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法申报资料案例解析
国家级工法指南及例子

国家级工法指南及例子国家级工法编写与申报指南为指导建筑业企业编写国家级工法,规范国家级工法的编制内容和申报程序,根据建设部《工程建设工法管理办法》(建质[2005]145号),制定本指南。
一、国家级工法的编写原则建筑业企业在编写国家级工法时,应当遵守以下原则:1.工法必须是经过工程实践并证明是属于技术先进、效益显著、经济适用、符合节能环保要求的施工方法。
未经工程实践检验的科研成果,不属工法的范畴。
2.国家级工法编写应主要针对某个单项工程,也可以针对工程项目中的一个分部,但必须具有完整的施工工艺。
3.工法应当按照《工程建设工法管理办法》第七条规定的内容和顺序进行编写。
工法的编写顺序是工法特点、工艺原理在前,最后引用一些典型工程实例加以说明。
二、国家级工法的选题分类1.通过总结工程实践经验,形成有实用价值、带有规律性的新的先进施工工艺技术,其工艺技术水平应达到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
2.通过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而形成的新的施工方法。
3.对类似现有的国家级工法有所创新、有所发展而形成的新的施工方法。
三、国家级工法编写内容国家级工法的编写内容,分为前言、工法特点、适用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材料与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环保措施、效益分析和应用实例等11项。
1.前言:概括工法的形成原因和形成过程。
其形成过程要求说明研究开发单位、关键技术审定结果、工法应用及有关获奖情况。
2. 工法特点:说明工法在使用功能或施工方法上的特点,与传统的施工方法比较,在工期、质量、安全、造价等技术经济效能等方面的先进性和新颖性。
3. 适用范围:适宜采用该工法的工程对象或工程部位,某些工法还应规定最佳的技术经济条件。
4. 工艺原理:阐述工法工艺核心部分(关键技术)应用的基本原理,并着重说明关键技术的理论基础。
5. 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1)工艺流程和操作要点是工法的重要内容。
应该按照工艺发生的顺序或者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来编制工艺流程,并在操作要点中分别加以描述。
工法申报资料案例

国家级工法申报材料(2007~2008年度)工法名称××××××××工法申报单位(单位全称,与印章一致,不需盖章)推荐单位中国xx集团公司申报时间二〇〇九年四月申报材料目录一、国家级工法申报表二、工法内容材料三、省(部)级工法评审意见书复印件四、省(部)级工法批准文件复印件五、关键技术鉴定(评估)证书复印件六、关键技术鉴定(评估)或审定意见复印件七、工程应用证明八、经济效益证明九、科技查新报告十、关键技术专利证书和科技成果获奖证明复印件十一、反映实际施工中工法操作要点的照片(十张)十二、工法对外进行技术转让的证明材料国家级工法申报表( 2007~2008 年度)工法名称××××××××工法申报单位(单位全称,与印章一致,不需盖章)推荐单位中国xx集团公司申报时间 2009 年 4 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制填写说明1.“申报单位”栏:应为工法的主要完成单位。
2.“主要完成单位”栏:完成单位不得超过2个,完成单位之间不允许有上下级或控股关系。
3.“主要完成单位”栏:填写内容应与“主要完成单位意见”栏中的签章一致。
4.“通讯地址”及“联系人”:指申报单位的地址和联系人。
5.“主要完成人”栏:最多填写5人。
6.“重新认定项目”指该工法已批准为国家级工法,有效期超过六年,但其关键技术有所创新,仍具有先进性和较高推广应用价值的工法。
7.“工法应用工程名称及时间”栏:最少填写3项工程,如工程应用少于3项,应填写申报书中“工法成熟、可靠性说明”栏。
8.“主要完成单位”、“主要完成人”必须在省(部)级工法批准文件公布之列。
9.工法关键技术涉及有关专利的,应在“关键技术及保密点”栏注明专利号。
10.“工法形成企业技术标准情况”栏:该工法已形成了企业技术标准时填写此栏。
工法申报技巧及案例分析(赵静)

申报国家级工法必备的资料
1 国家级《工法申报书》 2 工法正文 3 省(部)级工法批准文件 4 关键技术鉴定复印件(或彩色扫描件) 5 关键技术获科技成果奖励证明复印件(或彩色扫描件) 6 关键技术获专利证明复印件(或彩色扫描件) 7 三项工程应用证明(原件) 8 三项工程经济效益证明(原件) 9 科技查新报告(原件) 10 工法施工过程照片或录像或三维动画宣传片 11 报纸等新闻媒体宣传资料
(2)工程特点:针对设计要求的工程性能和特点,施工中的特点。 (3)周边环境及环保要求方面。
【工艺原理】的编写要点
(1)关键技术应用的基本原理。 (2)关键技术应用的理论基础。 (3)关键技术的施工主要过程的阐述。
【工艺流程与操作要点】的编写要点
(1)整个工艺流程图,按工艺流程图对各工序进行介 绍,必要时各工序也要用工艺流程图去介绍。 (2)在介绍工艺流程时,对关键技术进行较详细介绍。 (3)施工组织及施工管理的介绍。
【特点】的编写要点
(1)工法在使用功能或施工方法上的特点。 (2)与传统的施工方法相比较,在工期质量、安全、 造价等技术、经济效能等方面的先进性和新颖性。
【适用范围】的编写要点
说明最适宜采用本工法的工程对象或者工程部位,以及最佳的技术 条件和经济条件。
(1)工程性质:什么性质的工程(住宅、厂房、体育场馆等); 水文地质:什么样的地质条件。
16 山东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17 江苏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18 黑龙江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19 广东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20 广西区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21 铁道部科技信息研究所 22 中国石化信息研究所 23 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信息研究所 24 煤炭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25 湖南省科技信息研究所 26 浙江省科技信息研究所 27 山西省科技情报研究所 28 甘肃省科技情报研究所 29 云南省科技情报研究所 30 安徽省科技情报所
《省级工法申报书》word版

预应力钢绞线提升大型构筑物、设备施工工法研究与应用一、工程概况该项目在石家庄市平山县南甸镇的二期、三期高炉事故水塔工程进行实施,已竣工,运行效果良好。
二、使用部位及前提倒锥壳水塔具有结构紧凑、造型美观等优点,在全国范围内被广泛采用。
目前常用的标准水塔为100-500m3。
随着我国生产力的发展,钢铁冶金行业技术的不断提高,现在高炉容量在不断增大,为了保证高炉等设备在在特殊停电情况下的工业用水,需要配置40m高1000m3倒锥壳水塔,为其提供事故用水。
1000m3属于非标准型水塔,直径大,高度40m,水箱重量达到350t,水箱提升难度较大,危险系数高。
因此如何选择确定水箱的提升方案成为整个水塔施工的关键,采用预应力钢绞线提升操作简单,吊装安全可靠,而且施工成本低,吊装效率高,节省工期。
采用钢绞线吊装水塔水箱,筒身和水箱先行预制,筒顶安装钢制提升架,提升水箱以筒身为支座,钢制提升架由斜支撑柱、上钢梁、下钢梁、联系杆件等组成,上、下钢梁间安放液压千斤顶,并在上、下钢梁上面安放预应力单孔锚具,钢绞线穿过上下锚具。
千斤顶顶起上钢梁,上锚具自动将钢绞线锁紧,随上钢梁向上运动;下锚具夹片受钢绞线向上的摩擦力,夹片自动打开,水箱被提起上升。
当千斤顶回程时,下锚具自动将钢绞线锁住。
上钢梁靠回落带动上锚具,上锚具靠钢绞线的推力自动打开,钢绞线自上锚具孔中退出,操作千斤顶不断往复运动,上下锚具不断交替打开、锁紧,使钢绞线带动水箱持续上升,直到完成全部提升吊装。
三、主要特点采用钢绞线,利用筒身做支点吊装,水箱在地面预制,保证水箱施工质量,减少高空作业。
钢绞线吊装倒锥壳水箱,施工简单,吊装安全平稳,节省施工成本,缩短工期。
四、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4.1工艺流程安装提升平台上的斜牛腿、下钢梁、上钢梁→上下钢梁之间安放千斤顶→穿钢绞线并随即用夹片锁紧钢绞线,拉紧钢绞线固定水箱下锚具→安下、上钢梁锚具→安装电动油泵、分油器及千斤顶油路→接通电源并关闭分油器针形阀→液压油泵试工作,检查油泵是否正常→油泵正式工作、千斤顶进油,千斤顶活塞顶升锚具带动水箱上升→行程结束,油泵回油,千斤顶活塞下降,下锚具同时锁紧钢绞线千→斤顶上锚具松开,并随之下降→重复提升过程直至水箱到设计标高→安装临时刚托架→水箱下支承环梁浇筑混凝土并达设计强度→在水箱下环梁上端切断钢绞线,卸下千斤顶及上锚具、油泵及提升钢架。
工法申报技巧及案例分析

工法申报技巧及案例分析工法申报是指在建设项目中,施工单位需要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向有关部门提交工法申报文件,以便获得相关审批和许可,从而进行施工工作。
工法申报技巧和案例分析可以帮助施工单位更好地完成工法申报工作,提高效率和质量。
下面将详细介绍工法申报的技巧,并通过案例分析进行实际操作。
1.了解政策和规定:施工单位在进行工法申报之前,首先需要了解相关的政策和规定,明确申报的具体要求和流程。
可以通过查阅相关文件和与有关部门沟通来获取这些信息。
2.准备完整的申报材料:工法申报的材料包括工程设计文件、施工图纸、技术方案、施工工艺等。
施工单位需要根据申报要求准备这些材料,并确保其准确、完整、清晰。
3.注重技术可行性:工法申报要求提供详细的技术方案和施工工艺,施工单位需要注重其技术可行性。
方案和工艺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能够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4.突出创新与效益:工法申报中,如果能够体现出创新和效益,往往更容易得到审批和许可。
施工单位可以在方案设计和工艺流程中,加入创新的元素,提高施工方法的效率和质量。
案例分析:施工单位计划在一座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使用新型的封建立台工法。
这种工法通过预制构件和现场拼装的方式,可以大大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施工单位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工法申报:1.了解政府管理要求:施工单位首先了解了相关政府文件和管理要求,确定了工法申报的具体流程和要求。
2.准备申报材料:施工单位准备了详细的技术方案和施工工艺,包括了新型封建立台的设计图纸和构件制作工艺等。
同时,施工单位还提供了相关的效益分析和安全评估报告。
3.提前与相关部门沟通:施工单位在准备申报材料的同时,提前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和协调。
他们向建设部门和安全监管部门汇报了新型封建立台工法的技术特点和施工效益,回答了相关问题,并提出了相关解决方案。
4.提交申报材料:施工单位将准备好的申报材料提交给有关部门,并根据要求进行补充和修改。
5.及时跟踪审批进程:施工单位通过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及时跟踪工法申报的审批进程。
PPT模板:工法申报及案例分析

【质量控制】的编写误区
质量控制完全抄规范
若素素材
【前言控制】的编写要点
若素素材
(1)必须遵照的国家现行规范、标准。
(2)现行规范、标准还未规定的,本工法涉及的质若素素材 量标准及控
制方法。
若素素材
(3)关键部位、关键工序的质量标准及控制方法。
【安全措施】的编写误区
在操作要点中涉及的安全操作要纳入安全措施里 若素素材
说明最适宜采用本工法的工程对象或者工程部位,以及最佳的技术条件和经济
条件。
若素素材
(1)工程性质:什么性质的工程(住宅、厂房、体育场馆等);水文地质: 若素素材
什么样的地质条件。
(2)工程特点:针对设计要求的工程性能和特点,施工中的特点。
(3)周边环境及环保要求方面。
【工艺原理】的编写误区 误将产品的物理性能当作工艺原理
汇报人:XXX
部门:XXX
目录/CONTENTS
Lorem ipsum dolor sitero amet, consectetur adipiscing elit.
Lorem ipsum dolor sitero amet, consectetur adipiscing elit.
01 03
02
【特点】的编写误区
工法特点写成产品特点
若素素材
若素素材
【特点】的编写要点
(1)工法在使用功能或施工方法上的特点。 若素素材
若素素材
(2)与传统的施工方法相比较,在工期质量、安全、造 价等技术、经济效能等方面的先进性和新颖性。
【适用范围】的编写误区 适用范围不明确
若素素材 若素素材
【适用范围】的编写要点
(4)节能效益:满足节能要求,节省能源或推进可再生资源利用。
工法申报技巧及案例分析(赵静)

(3)关键技术的施工主要过程的阐述。
【工艺流程与操作要点】的编写要点
(1)整个工艺流程图,按工艺流程图对各工序进行介 绍,必要时各工序也要用工艺流程图去介绍。 (2)在介绍工艺流程时,对关键技术进行较详细介绍。 (3)施工组织及施工管理的介绍。
确定评委、评审时间,提前发放评审 评审会程序: 介绍工法申报、初审和交叉审查情况 参评工法执笔人进行陈述(配合ppt) 主副审和评委提问质疑 最后由评委投票,2/3多数通过审定为集团级工法。 宣布评审的结果: 1 、直接通过; 2、修改后通过; 3、修改后再审; 4、不 通过 评审通过率:近两年达到70%
工法施工过程照片或录像或三维动画宣传片
报纸等新闻媒体宣传资料
工法的选题
1 选题原则
2 选题范围
3 选题步骤
4 选题误区 5 选题技巧
1 选题原则
1 总结工程中有实用价值、有规律性的工艺技术; 2 在原有的工法发展起来的新技术; 3 四新技术形成的工艺方法 4 专利、发明的总结
2 选题范围
第一类 重工业工程项目(如石化、冶炼、电力) 第二类 土木工程项目(如水利水电、路桥、港口、污水处理) 第三类 公共建筑工程项目(如文化体育、会展中心、航站楼) 第四类 住宅工程中容易产生质量隐患的关键技术项目。
(2)内容不变 形式可以互换
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效益分析
方案设计及施工工艺 体会和结语
1997~2008年度国家级工法申报简况
1999年之前国家级工法是由建设部组织评审 1999年之后国家级工法是由建设部委托中国建筑业协会承担评审 1999~2000年申报102项工法,评审通过61项,通过率59.8% 2001~2002年申报136项工法,评审通过83项,通过率61.0% 2003~2004年申报232项工法,评审通过120项,通过率51.7% 2005~2006年申报842项工法,评审通过348项,另升级版20项,通过率43.7% 2007~2008年申报1700余项工法,评审通过360项,另升级版57项,通过率24.5%
5月份--工法申报技巧及案例分析

2017年5月
目录
一、工法综述(是什么)
二、工法如何编写(怎么做)
讲
座 内
三、申报国家级工法必备的资料(做什么)
容
四、工法申报书填写要点 (注意事项)
五、工法视频演示 (制作技巧)
一、工法是什么 1、 工法产生的背景 2、 工法发展情况 3、工法的定义、类别、基本内容、特点与作用
2、 工法发展情况
截至目前为止,建设部(住建部)和全国建筑业 协会先后组织13次国家级工法的评审。据统计,前12 次共评审通过和公布了2306项国家级工法。其中,国 家一级工法1018项,二级工法1288项。第13次
2007年,为进一步推动企业工法工作的开展,住 建部在新制定的《施工总承包特级企业资质标准》中 规定: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企业必须具有国家级工法3 项以上。(2015年更改,取消了此要求)
1991~2014年度国家级工法申报简况
年度
一级
二级 升级版 申报项数
1991
41
1992
67
1993
37
1995
50
1997-1998
62
111
1999-2000
61
102
2001-2002
83
136
2003-2004 120
232
2005-2006 135
213
20
840
2007-2008 108
252
57
1694
2009-2010 132
364
93
1941
2011-2012 122459Fra bibliotek1742
2013-201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级工法申报材料(2007~2008年度)工法名称××××××××工法申报单位(单位全称,与印章一致,不需盖章)推荐单位中国xx集团公司申报时间二〇〇九年四月申报材料目录一、国家级工法申报表二、工法内容材料三、省(部)级工法评审意见书复印件四、省(部)级工法批准文件复印件五、关键技术鉴定(评估)证书复印件六、关键技术鉴定(评估)或审定意见复印件七、工程应用证明八、经济效益证明九、科技查新报告十、关键技术专利证书和科技成果获奖证明复印件十一、反映实际施工中工法操作要点的照片(十张)十二、工法对外进行技术转让的证明材料国家级工法申报表( 2007~2008 年度)工法名称××××××××工法申报单位(单位全称,与印章一致,不需盖章)推荐单位中国xx集团公司申报时间 2009 年 4 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制填写说明1.“申报单位”栏:应为工法的主要完成单位。
2.“主要完成单位”栏:完成单位不得超过2个,完成单位之间不允许有上下级或控股关系。
3.“主要完成单位”栏:填写内容应与“主要完成单位意见”栏中的签章一致。
4.“通讯地址”及“联系人”:指申报单位的地址和联系人。
5.“主要完成人”栏:最多填写5人。
6.“重新认定项目”指该工法已批准为国家级工法,有效期超过六年,但其关键技术有所创新,仍具有先进性和较高推广应用价值的工法。
7.“工法应用工程名称及时间”栏:最少填写3项工程,如工程应用少于3项,应填写申报书中“工法成熟、可靠性说明”栏。
8.“主要完成单位”、“主要完成人”必须在省(部)级工法批准文件公布之列。
9.工法关键技术涉及有关专利的,应在“关键技术及保密点”栏注明专利号。
10.“工法形成企业技术标准情况”栏:该工法已形成了企业技术标准时填写此栏。
填写的内容包含企业技术标准名称、编号和发布时间等内容。
×××××××××××工法内容材料^.1.前言 (1)2.工法特点…………………………………………………3.适用范围…………………………………………………4.工艺原理…………………………………………………5.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6.材料与设备………………………………………………7.质量控制…………………………………………………8.安全措施…………………………………………………9.环保措施…………………………………………………10.技术经济效益分析……………………………………11.应用实例………………………………………………(完成单位名称)××× ×××.前 言近年来,我国建筑业的迅猛发展,在水利水电、公路、铁路、隧道、工业与民用建筑等工程建设领域,涉及到大量的岩土预应力锚固工程。
这些锚固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常会遇到在破碎、松散、软弱、渗水等复杂地层进行预应力锚固的问题。
由于单个锚固而粘结力的大小2.工法特点2.1本压缩分散预应力锚索体,采用全程可靠防腐技术,索体在高应力状态下耐腐蚀性能好,运行期静态预应力损失小,耐久性强。
3.适用范围本工法适用于水利水电、公路、铁路、隧道工程中的土质地层、破碎、松散软弱复杂地层及富水地层条件下的压缩分散型无粘结预应力锚索工程施工。
4.工艺原理4.1压缩分散型无粘结预应力锚索,是在不同分组长度的无粘结钢绞线末端安装承载板和挤压套。
当锚索体在孔道内被浆体固结后,以设定的张拉力张力对应于各个承载体的钢绞线时,设置在不同深度的数个承载体将压应力通过浆体结石传递给被加固体,从而对处在锚固范围内的被加固体提供较均衡的锚固力。
其工艺原理见图4.1导向帽锚锚固段钢绞线孔壁摩擦剪应力分布承载板锚索孔支撑架自由段注浆管图4.15.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5.1 施工工艺流程压缩分散型无粘结预应力锚索施工工艺流程如图5.1所示图5. 1压缩分散型无粘结预应力锚索施工工艺流程图5.2 操作要点5.2.1 施工准备1)压缩型无粘结预应力锚索施工前,须对施工所用的主要原材料按有关规范和设计要求进行抽样检验,对所使用的主要机具进行检验、检查和标定,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主要项目如下,土施工配合比见表5.2.4-1所示。
图5.2.4-1 (1)混凝土锚墩可采用在施工现场扎筋立模现浇混凝土的方法制作。
对于坡面较缓、易于清理平整且吊装方便的部位,也可采用预制混凝土锚墩的方法现场安装,以缩短锚索施工的直线工期。
(2)混凝土锚墩现场浇筑施工时,应先清理岩面,按锚墩底面设计尺寸将岩面找平,用水冲洗岩面保证新老混凝土的粘合;安装孔口导向钢管及承压板时,应保证其中心线与锚索孔中心线相重合,平面上与孔轴线正交,其误差不得大于0.5º;锚墩模板一般可采用定型钢模板;混凝土采用强制式拌合机拌制。
人工配小型机具运输入仓,振捣密实,认真进行14d 养护。
(4)锚索张拉以控制张拉力为主,辅以伸长值校核。
其各级理论伸长值计算公式为:△L=△F*L/E*A*n式中:△L ——各级理论伸长值(mm ) ; L ——钢绞线计算长度(mm ) ; E ——钢绞线弹性模量(N/mm 2) A ——钢绞线截面积,A=140 mm 26.材料与设备6.1主要材料6.1.1钢绞线:采用φ15.24mm、1860Mpa高强低松弛无粘结钢绞线,其性能指标应符合GB/T5224-1995和ASTMA416-98的规定。
每批预应力钢绞线均附材质证明书,并按6.2主要施工机具6.2.1千斤顶:采用YDC240Q型千斤顶和2YB2-80型电动油泵配套。
千斤顶、电动油泵、油压表及测力计在使用前须进行配套标定,以标定的力值曲线作为张拉时的控制依据。
压力表、测力计应经法定计量部门校验合格。
7.质量控制7.1质量控制标准本工法遵循的规范主要包括SL46—94《水工预应力锚固施工规范》、DL/T5083-2004《水电水利工程预应力锚索施工规范》,GB/T14370-2000《预应力筋锚具、夹具和连接器》、GB/T5224《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175《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80767.2质量控制措施7.2.1建立健全质量管理机制,制定完善的质量管理规章及奖惩制度。
8.安全措施8.1施工前对所有参加施工的人员进行安全施工的岗前培训,并持证上岗。
8.2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严格按劳保着装,班前进行安全施工技术交底,每日进行安全巡检,每月进行安全考核,奖惩兑现。
对不服从安全人员检查,拒不执行安全管理制度的施工作业人员进行严肃处理,对存在安全隐患的施工部位、工序等应责令整改后施工。
9.环保措施9.1建立相应的施工环保管理机构。
在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循国家和地方政府下发的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加强对施工粉尘、设备噪音、废水弃浆、生产生活垃圾的控制和治理,遵守文明施工、防火及交通管理的规章制度,随时接受相关单位的监督检查。
9.2保证施工现场道路平整、交通畅通并适量湿润使其无大量扬尘;场内设置连续畅顺的排水系统,使场内无大面积的积水。
10.技术经济效益分析10.1 以2000kN压缩分散型无粘结预应力锚索与常规2000KN双重保护无粘结预应力锚索相比较:11.应用实例11.1 雅砻江锦屏一级水电站右岸1885m以上高边坡预应力锚索加固工程11.1.1 工程概况雅砻江锦屏一级水电站右岸1885m高边坡预应力锚索加固工程,包括右岸缆机平台、1885m高程以上右坝肩及高线混凝土系统、开关站、35kv施工变电站、普斯罗沟右侧1885m高程以上和沟左1777m高程以上厂房进水口和泄洪洞进口等明挖边坡的锚固。
11.1.2施工情况11.2.1根据质量检测及监测资料显示,本工程自正式开工直至竣工,由于采用本无粘结压力分散型预应力锚索施工工法施工,确保了锚索深层锚固施工的正常顺利进行,雅砻江锦屏一级水电站右岸自高程2073.0m~1885.0m高达188m的边坡始终处于安全稳11.1.3工程监测及评价结果锚索施工中安装有测力计监测的锚索共完成共计83束,锚索7d平均预应力损失为1.6025%,其统计情况如下:1.当锚索张拉至设计吨位的100%σcon时,锚索测力计反映达到设计力值的83.8%~89.8%,观测7d以后预应力损失吨位在-2.38%~-2.5%范围之间;11.2 ××××××××××××××××××××工程11.2.1 工程概况××××××××××××××××××××××××××××××××××××××××××××××××××××××××××××××××××××××××××××××××××××××××××××××××××××。
11.2.2施工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