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发展史

合集下载

白银的历史变迁分析

白银的历史变迁分析

白银的历史变迁分析在中国货币史上,白银曾经独树一帜。

明朝后期,白银从四面八方大量涌入我国,我国货币往来及经济交往主要以白银为主,白银渐渐占据着主要通货地位,白银的广泛使用促进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我国外交往来及社会稳定起着重要作用,白银在金融史上的地位是其他货币无法取代的。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受到外国的侵略,政治经济受到冲击并逐渐走向衰弱,中国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导致了贸易逆差的出现,贸易逆差出现以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白银流入国,贸易逆差出现后,我国成为白银流出国,身份也由之前的国际白银市场的信用购买者,变成之后的需求者。

19世纪30年代,因为世界银价的上涨,我国白银大量向外流出,于是,金融市场发生了动荡,并出现了货币制度危机,我国发生了经济衰弱及信用紧缩。

为此,我国的币制金融、民族经济等都受到严重冲击,并遭受到很大影响,由此,世界白银商品的价格决定着我国白银货币的价格。

一、白银的广泛使用在我国古代,金是指一切金属的统称,人们还按照金属颜色的不同,把金属分为“五金”,五金包括:黑铁、青铅、赤铜、白银、黄金。

俗话说,物以稀为贵,因为金银的稀缺,有了贵金属的高贵地位。

可以说,金的开采之后,才有了银的开采及冶炼,在我国战国时期的史册里,就开始有了对银的记录。

由于战国时期不是以白银作为主要货币进行流通,白银更多是起到仪仗、装饰、宝藏等的作用。

到了秦始皇时期,秦始皇规定,不能把白银作为货币进行流通,而只能起装饰、宝藏的作用。

元狩四年,张汤向汉武帝进谏铸造白金币,汉武帝采纳了张汤的建议。

白金币由银锡合金铸造而成,在历史上被称为“白金三品”。

当时,因为白金币币值太高,出现了许多盗铸者,由于假币与真币真假难辨,致使白金币使用受到很大影响,即便在遭受贬值的情况下仍不受大家欢迎,政府虽然一再维持,但收效甚微,于是,白金币铸造发行一年后就被废除。

到了两汉时期,随着中西方的贸易往来,我国有了丝绸之路,与此同时,阿拉伯人也开创出了华南沿海的贸易路线,于是,亚洲中部地区和西方的金银币流传到了中国。

白银市历史述略

白银市历史述略

经济和文化密切相关,由于经济的繁荣,带来了文化的发展,始建于唐代的靖远、景泰一带的寺庙建筑,便是当代文化发展的一个侧面。另外,隋唐两代都多次通西城,因而使两汉后冷落的丝绸之路再度繁荣了起来,这对白银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唐代以后,因为连年战乱,丝绸北路开始衰落。据说,汉唐以前白银地区的很多山中都有森林,1940年前后我的二伯父在今强湾西部的黄石台山里放羊时,在一处塌方的地方发现了直径70厘米的松木,露出土石的部分有3米长,这样大的松木起码有上千年的树龄。1971年3月我也在那一带的山上发现过直径40厘米的朽树桩。
主题词:白银、景泰、靖远、平川、会宁、历史。
白银市在祖国的版图上,位于东经103°33′—105°31′、北纬35°25′—37°39′的区域内,东邻宁夏,西接武威,南依陇中,北靠内蒙,辖三县两区(靖远、景泰、会宁三县,白银、平川两区),总面积21158.7平方公里,海拔1275米——3321米,共有人口175万。白银市地处甘肃省中部干旱地区,气候比较干燥,各县、区年均降雨量约200毫米左右,但因日照充足,所以川水地区土地肥沃。黄河流经白银214公里,祖厉河、关川河总长亦有200公里左右。境内绝大部分都是山区,包括二阴山区和干旱山区。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峰有几十座,超过3000米的高峰的两座。山间盆地有景泰的正路、三台井、景泰川和白银市区;还有靖远的刘川和平川的水泉、共和等地。河谷盆地有白银水川、四龙和靖远平堡、北湾、中堡、城关、糜滩、东湾以及景泰五佛,还有祖厉河两岸的一些地方。这些河谷盆地面积虽然很小,但人口却比较稠密。白银地区有悠久的历史,靖远境内曾发现有原始社会晚期的马家窑文化,会宁境内也有几处古老的文化,如牛门洞古墓遗址等,它附近的王家泉、阳山一带也发现了原始社会时期的陶罐、石斧、人骨等遗存。景泰县境内的张家台、营盘台、寺滩、喜集水等处出土过陶瓷、陶片、石器、骨珠及细石器等,经考证属新石器半山类型的文化遗存。这些文化遗迹的发现,说明最迟在四、五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在白银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了。

7白银的历史

7白银的历史

《白银的历史》我们既然觉得白银投资的收益,最终可能会远远大于黄金。

那么,我们就应该系统的去了解一下,我们所要投资标的的历史和发展。

未来都是由过去而来,人类历史和经济历史是在不断往复循环中,通过细微改变后,不断前进的。

所以,必须要了解历史,尤其是经济发展的历史,从中找到规律,将这个规律运用到对未来的预判中。

首先我们来看看白银的发展历史,白银伴随人类存在,据考证有6000年的历史,但真正使白银大规模运用到人类社会,是在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在此后这500多年里,白银曾一度成为世界货币,因为美洲大陆的墨西哥、智利、秘鲁等国家大量银矿的发现和开采,使白银成为世界货币变为可能。

在19世纪晚期和20世纪初期,随着工业革命和新技术的发展,使白银开采量和白银的提炼不断提高。

从统计来看,世界上只有25%的白银是生产于16世纪。

白银公元前4000年-公元1500年,土耳其被认为是首个开采白银的主要发源地,白银矿集中开采,大约是在公元前3000开始的,人们使用“吹灰法”从铅银矿中提取出白银,白银那时候的开采,主要用途还是来制作银器,并没有形成货币。

公元前8世纪,白银生产及贸易中心,逐渐转移到了古希腊的雅典,白银产量据推测在每年100万盎司左右,随着希腊矿区的逐步衰竭以及战争影响,罗马人时期,白银的开采主要来自于西班牙,而且在未来将近一千年的时间里,西班牙提供了欧洲主要的白银供应,也为欧洲与亚洲的香料贸易提供了重要的白银资源。

伴随着战争和人类对财富的执着追求,在公元750-1200年这段时间,白银的开采逐渐开始蔓延到欧洲中部,并逐渐发现银矿。

白银公元1500-1875年,工业革命带来的技术上的进步以及1492年美洲大陆的发现,彻底引发了白银产量和数量几何倍的增长。

尤其是汞齐化加工方法发展后,白银的产量爆炸是的增长,在1500-1875之间,从玻利维亚、秘鲁、墨西哥开采的白银,占到了整个世界白银产量和贸易份额的85%以上,只有剩余部分来自于欧洲国家和日本。

2中国金银发展史

2中国金银发展史
1950年,中国人民银行 ,冻结民间金银买卖, 逐步实行金 银统购统配的管理体制 (毛泽东)
1982年,国内恢复销售黄金饰品 (邓小平)
2019年,取消白银“统购统配”的管理体制 (江泽民)
2019年,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取消黄金“统购统配”管理体制 (戴相龙)
从此中国金银史开放,进入世纪浪潮……
天津贵金属交易所成立。黄金行业整体进入 市场化运行体制。
23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的三个转变
2019年9月6日,在伦敦金银市场协会2019年贵金属 年会(上海)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提出, 中国黄金市场要实现三个转变:
从商品交易为主向金融交易为主的转变; 从现货交易为主向期货交易为主的转变; 从国内市场向国际市场的转变;
随即国家也发出“藏金于民”的发展战略,推广“藏 富于民”的发展理念。我们也相信,随着中国市场的 发展与成熟,将逐步成为占据主导地位的国际黄金市 场。
感谢聆听
22
中国黄金市场发展进程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黄金生产、加工和消费大国, 正处在从黄金大国到黄金强国的历史性时刻。
1993年
取消国内外黄金价格差政策,中国黄金行业 进入市场化时代。
2019年 上海黄金交易所成立。中国黄金现货市场开放。 10月
2019年 12月
2019年 12月
黄金期货在上海期货交易所上市。中国黄金 期货市场开放。
银两银元并行,给商品交易和货币流通带来 很大的不便。
通货紧缩—银两变银元—100%88%
废两改元
1933年,宋子文“废两改元”令6亿两白银汇集上海(含 法租界)。美国的白银收购计划令中国第二次大量白银外 流,白银外流导致中国严重通货紧缩,大量企业倒闭。
20世纪30年代,美国资本控制世界白银产量66%和白银冶 炼77%,“白银集团”向美国总统施压实行“金银复本位 制”,1934年6月,国会通过《白银收购法案》,授权美 国财政部到国内外市场收购白银,直到白银占美国货币储 备金的比重鸦片贸易(1790-1838)流出1.2万吨白 银,鸦片442676箱,每箱约750银元,1银元=72%两白 银,2.3904亿两=1.2万吨白银

白银货币在中国发展历程

白银货币在中国发展历程

白银货币在中国的发展历程摘要:白银作为一种金属货币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从明朝中后期开始被大量使用实现货币化,至民国成为法定的本位货币,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在中国的货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关键词:白银;银本位;货币化中图分类号:f8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3-0-01白银作为一种金属货币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明清两朝及民国的主要通货,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在中国的货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一、明朝之前的白银货币据《史记》记载,夏朝把金分为三品,有黄(金)、白(银)、赤(铜),春秋战国时期也有银质的铲形、版形、饼形及贝形货币文物出土,可见这时白银已经开始作为货币存在。

秦朝时期,国家规定以黄金为上币,铜(秦半两)为下币,白银主要被用来制作装饰品及餐具等,不能作为货币流通使用。

汉武帝以资源相对丰富的贱金属铜为币材铸“五铢钱”,是两汉主要的通行货币。

此外汉武帝元狩四年为增加财政收入,曾铸造一种以银锡合金为币材的“白金币”,后因数额巨大且不足值、盗铸猖獗而被废止,“白金币”被认为是我国最早获得法定地位的白银货币。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战乱频繁,货币混乱,币值稳定且价值较低的银较金相比货币作用有所发挥。

在广州、河西走廊等海外贸易中心地区,金银甚至是唯一通货。

这一时期白银价值呈上涨趋势,计量单位开始由过去的斤缩小为两。

隋唐时期,钱帛是主要的货币,除岭南、西州(今新疆的吐鲁番)之外的地区,金银一般不作为流通的货币,多被制成首饰、器物用于赏赐、贮藏、馈赠等用途,到唐朝末期,白银的地位逐步提高,市场上使用白银用于交易的现象增多。

两宋时期,以铜钱、铁钱、纸币作为主要的流通货币,随商品经济的发展及邻近民族的影响,白银的使用开始逐渐增多,赏赐、纳贡、军费、税负等大量使用或折成白银,白银初步实现货币化。

这期间采银量虽有所扩大,但满足不了经济发展的要求,钱荒问题依旧存在。

现货白银发展史

现货白银发展史

现货白银发展史过去40年白银重要进程:1963年6月― 美国用联邦储备系统发行的纸钞取代面额1美元的银币券,推动银价升至盎司1.29美元。

1968年6月―白银同美国货币体系的关系终结,持有者最后一次将银币券兑换为白银1968 ― 1971年― 美国经济衰退致银价下跌,但维持在每盎司1 ― 2.55美元的区间1972 ― 1978年― 美元贬值,以及石油输出组织(OPEC)的石油出口禁运推动银价上扬,银价波动区间为4.35 ― 5.87美元1980年1月―白银创出每盎司53.50美元的纪录高位,当时美国德州的亨特兄弟公司试图囤积白银操纵价格1980年9月― 两伊战争爆发后,银价从10美元猛涨至25美元1980年12月― 银价稳定在16美元,奥地利、法国和西德成为最后一批取消白银硬币的国家1982年6月― 银价跌破5美元至4.98,为三年半最低点,因美国经济出现持续疲弱迹象1983年3月― 银价触及14.72美元,因油价上涨对市场的影响不明朗1986年5月― 银价时隔四年后再暴跌至4.98美元,市场对供应面感到忧虑1992年7月― 银价遭受打击,跌至3.82美元的1973年以来最低点,沙特阿拉伯发生一起银行丑闻后大规模抛售白银2006年3月― 银价触及23年高点13美元,因市场预期美国政府将批准新的iShares白银信托基金2006年4月― 银价创出23年新高14.68美元,主要因为市场寄望于白银上市交易基金投资产品刺激需求2006年5月― 银价创纪录新高至15.17美元2008年10月― 银价创3年新低至8.4美元2011年4月― 经过2年的暴涨,银价创30年新高至49.82美元2013年6月― 2013年银价一路下跌,至6月达2年来新低18.18白银,在历史上曾经与黄金一样,作为重要的货币物资,具有储备职能,也曾作为国际间支付的重要手段。

当然,随着白银的用途越来越多的面向工业领域,其作为货币支付职能也逐渐淡化。

世界白银发展史

世界白银发展史

世界白银发展史白银生产的重要分水岭是在1492年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从而发现墨西哥、玻利维亚和秘鲁的银矿,因此带来了世界白银生产快速增长的巅峰时期。

这段巅峰同时伴随着白银提炼技术的升级,从质和量上提高了开采银矿的利用率。

随后的技术革新,尤其是在19世纪晚期和20世纪初期,主要是加强了白银生产的基础,并且提高了银矿开采的速度。

从累计产量来看,世界上只有大约25%的白银是生产于16世纪70年代以前。

在18世纪前的纪录仍然不完整,但是对历史累计产量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以下将介绍白银生产的历史。

旧世界的白银(公元前4000年-公元1500年)安纳托利亚(现在的土耳其)被认为是首个开采白银的主要发源地,为小亚细亚地区的工匠提供原料。

安纳托利亚地区为近东、克里特和希腊地区的西方文明提供白银资源。

银器工匠主要集中在小亚细亚和希腊各岛,以及希腊大陆上迈锡尼文明统治的地区。

银矿集中开采大约是在公元前3000年开始的。

首次成熟的银矿石加工是在公元前2500年,占星家使用“灰吹法”从铅银矿中提取出白银。

当时对银器的需求,主要来自于繁荣的克里特文明和稍后的迈锡尼文明,令现今是亚美尼亚的地区对银矿的定位和开采逐渐发展起来。

在公元前1600年克里特文明遭遇灾难性毁灭、以及大约公元前1200年迈锡尼文明陨落之后,白银生产的中心地区转向靠近雅典的Laurium地区。

该地区为处于萌芽时期的希腊文明提供白银。

另外,小亚细亚和北美地区的白银贸易在公元前8世纪开始大规模扩张。

Laurium的矿产非常丰富。

从历史文献和古矿场遗留下来的实际证据来看,当年该地区巅峰时期(公元前600年至公元前300年)白银产量大约是每年100万盎司。

实际上,到公元1世纪前的一千年中,Laurium是产银最多的一个地区。

除了Laurium,其他产银区主要在小亚细亚、撒丁岛等其他希腊地区,以及亚洲部分地区。

随着希腊Laurium地区矿产全盛期的结束,迦太基人对西班牙银矿的开采繁荣了起来。

白银发展历史

白银发展历史

现如今大家对白银都不陌生,在我国古代,人们对白银就有了一定认识而且利用它自身独有的特点被当做货币在使用和流通。

如今白银的投资属性越来越明显,而我们只有对白银的发展有一定的了解,才能更好的做出正确的投资选择。

那么,白银的发展历史有哪些可以参考的呢?
银表面呈白色光泽而且它比较稳定,不会轻易发生化学反应,所以受到人们的重视。

白银是一种历史非常悠久的贵金属,差不多有4000年的历史,在我国解放之前使用的银元就是主要以白银为材料来铸造的。

在清代时期,1两银子想到于现在500左右人民币的购买力。

可见以白银为代表的货币虽然体积较小,但是它的价值含量却是非常高的。

不过在最开始白银是作为餐具来使用的,一般只有家室底蕴深厚的人家才用的起,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白银才开始拥有货币的属性。

随着工业的发展,提炼白银的技术越来越成熟,白银的开采成本越来越低,效率也越来越高,所以在国际市场上慢慢开始出现了供过于求的局面。

我们都知道只有供需平衡,市场才会比较平稳,当供大于求事,白银价格就会有较大的波动。

这些波动有利有弊,有时候只要我们把握好了,踩准市场的节奏,也能够有所盈利R。

白银出现的时间非常长,而且一直在根据人们的需要不断增加自身的属性,如今白银作为一种贵金属投资产品越来越受到大家的欢迎。

提醒广大投资者,投资有风险,理财需谨慎,把握好投资力度,量力而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动%
-4.00%
1.50% -1.60%
0.00%
0.40%
0.60% -2.00% -11.90%
11.80%
3.20%
隐含平衡 ETP与类似投资持仓 商家对冲 隐含过剩/短缺
1,409
1,986
2,134
3,340
na
na
na
na
-700
-500
200
350
709
1,486
2,334
3,690
5,000 7,440
670 25,330
4,450 6,980 1,200 25,430
3,910 6,860 1,190 25,590
3,290 6,620 1,950 25,090
2,620 6,680 2,370 22,110
2,494 7,087 2,675 24,724
2,395 7,403 2,317 25,505
22,251 2.,230
23,147 4.00%
800 5,175 29,122 1.60% 10,440
23,898 3.20%
500 5,635 30,034 3.10% 12,469
24,377 2.00%
200 5,822 30,399 1.20% 13,390
三、白银主要用途
工业 / 银饰 / 投资品
白银的独特属性包括强度、柔韧性和延展性,良好的热传导性以 及较高的感光性和光反射性。 银的主要应用领域――医学与抗菌材料 银的主要应用领域――催化剂 银的主要应用领域――能源工业 银的主要应用领域――银浆料 银的主要应用领域――电子电器 银的主要应用领域――工艺饰品 银的主要应用领域――感光材料
白银发展史 及现代白银投资
宝鑫盈无锡分公司培训部 金松
白银从古至今都担负着货币的职能
2
我国白银开采冶炼历史悠久,技术先进
3
上世纪30年代白银大量外流使得国内银根紧缺,法币便应运而生
4
但没有足够真金白银作为抵押资产的法币,烂印之后的结果只能 是成为废纸!
5
一国持有资产的实际质量决定其货币的价值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E
2011年F
矿产银 变动% 官方净售出 废银回收 总供给 变动% 工业需求
19,155 -0.30% 1,799 5,825 26,779 -0.40% 10,210
19,126 -0.20% 2,875 5,725 27,726 3.50% 10,480
近年来白银的工业用量在不断增加
1999年以来,电 子工业白银消费 增加量120% 2000年以来,太 阳能工业白银消 费量增长640% 2002年白银开始 进入生物医疗领 域,消费量增长 了6倍 上述三大新兴白 银工业消费领域 占了矿产银年产 量的一半左右
原矿山和作为其他矿山副产品的白银供给结构变化
数据来源:Thomson Reuters GFMS
世界白银需求结构及供给分析
世界白银需求结构分析
2010白银需求结构
2011白银需求结构
数据来源:Thomson Reuters GFMS
数据来源:Thomson Reuters GFMS
我国白银主要消费领域及消费结构大致为:电子电气35%、感光材料20%,
M2/GDP国际标准1.2,我国从97年-08年升为1-1.5,2009年
大增13万亿,M2/GDP急升至1.8,未来几年M2/GDP=?
1、白银供应结构分析 白银的供需结构分析
全球白银供应主要来自铅锌铜黄金的副产品(合计超过2/3)。在矿产银中,铜 矿副产白银约29%;铅锌矿副产白银约32%;金矿副产白银约10%;独立银矿山占比 约27%。其他约占2%。全球目前大约存有13.74万吨现货白银,而地上现货白银 的存量每年还在大约以2%的速度增长。
6
货币购买力
美元自2000年以来购买力已经损失20%到30%,自1990年 以来美元购买力大概下降70%。美联储自1913年创建美元 已经损失95%的购买力。而01年到去年5月份前白银价格上 涨了约1000%
7
货币购买力
现在全球的货币流通量是1980年的10倍。美国 联邦储备委员会自2008年到去年夏天第二次量 化宽松政策结束美 国总共发行大概3.8万亿美 元,这使货币供应量增加475%,这些导致明 显的通货膨胀以及投资者对持有货币的信心。
2,922 3,768 -200 -1,046
3,281 2,146 -500
635
3,561 2,339 -250
972
7,012 4,112 -500 2,400
5,309 2,801
-2,508
4,894 2,000
-2,894
白银供需分析
数据来源:Thomson Reuters GFMS
总体上看白银的供需经历了从“紧缺”到“剩余”,可以看出“供需” 不再是影响白银走势的主因;白银的投资属性在不断增加,可以认为大 量资金的进入是推高白银价格的主因。
19,663 2.80% 2,091 5,700 27,454 -1.00% 10,990
20,556 4.50% 2,314 5,800 28,670 4.40% 12,220
20,806 1.20% 1,696 5,850 28,352 -1.10% 12,800
21,772 4.60% 1,449 5,650 28,871 1.80% 13,630
白银储量分布
世界银储量和储量基础分别为27万吨和57万吨,按照2010年全球白银 产量创23800吨计算。世界银储量和储量基础静态保证年限分别为14年 和30年,说明世界白银储量的保证程度并不很高。全球约2/3的银资源 是与铜、铅、锌、金等有色金属和贵金属矿床伴生的,1/3是以银为主 的独立银矿床。。
化学试剂和化工材料20%、工艺品及首饰10%、其它方面15%。
世界主要进口国也是全球主要的白银消费国,有日本、意大利、德国、瑞士
、英国、印度等。美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白银消费国,用银量约占全世界
总消费量的40%。
白银的供需结构分析
巴克莱白银供求平衡数据表(2002-2011)

2002年
2003年
变动%
1.20%
2.60%
4.90% 11.20%
4.70%
6.50% -2.90% -21.10%
19.40%
7.40%
摄影行业 珠宝与银器 银币与防币 总需求
6,390 7,780
990 25,370
6,020 8,130 1,110 25,740
5,600 7,480 1,250 25,3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