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基础知识考试题学习资料

合集下载

纳米材料考试复习

纳米材料考试复习

1、纳米材料:指三维空间中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尺度范围内或由它们作为基本单元构成的材料。

2、“自上而下”:是指通过微加工或固态技术, 不断在尺寸上将人类创造的功能产品微型化。

如:切割、研磨、蚀刻、光刻印刷等。

(从大到小)3、“自下而上”:是指以原子分子为基本单元, 根据人们的意愿进行设计和组装, 从而构筑成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这种技术路线将减少对原材料的需求, 降低环境污染。

如化学合成、自组装、定位组装等。

(从小到大)4、荷花效应:莲花出淤泥而不染,其表面的特殊结构有自我清洁功能,水珠会夹带灰尘颗粒离开叶面,莲花的这一自我清洁功能称为莲花效应。

是由粗糙表面上微米结构的乳突以及表面蜡状物的存在共同引起,认为在荷叶表面微米结构的乳突上还存在纳米结构, 这种微米结构与纳米结构相结合的阶层结构是引起超疏水表面的根本原因5、在超高分辨率电子显微镜下可以清晰看到:在荷叶叶面上布满着一个挨一个隆起的“小山包”,在山包上面长满绒毛,在“山包”顶则又长出一个个馒头状的“碉堡”凸顶。

因此,在“乳突”间的凹陷部份充满着空气,这样就在紧贴叶面上形成一层极薄,只有纳米级厚的空气层。

这就使得在尺寸上远大于这种结构的灰尘、雨水等降落在叶面上后,隔着一层极薄的空气,只能同叶面上“乳突”的凸顶形成几个点接触。

雨点在自身的表面张力作用下形成球状,水球在滚动中吸附灰尘,并滚出叶面,这就是“荷叶效应”能自洁叶面的奥妙所在。

再加上叶片表面的细微结构之助,使水与叶面的面积更小而接触角变大,因此加强了疏水性,同时也降低污染颗粒对叶面的附着力。

6、荷叶效应:应用:包括防水底片、防水噴霧劑;外衣、鞋子、車子的外殼、反光鏡、安全帽鏡片、廚具、瓦斯爐等容易髒污的器具表面,甚至飛機的表面7、硅藻土:它具有一些独特的性能,如:多孔性、较低的浓度、较大的比表面积、相对的不可压缩性及化学稳定性,能吸附等于自身质量1.5-4倍的水和1.1-1.5倍的油分徽墨,壁虎脚:高粘附力8、纳米材料与传统材料的主要差别:①纳米材料至少有一维处于0.1~100nm (尺寸)②因具有量子尺寸效应、界面效应、表面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引起光学,热学,电学,磁学,力学,化学等性质发生显著变化。

纳米知识点与答案(DOC)

纳米知识点与答案(DOC)

第一章1、纳米科学技术概念纳米科学技术是研究在千万分之一米(10–7)到十亿分之一米(10–9米)内,原子、分子和其它类型物质的运动和变化的科学;同时在这一尺度范围内对原子、分子等进行操纵和加工的技术,又称为纳米技术。

2、纳米材料的定义把组成相或晶粒结构的尺寸控制在100纳米以下的具有特殊功能的材料称为纳米材料。

即三维空间中至少有一维尺寸小于100 nm的材料或由它们作为基本单元构成的具有特殊功能的材料。

“功能”概念,即“量子尺寸效应”。

3、纳米材料五个类(维度)0维材料,1维材料,2维材料,体相纳米材料,纳米孔材料4、0、1、2维材料定义、例子0维材料—尺寸为纳米级(100 nm)以下的颗粒状物质。

富勒烯、胶体微粒、半导体量子点1维材料—线径为1—100 nm的纤维(管)。

纳米线、纳米棒、纳米管、纳米丝2维材料—厚度为1 —100 nm的薄膜。

薄片、材料表面相当薄的单层或多层膜5、纳米材料与传统材料的主要差别尺寸:第一、这种材料至少有一个方向是在纳米的数量级上。

比如说纳米尺度的颗粒,或者是分子膜的厚度在纳米尺度范围内。

性能:第二、由于量子效应、界面效应、表面效应等,使材料在物理和化学上表现出奇异现象。

比如物体的强度、韧性、比热、导电率、扩散率等完全不同于或大大优于常规的体相材料。

6、金属纳米粒子随粒径的减小,能级间隔增大7、与块体材料相比,半导体纳米团簇的带隙展宽,展宽量与颗粒尺寸成反比8、纳米材料的四大基本效应尺寸效应,介电限域效应,表(界)面效应,量子效应9、什么是量子尺寸效应当粒子尺寸下降到某一值时,金属费米能级附近的电子能级由准连续变为离散能级的现象;纳米半导体颗粒存在不连续的最高被占据分子轨道(HOMO)和最低未被占据分子轨道能级(LUMO),能隙变宽的现象,均称为量子尺寸效应。

10、什么是小尺寸效应当超细颗粒的尺寸与光波波长、德布罗意波长、以及超导态的相干长度或透射深度等物理特征尺寸相当或更小时,晶体周期性的边界条件将被破坏;非晶态纳米颗粒的颗粒表面层附近原子密度减小,导致声、光、电、磁、热、力学等特性呈现新的小尺寸效应。

纳米结构与纳米材料25个题目+完整答案

纳米结构与纳米材料25个题目+完整答案

1.什么是纳米材料?其内涵是什么?(从零、一、二、三维考虑)2.纳米材料的四大效应是什么?对每一效应举例说明。

3.纳米材料的常用的表征方法有哪些?4.用来直接观察材料形态的SEM、TEM、AFM对所测定的样品有哪些特定要求?从它们的图像中能够得到哪些基本信息?5.纳米颗粒的高表面活性有何优缺点?如何利用?6.在纳米颗粒的气相合成中涉及到哪些基本环节?气相合成大致可分为哪四种?气相成核理论的机制有哪两种?7.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颗粒的基本过程是怎样的?8.用溶胶-凝胶技术结合碳纳米管的生长机理,可获得密度不同的碳纳米管阵列(也叫纳米森林),简要阐述其主要步骤及如何控制碳纳米管的分布密度?9.改变条件可制备不同晶粒大小的二氧化钛,下图分别为两种晶粒尺寸不同的二氧化钛的XRD图与比表面积数据。

请用Scherrer 方程、BET比表面积分别估算这两种二氧化钛的晶粒尺寸(XRD测试时所用的 = 1.5406Å,锐钛矿相二氧化钛的密度是3.84 g/cm3)(默写出公式并根据图中的数据来计算)。

10.氧化物或者氮化物纳米材料具有许多特殊的功能,请以一种氧化物或者氮化物为例,举出其三种主要的制备方法(用到的原料、反应介质、主要的表征手段)、主要用途(与纳米效应有关的用途)、并介绍这种物质的至少两种晶相。

11.举出五种碳的纳米材料,阐述其一维材料与二维材料的结构特点、用途。

12.简述纳米材料的力学性能、热学性能与光学性能有怎样的变化?13.什么叫化学气相沉积法,它与外场结合又可衍生出哪些方法?简述VLS机制。

14.纳米半导体颗粒具有光催化性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光催化有哪些具体应用15.利用机械球磨法制备纳米颗粒的主要机制是什么?有何优、缺点?16 何为“自催化VLS生长”?怎样利用自催化VLS生长实现纳米线的掺杂?17.液相合成金属纳米线,加入包络剂(capping reagent)的作用是什么?18.何为纳米材料的模板法合成?它由哪些优点?合成一维纳米材料的模板有哪些?19.试结合工艺流程图分别说明氧化铝模板的制备过程以及氧化铝模板合成纳米线阵列的过程20.从力学特性、电学特性和化学特性来阐述碳纳米管的性质,它有哪些主要的应用前景?21.如何提高传统光刻技术中曝光系统的分辩率?22.试比较电子束刻蚀和离子束刻蚀技术的异同点和优缺点。

纳米检测基础知识题库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纳米检测基础知识题库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纳米检测基础知识题库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1. 纳米检测技术中,常用于表征纳米材料形貌的方法是()A. 红外光谱B. 扫描电子显微镜C. 核磁共振D.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答案:B解析:扫描电子显微镜可直接观察纳米材料的表面形貌。

2. 纳米检测中,能分析物质元素组成的是()A. 原子力显微镜B. X 射线光电子能谱C. 拉曼光谱D. 热重分析答案:B解析:X 射线光电子能谱可用于测定物质的元素组成和化学态。

3. 以下哪种纳米检测技术分辨率最高()A. 透射电子显微镜B. 扫描隧道显微镜C. 原子力显微镜D. 光学显微镜答案:B解析: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分辨率可达原子级别。

4. 纳米检测中,用于测量纳米材料磁性的是()A. 振动样品磁强计B. 差示扫描量热仪C. 动态光散射D. 荧光光谱答案:A解析:振动样品磁强计是常用的磁性测量仪器。

5. 以下不是纳米检测中常用的样品制备方法的是()A. 离子溅射镀膜B. 化学气相沉积C. 机械研磨D. 溶胶- 凝胶法答案:C解析:机械研磨一般不用于纳米检测的样品制备。

6. 在纳米检测中,能提供分子振动信息的是()A.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B. 质谱C. 气相色谱D. 高效液相色谱答案:A解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反映分子的振动信息。

7. 纳米检测时,测量纳米颗粒粒径分布的常用方法是()A. 比表面积法B. 激光粒度仪C. 电子衍射D. 小角X 射线散射答案:B解析:激光粒度仪可快速测量纳米颗粒的粒径分布。

8. 用于检测纳米材料热稳定性的是()A. 热重分析B.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C. 电导测量D. 穆斯堡尔谱答案:A解析:热重分析可研究材料的热稳定性。

9. 以下哪种纳米检测技术可以实现对单个原子的操纵()A. 扫描电子显微镜B. 扫描探针显微镜C. 荧光显微镜D. 偏光显微镜答案:B解析:扫描探针显微镜能够实现对单个原子的操纵。

10. 纳米检测中,分析纳米材料晶体结构的常用方法是()A. X 射线衍射B. 红外光谱C. 紫外可见光谱D. 圆二色谱答案:A解析:X 射线衍射是确定晶体结构的重要方法。

纳米材料考试复习

纳米材料考试复习

1纳米尺度是指 1~100nm。

2纳米科学是研究纳米尺度内原子、分子和其他类型物质运动和变化的科学;纳米技术是在纳米尺度范围内对原子、分子等进行操作和加工的技术。

3纳米材料的基本性质主要包括表面效应、体积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

4 一维纳米材料中电子在2个方向受到约束,仅能在1个方向自由运动,即电子在2个方向的能量已量子化。

一维纳米材料是在纳米碳管发现后才得到广泛关注的,又称为量子线。

5根据原料的不同,溶胶-凝胶法可分为无机盐水解和醇盐水解。

6溶胶-凝胶是制备纳米粉体的一种湿法化学法,主要包括以下3个过程:溶胶的制备、溶胶-凝胶转化、凝胶干燥。

7在纳米粉碎加工过程中,由于受到机械力化学的作用,物料将会发生以下三种主要变化:粒子结构、粒子表面物料化学性质、化学组成。

8所谓自组装是指基本结构单元自发形成有序结构的一种技术,自组装至少有三个特征使其成为一个独特的概念,分别是()()和().9小晶体与同一种的大块晶体相比较,其饱和蒸汽压(选填大、小),熔点(选填高、低),表面张力(选填增大、不变、降低),开始烧结温度(选填增大、不变、降低)。

10微乳液是制备纳米材料的一种重要的方法,微乳液是指两种互不相容的液体形成的具有热力学稳定的、各向同性的、外观透明或不透明等性质的分散体现,由水、油、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构成。

1纳米科技、纳米材料的基本概念纳米科技:在纳米尺度(l~100纳米)上研究物质(包括原子、分子的操纵)的特性和相互作用,以及利用这些特性的多学科交叉的科学和技术。

纳米材料:三维空间中至少有一维尺寸小于100nm的材料或由它们作为基本单元构成的具有特殊功能的材料。

2纳米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分类。

物理性能: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化学性能:表面活性及敏感性;催化性能纳米材料的分类 :纳米材料通常按照维度进行分类:超细粒子,团簇→ 0维材料 ;纳米线或管→ 1维纳米材料 ;纳米膜→ 2维纳米材料;纳米块体→3维纳米材料.3纳米材料的合成路线、制备方法基本原理(蒸发-冷凝法、水热合成法(工艺流程图)、溶剂热合成法、均匀沉淀法、溶胶-凝胶法、微乳液法及其构成要素、模板合成法、自组装法及其特点、VLS机制,VS机制等)蒸发-冷凝法原理:在高真空的条件下,金属试样经蒸发后冷凝。

(完整版)纳米知识点与答案

(完整版)纳米知识点与答案

第一章1、纳米科学技术概念纳米科学技术是研究在千万分之一米(10–7)到十亿分之一米(10–9米)内,原子、分子和其它类型物质的运动和变化的科学;同时在这一尺度范围内对原子、分子等进行操纵和加工的技术,又称为纳米技术。

2、纳米材料的定义把组成相或晶粒结构的尺寸控制在100纳米以下的具有特殊功能的材料称为纳米材料。

即三维空间中至少有一维尺寸小于100 nm的材料或由它们作为基本单元构成的具有特殊功能的材料。

“功能”概念,即“量子尺寸效应”。

3、纳米材料五个类(维度)0维材料,1维材料,2维材料,体相纳米材料,纳米孔材料4、0、1、2维材料定义、例子0维材料—尺寸为纳米级(100 nm)以下的颗粒状物质。

富勒烯、胶体微粒、半导体量子点1维材料—线径为1—100 nm的纤维(管)。

纳米线、纳米棒、纳米管、纳米丝2维材料—厚度为1 —100 nm的薄膜。

薄片、材料表面相当薄的单层或多层膜5、纳米材料与传统材料的主要差别尺寸:第一、这种材料至少有一个方向是在纳米的数量级上。

比如说纳米尺度的颗粒,或者是分子膜的厚度在纳米尺度范围内。

性能:第二、由于量子效应、界面效应、表面效应等,使材料在物理和化学上表现出奇异现象。

比如物体的强度、韧性、比热、导电率、扩散率等完全不同于或大大优于常规的体相材料。

6、金属纳米粒子随粒径的减小,能级间隔增大7、与块体材料相比,半导体纳米团簇的带隙展宽,展宽量与颗粒尺寸成反比8、纳米材料的四大基本效应尺寸效应,介电限域效应,表(界)面效应,量子效应9、什么是量子尺寸效应当粒子尺寸下降到某一值时,金属费米能级附近的电子能级由准连续变为离散能级的现象;纳米半导体颗粒存在不连续的最高被占据分子轨道(HOMO)和最低未被占据分子轨道能级(LUMO),能隙变宽的现象,均称为量子尺寸效应。

10、什么是小尺寸效应当超细颗粒的尺寸与光波波长、德布罗意波长、以及超导态的相干长度或透射深度等物理特征尺寸相当或更小时,晶体周期性的边界条件将被破坏;非晶态纳米颗粒的颗粒表面层附近原子密度减小,导致声、光、电、磁、热、力学等特性呈现新的小尺寸效应。

纳米30题

纳米30题

1.简述纳米材料的定义、含义与分类。

任何至少有一个维度的尺寸小于100nm或由小于100nm的基本单元组成的材料称为纳米材料。

纳米材料可有晶体、准晶、非晶组成。

纳米材料的基本单元或组成单元可由原子团簇、纳米微粒、纳米线或纳米膜组成,它既可以包括金属材料,也可以包括无机非金属材料和高分子材料。

纳米材料通常按照维度进行分类。

原子团簇、纳米颗粒等为零维纳米材料,纳米线为一维纳米材料,纳米薄膜为二维纳米材料,纳米块体为三维纳米材料。

2.试述纳米材料的结构特征纳米材料的结构不同于常规物质,属于物质由宏观世界向微观世界的过渡区域,许多传统的物理化学理论在这种非宏观与非微观的领域已不再使用。

由于粒子的表面能和表面张力随粒径的减小而增加,纳米微粒的比表面积大以及由于表面原子的最近邻数低于体内而导致非键电子对的排斥力降低,必然引起颗粒内部特别是表面层晶格的畸变,原子在外力作用下,很容易迁移,因此表现出很好的韧性与一定的延展性,与界面状态有关的吸附、催化、扩散、烧结等物理、化学性质将与传统的大颗粒材料显著不同。

3、量子隧道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微观粒子具有贯穿势垒的能力称为隧道效应。

纳米粒子的磁化强度等也有隧道效应,它们可以穿过宏观系统的势垒而产生变化,这种被称为纳米粒子的宏观量子隧道效应。

库仑堵塞与量子隧穿:当体系的尺度进入到纳米级(一般金属粒子为几个纳米,半导体粒子为几十纳米),体系是电荷“量子化”的,即充电和放电过程是不连续的,充入一个电子所需的能量Ec为e2/2C,e为一个电子的电荷,C为小体系的电容,体系越小,C越小,能量Ec越大。

我们把这个能量称为库仑堵塞能。

换句话说,库仑堵塞能是前一个电子对后一个电子的库仑排斥能,这就导致了对一个小体系的充放电过程,电子不能集体传输,而是一个一个单电子的传输。

通常把小体系中这种单电子输运行为称为库仑堵塞效应。

如果两个量子点通过一个“结”连接起来,一个量子点上的单个电子穿过能垒到另一个量子点上的行为称作量子隧穿。

纳米材料与技术基础知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纳米材料与技术基础知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纳米材料与技术基础知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1. 纳米材料的尺度范围通常是()A. 1-100 纳米B. 1-1000 纳米C. 10-100 纳米D. 10-1000 纳米答案:A解析:纳米材料的尺度范围通常是 1 - 100 纳米。

2. 下列不属于纳米材料特性的是()A. 量子尺寸效应B. 表面效应C. 宏观量子隧道效应D. 超导效应答案:D解析:超导效应不是纳米材料特有的特性。

3. 纳米技术在以下哪个领域应用最广泛()A. 医疗B. 电子C. 能源D. 以上都是答案:D解析:纳米技术在医疗、电子、能源等众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4. 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不包括()A. 物理气相沉积法B. 化学气相沉积法C. 溶胶- 凝胶法D. 电解精炼法答案:D解析:电解精炼法通常不是用于制备纳米颗粒的方法。

5. 以下哪种材料不属于纳米复合材料()A. 聚合物/纳米黏土复合材料B. 金属/陶瓷纳米复合材料C. 纯金属材料D. 碳纳米管增强复合材料答案:C解析:纯金属材料一般不属于纳米复合材料的范畴。

6. 纳米材料的光学性质表现为()A. 蓝移现象B. 红移现象C. 不发生移动D. 随机移动答案:A解析:纳米材料的光学性质常表现为蓝移现象。

7. 纳米材料的热学性质主要体现在()A. 比热容降低B. 比热容升高C. 热导率不变D. 热膨胀系数不变答案:A解析:纳米材料的比热容通常降低。

8. 下列哪种仪器常用于纳米材料的表征()A. 扫描电子显微镜B. 红外光谱仪C. 原子吸收光谱仪D. 气相色谱仪答案:A解析:扫描电子显微镜常用于观察和表征纳米材料的形貌和结构。

9. 纳米材料的磁学性能与常规材料相比()A. 相同B. 更弱C. 更强D. 不确定答案:D解析:纳米材料的磁学性能受多种因素影响,不能简单地与常规材料比较确定其强弱。

10. 碳纳米管属于()A. 零维纳米材料B. 一维纳米材料C. 二维纳米材料D. 三维纳米材料答案:B解析:碳纳米管在空间上只有一个维度在纳米尺度,属于一维纳米材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介绍几种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气相反应法可分为:气相分解法、气相合成法及气-固反应法等液相反应法可分为:沉淀法、水热、溶剂热法、溶胶-凝胶法、反相胶束法等。

溶胶凝胶技术是指金属有机或无机化合物经过溶液、溶胶、凝胶而固化,在经热处理而成氧化物或其他化合物固体的方法。

步骤:溶胶的制备。

溶胶凝胶转化。

凝胶干燥。

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很多,可分为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真空冷凝法用真空蒸发、加热、高频感应等方法使原料气化或形成等粒子体,然后骤冷。

其特点纯度高、结晶组织好、粒度可控,但技术设备要求高。

物理粉碎法通过机械粉碎、电火花爆炸等方法得到纳米粒子。

其特点操作简单、成本低,但产品纯度低,颗粒分布不均匀。

机械球磨法采用球磨方法,控制适当的条件得到纯元素、合金或复合材料的纳米粒子。

其特点操作简单、成本低,但产品纯度低,颗粒分布不均匀。

化学方法气相沉积法利用金属化合物蒸气的化学反应合成纳米材料。

其特点产品纯度高,粒度分布窄。

沉淀法把沉淀剂加入到盐溶液中反应后,将沉淀热处理得到纳米材料。

其特点简单易行,但纯度低,颗粒半径大,适合制备氧化物。

水热合成法高温高压下在水溶液或蒸汽等流体中合成,再经分离和热处理得纳米粒子。

其特点纯度高,分散性好、粒度易控制。

溶胶凝胶法金属化合物经溶液、溶胶、凝胶而固化,再经低温热处理而生成纳米粒子。

其特点反应物种多,产物颗粒均一,过程易控制,适于氧化物和Ⅱ~Ⅵ族化合物的制备。

微乳液法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在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形成乳液,在微泡中经成核、聚结、团聚、热处理后得纳米粒子。

其特点粒子的单分散和界面性好,Ⅱ~Ⅵ族半导体纳米粒子多用此法制备。

1、论述纳米纤维素的主要制备方法及产物特点?纳米纤维素(Nanocelluloe, NC)是以纤维材料作为原料,通过化学、物理或生物处理的途径制备的具有一维纳米尺寸的纤维素材料,它具有纤维素的基本结构、性能以及纳米颗粒的典型特性,如:密度低,来源于可再生原料,可生物降解,弹性模量高达140 GPa,有利于对其进行表面改性等。

巨大的比表面积、较高的杨氏模量、超强的吸附能力和高的反应活性,使纳米纤维素具有一些特有的光学性质、流变性能和机械性能。

这些特性使其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可以作为纳米复合材料中的增强材料,以及用于医药、包装、造纸、食品添加剂、油漆涂料、地板、建材等领域。

生物质纳米纤维素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强酸水解法、机械分离法、化学预处理结合机械分离法和酶处理结合机械分离法等,.强酸水解法主要指利用浓硫酸[37]、浓盐酸等强酸处理生物质纤维素,水解掉无定形区物质,保留结晶区的结构完整性,制得长度较短、结晶度较高的纳米纤维素晶须。

在利用硫酸的水解过程中,会一定程度上在纳米纤维素晶须的表面引入少量负电荷。

这些负电荷间的静电斥力可帮助纳米纤维素晶须均勾的分散在水中。

所得晶须具有非常高的比表面积,使其在与聚合物复合时,能够与聚合物形成充足的接触面积,进而起到较好的增强作用。

机械分离法主要包括高压匀质处理、高速研磨处理、高速搅拌处理以及高强度超声处理等。

高压匀质处理I48'49]主要是通过均质机内的匀质阀突然失压形成空穴效应和高速冲击,产生强烈的剪切作用,将生物质纤维素机械纤,制得纳米纤维素。

这一方法可以批量化生产纳米纤维素,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所得纳米纤维素的尺度并不均匀。

此外,在纳米纤维素制备过程中,匀质机容易堵塞,为此对通入均质机中的纤维素样品的尺寸要求较高,不宜过大。

高速研磨处理[59]是将纤维素注入到静态磨石与动态磨石之间,在研磨机工作后,动态磨石高速旋转,与静态磨石间产生强烈的剪切作用力,将磨石中间的纤维素“剪开”,制得纳米纤维素。

但是在高速研磨的过程中,磨石间的剪切力对纳米纤维素的结晶区也会产生影响,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所得纳米纤维素的结晶度。

高速搜拌处理是通过高速旋转的马达带动转子转动,进而带动液体高速转动。

在高速旋转的过程中,纳米纤维素间相互碰撞,高速运动的水流也会对纳米纤维素产生较强的冲击作用,进而将纳米纤维素分离出来。

这一方法的不足在于产量较低,很难实现连续化、批量化生产。

高强度超声处理[52-54】主要是借助高强度超声波在水中产生的空化作用,对纤维素进行开纤处理。

但是在所得样品中也存在一定的直径较粗的纤维,纤维的直径分布范围较大。

介绍一种生物基纳米复合材料的研发目的、制备方法及产物的主要功能特点?生物基纳米纤维素及其自聚集气凝胶的制备由于目前对生物质纤维素的开发与利用技术还不完善,仍有大量的纤维素资源被遗弃在田间,或被焚烧掉,整个纤维素资源的利用附加值仍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合理开发利用这些生物质资源,制备出性能优异的纤维素基制品,使其更好地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服务,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稍微扩展一点)将制备的纳米纤维素水悬浊液浇注到培养皿中,置于冰箱中冷冻处理,冷冻时间大于24h。

然后将冷冻的样品置于冷冻干燥机中进行冷冻干燥处理,制得纳米纤维素气凝胶。

冷冻干燥过程中,冷胼温度低于-55°C,真空度低于15Pa。

当水悬池液的浓度低于0.2 wt%时,经冷冻干燥后,高强度超声纳米纤维素及TEMPO氧化纳米纤维素会自聚集成细长的纤维,并形成三维网状缠结结构。

当水悬浊液的浓度大于0.5wt%时,以上两种纳米纤维素会自聚集成二维片状结构。

由于长度较短,盐酸水解纳米纤维素及硫酸水解纳米纤维素经冷冻干燥处理后只能自聚集成二维片状结构。

高强度超声纳米纤维素及TEMPO氧化纳米纤维素气凝胶具有非常好的柔軔性,可以反复弯曲。

这两种气凝胶还具有非常高的水分承载值及染料吸附能力。

所有纳米纤维素气凝胶均显示出良好的热绝缘及声吸附特征。

由高长径比的纳米纤维素自聚集成的高强度超声纳米纤维素及TEMPO氧化纳米纤维素气凝胶,显示出了较强的柔韧性及延展性。

当将压缩后得到的小薄片浸渍于水中,气凝胶的容积仍可被缓慢的恢复(图6-7f),表明这一气凝胶具有强健的交联网络及稳定的孔隙结构。

.由于纳米纤维素气凝胶具有非常高的孔隙率,十分有利于离子及分子的进入和扩散,使气凝胶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

纳米纤维素气凝胶还具有热绝缘特征。

纳米纤维素气凝胶还具有十分优异的声吸附特征.在低频条件下,气凝胶的吸声率较低,但会随着声频率的提高而逐渐增大。

6、简述CVD方法的特点、原理及其一般流程答:CVD的特点:①在中温或高温下,通过气态的初始化合物之间的气相化学反应而沉积固体。

②可以在大气压(常压)或者低大气压下(低压)进行沉积。

一般来说低压效果更好③采用等离子和激光轴助技术可以显著地促进化学反应,使沉积可以在较低的温度下进行④沉积层的化学成分可以变化,从而获得梯度沉积物或者得到混合沉积层⑤可以控制沉积层密度和纯度⑥绕镀性好,可在复杂形状的基体上及颗粒材料上沉积⑦气流条件通常是层流的,在基体表面形成厚的边界层⑧沉积层通常具有柱状晶结构,不耐弯曲。

但通过各种技术对化学反应进行气相扰动,可以得到细晶粒的等轴沉积层。

⑨可以形成多种金属、合金、陶瓷和化合物沉积层。

CVD的原理:混合气体在较高的温度下发生化学反应,在基体表面沉积形成涂层和薄膜一般流程:高纯度的高压气体,一般大多是使用载气体,通过气体精制装置进行净化,特别是必须十分注意除去对薄膜性质影响较大的水和氢。

当温室下使用非气态的,即固态或者固态原料时,须使其在规定的温度下蒸发或升华,并通过载气送入反应炉内。

还必须使废气通过放有吸收剂的水浴瓶、收集器或特殊的处理装置后进行排放。

并且在装置和房间里安装防爆装置和有毒气体的检验器。

这样CVD的整个流程可以分为原料气体和载气的供给源气体的混合系统、反应炉、废气系统以及气体和反应炉的控制系统。

7.简述PVD方法的特点、原理及其一般流程。

答:特点1膜层与工件表面的结合力强,更加持久和耐磨.2离子的绕射性能好,能够镀形状复杂的工件。

3膜层沉积速度快,生产效率高。

4可镀膜层种类广泛。

5膜层性能稳定、安全性高。

PVD技术原理:在镀铬的基础上,利用高温高压蒸发振动使表面涂层材料激发形成离子流,并与铬镀层离子紧密结合,然后再在龙头表面沉积而成。

流程:来料抽检、上挂、清洗、烘烤、镀膜、下挂、入库、全检、涂抗指纹油、UV、终检8. 纳米固体材料的界面结构对性能有重要影响,采用TEM观察纳米固体材料界面结构时,要考虑的两个问题是什么?答:考虑的问题是: ①试样制备过程中界面结构弛豫问题.制备TEM试样时,由于应力松驰,导致纳米材料界面结构弛豫,使观察的结果可能与原始状态有很大差别. ②电子束诱导界面结构弛豫问题.高能量的电子束缚照射薄膜试样表面可能导致局部过热,面产生界面结构弛豫.纳米材料内原子扩散速度很快,原子弛豫激活能小,即使子啊低温下电子束轰击也会对纳米材料界面的原始状态有影响10什么是光致发光?纳米材料与常规材料发光谱是否相同,原因是什么?答:兴致发光是指在一定波长的光照射下,被激发到高能级的电子重新跃入低能级,被空穴捕获而发光的围观过程.纳米材料与常规材料发光谱有很大差别,这是由于①电子跃迁选择定则问题②量子限域效应③缺陷能级的作用④杂质能级的影响16.与常规材料相比,纳米微粒的熔点、烧结温度和比热发生什么变化,并分别解释原因。

答:纳米微粒的熔点,烧结温度和比热均比常规材料低得多。

原因:由于颗粒小,纳米微粒的表面能高,比表面原子数多,这些表面原子近邻配位不全,活性大以及体积远小于大块材料,因此纳米粒子融化时所需增加的内能小得多,这就使得纳米微粒熔点急剧下降;纳米微粒尺寸小,表面能高,压制成块材后的界面具有高能量,在烧结中高的界面能成为原子运动的驱动了,有利于界面中的孔洞收缩,空位团的湮没,因此,在较低的温度下烧结就能达到致密化的目的,即烧结温度降低;非晶纳米微粒的晶化温度低于常规粉体,传统非晶在Si3N4在1793K晶化成α相,纳米非晶Si3N4微粒在1673K加热4h全部转变成α相,纳米微粒开始长大,温度随粒径的减小而降低。

试述纳米微粒的光学吸收带发生蓝移和红移的原因。

答:a、小尺寸效应和量子尺寸效应导致蓝移:纳米材料颗粒组元尺寸很小,表面张力较大,颗粒内部发生畸变,使平均键长变短,导致键振动频率升高引起蓝移,量子尺寸效应导致能及间距加宽,使吸收带在纳米态下较之常规材料出现在更高波数范围。

b、尺寸分布效应和界面效应导致宽化:纳米材料在制备过程中颗粒均匀,粒径分布窄,但很难使粒径完全一致。

由于颗粒大小有一个分布,使各个颗粒表面张力有差别,晶格畸变程度不同,因此引起键长有一个分布,使红外吸收带宽化。

纳米材料中界面占相当大比例,界面存在孔洞等缺陷,原子配位不足,失配键较多,使界面内德键长与颗粒内的键长有差别,界面内的键长也有一个分布,引起纳米材料红外吸收带的宽化19纳米陶瓷材料的一般制备过程,其中关键的步骤是什么?答:一般过程:首先要制备纳米尺寸的粉体,然后成型和烧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