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练习题及答案
七上历史练习册及答案

七上历史练习册及答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练习册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中国最早的人类是:-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山顶洞人- D. 蓝田人2. 原始农业的起源地之一是:- A. 黄河流域- B. 长江流域- C. 珠江流域- D. 辽河流域3. “礼仪之邦”的称号最早可以追溯到:- A. 商朝- B. 西周- C. 东周- D. 秦朝答案:1. A2. B3. B二、填空题1. 我国最早的文字是______,最早记录在______上。
2. 春秋时期,______的兴起,标志着我国封建社会的开始。
3. 战国时期,______的统一,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
答案:1. 甲骨文,龟甲或兽骨2. 封建制3. 秦三、判断题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废除了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对/错)2. 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被尊称为“至圣先师”。
(对/错)3. 长城最早是由秦始皇修建的。
(对/错)答案:1. 对2. 对3. 错四、简答题1. 简述商朝的都城迁徙历程。
2. 描述一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
答案:1. 商朝的都城最初位于亳(今河南商丘),后迁至殷(今河南安阳),因此商朝也被称为“殷商”。
2. 战国时期,由于社会变革和思想多元化,出现了许多不同的学派,如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它们各自提出了不同的政治、哲学和道德观念,形成了一个思想交流和学术讨论的繁荣时期,被称为“百家争鸣”。
五、论述题请论述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答案: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其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秦朝通过实行郡县制,废除了分封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为后来的封建王朝提供了有效的行政管理模式。
其次,秦朝统一了度量衡、文字、货币和法律,促进了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再次,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也为后世的皇帝专制提供了制度基础,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
然而,秦朝的严苛法律和重税赋也引发了人民的不满,最终导致了秦朝的灭亡。
初一上册历史辅导练习题及答案【五篇】

初一上册历史辅导练习题及答案【五篇】【导语】历史,简称史,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它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多数时候也是对当下时代的映射。
下面是无忧考网为您整理的初一上册历史辅导练习题及答案【五篇】,仅供大家查阅。
第3课远古的传说练习题一、选择题1.(2012•岳阳模拟)祭祀祖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每年的清明节,为了纪念中华民族的祖先,数万华夏子孙汇聚在黄帝陵前,以“九鼎八簋”的传统礼制及浩大乐舞举行规模宏大的公祭典礼。
在古史传说中,他是______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A.黄河B.长江C.珠江D.淮河2.(2014•山东滨州)1.2014月5日,甲午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省黄陵县黄帝陵揭幕,来自全国各地及海外华人华侨近万人参加典礼。
下列有关黄帝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建造宫室、车船,制作兵器、衣裳B.让部下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C.他是传说时代的治水英雄D.妻子螺祖发明养蚕抽丝技术3.歌曲《龙的传人》有一句歌词“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作为龙的传人的汉族的前身是()A.戎族B.鲜卑族C.蚩尤部落D.华夏族4.炎黄子孙不忘本,两岸和平一家亲。
山岳巍巍,河海殇殇,缅怀祖德,永矢弗忘!海外华人常称自己为“炎黄子孙”是因为() A.他们都是黄皮肤B.是从中国大陆移民的人C.中华民族的主体是由黄炎部落联盟发展而来的D.全部是黄帝和炎帝的后代5.(2012•泰州模拟)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强大凝聚力的民族,下列被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是()①炎帝②黄帝③尧④舜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6.下列哪一时期的社会状况与“天下为公,选贤任能”的情况相符()A.原始人群时期B.山顶洞人时期C.半坡原始居民时期D.传说中的尧、舜、禹时期7.我国神话传说中,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先后出了三个的人物叫尧、舜、禹,他们都是通过推选的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
历把这种产生首领的办法称为()A.选举制B.投票制C.任命制D.禅让制8.(2011•扬州中考)尧舜时期,采用筑堤堵水和疏通河道相结合的方法,把汹涌的洪水引入大海的治水英雄是()A.尧B.舜C.鲧D.禹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练习册答案四篇

七年级上册历史练习册答案【四篇】第1课一、原始人类和文化遗址1、A:北京人(距今约70万到20万年前)和山顶洞人(距今约18000年前);B:半坡遗址;C:河姆渡遗址;D: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前)2、特点:范围广,数量多。
大多集中在长江黄河流域(大江大河流域)三、“神州轩辕自古传”1、黄帝;炎黄联盟;华夏族2.炎黄联盟打败东方蚩尤部落的涿鹿之战。
3.神话虽然是对历史事实的加工和想象,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远古社会的情况,保留了一些历史事实,所以神话是我们了解历史事实的宝贵材料。
第2课二、先民的居所1.干栏式;长江;半地穴式;黄河2.(1)这两种房屋中干栏式建在地面之上,而半地穴式房屋建在地面之下。
(2)因为当地的自然环境不同。
南方湿润多雨,土壤潮湿,适合建造干栏式房屋,而北方地区土质疏松,气候干旱,适合建造半地穴式房屋。
三、治水英雄1.开挖沟渠、疏通河道,使洪水沿着沟渠河道顺畅地流入大海。
2.大禹治水成功后,保障了人民的安全,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第3课一、牧野战歌1.夏——启;商——汤;周——姬发/周武王2.盘庚迁殷3.公元前1064年;是商周两个朝代更替的决定性战役三、繁复的宗法关系网1.因为乙不是嫡长子,有违宗法制2.丙3.丁为大宗;戊为小宗第4课一、“今天有雨吗?”1.商代;甲骨文2.占卜;卜辞3.占卜之风;二、铸鼎祭母1.BEADC2.司母戊方鼎3.尊、编钟、盘等有效处理学生的不当行为当学生在课堂上故意做出某些出格的行为时,他往往心里清楚教师将会对此做出什么反应。
他也知道自己有很多观众(教室里的其他学生),因此,他会更卖力地表现以哗众取宠。
很多教师都会犯同样的错误,即当众处理某个学生的不当行为。
这么做往往收不到预期的效果。
而且,不恰当的处理方式往往会让事情变得更糟。
当然,那些优秀教师已经掌握了有效应对这种学生的方法。
遇到类似的情况,他们会私下里和学生进行一对一谈话,以消除个别学生在其他学生面前那旺盛的表演欲.在上一堂课中,相信你已经知道了规则和常规之间的区别。
七年级上册历史练习题及答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练习题及答案要正确对待平时的七年级历史练习题。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七年级上册历史练习题,大家快来跟小编一起看看吧。
七年级上册历史练习题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一、选择题:1.西域地区(今x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开始于( )A.西域各国使节回访长安B.张骞两次出使西域C.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D.东汉政府任命班超为西域都护2.对开通丝绸之路功劳最大的是( )A.汉武帝B.张骞C.班超D.甘英3.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的中转站是( )A.西亚B.欧洲C.西域D.天竺4.张骞出使西域时,汉朝在位的皇帝是( )A.汉文帝B.汉景帝C.汉武帝D.光武帝5.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 )A.联络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B.加强同西域经济文化交流C.寻找匈奴的去向D.恢复对西域的管辖6.汉朝和西域交往日趋频繁始于( )A.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后B.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后C.西汉设立西域都护后D.海上丝绸之路开辟之后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西域的葡萄、核桃、良马、地毯等传入内地,丰富了汉族的经济生活,汉族的铸铁、凿井、开渠等技术和丝织品、金属工具等传到了西域,促进了西域的经济发展。
”(1)概括上述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
(2)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出现在什么历史事件之后?(3)你今天能否从自己的生活中感受到材料所表述的历史现象?试举例加以说明。
三、简答题:张骞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探险家,你认为他在历史上的贡献有哪些?七年级上册历史练习题参考答案一、1.C 2.B 3.A 1.C 2.A 3.B二、(1)汉族和西域进行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共同发展。
(2)张骞通西域后。
(3)能。
现在内地也种植,出售葡萄等。
三、通西域,促进了汉朝和西域人民共同的经济发展;为开辟“丝绸之路”这条东西方通道奠定了基础;为以后对x疆地区实施有效管辖奠定了基础。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练习题(含答案)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练习题一、选择题1.爷爷给小虎讲三国故事时说:“三国尽归司马懿。
”小虎认为不对,因为最终使国家归于统一的是另一个人。
“另一个人”是指()A.司马迁B.司马昭C.司马炎D.司马睿2.西晋得以统一全国的根本原因是()A.北方经济的恢复B.吴、蜀弱小C.司马炎英明果断D.吴、蜀统治腐败3.西晋,一个骤起骤灭的政权,其盛衰兴亡耐人寻味。
对西晋“骤灭”有着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是()A.司马氏篡魏B.定都洛阳C.“七国之乱”D.“八王之乱”4.西晋结束了三国分裂局面,统一全国,但是西晋又是一个短命的王朝,导致西晋短命而亡的根本原因是()A.统治阶级政治上昏庸腐朽B.封王争权夺利,爆发“八王之乱”C.统治者不重视发展生产,经济衰退D.匈奴起兵,攻灭西晋5.“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
”这两句诗描写了北方人民南迁江南的情况。
从诗句中我们可以看出,魏晋南北朝时,我国古代北方农民南迁的主要原因是()A.南方气候优于北方B.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稳定C.北方统治者实行移民政策D.南方经济发展需要北方的劳动力6.“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生活的生动写照()A.汉族B.北方游牧民族C.江南地区D.西南少数民族7.东汉以来,少数民族陆续内迁,这些内迁的少数民族不包括()A.匈奴B.羯族C.氐族D.犬戎二、材料分析题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晋建立初期,晋武帝恢复了古代的分封制,封二十七个同姓王,以郡建国。
之后不断扩大宗室诸王的权力。
诸王可自行选用国中文武官员,收取封国的租税。
材料二:(匈奴)左贤王刘宣等窃议曰:“……今司马氏骨肉相残,四海鼎沸,兴邦复业,此其时矣。
”——《晋书·刘元海载记》(1)材料一中晋武帝采取的这种做法造成了怎样的不利局面?(2)材料二中的“司马氏骨肉相残”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三、探究题9.学完《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一课后,某校七年级A班同学开展以下探究性活动,请你参与。
七年级上册历史课程试题与答案详解

七年级上册历史课程试题与答案详解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朝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A. 西周B. 秦朝C. 汉朝D. 唐朝答案:B2. “夫子哂之”中的“夫子”指的是?A. 孔子B. 老子C. 庄子D. 孙武答案:A3. 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进入封建社会?A. 夏朝的建立B. 商朝的建立C. 春秋时期的开始D. 战国时期的开始答案:D4. 下列哪个皇帝被誉为“”?A. 秦始皇B. 汉武帝C. 唐太宗D. 宋太祖答案:A5. 下列哪个战争奠定了秦朝统一六国的基础?A. 垂拱之治B. 长平之战C. 桂陵之战D. 马陵之战答案:B二、填空题1.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是____。
答案:秦朝2. 孔子,名丘,字____,是春秋末期的著名思想家、教育家。
答案:仲尼3. 下列哪个学派主张“无为而治”?答案:道家4.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将国家行政区划分为郡县,其中最大的行政区是____。
答案:郡5. 下列哪个法律法规是秦朝的法典?答案:秦律三、简答题1. 请简要介绍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及其意义。
答案:秦始皇通过连续的战争,先后灭掉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秦朝。
这一事件标志着中国进入封建社会,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2. 请简要介绍孔子的教育思想。
答案:孔子主张“有教无类”,提倡因材施教,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
他主张学生要谦虚好学,温故知新。
孔子的教育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论述题1. 请论述商鞅变法对秦国的影响。
答案:商鞅变法使秦国实现了国富兵强,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商鞅变法包括废除井田制,实行土地私有;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实行法治等。
这些改革措施增强了秦国的国家实力,使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最强大的国家。
2. 请论述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意义。
答案:秦始皇统一六国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的诞生,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一事件结束了长达数百年的战国纷争,有利于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七年级上册历史练习册答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练习册答案一、选择题1. 我国最早的文字是()A. 甲骨文B. 金文C. 小篆D. 隶书答案:A2.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的中央集权制度是()A. 郡县制B. 分封制C. 世袭制D. 宗法制度答案:A3. 汉武帝时期,实行的对外政策是()A. 闭关锁国B. 丝绸之路C. 屯田制D. 盐铁官营答案:B4.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完善,为士人提供了()A. 土地B. 财富C. 地位D. 权力答案:C5. 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主要表现在()A. 农业B. 手工业C. 商业D. 所有选项答案:D二、填空题1.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是________。
答案:夏朝2.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频繁,其中最著名的战役是________。
答案:城濮之战3. 唐朝时期,著名的诗人有李白、杜甫和________。
答案:白居易4.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开创了中国与________的海上贸易。
答案:东南亚5. 清朝康熙皇帝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包括________。
答案:废除八股文三、简答题1. 请简述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意义。
答案:秦始皇统一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局面,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大一统,为后世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基础。
2. 请简述唐朝时期的文化繁荣表现在哪些方面?答案:唐朝时期的文化繁荣主要表现在文学、艺术、科技、宗教等多个方面。
文学上,诗歌创作达到了高峰,出现了李白、杜甫等伟大的诗人;艺术上,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得到了发展;科技上,发明了火药、指南针等重要科技成果;宗教上,佛教、道教等宗教文化得到了传播和发展。
结束语:通过本练习册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对七年级上册的历史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握。
历史是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了解历史,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过去,把握现在,展望未来。
希望同学们能够继续努力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历史知识,为成为有知识、有文化、有责任感的新一代公民打下坚实的基础。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练习题(含答案)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练习题一、选择题1.右图是学习战国七雄时,小明同学制作的各国位置示意图,其中秦国的位置应是()2.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竞相改革成为时代风潮。
推动这一风潮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推广B.个体小农的出现C.百家争鸣的影响D.新兴地主阶级的推动3.牛牛一家人是生活在战国时期的农民,下列是关于他们家农业生产情况的描述,这些描述()①他爸爸牵着牛耕地去了②他家里又买了一些铁农具③牛耕和铁农具的使用使他家粮食打得更多了④都江堰修好后他家灌溉田地更方便了A.可能全部是事实B.只有①②符合当时情况C.②③在当时不可能出现D.只有一项是正确的4.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包括()①强化了周王朝的统治②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③促进了土地的私有化④引发了改革变法的时代浪潮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5.商鞅在变法时曾说:“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他宣传这种观点的直接目的是()A.建立君主的专制统治B.完成国家民族的统一C.对付反对改革的贵族D.学习前人的治国经验6.《史记·商君列传》记载:“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
”这反映了商鞅变法()A.注重法治,稳定社会秩序B.承认土地私有,发展经济C.推行县制,便于国家管理D.推动民族交融,富国强兵7.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影响最大的一次改革。
有人评价这次变法:“以前是贵族任战士,现在是战士为贵族。
”与之相关的变法措施是()A.加强刑罚B.奖励生产C.推行县制D.奖励军功8.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影响最深远的一次变法。
下列有关商鞅变法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变法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②“奖励军功、按功授爵”是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③改革措施体现了法家思想④商鞅被杀说明改革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9.下表内容是某著名水利工程的相关说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历史上册练习题及答案1.1127年,赵构称帝的地点是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赵构称帝的地点是南京,即今天的河南商丘,后来由于金军的南侵,将都城迁到临安。
建康是今天的南京,江都是今天的扬州,要注意古今地名的变迁,防止混淆。
答案:南京2.阿骨打的活动不包括A.统一女真各部B.举兵抗辽C.称帝建金D.迁都思路解析:阿骨打是女真族杰出的首领,他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了金政权,领导了抗辽斗争,并最终灭掉了辽。
迁都发生在宋金议和之后,阿骨打早已去世。
答案:D3.下列战役由岳飞指挥的是A.东京保卫战B.收复建康C.黄天荡战役D.郾城大捷思路解析:1140年岳飞带领的宋军在郾城大败金朝骑兵主力,取得大捷,是著名的一场战役。
答案:D●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1.12世纪强大起来的金政权先后灭掉的两个政权是A.北魏、西夏B.辽、北宋C.辽、西夏D.西夏、北宋思路解析:西夏是在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政权的进攻下才最终灭亡的。
金强大起来后,首先面对的是辽对其的压迫,所以在1125年先灭掉了辽,在1127年,接着灭掉了其南部的北宋。
答案:B2.标志着北宋灭亡的事件称为A.澶渊之盟B.靖康之变C.安史之乱D.陈桥兵变思路解析:靖康元年(1126年)正月,金东路军进至汴京(今河南开封)城下,逼宋议和后撤军。
同年八月,金军又两路攻宋;闰十一月,金两路军会师攻克汴京。
次年三月,金军大肆搜掠后,立张邦昌为楚帝,驱掳徽、钦二帝和宗室、后妃、教坊乐工、技艺工匠等数千人,携文籍舆图、宝器法物等北返,北宋亡。
史称“靖康之变”或“靖康之难”“靖康之祸”“靖康之耻”。
又因靖康元年为丙午年,亦称此事件为“丙午之耻”。
答案:B3.岳飞赢得广大人民的尊敬,主要是因为他A.作战英勇,收复失地B.坚持抗金,符合广大人民的意愿C.主张抗金,被投降派杀害D.是著名的抗金英雄思路解析:岳飞在中国历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在过去的 __为纲的思想指导下,对岳飞的历史地位有着不正确的评价,认为他是民族英雄。
但是岳飞抗金在当时来说,由于金政权与南宋政权对比处在相对落后的社会发展阶段,特别是金对于南宋的战争主要是掠夺,造成了中原地区先进的农业生产文明的破坏,所以,岳飞抗金之所以得到人民的推崇和纪念主要是他领导的斗争符合当时广大中原地区人民利益的结果。
答案:B4.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中,有“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一句。
其中的“匈奴”指的是A.匈奴 __B.女真 __C.契丹 __D.党项 __思路解析:岳飞一生主要是从事抗金斗争,诗中的“匈奴”不是真指历史上的匈奴 __,而是指金的建立者女真贵族,此处“匈奴”一词用于贬义。
答案:B5.请按照时间的先后排列下列政权建立的顺序①北宋②契丹③西夏④金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②③①④D.②①③④思路解析:在 __学习中,时间的记忆一直是个难题,但注意点小的窍门还是很容易的。
比如在此题中记住契丹是在916年建立的,应该是我们在这四个政权中学得最早的一个,而至于金,则是我们在这四个中学习得最晚的一个。
答案:C●志鸿教育乐园有一天,历史教师在上课。
老师问同学:“谁能讲出历史上的郑成功是何许人?”有位学生站起来说:“郑成功是何许人我不清楚,可我知道谁是他的母亲!”教师说:“您怎么知道谁是他的母亲?”学生说:“是的,他的母亲叫‘失败’!老师不是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吗?”●30分钟训练(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1.下列选项与岳飞有关系的是①在堰城大败金军②坚持抗金的正义斗争,赢得了人民的支持③取得了黄天荡大捷④被秦桧所陷害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思路解析:在南宋抗金的过程中,不仅出现了岳飞这样的抗金英雄,也出现过韩世忠、王彦等抗金英雄,所以,有些抗金的事迹记忆是个难点。
但在堰城大败金军是岳家军,黄天荡大捷的是韩世忠领导的,所以我们可以运用排除选择法去掉一些选项,这样就容易选择了。
答案:D2.“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作者写这首诗的主要目的是A.讽刺金 __醉生梦死B.讽刺南宋 __醉生梦死C.赞美东京的繁华D.赞美临安的繁华思路解析:这道题用古诗作题干。
解题时首先要明确古诗出现的时代是南宋,同时要明确,当时南宋定都临安的特殊背景是苟且偷生的,因此诗人是借写临安的繁华暗中讽刺南宋 __醉生梦死。
答案:B3.宋金议和后,金迁都燕京,主要是为了A.进攻南京B.抵抗蒙古C.利用长城D.统治黄河流域思路解析:金迁都燕京,使统治中心南移,主要是为了更加有效地加强对经济文化发达的黄河流域的统治。
答案:D4.与南宋并存过的少数民族政权不包括A.蒙古族政权B.契丹族政权C.党项族政权D.女真族政权思路解析:本题为历史、地理题。
主要考查相关的时空概念,南宋建立之前1125年,契丹族政权(辽)已被金所灭,故契丹族政权不可能与南宋并存。
答案:B5.灭掉北宋政权的是A.辽B.西夏C.金D.南宋思路解析:辽早于北宋被灭亡,南宋在北宋灭亡后出现,且是同宗相传,可以排除。
西夏虽然和北宋有和战的关系,但没有灭亡北宋。
朝代灭亡的标志一般是都城被攻占或者皇帝被俘虏,被杀死。
北宋灭亡的标志是1127年,金军攻占东京,俘虏宋徽宗和宋钦宗。
答案:C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靖康之变是北宋结束的标志B.岳家军纪律严明,维护了南方地区的稳定C.1141年宋金和议有利于 __的发展D.女真族在中原地区还完整地保留着自己的生活习俗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对历史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金灭北宋的时间正是靖康年间,因此把北宋结束的日子叫靖康之变。
正是由于岳家军的纪律严明,所以抗击了金军,保护了南宋人民的生产和生活上的安定,所以说维护了南方地区的稳定。
1141年宋金议和,虽对南宋有屈辱的一面,但从长远看,确实有利于 __的发展。
女真族迁入中原后,由于长期的民族融合,他们的生活习惯开始发生变化,最终与汉族人没有什么差别。
答案:D7.连一连宋高宗阿骨打岳飞赵构金太祖郾城思路解析:阿骨打的名字不可能是汉族政权宋高宗的名字,而只能是少数民族金政权的建立者,另一连线又是时间,所以,选项就很容易作答了。
答案:宋高宗连赵构,岳飞连郾城,金太祖连阿骨打8.阅读下面材料:岳飞墓坐落在杭州西湖畔的栖霞岭。
墓碑上刻有“宋岳鄂王墓”五个字,向墓而跪的有几个铁铸人像,他们就是陷害岳飞的秦桧等人。
图2-3宋岳鄂王墓图2-4害死岳飞的秦桧等铁铸人像完成(1)~(2)题:(1)岳家军打胜仗的原因是什么?(2)岳飞的事迹为什么能够流传至今?思路解析:一个历史事件取胜的原因往往要分析它的正义性,因为正义的事业会得到人民的支持,反之就会遭到人民的反对。
另外也要考虑个人的因素,因为英雄人物在一些历史时刻能够影响历史事件的发展进程。
而英雄人物受到人民的怀念往往是因为他们代表了人民的利益。
答案:(1)人民群众的支持、友军的配合、岳飞个人的谋略和他的指挥才能。
(2)因为岳飞做的事情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有益于人民群众的事情,同时由于岳飞在抗金斗争中的功劳特别大,因此,他的事迹能够流传至今。
9.阅读下面材料:1140年,金大将兀术带领金朝的军队向南宋进攻。
岳家军与金兀术作战。
兀术有一支经过专门训练的骑兵,人马都披上厚厚的铁甲,叫做“拐子马”,向岳家军进攻。
岳家军看准了拐子马的弱点,等敌人冲过来,命令士兵弯着身子,专砍马腿。
马砍倒了,金兵跌下马来,这样就把拐子马打败了。
兀术听到这个消息,伤心得哭了,他说,自从带兵打仗以来,全靠拐子马打胜仗,这下全完了。
岳家军乘胜收复了许多中原失地。
完成(1)~(3)题:(1)岳家军的 __是谁?他生活于哪个朝代?有什么主要事迹?(2)金军中流传怎样的一句话形容岳家军?(3)史料中描述的是哪次战役?思路解析:第(1)(2)(3)问都是考查历史基础知识,比较容易回答;主要是要学会在材料创设的情景中结合课本知识回答问题。
答案:(1)岳飞;南宋;他领导的军队多次打败金军,收复了许多失地。
(2)撼山易,憾岳家军难!(3)郾城大捷10.在一次课堂讨论的过程中,有的同学提出南宋和金的和议是以牺牲抗金英雄岳飞等人的努力而达成的一次屈辱、苟且偷安的和议,在历史上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那么你根据所学的历史知识如何看待以上的说法呢?说明你的理由。
思路解析:关于南宋与金的和议,确实是南宋 __苟且偷安的一份和议,但在当时历史情况下其实也是双方势力相对均衡的产物,特别是和平的局面有利于北方的恢复和发展,应该是积极作用是主要的。
答案:我不完全同意以上的说法。
和议是牺牲了岳飞等人的努力,是有点苟且偷安的味道,但更是双方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均衡的产物。
议和后,和平的局面有利于北方的恢复和发展,也有利于南方的经济发展,从民族融合的角度看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