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山西省中考历史试题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教材解析(新人教版)

第15课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一、知识梳理二、重点难点分析(一)课本重点分析1.“一超多强”(1)两极格局的结束: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
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是1991年底苏联解体。
(2)当今世界格局的特点:由两极的格局发展成“一超多强”。
“一超”是指美国,“多强”是指日本、欧盟、中国、俄罗斯等国家和国家联盟。
目前,美国仍将保持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的地位,“一超多强”的局面还将继续下去。
但从长远看,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是不可避免的。
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根源在于经济结构的多极化。
(3)“一超多强”①“一超”:二战后美国的霸权野心在不断的膨胀,从遏制共产主义发展到试图凭借强大的国力称霸世界,从充当西方世界的盟主发展到确立“领导”世界的全球战略目标,并不时的大肆动用武力和采取“单边主义”行动以贯彻自己的战略意志。
科索沃战争就是一例。
)②“多强”——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和国家联盟的实力不断增强,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世界、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的重要力量。
(4)影响世界格局的因素:在新的世界格局的形成过程中,经济实力越来越具有决定性作用。
各国致力于实现长期、稳定和持续的经济发展,力争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2.科索沃战争(1)背景:当前世界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不断;霸权主义利用并介入这些矛盾纷争,直接威胁世界安全。
(2)经过:1999年3——6月,美国为首的北约越过联合国安全理事会,轰炸南联盟,给南联盟造成巨大人员伤亡和物质损失。
5月8日,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遭到袭击,三名中国记者牺牲。
(3)影响:科索沃战争是美国对多极化趋势的挑战,对世界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科索沃战争表明,世界多极化趋势是长期的、曲折的斗争过程。
科索沃战争使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地位受到严重挑战。
(二)课本难点分析1.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形势的多极化趋势。
当今世界格局由两极发展成为“一超多强”。
2014中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卷--夏、商、西周的兴亡

2014中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卷--夏、商、西周的兴亡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商朝灭亡,西周建立,与之相关的史实是A.炎黄战蚩尤B.商汤灭夏C.牧野之战D.春秋争霸2、陕西出土的大盂铜鼎铭文记载,周康王一次赏赐盂壹仟柒佰零玖个奴隶。
据此铭文判断,盂受赏赐时的身份是A.周康王的嫡长子B.大地主c.自由平民D.大贵族3、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是A.夏朝B.商朝C.西周D.秦朝4、山东省简称“鲁”,山西省简称“晋”,这些简称源于西周实行的A.分封制B.郡县制C.三省六部制D.行省制5、香港某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中四上》中提到:“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
”材料中的“诸侯”产生于A.世袭制B.分封制C.郡县制D.奴隶制6、秦朝举行的一次廷议中,廷尉李斯的发言得到秦始皇的支持,李斯说:“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仇人);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置诸侯不便。
”由此可以看出,李斯明确反对A.禅让制B.世袭制C.郡县制D.分封制7、标志着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的事件是A.炎帝和黄帝部落联合B.大禹建立起夏朝C.尧成为部落联盟首领D.原始农耕的出现8、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是A.商朝B.夏朝C.西周D.东周9、2007年11月,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现了距今约五千年的良渚古国城址,考古学家认为,良渚古城有可能成为“华夏第一国”,这就有可能取代下列哪一朝代“第一国”的称号()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10、夏商西周社会尊卑等级制度的划分是按照()A.血缘关系B.战功的大小C.拥有奴隶的多少D.文化程度11、夏商两朝的灭亡,给后世的君主的启示是()A.重视教育奖励学术B.任用贤者勤政爱民C.加强国防充实军备D.发展经济增强国力12、史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而“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
山西省忻州一中康杰中学临汾一中长治二中2014届高三第二次四校联考历史试题

2014届高三年级第二次四校联考历史试题命题:康杰中学长治二中忻州一中临汾一中【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I卷(选择题,50分)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 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
”这些受封的诸侯王和列侯都是“有土之爵”,在其封地上享有两大特权:一是“自置吏”,二是“得赋敛”。
对以上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A. 其意图是巩固皇权,稳定天下B. 体现了汉承秦制C. 结果造成王侯权力过大,危害中央集权D. 受封王侯在封地上可以自行任命官员、收取赋税2.有学者在研究汉武帝在位历史时指出:“为统治者服务未必就是罪过,这主要取决于统治者的性质。
武帝时西汉王朝正处于上升时期,有一定进步性。
”在这里作者的说法,最有可能想得出的结论是A.应该肯定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和汉武帝开疆拓土的作用B.应彻底否定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思想C.汉武帝是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D.要辩证地分析董仲舒和汉武帝在历史上的作用3. 下表为东汉后期和唐朝前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县城数量表(单位:座)对此表内容分析不正确的是:A. 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南方县城数量增加B. 隋唐时期,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县城总体数量增加C. 隋唐时期取消禁止设市的规定,促使县城数量增加D. 北方战乱频发,人口大量南迁,黄河流域县城数量减少4.北宋时,三河(河北今县)“村民颇知书,以耕桑为业”。
南宋时,海州睢佑卿“父祖以农桑为业”,他“独亲于学。
作文赋诗,为乡里称道”。
北宋时,饶州帽匠吴翁“日与诸生接,观其济济,心慕焉”,他“教子任钧读书,钧少而警拔,于经学颖悟有得”。
南宋时,鄂州富商武邦宁“交易豪盛,为一郡之甲”,他叫其次子武康民“读书为士人”。
材料反映的是A.宋代书院教育的发展B.宋代文化全面普及C.宋代科举取士条件放宽D.宋代家庭重视文化教育5.“吾族务要恪遵祖训,以伦理为纪纲,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和顺;一家雍睦,端由于此。
2014年山西省中考历史试卷(附答案与解析)

历史试卷 第1页(共22页)历史试卷 第2页(共8页)绝密★启用前 山西省2014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 史本试卷满分75分,考试时间6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3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1.考古发现是研究史前时期历史的主要途径之一。
下列考古发现的遗迹、遗址、实物等适合研究中国远古人类生产生活状况的是( )A .北京人使用火的遗迹B .西周烧炭火的青铜器C .战国铁农具D .汉代耕作石画像2.唐宋时期,社会生活、经济发展、科技文化等都在中国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下列与此相关的说法,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 .唐代上层妇女骑马、打马球;宋代妇女缠足、坐轿B .唐都长安城内坊、市分开;宋代城市瓦子、勾栏随处可见C .唐代雕版印刷技术日渐成熟;宋代指南针、火药得到应用D .唐代海外贸易兴盛,设市舶司;宋代景德镇成为制瓷中心3.山西人擅长经商。
有人说,凡有麻雀的地方,就有山西商人的足迹。
晋商的足迹遍及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甚至远到外蒙、俄国和日本。
对此叙述理解正确的是 ( )A .晋商形成于明清时期B .晋商资本雄厚,经营的物品齐全C .晋商经商范围广泛,远至海外D .“晋商精神”是开拓创业、讲究诚信4.列宁说:“中国人对欧洲人的进攻,这次遭到了美国人、法国人、德国人、俄国人和日本人等的疯狂镇压。
这样的暴动究竟是由什么引起的呢?那些用传教的鬼话来掩盖掠夺政策的人,中国人难道不痛恨他们吗?”列宁评价的事件是( )A .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甲午中日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5.1923年,上海《晨报》公布了一次社会调查,其中两个问题的统计数据如下: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有( )①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中国人对西方资本主义的失望 ②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③五四运动中,马克思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 ④国民革命失败,国共进入长达十年的对峙时期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③④6.抗日战争中,八路军在华北先后建立了4块重要敌后抗日根据地,其中与山西省有地缘关系的就有3块,这期间八路军在山西这块黄土地上与日伪军作战7万余次,歼灭日伪军64万余人。
2014兴安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地区中考试题中考答案兴安语文数学英语化学物理历史政治语文数学英语化学物理历史政治各位考生在考场上奋笔疾书,2014中考历史真题即将揭开真面目。
中考网会在第一时间以最快的速度将2014中考历史真题呈现给大家,一旦中考真题及答案发布,将在此表页的头条显示,如果您需要查找的真题及答案没有显示,请按crtl+F5进行刷新。
请大家密切关注。
2014年兴安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发布入口中考注意事项:超常考场发挥小技巧认真审题,每分必争审题是生命线。
审题是正确答题的前导。
从一个角度看,审题甚至比做题更重要。
题目审清了,解题就成功了一半。
认真审准题,才能正确定向,一举突破。
每次考试,总有一些考生因为审题失误而丢分。
尤其是那些似曾相识的题,那些看似很简单的题,考试要倍加细心,以防“上当受骗”。
我曾给学生一副对联:似曾相识“卷”归来,无可奈何“分”落去。
横批:掉以轻心。
越是简单、熟悉的试题,越要倍加慎重。
很多学生看题犹如“走马观花”,更不思考命题旨意,待到走出考场才恍然大悟,但为时已晚矣。
考试应努力做到简单题不因审题而丢分。
“两先两后”,合理安排中考不是选拔性考试,在新课改背景下,试卷的难度理应不会太大。
基础题和中等难度题的分值应占到80%。
考生拿到试卷,不妨整体浏览,此时大脑里的思维状态由启动阶段进入亢奋阶段。
只要听到铃声一响就可开始答题了。
解题应注意“两先两后”的安排:1.先易后难一般来说,一份成功的试卷,题目的排列应是遵循由易到难,但这是命题者的主观愿望,具体情况却因人而异。
同样一个题目,对他人来说是难的,对自己来说也许是容易的,所以当被一个题目卡住时就产生这样的念头,“这个题目做不出,下面的题目更别提了。
”事实情况往往是:下面一个题目反而容易!由此,不可拘泥于从前往后的顺序,根据情况可以先绕开那些难攻的堡垒,等容易题解答完,再集中火力攻克之。
2.先熟后生通览全卷后,考生会看到较多的驾轻就熟的题目,也可能看到一些生题或新型题,对前者——熟悉的内容可以采取先答的方式。
2014山西中考百校联考二 历史 (Word版)

历史模拟题(二)一、选择题1、史实是被考古资料证实已经发生的历史,下列属于史实的是A、盘古开天辟地B、神农氏钻木取火C、大禹治水有功D、河姆渡人种植水稻2、观察下面两幅地图,从图一到图二能反映出的发展变化有图一:战国形势图图二:秦朝疆域图①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②分封制被郡县制取代③长城防御功能逐渐增强④由多民族国家演变为单一民族国家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3、有学者认为:“孔子之道,远传于四域之外,东经朝鲜,波及日本……”而在198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汉内斯。
阿尔文在巴黎集会上也宣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多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你认为上述材料中所说孔子的“道”和“智慧”指的是A、“无为而治”B、“仁”的学说C、“兼爱”“非攻”D、“民贵君轻”4、下面是小丽同学整理的“中国古代对新疆地区管理”的专题内容,你认为符合这一专题的有①②③④①设置西域都护②设置驻藏大臣③设置伊犁将军④平定大小和卓叛乱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5、“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亦可自行防守。
”据此判断该条文出自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6、下图为1902年创立的山西大学党,是今山西大学的前身,它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中西教学共为一体的先例。
下列与它同时期出现的近代新式学校是A、太学B、京师同文馆C、京师大学堂D、黄埔军校7、下列对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重要会议的表述,正确的是①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②遵义会议确立以毛泽东主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③中共七大是在解放战争胜利前夕召开的④中国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8、下列历史事件相关联的搭配,不正确的是A、重庆谈判——南京国民政府建立B、七七事变——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C、实业救国——民族工业初步发展D、平型关大捷——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9、有人用“开始与发展(1972.2~1974.8)——推迟与曲折(1974.8~1978.1)——最终实现(1978.7~1979.1)”来概述中国与某国建立外交关系的过程。
2014山西中考历史考点

知识点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
世界史
北京人;半坡和河姆渡居民;炎黄的传说故事;夏朝的建立;夏商周三代的更替;西周的分封制;青铜工艺、甲骨文、都江堰;诸侯国战争;商鞅变法;老子和孔子;百家争鸣;秦始皇和秦统一中国;秦代的中央集权制和统一措施;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起义;秦朝的灭亡和西汉的建立;文景之治;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丝绸之路;东汉的建立;东汉的外戚宦官专权;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司马迁和《史记》;造纸术发明的作用;张仲景和华佗;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两晋南北朝的更替;人口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北魏孝文帝改革;祖冲之的数学成就;魏晋的书法艺术、北方的农业技术和农历;隋朝的统一;科举制的创建;大运河的开通;隋朝灭亡的原因;唐太宗和贞观之治;唐玄宗和开元盛世;文成公主入藏;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盛唐的社会气象;安史之乱;五代十国的局面和北宋的建立;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辽西夏与北宋的对峙局面;女真族的崛起;金灭辽及北宋;岳飞抗金和南宋偏安;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成吉思汗的崛起;蒙古军灭亡夏金和南宋;元朝的统一;宣政院;宋元时期商业和贸易的繁荣;宋元都市生活;宋词元曲;四大发明的贡献;明朝的建立;明朝皇帝专权的措施;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明长城和北京城;《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李自成起义和明朝的结束;满族入主中原;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建制;册封达赖和班禅与设置驻藏大臣;西北边疆的巩固;清朝前期的兴盛;清朝君专制的极端强化;《红楼梦》和京剧;清代中期以来的腐败现象;闭关锁国政策
古代埃及文明;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古代的印度社会;希腊城邦和雅典民主;亚历山大东征;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的扩张;希腊罗马的古典建筑艺术;公历;法兰克王国;基督教的传播;西欧庄园;西欧城市;欧洲早期大学、拜占庭帝国;大化改新和日本古代社会;伊斯兰教的传播;阿拉伯帝国在文化上的贡献;《神曲》莎士比亚戏剧和文艺复兴;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哥伦布麦哲伦和新航路开辟;“三角贸易”;英国革命;美国革命;法国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牛顿、达尔文、巴尔扎克和贝多芬;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玻利瓦尔;印度民族大起义;俄、美、日的改革和革命;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一战爆发的原因;一战的灾难;《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凡—华体系;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新经济政策;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土耳其凯末尔领导的革命;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日德意的对外侵略;二战的全面爆发和主要过程;《联合国家宣言》和雅尔塔会议;二战的惨烈;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欧洲联合的趋势;日本经济的发展;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点;世界贸易组织;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推广;苏联的改革;苏联的解体和东欧剧变;万隆会议;非洲年;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杜鲁门主义;德国分裂;北约与华约;冷战对峙;冷战结束;多极化趋势;联合国;计算机网络问题、生态与人口问题
《山西省2014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科目说明》

山西省2014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科目说明一、考试性质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目的是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在学科学习目标方面所达到的水平。
该考试具有两考合一的功能,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要求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
分。
具体说明如下。
语文一、命题原则1.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体现语文课程性质。
语文学业考试体现语文课程性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突出综合性和实践性,突出对学生语文素养的评价。
考查学生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听说读写能力,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和促进语文教学全面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所设立的课程目标与内容(7~9年级)。
语文学业考试关注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关注当代文化生活及人类优秀文化,提高文化品位。
关注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
关注学生想象力和创造潜能以及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3.关注学生语文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促进教师教学。
语文学业考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注意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
重视在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4.试题素材、考查方式等科学灵活。
语文学业考试命题面向全体学生,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
选材文质兼美,具有典范性,难易适度,具有启发性。
考查方式避免模式化,表述语言准确规范,力求公正、客观、全面、准确地评价学生通过初中教育阶段的语文学习所获得的发展状况和潜能。
二、考试目标与内容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出的第四学段(7-9年级)课程目标与考试内容的几个方面: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试题中各部分包括的考查内容如下:三、考试形式及题型1.考试形式采用书面笔试闭卷形式,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山西省中考历史试题
吴涛、石翠芳整理
第I卷选择题(共30分)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请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选项涂黑。
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考古发现是研究史前时期历史的主要途径之一。
下列考古发现的遗迹、遗址、实物等适合研究中国远古人类生产生活状况的是()
A.北京人使用火的遗迹 B.西周烧炭火的青铜器 C.战国铁农具 D.汉代耕作石画像2.唐宋时期,社会生活、经济发展、科学技术等都在中国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下列与此相关的说法,不符合历史史实的是()
A.唐代上层妇女骑马、打马球;宋代妇女缠足、坐轿
B.唐代长安城内坊、市分开;宋代城市瓦子、勾栏随处可见
C.唐代雕版印刷技术日渐成熟;宋代指南针、火药得到应用
D.唐代海外贸易兴盛,设市舶司;宋代景德镇成为制瓷中心
3.山西人擅长经商。
有人说,凡有麻雀的地方,就有山西商人的足迹,晋商的足迹遍及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甚至远到外蒙、俄国和日本:对此叙述理解正确的是()
A.晋商形成于明清时期 B.晋商资本雄厚,经营的物品齐全
C.晋商经商范围广泛,远至海外 D.“晋商精神”是开拓创业、讲究诚信
4.列宁说:“中国人对欧洲人的进攻,这次遭到了美国人、法国人、德国人、俄国人和日本人等的疯狂镇压。
这样的暴动究竟是由什么引起的呢?那些用传教的鬼话来掩盖掠夺政策的人,中国人难道不痛恨他们吗?”列宁评价的事件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5.1923年,上海《晨报》公布了一次社会调查,其中两个问题的统计数据如下: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有()
○1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中国人对西方资本主义的失望
○2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带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3五四运动中,马克思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
○4国民革命失败,国共进入长达十年的对峙时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6.抗日战争中,八路军在华北先后建立了4块重要敌后抗日根据地,其中与山西省有地缘关系的就有3块。
同时,这期间八路军在山西这块黄土地上与日伪军作战7万余次,歼灭日伪军64万余人。
同时,八路军总部在山西先后转战30个县。
下列选项与材料叙述无关的是()
A.山西是八路军在华北抗日的主要地区之一
B.山西是中国抗战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
C.抗战期间八路军总部曾在山西境内多次转战
D.山西的抗日根据地在抗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7.下边是张老师上课时的板书设计。
请你根据内容为其拟定一个最适当的标题()
A.土地改造 B.三大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8.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国防现代化道路上不断迈进,日益强盛。
一下对国防现代化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科技强军是国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B.经济发展为国防现代化提供物质基础
C.现代化战争取胜的关键是军队的规模和数量
D.国防现代化需要发扬人民解放军的优良传统
9.1954年12月,缅甸总理吴努应周恩来总理邀请回访中国时表示:“中国好比大象,缅甸好比羔羊,大象会发怒,无疑会使羔羊常常提心吊胆……很坦率地讲,我们对中国很恐惧。
但是周恩来访问缅甸后,大大消除了缅甸人这种恐惧。
”缅甸消除这种恐惧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B.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美关系由对抗开始走向正常化
10.关于人类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你能从下面两幅地图中得到的信息是()
亚非文明发源地欧洲文明发源地
A.东方文明产生较早,西方文明出现相对较晚
B.东方文明产生于大河流域,西方文明发源于海洋
C.东方文明以农耕为主,西方文明工商业发达
D.东方人传统保守,西方人冒险进取
11.对同类历史事件进行比较,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
下列关于“文艺复兴”和“百家争鸣”相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都发生在社会转型时期②都促进了思想文化领域的繁荣
③都反对本国的封建统治④都是在社会生产力推动下出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2.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
下列史实与推论不相符的是()
A.新航路开辟——开始把世界连成一个整体
B.奴隶制的存废——激化美国南北矛盾,导致内战爆发
C.俄国十月革命——建立起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D.苏俄新经济政策——促使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形成
13.拿破仑加冕称帝时说:“我是一个加冕的华盛顿。
”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①通过加冕成为最高统治者②在民主法治建设上做出了重要贡献
③维护了资产阶级的利益④领导本国人民推翻了英国殖民统治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②③④
14.非洲在近现代历史上饱受西方殖民侵略,但非洲人民从未放弃过争取自由独立的斗争。
下列选项属于非洲民族解放运动成果的是()
A.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B.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
C.印度反英民族大起义 D.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
15.1912年4月,“泰坦尼克”号客轮在从英国到美国的首航中不幸沉没。
下面是某历史兴趣小组搜集的该客轮的背景资料,其中符合史实的是()
①使用电灯照明②豪华客舱配置电脑
③采用蒸汽机组作为动力④用无线电报与外界联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第II卷非选择题(共45分)
二、简答题(本大题含两小题,其中第16题4分,第17题4分,共8分)
16.制度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象征,观察图示,回答问题。
(4分)
(1)结合图示信息,写出①、②出空缺的内容。
(2分)
(2)上述中外政治制度在历史上分别产生什么影响?(2分)
17.建筑是人类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见证,同时也是一种文化、一种历史,折射出人类文明发展的多样性。
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4分)
图一中国故宫图二巴黎圣母院图三四川都江堰图四美国田纳西水利工程水坝
(1)图一、图二所示的建筑在建筑特点或建筑材料上有何不同?(2分)
(2)图三、图四所示的水利建筑工程有何共同之处?(2分)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含两小题,其中第18题10分,第19题12分,共22分)
1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我国早期封建化城市形成的过程中,真正起关键作用的是统治阶级的政治、军事需要。
早期建筑的原因不外乎有以下三种:第一,大小诸侯国国都都是政治中心,都需要筑城;第二,各国纷争中需要在战略要地筑城;第三,在交通要道和人口密集的地方,封建社会的城市商业逐渐繁荣起来……
——胡如雷《中国封建社会形态研究》材料二工业革命将数以千计的人带到拥挤的城市与乡镇找工作。
如英国的曼彻斯特在1780年建立起第一个大型机械化的棉纺织厂,不久便成为一个主要的纺织中心,人口由1750年的18000人增加到1851年人口普查时的30万人,大多数人口属于工人阶级和移民。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超过了城市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何成刚《史料教学中的方法与策略》材料三鸦片战争后,在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下,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中国近代工商业的发展,中国传统的封建城市开始向近代资本主义城市方向发展。
19世纪70年代以后,棉纺业、面粉、造纸、印刷、航运等各类民族工业,在上海、宁波、广州、天津等城市逐步发展起来。
——马春辉《中国城市化问题论纲》材料四1949—2006年我国城市化人口增长率变化图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封建社会城市形成的原因。
(2分)
(2)概述材料二中工业革命给城市带来的影响。
(2分)
(3)材料三中,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的封建城市开始向近代资本主义城市方向发展的原因有哪些?(2分)
(4)观察材料四柱状图,说出我国城市人口增长最快的时间段,并简述理由。
(2分)(5)综上所述,谈谈你对城市化发展进程的认识。
(2分)
1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75年,李鸿章对日本驻华公使说:“对于近来贵国所举,很为赞赏。
独有对贵国改变旧有服装,模仿欧风一事感到不解,我国决不会进行这样的改革,只是军器、铁路、电信及其他器械是必要之物和西方最长之处,不得不采之外国。
”
材料二梁启超说:“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
材料三孙中山说:“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
材料四陈独秀说:“我们现在认定,只有‘民主’和‘科学’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
材料五推翻幕府以后,明治天皇政府实行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主要内容有: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方面,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二、三、四反映的历史事件,简述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
(3分)并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