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民歌教案

合集下载

初中多彩民歌音乐教案设计

初中多彩民歌音乐教案设计

初中多彩民歌音乐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体验我国各地丰富多彩的民歌音乐,增强民族自豪感。

2. 通过民歌学习,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听力和演唱技巧。

3. 培养学生对民歌的热爱,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二、教学内容1. 民歌的基本概念及分类:劳动号子、山歌、小调等。

2. 各地具有代表性的民歌:如《茉莉花》、《康定情歌》、《黄河大合唱》等。

3. 民歌的音乐特点:旋律、节奏、演唱方式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让学生初步了解民歌的概念,引发学生对民歌的兴趣。

2. 课堂讲解:(1)讲解民歌的基本概念及分类,让学生了解民歌的多样性。

(2)介绍各地具有代表性的民歌,让学生感受不同地域的音乐风格。

(3)分析民歌的音乐特点,如旋律、节奏、演唱方式等,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3. 实践环节:(1)分组学习: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首感兴趣的民歌进行学习。

(2)学唱民歌:引导学生跟唱、模仿,掌握民歌的演唱技巧。

(3)创编表演:鼓励学生对所学民歌进行创编,如改变旋律、节奏等,并进行表演展示。

4. 课堂总结:通过提问、讨论等形式,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

5.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民歌欣赏任务,让学生课后了解更多民歌,拓宽音乐视野。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民歌的了解程度、演唱技巧及创编能力。

2. 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学生对民歌的喜爱程度及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感。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适合初中生的民歌教材,如《初中音乐鉴赏》等。

2. 音响设备:CD、音响、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民歌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深入了解我国丰富多彩的民歌音乐,培养他们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激发他们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弘扬的责任感。

初中民歌音乐教案

初中民歌音乐教案

初中民歌音乐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感受我国各地民歌的音乐特点和魅力,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2. 通过学习民歌,使学生了解我国丰富的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3.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教学内容:1. 民歌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各地民歌的代表作品3. 民歌的音乐特点和表现手法教学重点:1. 民歌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各地民歌的代表作品3. 民歌的音乐特点和表现手法教学难点:1. 民歌的音乐特点和表现手法的理解和运用2. 学生对各地民歌风格的把握和表现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和音响设备2. 民歌乐谱和教材3. 视频资料和图片素材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民歌的基本概念和分类,让学生对民歌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 引导学生关注民歌的音乐特点和表现手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展示(15分钟)1. 通过课件和音响设备,向学生展示各地民歌的代表作品,让学生感受民歌的魅力。

2. 分析民歌的音乐特点和表现手法,引导学生理解和把握民歌的风格。

三、实践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喜欢的民歌进行学习和演唱。

2.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分享学习民歌的收获和感受,交流学习经验。

2.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五、拓展活动(5分钟)1. 引导学生关注和学习更多的民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2. 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的音乐活动,展示学生的音乐才能。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民歌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民歌的音乐特点和表现手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情况,以及对各地民歌风格的把握和表现。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在学习民歌的过程中,对民歌的音乐特点和表现手法有一定的理解,但在实践中对各地民歌风格的把握和表现还有待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民歌的风格,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

《民歌欣赏》教案模板(5篇

《民歌欣赏》教案模板(5篇

《民歌欣赏》教案模板(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音乐鉴赏》教材第六章《民歌欣赏》部分,详细内容包括我国各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五首民歌:山西《走西口》、内蒙古《牧歌》、江苏《茉莉花》、四川《康定情歌》和广东《彩云追月》。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各地民歌的特点和风格。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五首民歌的基本旋律、节奏和歌词内容。

2. 培养学生对我国各地民歌的鉴赏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3. 增强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自豪感,激发传承和发扬民族音乐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五首民歌的基本旋律、节奏和歌词内容。

难点:理解并把握各地民歌的风格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音响设备、PPT课件。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我国各地区的风光视频,让学生感受不同地域的自然风光,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民歌欣赏。

2. 讲解与示范(15分钟)(1)介绍五首民歌的背景和特点。

(2)钢琴伴奏,教师示范演唱五首民歌。

3. 实践活动(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民歌进行学唱,教师巡回指导。

4. 例题讲解(10分钟)(1)分析五首民歌的旋律、节奏特点。

(2)讲解各地民歌风格的形成原因。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拓展延伸:介绍其他地区的民歌,激发学生兴趣。

六、板书设计1. 《民歌欣赏》2. 内容:(1)五首民歌的名称及地区。

(2)五首民歌的旋律、节奏特点。

(3)各地民歌风格形成原因。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学唱五首民歌,录制视频。

(2)分析五首民歌的旋律、节奏特点,写成书面报告。

2. 答案:(1)视频提交至班级群。

(2)书面报告在课后一周内提交。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欣赏五首不同地区的民歌,使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课后反思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对民歌旋律、节奏的掌握情况,以及各地民歌风格特点的理解。

在拓展延伸环节,可引导学生了解更多地区的民歌,如云南、贵州等地的特色民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中国民歌》音乐教案

《中国民歌》音乐教案

《中国民歌》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民歌的概念、特点和分类,培养学生对中国民歌的兴趣和热爱。

2. 通过学习民歌,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中国民歌的概念与特点2. 中国民歌的分类3. 民歌的基本演唱技巧4. 民歌的伴奏乐器5. 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民歌作品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民歌的概念、特点、分类和演唱技巧等内容。

2. 示范法:教师演唱或播放优秀民歌作品,学生跟随模仿。

3. 实践法:分组练习、合唱等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民歌演唱。

4. 探究法:引导学生自主查找、分析、讨论民歌相关资料,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中国民歌的概念,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讲解民歌的特点、分类和演唱技巧。

3. 示范:演唱或播放优秀民歌作品,学生跟随模仿。

4. 练习:分组练习、合唱等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民歌演唱。

五、课后作业1. 自学一首中国民歌,了解其背景、演唱技巧等。

3. 练习民歌演唱,提高自己的演唱水平。

4. 调查身边的同学,了解他们对中国民歌的认识和喜爱程度。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中国民歌的概念、特点和分类的理解程度。

2. 学生民歌演唱技巧的掌握情况。

3. 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中国民歌相关教材或歌曲集。

2. 音响设备:播放民歌作品的音响或耳机。

3. 网络资源:民歌相关网站、视频、音频资料。

4. 乐器:民族乐器,如二胡、琵琶、笛子等。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中国民歌的概念与特点。

2. 第二课时:讲解中国民歌的分类。

3. 第三课时:学习民歌的基本演唱技巧。

4. 第四课时:介绍民歌的伴奏乐器。

5. 第五课时:学习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民歌作品。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全面、深入地介绍了中国民歌。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关于民歌的教学教案

关于民歌的教学教案

关于民歌的教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音乐》教材第七章《多彩的民间音乐》,具体内容为我国各地民歌的鉴赏与分析。

主要包括北方的山西民歌《走西口》、南方的江苏民歌《茉莉花》以及西南地区的四川民歌《康定情歌》。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不同地区民歌的特点,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2. 培养学生对民间音乐的兴趣,激发他们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责任感。

3. 通过对民歌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各地民歌的风格特点及其音乐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学生对民歌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音响设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音乐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一段各地民歌的剪辑,引导学生关注我国丰富多样的民间音乐。

2. 新课导入: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将要学习的三首民歌。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让学生模仿不同地区的民歌演唱风格,体验民间音乐的韵味。

4. 例题讲解:详细讲解三首民歌的背景、特点、音乐表现手法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跟随音乐演唱三首民歌,感受其音乐魅力。

7. 课堂拓展: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其他地区的民歌,促进课堂互动。

六、板书设计1. 多彩的民间音乐2. 内容:山西民歌《走西口》江苏民歌《茉莉花》四川民歌《康定情歌》3. 核心词汇:民间音乐、风格特点、音乐表现手法、鉴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三首民歌的风格特点,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2. 答案示例:山西民歌《走西口》:朴实、豪放,表现了劳动人民的辛勤与坚韧。

江苏民歌《茉莉花》:优美、抒情,展现了水乡人民的柔情蜜意。

四川民歌《康定情歌》:热情、奔放,传递了川蜀人民的真挚感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对我国各地民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拓展延伸。

音乐教案-民歌欣赏

音乐教案-民歌欣赏

音乐教案-民歌欣赏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民歌的定义、特点及分类。

2.培养学生对民歌的兴趣,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3.引导学生理解民歌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传承和弘扬民族音乐。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民歌的分类、特点及欣赏方法。

2.教学难点:民歌的情感表达及文化内涵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导入(1)播放一首耳熟能详的民歌,如《茉莉花》。

(2)引导学生说出歌曲的名称及演唱者。

(3)简要介绍民歌的定义及特点。

2.民歌分类及特点(1)播放不同类型的民歌,如《康定情歌》、《小放牛》等。

(3)讲解各类民歌的背景及文化内涵。

3.民歌欣赏方法(1)播放一首民歌,如《青藏高原》。

(2)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旋律、节奏、歌词等方面。

(3)讲解如何欣赏民歌,如感受歌曲的情感、理解歌词的意境等。

4.民歌欣赏实践(1)分组,每组选择一首民歌进行欣赏。

(2)各小组讨论歌曲的特点、情感表达等。

(3)每组派代表分享欣赏心得。

5.民歌演唱实践(1)教唱一首简单的民歌,如《茉莉花》。

(2)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演唱技巧,如气息、音准等。

(3)分组练习,集体演唱。

(1)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分享自己在民歌欣赏方面的收获。

(3)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民族音乐,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

四、课后作业1.搜集一首自己感兴趣的民歌,了解其背景及特点。

2.结合课堂所学,写一篇关于民歌欣赏的短文。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欣赏、实践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对民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和实践。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让他们在欣赏民歌的过程中,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

课后作业的设置,旨在让学生将课堂所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进一步传承和弘扬民族音乐。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民歌的分类、特点及欣赏方法在讲解民歌分类时,可以这样设计对话:“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民歌大致可以分为几类吗?”“是的,有劳动号子、山歌和小调三种类型。

初中民歌山歌教案

初中民歌山歌教案

初中民歌山歌教案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体验我国各地民歌山歌的独特魅力,丰富学生的音乐文化知识。

2. 通过民歌山歌的学习,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3. 通过对民歌山歌的学唱和欣赏,增进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传承。

教学内容:1. 各地民歌山歌的代表作品选段。

2. 民歌山歌的演唱技巧和表现手法。

3. 民歌山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一段具有代表性的民歌山歌,让学生初步感受其独特的风格和魅力。

2. 教师简要介绍民歌山歌的概念,引导学生对民歌山歌产生兴趣。

二、教学民歌山歌的代表作品(15分钟)1. 教师选取几首具有代表性的民歌山歌,如《茉莉花》、《康定情歌》等,进行讲解和示范。

2. 学生跟随教师学唱这些民歌山歌,注意掌握其演唱技巧和表现手法。

3.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这些民歌山歌的美感,让学生体会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三、探索民歌山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15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民歌山歌的历史发展,让学生了解其在我国音乐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2.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民歌山歌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文化特点,如《茉莉花》所体现的江南水乡的风光和人民的美好情感等。

3.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民歌山歌的文化内涵,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四、实践环节:学唱民歌山歌(15分钟)1. 教师选取一首具有代表性的民歌山歌,让学生分组学唱。

2. 学生跟随教师学唱,注意掌握其旋律和节奏。

3. 教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指导和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演唱水平。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民歌山歌在我国音乐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2. 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学习和欣赏民歌山歌,提高音乐素养。

3.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民歌山歌的演唱技巧和表现手法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民歌山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的了解程度。

民歌 教案

民歌 教案

民歌教案【教案】民歌教学目标:1. 了解民歌的定义和特点。

2. 通过学习民歌,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和审美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音乐演唱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1. 了解民歌的定义和特点。

2. 引导学生通过歌曲感受和表达情感。

3. 学会简单的民歌演唱技巧。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和审美能力。

2. 培养学生的音乐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1. 录制好民歌音乐,准备音响设备。

2. 音乐聆听素材,包括不同地域的民歌演唱。

3. 教学投影仪,准备好相关图片和歌词。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 利用音响播放一首著名的民歌,让学生聆听,引导他们表达对这首歌的感受。

2. 提问:你们觉得这首歌是怎样的音乐类型?你们能找出一些特点吗?Step 2:引入1. 显示出民歌的定义和特点的图片,让学生一起阅读并讨论。

2. 谈论:你们认为什么样的歌曲才能被称为民歌?Step 3:集体学习1. 展示不同地域的民歌演唱视频和音频,让学生聆听和欣赏。

2. 引导学生注意歌曲的情感表达和演唱方式。

3. 提出问题:你们能从这些民歌中找到哪些共同特点?4. 教师点评学生答案并给予肯定。

Step 4:个别学习1. 选择一首易学的民歌,将歌曲的歌词和简谱显示在教学投影仪上。

2. 教师先唱一遍,然后逐句对学生进行歌曲教唱。

3. 学生跟着教师一起唱歌,注意发音和节奏。

Step 5:合唱演练1. 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演唱一首民歌。

2. 组织小组合唱演练,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并注意节奏和和声。

3. 学生完成后,展示小组合唱的成果,鼓励其他同学互相欣赏和评价。

Step 6:总结反思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

2. 提问:你们觉得自己在本节课中有哪些进步?3. 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作为今后课程改进的参考。

Step 7:作业布置1. 要求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民歌,在家里练习演唱,并在下一节课上进行展示。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民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培养了他们对音乐的情感和审美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受民歌
音乐教育是人的精神、修养、做人的教育,音乐课不能让学生喜爱音乐,音乐不能成为发自学生内心的需求,那么,任何所谓“音乐学习”对学生来说都是没有意义的。

自主的研究性学习不但可以让学生充分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音乐生活的丰富性,掌握获取欣赏音乐的手段和方法,对丰富其阅历,激发学习音乐的兴趣,逐步建立起终身学习的愿望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另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教师引导,学生为主体,构建了互动的师生关系。

教学理念:
1、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进行音乐课中研究性课程的创新尝试。

在开展有效的接受性学习的同时,培养学生对知识进行主动探求,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民歌作为我国民族民间音乐艺术中的瑰宝,有着十分高的欣赏价值,通过学习,不但有助于学生了解祖国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并在收集、理解、报告撰写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民歌音乐的喜爱。

教学重点:少数民族歌舞与民族风情
谱例:4/4 ХХХХХOХOХ|OХХХХХХХ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