷却,热糟摊放地上晾糟竹架板,摊晾采用鼓风机吹冷后,人工翻拌加曲。
2.2.4出池、入池采用纯手工操作,铁车运送酒糟,人工铁锨出糟。
三、内容1、原辅料质量要求及处理1.1 原辅料质量要求1.1.1 高粱感官及理化标准1.1.3 稻壳感官及理化要求水质要求无色透明、无异味、无污染,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
1.2 原辅料处理1.2.1 高粱要求高粱粉碎成4~8瓣,能通过20目孔筛的细粉不超过20%,高粱整粒率不超过1%。
高粱使用前需清蒸20分钟,气压控制在0.1-0.12MPa,清蒸后关闭气阀,立即出甑摊晾。
1.2.2 大曲在生产前要经过粉碎,曲块经粉碎机粉碎成曲面,粉碎度为过20目筛细粉占比为28-32%,不得有大颗粒,严禁混有其他杂物。
1.2.3 稻壳酿酒生产使用的稻壳必须是清蒸后的熟糠,即“熟糠配料”,严禁使用生糠。
清蒸要求:圆汽后,汽压在0.1-0.12MP,清蒸时间60分钟。
蒸完稻壳,关闭气阀,立即出甑。
将出甑稻壳摊薄,扬冷。
热季(5月-9月)稻壳放置超过24小时需复蒸后使用;冷季(10月-次年4月)稻壳放置超过48小时需复蒸后使用。
酒曲大曲的制作方法

酒曲大曲的制作方法大曲制作的主要流程(以浓香型大曲为例)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润水(2)翻糙堆积(3)磨碎(4)加水搅拌(5)装入曲模(6)踩曲(7)晾汗(8)入室安曲(9)保温培养(10)翻曲(11)打拢(收堆)(12)出曲(13)入室贮藏制曲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具体的控制要点。
要点控制不好,产生的不合格大曲就不能用于酿酒,优质曲才能酿出优质酒。
下面对一些流程的关键点做比较详细的介绍。
1、润水大曲制作过程的第一个环节是原料的润水。
以小麦为例,在小麦中加2%-3%左右的水进行堆积放置,大概放置2到4小时,一般不超过4小时。
水的温度,根据季节不同,各厂的要求不一样,南方夏天用常温水,北方用60℃左右的水。
润麦主要是为了让水分进去,在下一个环节粉碎的时候,能够合乎“烂心不烂皮”的标准。
润麦完成的标准,不在于掺水放置的时间,而是看最后的效果是否达到“表面收汗,内心带硬,口咬不粘牙,略有干脆的响声”。
如不收汗就说明水温过低;如果口咬没声音,没干脆的响声,说明用水过多或时间过长,即通常所说的发粑了。
2、粉碎润麦完成之后,就进入到第二环节—粉碎。
粉碎小麦,要求是磨成烂心不烂皮的梅花瓣状,就是将小麦皮磨成片状,麦心呈粉状。
原料不同,粉碎度是不一样的,大麦和小麦就不一样,这里讲的是小麦。
粉碎度对于大曲的发酵和质量有很大影响,粉碎的过细,曲粉吸水性强,透气性差,曲粉粘着过紧,发酵时水分就不易挥发,顶点的品温难以达到,曲坯生酸多,霉菌和酵母菌透气(氧分)不足,水分大的在环境中不易代谢,导致细菌占据绝对优势,且在顶点品温达不到时水分难以挥发,容易造成窝水曲。
另一种情况是“粉细水大坯变形”,就是曲坯变形影响入曲房后的摆放和堆积,致曲坯倒伏,造成水毛(毛霉)大量滋生,这种曲的质量也不会高,一般都是二级曲以下,所以粉碎不能太细。
粉碎太粗,曲料吸水差,粘着力不强,曲坯容易掉边缺角,表面粗糙,表层裂缝较多,穿衣不好,发酵时水分挥发快,热曲时间短,中挺不足,后火无力。
《白酒工艺》第四章 浓香型大曲的生产工艺

酒曲的起源已不可考,关于酒曲的最早文字可能就是周朝着作<<书经·说命篇>>中的"若作酒醴,尔惟曲蘖"。
所谓“曲”是指生长多种微生物的谷物,蘖是指发芽的谷物。
从科学原理加以分析,酒曲实际上是从发霉的谷物演变来的。
酒曲的生产技术在北魏时代的<<齐民要术>>中第一次得到全面总结,在宋代已达到极高的水平。
主要表现在:酒曲品种齐全,工艺技术完善,酒曲尤其是南方的小曲糖化发酵力都很高。
现代酒曲仍广泛用于黄酒,白酒等的酿造。
在生产技术上,由于对微生物及酿酒理论知识的掌握,酒曲的发展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第一节曲的类型、特点1、大曲的类型大曲的分类一般根据制曲过程中对控制曲胚最高温度的不同,大致地分为中温曲(品温最额超过50℃)及高温曲(品温最高达60℃以上)和低温曲。
汾酒用中温曲进行生产,高温曲主要用来生产酱香型大曲酒,泸型大曲酒虽也使用高温曲,但制曲过程的品温较酱香型大曲略低。
因此,大曲酒的香型与所用曲的类型是密切相关的。
除汾酒大曲和董酒麦曲外,绝大多数名酒厂和优质酒厂都倾向于高温制曲,以提高曲香。
有人认为生产高温曲,是使大曲内菌系向繁殖细菌方向转化。
现列举各酒厂制大曲品温最高升温度数如下:茅台60--55℃泸州55--60℃五粮液58--60℃全兴60℃西风58--60℃汾酒45--48℃董酒麦曲44℃2、大曲的特点酿制大曲酒用的糖化、发酵剂在制造过程中依靠自然界带入的各种野生菌,在淀粉质原料中进行富集、扩大培养,并保藏了各种酿酒用的有益微生物。
再经过风干、贮藏,即成为成品大曲。
每块大曲的重量为2-3公斤。
一般要求贮存三个月以上算陈曲,才予使用。
(1)原料要求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是淀粉),蛋白质以及适量的无机盐等,能够供给酿酒有益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成分。
因为微生物对于培养基(营养物质)具有选择性。
如果培养基是以淀粉为主,则曲里生长的微生物,必然是对淀粉分解能力强的菌种为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曲酒生产工艺 Ting Bao was revised on January 6, 20021大曲酒生产工艺浓香型、酱香型、清香型、特型酒生产工艺一、大曲白酒生产工艺的主要特点(一)采用固态配醅发酵(二)在较低温度下的边糖化边发酵工艺(三)多种微生物的混合发酵(四)固态甑桶蒸馏二、大曲白酒的生产类型大曲白酒酿造分为清渣和续渣两种方法,汾香型酒(清香型酒)大多采用清渣法生产,而泸香型酒(浓香型酒)和茅香型酒(酱香型酒)则采用续渣法生产。
根据生产中原料蒸煮和酒醅蒸馏时的配料不同,又可分为清蒸清渣、清蒸续渣、混蒸续渣等工艺,这些工艺方法的选用,则要根据自己所生产产品的香型和风格来决定。
清蒸清渣它的特点是突出"清"字,一清到底。
在操作上要求做到渣子清,醅子清,渣子和醅子要严格分开,不能混杂。
工艺上采取原料、辅料清蒸,清渣发酵,清渣蒸馏。
要求清洁卫生严格,始终贯彻一个清字。
着名的汾酒就是采用典型的清蒸清烧二遍清工艺生产的。
混蒸续渣就是将发酵成熟的酒醅,与粉碎的新料按比例混合,然后在甑桶内同时进行蒸粮蒸酒,这一操作又叫"混蒸混烧"。
出甑后,经冷却、加曲,混渣发酵,如此反复进行。
大部分浓香型曲酒采用该种方法生产。
混蒸续渣法可以把各种粮谷原料所含的香味物质,如酯类或酚类,香兰素等,在混蒸过程中挥发进入成品酒中,对酒起到增香的作用,这种香气称为粮香,如高粱就有特殊的高粱香。
另外在混蒸时,酒醅含有的酸分和水分,加速了原料的糊化。
蒸酒时由于混入新料,可减少填充料的用量,有利于提高酒质。
采用混蒸续渣法生产,投入的原料能经过三次以上的发酵,才成为丢糟,所以原料利用率比较高。
清蒸续渣原料的蒸煮和酒醅的蒸馏分开进行,然后混合进行发酵。
这种方法既保留了清香型白酒酒味清香纯正的质量特色,又保持了续渣发酵酒香浓郁,口味醇厚的优点。
我国大曲白酒厂遍布全国,各厂所选择的工艺操作不完全一样,它们对传统工艺已进行了改进。
随着科学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大曲白酒的酿造工艺不断更新,使之越来越符合科学的原理,有力地推动着我国大曲白酒产量和质量的提高。
三、浓香型大曲酒生产工艺(一)、浓香型大曲酒生产的基本特点(二)、生产工艺的基本类型(三)浓香型酒的操作要点(一)、浓香型大曲酒生产的基本特点1、基本特点最能体现浓香型大曲酒酿造工艺特点的,而有别于其他诸种香型白酒工艺特点的三句话则是“泥窖固态发酵,采用续糟(或楂)配料,混蒸混烧”。
2.发酵过程中,发酵段的划分第一阶段:主发酵期:当摊晾下曲的糟醅,进入窖池密封后,直到乙醇生成的过程,这一阶段为主发酵期。
它包括糖化与酒精发酵两个过程。
第二阶段:生酸期:在这个阶段内,窖内糟醅经过复杂的生物化学等变化,除生成酒精、糖的大量生成外,还会产生大量的有机酸。
在窖内产生大量的有机酸,主要是乙酸和乳酸,也有己酸、丁酸等其他有机酸。
第三阶段:产香味期:经过20多天,酒精发酵基本完成,同时产生有机酸,酸含量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从这一时间算起直到开窖止,这一段时间内是发酵过程中的产酯期,也是香味物质逐渐牛成的时期。
(二)、生产工艺的基本类型1、工艺类型以四川省为代表产的浓香型大曲酒是我国特有的传统产品之一,历史久远,风格独特,在国内外享有盛名。
在工艺上,有其自己的特点,但在具体操作上,又大致可分为二类:以四川酒为代表的原窖法工艺类型和跑窖法工艺类型,以苏、鲁,皖、豫一带为代表老五甑法工艺类型。
、原窖法工艺原窖法工艺,又称原窖分层堆糟法。
所谓原窖分层堆糟,窖就是指本窖的发酵糟醅经过加原、辅料后,再经蒸煮糊化、打量水,摊晾下曲后仍然放回到原来的窖池内密封发酵。
窖内糟醅发酵完毕,在出窖时,窖内糟醅必须分层次进行堆放,不能乱堆。
原窖法操作工艺流程、跑窖法工艺跑窖法工艺又称跑窖分层蒸馏法工艺。
所谓“跑窖’,就是在生产时先有一个空着的窖池,然后把另一个窖内已经发酵完成后的糟醅取出,通过加原料、辅料、蒸馏取酒、糊化、打量水、摊晾冷却、下曲粉后装入预先准备好的空窖池中,而不再将发酵糟醅装回原窖。
全部发酵糟蒸馏完毕后,这个窖池就成一个空窖,而原来的空窖则盛满了入窖糟醅,再密封发酵。
依此类推的方法称为跑窖法。
跑窖法操作工艺流程、老五甑法工艺、工艺特点(1) 原料与酒醅同时蒸馏和糊化(2) 原料和酒醅混合后能吸收香醅中的酸和水分。
(3) 在酒醅中混入新原料(4) 原料经过多次发酵、老五甑法工艺流程、从立楂到圆排转人正常生产操作图解、窖内各甑发酵材料的安排顺序2、浓香型大曲酒三种不同工艺类型的差异、原窖法工艺的优缺点(1)人窖糟醅的质量基本一致,甑与甑之间产酒质量比较稳定。
(2)糠壳、水分等配料,甑与甑间的使用量有规律性,易于掌握人窖糟醅的酸度、淀粉等量,糟醅含水量基本一致。
(3)有利于微生物的驯养和发酵。
因为微生物长期生活在一个基本相同的环境里。
(4)有利于‘丢面留底”措施。
(5)有利于总结经验与教训。
(6)操作上劳动强度大,糟醅酒精挥发损失量大,不利于分层蒸馏。
、跑窖法工艺的优缺点(1)有利于调整酸度和提高酒质。
(2)操作上,劳动强度较小,糟醅中酒精挥发损失小。
(3)有利于分层蒸馏量质摘酒、分级并坛等提高酒质的措施。
(4)该工艺配料、配糠、量水用量不稳定,也不一致,无规律。
(5)不利于培养糟醅。
(6)要克服糟醅水分不均匀的缺点,解决的方法是加冷水润料拌料。
、老五甑法工艺的特点(1)窖池体积小,容糟醅量不多,糟醅接触窖泥面积大,有利于培养糟醅,提高酒的质。
(2)劳动生产率高。
因窖池小,甑桶大,投粮量多,粮醅比为1:(4-4.5),入窖淀粉含量高(17%~19%),所以产量大。
(3)老五甑操作法,原料粉碎较粗,辅料糠壳用量小。
(4)此法操作上还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即不打黄水坑,不滴窖。
(5)糟醅含水量大,拌和前糟醅(大楂、二楂)含水量一般在62%左右,加料拌和后,水量为53%左右,不利于己酸乙酯等醇溶性香味成分的提取,而乳酸乙酯等水溶性香味成分易于馏出,这对浓香型白酒质量有一定影响,应注意这个问题的解决。
(6)老五甑操作法是一天起蒸一个窖,一班人完成,有利于班组管理,如果生产上出现了差错也容易查找原因。
三种操作法各自特点1、2法窖大甑小,淀粉含量低,发酵周期长;3法则窖小甑大,淀粉含量高,有利于养楂挤醅,发酵周期短,水分大,不滴窖。
2法面糟(红糟)集中在一个窖内发酵,该窖叫回楂窖或挤醅窖,不像其他两法将面糟放在本窖的上面或底部。
(三)浓香型酒的操作要点1、原料、辅料的处理:2、开窖起糟:3、续糟配料:4、蒸馏摘酒5、出甑、打量水、摊晾6.加曲入窖7、封窖和窖池管理四、清香型大曲酒生产工艺1、特点清香型大曲酒风味和质量特点为清香纯正、余味爽净。
主体香为醋酸乙酯和乳酸乙酯。
酿酒工艺特点为地缸发酵、清蒸清楂、清蒸二次清。
2、工艺流程五、酱香型大曲酒生产工艺(一)、工艺特点及生产流程酱香型大曲酒其风味质量特点是酱香突出,幽雅细腻,酒体醇厚,空杯留香持久。
酿酒工艺特点为高温大曲,两次投料,高温堆积,采用条石筑的发酵窖,多轮次发酵,高温流酒。
再按酱香、醇甜及窖底香3种典型体和不同轮次酒分别长期贮存,勾兑贮存成产品。
酱香型酒生产工艺比较复杂、周期长,原料高梁从投料酿酒发酵开始,需经8轮次,每轮次1个月分层取酒,分别贮存3年后,才能勾兑成型。
(二)、工艺流程(三)工艺操作酱香型酒用围量大,曲料比为1:。
投粮分二次,每次50%。
1、下沙操作取投料总量50%的高梁,80%为整粒,20%粉碎,加90℃以上的热水润粮4-5h,加水量为原料的42-48%。
继而加入去年最后1轮发酵出窖而未蒸酒的母糟5-7%拌匀,装甑蒸粮1h至7成熟。
2、糙沙操作取总投料量的其余50%高粱,其中70%高粱整粒,30%经粉碎,润料同下沙一样,然后加入等量的下沙出窖发酵酒醅混合装甑蒸酒蒸料。
首次蒸得的生沙酒,不作原酒入库,,全部泼回出甑冷却后的酒醅中,再加人大曲粉拌匀收拢成堆,堆积、入窖发酵,封窖发酵1个月。
出窖蒸馏,量质接酒即得第1次原酒,入库贮存,此为糙沙酒,此酒甜味好,但味冲,生涩味和酸味重。
3、第3轮至8轮次操作蒸完糙沙酒的出甑酒醅摊晾、加尾酒和大曲粉,拌匀堆积,再入窖发酵1月,出窖蒸得的酒也称回沙酒。
以后每轮次的操作方法同上,分别蒸得第3、4、5次,统称为大回酒。
此酒香浓、味醇、酒体较丰满。
第6次原酒称小回酒,醇和、糊香好、味长,第7次原酒称为追糟酒,醇和、有糊香,但微苦,糟味较大。
经8次发酵,接取7次原酒后完成一个生产酿造周期,酒醅才能作为扔糟出售做饲料。
六、特型大曲酒生产工艺特型大曲酒是以江西省生产为主的传统产品。
以往误认为是浓香型。
而没有认识其风格特征。
后经考察认为樟树四特酒的生产工艺有其本身的特色,而其产品又具有独特的风格。
周恒刚等着名白酒专家对四特酒生产工艺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初步总结归纳为:整粒大米为原料,大曲面麸加酒糟,红褚条石垒酒窖,三型具备犹不靠(指酱香型、浓香型、清香型)特点,应属届其他香型。
1989年1月在全国第五届评酒会上,被评为国家优质酒,获银质奖。
(一)工艺特点及生产流程1、特点特型酒的风味质量以三型(浓、清、酱香型)具备犹不靠为特征;具有无色透明、诸香协调、柔绵醇和、香味悠长的风格。
其工艺特点如下:(1)以整粒大米为酿酒原料(2)独特的大曲原料配比:小麦35-40%、麦麸40-50%、酒糟15-20%。
(3)红条石筑发酵窖池2、工艺流程(三)工艺操作由老五甑演变为现今的混蒸续楂4甑操作法。
发酵窖容量为7m3/个。
4甑入窖分别为小楂、大楂、二楂及回糟。
其大、二楂配料随季节气温变化而有所调整。
第1甑取酒醅7车,蒸酒后为回糟。
第2、3甑为大楂及二楂。
第4甑为丢糟,即上排入窖的回糟,酒醅为6~7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