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人教版三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全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在三年级下册的数学学习中,我们学习了许多重要的数学知识点,这些知识点为我们打下了扎实的数学基础。

下面,我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整数及其应用1. 整数的认识:正整数和负整数的概念,零的概念。

2. 整数的比较:利用数轴进行整数的比较,大于、小于、等于的表示方法。

3. 整数的加减法:同号相加减,异号相加减,利用数轴进行整数运算。

4. 整数的积与商:同号相乘除为正,异号相乘除为负。

5. 整数的应用:温度、海拔高度、资金的增减等。

二、分数的初步认识1. 分数的认识:分数的基本概念,真分数和假分数的区分。

2. 分数的表达形式:分子和分母的含义,分数线的作用。

3. 分数的相等与不相等:分数大小的比较,分数的分级。

4. 分数的意义:常见的分数概念,如二分之一、三分之一等。

5. 分数的简化与扩展:分数的约分和通分。

三、长度和面积1. 长度的认识:厘米和米的认识,利用尺子测量长度。

2. 面积的认识:平方厘米和平方米的认识,利用图形计算面积。

3. 长度的换算:厘米和米之间的换算。

4. 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利用长度和宽度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5. 长度和面积的应用:日常生活中的长度和面积的计算。

四、时间的认识和应用1. 时间的单位:年、月、日、时、分、秒的认识。

2. 时刻的表达:小时和分钟的表达。

3. 时间的运算:相邻时刻的计算,过去和未来时刻的计算。

4. 日历的使用:通过日历进行时间的查询和计算。

五、数据的收集和整理1. 数据的收集:观察和记录数据。

2. 数据的整理:整理数据,制表展示。

3. 极差的计算:通过最大值和最小值计算极差。

4. 数据的分析和应用:根据数据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六、二位数的加减法1. 二位数的认识:十位和个位的概念。

2. 二位数的拆解与组成:十位数和个位数的拆解与组成,十位数和个位数的交换。

3. 二位数的加减法:易位数的加法与减法,进位与退位的概念。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重点难点必考点汇总整理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重点难点必考点汇总整理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重点难点必考点汇总整理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1、相对的方向:南←→北,西←→东; 西北←→东南,东北←→西南2、地图上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实际方向:面北背南,左西右东。

3、指南针可以帮助我们辨别方向。

4、看简单路线图的方法:先要确定好自己所处的位置,以自己所处的位置为中心,再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律来确定目的地和周围事物所处的方向,最后根据目的地的方向和路程确定所要行走的路线。

5、描述行走路线的方法:以出发点为基准,再看哪一条路通向目的地,最后把行走路线描述出来(先向哪走,再向哪走),有时还要说明路程有多远。

6、绘制简单示意图:先确定好观察点,把选好的观察点画在平面图中心位置,再确定好各物体相对于观察点的方向。

在纸上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用箭头“↑”标出北方。

(描述是要注意是选取哪个物体作参照物的,选取的参照物不同,描述的结果也不一样。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1、只要是求平均分就用(除法)计算。

2、注意应用题中如果有“大约”等字,一般是要求估算的。

3、被除数末尾有几个0,商的末尾不一定就有几个0。

被除数中间有0,商的中间不一定就有0。

4、笔算除法:(1)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从高位除起,一位一位地除,哪一位上除得的商就写在哪一位上,每一次除得的余数都必须比除数小,被除数最高位上不够商1,就退后一位写商;其它数位上不够商1,就用0来占位。

(2)0乘任何数都等于0。

0除以任何不为0的数都等于0。

0不能做除数(3)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可能是两位数,也可能是三位数。

百位够除时商是三位数,百位不够除时是两位数。

(4)除法验算:→用乘法①没余数:商×除数=被除数;②有余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第三单元复式统计表1、复式统计表就是把几个有联系的单式统计表合并在一个统计表里,它更有利于数据的观察、比较和分析。

2、根据复式统计表回答问题时,首先要看懂表头,然后找到相关内容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计算,最后解决所求问题。

三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三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三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如下:
1. 加法与减法:
- 进位和退位
- 用数竖式进行加减法计算
- 用数轴进行加减法计算
- 利用加减法关系进行简便计算
2. 乘法与除法:
- 乘法的概念和运算法则
- 用数线进行乘法计算
- 利用乘法进行分配律的推理
- 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法则
3. 数量比较和排序:
- 利用逻辑推理进行数量比较
- 利用循序和排列进行排序
4. 长度与时间:
- 线段的长度比较与推理
- 以厘米和毫米为单位进行长度的测量
- 用分钟和小时表示时间
5. 数据统计:
- 数据的搜集和整理
- 数据的图表表示和分析
- 概率的理解和判断
6. 几何形状:
- 图形的形状和属性
- 图形的旋转、平移和对称性
这些知识点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的主要内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学生将逐步建立起基础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技能。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一、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复式统计表。

1. 复式统计表的认识。

- 把两个或多个有联系的单式统计表合编成一个统计表,这个统计表就是复式统计表。

- 例如,要统计男生和女生的数学成绩情况,我们可以分别制作男生数学成绩单式统计表和女生数学成绩单式统计表,然后将它们合并成一个复式统计表。

这样可以更方便地对比男女生的数学成绩情况。

2. 复式统计表的组成。

- 表头:复式统计表的表头一般分为三部分,分别表示横栏类别、纵栏类别和表中的数据。

例如在统计男女生成绩时,表头的横栏可能是“成绩等级(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纵栏可能是“性别(男、女)”,中间的数据就是男女生在各个成绩等级中的人数。

- 横栏和纵栏:横栏表示不同的分类项目,纵栏也表示不同的分类项目,它们交叉的地方填写相应的数据。

3. 复式统计表的优点。

- 便于对比:可以直观地比较不同组的数据。

比如比较不同班级男女生的身高情况,通过复式统计表能清晰地看到哪个班级男生平均身高更高,哪个班级女生平均身高更高等。

- 包含信息丰富:能在一张表中反映出多组数据的情况,减少了表格的数量,使数据更加集中、清晰。

4. 读取和分析复式统计表中的数据。

- 读取数据:根据表头确定横栏和纵栏所代表的内容,然后找到对应的交叉单元格读取数据。

例如,要知道某班男生优秀人数,先在纵栏找到“男”,再在横栏找到“优秀”,交叉处的数据就是男生优秀人数。

- 分析数据:- 可以计算总数:如计算男女生的总人数,将男生各个成绩等级的人数相加得到男生总人数,同理得到女生总人数;或者计算全班总人数,将男女生在各个成绩等级的人数分别相加。

- 可以比较数据大小:比较男女生在同一成绩等级中的人数多少,从而得出一些结论,如男生优秀人数比女生多,或者女生合格人数比男生少等。

- 还可以计算平均数(虽然课本未重点提及,但可以拓展):例如计算男女生的平均成绩等,进一步分析数据情况。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数学:1-8单元知识要点大纲,名师整理归纳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数学:1-8单元知识要点大纲,名师整理归纳

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概括四则运算1、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3、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4、算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第一单元除法1、判断商的位数:①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字≥除数,商的位数跟被除数相同,如864÷4=(商是3位数),312÷3=(商是3位数)②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字<除数时,商的位数比被除数少一位,如246÷6=(商是2位数) 。

2、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除到哪一位不够商1时,则添0,分为两种情况:3、计算时我们要养成除法的估算:在实际生活中有时候不必算出准确的结果,而是把一些数看成和它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然后进行计算,这样的计算就叫做估算。

除法估算举例:312÷3≈300÷3=100除法的验算:能除尽:被除数=商×除数有余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5、辨析容易混淆的文字题:例:(1)甲是176,乙是甲的6倍,乙是多少?(“的”字左边的“甲”已知时,用“乘法”)乙:176×6(2)甲是1584,是乙的6倍,乙是多少?(“的”字左边的“乙”未知时,用“除法”)乙:1584÷66、乘除法混合运算法则:(1)算式里只有乘除法,要依次计算。

(2)一个数连续除以另外两个数,相当于除以那两个数的乘积,例如:200÷2÷4=200÷(2×4)。

第二单元图形的运动1、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叫轴对称图形,那条直线就是对称轴。

2、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的两个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3、对平移和旋转现象的初步认识:(1)张叔叔在笔直的公路上开车,方向盘的运动是(旋转)现象。

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复习总结

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复习总结

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复习总结三年级下册数学主要包括以下知识点:
1.加法和减法运算:可以进行二位数和一位数以及两个一位数的加减法运算,掌握进位和退位的方法。

2.三位数的认识:能够正确读、写、组合三位数,并能进行加减法运算。

3.数与式的认识:能正确读、写、比较和使用数和算式。

4.算术结构的认识:加法、减法的互逆关系,乘法和除法的互逆关系,加法和乘法的结合律。

5.乘法的认识和运算:了解乘法的概念、性质,掌握乘法口诀表,进行二位数和一位数的乘法计算。

6.除法的认识和运算:了解除法的概念、性质,进行二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整除运算。

7.面积和周长的认识:了解面积和周长的概念,能够计算简单图形的面积和周长。

8.时间的认识和计算:认识日历、钟表的表示方法,能够判断和计算时间,掌握分钟和小时的换算。

9.货币的认识和计算:了解元、角和分的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货币计算和换算。

10.三角形和四边形的认识: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的特点和分类,能够计算简单图形的面积和周长。

11.图形的认识和分拆:认识和分拆直角三角形、长方形,能够进行相应的面积计算。

以上为三年级下册数学的主要知识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加法与减法1. 加法•加法的定义:把两个或更多的数相加得到一个和。

•加法的性质:–加法交换律:a + b = b + a–加法结合律:(a + b) + c = a + (b + c)–零元素:a + 0 = a•加法的计算方法:–逐位相加法:从个位开始逐位相加,满十进一。

–分组相加法:将数按照位数分组相加,最后将各组的和相加即可。

2. 减法•减法的定义: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得到一个差。

•减法的性质:–减法的性质与加法相似,但没有交换律。

–减去零不变:a - 0 = a–减法变加法:a - b = a + (-b)•减法的计算方法:–相等差法:差的绝对值与被减数相等。

–逐位相减法:对应位数相减,不够减的向高位借,借一当十。

二、乘法与除法1. 乘法•乘法的定义:将两个或更多的数相乘得到一个积。

•乘法的性质:–乘法交换律:a * b = b * a–乘法结合律:(a * b) * c = a * (b * c)–乘法分配律:a * (b + c) = (a * b) + (a * c)–乘法逆元:a * (1/a) = 1•乘法的计算方法:–逐位相乘法:从个位开始逐位相乘,满十进一。

–分组相乘法:将数按照位数分组相乘,最后将各组的积相加。

2. 除法•除法的定义:将一个数分成若干份,每份相等。

•除法的性质:–除法的性质与乘法相似,但没有交换律和结合律。

–除以自身为1:a / a = 1–除以1为自身:a / 1 = a•除法的计算方法:–整数除法:将被除数按照除数的位数分组,从左到右依次相除。

–余数法:除数与商的乘积加上余数等于被除数。

三、长度与重量1. 长度•长度的单位: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等。

•长度间的换算:– 1 m = 10 dm = 100 cm = 1000 mm– 1 dm = 0.1 m– 1 cm = 0.01 m– 1 mm = 0.001 m•长度的比较:可以使用尺、直尺等测量工具进行比较。

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知识重难点大全(附必考应用题100道)

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知识重难点大全(附必考应用题100道)

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重难点大全1、数与计算(1)一位数的乘、除法。

一个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另一个乘数一般不超过三位数)。

0的乘法。

连乘。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0除以一个数。

用乘法验算除法。

连除。

(2)两位数的乘、除法。

一个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另一个乘数一般不超过三位数)。

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

乘法验算。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连乘、连除的简便算法。

(3)四则混合运算。

两步计算的式题。

小括号的使用。

(4)分数的初步认识。

分数的初步认识,读法和写法。

看图比较分数的大小。

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2、量与计量千米(公里)、毫米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吨、克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3、几何初步知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平行四边形的直观认识。

周长的含义。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4、应用题常见的数量关系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5、实践活动联系周围接触到的事物组织活动。

例如记录10天内的天气情况,分类整理,并作简单分析。

三年级数学下册必考应用题1、一个果园里栽了125棵苹果树,梨树的棵数比苹果树的4倍少20棵。

这个果园一共栽了多少棵树?2、一段路长324米,已经修了240米,剩下的计划4小时修完。

平均每小时修多少米?3、红光印刷厂装订一批日记本,前三天共装订了960本,后16天平均每天装订420本。

这批日记本共有多少本?4、一个打字员4分钟输入200个汉字。

照这样计算,输入3000个汉字需要多少分钟?5、3袋面粉共重75千克,8袋面粉重多少千克?6、一个钢铁厂,炼750千克钢需要用5吨水。

照这样计算,钢铁厂一天节约55吨生活用水,可以炼钢多少千克?7、5箱蜜蜂一年可以酿375千克蜂蜜。

照这样计算,19箱蜜蜂一年可以酿多少千克蜂蜜?一年要酿1725千克蜂蜜需要养多少箱蜜蜂?8、两个年级的同学去买书,三年级有48人,每人买2本,四年级每人买3本,四年级买的总本数和三年级一样多。

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买书?9、工人们修马路,原计划用40个工人,实际用了45个工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平方千M=100公顷1千M=1000M除1公顷=10000平方M之外
其余面积单位进率为100;除1千M=1000M之外
其余xx单位进率为10
6.周长相等的两个长方形
面积不一定相等
面积相等的两个长方形
周长也不一定相等
7.在生活中找出接近于1平方厘M、1平方分M、1平方M的例子
例如1平方厘M(指甲盖)、1平方分M(电脑A盘或电线插座)、1平方M(教室侧面的小展板)
知道50天里有7个星期多一天
所以第50天是星期四
11、经过的天数的计算:
公式→结束时间-开始时间+1
例如:6月12到8月17日是多少天?
月份思考
6月12日----30日30-12+1=19天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婭骒東戇鳖納。
7月31天31天
8月1日-----17日17天
(合计:19+31+17=57天)
(二)24计时法
1、普通计时法又叫12时计时法
就是把一天分成两个12时表示
在表示的时间前必须加上大概的时间段词语(如凌晨、早上、上午、下午、晚上)
2、24时计时法
就是把一天分成24时表示
在表示的时间前可以加或可以不加表示的大概时间段得词语
(24时也叫0时)
3、计算经过时间时
一定把不同的计时法变成相同的计时法再计算
3.长方形或正方形纸的剪或拼
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长方形或正方形拼成新的图形后的面积与周长
从一个图形中(通常是长方形)剪掉一个图形(最大的正方形等)求剪掉部分的面积或周长、求剩下部分的面积或周长謀荞抟箧飆鐸怼类蒋薔點鉍杂篓鳐驱。
要求先画图
再标上所用数据
学习资料
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梳理
--三年级(7)班(整理)★写卷子应注意:
1、用手指着认真读题;
2、遇到不会的题不要停留太长时间
等做完其它题目再回来做
3、画图、连线时必须用尺子;
4、检查时
要注意是否有漏写、少写的情况;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1、(东与西)相对
(南与xx)相对
(xx与xx)相对
(xx与xx)相对
正好余数是0
就是闰年;
②公历年份是整百的÷400
余数是0
就是闰年
8、通常每4年里有(1)个闰年
(3)个平年
(如果说某个人不是每年都能过到生日
8岁过两次生日
12岁过3次生日
那么他的生日就是2月29日

9、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但公历年份是整百数时
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如:2000÷400=5
已知面积求宽:宽=长方形面积÷长已知周长求宽:宽=长方形周长÷2-长
正方形: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已知面积求边长:边长=正方形面积÷边长已知周长求边长:边长=正方形周长÷4
5.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1平方厘M=100平方毫M 1厘M=10毫M1平方分M=100平方厘M 1分M=10厘M1平方M=100平方分M 1M=10分M1公顷=10000平方M
精品文档
学习资料
归类:什么样的问题是求周长?(缝花边、围栅栏、围栏杆、池塘或花坛周围小路长度、围操场跑步的长度等等)什么样的问题是求面积?或与面积有关?(课本等封面大小、刷墙、花坛周围小路面积、给餐桌配玻璃、给课桌配桌布、洒水车洒到的地面、某物品占地面积、买玻璃、买镜子、买布、买地毯、铺地、裁手帕的等等)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诒尔肤亿鳔简。
10.锯木头问题
xx叔叔间?
锯成4xx只用锯3次
也就是锯3次要12分钟
那么可以知道锯一次要:
12÷3=4(分钟)而锯成5段只用锯4次
所需时间为:4×4=16(分钟)
11.巧用余数解决问题
①()÷8=6......()
求被除数最大是()
最小是()
根据除法中"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规则
2xx
3绿排列下去
第5个就是绿色的了
③加一份和减一份的余数问题
精品文档
学习资料
例1:38个去划船
每条船限坐4个
一共要几条船?
38÷4=9(条)......2(人)余下的2人也要1条船
9+1=10条
答:一共要10条船
例2:做一件成人衣服要3Mxx
现在有17Mxx
能做几件成人衣服?
17÷3=5(件)......2(M)余下的2M布不能做一件成人衣服答:能做5件成人衣服
余数最大应是7
最小应是1
再由公式: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知道被除数最大应是6×8+7=55
最小应是:
6×8+1=49
②少年宫有一串彩灯
按1xx
2xx
3绿排列着
请你猜一猜第89个是什么颜色?
彩灯一组为:1+2+3=6(个)
照这样下去
89÷6=14(组)......5(个)第89个已经有像上面的这样6个一组14组还多余5个;这5个再照1红
6、计算经过时间
就是用结束时刻减开始时刻
结束时刻-开始时刻=时间段(经过时间
比如10:00开始营业
22:00结束营业
营业时间为:22:00-10:00=12(小时)7、常用的时间单位有:年、月、日、时、分、秒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顧荭钯詢鳕驄。
8、时间单位进率:1世纪=100年1年=12个月1天(日)=24小时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钟1周= 7天9、制作年历步骤:
8.区分xx单位和面积单位的不同
xx单位测量线段的长短
面积单位测量面的大小
(二)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1.熟练掌握的4个计算公式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2.正确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意义
并能正确运用上面的4个计算公式求周长和面积
两个因数一共有3个0
在所得结果15后面添上3个0就得到30×500=15000
3、估算:18×22
可以先把因数看成整十、整百的数
再去计算
精品文档
学习资料
→(可以把一个因数看成近似数
也可以把两个因数都同时看成近似数

4、有大约字样的一般要估算
5、凡是问够不够
能不能等的题
都要三大步:
①计算、②比较、③答题
5月4日青年节
6月1日儿童节
7月1日建党节
8月1日建军节
9月10日教师节
10月1日国庆节
2、一、三、五、七、八、十、腊(十二)三十一天永不差(大月)
四、六、九、冬(十一)三十整(小月)
二月二十八或二十九天(二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
一年有12个月(7个大月
4个小月)
每月都是三十一天的为大月
三十天的为小月
它的一个指针永远指向(南方)
另一端永远指向(北方)
精品文档
学习资料
5.、生活中的方位知识:
①北斗星永远在北方
②影子与xx的方向相对
③早上xx在东方
中午在南方
傍晚在西方
④风向与物体倾斜的方向相反
(刮风时的树朝风向相对的方向弯
烟朝风向相对的方向飘......)
6、判断方向我们一般使用:指南针和借助身边的事物
第三单元统计
1求平均数公式:总数量=每份数相加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平均数×总份数=总数量总数量÷平均数=总份数熟记平均数的格式
总数量除以总份数:(++......+)÷()并脱式计算会检查平均数的对错
平均数一定介于最大数与最小数之间
2.通常条形统计图有纵向统计图和横向统计图两种
3、平均数表示的是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余数)÷商=除数
2.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0不能为除数)都等于0;0乘以任何数都得0;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
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本身
5、笔算除法顺序:确定商的位数
试商
检查
验算
6、笔算除法时
那一位上不够商1
就添0占位
(最高位不够除
就向后退一位在商
→别忘了比较这一步
6、笔算乘法:先把第一个因数同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相乘
再与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相乘
7、相关公式:因数×因数=积积÷因数=另一个因数
六单元面积
1.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
就是它们的面积
封闭图形一周的xx叫周长
面积和xx不可比
2.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
3.①边长1毫M的正方形
4、时间与时刻的不同:时间是一段
时刻是一个点
5、普通计时法转换成24时计时法时
超过下午1时的时刻用24时计时法表示就是把原来的时刻加上12比如
午3日→3+12=15时
精品文档
学习资料
反过来要把24时计时法表示的时刻表示成普通计时法的时刻超过13时的时刻就减12
并加上下午
晚上等字在时刻前面
比如
16时等于16-12=下午4时
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就发明了指四方向的--司南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只要是平均分就用(除法)计算
2、★注意:① 71÷8
把71看成72
用口诀估算
② 378÷5
把378看成400更接近准确数
③应用题中如果有大约等字
一般是要求估算的
3、被除数末尾有几个0
商的末尾不一定就有几个0
(如:30÷5 = 6)
面积是1平方毫M;
②边长1厘M的正方形
面积是1平方厘M;
③边长1分M的正方形
面积是1平方分M;
④边长1M的正方形
面积是1平方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