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考历史评分细则

合集下载

2014年安徽省中考历史试卷分析

2014年安徽省中考历史试卷分析

2014年安徽省中考历史试卷分析每年中考过后,对中考试卷的分析颇受广大初中教师的关注。

本文拟通过对2014年安徽省中考历史试卷的分析,为初中历史教师的历史教学提供帮助和启迪。

2014年安徽省中考历史试卷沿用了以往的命题思路,在坚持以历史课程标准为基准的同时,适度增加了一些灵活开放的试题,图文并茂,将历史与现实有机结合了起来,着重考查了学生的学科知识和学科思维。

一、试卷特点1.题型、题量没有变化。

2014年安徽省中考历史试卷仍是由单项选择题、组合列举题、辨析改错题、材料解析题、活动与探究题五大题型组成,共17道题,满分70分。

现将各题型统计数据呈现如下: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单项选择题和材料解析题占较大的分值。

单项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组合列举题和辨析改错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材料解析题主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分析信息和综合概括的能力;活动与探究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全局意识。

2.难度有所增加。

2014年安徽省中考历史试题相比往年难度有所增加,试题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综合归纳能力。

例如,第1题、第10题和第17题体现出了中考试题与高中历史教学相衔接的趋势。

另外,个别试题还侧重扩展学生的历史视野,培养学生的全球化史观、文明史观等。

3.试题呈现形式多样、设问巧妙。

本套试卷的试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知识,并多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出来,综合考查了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和运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些试题设问巧妙,如第12题的第(3)小题,通过巧设两个空格,考查了两个知识点,如果学生对知识掌握不牢的话,很容易答错。

这道题虽难度不大,但是对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有重要意义。

二、各题数据分析(一)单项选择题从本组数据可看出,得分率最低的是第10题,正确率为36.7%,得分率最高的是第6题,正确率是82.8%。

福建2014中考历史考试说明及大纲

福建2014中考历史考试说明及大纲

福建2014中考历史考试说明及大纲一、考试性质初中历史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终结性省级考试,目的是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是否达到《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所规定的学业水平。

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

二、命题依据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和本考试大纲。

三、命题原则1.认真学习和领会《历史课程标准》的精神,充分体现课改理念;严格遵照本《考试大纲》的规定实施命题。

2.试题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体现基础性;试题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体现时代性;考试要求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水平,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体现发展性。

3.试题注重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考查;注重考查学生自主与合作的探究性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注重考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注意试题对中学历史课程改革的导向作用。

4.试题要确保考试的信度和效度;测试目标明确、难易适当、题意明白、语言准确,能够真实反映出学生的学业水平;试卷中避免出现纯识记的大分值试题。

四、考试范围中国历史、乡土历史、世界历史。

五、内容和目标要求(一)目标要求历史学科考试目标以知识为基础,能力为重点,加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注意过程方法的体现。

知识能力由低到高的九个层次,较高层次的目标要求包含了较低层次的目标要求。

具体如下:1.再认重大的历史事实、重要的历史概念和历史结论。

2.再现历史的发展过程、阶段特征。

3.阅读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对简单的问题有正确判断和认识。

4. 识读简单的图、表、数据,把握历史事件的主要特征及其内在联系。

5.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的归纳、概括和比较。

6.结合所学知识对历史问题进行简单说明、辨析。

7.初步运用史论结合、辩证等方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8.初步运用所学知识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并做出自己的判别和解释。

2014中考考试标准(历史)

2014中考考试标准(历史)

历史(初稿)(一)命题说明1.根据2001年7月第一版《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的有关内容为考试命题要求,结合2011版《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的精神,参考本届学生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相应内容。

严格遵照本《考试标准》的规定实施命题。

2.试题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体现基础性;试题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体现时代性;试题要求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水平,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为学生进一步接受高一级学校教育打下基础,体现发展性。

3.体现历史课程改革理念。

命题遵循素质教育的原则,体现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体现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体现历史学科素养,重视发挥试题对中学历史课程改革的导向作用。

4.试题注重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考查。

注重考查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注重考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挥考试对初中历史教学的导向作用,有利于引导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和教学方式的改进;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

5.试题主要以常见题型为主,以教材中的习题、例题及相关训练题中的题型为参考。

试卷长度与政治、地理合约12页。

(二)考试范围由于考试时间和分值的限制,确定7—9年级的部分内容为本次考试的范围(请详见考试具体内容及要求一条),原则上以《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内容标准”中规定的相应内容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人教版)教材所对应的教学内容为考试的范围。

(三)内容及要求1.目标要求《历史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已将课程目标具体化,对历史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提出了识记、理解、运用三个层次的要求。

因此,本标准对考试内容作出如下相应层次的规定:识记要求记住构成历史基础知识的时间、地点、人物、文献、事件等要素,识别重要的图、像、画,以及通过阅读和观察、感知和体验的过程去获取历史信息,并能准确地表达出来。

2014年部分地区中考历史试题简评

2014年部分地区中考历史试题简评

2014年部分地区中考历史试题简评作者:宋景田来源:《试题与研究·中考历史》2014年第03期初中历史学业考试(或称毕业考试、毕业会考,以下简称中考。

)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

通览各地区中考命题,依据《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主要特点:其一,注重历史与现实的结合。

试题采用了大量的情景性、时事性材料,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考查学生的历史学习情况,引导学生能够关注现实,探究时事背后的历史要素,使历史学习更加的鲜活、生动。

其二,关注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试题采用的各类题型,以不同方式考查了学生对人类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与认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理解人与社会、自然的关系。

其三,试题给学生提供了开放的答题空间。

试题设计了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回答,充分体现了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

其四,试题图文并茂、情境新颖,注重考查阅读和分析材料的能力,使学生掌握以历史材料为依据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解读历史,形成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

2014年部分地区中考历史试题,从历史学科能力培养和初步形成基本史学素养方面考查,主要体现了如下一些特点。

1.着重考查正确理解历史时空概念的能力【例1】(2014·江苏苏州)中国历代疆域的沿革是国家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见证。

下列四幅示意图按朝代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图一、图三、图二、图四B.图四、图二、图一、图三C.图一、图三、图四、图二D.图四、图一、图二、图三【解析】根据图中“行省”判断,图一反映的是元朝的疆域概况;依据图中“匈奴”“长安”和“西域都护府”分析,图二反映的是西汉的疆域状况;根据图中“葱岭”“京师”“西伯利亚”等信息判断,图三反映的是清朝疆域;依据“匈奴”“咸阳”分析,图四反映的是秦朝的疆域,故正确答案为B。

2014年南京市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4年南京市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南京市2014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历史(开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题,每题1分,共25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史记•周本纪第四》记载,(武王)封尚父(姜子牙)于营丘,日齐。

这反映了当时实行的制度是A.分封制B.郡县制C.科举制D.行省制2.右图佛座侧面刻有“大唐龙朔二年三藏法师玄奘敬造释迦佛像供养”。

“三藏法师玄奘”的历史功绩有A.出使西域B.西行取经C.七下西洋D.抗击沙俄3.《东京梦华录》记载,东京城州桥夜市每天热闹非凡,买卖交易直到凌晨。

夏天卖的饮食品种繁多,有沙塘冰雪冷元子、生淹水木瓜等。

材料反映了宋代A.统一国家建立B.江南地区开发C.商品经济繁荣D.民族政权并立4.下列结束长期分裂局面,实现大统一的封建王朝,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秦朝②隋朝③西晋④元朝A.①③②④B.①④②③C.②①③④D.③①②④5.清朝颁布法令,明确规定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的是A.安西都护府B.宣政府C.伊犁将军D.驻藏大臣6.“第四款中国约将库平银二万万两交与日本,作为赔偿军费。

”该条款出自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7.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经历了光辉的历程。

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②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③中共一大召开④长征结束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③②④①D.③④②①8.学者任继愈曾经感慨地写道:“经过百年的奋斗,几代人的努力,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

”他感慨的历史事件是A.新中国成立B.土地改革完成C.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D.三大改造基本完成9.1982年,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这次会议是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二大C.中共十三大D.中共十四大10.右图是“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的纪念邮票。

香港得益于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C.“一国两制”的实施D.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建立11.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加强了国防力量。

自贡市2014年历史中考范围及考试说明

自贡市2014年历史中考范围及考试说明

综合素质(一)(历史)一、命题依据和命题原则1.命题依据命题依据《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自贡市教育局2014年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的文件和通知、国家、四川省对课改考试内容和命题要求的说明以及自贡市的初中历史教学实际等为依据。

2.命题原则(1)根据《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培养目标,充分体现新课程的理念,促使学生活泼、主动的学习,实施素质教育。

(2)根据《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确定考查的要求,着重考查考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以及重要的历史概念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初步具备阅读、理解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特别是在新情景中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试题测试目标明确、难易适当,充分发挥不同类型历史试题的功能,试题安排上注意层次性和区分度。

(4)注重试题素材的选择,体现十八大理念,加强联系生活,体现考试的基础性和时代性。

(5)注意试题积极的价值取向,注重中考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引导意义,进而充分挖掘考试的教育价值。

(6)试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为进入高一级学校学习打下基础,体现发展性。

二、命题范围和考试内容1.命题范围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世界历史》上、下册、和八年级《中国历史》上、下册(川教版)中规定内容的范围,但命题素材不拘泥于教材。

2.考试内容2014中考范围:八年级上册:第一学习主题(第1课——第3课)第二学习主题(第5课——第8课)第三学习主题(第9课、第11课、第12课)第四学习主题(第13课、第14课、第16课)八年级下册:第二学习主题(第3课、第5课)第三学习主题(第7课、第8课、第9课、第12课)第四学习主题(第14课)第五学习主题(第15课——第16课)九年级上册:世界古代史第二学习主题(第2课、第3课)第三学习主题(第4课)世界近代史(上)第一学习主题(第12课——第15课)第二学习主题(第17课、第18课)第三学习主题(第19课——第21课)世界近代史(下)第六学习主题(第3课、第4课)世界现代史第一学习主题(第5课、第6课)第二学习主题(第7课——第8课)第三学习主题(第10课——第12课)第四学习主题(第13课——第15课)第六学习主题(第18课、第19课)其中教材标有星号的不考。

历史中考试题评析

历史中考试题评析

五、单项选择题
31. (2)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或都促 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2分)(九上75页、 87页) (评卷中发现错误答案:都促进资本主义经 济的发展或政治、文化的发展;都是资产阶级 性质的国家;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 改革等。)
中考历史建议 一、要诚信考试。 二、要带齐资料: 1.遵义市2016年中考历史说明。 2.八上历史课本、八下历史课本、 九上历史课本。 3.中考辅导资料书、试卷、答案。
18.B 22.D 26.A
19.C 23.A 27.D
遵义市2014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文科 历史部分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五、单项选择题讲解
17.洋务运动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因为洋务运动前后都是封建社会。课本无 原话,请记住。 18.因为《马关条约》的最后一点是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其他 列强也乘机进入。 19.课本无原话,请记住。可参见八上 88页。
中考历史建议 一、要诚信考试。 二、要带齐资料: 三、注意时间分配: 120分钟 = 45分钟 + 45分钟 + 30分钟
文综时间
历史、思品必须先各做45分钟
最后查漏补缺
祝同学们中考顺利,考出好 成绩!
五、单项选择题讲解
30.要知道“中国梦”就是中国由弱到 强的理想。 (1)课本八上43页有相关内容,但无 原话,可以《遵义中考导学》7页和中考 答案为准。 (3) 要分清农村改革、城市改革开始 的内容(城市改革首先从国有企业开始)。
遵义市2014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文科 历史部分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五、单项选择题 30. (4)课本无原话,以此答案为准。
遵义市2014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文科 历史部分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六、非选择题答案

2014宿州历史阅卷评析

2014宿州历史阅卷评析

2014年安徽省宿州市中考历史评卷分析王辉一、试卷的总体评价(一)试卷评价2014年安徽省中考历史属开卷试题,共五大题,17小题,满分70分。

试卷既充分体现了新课程历史教学的基础性和教育性,又明显增强了创新性和探究性。

在充分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的同时,又侧重于历史学科思维能力的考查。

试卷关注热点但不迎合热点;注重学科的渗透、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历史学科的情感教育功能;更注重知识的迁移能力,突出考查学生从各种图表中读出历史、从各种材料中感悟历史的能力。

特别是今年的选择题包含一幅漫画、一幅曲线图、一幅展板图、一幅表格,图文并茂,形式多样,充分体现了侧重考查能力的大趋势。

试卷总体上结构合理、材料丰富、形式活泼、图文并茂、分值得当、题目精练、开放性更强,是一份对今后历史教学颇具导向性的特色试卷。

(二)学生、教师及社会的总体反映今年中考试卷,面向全体学生,考查内容全面、题型分布均衡,将历史知识与能力的考查有机结合起来。

从开卷考试以来,安徽中考历史试卷难度整体呈上升趋势,今年难度无疑是进一步加大。

今年题型虽与去年一样,但有些题目使学生感到无从下手,特别是第一题单项选择第1题和第五题活动与探究第17题第2小题,令学生叫苦不迭。

2014年的历史试卷,无论从考生走出考场的第一反应,还是从教师阅卷情况来看,应属历年来难度最大的一张试卷。

二、对本市、县区考试结果的总体分析(一)平均分、及格率和难度分析2014年宿州市中考历史试卷总分数为53783份,实考人数52419人,实考平均分为38.58分,优秀率按前20%计算,及格率为48.02%(42分为及格)。

各县区详细数据见下表:2014年宿州市中考历史学科成绩统计表县区考试人数实考人数平均分(实考)优秀人数及格人数优秀率%及格率%最高分全市5378352419 38.58 10757 25825 20.00 48.02 69.00埇桥区1540014909 37.55 3080 6957 20.00 45.18 69.00砀山92049076 37.22 1841 4057 20.00 44.08 68.00萧县1103810707 39.29 2208 5649 20.00 51.18 67.00灵璧101829848 38.20 2037 4739 20.01 46.54 68.00泗县79597879 41.63 1592 4423 20.00 55.57 68.00 分析一:全市试卷总分数为53783份,实考人数52419人,缺考和空白试卷人数达1364人,数字惊人!这一千多名考生,缴了报名费,但为什么没有参加中考,他们去哪里了?又凭什么顺利拿到了初中毕业证?数据表明过去参考率的计算方法必须有新的调整,控流保学问题还存在一个令人难以发现的死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中考历史评分细则
一、选择题:
1、A
2、C
3、B
4、B
5、C
6、D
7、B
8、A
9、D 10、C
(1)可以涂改,但不准有两个答案。

(2)必须把答案写在前面答题框内或附近。

二、组合列举题
11、(1)伤寒杂病论(2)五禽戏(3)李时珍
12、(1)金字塔(2)红海(3)埃塞俄比亚慕尼黑
13、(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或宪法(2)原子弹(3)一国两制(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外国的人名、地名可以用同音字代替)(金字塔除外)
三、辨析改错题(判断正确给1分,改正给1分)
14、(1)【×】中共七大改为遵义会议。

(2)【√】
(3)【×】台儿庄战役改为百团大战(4)【×】农业改为重工业
四、材料解析题
15.(1)鸦片战争洋务运动
(2)日本:明治维新(1分)走上资本主义道路(1分)
中国:闭关锁国;没有及时改革;妄自尊大。

(任一点1分)
(第二次鸦片战争)使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1分)
(3)康有为、梁启超等(1分)掀起维新变法(戊戌变法、百日维新)(1分)。

孙中山(1分)辛亥革命(1分)。

陈独秀等(1分)发起新文化运动(1分(运动领导人名或派别1分。

运动名称1分,影响意义不作要求。


16.(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余粮收集制)(2分)
新经济政策(粮食税)(2分)
(2)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分)
强调市场的作用,允许自由贸易(2分)“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也可。

(3)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实事求是;尊重客观经济规律;根据国情;“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断创新”。

(任一点2分)
五、活动探究
17、(1)4,5.(各1分)
(2)①欧洲商路、贸易中心变化:图4地中海转移到图5大西洋沿岸。

②世界贸易体的变化:图4阿拉伯、意大利、中国人变为图5西欧国家商人为主。

③贸易范围扩大:从图4欧亚扩大到图5几乎全球。

④“商路”或“路线”变化(不同)2分,图4以陆路为主,图5以水路(海路)为主。

(答出与标准答案相似的也可。

观点2分,论述2分
观点:“贸易中心”变化,答“贸易位置”“经营中心”等皆可,论述相应,言之有理均皆可。

观点:“贸易体变化”答“贸易者”“经营者”“生意人”皆可,论述相应,言之有理皆可。


(3)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日益形成;经济全球化;世界开始形成一个整体。

(任一点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