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相分类
八年级上册河流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河流知识点总结河流是地球上非常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不仅为生物提供了重要的生存条件,而且汇聚了无数文化的底蕴和人类的历史发展经验。
在八年级上册的地理学习中,学生将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河流知识点,包括分类、地貌特征、河口和流域、水能资源等方面。
本文将通过三个部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深入的总结。
第一部分:河流的分类河流的分类可以分为按流域、按泥沙运动和按侵蚀力等多个方面。
按流域分类,可以将河流分为内流河和外流河。
内流河是指流经陆地的水流,流向没有直接与海洋相连的地方。
而外流河则是直接由陆地流向大海或河口的水流。
按泥沙运动分类,可以将河流分为悬移河、泥沙河和混合河。
悬移河指运动中以悬浮状态的泥沙为主的河流,泥沙河则指以底部泥沙为主的河流,混合河则是运动中泥沙悬浮和底部泥沙均匀分布的河流。
按侵蚀力分类,可以将河流分为冰蚀河、水蚀河和风蚀河。
冰蚀河是指奔流于冰川内的河流,由于冰川的冲刷作用,形成了典型的“V”形河谷。
水蚀河则是由于水的冲刷作用而形成的河流,具有比较典型的“U”形河谷。
风蚀河则是由于风的侵蚀作用形成的,形状更为缓和,常常出现在干燥的河谷中。
第二部分:河流的地貌特征河流的地貌特征除了包括单一河流的特点之外,还涉及到流域和河口的地貌特点。
河流的流域是指一个河流及其支流的总体流域范围,其地貌特征与流域的类型、面积、降水量、地质构造、地貌过程等有关。
在同一类型的流域中,地貌特征具有相似性,比如高原流域呈阶梯状分布,山区流域呈楼梯状分布。
河流的河口是河流进入海洋时的连接地,也是地球上非常活跃的地质地貌地区,其地貌特征与出水口的类型、海岸线、潮汐影响等有关。
河口常常会形成三角洲、海角、海湾、海峡等形态,同时被潮汐和海浪侵蚀形成各种风化和侵蚀造型。
第三部分:河流的水能资源除了作为自然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之外,河流还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其中最重要的一项便是水能资源。
水能是指水流或水体蕴藏的动能和位能之和,可用来生成机电能或作为动力资源,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河流的种类有哪些

河流的种类有哪些
河流的种类可以根据其水源、水流方向和特点进行分类。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河流类型:
1. 山地河流:源自山脉或高地的河流,通常水量丰富,水流湍急,形成许多瀑布和急流。
2. 平原河流:流经平原地区的河流,水流平缓,通常宽阔而缓慢,容易形成河流三角洲。
3. 冰川河流:由冰雪融化形成的河流,通常水源来自冰川。
这些河流的水质清澈,水量较大。
4. 沿海河流:流经沿海地区的河流,与海洋相连,水流受潮汐影响,有时形成河口和潮汐波。
5. 国际河流:流经两个或多个国家的河流,具有跨国界的重要意义,需要国际合作来管理和保护。
6. 死河:无法流入海洋或湖泊的河流,通常在干旱地区形成,水分会在河中蒸发或渗入地下。
7. 支流:汇入主河流的小河流,通过与主河流的汇合来增加水量和流域面积。
8. 急流:河流中的水流速度非常快,通常由于地形陡峭或河道狭窄形成。
这些是一些常见的河流类型,不同类型的河流可能在水源、地貌特征和水流性质上有所差异。
七年级地理重点河流知识点

七年级地理重点河流知识点随着人类对于地球的探索,越来越多的地理知识被人们所熟知,其中河流知识是地理学习中的重点之一。
在七年级的地理学习中,河流知识点是必须掌握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七年级地理学习的河流知识点。
一、什么是河流?河流是指由地表積水形成,流向海洋、湖泊、内陆盆地或干流上游的河道。
河流流淌不仅为人们带来了水源,同时可以形成各种天然资源。
二、河流的分类河流根据流经地区分类分为内陆河、沙漠河、平原河、丘陵河和山地河。
根据水系分类,河流分为独立水系和隶属水系。
独立水系是指流经地球表面的水不与其他水系相连的河流,如长江、黄河等;隶属水系是指地表上的水经由小河、溪流汇集而成的很大的河流,如长江支流嘉陵江、汉江等。
三、重要的河流1. 长江长江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
它起源于青藏高原东侧,全长6300余公里,是中国第一大河,也是亚洲第一大河流。
2. 黄河黄河,又称为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之一。
黄河发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全程约5464公里,是中国第二大河流,被誉为“中国第一河”和“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3. 长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是指长江入海口和长江河口东北岸的浙江舟山群岛之间的三角洲地带,是中国重要的产业集聚区。
四、河流的保护由于生产和生活的要求使得河流的生态系统惊人地恶化和严重受损,为了维护河流的健康,需要进行大力保护。
在保护河流同时还需要树立绿色发展观念,提高环保意识。
结语河流是地表重要的水文系统,对于人类的生活、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重要性。
希望通过本文让大家了解河流基础知识和保护河流的方法,共同探索自然奥妙,促进人类和自然和谐共处。
河流相

是河流相中最细的沉积类型;
②多块状层理,有时可见到薄的水平纹层,泥岩 中泥裂、干缩裂缝常见;干旱气候条件下,常形成钙 质及铁质结核; ③在潮湿气候区的河漫湖泊中,生物繁茂,可形成
丰富的有机质沉积,并可保存较完整的动植物化石。
40
3)河漫沼泽
河漫沼泽又称为岸后沼泽。它是
居多,亦有河床下伏基岩砾石,且常具叠瓦状定向排
列,倾斜方向指向上游。砾岩很难形成厚层,一般呈 透镜状断续分布于河床最底部,向上过渡为边滩或心 滩沉积。底部具有明显的冲刷界面;
23
河床底部滞留沉积
河床砾石
24
25
(2)、边滩沉积
是曲流河中主要的沉积单元,河床侧向迁移和沉 积物侧向加积的结果,直接覆盖在河道滞留砾石层 之上。
砂:泥=3:1,二元结构不明显,沉积构 造规模比较大、水动力强。
63
Hale Waihona Puke 6465三
古代河流鉴别标志及其与油气关系
一)、鉴别标志 1.矿物成分复杂,成熟度低 碎屑岩为主,次为粘土岩,砾岩多出现在山区河流
和平原河流的河床沉积中。
一般不稳定组分高,成熟度低。砾岩多为复成分,
砂岩以长石砂岩、岩屑砂岩为主,泥质胶结居多;
在潮湿气候条件下,河漫滩上低洼积
水地带植物生长繁茂并逐渐淤积而成,
或是由潮湿气候区河漫湖泊发展而来。 在河流迅速侧向迁移的情况下,天然堤发育不 良,洪水泛滥可形成广阔平坦的河漫沉积区,沉积 物不仅有泥质,而且有大量砂质沉积,这时堤岸亚 相与河漫亚相已无什么区别,故统称为泛滥平原沉 积。
41
4、牛轭湖(废弃河道)亚相
72
本章小节
1、曲流河亚相的划分、沉积特征及相序特征; 2、辫状河的相序特征; 3、曲流河、辫状河沉积特征对比; 4、古代河流的鉴别标志;
地理河流的知识点总结

地理河流的知识点总结一、河流的定义河流是地球表面上流动的水流,是湖泊、海洋等水体向低洼地带流动的一种自然河道。
它是地球上重要的水资源,对维持地球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河流的分类1.按位置分类(1) 主要河流:流域面积较大,水量较大,流程较长的河流。
(2) 次要河流:流域面积较小,水量较小,流程较短的河流。
2.按水源分类(1) 内陆河流:发源于内陆地区的河流。
(2) 沿海河流:发源于沿海地区的河流。
3.按流向分类(1) 自流水系:河流自发源到入海或湖泊处均为溯源方向。
(2) 逆流水系:流域内有河流由海洋或湖泊逆流而上。
4.按河床材料分类(1) 泥河:由细沙、泥沙构成的河流。
(2) 沙河:由细沙、砾石和砂砾构成的河流。
(3) 石河:由鹅卵石、碎石和岩石构成的河流。
5.按水质分类(1) 清流:水质清澈,水量充沛的河流。
(2) 混浊流:水质浑浊,含沙量大的河流。
(3) 污染流:受污染的河流,水质差,含有有害物质。
6.按流域面积分类(1) 大尺度河流:流域面积大于5万平方公里的河流。
(2) 中尺度河流:流域面积在1-5万平方公里的河流。
(3) 小尺度河流:流域面积小于1万平方公里的河流。
三、河流的形成和发展1.河流的形成河流的形成是由于降水、融雪和地下水在地表流动,由多条小河汇合成大河,形成具有运河性质的河流。
它的形成由地势、气候、地质等因素综合作用决定。
2.河流的发展(1) 幼年期:河道初开,流速较快,下切作用大,谷底宽,河床陡峻。
(2) 青年期:河道逐渐成熟,流速减慢,侧淤为主,河谷侧部边界逐渐宽阔。
(3) 成熟期:次生谷地和三角洲型河口区发育完毕,河流发育成一条平原型河流。
(4) 衰老期:河流呈现反周期振幅收缩,流速加快,河道侵蚀等特征。
四、河流的特征1.波动性多数河流水量不是恒定不变,而是随季节、气象条件、地势地质等因素而发生变化。
2.旱涝河流水量多年平均数与年降水量、年蒸发量基本相平衡,因而出现旱涝情况,即有时河水干涸,有时洪水泛滥。
河流

第十八章河流相§18-1 河流沉积过程及河流分类河流是流水由陆地流向湖泊和海洋的通道,它不仅是侵蚀改造大陆地形和将风化物质由陆地搬运到湖海中去的主要地质营力,而且是大陆区重要的沉积营力。
在适宜的构造条件和沉积背景下,有时甚至可发育上千米厚的河流沉积。
河流相是陆相组中最重要的油气储层,更是我国陆相含油气盆地中的最重要的特色相带之一。
一、河流沉积过程河流沉积过程主要受地形坡度、沉积物类型和输砂量、河水流量和流态以及植被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若其他控制因素相对不变,侧水流流态会影响沉积物的搬运和沉积方式。
常见的水流流态有下述三种类型。
1.层流和紊流(p17.图2-6)层流是水质点运动方向彼此平行、规则成层流动的水流。
紊流是一种充满了漩涡的急湍流动,流体质点运动的运动轨迹极不规则,方向和速度随时间而变化,彼此互相掺混。
紊流水体内有强烈的侧向混合作用,且水层之间发生扰动。
河水流态属于紊流。
水体运动可分解成平行底面和垂直底面的两种运动。
当垂直向上的分力>泥砂之间的阻力时,泥砂搬运,否则沉积。
2.横向环流└→是由表流和底流构成的连续的、螺旋形向前移动的水流。
在平直河段,水流形成两个对称的横向环流,主流线沿河床中心分布[如图18-1(a)]。
在弯曲河道中,主流线沿河床弯曲。
主流受惯性作用,在凹岸产生塞水现象,形成水面的横比降。
在横断面上,水体两侧受到不等的压力作用,使得底部水流由凹岸流向凸岸,它与由凸岸流向凹岸的河面水流一道构成连续螺旋形前进的单支环向环流[如图18-1(b)]。
表流是辐聚水流,在回岸处产生强烈的下降水流,是冲刷凹岸的主要因素。
底流是辐散水流,使泥砂在凸岸发生堆积。
3.流水作用河流作为沉积物搬运的重要地质营力,可使沉积物发生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
(1)侵蚀作用流水冲刷河床物质,产生垂直地面的下切侵蚀,使河床加深,产生向着河岸的侧方侵蚀,使河谷展宽。
(2)搬运作用河流中沉积物可按悬移、跃移和推移方式进行。
3-18河流相

②洪水期
大范围沉积被后期水流所冲 刷、切割
纵砂坝:顺流加积 横砂坝:垂向→顺流加积 斜向砂坝:侧向加积
心滩形成示意图
纵砂坝:顺流加积,上游侵蚀下 游沉积
横砂坝:垂向→顺流加积;河道 窄变宽处,流线发散
斜向砂坝:侧向加积,河道弯曲, 流量不对称
单组板状 多组板状
河流沉积物可按悬移(<0.1mm)、跃移(0.1-0.25)和推移 (>0.25mm)三种方式搬运。
2. 流水作用: 对沉积物的作用 ⑶堆积作用
侧向加积:
底流搬运的推移、跃移质在凸岸堆积, 形成边滩沉积,即河流沉积剖面的下部 旋回。使弯曲河道侧向迁移。
边滩随时间横向发育或增长
2. 流水作用: 对沉积物的作用
在平直河段,主流线居中,水流形成两个对称的横向环流。
在弯曲河道中,受惯性作用,主流线沿河床弯曲偏向凹岸,存 在一个横向环流。
凸岸
凹岸
2. 流水作用: 对沉积物的作用
⑴ 侵蚀作用
a. 下切侵蚀作用: 河床加深
b.侧蚀作用:谷地扩宽
V
U
地形坡度:大
地形坡度:小
2. 流水作用: 对沉积物的作用
⑵搬运作用
二
1 比
1
河床底部滞留沉积
元
第河三流沉沉积积的单“元二元结构”概念:结
堤岸亚相、河漫亚相 构
第二(沉顶积层单沉元积,底垂向层加沉积积)
+
第一底(沉部底积滞层单留沉元沉积积,、 侧边向滩加沉积积)
“二元结构” 是河流相沉积的重要特征
纸坊组上部 曲流河
长1曲流河道砂岩倾向加积
Model of Meandering river system
高三地理河流

高三地理河流河流是地球上最重要的水体之一,不仅对地理环境有着深远的影响,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
本文将介绍高三地理中关于河流的相关知识,包括河流的定义、形成、分类、重要性以及全球范围的河流案例。
一、河流的定义与形成河流是指地表径流在较宽阔的河床内向低处流动的水流现象。
它由流域的降水和地下水供应而形成。
当雨水或融雪聚集成小溪,数量足够多时,就会形成河流。
降水和地下水的供给形成了河流的水源,而河床是河流的道路。
二、河流的分类根据河流的水系以及流向,河流可分为湖泊河流、内流河流和外流河流。
湖泊河流是指河流进入湖泊并在湖泊中形成回水的河流,如我国的长江与其支流洞庭湖;内流河流是指没有流入海洋或湖泊的河流,仅流入内陆的河流,如我国的塔里木河;外流河流是指由内陆水域流入海洋的河流,如我国的黄河。
三、河流的重要性1. 提供水资源:河流是人类最重要的水资源之一,在农业灌溉、城市供水、工业生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 形成水陆交通的动脉:许多河流贯穿着城市和乡村,是人们交通运输的重要通道。
3. 促进经济发展:河流周边的沿岸地区往往是经济繁荣的地方,河流资源的利用有助于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4. 维持生态平衡:河流系统可以维持水生态系统的自然平衡,提供了众多生物栖息地,对生态环境起到重要的稳定作用。
四、全球范围的河流案例1. 尼罗河(非洲):尼罗河是世界第一大河,全长约6,650公里,是埃及的母亲河。
尼罗河的流域范围广泛,流经包括坦桑尼亚、肯尼亚、乌干达、卢旺达、布隆迪、刚果(金)、苏丹和埃塞俄比亚在内的9个国家。
2. 亚马逊河(南美洲):亚马逊河是全球水量最大的河流,全长约6,400公里。
河流流经包括秘鲁、哥伦比亚和巴西等南美洲国家,河流流域范围内拥有广阔的热带雨林和众多生物多样性。
3. 小江(亚洲):小江流经中国、印度、孟加拉国和缅甸等国家。
它是世界第三大河流,全长约6,300公里。
小江是中国南部地区的重要水资源,在农业灌溉和水运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辫状河:
多河道、低弯度
网状河:
多河道、高弯度
第一节 概述--河流的分类
第一节 概述--河流的分类
? 河流类型在时间、空间上均可
发生变化
第二节 河流沉积环境 及沉积特征
? 一、顺直河
? 在河床受限制、部分曲流河段、三角洲河口 等 地可出现,可进一步发展成曲流河。
? 缺乏侧向迁移,以 垂向充填沉积作用为主。
曲流河的侧向迁移
三、辫状河
? 河道砂坝(心滩)发育,宽、浅、急 ? 砂质辫状河、砾石质辫状河
1.河道砂坝(心滩)的形成
? (1)双横向环流 :
所形成的心滩较细长,粒度细,可向下迁移。
? (2)洪水期
大范围沉积被后期水流所冲刷、切割
2. 河道砂坝的分类
? 纵向砂坝、横向砂坝、斜向砂坝
3. 沉积特征
? 河道沉积 ? 心滩沉积
? 1. 河道沉积:(1)底部滞留沉积 (2)正常河道淤积:缘于水流逐渐减弱, 向上粒度变细、层理规模变小
3.沉积特征
? 2. 心滩沉积 :辫状河沉积的主体,典型特征。
? 沉积物:砂砾,少有泥质加积 ? 结 构: 滚动组分为主,分选中等--差。 ? 构 造:大型板状交错层理为主,不同时期沉积层
第 三 节 垂 向河 沉流 积的 模沉 式积 组 合 及
第三节 河流的沉积组合及 垂向沉积模式
第三节 河流的沉积组合及垂向沉积模式 ? 山区的辫状河
曲流河的垂向沉积序列
曲流河垂向沉积模式(沃克,1976):
四个单元(由下至上)——
泛滥平原沉积 天然堤沉积 边滩沉积 河床底部滞留沉积
河流沉积的“二元结构 ”概念:
分选中等。
? 构造:大中型槽状、
板状交错层理, 平行层理
? 垂向:向上粒度变细;
层理规模变小。
? 横向:板状、透镜状 ? 平面:带状
? 边滩的侧向加积具有 间歇性。 ? 相邻的边滩侧积体之间常具 泥质披覆层 。
b.边滩(点砂坝、曲流砂坝)沉积
? 湖南澧水河中的砾石质边滩
2. 曲流河亚相划分及特征 ——
沉积物: 粘土、粉砂 构 造:洪水期沉积层理不发育
湖泊沉积 中具 水平层理 干旱:干裂、结核、石膏 ——盐湖 潮湿:生物繁茂,有机质丰富
b.河漫沼泽
由于长期地表潮湿积水,植物繁盛,形成沼泽 沉积物:与河漫湖泊多相似,特别的是泥炭沉积 构 造:块状为主,粘土岩中有时可见水平层理
(4)牛轭湖亚相
? 废弃的积水河道
构 造:槽状交错层理 平面上:带状、网状
剖面上:砂侧向加积
四
?2.湿地沉积
、
沉积物:富含泥炭的粉砂、粘土 横向上:“泥包砂”
网
状
河
? 山区冲积扇、辫状河——平原曲流河—— 滨湖(海)网状河、三角洲—— 冲积沉积体系
? 沉积体系:同一物源、同一水动力系统控 制,成因上有联系,沉积体或沉积相在空 间上有规律的组合。
间有冲刷面。
? 平面上: 上游沉积物较粗,遭受侵蚀,下游沉积物
较细,发生沉积
? 垂向上:不明显的向上变细粒序 ? 横向上:单个透镜状,多彼此冲刷相连, “砂包泥”
四、 网状河
? 河道坡度小,水流能量低。 ? 河道、湿地等环境长期稳定,各沉积相在垂向上增生、叠加。
? 1.河道沉积
沉积物:砂
结 构:跳跃组分
(2)堤岸亚相(包括天然堤、决口扇 )
? a. 天然堤: 洪水期河水溢出河床,粉砂、泥沿河床
两岸迅速堆积所形成平行与河床的砂堤
? 沉积物: 粉砂、泥的薄互层,
向河道方向可有细砂。一般单旋 回厚几cm--几十cm。
? 构造:小型波状、槽状、攀升层
理)、水平层理,顶部可有水平 层理、暴露构造。
? 垂向:边滩沉积之上 ? 剖面:楔形 ? 平面:豆荚状
b.
决 口 扇
决口扇 --洪水冲决天然堤,在其外侧形成的扇形沉积体。
沉积物:细砂、粉砂,较天然堤粗。
构 造:中小型交错、波状层理,冲刷--充填构造。
垂向上:上下均为河漫泥质沉积。单旋回厚十几cm-几米。
剖面上:透镜状
平面上:舌形或扇形
垂向上:正粒序
2.曲流河亚相划分及特征 ——
(3)河漫亚相
? 天然堤外侧,源于洪水期河水泛滥沉积 的结果——泛滥盆地。
? 废弃作用:串沟取直 曲颈取直
? 沉积特征
沉积物:粉砂、粘土 构 造:交错层理、
水平层理/块状层理 垂向上:
串沟取直——与早期 废弃河道沉积渐变;
曲颈取直——与早期 废弃河道沉积突变
松花江边滩上的串沟
----摄于吉林前郭
Meandering river in Yellowstone, America
沉积物:粗 ,多为砾石,时有垮塌或冲刷泥砾 构 造:明显的冲刷——充填,可有叠瓦状构造 横向上:透镜状、席状 垂向上:河流沉积的最底部
b.边滩(点砂坝、曲流砂坝)沉积 曲流河中最重要的砂体类型 河道凸岸侧向加积
边滩形成机理
横 向 环 流
边滩沉积特征
? 沉积物:以砂为主,
成分成熟度较低
? 结构:跳跃组分为主,
? 按淤水的程度,分为: 河漫滩
河漫湖泊 河漫沼泽
a. 河 漫 滩
河床外广阔的滩地,平水期无水,洪水期被水淹没。 沉积物:水动力弱,粉砂、粘土为主。 构 造:水平层理、波状层理、各种暴露构造。 垂向上:垂向加积产物,位于河流相旋回的上部。
b.河漫湖泊
? 河床外长期积水的洼地,积水多源于 河流泛滥 。
堤岸亚相、河漫亚相 (顶层沉积,垂向加积)
+ 底部滞留沉积、边滩沉积 (底层沉积,侧向加积)
辫状河的垂向层序特点
a.二元结构中 底层沉积发育, 顶层沉积不发育 , 下粗上细特征不很明显
b.砂砾沉积为主 c.大型单向流水交错层理为主
? 具不明显向上变细旋回, 砂体窄、厚 。
第二节 河流沉积环境及沉积特征
二 曲 流 河
1.环境特征
? 主要出现在 平原地带 ? 水流强度中等,有 侧向侵蚀及垂向、侧向加积
2. 曲流河亚相划分及特征
? 河床亚相 ? 堤岸亚相 ? 河漫亚相 ? 牛轭湖亚相
(1)河床亚相 a. 河床滞留沉积 :平水期滞留在河床底部的粗碎屑物质
第三章 河流相
第一节 概述--河流的分类
1.按地形及坡降——山区/平原
2.按河流的发育阶段——幼年/壮年/老年
3.拉斯特(Rust,1978)的划分方案:
标准 :河道分叉参数:<1 单河道 >1 多河道
弯曲度:<1.5 低弯度 > 1.5 高弯度
类型: 平(顺)直河:
单河道、低弯度
曲流河:
单河道、高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