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不等式通用解法 (2)

合集下载

不等式的解法(2)

不等式的解法(2)

不等式的解法(2)讲解新课:1.含有参数的不等式2.分式不等式与高次不等式3.指数不等式与对数不等式三、讲解范例:例1解关于x 的不等式()(ab x b ab x a +>-解:将原不等式展开,整理得:)()(b a ab x b a +>-讨论:当b a >时,ba b a ab x -+>)(; 当b a =时,若b a =≥0时φ∈x ;若b a =<0时R x ∈;当b a <时,b a x -< 例2关于x 的不等式01)1(2<-+-+a x a ax 对于R x ∈恒成立,求a 的取值范围. 解:当a >0时不合 , a =0也不合∴必有:⎩⎨⎧>--<⇒⎩⎨⎧<---=∆<012300)1(4)1(022a a a a a a a 30)1)(13(0<⇒⎩⎨⎧>-+<⇒a a a a 例3 k 为何值时,式13642222<++++x x k kx x 恒成立 解:原不等式可化为:0364)3()26(222>++-+-+x x k x k x ,而3642>++x x ∴原不等式等价于0)3()26(22>-+-+k x k x ,由0)3(24)26(2<-⨯⨯--=∆k k 得1<k <3例4 解不等式31831>⋅+-+x x解:原不等式可化为:018329332>+⋅-⋅x x即 0)233)(93(>-⋅-x x 解之 93>x 或33<x ∴x >2或32log 3<x ∴不等式的解集为{x |x >2或32log 3<x } 例7 解不等式2)1(log 3≥--x x解:原不等式等价于 ⎪⎩⎪⎨⎧-≥->->-2)3(11301x x x x 或⎪⎩⎪⎨⎧-≤-<-<>-2)3(113001x x x x 解之得 4<x ≤5∴原不等式的解集为{x |4<x ≤5}四、课堂练习:1.解关于x 的不等式: )1,0(,2log )12(log )34(log 2≠>>---+a a x x x a a a 解:原不等式可化为)12(2log )34(log 2->-+x x x a a当a >1时有221234121)12(23403401222<<⇒⎪⎪⎩⎪⎪⎨⎧<<-<<->⇒⎪⎩⎪⎨⎧->-+>-+>-x x x x x x x x x x (其实中间一个不等式可省)当0<a <1时有42234121)12(23403401222<<⇒⎪⎪⎩⎪⎪⎨⎧>-<<<->⇒⎪⎩⎪⎨⎧-<-+>-+>-x x x x x x x x x x x 或 ∴当a >1时不等式的解集为221<<x ; 当0<a <1时不等式的解集为2<<x 课后作业:1.k 为何值时,不等式6163022≤+-++<x x kx x 对任意实数x 恒成立6(-=k 2.求不等式)2()2()23()1()2(22334+--+-+x x x x x x <0的解集2132|({±≠>-<x x x x 且或 3.求适合不等式11)1(02<+-<x x 的x 的整数解 (x =2) 4.10(,422≠>>+-a a a a x x x 且 (当a >1时),4()1,(+∞⋃--∞∈x 当0<a <1时)4,1(-∈x ) 5.102(log )43(log 31231+>--x x x (-2<x <1或4<x <7) 6.x x -->4)21(32 (-1<x <3) 7.2222232≤+-x x )121(≤≤x8.当10<<a ,解不等式:)(log log >x a a (a <x <1)9.解不等式:)1,0(,011log ≠>>-+a a x x a (-1<x <0)。

不等式的解法

不等式的解法

不等式的解法不等式,即数学中用来表示大小关系的符号,它与等式不同的地方在于,不等式可以有无数个解,而不像等式只有一个解。

解不等式的方法有很多种,接下来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解不等式的方法。

一、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是最基本的不等式,它的形式通常为ax+b>0或ax+b<0,其中a和b为已知数,x为未知数。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方法有两种:图解法和代数法。

1. 图解法图解法是通过在数轴上画出所给不等式的解集来解不等式。

首先,我们将不等式中的x系数作为直线的斜率,常数项作为直线的截距,画出不等式对应的直线。

然后,根据不等式符号的方向,涂色标记出不等式的解集。

例如,对于不等式3x+2>0,我们可以画出直线y=3x+2,并根据大于号的方向,将直线上大于0的部分涂色。

2. 代数法代数法是通过代数运算解不等式。

首先,根据不等式符号的方向,确定不等式的类型是大于、小于还是等于。

然后,根据不等式中的系数和常数项,进行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运算,将未知数x的系数和常数项移到不等式的一侧,使得不等式变为0的形式。

最后,通过考察几个关键点的取值情况,确定不等式的解集。

二、一元二次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是一元二次方程的不等式形式,它的形式通常为ax^2+bx+c>0或ax^2+bx+c<0,其中a、b、c为已知数,x为未知数。

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方法有两种:图解法和代数法。

1. 图解法图解法是通过在坐标平面上画出所给不等式的解集来解不等式。

首先,我们将不等式转化为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找到方程的判别式,判断方程的根的情况。

根据根的位置,将坐标平面分为几个区域,并确定每个区域对应的不等式的正负。

然后,将不等式对应的曲线画在坐标平面上,并根据不等式符号的方向,将曲线上符合条件的部分涂色。

2. 代数法代数法是通过代数运算解一元二次不等式。

首先,根据不等式符号的方向,确定不等式的类型是大于、小于还是等于。

然后,根据不等式中的系数和常数项,进行移项、配方、因式分解等运算,将不等式变为一元二次方程的零点形式。

§3.2.2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二)

§3.2.2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二)

-1 0 1 答案:(-1,0)∪(1,+∞)
2013-8-15 重庆市万州高级中学 曾国荣 wzzxzgr@ 13
§3.2.2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二)
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
例5.解不等式 | x2 5x 5 | 11
解:原不等式可化为
2
2
3
4
1 x 5x 5 1 x2 5x 5 1 x 2 5 x 4 0 (1) 2 即 2 x 5 x 5 1 x 5 x 6 0 (2) 解不等式(1),得解集 x |1 x 4 , 解不等式(2),得解集 x | x 2, 或x 3 ,
∴原不等式的解集是不等式(1)和不等式(2)的解集的 交集,即 x |1 x 4 x | x 2, 或x 3
x |1 x 2, 或3<x<4
重庆市万州高级中学 曾国荣 wzzxzgr@
2013-8-15
14
§3.2.2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二)
b {x|x≠ } 2a
R Φ
2
Φ
重庆市万州高级中学 曾国荣 wzzxzgr@
§3.2.2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二)
温故知新 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步骤: ①把二次项系数化为正数; ②解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 ③根据方程的根,结合不等号方向及二次函数 y 图象; ④得出不等式的解集. x ● x2 ● 1 o x 记忆口诀:大于0取两边,小于 0取中间.(a>0且△>0)
0 4
15
-1
2013-8-15
3
重庆市万州高级中学 曾国荣 wzzxzgr@
§3.2.2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二)

常见不等式通用解法

常见不等式通用解法

常见不等式通用解法总结一、基础的一元二次不等式,可化为类似一元二次不等式的不等式① 基础一元二次不等式 如2x 2 x 60,x 2 2x 1 0 ,对于这样能够直接配方或者因式分解的基础一元次不等式,重点关注 解区间的“形状”。

当二次项系数大于 0,不等号为小于(或小于等于号)时,解区间为两根的中间。

3又如x 2 ax 4-,令t x 2,再对a 进行分类讨论来确定不等式的解集2③含参数的一元二次不等式 解法步骤总结:序号步骤1首先判定二次项系数是否为0,为0则化为一元一次不等式,再分类讨论 2二次项系数非0,将其化为正的,讨论 判别式的正负性,从而确定不等式的解 集3若可以直接看出两根,或二次式可以因 式分解,则无需讨论判别式,直接根据 不同的参数值比较两根大小4综上,写出解集如不等式x 2 ax 1 0,首先发现二次项系数大于 0,而且此不等式无法直接看出两根,所以,讨论a 2 4的正负性即可。

0,R以只需要判定a 2和a 的大小即可。

a 0or a 1,{x R| x a} 此不等式的解集为0 a 1,( ,a 2) (a,) 2a 0or a 1,(, a) (a ,)又如不等式ax 2 2(a 1)x 4 0 ,注意:有些同学发现其可以因式分解,就直接写成2x x 60的解为(当二次项系数大于|,2)0,不等号为大于(或大于等于号)时,解区间为两根的两边。

2x 10的解为(,1 . 2) (1 .2,)当二次项系数小于②可化为类似一元二次不等式的不等式(换元) 如3x 1 x 的范围 0时,化成二次项系数大于0的情况考虑。

9x 2,令t 3x ,原不等式就变为t 23t 2 0,再算出t 的范围,进而算出此不等式的解集为0,{x 0,(R|x 自又如不等式x 2 (a 2 a )x a 30,发现其可以通过因式分解化为(x a)(x a 2)0,所)(x 1)2(x 2)(x 3)(x 4) 0 的示意图见下。

几种常见解不等式的解法

几种常见解不等式的解法

几种常见解不等式的解法 高考要求不等式在生产实践和相关学科的学习中应用广泛,又是学习高等数学的重要工具,所以不等式是高考数学命题的重点,解不等式的应用非常广泛,如求函数的定义域、值域,求参数的取值范围等,高考试题中对于解不等式要求较高,往往与函数概念,特别是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有关概念和性质密切联系,应重视;从历年高考题目看,关于解不等式的内容年年都有,有的是直接考查解不等式,有的则是间接考查解不等式 重难点归纳解不等式对学生的运算化简等价转化能力有较高的要求,随着高考命题原则向能力立意的进一步转化,对解不等式的考查将会更是热点,解不等式需要注意下面几个问题(1)熟练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元二次不等式(组)的解法(2)掌握用零点分段法解高次不等式和分式不等式,特别要注意因式的处理方法(3)掌握无理不等式的三种类型的等价形式,指数和对数不等式的几种基本类型的解法(4)掌握含绝对值不等式的几种基本类型的解法(5)在解不等式的过程中,要充分运用自己的分析能力,把原不等式等价地转化为易解的不等式(6)对于含字母的不等式,要能按照正确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讨论典型题例示范讲解 例1已知f (x )是定义在[-1,1]上的奇函数,且f (1)=1,若m 、n ∈[-1,1],m +n ≠0时n m n f m f ++)()(>0 (1)用定义证明f (x )在[-1,1]上是增函数;(2)解不等式 f (x +21)<f (11-x ); (3)若f (x )≤t 2-2at +1对所有x ∈[-1,1],a ∈[-1,1]恒成立,求实数t 的取值范围 命题意图 本题是一道函数与不等式相结合的题目,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与化归能力 知识依托 本题主要涉及函数的单调性与奇偶性,而单调性贯穿始终,把所求问题分解转化,是函数中的热点问题;问题的要求的都是变量的取值范围,不等式的思想起到了关键作用 错解分析 (2)问中利用单调性转化为不等式时,x +21∈[-1,1],11-x ∈[-1,1]必不可少,这恰好是容易忽略的地方技巧与方法 (1)问单调性的证明,利用奇偶性灵活变通使用已知条件不等式是关键,(3)问利用单调性把f (x )转化成“1”是点睛之笔 (1)证明 任取x 1<x 2,且x 1,x 2∈[-1,1],则f (x 1)-f (x 2)=f (x 1)+f (-x 2)=2121)()(x x x f x f --+·(x 1-x 2) ∵-1≤x 1<x 2≤1,∴x 1+(-x 2)≠0,由已知2121)()(x x x f x f --+>0,又 x 1-x 2<0, ∴f (x 1)-f (x 2)<0,即f (x )在[-1,1]上为增函数(2)解 ∵f (x )在[-1,1]上为增函数, ∴⎪⎪⎪⎩⎪⎪⎪⎨⎧-<+≤-≤-≤+≤-112111111211x x x x 解得 {x |-23≤x <-1,x ∈R } (3)解 由(1)可知f (x )在[-1,1]上为增函数,且f (1)=1,故对x ∈[-1,1],恒有f (x )≤1,所以要f (x )≤t 2-2at +1对所有x ∈[-1,1],a ∈[-1,1]恒成立,即要t 2-2at +1≥1成立,故t 2-2at ≥0,记g (a )=t 2-2at ,对a ∈[-1,1],g (a )≥0,只需g (a )在[-1,1]上的最小值大于等于0,g (-1)≥0,g (1)≥0,解得,t ≤-2或t =0或t ≥2∴t 的取值范围是 {t |t ≤-2或t =0或t ≥2}例2设不等式x 2-2ax +a +2≤0的解集为M ,如果M ⊆[1,4],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命题意图 考查二次不等式的解与系数的关系及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 知识依托 本题主要涉及一元二次不等式根与系数的关系及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以及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错解分析 M =∅是符合题设条件的情况之一,出发点是集合之间的关系考虑是否全面,易遗漏;构造关于a 的不等式要全面、合理,易出错 技巧与方法 该题实质上是二次函数的区间根问题,充分考虑二次方程、二次不等式、二次函数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关键所在;数形结合的思想使题目更加明朗解 M ⊆[1,4]有两种情况 其一是M =∅,此时Δ<0;其二是M ≠∅,此时Δ=0或Δ>0,分三种情况计算a 的取值范围设f (x )=x 2 -2ax +a +2,有Δ=(-2a )2-(4a +2)=4(a 2-a -2)(1)当Δ<0时,-1<a <2,M =∅Ø[1,4](2)当Δ=0时,a =-1或2当a =-1时M ={-1}⊄[1,4];当a =2时,m ={2}Ø[1,4] (3)当Δ>0时,a <-1或a >2设方程f (x )=0的两根x 1,x 2,且x 1<x 2,那么M =[x 1,x 2],M ⊆[1,4]⇔1≤x 1<x 2≤4⎩⎨⎧>∆≤≤>>⇔0,410)4(,0)1(且且a f f 即⎪⎪⎩⎪⎪⎨⎧>-<>>->+-210071803a a a a a 或,解得 2<a <718, ∴M ⊆[1,4]时,a 的取值范围是(-1,718) 例3解关于x 的不等式2)1(--x x a >1(a ≠1) 解 原不等式可化为 2)2()1(--+-x a x a >0, ①当a >1时,原不等式与(x -12--a a )(x -2)>0同解 由于2111211a a a -=-<<-- ∴原不等式的解为(-∞,12--a a )∪(2,+∞) ②当a <1时,原不等式与(x -12--a a )(x -2) <0同解 由于21111a a a -=---,若a <0,211211a a a -=-<--,解集为(12--a a ,2); 若a =0时,211211a a a -=-=--,解集为∅; 若0<a <1,211211a a a -=->--,解集为(2,12--a a ) 综上所述 当a >1时解集为(-∞,12--a a )∪(2,+∞);当0<a <1时,解集为(2,12--a a );当a =0时,解集为∅;当a <0时,解集为(12--a a ,2) 学生巩固练习 1 设函数f (x )=⎪⎪⎩⎪⎪⎨⎧≥-<<-+-≤+)1(11)11(22)1()1(2x xx x x x ,已知f (a )>1,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A (-∞,-2)∪(-21,+∞) B (-21,21) C (-∞,-2)∪(-21,1) D (-2,-21)∪(1,+∞) 2 已知f (x )、g (x )都是奇函数,f (x )>0的解集是(a 2,b ),g (x )>0的解集是(22a ,2b ),则f (x )·g (x )>0的解集是__________3 已知关于x 的方程sin 2x +2cos x +a =0有解,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4 已知适合不等式|x 2-4x +p |+|x -3|≤5的x 的最大值为3(1)求p 的值; (2)若f (x )=11+-x x p p ,解关于x 的不等式f --1(x )>k x p +1log (k ∈R +) 5 设f (x )=ax 2+bx +c ,若f (1)=27,问是否存在a 、b 、c ∈R ,使得不等式 x 2+21≤f (x )≤2x 2+2x +23对一切实数x 都成立,证明你的结论6 已知函数f (x )=x 2+px +q ,对于任意θ∈R ,有f (sin θ)≤0,且f (sin θ+2)≥2(1)求p 、q 之间的关系式;(2)求p 的取值范围;(3)如果f (sin θ+2)的最大值是14,求p 的值 并求此时f (sin θ)的最小值 7 解不等式log a (x -x1)>1 8 设函数f (x )=a x 满足条件 当x ∈(-∞,0)时,f (x )>1;当x ∈(0,1]时,不等式f (3mx -1)>f (1+mx -x 2)>f (m +2)恒成立,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参考答案 1 解析 由f (x )及f (a )>1可得⎩⎨⎧>+-≤1)1(12a a ① 或⎩⎨⎧>+<<-12211a a ② 或⎪⎩⎪⎨⎧>-≥1111aa ③ 解①得a <-2,解②得-21<a <1,解③得x ∈∅ ∴a 的取值范围是(-∞,-2)∪(-21,1) 答案 C 2 解析 由已知b >a 2∵f (x ),g (x )均为奇函数,∴f (x )<0的解集是(-b ,-a 2),g (x )<0的解集是(-2,22a b -) 由f (x )·g (x )>0可得 ⎪⎩⎪⎨⎧-<<--<<-⎪⎩⎪⎨⎧<<<<⎩⎨⎧<<⎩⎨⎧>>2222,0)(0)(0)(0)(2222a x b a x b b x a b x a x g x f x g x f 或即或 ∴x ∈(a 2,2b )∪(-2b ,-a 2) 答案 (a 2,2b )∪(-2b ,-a 2) 3 解析 原方程可化为cos 2x -2cos x -a -1=0,令t =cos x ,得t 2-2t -a -1=0,原问题转化为方程t 2-2t -a -1=0在[-1,1]上至少有一个实根令f (t )=t 2-2t -a -1,对称轴t =1,画图象分析可得⎩⎨⎧≤≥-0)1(0)1(f f 解得a ∈[-2,2] 答案 [-2,2] 4 解 (1)∵适合不等式|x 2-4x +p |+|x -3|≤5的x 的最大值为3,∴x -3≤0,∴|x -3|=3-x若|x 2-4x +p |=-x 2+4x -p ,则原不等式为x 2-3x +p +2≥0,其解集不可能为{x |x ≤3}的子集,∴|x 2-4x +p |=x 2-4x +p∴原不等式为x 2-4x +p +3-x ≤0,即x 2-5x +p -2≤0,令x 2-5x +p -2=(x -3)(x -m ),可得m =2,p =8 (2)f (x )=1818+-x x ,∴f --1(x )=log 8xx -+11 (-1<x <1), ∴有log 8x x -+11>log 8kx +1,∴log 8(1-x )<log 8k ,∴1-x <k ,∴x >1-k ∵-1<x <1,k ∈R +,∴当0<k <2时,原不等式解集为{x |1-k <x <1};当k ≥2时,原不等式的解集为{x |-1<x <1} 5 解 由f (1)=27得a +b +c =27,令x 2+21=2x 2+2x +23x ⇒=-1, 由f (x )≤2x 2+2x +23推得f (-1)≤23由f (x )≥x 2+21推得f (-1)≥23,∴f (-1)=23,∴a -b +c =23, 故2(a +c )=5,a +c =25且b =1,∴f (x )=ax 2+x +(25-a ) 依题意 ax 2+x +(25-a )≥x 2+21对一切x ∈R 成立, ∴a ≠1且Δ=1-4(a -1)(2-a )≤0,得(2a -3)2≤0,∴f (x )=23x 2+x +1 易验证 23x 2+x +1≤2x 2+2x +23对x ∈R 都成立 ∴存在实数a =23,b =1,c =1, 使得不等式 x 2+21≤f (x )≤2x 2+2x +23对一切x ∈R 都成立 6 解 (1)∵-1≤sin θ≤1,1≤sin θ+2≤3,即当x ∈[-1,1]时,f (x )≤0,当x ∈[1,3]时,f (x )≥0,∴当x =1时f (x )=0 ∴1+p +q =0,∴q =-(1+p )(2)f (x )=x 2+px -(1+p ),当sin θ=-1时f (-1)≤0,∴1-p -1-p ≤0,∴p ≥0 (3)注意到f (x )在[1,3]上递增,∴x =3时f (x )有最大值即9+3p +q =14,9+3p -1-p =14,∴p =3此时,f (x )=x 2+3x -4,即求x ∈[-1,1]时f (x )的最小值 又f (x )=(x +23)2-425,显然此函数在[-1,1]上递增 ∴当x =-1时f (x )有最小值f (-1)=1-3-4=-6 7 解 (1)当a >1时,原不等式等价于不等式组⎪⎪⎩⎪⎪⎨⎧>->-a xx 11011由此得1-a >x 1 因为1-a <0,所以x <0,∴a -11<x <0 (2)当0<a <1时,原不等式等价于不等式组 110 11 x a x⎧-> ⎪⎪⎨⎪-<⎪⎩①② 由 ①得x >1或x <0,由②得0 <x <a -11,∴1<x <a-11 综上,当a >1时,不等式的解集是{x |a -11<x <0},当0<a <1时,不等式的解集为{x |1<x <a-11} 8 解 由已知得0<a <1,由f (3mx -1)>f (1+mx -x 2)>f (m +2),x ∈(0,1]恒成立 ⎪⎩⎪⎨⎧+<-+-+<-⇔2111322m x mx x mx mx 在x ∈(0,1]恒成立整理,当x ∈(0,1)时,⎪⎩⎪⎨⎧+<--<1)1(1222x x m x x 恒成立, 即当x ∈(0,1]时,⎪⎪⎩⎪⎪⎨⎧-+>-<112122x x m x x m 恒成立, 且x =1时,⎪⎩⎪⎨⎧+<--<1)1(1222x x m x mx 恒成立, ∵2121212-=-x x x 在x ∈(0,1]上为减函数,∴x x 212-<-1, ∴m <xx 212-恒成立⇔m <0 又∵2112)1(112+-+-=-+x x x x ,在x ∈(0,1]上是减函数,∴112-+x x <-1 ∴m >112-+x x 恒成立⇔m >-1 当x ∈(0,1)时,⎪⎪⎩⎪⎪⎨⎧-+>-<112122x x m x x m 恒成立⇔m ∈(-1,0) ① 当x =1时,⎪⎩⎪⎨⎧+<--<1)1(1222x x m x mx ,即是⎩⎨⎧<<100m ∴m <0 ②∴①、②两式求交集m ∈(-1,0),使x ∈(0,1]时,f (3mx -1)>f (1+mx -x 2)>f (m +2)恒成立,m 的取值范围是(-1,0)课前后备注选校网高考频道专业大全历年分数线上万张大学图片大学视频院校库(按ctrl 点击打开)选校网()是为高三同学和家长提供高考选校信息的一个网站。

不等式组的解法2

不等式组的解法2

3x 1 2 x 3 4 x 1 2x 1
答案:
(3) –2<x<0
• X>0
(4) 无解
(2) x<-2
观察:
x 2 x 0
-2
o o
0
X>0
o
同大取大
同小取小
x 2 x 0
-2
o
0
x<-2
o
x 2 x 0
2.5
o
.
4
所以,原不等式组的解集是2.5〈x 4

解不等式组


3x 1 2 x 3 1 x 1 2x 1 3x 1 2 x 3 2 x 1 2x 1
3x 1 2 x 3 3 x 1 2x 1
类似地,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一 起就构成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不等式组的解集
从数轴上看前面两个不等式组解集的情况
x 3 x 5
3 1
o o
x5 x3 3 2 x 3 6
5
o
· 3
(请观察解集在数轴上的反映:线段与射线)
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呢?


几个不等式解集的公 共部分就是不等式组 的解集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
二○○五年一月二日
不等式组
x a, x b.(a b) x a, x b.(a b) x a, x b.(a b) x a, x b.(a b)
数轴表示
解 集
引例:一个小朋友的年龄大于3且小
于5,即他 的年龄x同时满足x>3与x<5,把x>3与 x3 x<5合在一起就是

不等式的解法举例(篇二)

不等式的解法举例(篇二)

不等式的解法举例教学目标(1)能熟练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来解不等式;(2)在巩固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基础上,掌握分式不等式、高次不等式的解法;(3)能将较复杂的绝对值不等式转化为简单的绝对值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组)来解;(4)通过解不等式,要向学生渗透转化、数形结合、换元、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5)通过解各种类型的不等式,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及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建议一、知识结构本节内容是在高一研究了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简单的绝对值不等式及分式不等式的解法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较为复杂的绝对值不等式及分式不等式的解法。

求解的基本思路是运用不等式的性质和有关定理、法则,将这些不等式等价转化为一次不等式(组)或二次不等式的求解,具体地说就是含有绝对值符号的不等式去掉绝对值符号,无理不等式有理化,分式不等式整式化,高次不等式一次化。

其基本模式为:; ; ; 二、重点、难点分析本节的重点和一个难点是不等式的等价转化。

解不等式与解方程有类似之处,但其二者的区别更要加以重视。

解方程所产生的增根是可以通过检验加以排除的,由于不等式的解集一般都是无限集,如果产生了增根却是无法检验加以排除的,所以解不等式的过程一定要保证同解,所涉及的变换一定是等价变换。

在学生学习过程当中另一个难点是不等式的求解。

这个不等式其实是一个不等式组的简化形式,当为一元一次式时,可直接解这个不等式组,但当为一元二次式时,就必须将其改写成两个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形式,分别求解在求交集。

三、教学建议(1)在学习新课之前一定要复习旧知识,包括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简单的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简单的分式不等式的解法,不等式的性质,实数运算的符号法则等。

特别是对于基础比较差的学生,这一环节不可忽视。

(2)在研究不等式的解法之前,应先复习解不等式组的基本思路以及不等式的解法,然后提出如何求不等式的解集,启发学生运用换元思想将替换成,从而转化一元二次不等式组的求解。

专题(二) 方程、不等式的解法

专题(二) 方程、不等式的解法
(1)求 k 的取值范围; (2)设方程的两个实数根分别为 x1,x2,当 k=1 时,求 x21+x22的值. 解:(1)∵原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Δ=(2k+1)2-4k2>0. ∴k>-14.
(2)当 k=1 时,原方程为 x2+3x+1=0. ∵x1,x2 是该方程的两个实数根, ∴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可知 x1+x2=-3,x1x2=1. ∴x21+x22=(x1+x2)2-2x1x2=(-3)2-2×1=7.
3.解不等式:2x-1>3x2-1,并把它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解:去分母,得 4x-2>3x-1. 解得 x>1. 这个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如下:
4.解不等式组:25xx-≥-1>9-3(x,x+1),并把它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解:解不等式 2x≥-9-x,得 x≥-3. 解不等式 5x-1>3(x+1),得 x>2. 则不等式组的解集为 x>2. 将解集表示在数轴上如下:
8.已知关于 x 的方程(x-3)(x-2)-p2=0. (1)求证:无论 p 取何值时,方程总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设方程的两个实数根分别为 x1,x2,且满足 x21+x22=3x1x2,求实数 p 的值.解:(1)证明:∵(x-3)(x-2)-p2=0,
∴x2-5x+6-p2=0. ∴Δ=(-5)2-4×1×(6-p2)=25-24+4p2=1+4p2. ∵无论 p 取何值时,总有 4p2≥0, ∴1+4p2>0. ∴无论 p 取何值时,方程总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x+y=4,① (3)x-y=-1;② 解:①+②,得 2x+y+x-y=4-1.解得 x=1. 把 x=1 代入①,得 2+y=4.解得 y=2. ∴原方程组的解是xy= =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不等式通用解法总结
一、基础的一元二次不等式,可化为类似一元二次不等式的不等式
①基础一元二次不等式
如2260x x --<,2210x x -->,对于这样能够直接配方或者因式分解的基础一元二次不等式,重点关注解区间的“形状”。

当二次项系数大于0,不等号为小于(或小于等于号)时,解区间为两根的中间。

2260x x --<的解为3(,2)2
- 当二次项系数大于0,不等号为大于(或大于等于号)时,解区间为两根的两边。

2210x x -->
的解为(,1(1)-∞⋃+∞
当二次项系数小于0时,化成二次项系数大于0的情况考虑。

②可化为类似一元二次不等式的不等式(换元)
如1392x x +->,令3x t =,原不等式就变为2320t t -+<,再算出t 的范围,进而算出x 的范围
又如2432x ax >+
,令2t x =,再对a 进行分类讨论来确定不等式的解集
③含参数的一元二次不等式 解法步骤总结:
如不等式210x ax ++>,首先发现二次项系数大于0,而且此不等式无法直接看出两根,所以,讨论24a ∆=-的正负性即可。

此不等式的解集为0,0,{|}20,()R a x R x ⎧⎪∆<⎪⎪∆=∈≠-⎨⎪⎪⎪∆>-∞⋃+∞⎩ 又如不等式223()0x a a x a -++>,发现其可以通过因式分解化为2()()0x a x a -->,所以只需要判定2a 和a 的大小即可。

此不等式的解集为2201,{|}01,(,)(,)01,(,)(,)
a or a x R x a a a a a or a a a ==∈≠⎧⎪<<-∞⋃+∞⎨⎪<>-∞⋃+∞⎩
又如不等式22(1)40ax a x -++>,注意:有些同学发现其可以因式分解,就直接写成
(2)(2)0ax x -->,然后开始判断两根
2a
和2的大小关系,这样做是有问题的。

事实上,这个题目中并没有说此不等式一定是一元二次不等式,所以参数a 是有可能为0的。

讨论完0a =的情况再讨论0a <和0a >的情况。

所以此不等式的解集应该是: 注意,0a >和0a <时解区间的状况不同,一种为中间,一种为两边。

二、数轴标根法(又名穿针引线法)解不等式 这种问题的一般形式是123()()()...()0n x a x a x a x a ----<(或,,>≤≥)
步骤:
①将不等式化为标准式,一段为0,另一端为一次因式的乘积(注意!系数为正)或二次不可约因式(二次项系数为正)。

②画出数轴如下,并从最右端上方起,用曲线自右向左一次由各根穿过数轴。

③记数轴上方为正,下方为负,根据不等式的符号写出解集。

例如,求不等式(1)(2)(3)(4)0x x x x ---->的解集,画出图如下,发现解集为(,1)(2,3)(4,)-∞⋃⋃+∞
为什么数轴标根法是正确的呢对于不等式(1)(2)(3)(4)0x x x x ---->来说,要满足四项相乘为正,说明①四项均正,解集为(4,)+∞②两正两负,只能是(1),(2)x x --正,(3),(4)x x --负,此时解集为(2,3)③四项均负,解集为(,1)-∞。

综上,解集为这三种情况的并集。

当不等式左侧有奇数项的时候同理。

由此可知,遇到奇数个一次项系数为负的情况,如果不把系数化为正的,结果一定是错误的。

注意,这种方法要灵活使用,若不等式为2(1)(2)(3)(4)0x x x x ---->,使用数轴标根法得到的解集显然和上述不一样,因为2(1)x -是偶次项,必然非负,所以在“穿针引线”时,可以忽略,或者可以记住口诀“奇穿偶不穿”。

2(1)(2)(3)(4)0x x x x ---->的示意图见下。

三、解分式不等式
分式不等式的解题思路,前面讲了一些不等式的求解,都是讲不等式的一边化为0,另
一边为含x 的多项式。

把一个分式不等式经过移项和通分处理,最终总能化为()0()
f x
g x <(或,,>≤≥的形式)
,此时解()()0f x g x <就可以解出原不等式的解集。

特别地,若要解()0()f x g x ≤,则解()()0()0f x g x g x ≤⎧⎨≠⎩
即可。

例如22816
x x x -≤--,移项化简得223206x x x x -+≥--,使用穿针引线法得到解集为{|223}x x x x <-≤≤>或1或,一定要注意分母不为零,而分子可以为零。

例:一道比较复杂的题,求(1)1(1)2
a x a x ->≠-的解集,现写出此题的完整解题过程。

解:原不等式通过移项通分可化为
(1)(2)02
a x a x --->-,由于1a ≠,所以可以进一步化为
2(1)()102a a x a x ---->-,两根为21a a --和2。

当1a >时,解集为两根的两边,显然有221a a -<-,所以此时解集为2(,)(2,)1a a --∞⋃+∞-
当1a <时,解集为两根中间,此时必须根据a 的取值判断两根范围。

①当01a <<时,221a a ->-,此时解集为2(2,)1a a --
②当0a =时,221a a -=-,此时解集为∅
③当0a <时,221a a -<-,此时解集为2(,2)1a a --
至此,a 的所有值都讨论完毕,所以这道题讨论到这样就结束了
当然,如果这道题不给1a ≠的限制条件,只需要再讨论一下1a =时的解集情况即可。

补充内容:一类经典但易错的分式不等式问题 ①求11x >的解集 ②求11x <的解集 ③求11x <-的解集 ④求11x >-的解集 ⑤求132x -<<的解集 解答:①(0,1)②(,0)(1,)-∞⋃+∞③(1,0)-④(,1)(0,)-∞-⋃+∞⑤11(,)(,)32-∞-⋃+∞,注意①②的区别
四、绝对值不等式
对于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解题思想为
①直接脱去绝对值符号
()()()()()f x g x g x f x g x <⇔-<<,()()()()()()f x g x f x g x f x g x >⇔><-或
②构造函数,数形结合
③在不等式的一端有多个绝对值时,使用零点分段法分类讨论(分类讨论思想随处可见) ④平方法(不等式两边都是非负时才能用,慎用)
例:图形法某经典问题,解不等式11a x -<,先画出1()1f x x
=-的图像如下,然后分类讨论a 的取值,通过观察()y f x =和y a =的图像,来确定不等式的解集情况。

①当0a ≤时,()y f x =的图像在y a =的图像上方,除了点(1,1),此时显然不等式无解
②当1a =时,()y f x =的图像与y a =的图像交点为1(,1)2,此时的解集为1(,)2
+∞
③当01a <<时,()y f x =的图像与y a =的图像交点横坐标为11,11a a
-+,此时解集为11(,)11a a
+- ④当1a >时,()y f x =的图像与y a =的图像交点横坐标为11,11a a
-+,此时解集为11(,
),(,)11a a -∞+∞-+ 当然此题使用()()()()()f x g x g x f x g x <⇔-<<也可以做,化成11a a x -<-
<,只是在讨论的时候需要细心,考虑到a 的所有取值。

绝对值不等式的零点分段法,以及特别的做题技巧
例如125x x -++≥,发现不等号左边有两个绝对值,所以应该根据两个不同的零点分段讨论
①当1x ≥时,原不等式化为215x +≥,解得2x ≥
②当21x -≤<时,原不等式化为35≥,显然无解
③当2x <-时,原不等式化为125x --≥,解得3x ≤-
综上,原不等式的解集为三种情况下的并集(注意,为什么是并集而不是交集),(,3][2,)-∞-⋃+∞
技巧:可以将绝对值看成距离,也就是将1x -看成数轴上点x 到点1的距离,将2x +看成x 到-2的距离,若画出数轴,发现位于区间[2,1]-的点(绿色点)到区间端点的距离之和为3,位于区间[2,1]-之外的点到区间端点的距离之和大于3,特别地,在2处和-3处距离之和为5,所以令x 继续远离区间[2,1]-,发现距离之和大于5。

也就是说12x x -++的取值范围是[3,]+∞ 同理,遇到减号的情况,例如31x x +--,发现其取值范围是[4,4]-
此技巧常用于填空题,既可以求不等式解集,又可以求参数的范围。

例1:若存在实数x 使得不等式11x x a ++-≤成立,则a 的取值范围是 (答案
[2,0]-)
例2:不等式212x x +--≤的解集是 (答案1(,]2
-∞) 五、无理不等式
无理不等式能出的考题较少,主要是要注意偶次根号下式子要非负。

(终于可以用平方法了,但是也要讨论不等式两端的正负性才能使用)。

对于奇次根号,由于不需考虑根号下式子的正负性,直接打开根号即可。

()0()()0g x g x f x <⎧⇔⎨≥⎩或2()0()[()]g x f x g x ≥⎧⎨>⎩(注意这里为什么没有写()0f x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