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叶
大脑皮层功能区记忆口诀

枕叶主视,颞叶主听,顶叶主知觉,额叶主感。
大脑皮层分为额叶、顶叶、枕叶和颞叶四个部分。
外侧裂以上,中央沟以前是额叶;中央沟之后,枕顶沟之前是顶叶;枕顶沟之后是枕叶;外侧裂之下是颞叶。
各自功能:
枕叶:位于脑后中心部位的下方,是算是视觉刺激的主要中心,因些被称为视觉皮层。
颞叶:主要处理听觉刺激,由许多处理听觉、语言和某方面记忆的亚区组成的。
顶叶:处理触觉、压力、温度和疼痛等知觉,并能调节注意或分配空间注意。
额叶:与推理、计划、情感、问题解决,以及部分的语言和运动(运动皮层)有关。
大脑皮层的作用:
大脑皮层调节躯体运动或者说控制躯体运动的最高级中枢。
它由初级感觉区、初级运动区和联合区三部分构成。
人类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约有140亿个,面积约2200平方厘米,主要含有锥体形细胞、梭形细胞和星形细胞(颗粒细胞)及神经纤维。
大脑皮层在体温调节中有重要作用。
机体可通过条件反射对体温进行调节。
与寒冷或酷热有关的视觉和听觉刺激均可使机体代谢水平升高。
在高温或低温场所工作的人员,环境中冷或热的刺激与作业时间和地点等条件多次结合可形成条件反射,使机体习惯于环境。
枕叶的作用和功能主治

枕叶的作用和功能主治1. 枕叶的定义枕叶,又被称为荷叶或者荷枕,是一种传统的中医药物。
它是指以枕为主要药用部位的植物,常用的种类有菊苣叶、罗汉果叶、菊花叶等。
2. 枕叶的作用2.1 促进睡眠枕叶具有温和的药理作用,能够缓解焦虑、舒缓神经,有助于促进睡眠。
它含有一些特定的成分,能够帮助镇静和安抚人的心情,改善失眠和熬夜引起的睡眠质量下降问题。
2.2 缓解头痛和偏头痛枕叶中的一些活性物质具有镇痛作用,能够缓解头痛和偏头痛症状。
使用枕叶制作成的荷叶枕,可以通过香气和温热传导作用,促进头部血液循环,缓解头部疼痛。
2.3 改善皮肤问题枕叶中的一些成分具有抗炎和抗氧化作用,能够帮助改善皮肤问题,如痤疮、过敏性皮炎等。
使用枕叶枕头,可以让这些药用成分接触到皮肤,起到舒缓皮肤炎症和促进皮肤修复的作用。
2.4 缓解颈椎病和肩周炎枕叶枕头具有一定的弹性和支撑性,能够有效减轻颈椎病和肩周炎引起的疼痛和不适。
使用枕叶枕头可以使颈部和肩部得到合适的支撑,缓解肌肉紧张和疲劳,促进血液循环,减少炎症。
3. 枕叶的功能主治3.1 安神助眠枕叶具有安神助眠的功能,适用于失眠、多梦、焦虑等症状。
使用枕叶枕头可以让人感到心情平静、放松,从而促进入眠。
3.2 缓解头痛枕叶中的活性物质具有镇痛作用,能够缓解头痛和偏头痛症状。
特别适用于疲劳、紧张和压力导致的头痛。
3.3 改善皮肤问题枕叶中的抗氧化物质可以帮助改善皮肤问题,如痤疮、过敏性皮炎等。
使用枕叶枕头可以让这些药用成分接触到皮肤,促进皮肤修复,减少炎症。
3.4 缓解颈椎病枕叶枕头具有较好的支撑性,可以减轻颈椎病引起的疼痛和不适。
通过合适的支撑和按摩作用,缓解肌肉紧张和疲劳,促进颈部血液循环。
4. 注意事项•使用枕叶枕头时,要确保枕叶的质量和清洁度,避免过敏或感染。
•在使用枕叶枕头前,最好咨询中医或相关专业人士的意见,以确保没有副作用。
•如果出现不适反应,如皮肤过敏、头晕等,应停止使用枕叶枕头,并及时就医。
大脑皮质的功能定位

大脑皮质的功能定位大脑皮质是人类大脑的最外层,也是最发达、最复杂的结构之一,负责控制和调节人体的感知、运动、认知和情绪等高级功能。
大脑皮质由两个半球组成,每个半球分为四个叶,即额叶、顶叶、颞叶和枕叶。
1.额叶功能额叶位于大脑的前部,包括前额叶和中央回。
额叶功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侧上额回(内侧前额叶):参与执行认知控制、推理、解决问题和情感调节等高级认知功能。
-外侧上额回(外侧前额叶):与工作记忆、注意力和决策制定等认知功能密切相关。
-中央回:控制意志力、计划和组织等执行功能。
2.顶叶功能顶叶位于大脑的顶部,包括顶叶顶部和顶叶侧面。
顶叶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布洛卡区(额中回):与语言的产生和理解密切相关。
-肢体感觉区:接收身体其他部位的感觉信息,包括触觉和温度等感觉。
-后部上顶区:参与空间认知、视觉加工和目标定位等功能。
3.颞叶功能颞叶位于大脑的侧面,包括颞叶顶部和颞叶侧面。
颞叶功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壳状回(岛叶):负责情感的表达和情感记忆等功能。
-海马体:参与新陈代谢的形成和空间记忆的存储等过程。
-音乐加工区:接收和加工音乐信息。
4.枕叶功能枕叶位于大脑的后部,包括枕叶上部和枕叶下部。
枕叶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视觉皮层:接收和处理来自眼睛的视觉信息,并进行空间感知和形象记忆等功能。
-右枕回:负责处理面孔,包括面孔的识别和面部表情的解读等功能。
总体来说,大脑皮质的功能定位是复杂的、多样的,不同的区域负责不同的认知、运动、感知和情绪等高级功能。
这些功能的定位是通过大脑皮质内部的神经元网络的连接和协调来实现的。
大脑皮质的功能定位不仅对于理解人类的认知过程和行为有重要意义,也对于许多精神疾病的研究和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四大脑区口诀

四大脑区口诀
"四大脑区"通常指的是大脑的四个主要区域,包括额叶、顶叶、颞叶和枕叶。
有一些口诀或助记法可以帮助记忆这些脑区的位置,例如:
1.额叶(Frontal Lobe):
•口诀:额上云层多,控制运动是它。
2.顶叶(Parietal Lobe):
•口诀:头上最高峰,感觉由此照。
3.颞叶(Temporal Lobe):
•口诀:颞下听音乐,认知也在此。
4.枕叶(Occipital Lobe):
•口诀:枕下视光明,看到画面全。
这些口诀通过简单的语言和图像,帮助记忆大脑各个区域的位置和主要功能。
记忆助记法通常可以让学习变得更加轻松和有趣。
请注意,这只是其中一种可能的口诀方式,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记忆习惯来创造适合自己的助记法。
大脑功能讲义分叶及病变精要

大脑功能讲义分叶及病变精要大脑是人类最复杂的器官之一,负责控制和协调身体的各种活动,包括感觉、思维、记忆、情绪和运动等。
大脑的功能主要依赖于其不同的分叶区域。
大脑的分叶区域主要分为左右两个半球,每个半球又被纵向分为额叶、顶叶、颞叶和枕叶四个分叶。
每个分叶区域具有不同的功能和特性。
1. 额叶(Frontal lobe):额叶位于大脑的前部,是人类智慧和思维能力的中心。
它负责执行决策、计划和推理等高级认知功能,也是情绪调节和行为控制的关键区域。
额叶的病变可能导致思维障碍、抑郁和冲动行为等症状。
2. 顶叶(Parietal lobe):顶叶位于大脑的中上部,负责处理感觉信息和空间认知。
它包括感觉皮层,负责接收和解释身体的触觉、压力、痛觉和温度等感觉信息。
顶叶的病变可能导致感觉丧失、空间迷失和体位感障碍等症状。
3. 颞叶(Temporal lobe):颞叶位于大脑的下部,负责处理听觉信息和记忆功能。
它包括听觉皮层和海马体等结构,参与听力和语言处理,并在记忆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颞叶的病变可能导致听力损害、语言障碍和记忆障碍等症状。
4. 枕叶(Occipital lobe):枕叶位于大脑的后部,是视觉信息的主要处理区域。
它包括视觉皮层,负责接收和解释来自眼睛的视觉信息。
枕叶的病变可能导致视觉障碍和视幻觉等症状。
除了大脑分叶区域外,大脑还有其他重要的结构和功能,包括脑干、小脑和边缘系统等。
5. 脑干(Brainstem):脑干位于大脑和脊髓之间,起到连接大脑和身体其他部分的桥梁作用。
它控制了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如呼吸、心跳和消化等。
脑干的病变可能导致昏迷、呼吸困难和麻痹等严重症状。
6. 小脑(Cerebellum):小脑位于大脑的后下部,负责协调和精确控制身体的运动。
它对平衡、姿势和协调动作至关重要。
小脑的病变可能导致运动失调、震颤和不协调等症状。
7. 边缘系统(Limbic system):总结起来,大脑的功能主要由不同的分叶区域和结构完成,每个分叶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功能和特性。
五个脑叶的功能口诀

五个脑叶的功能口诀一、大脑皮层的组成和功能1. 大脑皮层的结构•大脑皮层是大脑的外部灰质区域,由六层细胞组成。
•分为左右半球,每个半球又分为额叶、顶叶、颞叶和枕叶四个脑叶。
2. 大脑皮层的功能•感觉功能:接收感觉信息,进行感觉加工和分析。
•运动功能:控制肌肉活动,实现身体的运动。
•认知功能:进行思维、记忆、学习、判断和决策等高级认知活动。
•语言功能:负责语言的理解和表达。
•情绪功能:调节情绪和情感,影响行为和心理状态。
二、额叶的功能1. 额叶的位置•位于大脑的前部,紧邻额骨。
•包括额下回、额上回和额中回。
2. 额叶的功能•情绪控制:调节情绪、情感和行为反应。
•认知功能:参与决策、计划、创造和执行功能。
•社交能力:影响社交行为和交流能力。
•注意力控制:调节注意力的分配和集中。
三、顶叶的功能1. 顶叶的位置•位于大脑的上部,紧邻顶骨。
•包括顶上回、顶下回和顶枕回。
2. 顶叶的功能•视觉处理:负责视觉信息的接收、处理和分析。
•空间认知:参与空间定向、导航和空间记忆。
•数量计算:进行数学计算和数量推理。
•语言理解:参与理解复杂的语言信息。
四、颞叶的功能1. 颞叶的位置•位于大脑的侧面,紧邻颞骨。
•包括颞上回、颞中回和颞下回。
2. 颞叶的功能•听觉处理:负责听觉信息的接收、处理和分析。
•语言理解:参与理解语言的语义和语法。
•认知记忆:参与记忆信息的编码、存储和检索。
•情感处理:参与情感的产生和调节。
五、枕叶的功能1. 枕叶的位置•位于大脑的后部,紧邻枕骨。
•包括枕上回、枕下回和枕内回。
2. 枕叶的功能•视觉处理:负责视觉信息的接收、处理和分析。
•空间认知:参与空间定向、导航和空间记忆。
•触觉感知:接收和处理身体的触觉信息。
•情感处理:参与情感的产生和调节。
以上是五个脑叶的功能口诀,通过对大脑皮层的组成和功能进行详细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每个脑叶的作用和重要性。
大脑皮层是人类思维和行为活动的中枢,不同脑叶之间的协调和互动为我们的认知和行为提供了基础。
左枕叶脑梗塞

左枕叶脑梗塞左枕叶脑梗塞患者需要了解自己的病情,并进行合适的治疗,在平日里也要注重养护自己的身体,改掉以往有害于身体健康状况的不良习惯,比如戒酒、戒烟,使自己处在积极乐观的状态当中,可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式进行疗治,具体治疗方案可结合以下内容,并遵守医嘱。
1 临床上,枕叶梗死的发病率远低于颈内动脉系统病变引起脑梗死,国外统计约占全部脑梗死的3%、国内约占6%[1],这与枕叶血供的解剖特点密切相关。
枕叶血供来自于大脑后动脉皮质支的颞下后动脉、距状裂动脉、顶枕动脉和大脑中动脉的枕支,丁箭等[2]分析了102例大脑后动脉枕叶分支梗塞的患者,发现单纯枕叶梗死主要是大脑后动脉的部分皮质支供血障碍所致。
由于大脑后动脉在枕叶与邻近的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分支有广泛、丰富的吻合,譬如大脑后动脉与大脑中动脉在枕极有吻合、大脑后动脉与大脑前动脉在顶枕沟附近的吻合等,因此大脑后动脉皮质支闭塞时,部分患者可以通过侧支代偿,而不出现临床症状,通过脑血管造影可以证实这种情况[3]。
收集此组病例时,我们为了更好地分析单侧枕叶梗死所致眼部病变的特点,仅收集了病灶局限于单侧枕叶内的梗死病例,且把眼部资料记录不全的病例排除在外,故从两家大医院仅筛选出18例患者。
这组患者均神智清楚,能够配合完成视力、瞳孔、眼底及视野等眼科检查。
18例患者中,16例发病时有眼部症状(占89%),其中8例仅表现眼部症状(占44%)。
进行视野检查时,所有患者均有中枢性视野改变,包括2例无眼部症状的患者。
从整组病例看,眼部症状分为两类:(1)视物模糊、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等破坏性症状;(2)视幻视,即眼前闪光、冒火花、礼花等刺激性症状,多发生在病灶对侧视野(出现视幻视的5例患者中有4例发生在病灶对侧视野)。
临床上,经常遇到一些枕叶梗死的患者因视觉症状而就诊于眼科,其中不少患者还是首诊于眼科,应注意与视神经炎、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正常眼压性青光眼及玻璃体视网膜牵拉等眼病鉴别,减少误诊、误治。
各脑区划分及功能

各脑区划分及功能脑是人类最为复杂的器官之一,它由大脑、小脑和脑干等部分组成。
大脑又分为左半球和右半球,每个半球又分为额叶、顶叶、颞叶和枕叶,每个叶又有特定的功能区域。
以下是大脑部分脑区的主要划分和功能。
1.前额叶:位于前脑的最前部,控制人的个性、决策、判断力、计划能力和社交能力。
它包括额下回(负责运动控制和行为控制)、额中回(参与智力活动和情感调节)和额上回(与规划和执行任务有关)。
2.顶叶:位于大脑的顶部,负责感觉信息的处理和空间认知。
它包括中央旁回(接收和处理触觉、痛觉和运动信息)、上颞回(参与语言理解和视觉信息处理)、颞下回(参与声音的识别和记忆)。
3.颞叶:位于太阳穴区,主要参与语言、情感和记忆的处理。
它包括上颞回(负责声音、语言和语义理解)、中颞回(参与嗅觉和记忆)、颞中回(与情感调节有关)和颞下回(负责音乐、声音和声音记忆)。
4.枕叶:位于大脑后部,主要处理视觉信息。
它包括视觉皮层(接收和解析视觉信息)和视觉联合区(将不同部位接收到的视觉信息整合起来)。
此外,大脑还包括一些与脑干和小脑紧密相连的脑区,它们的功能也是必不可少的。
5.脑干:位于大脑和脊髓之间,负责调节呼吸、心跳和消化等基础功能。
它包括中脑、桥脑和延髓,每个部分都有具体的功能区域,参与不同的自主神经系统活动。
6.小脑:位于大脑的后部,负责协调运动、平衡和姿态控制。
小脑包括小脑半球和小脑蚓,前者负责接收感觉信息并参与运动控制,后者主要参与运动计划和协调。
另外,还有一些脑区和功能与感知、情绪和记忆等密切相关。
7.布洛卡区:位于左额叶和颞叶交界处,负责语言的产生和理解。
布洛卡区的损伤会导致失语症,使患者无法说出或理解语言。
8.奥卡区:位于左颞叶后部,主要与视觉认知有关。
奥卡区的损伤可能导致失认症,使患者无法识别和辨认日常物体或人脸。
9.海马回:位于颞叶内侧,主要参与记忆的形成和保存。
海马回的损伤会导致记忆障碍,如失忆症或阿尔茨海默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枕叶的结构与功能
枕叶:视觉中枢。由视网膜接受的视觉信息
经过视神经、视交叉、外侧膝状体和视辐 (放)射到达视皮质纹状区。 图像信息初步加工后,经皮质下纤维与更高 级区域联系。 左右枕叶也通过胼胝体沟通信 息。
视觉通路与视皮质
物象经眼球成像系统投射在视网膜上,
并由 光信号转为电信号(神经冲动)。视网膜与 脑有共同的起源(外胚层),也由多层的细 胞和突触组成,大致分为6层。
外侧膝状体每层都与对侧视野相应的半个视网膜之 间形成投射图关系,连接各层的垂直线成为投射住, 各投射柱上的神经元亦投射到视皮层的特定部位。 视皮质位于枕叶。枕叶构成大脑半球的最后部分, 以顶枕裂与顶叶分界,但与颞叶无明显分界,内侧 中央有一距状裂,Brodmann 将枕叶分为17,18, 19区。17区与 距状裂邻接,解剖学称为纹状区, 17区与简单视觉有关。
区的周围,是与视觉信息加工 和整合有关的第二感觉区,由此发出的联合 纤维经胼胝体与对侧半球相应区域连接。18 区与图形或客体的轮廓或运动感知有关。 19区位于最外层,与颞叶和顶叶相邻,将视 觉信息与听觉信息及其他感觉信息共同整合 分析,并与促进言语和其他执行功能的大脑 区域相联系起来,而且与视觉记忆有关。
18区围绕在17
视野缺损
视神经病变:单侧视神经病变导致患侧视野全部缺 损而健侧视野完好,双侧视神经病变则引起双眼全 盲。若视神经不全病损,则引起患侧不完全视野缺 损,常见于视神经炎。 视神经交叉处病变:视交叉中心处的损毁导致双颞 叶侧视野缺损,即窄视野或门缝视野。见于垂体占 位性病变。 视束病变:由视交叉到外膝体的节段称为视束。单 侧视束汇聚了同侧颞侧与对侧鼻侧视网膜来的神经 纤维,病损后导致鼻侧视野缺损和健侧颞侧视野的 缺损,称为同位性偏盲。
视觉失认症的形式
视觉物体失认症
同时性或整体性失认症 视空间失认症 面容失认症 颜色失认症 失认性失读症
视幻觉(visual hallucination)
视幻觉:是没有现实的光线刺激作用于视觉
器官而出现的视觉,亦称幻视。 幻视是以往视觉映像痕迹的不自主重视,有 的是简单重视,有的是经过大脑加工、拼凑 后的重现,有的映像是不规则的,如山光感 或一些杂乱的线条,为非形成幻视;有的映 像是一些人形、物体等(这些人形、物体可 能是弯曲的),为成形幻视。
皮质盲
病因:缺氧性损伤。一氧化碳中毒,麻醉意
外,梅毒,感染性疾病等。 临床和实验室诊断:视网膜和眼球屈光间质 正常;瞳孔对光反射正常;闭睑反射消失; 眼外肌运动正常。视诱发电位检查。
皮质盲的恢复和临床过程
光感觉恢复
运动知觉 形状觉恢复 颜色视觉
两种特殊的现象
黄斑回避现象:当单侧同位性偏盲性时,中
客观物象的位置或形状发生改变即视物变形,
可见于精神障碍,也可见于枕叶器质性 病变, 其症状可以是发作性的,也可以是持续的。 临床表现:巨视症,视物缩小症,远视症。 分类:外周性视物变形,中央性视物变形 (皮质下,皮质间)。
视放射病变:理论上从视束到皮质通路上任何一段 的病变都会出现同位性偏盲。由于视放射纤维走行 较以前各段都要分散,而且侧脑室的发育后将视放 射大致分为两部分,背束经顶叶沿侧脑室上部投射 到17区的距状裂上部。腹束经颞叶白质沿侧脑室霞 外侧投射到17区的距状裂下部。 背束纤维源于视网膜上部,对应下半侧视野。因此, 当病变只侵及单侧大脑半球视放射的背束或腹束时, 则出现1/4象限盲。
有重要意义。 视交叉使单侧半球的视中枢可以同时处理来 自双眼的信息并整合分析,对于非灵长类动 物来说,它们双眼眼距较宽,视野不能重叠 或重叠很少,视交叉使分离的信息的统一成 为可能。
视交叉并不是将一侧视神经全部纤维交叉到
对侧,只是将鼻侧半视野的纤维交叉过去, 而颞侧视野纤维仍到达同侧外侧膝状体。 外侧膝状体的视觉相关神经元分6层排列, 1~2层是大细胞层,3~6层是小细胞层,来自 视交叉对侧眼的纤维进入1,4,6层,同侧纤 维终止于2,3,5层。
央视野可不受累,称为黄斑回避现象。 Anton综合症:亦称盲症否认现象。患者对视 觉缺陷漠不关心甚至否认,这是部分皮质盲 患者的特征。 盲症否认是由于视觉系统与大脑其他高级认 知层的联系中断引起的。
视觉失认症(visual agnosia)
视觉失认症:是不伴有初级感觉丧失或智能
减退的视觉认知障碍。患者可看到物体,但 不能认识物体的意义。 从信息传递和整合的角度看,由视网膜到初 级视皮层的过程正常,与智能有关的高级神 经皮质也没有异常,其病变可能在初级视皮 层到高级皮质的联系环节上。
光感受器的感光换能过程
视网膜内有2类种光感受细胞:视杆细胞(对
明暗变化敏感)和3种视锥细胞(色觉细胞)。 组成: 维生素A(视黄醛)与视色素蛋白 (视蛋白)构成。 视杆细胞-视紫红质;视锥细胞-视紫蓝质。
外侧膝状体是初级视觉中枢,属于间脑结构。
视交叉的功能即使对相对低等动物的生存也
视幻症
幻视常见于以下的神经障碍: 脑器质性疾病: 癫痫病人可以出现原始性幻觉, 图形,闪光等。 精神活性物质性精神障碍:酒精中毒的谵妄 状态。摇头丸。 意识障碍:药物中毒。 情绪状态:期待、恐惧、暗示。 精神分裂症:幻听。
视物变形症(visuognosis defiguratus)
枕叶病变:枕叶病变导致完全性皮质盲或不
完全性皮质盲,取决于病变的范围。 小部分损伤仅出现不很规则的小点状视野缺 损称为盲点。 当枕叶性视野缺损波及全视野时,就形成皮 质盲。
皮质盲(cortical blindness)
皮质盲:皮质视中枢病变所导致的视觉缺失
称为皮质盲。 单侧枕叶皮质病变仅引起同位性偏盲,只有 双侧枕叶功能障碍才能引起双侧视觉丧失, 但这种视觉丧失也未必是完全的,常伴有黄 斑回避现象。
视网膜分为内、外两层。外层是色些光化 学物质。 内层是由5种神经细胞组成的神经层,从外向 内依次为视感受细胞(视杆细胞和视锥细
胞)、水平细胞、双极细胞、无长突细胞和 神经节细胞。
由视感受细胞、双极细胞和神经节细胞形成
神经信息传递的垂直联系; 由水平细胞和无足细胞在垂直联系之间进行 横向联系,1个神经节细胞及与其相互联系的 全部其他视网膜细胞,构成视觉的最基本结 构与功能单位,称之为视感受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