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分

养分
养分

养分:饲料中凡能被动物用以维持生命、生产产品的物质,称为营养物质,简称养分。饲料中养分可以是简单的化学元素,如Ca、P;也可以是复杂的化合物,如蛋白质。

饲料:指一切能被动物采食、消化吸收和利用,并对动物无毒无害的物质。

常量元素:Ca K Mg S P Cl

微量元素:Fe MnCu Co I Zn

风干饲料:除却了初水的饲料。将新鲜的饲料粉碎,在60~70°C烘箱中烘3~4小时,在空气中冷却30min, 再同样烘1h, 待两次称重相差0.05g时,所失重量即为初水,

绝干饲料:除却了初水和吸附水的饲料。测定了初水分的饲料、经自然风干的饲料或谷物饲料,在100~105°C烘箱内烘干2~3h后取出,放入干燥器中冷却30min, 在重复烘干1h,待两次称重小于0.002g,即为恒重,失去的重量为吸附水。

动物体与饲料的区别:动物体内不含有粗纤维,而饲料中含有粗纤维

采食量 :动物在一定时间采食饲料的质量。(日采食量)

影响动物采食量的因素:

一、动物因素:1.体重(正比)2.生理状态(生长期增加、发情期减少、妊娠期增加、哺乳期增加) 3.健康状况(疾病影响采食量) 4.条件反射(提高条件反射,增加采食量)

二、饲料因素 1.视觉()2.嗅觉(香味剂能一定程度上提高)3.味觉(不同种类的动物不同生长阶段对不同味道有所差别,比如反刍动物喜欢甜味,酸味苦味也能接受,成年猪偏爱酸味,仔猪偏爱甜味)4.饲料性状(加工过的优于未加工的谷物)

三、饲料营养物质的含量主要是能量浓度

四、饲养环境及管理因素:温度、湿度、卫生、饲喂方式、饮水等

消化的方式:物理性消化:部位:消化道,工具:口腔、牙齿、肌肉收缩,作用:磨碎、增加表面积和消化液混合;化学性消化:部位:消化道,工具:酶,作用:大分子变为小分子;

微生物消化:部位:瘤胃、大肠,工具:微生物,作用:结构降解,新物质合成瘤胃微生物在反刍动物的整个消化过程中,具有两个优点:一是借助于微生物产生的β-糖苷酶、消化宿主动物不能消化的纤维素、半纤维素等物质,显著增加饲料中总能(GE)的可利用程度,提高动物对饲料中营养物质的消化率。二是微生物能合成必需氨基酸、必需脂肪酸和B族维生素等物质供宿主利用。

主要吸收方式:(1)被动吸收——被动转运,由高浓度梯度向低浓度转运,主要养分如短链脂肪酸、水溶性维生素、各种离子等;(2)主动转运——可逆浓度梯度进行、耗能,主要养分单糖、AA等;(3)胞饮吸收——细胞直接吞噬某些大分子物质和离子,特别对幼龄动物(免疫球蛋白的吸收)。

真消化率=食入饲料中某养分—(粪中某养分—消化道来源物中某养分)/食入饲料中某养分;表观消化率=食入饲料中某养分—粪中某养分 /食入饲料中某养分真消化率高于表观消化率

影响消化率的因素:(一)动物 1、动物种类:牛对粗纤维消化率高,羊次之,猪较低,家禽几乎不能消化。 2、年龄及个体差异:蛋白质、脂肪、粗纤维的消化率有随年龄增加呈上升的趋势,到老年有下降;同年龄、同种的不同个体也有差异,一般混合料可达6%,谷实类可达4%,粗蛋白差异可达12~14%。(二)饲料1、种类:幼嫩青绿饲料的可消化性高,干粗饲料的可消化性低,籽食的消

化率高,茎杆的可消化性较低。 2、化学成分:粗蛋白和粗纤维,反刍动物各种养分的消化率随蛋白质含量的升高而上升。猪和家禽也存在相同的趋势,但没有反刍动物明显。3、抗营养因子: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是指饲料本身含有,或从外界进入饲料中的阻碍养分消化的微量成分。影响蛋白质消化利用的有如:蛋白酶抑制剂、凝结素、皂素、单宁、胀气因子;影响矿物质消化利用的有:植酸、草酸、葡萄糖硫苷、棉酚等;影响维生素利用的有:脂氧化酶(破坏Va、胡萝卜素)、双香豆素等。(三)饲养管理技术1、饲料的加工调制:物理、化学、微生物等方法。磨碎、加热、膨化,酸碱处理,微生物发酵等。2、饲养水平:随饲喂量的增加,饲料消化率降低。维持水平或低于维持水平,消化率增加。饲养水平对草食动物影响较大。

三大能源物质: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

(二).能量转化规律

粪能

总能尿能

消化能甲烷能热耗能动物总产热=热耗能+维持净能

代谢能维持净能

净能

生产净能

代谢能 = 总能-粪能-气能-尿能=消化能-气能-尿能

ME = DE - (Eg+ UE)= GE - FE - UE - Eg

对于单胃动物气能可忽略不计:

代谢能 = 总能 -(粪能+尿能)=总能- 排泻物含量= DE – UE

禽类:代谢能体系;猪:消化能体系;奶牛:净能体系

消化能、代谢能及净能的转化效率:饲料能量在动物体内的转化过程中,各种能量之间的比值关系较为复杂,但在同一种动物、同一生产目的时所测得的比值大致有一定范围。通常猪的代谢能大约是消化能的96%,高蛋白饲料略微偏低;净能约为消化能的66—72%,多按70%折算。反刍动物代谢能约为消化能的76~86%,多按82%折算;净能约为代谢能的30~65%。禽类净能约为代谢能的75~80%,营养平衡时可达82%。

碳水化合物营养功能

1.供能和贮能:直接氧化供能;转化为糖原(肝糖原、肌糖原)-短期存在形式;转化为脂肪-长期贮备能源。

2.构成体组织:核糖和脱氧核糖构成核酸;粘多糖,结缔组织的重要成分;糖脂、几丁质、硫酸软骨素;糖蛋白,细胞膜的组成成分。

3.作为前体物质:为反刍动物瘤胃利用NPN合成菌体蛋白或重组合成菌体蛋白和动物体内合成非必需氨基酸提供C架,也是合成脂的重要原料;

4.形成产品:肉、蛋、奶

5.粗纤维是动物日粮中不可缺少的成分。

粗纤维的营养作用:优点:1、单胃动物用一定量粗纤维,起填充消化道的作用,产生饱感。2、刺激胃肠道发育,促进胃肠运动,减少疾病。3、提供能量,单胃动物CF在盲肠消化,可满足正常维持需要的10—30%。4、改善胴体品质,能提高瘦肉率、乳脂率。5、降低饲料成本。缺点:1、适口性差,质地硬粗,减低动物的采食量。2、消化率低(猪为3-25%),且影响其它养分的消化,与能量、蛋

白的消化呈显著负相关。3、影响生产成绩,实质是影响能量的利用率

脂类的营养生理作用:1.脂肪的供能贮能作用(1)脂肪是动物体内重要的能源物质;(2)脂肪的额外能量效应(家禽饲粮添加一定水平的油脂替代等能值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能提高饲粮代谢能,使消化过程中能量消耗减少,热增耗降低,使饲粮的净能增加,当植物油和动物脂肪同时添加时效果更加明显)(3)脂肪是动物体内主要的能量贮备形式。2.脂类在体内物质合成中的作用 3. 脂肪在动物营养生理中的其他作用(1)作为脂溶性营养素的溶剂(2)脂肪的防护作用(3)脂肪是代谢水的重要来源(4)脂肪为动物提供必需脂肪酸

必需脂肪酸的种类:ω-3、ω-6、ω-7和ω-9系列。

生物学作用:(1)EFA是细胞膜、线粒体膜和质膜等生物膜质的主要成分,在绝大多数膜的特性中起关键作用,也参与磷脂的合成;(2)EFA是合成类二十烷的前体物质;(3)EFA能维持皮肤和其他组织对水分的不通透性;(4)降低血液胆固醇水平。

缺乏症:(1)影响生产性能:引起生长速度下降,产奶量减少,饲料利用率下降。(2)皮肤病变:出现角质鳞片,水肿,皮下血症,毛细血管通透性和脆性增强。(3)动物免疫力和抗病力下降,生长受阻,严重时引起动物死亡。(4)引起繁殖动物繁殖机能混乱,导致繁殖力下降,甚至不育。

提高单胃动物饲料蛋白质转化效率的措施:1.配合日粮时应多样化;2.补饲氨基酸添加剂; 3.合理供给蛋白质营养;4.日粮中蛋白质与能量要有适当比例;5.控制饲粮中CF水平;6.掌握好饲粮中蛋白质水平;7.豆类饲料的湿热处理;8.保证与蛋白质代谢相关的VA、VD、VB12及Fe、Cu、CO等的供应。

限制性氨基酸:是指一定饲料或饲粮所含必需氨基酸的量与动物所需的蛋白质必需氨基酸的量相比,比值偏低的氨基酸。

理想蛋白质:是指这种蛋白质的氨基酸在组成和比例上与动物所需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和比例一致,动物对该种蛋白质的利用率为应100%。

必需氨基酸:指动物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的速度或数量不能满足动物的正常需要,必须由饲粮提供的氨基酸。

必需氨基酸的种类:赖氨酸Lys、蛋氨酸Met、色氨酸Trp、亮氨酸Leu、异亮氨酸Ile、苯丙氨酸Phe、组氨酸His、苏氨酸Thr、缬氨酸Val。

Ca、P营养作用:Ca构成骨与牙齿,维持N-肌肉兴奋性,维持膜的完整性,调节激素分泌。 P构成骨与牙齿,参与核酸代谢与能量代谢,维持膜的完整性,参与蛋白质代谢。

缺乏症与过量:典型缺乏症为骨骼病变,幼龄动物为佝偻病,成年动物为骨软病或骨质松疏症。P缺乏时出现异嗜癖;(2)过量会导致动物消化率降低,也会干扰其他元素的代谢及作用

影响Ca、P营养的因素:(1)Ca、P比例不当,易形成难溶性磷酸盐和碳酸盐。(2)植酸、草酸含量过多(谷物及副产物中植酸磷占总磷3/4,主要以植酸钙、草酸钙分类形式存在。)(4)脂肪多或消化不良,形成钙皂,少量脂肪可改善Ca 吸收。(5)VD,促进Ca吸收。(6)肠道pH、胃酸缺乏,降低Ca、P吸收,添加乳糖提高Ca、P吸收。(7)饲料种类,动物性饲料利用率高,植物以豆科含Ca 多,禾本科含P多,猪日粮至少30%磷应是无机磷。

Fe营养作用:(1)参与载体组成,转运和贮存营养素;(2)参与物质代谢调节,Fe2+或Fe3+是酶的活化因子,TCA中有1/2以上的酶和含Fe因子或与Fe有关。(3)生理防卫机能,Fe与免疫机制有关,游离Fe可被微生物利用。

缺乏与过量:(1)缺乏:典型缺乏症为贫血,表现为食欲不良,虚弱,皮肤和粘膜苍白,皮毛粗糙,生长慢。血液检查,Hb低于正常,易发于幼仔猪,因为: 1)初生猪Fe贮少(30mg/kg重);2)生后生长旺盛;3)母乳含Fe低。

Zn 营养作用:(1)参与体内酶组成。体内有200多种酶含Zn,这些酶主要参与蛋白质代谢和细胞分裂。(2)维持上皮组织和被毛健康,从而使上皮细胞角质化和脱毛。(3)维持H的正常功能,如胰岛素。(4)维持生物膜正常结构与功能。(5)与免疫功能有关。

缺乏与过量:典型缺乏症是皮肤不完全角化症,以2-3月龄仔猪发病率最高,表现为皮肤出现红斑,上履皮屑,皮肤皱褶粗糙,结痂,伤口难愈合,同时生长不良,骨骼发育异常,种畜繁殖成绩下降。

过量Zn有效强耐受力,反刍动物更敏感,过量Zn干扰Fe、Cu吸收,出现贫血和生长不良,动物厌食。

Cu营养作用:(1)作为酶的组成部分参与体内代谢;(2)维持Fe的正常代谢,有利于Hb合成和红细胞成熟。(3)参与骨形成。(4)与繁殖有关。(5)促进生长

缺乏:主要缺乏症为贫血,补Fe不能消除;(1)骨骼异常,骨畸形,易骨折;(2)N症状,共济失调(ataxia),初生瘫痪;(3)羽毛、被毛脱色;(4)反刍动物腹泻、肠粘膜萎缩;(5)繁殖成绩差。

Cu过量可中毒,猪对Cu中毒耐受力等于牛,羊最差,中毒症状是由于肝Cu积聚,Cu不得不从肝释放入血,从而导致溶血。

Mn营养作用:(1)Mn参与硫酸软骨素的合成,保证骨骼的发育(半乳糖转移酶和多聚酶);(2)参与胆固醇合成(丙酮酸羧化酶的成分);(3)参与蛋白质代谢;(4)保护细胞膜完整性(过氧化物歧化酶的成分);(5)其他代谢。

缺乏与过量:(1)缺乏:影响骨骼发育和繁殖功能,禽典型缺乏症是滑腱症,猪缺Mn是腿部骨骼异常。(2)过量导致生长受阻,贫血和胃肠道损害,禽耐受力最高,猪最差。

Se的营养作用:(1)作为谷光甘肽过氧化酶GSH-Px的组成成分,保护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2)为胰腺结构和功能完整的必需元素,缺Se时,胰腺萎缩,胰脂酶产量下降,从而影响脂质和VE的吸收。(3)保证肠道脂酶活性,促进乳糜微粒形成,故有促进脂类及脂溶性V的消化吸收的作用。

缺乏与过量(1)缺乏:猪、鼠肝坏死为主,也可出现白肌病、桑椹心;鸡,渗出性素质和胰腺纤维化;牛羊白肌病或营养性肌肉萎缩;繁殖成绩下降,产仔(蛋)下降,不育、胎衣不下。(2)过量:Se过量易中毒,典型症为碱病和瞎撞病缓解措施:1)土壤中加硫酸盐,降低植物对Se的吸收量;2)饲料加入某些物质(如硫酸盐、过量蛋白质、砷酸盐或有机砷化合物)降低Se吸收率,增加排出量。

水的来源:饮水、饲料水、代谢水

水的去路:粪和尿的排泄、肺脏和皮肤的蒸发、经动物产品排出

维生素:一类动物代谢所必需而需要量极少的低分子有机化合物,体内一般不能合成,而必须由饲粮提供,或者提供其先体物。

特点:不参与机体构成;不是能源物质;需要量少;主要以辅酶形式广泛参与体内代谢;缺乏时产生缺乏症——危害很大;过量——中毒症

维生素的一般缺乏症:维生素缺乏,通常都会使动物表现出一些非特异性的症状,如食欲下降,外观发育不良,生长受阻及饲料利用效率下降等,但也因不同的维

生素而异。

分类:脂溶性维生素: A、D、E、K ;水溶性维生素:C、B1、B2、B6、泛酸、烟酸、胆碱、B12、叶酸、生物素

脂溶性维生素的特点:1.溶于脂溶性物质——吸收、运输、代谢沉积;2. 容易在体内积累;3. 排泄——胆汁; 4. 容易产生中毒。

维生素A:功能:(1)维持正常视觉;(2)维持上皮组织的正常——粘多糖;(3)繁殖;(4)骨的生长发育;(5)免疫力;(6)促进激素如肾上腺皮质酮、性激素分泌

缺乏症:1、对弱光的敏感度降低----夜盲症;2、上皮组织细胞生长和分化受损出现角质化(角膜脱落、增厚、角质化,流泪、角膜软化、溃疡、脓性分泌物,以后角膜由透明变成不透明;泪腺分泌停止,产生干眼病,严重时失明.);3、鸡和其它动物可发生胎儿吸收、畸形、死胎、产蛋率下降、睾丸退化等症状,维生素A酸(视黄酸)在胚胎发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4、水牛的夜盲症、狗耳聋、牛、羊、猪运动不协调、步态蹒跚;5、免疫器官和细胞的生长与分化、粘膜免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受损;6、维生素A酸有与类固醇激素相似的作用。维生素D:功能:A 促进肠道钙、磷的吸收,提高血液钙、磷水平,促进骨的钙化;B 与肠粘膜细胞的分化有关;C 促进肠道中Be、Co、Fe、Mg、Sr、Zn以及其它元素的吸收。

VD的过量特征:血液钙过多,动脉中钙盐及组织和器官广泛沉积,骨损伤(剂量: 连续饲喂超过需要量4-10倍以上的VD3可出现中毒症状。)

维生素E—— -生育酚:(1)功能A.生物抗氧化作用:与Se协同,维持细胞膜正常脂质结构; 防止过氧化产物形成; 保护细胞膜——抗氧化的第一道防线;B.免疫:影响前列腺素、类廿烷的合成等C.组织呼吸、性激素合成等

缺乏症:A原发性:饲料中缺少VE引起;B继发性:其他因素引起VE失活而导致

肌肉损伤、肌肉营养不良导致白肌病,骨骼肌变性,后躯运动障碍;严重时,不能站立;

维生素K:功能:在肝脏中促进凝血酶原和凝血活素合成;使凝血酶原转变为凝血酶。保证机体凝血功能正常。

水溶性维生素的特点:溶于水---- 吸收、运输、代谢、沉积;作用方式----- 主要作为辅酶;除维生素B12外,水溶性维生素几乎不在体内存,容易产生缺乏症;主要经尿排出(包括代谢产物);毒性相对较小。

硫胺素(维生素B1)营养作用:1是转酮酶的辅酶,对维持磷酸戊糖途径的正常进行,对脑组织的氧化供能、合成戊糖和NADPH有重要意义;2以TPP的形式参与糖代谢过程中α-酮酸(丙酸酸、α-酮戊二酸)的氧化脱羧反应,是α-酮酸脱氢酶的辅酶;3参与乙酰胆碱(神经介质)的合成,与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有关;4为N组织中脂肪酸和胆固醇合成的必需,这是细胞膜的必需组成成分。缺乏症:1、厌食(特别明显),生长受阻,体弱,体温下降等非特异性症状;2、N系统病变,多发性N炎,共济运动失调、麻痹、抽搐(绵羊、犊牛、貂),头向后仰(鸽、鸡、毛皮动物、犊牛、羔羊);3、心血管系统变化心力衰竭、水肿;4、消化系统症状,腹泻、胃酸缺乏(大鼠、小鼠),胃肠壁出血(猪)5、繁殖器官变化,鸡生殖器官发育受阻萎缩,仔猪早产、死亡率增加。母猪: 导致仔猪软弱,畸形率增加;鸡和火鸡: 食欲差、憔悴、消化不良、瘦弱及外周神经受损引起的症状,如多发性神经炎、角弓反张、强直和频繁的痉挛.

马:运动不协调;反刍动物: 一般不会产生维生素B1缺乏症;鱼: 厌食、生长受阻、无休止地运动、扭曲、痉挛、常碰撞池壁、体表和鳍褪色、肝苍白。

核黄素 (维生素B2)营养作用:1、VB2以FMN和FAD的形式参与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核黄素的两种辅酶是黄素单核苷酸和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

2、 FAD为GSH-Px(谷胱甘肽 )的活性所必需,因此B2与生物膜的抗氧化作用有关;

3、参与VB6、Try(色氨酸)、VC、Fe的代谢;

4、其他功能:解毒作用,维持红细胞功能与寿命,参与核酸代谢。

缺乏症:眼、皮肤和N系统变化;骨骼异常,口鼻粘膜,口角和眼睑出现皮脂溢性皮炎,鳞状皮炎,被毛粗,脱毛,运动失调,胃肠粘膜炎。有关酶(红细胞、谷胱甘肽还原酶、FAD合成酶、过氧化氯酶等)活性下降。

典型症状:鸡: 皮肤炎症----曲爪麻痹症,种蛋孵化率低,胚胎发育不全,羽毛发育受损。

猪: 繁殖障碍,生长缓慢,白内障,足弯曲,步态僵硬,呕吐,脱毛。

维生素B6:维生素B6包括吡哆醇、吡哆醛和吡哆胺三种活性相同的化合物。

功能:活性形式为5-磷酸吡哆醛和5-磷酸吡哆胺。以许多酶的辅酶形式参与多种代谢,如:氨基酸脱羧;转氨基作用;色氨酸代谢;含硫氨基酸代谢;不饱和脂肪酸代谢;还是磷酸化酶的辅助因子。

缺乏症:皮炎(耳部皮肤鳞片状、变厚,眼、鼻、爪和尾部严重皮炎、结痂,被毛粗糙)

神经紊乱(运动失调、应激性增强、癫痫性惊厥、轻瘫等)

猪:食欲差、生长缓慢、小红细胞异常的血红蛋白过少性贫血,类似癫痫的阵发性抽搐或痉挛,神经退化,尸检可见有规律性的黑黄色色素沉着,脂肪肝,腹泻和被毛粗糙。

鸡:异常的兴奋、癫狂、无目的运动和倒退、痉挛

尼克酸(烟酸、维生素PP)功能:主要以辅酶I(NAD)和辅酶II(NADP)的形式参与能量、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分解与合成代谢。

缺乏症:1皮肤损伤:癞皮病;2口腔、舌、胃肠道粘膜损伤;3神经功能紊乱:癫痫性发作猪: 失重、腹泻、呕吐、癞皮病(鳞状皮炎),结肠与盲肠伤害坏死,粪便恶臭和正常红细胞贫血;产蛋鸡:产蛋率与孵化率下降,脱毛;雏鸡: 口腔炎(口腔症状类似狗的黑舌病)生长缓慢,羽毛不丰满、偶尔也见鳞状皮炎;雏火鸡可发生跗关节扩张。

泛酸(遍多酸)功能:1辅酶A—三大养分代谢、乙酰胆碱合成、氨基糖合成、脱毒等

2酰基载体蛋白质(ACP)—脂肪酸代谢

缺乏症:1生长减慢或体重减轻;2皮肤、粘膜及羽毛损伤;3神经系统紊乱;4胃肠道功能失调;5免疫功能受损等

猪: 皮肤皮屑增多,毛细,眼周围有棕色的分泌物,胃肠道疾病,生长缓慢. 典型症状---鹅步症;雏鸡: 眼分泌物增加与眼睑粘合,喙角及趾部形成痂皮,生长受阻,羽毛粗糙。

生物素功能:辅酶 ---- 羧化反应乙酰CoA羧化酶、丙酮酸羧化酶、β-甲基丁烯酰CoA羧化酶等。以辅酶形式参与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例如丙酮酸的羧化、氨基酸的脱氨基、嘌呤和必需脂肪酸的合成等。

缺乏症:典型症状 ---- 胫骨粗短症,一般表现 --- 生长不良,皮炎,被毛脱落。猪: 后腿痉挛、足裂缝;皮炎(皮肤干燥、粗糙,并有棕色渗出物);家禽: 脚、

喙以及眼周围发生皮炎,类似泛酸缺乏症。种禽: 孵化率降低;胚胎骨畸形

叶酸功能:作为一碳单位的载体参与嘌呤、嘧啶、胆碱的合成和某些氨基酸的代谢

缺乏症:巨红细胞贫血,嘌呤和嘧啶合成受阻,核酸形成不足,使红细胞的生长停留在巨红细胞阶段(血小板和白细胞减少)

维生素B12钴胺素,唯一含有金属元素(钴)的维生素

功能:1以二脱氧腺苷钴胺素和甲钴胺素两种辅酶的形式参与多种代谢活动,如:甲基移换反应—嘌呤、嘧啶、核酸、蛋氨酸、胆碱、磷脂等合成,2促进红细胞发育、成熟和维持神经系统完整。

缺乏症:人:恶性贫血;鸡、大鼠及其它动物:生长受阻、步态的不协调和不稳定、可产生正常红细胞或小红细胞贫血,猪、鸡:繁殖障碍,孵化率低,胚胎死亡,新孵出的鸡骨异常,类似骨粗短症。小牛:生长停止,食欲差,有时也表现为动作不协调。

胆碱功能:1组成细胞成分,卵磷脂和神经磷脂的组分2防止脂肪肝 --- 可促进肝脏脂肪以卵磷脂形式被输送或加速脂肪在肝脏中被氧化利用3神经突触前到突触后纤维间递质-乙酰胆碱的组分4活性甲基供体

缺乏症:家禽: 肝脏脂肪浸润(肝脏脂肪);骨短粗病,滑腱症,贫血,生长缓慢,产蛋下降,死淘率增高;仔猪:后腿叉开站立,行动不协调,发生坐姿症状。维生素C(抗坏血酸)功能:1氧化和还原;2参与骨胶原的合成—保护羟化酶的活性;3传递电子;4参与某些氨基酸的氧化反应;5促进肠道铁离子的吸收和在体内的转运;6减轻体内转运金属离子的毒性作用;7促进机体的防御机构(白细胞、抗体等)8解毒(亚硝基胺的天然抑制剂)9参与肾上腺皮质类固醇的合成

缺乏症:非特异的精子凝集,以及叶酸和维生素B12的利用不力而导致贫血

鱼类:食欲下降、生长受阻、骨骼畸形、脊柱弯曲、表皮及鳍出血等症状

营养需要:是指畜禽在维持正常生命健康,正常生理活动和保持最佳生产水平时,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每头每天需要的能量、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指标的最有效数量。

维持需要:是指家畜体重不发生变化,身体健康,不进行生产,体内各种养分处于收支平衡时的养分需要量。

生产需要:产乳、产蛋、产肉、产毛、役用等。

营养需要的测定方法:1综合法:笼统计量为一个目的和数个目的的某一营养物质在某一种生理状态时的总需要量,而不剖析构成此需要量的组分。(饲养试验法,平衡试验法,生物学法,屠宰试验法等)2析因法:营养需要=维持需要+生产需要

维持需要用于哪些方面?基础代谢的消耗(如维持体温的恒定,呼吸,循环,神经传导,各种腺体的分泌)、蛋白质需要、矿物质需要、维生素需要、支持体态、一定的自由活动等

饲养标准:是根据大量饲养实验结果和动物生产实践的经验总结,对各种特定动物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的定额作出的规定,这种系统的营养定额及有关资料统称为饲养标准。即特定动物系统成套的营养定额就是饲养标准,简称“标准”。生长肥育的规律:1、总体的生长 1)绝对生长即日增重,取决于年龄和起始体重的大小,是体重随年龄变化的绝对生长曲线,总的规律是慢——快——慢;2)相对生长,相对生长速度——相对于体重的增长倍数、百分比或生长指数却随体

重或年龄的增长而下降。 2、局部生长,胚胎开始,最早发育和最先完成的是神经系统,依次为骨骼系统、肌肉组织,最后是脂肪组织。

胎儿发育规律:(一)胎重、胎高和胎长的增长,猪胎重的增长特点:前期慢,后期快,最后更快。胎重的2/3是在妊娠最后1/4期内增长的。猪胎高、胎长的增长特点:前、中期较快(二)胎儿体化学成分的变化,在胎儿体成分中,约有一半的Pr和一半以上的E、Ca、P是在妊娠的最后1/4时期内增长的。

消化实验的收集方法:全粪法和指示剂法

化学肥料养分含量表.docx

肥料品种养分含量( %)化学反应水溶解情况 硫酸铵N 20-3120弱酸性水溶性氯化铵N 24-25弱酸性水溶性氮碳酸氢铵N 17弱酸性水溶性肥硝酸铵N 34-35弱酸性水溶性硝酸铵钙N 20 左右弱酸性水溶性硫硝酸铵N 26-27弱酸性水溶性尿素N 46中性水溶性过磷酸钙P2O5 16-18酸性水溶性 重过磷酸钙P2O5 40-45酸性水溶性P O 16-18中性水溶性25 氨化过磷酸钙 N2-3 磷 肥P2O5 14-1815带碱性弱酸溶性钙镁磷肥 CaO 25-30% SiO2 40%左右 MgO 5%左右 骨粉P2O5 20-35中性微酸溶性钾硫酸钾K2O 48-5250中性水溶性肥氯化钾K O 50-6054中性水溶性2 硝酸磷肥N 20 中性水溶性P O 20 25 硝酸钾N 中性水溶性K2O 46 氮钾复合肥N 13 中性水溶性K2O 16 硫磷铵P2O5 20 中性水溶性N 12-18 复 P2O5 46-52 混磷酸铵中性水溶性P O 52 25 肥 N 11 料磷酸一铵酸性水溶性P2O5 52 磷酸二铵N 16 弱碱性P2O5 48 K O 34 2 磷酸二氢钾 P2O5 酸性水溶性 磷钾复合肥 K2O 14 左右 中性弱酸溶性N、 P 2O5、K2O分别为 10、 10、10、 5、 15、 15

氮磷复合肥中性水溶性或

弱酸溶性硝酸钙Ca N溶于水过磷酸钙Ca 18-21 钙钙镁磷肥Ca 21-24弱酸溶性镁Mg 6-10 硫硫酸镁Mg酸性溶于水 肥碳酸镁Mg 约中性溶于水硫磺S 95-99难溶于水石膏S微溶于水硫酸亚铁Fe 19-20溶于水硫酸亚铁铵Fe 14溶于水 微 硼砂B溶于 40℃热水量 硼酸Mn 24-28溶于水 元 硫酸锰Mn 31溶于水 素 碳酸锰Mn 23难溶于水肥 硫酸铜Mn 25溶于水 料 Mo 50 – 54 钼酸铵溶于水钼酸钠Mo 39溶于水化学肥料养分含量表

主要有机肥养分含量表

主要有机肥养分含量表

主要作物单位产量养分吸收量

常见微量元素肥料特性及施用技术要点歌 微量元素硼和锰,还有锌钼铁氯铜。 这些元素虽说少,所起作用可不小。 一能促进氮代谢,使其合成高蛋白。 二使作物能固氮,还能参与磷代谢。 微量元素性不同,施用各有各的用。 要想使其显奇功,请看下面的特性。 (1)硼肥特性歌 常用硼肥有硼酸,硼砂已经用多年。 硼酸弱酸带光泽,三斜晶体粉末白; 有效成分近十八,热水能够溶解它。 四硼酸钠称硼砂,干燥空气易风化; 含硼十一性偏碱,适应各类酸性田。 作物缺硼植株小,叶片厚皱色绿暗。 棉花缺硼蕾不花,多数作物花不全。 增施硼肥能增产,关键还需巧诊断。 麦棉烟麻苜蓿薯,甜菜油菜及果树; 这些作物都需硼,用作喷洒浸拌种。 浸种浓度掌握稀,万分之一就可以。 叶面喷洒作追肥,浓度万分三至七。 硼肥拌种经常用,千克种子一克肥。

用于基肥农肥混,每亩莫过一公斤。 (2)钼肥特性歌 常用钼肥钼酸铵,五十四钼六个氮。粒状结晶易溶水,也溶强碱及强酸。太阳暴晒易风化,失去晶水以及氨。作物缺钼叶失绿,首先表现叶脉间。豆科作物叶变黄,番茄叶边向上卷。柑桔失绿黄斑状,小麦成熟要迟延。最适豆科十字科,小麦玉米也喜欢。不适葱韭等蔬菜,用作基肥混普钙。每亩仅用一公两,严防施用超剂量。经常用于浸拌种,根外喷洒最适应。浸种浓度千分一,根外追肥也适宜。拌种千克需四克,兑水因种各有异。还有钼肥钼酸钠,含钼有达三十八。白色晶体易溶水,酸地施用加石灰。 (3)锰肥特性歌 常用锰肥硫酸锰,结晶白色或淡红。含锰二六至二八,易溶于水易风化。作物缺锰叶肉黄,出现病斑烧焦状。严重全叶都失绿,叶脉仍绿特性强。对照病态巧诊断,科学施用是关键。一般亩施三公斤,生理酸性农肥混。

第二章 植物的营养成分

第二章植物的营养成分 【教学目标】 1、掌握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判断标准和种类。 2、掌握植物对矿质营养的吸收及根外营养特点和注意事项。 3、了解营养元素的生理作用。 4、了解营养元素的缺素症及其诊断。 【教学重点】 1、掌握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判断标准和种类。 2、掌握植物对矿质营养的吸收及根外营养特点和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 掌握植物对矿质营养的吸收及根外营养特点和注意事项。 【教学方法】 项目引导教学法 【教学过程】 复习回顾: 我们在第一章学习了土壤的概念及组成,土壤的力学性质和耕性,土壤肥力。 导入新课: 我们都知道,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第三章我们开始学习合理施肥。要合理施肥就需要知道植物都需要哪些营养元素。 什么是营养?什么是营养元素? 营养:植物从外界环境中吸取所需的物质,以维持其生长和生命活动的作用称为营养。 营养元素:植物所需的化学元素也成为营养元素。 第一节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 一、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 1、判断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有三条标准: (1)对所有植物完成生活周期是必不可少的。 (2)其功能不能由其他元素代替,缺乏时会表现出特有的症状。 (3)对植物起直接营养作用。 2、植物必须的营养元素有16种:碳C;氢H;氧O;氮N;磷P;钾K;钙Ca;镁Mg;硫S;铁Fe;硼B;锰 Mn;铜Cu;锌 Zn;钼Mo;氯Cl。 大量元素:占干重千分之几以上 C、H、O、N、P、K 微量元素:万分之几以下 Fe、B、Mn、Cu、Zn、Mo、Cl 中量元素:Ca、Mg、S 各元素对植物营养和生理功能都是同等重要的,不可相互代替。 3、肥料三要素 在植物必需营养元素中,植物对氮、磷、钾三种元素的需要量多,而土壤中一般含量都很低,常通过施肥补充才能满足植物营养的需要,故称为肥料三要素。 二、植物矿质营养的吸收 1、植物吸收养分的形态: 离子态:阳离子、阴离子 分子态:二氧化碳、尿素 2、植物根部营养

植物营养

名词解释: 1.植物营养:植物体从外界环境中吸收其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养分,用以维持其 生命活动的过程。 2.营养元素:植物体用于维持正常新陈代谢完成生命周期所需的化学元素。 3.植物营养学:是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的规律及植物 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科学。 4.肥料:直接或间接供给植物所需养分,改善土壤性状,以提高作物产量和改 善产品品质的物质 5.大量元素:碳、氢、氧、氮、磷、钾 6.中量元素:钙、镁、硫 7.微量元素:铁、锰、铜、锌、硼、钼、氯 8.养分归还学说:植物从土壤中吸收养分,每次收获必从土壤中带走某些养分, 使土壤中养分减少,土壤贫化。要维持地力和作物产量,就要归还植物带走的养分 9.最小养分律:指植物的产量由含量最少的养分所支配的定律。 10.矿质营养学说: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原始养分是矿物质(无机物)而不是 腐殖质(有机质),因为腐殖质是在地球上有了植物后才出现的。 11.腐殖质营养学说:土壤肥力取决于土壤腐殖质的含量,腐殖质是土壤中唯一 的植物营养物质,而矿物质只是起间接作用,即它是加速腐殖质的转化和溶解,使其变成易被植物吸收的物质。 12.必须营养元素:是指所有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须的,缺乏它植物就不能完 成其生命史。 13.有益元素:对某些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良好的刺激作用,是某种植物种类, 在某些特定条件下所必需但不是所有植物所必需。 14.有害元素:这些元素进入植物体内,不仅会对植物产生毒害作用,影响植物 的生长发育,造成减产,同时由于其在植物体内的残留,通过食物链进入动物或人体内,危害他们的健康。 15.环境五毒:即五种有害元素汞(Hg) 镉(Cd) 铅(Pb) 铬(Cr) 砷(As) 16.重金属:一般泛指能够引起环境污染的金属元素 17.根际:由于植物根系的影响而使其理化及生物性质与原土体有显著不同的那 部分根区土壤。 18.根际效应:在根际中,植物根系不仅影响介质土壤中的无机养分的溶解度, 也影响土壤生物的活性,从而构成“根际效应”。 19.根分泌物:是指植物生长过程中向生长基质中释放的有机质的总称。 20.菌根:是高等植物根系与真菌形成的共生体,分布很广,分外生菌根,内生 菌根。 21.截获:是指植物根系在生长过程中直接接触养分而使养分转移至根表的过程 22.质流:是指由于水分吸收形成的水流而引起养分离子向根表迁移影响因素 23.扩散:是指由于植物根系对养分的吸收,导致根表离子浓度下降从而形成土 体——根表之间的浓度梯度,使养分离子从浓度高的土体向浓度低的根表迁移的过程。 24.拮抗作用:指在溶液中某一离子存在能抑制另一离子吸收的现象 25.协助作用:指在溶液中某一离子的存在有利于根系对另一些离子的吸收。

农业部肥料登记标准与含量指标

农业部肥料登记标准及含量 在此列出相关肥料标准,以供参考。 1、大量元素水溶肥料固体产品技术指标(标准号 NY1107-2006) 2、大量元素水溶肥料液体产品技术指标(标准号 NY1107-2006) 3、微量元素水溶肥料固体产品技术指标(标准号 NY1428-2007) 4、微量元素水溶肥料液体产品技术指标(标准号 NY1428-2007) 5、含氨基酸水溶肥料(微量元素型)液体产品技术指标(标准号 NY1429-2007) 6、含氨基酸水溶肥料(微量元素型)固体产品技术指标(标准号 NY1429-2007) 7、含氨基酸水溶肥料(钙元素型)固体产品技术指标(标准号 NY1429-2007) 8、含氨基酸水溶肥料(钙元素型)液体产品技术指标为(标准号 NY1429-2007) 9、含腐植酸水溶肥料(大量元素型)固体产品技术指标(标准号 NY1106-2006 ) 10、含腐植酸水溶肥料(大量元素型)液体产品技术指标(( 标准号 NY1106-2006 ) 11、含腐植酸水溶肥料(微量元素型)产品技术指标(标准号 NY1106-2006 ) 12、生物有机肥技术指标( NY 884-2004) 13、农用微生物菌剂技术指标(GB20287-2006 ) 14、复合微生物肥料技术指标(NY/T798—2004 ) 15、有机肥料技术指标(NY525 —2002 16、氨化硝酸钙技术指标(HG/3733-2004) 17、农林保水剂技术指标(标准号 NY886)

1、大量元素水溶肥料固体产品技术指标(标准号NY1107-2006) 项目指标 大量元素含量,%≥50.0 微量元素含量,%≥0.5 水不溶物含量,%≤ 5.0 PH值(1:250 倍稀释) 3.0-7.0 水分 (H2O),%≤ 3.0 注: a大量元素含量指N、P2O5、K2O含量之和。大量元素单一养分含量不低于 6.0%。 b微量元素含量指铜、铁、锰、锌、硼、钼元素含量之和。产品应至少包含两种微量 元素。含量不低于 0.1%的单一微量元素均应计入微量元素含量中。 2、大量元素水溶肥料液体产品技术指标(标准号NY1107-2006) 项目指标 大量元素含量, g/L≥500 微量元素含量, g/L≥5 水不溶物含量, g/L≤50 PH值(1:250 倍稀释) 3.0-7.0 注: a 大量元素含量指 N、 P2 O5、 K2O 含量之和。大量元素单一养分含量不低于 60g/L 。 b微量元素含量指铜、铁、锰、锌、硼、钼元素含量之和。产品应至少包含两种微量 元素。含量不低于 1g/L 的单一微量元素均应计入微量元素含量中。 3、微量元素水溶肥料固体产品技术指标(标准号 NY1428-2007) 项目指标 微量元素含量,%≥10.0 水不溶物含量,%≤ 5.0 PH值(1:250 倍稀释) 3.0-7.0 水分 (H2O),%≤ 6.0 注:微量元素含量指铜、铁、锰、锌、硼、钼元素含量之和。产品应至少包含两种微量元素。含量不低于 0.1%的单一微量元素均应计入微量元素含量中。钼元素含量不高于 1.0%。

5常用氮磷钾肥料的养分含量标准

附件五:氮磷钾化肥的含量标准 氮肥 名称 含N (>%) 水分 (<%) 游离(H 2 SO 4 ) (<%) 等级 氨水20.0 1 18.0 2 15.0 3 硫酸铵19.0 0.5 0.08 1 20.8 1.0 0.2 2 20.6 2.0 0.3 3 19.0 0.5 0.05 19.0 0.5 0.03 硝酸铵34.4 0.6 甲基橙指示剂不 显红色 优等34.4 1.0 一等34.4 1.5 合格 氯化铵25.4 0.5 优等25.0 0.7 一等25.0 1.0 合格 碳酸氨铵17.2 3.0 优等17.1 3.5 一等16.8 5.0 合格 尿素46.3 0.05 缩二脲≤0.9优等46.3 0.5 缩二脲≤1.0一等46.0 1.0 缩二脲≤1.5合格 氰氨基化钙20~21 19.0

磷肥 名称 含P 2 O 5 (>%) 水分 (<%) 游离 (P 2 O 5 %<) 等级 过磷酸钙20 8 3.5 特级18 12 5.0 1 16 14 5.5 2B 14 14 5.5 3B 12 14 5.5 4B 磷酸氢钙30 25 特级 (沉淀磷酸钙)27 25 1 24 25 2 21 25 3 18 25 4 钙镁磷肥18 0.5 1 16 0.5 2 14 0.5 3 12 0.5 4 钾肥 名称 含K 2 O (>%) 水分 (<%) 杂质 (<%) 等级 硫酸钾50.0 1.0 Cl 1.5 优等45.0 3.0 Cl 2.5 一等33.0 5.0 Cl 1.5 合格 硫酸钾50 1 NaCl 1 氯化钾60 0.5 氯化钾62 0.1

养分对植物的营养作用

养分对植物的营养作用 (一)氮素的营养作用 高等植物组织平均含有氮素约2%~4%,氮素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部分,参与植物体内叶绿素的形成,从而提高光合作用的强度,以增加碳水化合物,提高产量。当植物缺氮时,植物的碳素同化能力降低,植物生长明显受抑制,叶颜色由绿变黄,下部老叶提早枯黄,叶片窄小,新叶出得慢,叶数少,茎秆矮短,分蘖少,根少而细短,籽粒不饱满,成熟早,产量低。这说明氮素的含量对植物营养及产量的提高十分重要。 (二)磷素的营养作用 高等植物组织中平均含磷0.2%左右。磷是植物细胞核的重要成分,对植物分裂和植物各器官组织的分化发主育,特别是开花结实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是植物体内生理代谢活动不可少的一种元素。磷对提高作物的抗病性、抗寒必和抗旱能力也有良好的作用。在豆科植物中,磷能促进根瘤的发育,提高根瘤的固氮能力,间接地改善作物的营养状况。磷还具有促进根系的发育作用,特别促进侧根、细根的生长,增强抗倒伏能力,以及加速花芽分化,提早开花,提早成熟的作用。作物缺磷时生长缓慢,植株矮小,根系不发达,叶片出现暗绿色或灰绿色,严重时成紫红色。禾谷物类作物缺磷时分蘖迟或不分蘖,开花成熟延迟,成穗率低,籽粒不饱满,玉米果穗秃顶,油菜脱荚,果树落花、落果,甘薯薯块变小、耐贮藏性差等。 (三)钾素的营养作用 高等植物组织含有钾素约1.0 %左右。钾能加速植物对二氮化碳的

同化过程,能促进碳水化合物的转化、蛋白质的合成和细胞分裂。钾能提高光合作用的强度,土壤中钾素供应充足,植物体内形成的糖、淀粉、纤维素和脂肪等多,不仅产量高,而且产品的品质好。例如,钾素供应充足,甘薯、甜菜、水果、西瓜的含糖量增多;甘著、马铃薯淀粉含量高;棉花的纤维长,黄麻的拉力强;油菜作物的籽粒含油量增加等。 水稻缺钾时首先是老叶尖端和边缘发黄变褐,形成红褐色斑点,最后老叶呈火烧状枯死。玉米缺钾时老叶从叶尖开始沿叶缘向叶鞘处逐渐变褐而焦枯。 (四)微量元素的营养作用 铁对作物的生长作用是促进叶绿素的形成,加速光合作用。作物缺铁时首先是新叶缺绿,叶片叶脉间由黄变白,叶脉仍为绿色,叶片变小。禾本科作物生长旺盛期最容易出现缺铁症状。 锰对作物的光合作用、蛋白质形成及促进种子发育和幼苗早期生长匀有很重要的作用。作物缺锰时植株叶片由绿变黄,出现灰色或褐色斑点和条纹,最后枯焦死亡。 锌能促进作物体内生长素的形成,加速生长。玉米缺锌时早期出现白苗病,叶片失绿,病株抽雄吐丝期推迟,生长后期果穗缺粒秃尖。水稻缺锌时基部叶片中段出现锈斑,逐渐扩大成条纹,植株矮小僵苗。果树缺锌时叶片变小,并发生小叶病。 硼对作物的生长、繁殖特别是开花结实具有重要的作用,对豆科作物根瘤的固氮活性、固氮量的增加,也具有良好的作用。油菜缺硼时表现出“花而不实”,棉花缺硼出现“蕾而不花”,大豆缺硼出现芽枯病,

作物需肥量的计算方法——养分平衡法

作物需肥量的计算方法——养分平衡法 平衡施肥是在精细测土的基础上,以作物需肥规律为依据,以历年产量为参考,结合田间试验,提出目标产量,并确定出达到目标产量所需肥料种类、数量及配比。在实际生产中,大多选用复合肥厂家生产的各种复合肥或专用复合肥来实现平衡施肥。 目前,确定施肥量的主要方法有养分平衡法、养分丰缺指标法及肥料效应函数法,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相比较而言养分平衡法较实用,该方法就是以土壤养分测试为基础来确定施肥量。其计算公式为:施肥量(公斤/亩)=(作物单位产量养分吸收量×目标产量-土壤测定值×0.16)/(肥料养分含量×肥料利用率) 其中0.16为换算系数,表示土壤速效养分换算成每亩地耕作层所能提供的养分系数;氮素肥料的利用率为20-40%,磷素肥料的利用率为10-25%,钾素的肥料的利用率为30-50%。 例如:某小麦品种每生产100公斤籽粒需要吸收纯氮(N)2.7公斤、磷(P2O5)0.9公斤、钾(K2O)2.7公斤,而实测该地块速效氮含量为64ppm(mg/kg)、有效磷14ppm(mg/kg)、有效钾60ppm (mg/kg),要达到亩产500公斤的产量,则需:氮(N)=2.7×500∕100-64×0.16=3.26公斤,磷(P2O5)=0.9×500∕100-14×0.16=2.26公斤,钾(K2O)=2.7×500∕100-60×0.16=3.9公斤。如果肥料的利用率N按30%计算,P按20%计算,K按40%计算,则需要施用纯氮10.8公斤,磷11.3公斤,钾9.7公斤。若施用三元素复合肥,施

肥量应按需求最少的养分来确定,然后再额外补充其它两种养分的不足。如施用45%的通用型复合肥(15-15-15),则该地块需要施用这种复合肥9.7÷15%=64.7公斤,再补充氮肥(尿素)(10.8-64.7×15% ) ÷46%=2.4公斤,磷肥(过磷酸钙)(11.3-64.7×15%)÷14%=11.4公斤。(岳玉苓)

营养元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营养元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1、钙的营养功能 细胞壁的结构成分,对细胞膜起稳定作用,是某些酶的活化剂,能调节介质的生理平衡,可传递信息,能消除某些离子的毒害作用, 2、作物缺钙的症状 首先在根尖、侧芽和顶芽等部位表现出来,表现为植株矮小,节间较短,组织软弱,幼叶卷曲畸形,叶缘变黄并逐渐坏死,根尖的分生组织腐烂、死亡。 3、石灰的性质和有效施用 石灰是最主要的钙肥。主要包括三种:生石灰,又称烧石灰,主要成分为CaO, 含量约为55~85%,另外还含有10~40%的MgO,所以生石灰兼有镁肥的功效;熟石灰,又称消石灰,主要成分为Ca(OH)2,含CaO量约为70%左右;碳酸石灰,又称石灰石粉,主要成分为CaCO3,含CaO量约为55%左右。石灰能中和酸性物质,消除毒害;改善土壤物理结构;消灭病菌。 石灰的施用量的确定:一般根据土壤交换性酸度、阳离子交换量和盐基饱和度等因子来确定,但也应考虑作物种类、土壤质地和施用方法等因素。施用方法:一般用作基肥,水田也可作追肥,施于旱田时通常用作基肥,避免种子与石灰直接接触。石灰施用过量或施用不当,会造成加速有机质的分解,消耗土壤氮素等养分,土壤碱性过强,降低磷、硼、锌、锰等营养元素的有效性。 3、镁的营养功能 叶绿素的构成元素;很多酶的活化剂;参与蛋白质的合成。 4、作物缺镁的症状 首先出现在下部老叶上,叶脉间失绿,叶片基部出现暗绿色斑点,叶片由淡绿色转变为黄色或白色,并出现褐色或紫红色斑点或条纹。 5、镁肥的性质和有效施用 常用的镁肥有硫酸镁、氯化镁、碳酸镁、硝酸镁等,都是水溶性肥料。牧草、大豆、花生、蔬菜、水稻、小麦、黑麦、马铃薯、葡萄、烟草、甘蔗、甜菜、柑桔等作物对镁肥反应较好。镁肥可作基肥或追肥,一般情况下每亩施用硫酸镁13~15公斤。根外追肥(叶面喷施)时用1~2%硫酸镁溶液,在作物生育初期效果最佳。 6、硫的营养功能 氨基酸的组成成分;许多酶的成分;参与作物体内的氧化还原过程;是许多物质的组成成分。 7、作物缺硫的症状 与缺氮相似,但一般首先出现在植株的顶端及幼芽上,表现为植株矮小,整株黄化,叶脉或茎等变红。 8、石膏的性质和施用 石膏是最常用的硫肥,有生石膏、熟石膏和含磷石膏三种。生石膏含硫18%,含CaO23%,微溶于水。熟石膏含硫量约22%,容易磨细,颜色纯白,吸湿性强,吸水后又变成生石膏。含磷石膏含硫约11%,P2O5约2%左右。石膏还可作为碱土的改良材料,且可改善了土壤的通透性。 石膏作基肥、追肥和种肥均可。在旱田施用石膏时可先将石膏粉碎,撒施于土壤表面,再耕翻入土,也可以穴施或者沟施,也可以结合播种作种肥。 9、微量元素肥料

肥料标识内容和要求

《肥料标识内容和要求》国家标准 一、标识内容 1、肥料名称及商标 (1) 应标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已经规定的肥料名称。对商品名称或者特殊用途的肥料名称,可在产品名称下以小1号字体(见10.1.3)予以标注。 (2) 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对产品名称没有规定的,应使用不会引起用户、消费者的误解和混淆的常用名称。 (3) 产品名称不允许添加带有不实、夸大性质的词语,如"高效***"、"**肥王"、"全元素**肥料"等。 (4) 企业可以标注经注册登记的商标。 2、肥料规格、等级和净含量 (1) 肥料产品标准中已规定规格、等级、类别的,应标明相应的规格、等级、类别。若仅标明养分含量,则视为产品质量全项技术指标符合养分含量所对应的产品等级要求。 (2) 肥料产品单件包装上应标明净含量。净含量标注应符合《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规定》的要求。 3、养分含量应以单一数值标明养分的含量。 (1) 单一肥料 a、应标明单一养分的百分含量。 b、若加入中量元素、微量元素,可标明中量元素、微量元素(以元素单质计,下同),应按中量元素、微量元素两种类型分别标明各单养分含量及各自相应的总含量,不得将中量元素、微量元素含量和主要养分相加。微量元素含量低于0.02%或(和)中量元素含量低于2%的不得标明。 (2) 复混肥料(复合肥料) a、应标明N、P2O5、K2O总养分的百分含量,总养分标明值应不低于配合式中单养分标明值之和,不得将其他元素或化合物计入总养分。 b、应以配合式分别标明总氮、有效五氧化二磷、氧化钾的百分含量,如氮磷钾复混肥料15-15-15。二元肥料应在不含单养分的位置标以"0",如氮钾复混肥料15-0-10。 c、若加入中量元素、微量元素,不在包装容器和质量证明书上标明(有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规定的除外)。 (3) 中量元素肥料 a、应分别单独标明各中量元素养分含量及中量元素养分含量之和。含

植物对养分的吸收和运输

第三章植物对养分的吸收和运输 养分的吸收主要是通过根系进行 一、根系对养分的吸收 养分向根表的迁移方式: 土壤中养分到达根表有两种机理: 其一是根对土壤养分的主动截获; 其二是在植物生长与代谢活动(如蒸腾、吸收等)的影响下,土壤养分向根表的迁移(包括质流和扩散)。 (1、截获 2、质流 3、扩散) 截获是根直接从所接触的土壤中获取养分而不经过运输。截获所得的养分实际是根系所占据土壤容积中的养分,它主要决定于根系容积大小和土壤中有效养分的浓度。 质流:养分离子随蒸腾流迁移到根表的过程 扩散:由于根系吸收养分而使根圈附近和离根较远处的离子浓度存在浓度梯度而引起土壤中养分的移动。 在植物养分吸收总量中,通过根系截获的数量很少。大多数情况下,质流和扩散是植物根系获取养分的主要途径。 对于不同营养元素来说,不同供应方式的贡献是各不相同的,钙、镁和氮(NO3-)主要靠质流供应,而H2PO4-、K+、NH4+等扩散是主要的迁移方式。在相同蒸腾条件下,土壤溶液中浓度高的元素,质流供应的量就大。 二、影响养分吸收的因素 ?植物的遗传特性 ?植物的生长状况:根的代谢活性、苗龄、生育时期、植物体内营养状况。 ?环境因素: 介质养分浓度、温度、光照强度、土壤水分、通气状况、土壤pH值 养分离子的理化性质 苗龄和生育阶段 一般在植物生长初期,养分吸收的数量少,吸收强度低。随时间的推移,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逐渐增加,往往在生殖生长初期达到吸收高峰。到了成熟阶段,对营养元素的吸收又逐渐减少。 在植物整个生育期中,根据反应强弱和敏感性可以把植物对养分的反应分为营养临界期和最大效率期。 营养临界期是指植物生长发育的某一时期,对某种养分要求的绝对数量不多但很迫切,并且当养分供应不足或元素间数量不平衡时将对植物生长发育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这个时期就叫植物营养的临界期。不同作物对不同营养元素的临界期不同。大多数作物磷的营养临界期在幼苗期。氮的营养临界期,小麦、

肥料标识内容和要求

《肥料标识容和要求》国家标准 一、标识容 1、肥料名称及商标 (1) 应标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已经规定的肥料名称。对商品名称或者特殊用途的肥料名称,可在产品名称下以小1号字体(见10.1.3)予以标注。 (2) 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对产品名称没有规定的,应使用不会引起用户、消费者的误解和混淆的常用名称。 (3) 产品名称不允许添加带有不实、夸大性质的词语,如"高效***"、"**肥王"、"全元素**肥料"等。 (4) 企业可以标注经注册登记的商标。 2、肥料规格、等级和净含量 (1) 肥料产品标准中已规定规格、等级、类别的,应标明相应的规格、等级、类别。若仅标明养分含量,则视为产品质量全项技术指标符合养分含量所对应的产品等级要求。 (2) 肥料产品单件包装上应标明净含量。净含量标注应符合《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规定》的要求。 3、养分含量应以单一数值标明养分的含量。 (1) 单一肥料 a、应标明单一养分的百分含量。 b、若加入中量元素、微量元素,可标明中量元素、微量元素(以元素单质计,下同),应按中量元素、微量元素两种类型分别标明各单养分含量及各自相应的总含量,不得将中量元素、微量元素含量与主要养分相加。微量元素含量低于0.02%或(和)中量元素含量低于2%的不得标明。 (2) 复混肥料(复料) a、应标明N、P2O5、K2O总养分的百分含量,总养分标明值应不低于配合式中单养分标明值之和,不得将其他元素或化合物计入总养分。 b、应以配合式分别标明总氮、有效五氧化二磷、氧化钾的百分含量,如氮磷钾复混肥料15-15-15。二元肥料应在不含单养分的位置标以"0",如氮钾复混肥料15-0-10。 c、若加入中量元素、微量元素,不在包装容器和质量证明书上标明(有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规定的除外)。

肥料种类和养分含量

肥料种类和养分含量(%) 厩肥氮0.5 五氧化二磷0.25 氧化钾0.5 人粪氮1.0 五氧化二磷0.36 氧化钾0.34 人尿氮0.43 五氧化二磷0.06 氧化钾0.28 人粪尿氮0.5~0.8 五氧化二磷0.2~0.6 氧化钾0.2~0.3 猪粪氮0.6 五氧化二磷0.4 氧化钾0.44 马粪氮0.5 五氧化二磷0.3 氧化钾0.24 牛粪氮0.32 五氧化二磷0.21 氧化钾0.16 羊粪氮0.65 五氧化二磷0.47 氧化钾0.23 鸡粪氮1.63 五氧化二磷1.54 氧化钾0.85 鸭粪氮1.00 五氧化二磷1.40 氧化钾0.62 蓖麻饼氮4.98 五氧化二磷2.06 氧化钾1.90 草灰氮—五氧化二磷1.6 氧化钾4.6 木灰氮—五氧化二磷2.5 氧化钾7.5 谷壳灰氮—五氧化二磷0.8 氧化钾2.9 普通堆肥氮0.4~0.5 五氧化二磷0.18~0.26 氧化钾0.45~0.70 苕子氮0.56 五氧化二磷0.63 氧化钾0.43 紫云英氮0.48 五氧化二磷0.09 氧化钾0.37 草木樨氮0.52~0.6 五氧化二磷0.04~0.12 氧化钾0.27~0.28 苜宿氮0.79 五氧化二磷0.11 氧化钾0.40 鹅粪氮0.55 五氧化二磷0.54 氧化钾0.95 土粪氮0.17~0.53 五氧化二磷0.21~0.60 氧化钾0.81~1.07 田菁氮0.52 五氧化二磷0.07 氧化钾0.15 鸽粪氮1.76 五氧化二磷1.78 氧化钾1.00 城市垃圾氮0.25~0.40 五氧化二磷0.43~0.51 氧化钾0.70~0.80 垃圾土氮0.2~0.31 五氧化二磷0.166 氧化钾0.37~0.4 泥粪氮2.0 五氧化二磷0.3 氧化钾0.45 河泥氮0.44 五氧化二磷0.29 氧化钾2.16 棉子饼氮5.6 五氧化二磷2.5 氧化钾0.85 菜籽饼氮4.6 五氧化二磷2.5 氧化钾1.4 稻草氮0.63 五氧化二磷0.11 氧化钾0.85 芝麻氮1.94 五氧化二磷0.23 氧化钾2.2~5 绿豆氮2.08 五氧化二磷0.52 氧化钾3.90 紫穗槐氮3.02 五氧化二磷0.68 氧化钾1.81 大豆氮0.58 五氧化二磷0.08 氧化钾0.73 豌豆氮0.51 五氧化二磷0.15 氧化钾0.52 花生氮0.43 五氧化二磷0.09 氧化钾0.36 沙打旺氮0.49 五氧化二磷0.16 氧化钾0.20 玉米秸氮0.48 五氧化二磷0.38 氧化钾0.64

植物营养学复习题及其答案

植物营养学 名词接受 1、晶格固定态铵;被2:1型粘土矿物晶格所固定的矿化铵和施入的铵 2、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某种养分能发挥最大效用的时期 3、最小养分律;作物的产量受土壤中含量最少的养分控制 4、鳌合态微量元素肥料;将螯合剂和微量元素一起螯合所制成的微量元素肥料 5、混成复合肥;几种单质肥料机械混合而成的复合肥料 6、离子间的拮抗作用;在溶液中一种养分的存在抑制另一种养分的吸收 5.离子间的协助作用:在溶液中一种养分的存在能促进另一种养分的吸收 7、磷的等温吸附曲线;土壤固相表面吸附的磷与其接触的液相磷,在恒温条件下达到平衡时所存在的磷浓度间的关系曲线 8、土壤供氮能力。指当即作物种植时土壤中已积累的氮和在作物生长期内土壤所矿化释放的氮量总和 9、绿肥的激发效应;新鲜绿肥施入土壤后能促进原有有机质矿化 10、玻璃微量元素肥料;将玻璃和微量元素熔融,然后研磨的粉末物 11、掺混肥;几种单质肥按一定的比例掺混而成的复合肥料 12、根际;距植物根表面一厘米以内的根区土壤,其生物活性较高被 13、闭蓄态磷;被铁铝膜包庇起来的磷酸盐 14、土壤养分容量因素;土壤养分的总量,表示土壤能够供应养分能力的大小 15、作物营养临界期;某种养分缺少或过多时对作物生长发育影响最大的时期。 16、交换性钾;土壤胶体表面吸附的,可以与溶液中交换性的钾。 17、土壤养分强度因素;存在土壤溶液中有效养分的浓度。 18、活性锰;指高价Mn的氧化物中易被还原成Mn2+的那一部分。 19、;营养元素的同等重要律。必需营养元素在植物体内的含量不论多少,对植物的生长是同等重要的。 20、磷的等温吸附曲线;土壤固相表面吸附的磷与其接触的液相磷,在恒温条件下达到平衡时所存在的磷浓度间的关系曲线 21、根外营养。植物通过叶部吸收养分进行营养的叫做根外营养 22. 归还学说:为保持地力,应向土壤中归还被植物吸收的元素; 23. 根际:根周受植物生长、吸收、分泌显着影响的微域土壤; 24. 硝化作用:铵态氮在微生物等作用下被氧化成硝态氮的过程; 25. 质外体:细胞膜以外的植物组织的连续体; 26. 作物营养临界期:植物生长过程中对营养失调最为敏感的时期。 27.有效养分: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养分 28.反硝化作用:硝态氮在微生物等作用下被还原成氮气或氮氧化物的过程

《植物营养学》复习资料

《植物营养学》复习资料 1.植物营养学:是研究营养物质对植物的营养作用,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的规律,以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科学。 2.肥料:直接或间接供给植物所需养分,改善土壤形状,以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产品品质的物质。 3.肥料的作用:1)营养作物,提高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2)维持和提高土壤肥力;3)调节农业生产中营养元素的循环;4)防止环境污染,保持农业的清洁生产。 4.肥料利用率:指当季作物吸收利用的养分占所施肥料中该养分的分数或百分数。 5.合理施肥的核心要求:提高肥料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6.李比希关于植物营养学发展的三个学说:植物矿物质营养学说、养分归还学说、最小养分律。 7.影响植物体内矿质元素种类和含量的因素:遗传因素、环境条件。 8.植物必须营养元素的判断标准:必要性、专一性、直接性。 9.植物必须营养元素的种类:天然营养元素(碳、氢、氧)植物营养三要素(氮、磷、钾)中量元素(钙、镁、硫)微量元素(铁、锰、锌、铜、硼、钼、氯、镍)。 10.必须营养元素的主要功能:第一类(C、H、O、N、S)组成有机体的结构物质和生活物质;组成酶促反应的原子基团;第二类(P、B、*Si)形成大分子的酯键;储存及转换能量;第三类(K、Mg、Ca、Mn、Cl)维护细胞内的有序性;活化酶类;稳定细胞壁和生物膜物质;第四类(Fe、Cu、Zn、Mo、Ni)组成酶物质、组成电子转移系统。 11.必须营养元素间的相互关系:同等重要律、不可替代律。 12.有益元素:某些元素适量存在时能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或者是某些特定的植物、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所必须的,这些类型的元素称为有益元素。其中,SI对水稻、N对甜菜、Co对豆科作物、Al对茶树均是有益的。 13.根系的营养特性:根系数量越大,总表面积越大,根系与养分接触的机率越高。 14.根的构型:指同一根系中不同类型的根(直根系)或不定根(须根系)在生长介质中的空间造型和分布。具体来说,包括立体几何构型和平面几何构型。理论上,根系的数量(总长度)越多,植物吸收养分的几率也就越大。不同植物具有不同的根构型,浅根系由于其在表层的根相对较多而更有利于对表层养分的吸收;深根系则相反。 15.水稻根系的颜色较白,表明根系的氧化力较强,亦即根系的根的活力较强,因此,吸收养分的能力也较强。根系还原力较强的作物在石灰性土壤上生长不易缺铁。 16.根的结构:从根尖向根茎基部分为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根毛区)和老熟区五个部分。从根的横切面从外向根内可分为表皮、(外)皮层、内皮层和中柱等几个部分。 17.根的阳离子交换量(CEC):单位数量根系吸附的阳离子的厘摩尔数,一般,双子叶植物的CEC较高,单子叶植物的较低。 18.根际:由于植物根系的影响而使其理化生物性质与原土体有显著不同的那部分根区土壤。厚度通常只有几毫米。 19.根际效应:在根际中,植物根系不仅影响介质土壤中的无机养分的溶解度,也影响土壤生物的活性,从而构成一个“根际效应”。 20.影响根际养分分布的因素:土壤因素、养分因素、植物因素、农事因素。 21.根际pH环境的影响因素:呼吸作用、根系分泌的有机酸、养分的选择吸收。作用:影响养分的有效性。 22.根际Eh环境的影响因素:作物种类、介质养分状况。作用:影响养分的有效性。水稻根际的Eh值一般大于原土体,因此,可保护其根系少受氧化物质的毒害 23.根系分泌物的农业意义:1)微生物的能源和营养材料;2)促进养分有效化;3)间作

植物营养原理

第二章养分吸收 养分吸收的主要特征:选择性,累积性和基因型。 1 被动吸收包括被动扩散和易化扩散两种方式。 1)被动扩散:指溶质沿电化学势梯度,不需要借助任何转运蛋白而穿过生物膜的转运过程。 2)易化扩散:指溶质借助离子通道或转运蛋白沿电化学势梯度穿过生物膜的转运过程。包括:离子通道和转运蛋白两种可能机制。(选择性,被动,饱和性)A 离子通道(ion channel) 在生物膜上的贯穿双重磷脂层的蛋白质,其分子中的多肽链以某种形式折叠成为β螺旋,从而形成了一条能透过一定类型离子的通道。它在一定条件下开启并透过离子。 B 转运蛋白(Transport protein)带电离子或半径大于甘油的不带电极性分子。 转运蛋白在离子电化学势的作用下与离子结合并产生构型变化,从而将离子翻转而“倒入”膜。 2 主动吸收主动吸收的两种假说和转运子(ATP酶、协同运输) (1) 载体(Carrier):是生物膜上能携带离子穿过膜的蛋白质或其它物质。 载体假说的依据: 酶动力学离子吸收的二重图形(dual isotherm)及多重动力学(multiphasic kinetics) 能较好地解释下面三个问题: 离子的选择性吸收;离子通过质膜以及在质膜上的转移;离子吸收与代谢作用的密切关系。 (2)离子泵假说 目前发现的离子泵主要有四种:H+-ATP酶,Ca2+ -ATP酶,H+-焦磷酸酶,ABC 型离子泵。 (3)转运子(Transporter) 转运子是指植物的细胞膜上具有控制溶质或信息出入膜的蛋白质体系。 3 离子间的相互作用 A. Antagonism (拮抗作用) 拮抗作用:在溶液中某一离子的存在能抑制另一离子吸收的现象。其主要表现在离子的选择性吸收上。 一竞争载体结合位点;二竞争电荷 B. Synergism (协助作用)阴离子促进阳离子的吸收,维持细胞间电荷平衡的一种必要反应 4 Rhizosphere 根际 围绕在根周围被根所影响的土壤层mm-1cm 范围受植物和土壤性质影响 5菌根(Mycorrhiza或Mycorrhizae)是指真菌与植物根系形成的共生体。 按照菌根真菌在植物根系的着生部位分为内生菌根(Endomycorrhiza)、外生菌根(Ectomycorrhiza)和内外生菌根(Ectoendomycorrhiza) 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s)在植物矿质营养中作用: ?增大吸收面积,提高养分吸收率;提高植物根系间矿质养分的循环 ?增强植物的抗逆性;增强寄主植物的抗病性;维持物种的多样性 6 根边缘细胞及其对非生物逆境的响应

我国主要有机肥的养分含量表

我国主要有机肥的养分含量表 代码名称 风干基鲜基 N%P%K%N%P%K% A 粪尿类 4.689 0.802 3.011 0.605 0.175 0.411 A01 人粪尿9.973 1.421 2.794 0.643 0.106 0.187 A02 人粪 6.357 1.239 1.482 1.159 0.261 0.304 A03 人尿24.591 1.609 5.819 0.526 0.038 0.136 A04 猪粪 2.090 0.817 1.082 0.547 0.245 0.294 A05 猪尿12.126 1.522 10.679 0.166 0.022 0.157 A06 猪粪尿 3.773 1.095 2.495 0.238 0.074 0.171 A07 马粪 1.347 0.434 1.247 0.437 0.134 0.381 A09 马粪尿 2.552 0.419 2.815 0.378 0.077 0.573 A10 牛粪 1.560 0.382 0.898 0.383 0.095 0.231 A11 牛尿10.300 0.640 18.871 0.501 0.017 0.906 A12 牛粪尿 2.462 0.563 2.888 0.351 0.082 0.421 A19 羊粪 2.317 0.457 1.284 1.014 0.216 0.532 A22 兔粪 2.115 0.675 1.710 0.874 0.297 0.653 A24 鸡粪 2.137 0.879 1.525 1.032 0.413 0.717 A25 鸭粪 1.642 0.787 1.259 0.714 0.364 0.547 A26 鹅粪 1.599 0.609 1.651 0.536 0.215 0.517 A28 蚕沙 2.331 0.302 1.894 1.184 0.154 0.974 B 堆沤肥类0.925 0.316 1.278 0.429 0.137 0.487 B01 堆肥0.636 0.216 1.048 0.347 0.111 0.399 B02 沤肥0.635 0.250 1.466 0.296 0.121 0.191 B04 凼肥0.386 0.186 2.007 0.230 0.098 0.772 B05 猪圈粪0.958 0.443 0.950 0.376 0.155 0.298 B06 马厩肥 1.070 0.321 1.163 0.454 0.137 0.505 B07 牛栏粪 1.299 0.325 1.820 0.500 0.131 0.720 B10 羊圈粪 1.262 0.270 1.333 0.782 0.154 0.740 B16 土粪0.375 0.201 1.339 0.146 0.120 0.083 C 秸秆类 1.051 0.141 1.482 0.347 0.046 0.539 C01 水稻秸秆0.826 0.119 1.708 0.302 0.044 0.663 C02 小麦秸秆0.617 0.071 1.017 0.314 0.040 0.653 C03 大麦秸秆0.509 0.076 1.268 0.157 0.038 0.546

肥料基础知识大全(图文并茂版)

肥料基础知识大全(图文并茂版)肥料基础知识 一、植物生长所需的条件和必要元素 从植物的组成探讨植物生长所需的元素 1、什么是必要元素(养分)?

植物体中存在着近60种不同元素。然而其中大部分元素并不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植物生长发育必需的元素只有16种,这就是碳、氢、氧、氮、磷、硫、钾、钙、镁、铁、锰、锌、铜、钼、硼和氯。人们将这16种元素称为必要元素。它们之所以被称为必要元素,是因为缺少了其中任何一种,植物的生长发育就不会正常,而且每一种元素不能互相取代,也不能由化学性质非常相近的元素代替。 植物所必需的16种元素中,碳、氢、氧、氮、磷、硫、钾、钙、镁等9种元素,植物吸收量多,称为大量元素;铁、锰、锌、铜、钼、硼和氯等7种元素,植物吸收量少,称为微量元素。 16种必要元素中的碳、氢、氧来自大气和水,其余元素均靠植物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每种元素的化合物形态很多,但根系只能吸收其自身可以利用的化合物形态,例如,对于氮元素来说,大多数植物只能吸收铵态氮(NH4—N)和硝态氮(NO3—N),又如磷元素,植物主要利用的形态是正磷酸盐(H3PO4)。因此了解植物对元素的吸收形态非常重要。 2、必要元素的特性有哪些? 3、植物所需的必要元素的分类: 大量元素:含量> 0.1% 中量元素:0.01% < 含量 < 0.1% 微量元素:含量 < 0.01%

二、植物对养分的吸收特性: (一)最小养分律、(二)报酬递减律、(三)养分归还学说、(四)同等重要律、(五)不可替代律 (一)最小养分律: 德国化学家、现代农业化学的倡导者李比希提出(J.V.Liebig) 最小养分律——木桶效应 最小养分是随时间、地点和作物生长期而变化的

植物营养与施肥

植物营养与施肥 一、植物营养概念 植物营养是指植物从外界环境中吸收其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物质和能量,以构成其细胞组成成分和进行各种代谢,并用以维持其生命活动的过程。农田中土壤的养分不断被作物吸收,肥力会逐渐下降,施肥是提高土壤肥力,增加作物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手段。合理施肥应按照植物营养的原理和作物营养特性,结合气候、土壤和裁培技术等因素综合考虑。 二、植物必需营养元素 1.植物营养成分 新鲜植物中含有75%~95%的水分和5%~25%的干物质。干物质中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干物质经煅烧后,有机物中的碳、氢、氧、氮等元素以二氧化碳、水蒸气、分子态氮、氨和氮的氧化物形态散失,一部分硫煅烧成硫化氢及二氧化硫,这些挥发的元素称为可挥发性元素。煅烧后存留下的固态物质是灰分。灰分中的元素称为灰分元素,其中能被植物所利用的灰分元素,称为营养元素。灰分元素主要包括磷、钾、钙、镁、硫、铁、锰、锌、铜、钼、硼、氯、硅、钠、硒、铝等。作物体内营养元素的种类和含量受作物种类、器官、品种、气候、土壤肥力、栽培技术等方面影响。 2.必需营养元素种类 植物必需营养元素是植物生长或生殖所必需的,直接参与植物体的新陈代谢,缺乏这种元素后,植物会表现出特有的症状,而且其他任何一种化学元素不能代替其作用,只有补充该元素后症状才能减轻或消失。当该元素完全缺乏时,植物的生长和生殖不能进行。

研究证明植物生长发育必需营养元素共有16种,它们是:碳、氢、氧、氮、磷、钾、钙、镁、硫、铁、铜、硼、钼、锌、锰、氯。一般把碳、氢、氧、氮、磷、钾、钙、镁、硫9种元素称为大量元素;铁、铜、硼、钼、锌、锰、氯7种元素称为微量元素。 植物体内的营养元素种类现研究发现有60种以上,存在于不同的植物中,但是,只有上述16种元素是植物所必需的。还有一类元素没有证明是必需元素,但对某些特定植物的生长发育有益,称之“有益元素”,主要指钠、硅、铝、硒、钴等。如钴元素与根瘤菌固定分子态氮有关,即豆科植物等与根瘤菌共生时需要钴;甜菜为了正常生长发育而要求钠盐的存在;水稻是典型的硅酸植物等。 3.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生理作用 植物体内必需营养元素的一般生理功能为两类:一是构成植物体的物质成分,如氮、磷、硫、碳、氢、氧是组成植物体的主要成分;二是调节生命的代谢活动。例如,某些必需矿质元素是酶的辅基或活化剂。此外,还有维持细胞的渗透势、影响膜的透性、调节原生质的胶体状态和膜的电荷平衡等作用。 每一种必需营养元素在植物生命活动中,不论数量多少都具有同等作用,对植物体各有特殊的生理作用,不能被其他元素所代替。营养元素的这一性质称为必需营养元素的同等重要性和不可代替性。(1)氮素作用氮是蛋白质的重要构成成分,蛋白质中含氮16%~18%,植物细胞的形成、分裂和生长都是在蛋白质的不断分解和合成中进行,是生命的基本物质;氮是核酸和核蛋白的成分,核酸和核蛋白在植物生活和遗传变异过程中起着特殊作用;氮是叶绿素的重要成分,植物通过叶绿素在阳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制造营养物质,氮素的丰缺直接影响植物体内叶绿素的含量和光合作用的强弱;氮是多种酶的组分,酶是植物体内一切生化反应和新陈代谢过程的催化剂,氮通过酶间接影响着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氮素也是维生素的组分,生物碱和植物激素中也含有氮素。总之,氮素在植物体内起调节各种生理的作用,促进营养物质的合成、转化和运输,促进作物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