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安排及专家介绍
课程安排及专家简介

【附件:课程安排】
山东.泰安市课程安排及专家简介
日期时
间
学术报告主讲专家
04月13日
上午:08:30-11:30 下午13:30-16:30
上
午
《打造魅力班会课》
丁如许上海市晋元中学德育
主任,全国著名班主任培训专家、著
名中学特级教师。
下
午
《打造魅力班会课》
丁如许上海市晋元中学德育
主任,全国著名班主任培训专家、著
名中学特级教师。
04月14日
上午:08:30-11:30 下午13:30-16:30
上
午
《做幸福的班主任》
申淑敏华东师范大学附属枫
泾中学数学高级教师。
上海市金山区
德育基地主持人、理想教师。
全国教
育改革优秀教师,全国素质教育先进
工作者,全国十佳班主任
下
午
《做幸福的班主任》
申淑敏华东师范大学附属枫
泾中学数学高级教师。
上海市金山区
德育基地主持人、理想教师。
全国教
育改革优秀教师,全国素质教育先进
工作者,全国十佳班主任
备注:以上课表为初拟课表,如因特殊原因需调整课程的我们将调换同等级别的专家为学员授课.。
教学培训计划课程安排

教学培训计划课程安排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和专业知识水平,提供教学培训和技能培训,使其能更好地应对教学中的挑战和问题,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
课程内容:第一部分:教学理论与方法1. 教学理论概述2. 教学目标与教学设计3.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4. 评价与反馈第二部分:学科知识与教学实践1. 学科知识更新与拓展2. 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3. 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4. 教学案例分析与研讨第三部分:教学能力与素养1. 课堂管理与情境教学2. 学生学习特点分析与把握3. 专业发展与职业素养4. 教学策略与问题解决课程安排:第一天9:00-9:30 开班仪式9:30-10:30 教学理论概述10:30-10:45 休息12:00-13:30 午餐13:30-15:00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15:00-15:15 休息15:15-16:15 评价与反馈16:15-17:00 学员交流第二天9:00-10:30 学科知识更新与拓展10:30-10:45 休息10:45-11:45 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12:00-13:30 午餐13:30-15:00 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15:00-15:15 休息15:15-16:15 教学案例分析与研讨16:15-17:00 学员交流第三天9:00-10:30 课堂管理与情境教学10:30-10:45 休息10:45-11:45 学生学习特点分析与把握12:00-13:30 午餐13:30-15:00 专业发展与职业素养15:00-15:15 休息15:15-16:15 教学策略与问题解决16:15-17:00 学员交流第四天10:30-10:45 休息10:45-11:45 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12:00-13:30 午餐13:30-15:00 教学案例分析与研讨15:00-15:15 休息15:15-16:15 课后反思与心得分享16:15-17:00 结业典礼教学方法:1. 讲授:由专家学者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和介绍2. 讨论:学员在专家的指导下,对教学案例进行分析研讨3. 实践:通过小组合作或个人研发,设计教学活动或资源4. 观摩:参观其他学校的教学实践,进行互动交流5. 评估:进行教学实践的评价和反思,发现问题并解决培训师资:1. 教育学专家:担任教学理论和方法课程的讲授2. 学科专家:提供学科知识更新与拓展课程的讲授3. 教学实践专家:进行教学能力与素养的培训4. 心理学专家:提供学生学习特点分析与把握课程的讲授课程评估:1. 参训学员的课程反馈:对课程内容、师资和教学方法进行评估和反馈2. 学员的学习成果展示:学员通过设计教学活动或资源,进行成果展示3. 学员的课程总结:学员对整个教学培训进行总结和展望总结:本教学培训计划旨在为教师提供全面的教学培训和技能提升,帮助教师更好地应对教学中的挑战和问题,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
国培专家及教学内容简介

国培计划(2010)团队研修培训内容简介
模块一:拓展史学视野,提高史学素养
第一讲:徐蓝、齐世荣。
齐世荣简介:见简报介绍。
齐世荣讲话的主要内容介绍
徐蓝简介:见简报介绍。
徐蓝教授的讲授内容“世界历史学科研究的新发展”:见课件内容。
第二讲:叶小兵
叶小兵简介:见简报介绍
叶小兵讲授的内容“新中国历史教育回顾与展望”:见课件内容。
第三讲:宴绍祥
宴绍祥简介:见简报
宴绍祥讲授的题目“世界上古史研究的最新发展”:见课件。
第四讲:朱汉国
朱汉国简介:见简报内容
朱汉国讲授的主要内容“中国近代史研究前沿”:见课件
第五讲:赵亚夫
赵亚夫简介:见简报介绍
赵亚夫讲授的内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国际视野”:见课件
模块二:历史课程与教学研究
第一讲:叶小兵
叶小兵讲授的内容“日常教学问题的解决对策”:见课件
第二讲:王雄
王雄简介:见简报介绍
王雄讲授的内容“中国大陆中学历史研究动态”:见课件
第三讲:姚岚
姚岚简介:见简报介绍
姚岚讲授的内容“提升教师整体把握历史课程的能力”:见课件
第四讲:齐渝华
齐渝华简介:见简报介绍。
齐渝华讲授内容“新课改下的课程价值取向”见课件。
第五讲:张静
张静简介:见简报介绍。
张静讲授内容“历史教学评价”:见课件。
模块三:历史教研活动(课例研究)
主讲人:张汉林
讲授内容“克里研究的开展与深化”:见课件。
模块四:优秀课观摩与交流
北京四中历史观摩课
“贞观之治”
团队合作。
统考专业课课程表及师资说明

业课辅导班:果的考研专业课辅导班,全程名师授课。
出题方向和考试要点把握精准。
主讲:心理测量与统计、实验心理学。
沃建中(独家授课):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具有丰富的考研课程辅导经验,教学效果突出。
对出题方向及考试要点把握精准,对重点、难点的讲解深入细致、精辟透彻,针对性、有效性、实用性极强。
主讲科目:发展心理学。
张学民(独家授课):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8统考心理学组成员。
授课风格独特,对考研的命题趋势有着独到的见解。
讲课内容结合考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受到学员的一致好评。
主讲:实验心理学方法独特,内容切题率高。
主讲:教育心理学。
王爱平(独家授课):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有多年普通心理学考试辅导经验,讲课通俗易懂,耐心细致,重点突出,考点与重点知识相结合,讲课充满激情和活力,善于调动学员学习积极性。
主讲科目:普通心理学。
肖震宇(独家授课):北京大学心理学教授,理论功底深厚,教右开通容是对纷繁复杂的历史知识及时间进行系统化的梳理,帮助学员高效记忆及理解相关历史知识。
主讲:世界古代史及近现代史。
尤国珍(独家授课):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授课风格独特,他的课程是历史学考研学子取得高分的必选课程,多年的辅导经验,助广大学子一臂之力。
主讲:中国近现代史。
孙博(独家授课):南开大学硕士,跨考教育西医综合考研著名辅导老师,授课激情洋溢,传授知识,点播方法,授课内容中将历年真题与大纲知识重点、难点三方面相结合,层次分明,学员受益匪浅。
主讲:外科学右开通北师大、北大院校名师授课,具有多年的丰富教学和辅导经验,严谨的教学作风,优质的教学质量。
韩树峰(独家授课):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跨考教育资深历史学考研辅导专家,深谙历史学考研命题思路,其授课风格磅礴大气。
主讲:中国古代史。
资深辅导专家,对命题规律有极强洞察力,理论功底深厚,讲课激情澎湃,精湛的专业功底和对学子认真负责的态度,得到广大学子的一致好评。
主讲:生化钟延丰(独家授课):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资深西医综合考研辅导专家,跨考教育辅导名师,多年来从事西医综合教学和考试研究,对西医综合考研命题规律把握精准,课堂上帮助考生复习。
国培专家讲课前介绍

国培专家讲课前介绍国培专家是指由国家教育部、财政部和其他相关部门共同主导的全国教育干部培训计划,旨在提高教育干部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国培专家的讲课是培训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一批来自各高校、科研机构、教育部门的专家担任,涵盖了教育管理、教育教学、教育科研等多个领域。
在国培专家讲课前,一般会有一定的介绍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专家介绍:介绍讲课专家的基本情况,包括专家的姓名、职称、学历、研究领域、研究方向等。
2. 讲课主题:介绍本次讲课的主题、内容和目标,帮助听众预先了解课程内容,有助于提高听众的学习效果。
3. 讲课方式:介绍本次讲课的方式,包括讲授的形式、教学方法等,以帮助听众更好地适应课堂环境。
4. 讲课时间:介绍讲课的时间安排,包括讲课的起止时间、休息时间等,以帮助听众更好地安排自己的时间。
5. 学习要求:介绍学习要求和课程要求,包括听课的态度、作业要求、考核要求等,帮助听众更好地准备听课。
国培专家讲课的目的是提高教育干部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使他们更好地适应教育发展的需求和变化。
通过专家的讲解,听众可以了解最新的教育理论、政策和实践经验,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服务于教育事业的发展。
在国培专家讲课前的介绍中,一般会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 专家简介:介绍专家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职称、工作经历等。
同时,也会介绍专家的学术背景和成就,以及专业领域和研究方向等。
2. 讲课主题:介绍专家本次讲课的主题和内容,让听众对本次讲座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 课程目标:明确本次讲座的目的和意义,让听众对课程有一个清晰的期望和目标。
4. 讲课形式:介绍本次讲座的形式,如是否有互动环节、是否需要听众参与等,让听众对课程形式有一个预期。
5. 讲课时间和地点:介绍本次讲座的具体时间和地点,让听众能够按时到达现场参加讲座。
在介绍中,需要注意言简意赅、重点突出,避免过多的废话和繁琐的细节。
邀请授课专家计划书

邀请授课专家计划书
以下是一份邀请授课专家计划书的模板,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调整:一、项目背景
简要介绍邀请授课专家的目的、意义以及预期效果。
二、授课专家信息
1. 专家姓名
2. 专家简介
3. 专业领域和成果
三、授课内容及安排
1. 课程主题和内容
2. 授课时间和地点
3. 学员人数和背景
四、授课方式
1. 面授、线上授课或混合式授课
2. 课堂互动、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
五、准备工作
1. 与专家沟通授课细节
2. 准备教学设备和材料
3. 组织学员并提供必要的预习资料
六、宣传推广
1. 制作宣传海报和邀请函
2. 通过邮件、社交媒体等渠道宣传课程
七、效果评估
1. 收集学员反馈意见
2. 观察专家授课效果
3. 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调整和改进
八、费用预算
1. 专家授课费用
2. 设备租赁和材料费用
3. 宣传推广费用
4. 其他相关费用
九、注意事项
列出在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与专家的沟通协调、学员的组织管理等。
以上是一份邀请授课专家计划书的模板,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和完善。
在制定计划时,应充分考虑专家的授课内容与学员的实际需求相匹配,以确保课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贝壳培训课程表

贝壳培训课程表摘要:一、课程介绍1.课程背景2.课程目标3.课程内容二、课程安排1.课程时间2.课程地点3.课程周期三、课程模块1.课程模块一2.课程模块二3.课程模块三四、课程师资1.教师团队介绍2.教师资质与经验五、课程报名与费用1.报名方式2.费用及支付方式3.优惠政策六、课程收获与评价1.学员收获2.社会评价3.学员反馈正文:贝壳培训课程表贝壳培训课程是一门针对广大贝壳爱好者和从业者的专业培训课程。
课程旨在帮助学员全面了解贝壳的知识、技能与价值,提升学员的贝壳鉴赏能力与市场竞争力。
通过系统的课程学习,学员将能够掌握贝壳的基本鉴别方法、市场分析技巧以及投资策略。
一、课程介绍课程背景:随着贝壳收藏与投资市场的不断升温,越来越多的人对贝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然而,由于贝壳种类繁多、鉴别难度较大,许多爱好者及从业者亟需专业的培训与指导。
贝壳培训课程应运而生,旨在满足市场需求,传播贝壳知识,培养专业人才。
课程目标:使学员全面了解贝壳的基本知识、鉴赏技巧与投资策略,提升学员在贝壳市场中的竞争力。
课程内容:课程内容涵盖了贝壳的基本概念、分类、鉴别方法、市场分析以及投资策略等方面,全方位满足学员的学习需求。
二、课程安排课程时间:根据学员需求,课程时间安排在周末或节假日,方便学员参加。
课程地点:课程将在贝壳博物馆或专业培训教室进行,为学员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课程周期:课程为期一个月,共计四个周末,学员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有课程学习。
三、课程模块课程模块一:贝壳基础知识。
此模块将介绍贝壳的基本概念、分类、形态特征、生长环境等方面的知识,帮助学员建立贝壳的基本认知。
课程模块二:贝壳鉴别技巧。
此模块将教授学员如何鉴别不同种类的贝壳,包括外观鉴别、内部结构鉴别等方面的技巧。
课程模块三:贝壳市场分析与投资策略。
此模块将分析当前贝壳市场现状,教授学员如何进行贝壳投资,以及如何规避投资风险。
四、课程师资教师团队介绍:课程师资由具有丰富贝壳研究经验的专业人士组成,他们对贝壳有着深入的了解,能够为学员提供权威的指导。
培训班介绍课程发言稿(3篇)

第1篇大家好!首先,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为大家介绍我们培训班的相关课程。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终身学习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为了帮助大家提升自身能力,拓宽视野,我们特别开设了这个培训班。
以下是我们培训班的相关课程介绍,希望能为大家提供有益的帮助。
一、培训班简介本次培训班以“提升个人综合素质,助力职业发展”为主题,旨在为广大学员提供一站式学习平台。
培训班课程涵盖职场技能、专业技能、综合素质等多个方面,旨在帮助学员全面提升自身能力,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程设置1. 职场技能课程(1)沟通与表达技巧:课程将围绕职场沟通技巧、演讲技巧、谈判技巧等方面展开,帮助学员提升职场沟通能力,更好地融入团队,提高工作效率。
(2)时间管理与效率提升:课程将教授学员如何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学会有效应对职场压力,实现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3)团队协作与领导力:课程将围绕团队协作、领导力、项目管理等方面进行深入讲解,帮助学员提升团队协作能力,成为优秀的团队领导者。
2. 专业技能课程(1)专业课程:针对不同行业,开设相应专业技能课程,如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电子商务等,帮助学员掌握行业前沿知识,提升专业素养。
(2)职业技能证书培训:培训班将提供各类职业技能证书培训,如会计、心理咨询师、人力资源管理等,助力学员在职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3. 综合素质课程(1)外语能力提升:开设英语、日语、法语等外语课程,帮助学员提高外语水平,拓宽国际视野。
(2)创新思维与创造力培养:课程将教授学员如何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创造力,为个人职业发展注入活力。
(3)心理素质与压力管理:课程将围绕心理素质、压力管理等方面进行讲解,帮助学员学会调整心态,提高抗压能力。
三、培训方式1. 线上线下相结合:培训班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学员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
2. 案例分析与实战演练:课程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实战演练等方式,帮助学员更好地掌握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二:课程安排及专家介绍具体安排见报到时教学安排表专家介绍梅雪松梅雪松:1991年6月博士研究生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获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至今;其间,于1998年赴日本东京农工大学进行为期一年的访问研究,2000年作为访问教授再次赴日本东京农工大学进行合作研究,2003年3月获日本JSPS资助作为访问教授在日本京都大学开展短期学术交流。
社会兼职: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全国自学考试委员会机械类委员兼秘书长、全国高校机床研究学会理事兼秘书长。
先后主讲了高速高精度加工技术、金属机床概论和设计、机械系统集散式控制、数控技术与装备等本科生、研究生课程;迄今培养硕士、博士生27名。
一直致力于开展以高档数控机床和IC精密机械等为对象的高速、高精度运动控制与补偿研究、开放式运动控制器研究、基于局域网和因特网的工控设备远程控制研究等研究与开发工作。
主持承担了高速、高精度机电系统的实现方法和控制技术、激光与特种加工、开放式运动控制等方面的国家基金、省部级基金10余项,大型企业、航天科研单位委托的横向合作项目多项;参加“数字化制造基础研究”等国家973项目的研究工作。
获2006年度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2006年度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1999年度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000年度陕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迄今在国内外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SCI/EI收录4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9项。
2004年度获得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
研究领域或方向:高速、高精度机电系统的实现方法和控制技术;开放式运动控制和远程控制技术。
王力平王力平:工学博士,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家“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04重大专项总体专家组成员、编制组成员;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专业组评审委员;教育部科技奖励评审专家;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高速高效加工技术与装备研究”重点项目专家组成员;华中科技大学兼职教授,吉林大学兼职教授;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北京数控装备创新联盟首届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小企业协会项目评审与咨询专家。
2000年以来,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项、863项目5项、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1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1项、清华大学机械学院基础研究基金项目1项、军工项目3项,其它课题10余项;作为项目组科研骨干参加国家973项目2项。
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38篇,其中2004年以来SCI收录18篇、EI收录37篇、ISTP收录11篇,专利及软件著作权21项,中国机械工业科技发明一等奖1项,黑龙江省优秀新产品一等奖1项,北京市科技三等奖1项,清华大学学术新人奖1项、教书育人奖1项。
主要研究方向为:先进制造装备及其控制、并联机器人理论及其控制。
丁汉丁汉:男,1963年出生,机械制造自动化专家。
上海交通大学第四批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1989年在华中理工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
国际学术刊物IEEE Trans On Automation Science & Engineering 编委,美国电气工程师协会IEEE 高级会员。
1993年受德国洪堡基金会资助,赴斯图加特大学进行客座研究,曾先后在南洋理工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进行客座研究。
在机器人学研究方面,系统地研究了机器人运动和抓取规划的理论问题,建立了机器人形位空间和旋量空间几何推理的理论框架,为机器人运动分析和抓取规划提出了统一的准则和方法。
在制造系统的理论研究方面,着重探讨智能4M 系统中测量、建模、操作和加工一体化的基础理论和分析方法,在制造系统中计算智能的应用,产品的几何可制造性分析,抓取操作和夹具位态综合,机器人装配和冗余机器人操作规划,逆向工程中曲面重构和虚拟环境下的信息集成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初步建立了面向计算制造研究的理论框架。
在设备性能的主动维护方面,研究了基于嵌入式网络远程监控的底层硬件互联技术。
近五年来在国际杂志IEEE Transactions on SMC, ASME J of Manufacturing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omputer-Aided Design和中国科学等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19篇, SCI收录19篇,出版专著三本,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等重要奖励7项。
1997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
研究方向:1、先进电子制造技术(高速高精度运动控制、视觉定位);2、机器人和智能控制;3、嵌入式网络及其应用赵清亮赵清亮:1987.09-1991.07:北京理工大学,车辆工程专业,学士学位;1991.08-1993.08: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汽车研究所,助理工程师;1993.08-1996.03: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零件专业,硕士研究生;1996.03-1999.10: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博士研究生,博士学位论文获得“哈工大第三届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001年7月被评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副研究员;2002.01-2003.01: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作为访问学者赴英国克兰菲尔德大学(Cranfield University)精密工程实验室工作一年,指导教授为CIRP会员、欧洲精密工程与纳米技术学会项目主任John.Corbett教授。
2003.07-2005.06:获德国洪堡基金会资助作为洪堡学者在德国不来梅大学(University of Bremen)精密加工实验室工作两年,指导教授CIRP会员、欧洲精密工程与纳米技术学会主席Ekkard.Brinksmeier教授。
2005年6月作为哈工大海外引进杰出人才回校工作,现为机电工程学院精密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欧洲精密工程与纳米技术学会(euspen, European Society for Precision Engineering and Nanotechnology),会员;亚洲精密工程与纳米技术学会(Aspen, Asian Society for Precision Engineering and Nanotechnology),科学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申请项目评审专家;《摩擦学学报》学术期刊审稿人。
研究方向:超精密加工技术、微纳米加工技术、硬脆材料和难加工材料的高效加工技术。
刘钊刘钊:1958年11月生,江苏省无锡市人,汉族。
1995.1合肥工业大学机械制造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1997.7中国科学院博士后出站。
现任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机械设计与理论研究所副所长(主持工作)、机械设计与理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兼任中国工程机械学会铲土运输机械分会副理事长、中国自动化学会制造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机械工程学会建筑工程机械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制冷空调与电力机械》杂志编审委员会委员。
长期从事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的教学、科研工作,曾主持或参加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项目等纵向课题6项和多项横向课题,其中1项获机械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获国家专利多项。
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有多篇在国际专业学术会议论文集和《机械工程学报》、《力学学报》、《振动工程学报》、《声学学报》等国家重点核心期刊上发表,其中有多篇被EI和ISTP收录。
参编全国高等学校统编教材《机械系统动力学》。
主要研究方向:机械控制与信息处理技术、工程机械及其关键技术、智能机械与机器人。
李爱平李爱平:教授,工学博士(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生导师,现任同济大学现代制造技术研究所所长。
上海交通大学兼职教授/博导,德国波鸿鲁尔大学高级访问学者。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上海市现代设计法研究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上海市机械工程学会制造技术与装备专业委员会委员,高档数控机床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李爱平教授长期从事先进制造技术的研究,多年来先后主持并完成了多项国家级重大/重点科技攻关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科技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项目、上海市重大/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以及国防预研等科研项目。
近年来,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出版编/专著3部。
目前正在主持承担的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情况: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科技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上海市基础性研究重点项目、上海市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等。
主要研究方向:制造系统与自动化、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制造信息技术与工程等。
屠大维屠大维:现任上海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副院长,教授职称,博士生导师,博士学位,民革成员。
生于1965年6月,男,汉族,浙江省诸暨市人。
1987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光学仪器工程系,1989年及1993年分别在浙大光仪系毕业获硕士及博士学位.曾任上海大学机械自动化工程系主任。
担任上海市闸北区第十届政协常委,上海市第十一届政协委员,民革上海市第十二届市委委员,民革中央第十一届委员。
负责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青年启明星计划等企事业项目多项.在国内外公开刊物发表研究论文60余篇,多篇论文获上海市科协优秀科技论文、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优秀论文奖,获国家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6项.荣获上海市高校优秀青年教师、王宽诚育才奖、上海大学十佳杰出青年、上海市政府重大工程立功竞赛个人记功等众多荣誉。
主编《机械工程测控技术基础及系统集成应用》等著作多部。
1993年浙江大学光学仪器专业博士学位论文:半导体激光雷达距离图像传感技术研究= Research of Range Imaging Sensor Technology with a Semiconductor Laser Radar 。
师从唐晋发,陆祖康教授!主要研究领域:光电检测及图像处理、机器视觉及基于视觉的伺服控制,光机电一体化智能机械及系统等。
巩亚东巩亚东:男,汉族,中共党员,辽宁省本溪市人,1958年2月出生。
1995年3月于东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后调入学校任教,2004年9月获工学博士学位。
1998年6月晋升为副教授,2003年6月晋升为教授。
1997年9月任机制系副主任,1998年任先进制造与自动化技术研究所副所长。
2001年5月被聘任为院长助理,2002年9月兼任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实验中心主任,2003年4月被聘任为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副院长,2004年9月被聘任为教务处副处长,现任东北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并兼任辽宁省机械工程学会学术委员会秘书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全国高校机械自动化研究会会员,全国冶金教育学会机械工程学科教学研究会秘书长等学术兼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