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相位测距仪设计

合集下载

用于相位法激光测距的电路系统设计

用于相位法激光测距的电路系统设计

用于相位法激光测距的电路系统设计激光测距是一种常用的非接触式测量技术,可以精确测量目标物体与测距仪的距离。

相位法激光测距是其中一种常见的方法,通过测量激光光波的相位差来计算距离。

下面将介绍一个基于相位法激光测距原理的电路系统设计。

1. 激光发射电路:设计一个激光二极管的驱动电路,可以通过电流控制二极管的发射光强。

使用一个恒流源以确保驱动电流的稳定性。

此外,还需要添加一个调节电路,可以根据需要调整激光发射的光功率。

2. 光电检测电路:将光电二极管作为光电检测元件接在测距仪上,用于接收激光反射光信号。

光电二极管产生的电流与光的强度成正比。

使用一个高增益的放大器将光电二极管产生的微弱电流信号放大。

3. 相位差测量电路:使用一个相位差测量电路来测量激光光波发射和接收之间的相位差。

该电路可以采用锁相放大器或频率调制技术。

在锁相放大器中,将激光发射的信号作为参考信号,将光电二极管接收到的信号作为待测信号输入。

锁相放大器可以精确测量相位差,并输出一个稳定的直流电压信号。

4. 距离计算电路:将锁相放大器输出的直流电压信号输入到距离计算电路中,根据相位差和激光波长的关系,计算出目标物体与测距仪之间的距离。

该电路可以通过编程芯片或者专门的测距芯片来实现距离计算。

以上是一个基于相位法激光测距原理的电路系统设计。

通过精心选择和设计各个电路模块,可以实现高精度和稳定的激光测距功能。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设计中还需考虑电路的抗干扰能力、功率稳定性和其他实际应用需要的因素。

在激光测距中,相位法是一种常用的方法,能够提供高精度和高稳定性的测距结果。

相位法激光测距的原理是通过测量激光发射和接收之间的光波相位差来计算目标物体与测距仪之间的距离。

在设计电路系统时,需要考虑到激光发射电路、光电检测电路、相位差测量电路和距离计算电路等各个环节。

首先,激光发射电路是相位法激光测距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负责驱动激光二极管发射具有稳定光强的激光光束。

《相位法激光测距仪设计》

《相位法激光测距仪设计》

《相位法激光测距仪设计》摘要:I.引言- 激光测距仪背景和应用- 相位法激光测距仪的优势II.相位法激光测距仪原理- 相位法基本原理- 激光测距仪系统构成III.相位法激光测距仪设计- 系统硬件设计- 激光发射器- 激光接收器- 数字鉴相器- 系统软件设计- 相位差计算- 距离计算IV.相位法激光测距仪应用- 军事领域- 民用领域V.结论- 相位法激光测距仪的优势- 发展前景正文:激光测距仪是一种利用激光技术测量物体距离的仪器,广泛应用于军事、民用等领域。

相位法激光测距仪作为其中一种类型,具有高精度、高效率等优势,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

相位法激光测距仪基于相位法原理,通过检测发射光和反射光之间的相位差来检测距离。

其系统构成主要包括激光发射器、激光接收器、数字鉴相器等部分。

其中,激光发射器负责发射激光束,激光接收器负责接收反射光,而数字鉴相器则负责计算相位差。

在设计相位法激光测距仪时,需要考虑系统硬件和软件的设计。

在硬件方面,激光发射器和接收器需要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精度,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此外,数字鉴相器的设计也非常重要,其性能直接影响到相位差计算的准确性。

在软件方面,相位差计算和距离计算的算法需要优化,以提高计算速度和精度。

相位法激光测距仪在军事和民用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军事领域,相位法激光测距仪可以应用于侦查、定位、导航等方面,提高作战效率和精度。

在民用领域,相位法激光测距仪可以应用于土地测量、建筑测量、无人机导航等领域,为生产生活提供便捷。

总之,相位法激光测距仪具有显著的优势,其设计和应用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激光测距实验报告(精)

激光测距实验报告(精)

一、激光测距简介:激光测距仪无论在军事应用方面,还是在科学技术、生产建设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

由于激光波长单一,测量精度高,且激光测距仪结构小巧,安装调整方便,故激光测距仪是目前高精度测距最理想的仪器。

激光器与普通光源有显著的区别,它利用受激发射原理和激光腔的滤波效应,使所发光束具有一系列新的特点:①激光有小的光束发散角,即所谓的方向性好或准直性好。

②激光的单色性好,或者说相干性好,普通灯源或太阳光都是非相干光。

③激光的输出功率虽然有限度,但光束细,所以功率密度很高,一般的激光亮度远比太阳表面的亮度大。

若激光是连续发射的,测程可达40公里左右,并可昼夜进行作业。

若激光是脉冲发射的,一般绝对精度较低,但用于远距离测量,可以达到很好的相对精度。

世界上第一台激光器,是由美国休斯飞机公司的科学家梅曼于1960年,首先研制成功的。

美国军方很快就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对军用激光装置的研究。

1961年,第一台军用激光测距仪通过了美国军方论证试验,对此后激光测距仪很快就进入了实用联合体。

激光测距仪重量轻、体积小、操作简单速度快而准确,其误差仅为其它光学测距仪的五分之一到数百分之一,因而被广泛用于地形测量,战场测量,坦克,飞机,舰艇和火炮对目标的测距,测量云层、飞机、导弹以及人造卫星的高度等。

它是提高坦克、飞机、舰艇和火炮精度的重要技术装备。

由于激光测距仪价格不断下调,工业上也逐渐开始使用激光测距仪。

国内外出现了一批新型的具有测距快、体积小、性能可靠等优点的微型测距仪,可以广泛应用于工业测控、矿山、港口等领域。

激光测距仪-分类:一维激光测距仪用于距离测量、定位;二维激光测距仪(Scanning Laser Range finder)用于轮廓测量,定位、区域监控等领域;三维激光测距仪(3D Laser Range finder)用于三维轮廓测量,三维空间定位等领域。

激光测距-方法激光测距仪一般采用两种方式来测量距离:脉冲法和相位法。

激光测距 相位

激光测距 相位

激光测距相位激光测距相位法是一种常用的测量距离的技术方法,它利用激光器发射激光脉冲,通过测量激光的相位差来确定目标物体与测量仪器之间的距离。

该方法具有测量精度高、测量范围广、测量速度快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建筑、医疗和科学等领域。

相位法是一种利用激光的光波特性进行测距的方法。

它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激光脉冲的相位差来计算目标物体与测量仪器之间的距离。

激光脉冲发射时首先经过一个光调制器,光调制器可以控制激光的频率和相位,然后被目标物体反射回来,最后由一个接收器接收。

接收器接收到的激光脉冲经过信号处理后,测量出激光脉冲的相位差,进而计算出目标物体的距离。

在测量中,激光脉冲发射后,经过一段时间后,激光脉冲被目标物体反射回接收器。

激光脉冲的相位差就是指发射时刻和接收时刻的相位差。

可以通过测量激光脉冲的到达时间差或测量激光脉冲的相位差来计算出目标物体与测量仪器之间的距离。

在计算激光脉冲的相位差时需要考虑到激光的传播速度。

激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光速,而在大气中的传播速度则受到大气折射率的影响。

因此,在测量中需要将激光传播的时间与激光的相位差进行转化,从而得到准确的距离值。

激光测距相位法具有许多优点。

首先,它具有测量精度高的特点。

由于激光的相位差可以精确地测量,在近距离的测量中,可以达到亚毫米级别的测量精度。

其次,激光测距相位法的测量范围广。

激光的传播速度非常快,而且激光脉冲的相位差可以进行很大的可调范围,因此可以实现从几毫米到几百米甚至几千米的距离测量。

此外,激光测距相位法还具有测量速度快的特点。

激光脉冲的传播速度很快,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实现实时测距,适用于需要快速测量的场合。

激光测距相位法被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

在工业领域,激光测距相位法可以用于测量物体的尺寸、位置和形状,为生产加工提供重要的参数。

例如,在汽车制造中,可以利用激光测距相位法测量车身外形的尺寸,以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

在建筑领域,激光测距相位法可以用于测量建筑物的高度、宽度和倾斜度等参数,为建筑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激光测距实验报告(精)

激光测距实验报告(精)

一、激光测距简介:激光测距仪无论在军事应用方面,还是在科学技术、生产建设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

由于激光波长单一,测量精度高,且激光测距仪结构小巧,安装调整方便,故激光测距仪是目前高精度测距最理想的仪器。

激光器与普通光源有显著的区别,它利用受激发射原理和激光腔的滤波效应,使所发光束具有一系列新的特点:①激光有小的光束发散角,即所谓的方向性好或准直性好。

②激光的单色性好,或者说相干性好,普通灯源或太阳光都是非相干光。

③激光的输出功率虽然有限度,但光束细,所以功率密度很高,一般的激光亮度远比太阳表面的亮度大。

若激光是连续发射的,测程可达40公里左右,并可昼夜进行作业。

若激光是脉冲发射的,一般绝对精度较低,但用于远距离测量,可以达到很好的相对精度。

世界上第一台激光器,是由美国休斯飞机公司的科学家梅曼于1960年,首先研制成功的。

美国军方很快就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对军用激光装置的研究。

1961年,第一台军用激光测距仪通过了美国军方论证试验,对此后激光测距仪很快就进入了实用联合体。

激光测距仪重量轻、体积小、操作简单速度快而准确,其误差仅为其它光学测距仪的五分之一到数百分之一,因而被广泛用于地形测量,战场测量,坦克,飞机,舰艇和火炮对目标的测距,测量云层、飞机、导弹以及人造卫星的高度等。

它是提高坦克、飞机、舰艇和火炮精度的重要技术装备。

由于激光测距仪价格不断下调,工业上也逐渐开始使用激光测距仪。

国内外出现了一批新型的具有测距快、体积小、性能可靠等优点的微型测距仪,可以广泛应用于工业测控、矿山、港口等领域。

激光测距仪-分类:一维激光测距仪用于距离测量、定位;二维激光测距仪(Scanning Laser Range finder)用于轮廓测量,定位、区域监控等领域;三维激光测距仪(3D Laser Range finder)用于三维轮廓测量,三维空间定位等领域。

激光测距-方法激光测距仪一般采用两种方式来测量距离:脉冲法和相位法。

相位式激光测距原理

相位式激光测距原理

相位式激光测距原理
相位式激光测距原理是一种利用光学原理测量物体距离的方法。

其基
本原理是将激光束发送到目标物体,经过反射后接收回来,然后根据
光的相位差计算出物体到激光测距仪的距离。

下面将会逐一讲解相位
式激光测距原理的详细内容。

1. 激光的发射
相位式激光测距仪通过激光器发射一束定向、单色、激光光束,将激
光传输到目标体上。

2. 激光的接收
激光的接收有两种方法,其中一种可以使用普通的接收型光电二极管
来完成,另一种则需要使用相位测量的方法。

3. 相位差的测量
通过对激光发射时和接收时的相位差进行测量,得到目标到发射点的
距离,这个距离与光的波长有关。

4. 数据的处理
将测得的距离进行处理后,即可得到精确的目标距离数据,同时在数
据处理的过程当中,还可以实现自动跟踪,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总之,相位式激光测距原理是一种非常先进和高精度的测距方法,其
原理也比较复杂,需要参考一定的物理学知识,而在工业、航空航天、军事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相位式激光测距仪激光接收部分设计

相位式激光测距仪激光接收部分设计

相位式激光测距仪激光接收部分设计激光测距仪是一种测量目标物体距离的工具,其原理是利用激光束在空气中传播的特性,通过测量激光束的往返时间来计算出目标物体与测距仪的距离。

激光接收部分是激光测距仪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其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在设计激光接收部分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关键因素:1.激光接收器的选择:激光接收器是接收激光信号的关键部件,其性能直接影响到激光测距仪的灵敏度和测距范围。

常见的激光接收器有光电二极管(PD)和光电效应晶体管(APD)。

PD具有较高的响应速度和较低的噪声,适用于近距离测距场景;APD具有较高的增益和较低的噪声,适用于远距离测距场景。

2.光学系统的设计:光学系统包括透镜、滤波器等光学元件,其作用是将入射的激光束聚焦到激光接收器上。

在设计光学系统时需要考虑激光束的聚焦效果、散斑噪声等因素,以提高测距仪的测量精度和信噪比。

3.信号放大和滤波电路的设计:激光接收器输出的信号很弱,需要经过放大和滤波才能得到可信的测距信号。

放大电路可以采用运算放大器等电路实现,滤波电路可以采用RC滤波器或数字滤波器等实现。

通过合理设计放大和滤波电路,可以提高信号的噪声抑制和动态范围。

4.时间测量电路的设计:激光测距仪是通过测量激光束的往返时间来计算距离的,因此需要设计一个高精度的时间测量电路。

常用的时间测量电路有计数器、时钟等,可以通过采样和比较测量激光脉冲信号的上升沿和下降沿来计算出往返时间。

在设计激光接收部分时,还需考虑以下一些技术细节:5.温度补偿:激光测距仪的测量精度受到温度的影响,尤其是光学元件和电子元件的温度变化。

因此,需要设计温度补偿电路,通过测量环境温度并补偿光学和电子元件的参考值,提高测量精度。

6.光路对齐:激光测距仪的激光发射和接收部分需要在一条直线上对准,才能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因此,需要设计一个精密的光路对齐机构,确保激光束的传输方向稳定。

7.防干扰设计:激光测距仪易受到外界光源干扰,导致测量结果偏差。

手持式激光测距仪系统方案

手持式激光测距仪系统方案

手持式激光测距仪系统方案一.系统主要功能(1)通过“脉冲测距法”来完成激光测距仪对距离的测量。

(2)完成面积测量,体积测量,连续测量,存储测量数据等功能。

(3)还可完成对测量距离的加、减运算。

二.主要技术资料1.电源:3伏直流电2.测量范围:5cm至200m,从前端起5cm,最大识别距离750m,不含目标板传统测量范围:白色砌石墙面,70m;水泥,50m;砖墙,50m。

最大测量距离由以下条件而定:(1)目标物表面的反射性(2)周围环境光照条件。

3.精确度:一般情况下,测量一次或多次的精确度为±1.5mm。

4.最小显示单位:1mm5.光束直径:在10m处小于6mm,在50m处小于30mm,在100m处小于60mm。

6.基本操作模式:单一测量,连续测量,计算/功能7.显示:液晶显示器,显示操作情况及电池情况。

8.激光:可见光,620-690nm,激光等级2级,输出功率<1mw。

三.系统测量原理激光测距仪一般采用两种方式来测量距离:脉冲法和相位法。

本系统采用脉冲法,需要对时间进行精确测量,采用了高精度时间测量芯片TDC-GP2。

在脉冲激光测距中,使用激光器对被测目标发射一个光脉冲,然后接收目标反射回来的光脉冲,通过用TDC-GP2测量光脉冲往返所经历2S的时间t,就可以算出目标的距离,即:S=v*t/2,式中v为光速,v=3×108m/s。

1.TDC-GP2的时间测量原理1.1内部结构TDC-GP2内部主要有脉冲产生器、数据处理单元、时间数字转换器、温度测量单元、时钟控制单元、配置寄存器以及与单片机相接的SPI接口组成。

TDC-GP2的工作电压:输入输出为1.8~5.5V,核电压为1.8~3.6V,所以可以采用电池供电。

同时和单片机由4线的SPI相连,可以把TDC-GP2作为单片机的一个外围设备来操作。

通过单片机的控制由TDC-GP2采样脉冲激光的发射和接收,通过内部ALU单元计算出时间间隔,并将结果送入结果寄存器保存起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设计报告(2014—2015年度第一学期)题目:激光相位测距仪设计院系: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姓名:学号:专业:光信息科学与技术指导老师:2015年01月03日目录1.设计目的与任务 (3)2.相位式激光测距仪的实现原理 (4)3.激光测距仪的原理方案 (6)3.1 直接测尺频率 (6)3.2 间接测尺频率 (6)4.测距精度的分析 (9)4.1 误差分析 (9)4.2精度分析 (10)5.总结 (12)6.参考文献 (12)1.设计目的与任务课程设计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是对学生进行的一次专业训练。

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获得以下几方面能力,为毕业设计打下基础。

1、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学生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培养学生设计、计算、绘图、计算机应用、文献查阅、报告撰写等基本技能;2、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创新意识、严肃认真的治学态度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

光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是在学生已经完成光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之后所进行的综合性设计过程。

其意义在于进一步巩固、加强课程的教学效果,并将这些知识真正应用于实际的设计过程中。

根据设计内容要求,完成方案论证,完成一类光电仪探测器特性实验测试开发;或利用光电探测器设计测试装置针对一物理量进行测量;或利用光电系统进行信息的传输;或能根据工程条件设计一光电技术的具体应用。

写出完整的设计报告,设计报告(论文)字数要求不少于3000字,文字通顺,书写工整。

2.相位式激光测距仪的实现原理相位测量一般采用差频测相技术。

差频测相的原理如图2.1所示2设主控振荡器的信号为cos()d s s e A t ωϕ=+ 2-1经过调制器发射后经2L 距离返回光电接收器,接收到的信号为cos()ms s s e A t ωϕ∆ϕ=++ 2-2 ϕ∆表示相位变化。

设基准振动器信号为cos()l l l e C t ωϕ=+ 2-3把l e 送到混频器分别与d e 和ms e 混频,在混频器的输出端得到差频参考信号r e 和测距信号m e ,他们可分别表示为cos[()()]r s l s l e D t ωωϕϕ=-+- 2-4cos[()()]m s l s l e E t ωωϕϕ∆ϕ=-+-+ 2-5 用相位检测电路测出这两个混频信号相位差'ϕϕ∆=∆。

可见,差频后得到的两个低频信号的相位差'ϕ∆直接测量高频调制信号的相位差ϕ∆是一样的。

通常选取测相的低频频率为几千赫兹到几十千赫兹。

差频后得到的低频信号进行相位比较,可采用平衡测相法,也可采用自动数字测相法。

平衡测相法结构简单,性能可靠,价格低,但准确度较低,通常会有15'~20'或更大的测相不确定度。

此外,平衡测相法还有机械磨损。

测量速度低,并难以实现信息处理等缺点。

自动数字测相法测相速度高,测相过程自动化,便于实现信息处理,测相不确定度高,可达2'~4'3.激光测距仪的原理方案3.1 直接测尺频率由侧尺量度Ls 可得光尺的调制频率为/2fs c Ls = 3-1这种方法所选的测尺频率fs 直接和测尺长度Ls 相对应,即测尺长度直接由测尺频率决定,所以这种方式成为直接测尺 频率方式。

若果测距仪测程为100km ,要求精确到0.01m 相位测量系统的测量不确定度为0.1%,则需要三八光尺,即110Ls =5m ,210Ls =3m ,310Ls =m ,相应的光调制频率分别为1 1.5,2150,310.kHz kHz MHz fs fs fs ===。

显然,要求相位测量系统在这么宽的频带内都保证0.1%的测量不确定度很难做到。

所以直接测尺频率一般应用于短程测量如GaAs 半导体激光短程相位测距仪。

3.2 间接测尺频率在实际测量中由于测程要求较大,大都采用间接测尺频率方式。

若用两个频率1fs 和2fs 调制的光分别测量同意距离L,可得111()m m L Ls +∆= 3-2 222()m m L Ls +∆= 3-3将式2-2两边乘以2Ls ,式2-3两边乘以1Ls 后做相见运算,可得:112212(12)()Ls Ls Ls Ls m m m m L Ls m m --+∆-∆==+∆ 3-4 式中1211122122Ls Ls c c Ls Ls fs fs fsLs ==--=1212,m m m fs fs fs -==-1212,2m m m ϕπϕϕϕ=∆∆-∆∆=∆=∆-∆ 式2-4中,Ls 是一个新的测尺量度,fs 是与Ls 对应的新的测尺量度。

这样,用1fs 和2fs 分别测量某一距离时所得相位尾数1ϕ∆和2ϕ∆之差,与用1fs 和2fs 的差频频率12fs fs fs =-测量该距离时的相位尾数ϕ∆相等。

这是间接测尺频率法测距的基本原理,即通过1fs 和2fs 频率的相位尾数并取其差值来间接测定相位的差频频率的相位尾数。

通常把1fs 和2fs 称为间接测尺频率,而把差频频率称为相当测尺频率。

表3.1列出了间接测尺频率,相当测尺频率,相对应的测尺长度鸡测距不确定度:表3.1间接测尺频率,相当测尺频率及测尺长度由表可知,这种测距方式的各间接测距频率非常接近,最高的和最低之差仅为1.5MHz,5个间接测尺频率都集中在较窄的频率范围内,故间接测尺频率又称为集中测尺频率。

这样,不仅可使放大器和调制器能够获得相接近的增益和相位稳定性,而且各对应的石英晶体也可统一。

4.测距精度的分析4.1 误差分析测距仪的误差有以下两大类:第一类是与距离远近有关的误差,如0,,c n f m m m 及不变的误差如K m ,称为系统误差,它们是构成了仪器精度指标中的比例误差。

另一类是与距离远近无关,而且随即变化的误差,如,,g R m m m ϕ称为偶然误差,即仪器精度指标中的固定误差部分。

而周期误差虽属于系统误差,但却是一种特殊的误差。

以下讨论几种主要的误差:4.1.1主控晶体振荡器的频率误差f m测距仪中的主振频率误差,主要指精测频率误差而言,因为它决定了仪器的测距精度。

此项误差包括两方面,即频率的校准误差和频率的飘移误差,前者取决于频率的准确度,后者则取决于频率的稳定度。

当用高精度的频率计作频率校准时,频率的校准误差可忽略不计。

产生频率漂移的原因有:震荡线路原件性能的变化,晶体老化或质量欠佳,有恒温装置的仪器,预热时间不够,恒温范围过大,无恒温装置的仪器,由于温度变化引起频率漂移,电源电压不足或不稳。

可通过采用加恒温措施或晶体温度补偿以及电子线路设计上的锁频或锁相等办法来减弱频率漂移的影响4.1.2测相误差m ϕ测相误差包括:移相器或数字相位计的原理误差,瞄准误差,幅相误差以及有信噪比决定的误差。

以上误差是测距仪的瞄准误差,也是目前测距仪误差的主要来源,为了减小瞄准误差,一方面要提高调制器或发光管的制造工艺,一提高它的空间相位均匀性。

也可在短程测距仪GaAs 发光管前加混相措施一提高发射的光束的相位均匀性。

4.1.3周期误差z m自动数字测距仪的周期误差这类误差主要来源于仪器内部固定信号的串扰。

若果发射信号形成固定不变的串扰信号,使得相位计测得的相位差附加上了串扰信号的附加相位移。

即相位计实际测量的是测距信号与串扰信号之合成信号的相位移,这就引起了差距误差。

减小此类误差的措施主要有:在设计。

制造时,采用合理的电子开关,发射和接受系统等的电子线路要单独设立电源:加强屏蔽,防止信号通过地线或空间发生耦合串扰。

移相-鉴相法测相测井愿意的周期误差这一类一起出了固定串扰信号能产生周期误差外,由感移相器的非线性RC 网络失调以及输入信号的频率偏离移相器的固有频率等原因均可引起周期误差。

解决此类误差的措施有:使输入移相器的信号频率与移相器的固有频率相符(可通过校正晶体振荡器的振荡频率)之后校正RC 网络,使得1R c ω=。

4.2精度分析4.2.1精度分析由于相位测量是影响其精度的主要原因,故而本文只讨论由相位测量引起的测量误差的精度分析。

由第一主频1f 测量时,其测距精度公式为111()2D L ϕπ∆=∆∆ 4-1由第一辅频测量时,(因210.9f f =,有21910L L =),其测距精度公式222211()2()2(19)D L L L ϕπϕπ∆=∆∆=∆∆+ 4-2显然,由同一相位测量仪测量时,测距精度2D ∆相当于原来的基础上提高了9倍,而此时测距范围为10L1扩大了10倍。

同理,若再用第二辅频3f 测量时,(因310.99f f =,有3199100L L =),精度公式为 333311()2()2(19)D L L L ϕπϕπ∆=∆∆=∆∆+ 4-3精度在原来基础上提高了99倍,测距范围为100L 1,扩大了100倍。

依此类推,依据主频和辅频的不同比例关系可以得到添加不同辅频时的精度公式。

4.2.2测距精度的提高如某台仪器有两把测尺,精尺长 10 m ,粗尺长1000 m ,现各测得距离值为:精测(用 10 m 测尺) 5.524 m粗测(用 1 000 m 测尺) 866.6 m显示距离 865.524 m显示距离值是取粗测的百米、十米位与精测的米位及小数位组合而成。

但是由于仪器本身存在各种误差,以及外界条件的影响,使得各测尺的测量值总带有误差,会造成距离衔接上的错误。

a) 米位数值很大,而粗测米位又是偏大的正误差精测(用 10 m 测尺) 9.958 m粗测(用 1000 m 测尺) 270.0 m显示距离 279.958 mb) 米位数值很小,而粗测米位又是偏小的负误差精测(用 10 m 测尺) 0.058 m粗测(用 1000 m 测尺) 269.9 m显示距离 260.058 m为了防止粗差,可以用 “置中运算法” 和“比较试探法”来有效地处理测尺衔接的问题。

5.总结这个实验很有用,特别是对于我们电子类专业的学生,现在激光技术在工业、医疗、商业、科研、信息和军事等研究中应用的非常广泛。

这是一次我们接触这方面的实验,在实验中我们将大学期间学习过的专业知识、matlab和word学以致用,同时此次实验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写论文的机会。

我认为作为一名工科生,matlab和单片机是我们大学生活中的一个玩伴,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们已熟悉地掌握matlab的基本操作,同时对激光测距有了基本的认识,更重要的是我们通过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完成了这个实验,实验同时提高了我们的仿真能力。

见到不少实验仪器,对实验的过程有了更全面的体会,注意到每一个实验都有各自的严谨性和特殊的方法。

6.参考文献主要参考资料:[1] 郭培源, 付扬. 光电检测技术与应用(第二版)[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11.[2] 张加良.相位法激光测距仪的研究[D].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6[3] 刘卫国.matlab程序设计教程(第二版)[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