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尔吉原野散文在线:发出我们听不到的惊天

合集下载

鲍尔吉·原野:雨水去过一切地方

鲍尔吉·原野:雨水去过一切地方

鲍尔吉·原野:雨水去过一切地方我觉得树木开始走动。

好多树在雨中穿行。

它们低着头,打着树冠的伞。

雨水去过一切地方□鲍尔吉·原野泥土想起去年的事情雨点瞄着每株青草落下来,因为风吹的原因,它落在别的草上。

别的雨点又落在别的草上。

春雨落在什么东西都没生长的、傻傻的土地上,土地开始复苏,想起了去年的事情。

雨水排着燕子的队形,以燕子的轻盈钻入大地。

这时候,还听不到沙沙的声响,树叶太小,演奏不出沙沙的音乐。

春雨是今年第一次下,边下边回忆。

有些地方下过了,有些地方还干着。

春雨扯动风的透明的帆,把雨水洒到它应该去的一切地方。

春雨继续下起来,无需雷声滚滚,也照样下,春雨不搞这些排场。

它下雨便下雨,不来浓云密布那一套,那都是夏天搞的事情。

春雨非不能也,而不为也。

打雷谁不会?打雷干吗?春雨静静地、细密地、清凉地、疏落地、晶亮地、飘洒地下着,下着。

不大也不小,它们趴在玻璃上往屋里看,看屋里需不需要雨水,看到人或坐或卧,过着他们称之为生活的日子。

春雨的水珠看到屋子里没有水,也没有花朵和青草。

春雨飘落的时候伴随歌声,合唱,小调式乐曲,6/8拍子,类似塔吉克音乐。

可惜人耳听不到。

春雨的歌声低于20赫兹。

旋律有如《霍夫曼的故事》里的“船歌”,连贯的旋律拆开重新缝在一起,走两步就有一个起始句。

开始,发展下去,终结又可以开始。

船歌是拿波里船夫唱的情歌小调,荡漾,节奏一直在荡漾。

这些船夫上岸后不会走路了,因为大地不荡漾。

春雨早就明白这些,这不算啥。

春雨时疾时徐、或快或慢地在空气里荡漾。

它并不着急落地。

那么早落地干吗?不如按6/8的节奏荡漾。

塔吉克人没见过海,但也懂得在歌声里荡漾。

6/8不是给腿的节奏,节奏在腰上。

欲进又退,忽而转身,说的不是腿,而是腰。

腰的动作表现在肩上。

如果舞者头戴黑羔皮帽子,上唇留着浓黑带尖的胡子就更好了。

春雨忽然下起来,青草和花都不意外,但人意外。

他们慌张奔跑,在屋檐和树下避雨。

雨持续下着,直到人们从屋檐和树底下走出。

鲍尔吉·原野《朴素原来最有力量》阅读练习及答案

鲍尔吉·原野《朴素原来最有力量》阅读练习及答案

鲍尔吉·原野《朴素原来最有力量》阅读练习及答案鲍尔吉·原野《朴素原来最有力量》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下面文章。

完成14——16题。

(15分)朴素原来最有力量鲍尔吉·原野(1)大钢琴家霍洛维茨说:“我用了一生的努力,才明白朴素原来最有力量。

”霍洛维茨的演奏节制,没有任何花哨与噱头。

他手下的乐音宛如从心里流出来,没有多余的动作和表情。

霍洛维茨着装普通,神态像一个儿童。

(2)作为好的艺术家,其朴素何止于衣衫,更多在心灵。

心灵朴素,犹如兰生幽谷,不香自香。

追求朴素近于追求真理,因为真理朴素。

它如此本真地显露自我,而无须在自我之外再加修饰或解释。

河水、青草、太阳和月亮都没有包装,都可以用朴素或真理命名。

(3)朴素是定力,是耐力,是恒心。

也可说大美隐内,不求外露。

此处之“隐”与“稳”字接近,急不得。

肚里有货,心里有数,不必借助各种花样。

此态近于平静,朴素和平静本是孪生兄弟。

它们都美。

(4)美学家宗白华说,中国文学大体上分为两路:一路是金派,咄咄逼人,急功近利,转瞬即逝;一路是玉派,含蓄蕴藉,谦冲雅静,尽得风流。

宗白华说,庄子、苏轼的诗文,俱是玉质文章。

(5)玉者,有光却抑光,别人看得见温润,看不到耀眼。

这是君子的.味道——既有才华,又有包藏。

此味可进可退,可朝可野,可收可放,近于中和之美。

中,说的是中庸,不偏不倚;和,说的是和洽,凡事不勉强。

朴素平静,玉质文章与中和之美,都在讲内在与外在的统一。

所谓朴素,是说内在更重要。

(6)《道德经》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我们从中得知,人的老师首先是大地,最终归于自然。

大地朴素而生长万物,卑下而养育众生。

世间只有人做过不自然的事,大地从来不搞不自然的名堂。

所谓得道,说的是一个人不管做事还是做人,最高境界无非像大自然一样——自然而然。

(选自20xx年6月6日《人民日报》,有改动)14.下面文段是从原文中抽取出来的,你认为放回哪两段之间最合理,请简述两条理由。

鲍尔吉·原野的散文

鲍尔吉·原野的散文

《鲍尔吉·原野的散文》嘿呀,咱今儿得唠唠鲍尔吉·原野的散文呐,那可老有意思啦!鲍尔吉·原野写的散文呀,就像是跟你在唠嗑似的,特别接地气。

他能把生活里那些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事儿,写得那叫一个鲜活。

比如说吧,他写家里的小猫小狗,那小猫调皮捣蛋的样儿,在他笔下活灵活现的,一会儿跳上桌子把东西碰掉,一会儿又窝在墙角眯着眼睛打盹儿,感觉就像咱自个儿家里那调皮的小毛孩儿似的,读着读着就忍不住乐出声来。

还有啊,他写那些个大自然里的景儿,也不是那种文绉绉的、高高在上让人够不着的写法。

他写草原上的风,那风就好像能从书里直接吹到你脸上一样,呼呼地带着草的香味儿,吹得人心里那叫一个敞亮。

写天上的云彩呢,一会儿像棉花糖,一会儿又像奔跑的骏马,感觉他就站在那儿仰着头,瞅着云彩跟咱讲呢,特别有画面感。

他的散文里人情味可浓啦!写和街坊邻居的相处,那些个鸡毛蒜皮的小事儿,可有意思了。

哪家的大妈又在门口唠嗑啦,哪家的小孩儿又闯了啥小祸啦,读着就感觉自己好像也走进了那个充满烟火气的小街巷子里,和大家一块儿热闹着呢。

而且他写亲情也特别动人,写和父母的点点滴滴,那种细腻的情感哟,能让你心里暖乎乎的,眼眶子都忍不住有点湿润润的呢。

再说说他的语言风格吧,那叫一个俏皮。

有时候来上那么几句幽默的话,能把人逗得哈哈大笑。

就好比形容一个人走路的样子,他能说得特别逗趣儿,让你一下子就记住了那个场景。

可又不是那种刻意的搞笑,就是自然而然从生活里提炼出来的那种幽默,特别有韵味儿。

咱读鲍尔吉·原野的散文呀,就感觉特别轻松自在,不用费啥劲儿去琢磨那些高深的词儿啥的,就跟着他的文字在生活里、在大自然里溜达一圈儿,啥烦恼都能给抛到九霄云外去咯。

我就觉着吧,鲍尔吉·原野的散文那就是生活里的一股清流呀,让咱能在这忙忙碌碌的日子里,停下脚步好好感受感受那些被咱忽略的小美好,那些实实在在的人情味儿。

读他的散文就像是和一个特懂生活的老朋友聊天,可带劲儿啦,反正我是打心眼里喜欢他的这些散文呢!。

美文天下:月光手帕(鲍尔.吉原野)

美文天下:月光手帕(鲍尔.吉原野)

美文天下:月光手帕(鲍尔.吉原野)月光手帕鲍尔吉.原野很多年以前,我在医院为父亲陪床。

陪床的人逼并没有床可以睡,时间已在后半夜,我散步在一楼和三楼的楼梯之间。

这时医院没什么人走动了,几个乡下人披着棉衣蹲在楼梯口吸烟。

偶尔,有戴着口罩的忽视手执葡萄糖轻盈往来。

我下到一楼,又拾阶上楼,走在我前面的一个小姑娘,大约是个中学生,行走间蹲下,拣一样东西,旋又走开了,回头瞅我一眼。

她走开后,地上一个薄白之物仍放着,像一方手帕。

我走近一看,这不是手帕,而是一小片月光摊在楼梯上。

为什么是一小片呢?原来是从被钉死的落地长窗斜照进来的,只有一方手帕大的小窗为钉死。

子夜之时,下弦月已踱到西天。

这一片月光射入,在昏黄的楼道灯光下,弥足珍贵。

小姑娘误以为这是奶白色的手帕,她弯腰时,手指触到冰凉的水泥地上便缩回了。

她瞅我一眼,也许是怕笑话。

我不会笑她,这一举动里充满生机。

小姑娘也是一个病人的家属,我不知她的病人在床上忍受怎样的煎熬,但她这样敏感,心里盛着美,不然不会把月光误作手帕。

在她发现这块“月光手帕”前,我已将楼梯走了几遍,对周围无动于衷。

正是因为她的弯腰,才诱使我把这一小片月色看成了手帕,或者像手帕。

但我感伤自己已没有她那样的空灵,走过来也不会弯下腰去。

因为一双磨炼得很俗的研究极易发现月光的破绽,也就失去了一次美的愉悦。

许多年过去了,我对此事有了新的想法。

多么希望她能够把这块“手帕”拣起来,抖一下,但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我替月光遗憾,它辜负了小姑娘轻巧的半蹲拣手帕的样子。

手帕.手帕张丽钧一直对鲍尔吉.原野的《月光手帕》怀有一种莫可名状的喜爱。

一个小姑娘,在夜晚的走廊里突然蹲下,去捡拾一样东西——一方奶白色的手帕,但旋即又站了起来,回过头,对不经意瞥见这一幕的人羞赧地笑了。

其实,那不是一方手帕,那是从一个小窗口斜照进来的一片月光。

只有一个小姑娘才会犯这样的错误,而眼光修炼得老辣的是人断不被那一小片“伪装”成手帕的月光所迷惑的。

12鲍尔吉.原野

12鲍尔吉.原野

小鱼我被父母允许使用铅笔的时候,刚刚五岁。

为此大为兴奋,这种半截木棍并露出黑尖的东西,是另一种语言。

胡乱画出的一些线条,使自己佩服自己,而且挥之不去。

开始不知画什么,就弄心电图似的乱线,享受到怀素那种乐趣。

但很快觉得单调。

这时看我姐写字,十分嫉妒。

我想所有未及上学的孩子看哥哥姐姐写字,都有过这种嫉妒——集愤懑、无奈于一身。

她把字写进作业本的格子里,很有力。

每个格只有一个字,而不是像我那种连缓如湍流的线条。

我也曾宣示这些线条是字,让父母猜,但这种宣示除了被哄笑之外,不会有其他结局。

我所奇怪的事情是姐姐写的“字”,是一些复杂的图案。

笔触短也变化多端,兼有转折与交叉。

而有些“字”,她只写几笔便弃之不顾,去写其他的“字”。

有一次,我伏案观察她写字良久,指出有几个字她未写完,好像是“一”与“乙”,竟又遭到她的嘲笑。

我知道这些图案并不是她所创造的,但她居然能掌握,并在写完后用手指着,嘴里尖锐地发出音来,如“北——京——”,就令人稀奇了。

那时我也囫囵着写一些字,尽量写复杂一点,同样指着它赋予一个音,如“赤——峰——”,但我很快就忘记了它的读音,记不住。

这些一团乱麻似的字原本就是我生造的,念什么音都行。

后来我姐教我画小鱼,纾解了我的不安。

小鱼是一笔画出的。

从尾巴开始,沿弧线向前,在鱼嘴的地方转折向后,然后一竖,就是尾巴。

记住,鱼头一律是向左面,这就是向前,我姐就是这么教的。

如皋比较灵慧的话,可在鱼身画上瓦片似的鱼鳞,鱼尾由横线罗列而成。

我站在炕上,把小鱼一条接一条地从炕沿边的白墙上画到窗户边上,他们像箭头,一个跟着一个前进,永不掉头。

接着画它们腹下的第二排,然后是第三排。

鱼群在离我们家炕边三尺高的墙上庄严进军,比黄海或加勒比海汛期的鱼儿都要多。

当你相信渔的真实性之后,就无法怀疑墙乃是大海。

多么宽广的大海啊。

我常常坐在被垛上注视鱼群前进,为它们的气势而打动。

然后,再使被垛这面墙也布满鱼群,当然它们是向另一个方向行进的。

鲍尔吉·原野《马鬃燃烧》阅读练习及答案

鲍尔吉·原野《马鬃燃烧》阅读练习及答案

鲍尔吉·原野《马鬃燃烧》阅读练习及答案编者序该文档是本知识店铺精心收集编制而成,希望同学下载后,能够帮助同学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前言下载提示:为您提供阅读答案!阅读理解的意思是说先阅读一段文字,然后理解它的含义,并且总结出来。

本文档主要对《马鬃燃烧》进行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解析。

Download tips: To provide you with reading answers! Reading comprehension means to read a paragraph first, then understand its meaning, and summarize it. This document mainly analyzes reading training and reference answers.(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马鬃燃烧鲍尔吉·原野马群冲过来,好像在你面前砌来一座奔流的城墙。

这座夹杂枣红色、灰色、白色和黑色的城墙顶端飘扬着群马的颈部鬃发,这是马的五色战旗,在风中猎猎招展。

马群踏过,你看不清每匹马是什么样的马,但马的鬃发和拉成直线的尾巴给你留下强烈印象。

阳光下,马的皮毛闪亮,马蹄如千足之虫的脚爪翻飞。

马鬃是马从天际拉过来的绳索,牵着云团迁移。

从山顶看马群跑过大地,看它们鬃发飞扬,仿佛大地燃烧着黑色亚麻色的火焰,一丛丛火焰下面有马蹄踏出的沉闷鼓点儿。

在河边看低头饮水的马群,马们伸着修长的脖子探向清澈并缓缓流动的河水。

河水映照马的鼻梁,而风用马的鬃发盖住了它们的眼睛。

这些没有修剪过的鬃发代表马的野性。

它们不是驾驭马车的牲畜,是大自然的子孙,崇尚自由,与人平等。

最健壮的马鬃发最长,这是马群中的公马,人称儿马。

牧民说,不要碰公马的鬃发。

不能修剪,甚至不能摸。

马馆告诉我,公马的鬃发不能碰到剪子,不能遇到一切铁。

鲍尔吉.原野散文集精选在线阅读

鲍尔吉.原野散文集精选在线阅读

鲍尔吉.原野散文集精选在线阅读鲍尔吉·原野,蒙古族,他从大漠走来,与歌手腾格尔,画家朝戈被称为当今中国文艺界的“草原三剑客”,他的散文很美。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精选的鲍尔吉.原野散文集,供大家欣赏。

鲍尔吉.原野散文集精选一:《美与挂碍》美国的行为心理学家做过一个试验,让两组男女穿着泳衣回答智力问题,男人的成绩大致正常,女人却大失水准,也就是普遍低于她们穿着常服时的测验水准。

心理学家的结论是越美越愚蠢。

美与愚蠢的关系,中外有许多人在研究,虽然说法不一,但很少得出越美越聪明的结论。

而我关心的是另一个问题,即情境与自信力的关系。

我以为泳装女郎变愚的原因在于自尊感,也可称为焦虑,当一个自己设定的缺陷,譬如腿粗,在长期隐蔽之下突然暴露出来之后。

所谓智力只好下降,可见并非越美越愚蠢,而是越焦虑越愚蠢。

人的智力在很大程度上是集中注意力的能力,联想、判断均赖于此。

一个女人穿着泳装在大庭广众之下集中注意力,能吗?“忘我”从心理学说,是儿童游戏那种状态,物我两忘,浑然一体。

人在那种时刻最聪明。

儿童的忘我让人钦佩到什么程度呢?他们在屙尿的时候,会投入对一只昆虫的观察,以至忘记自己在做什么。

老子将这种状态称为“赤子之心”。

有了此心,没有什么事情办不好。

与忘我相对的是“挂碍”,人的一生总被各种事情挂碍着。

腿粗只是其中的一种。

杰克逊为肤色挂碍,漂白或植皮。

有人被子性别挂碍,用手术造出另一套生殖系统。

这是一种并不重要的,但使当事人忘不掉的焦虑。

医治“挂碍”的药方,即古贤说的“平常心”。

平常心如今被滥用了。

倘如一个贪官被撤职了,也以“平常心”为自己解嘲。

他以为无法吃喝嫖赌,像老百姓一样过平实的日子就是平常心了。

平常心远非一两句话能够说清,但至少在于忘记自己的背景、缺陷、荣耀等等附加物,与人无异,双手空空。

这是摆脱焦虑的法门与境界。

这样的人气象平和,不让人讨厌。

还有一个好处是穿泳装考试的时候能够得第一。

鲍尔吉.原野散文集精选二:《厚道》契诃夫说:“有教养不是吃饭不洒汤,是别人洒汤的时候别去看他。

【散文海外版】鲍尔吉·原野:沃森花草原记事(节选)

【散文海外版】鲍尔吉·原野:沃森花草原记事(节选)

【散文海外版】鲍尔吉·原野:沃森花草原记事(节选)我们坐在马倌班波若的房子里喝酒。

这座房子的客厅大,朝南的玻璃窗有六扇,主人可以有广角的视野看到窗外的草原。

草原南方尽头悄无声息的山峦,像一堆马鞍子堆在天的尽头。

主人班波若说他就这么看过去,看到自己老死那天,这里面包含着多大的福气啊。

是的,是的,来访者纷纷附和,语气诚恳,班波若用感谢的眼神环视大家,比摄像机“揺”的速度慢得多,仿佛这个事就这么定下来了,以后也改变不了。

今年七十岁的班波若到以后咽气那天,最后一眼看的是他家窗前的沃森花草原。

那也许是在六月,大朵的、雪白的芍药花开在如同堆了一堆马鞍子的山的山坡上。

过了小满,黄翅的鸟飞回来了,带回来绿翅的鸟。

草地上的白雾在早晨四点多钟覆盖膝盖那么厚,然后一层层变薄,野兔在雾里奔跑,谁也不知它去了哪里。

当然,班波若告别人世的时候也许是冬天,大雪把马鞍子似的山峦压没了,大地因为堆满积雪而显出笨拙,而有炊烟透露牧人的生机。

我们不能提前为班波若离世制订季节与时辰,他的白头发还不到全部头发的三分之一,今年春季他还参加过村里那达慕大会的摔跤比赛,被会场的广播喇叭授予“像山峰一样纹丝不动的摔跤手”。

当时会场上的男女老少全都听出了这个称号里的讥讽含义——“没有动作的、不主动进攻的摔跤手”,众人哈哈大笑。

班波若坐在沙发上。

他背后挂着牛车车厢那么大的镜子,陪我采访的乡干部贺西格、楚鲁、谢日哈达等人都反射在镜子里,他们手端吃饭的花瓷碗喝奶茶。

奶茶烫,人喝进嘴里前发出很响的声音“咻——”,用吸气为茶降温。

这个人端起碗,“咻——”,放下。

那个人端起碗,“咻——”。

班波若撩起裤子,用两只紫红大手的手心在膝盖上旋转,仿佛他的双腿可以在地下钻探出石油。

他愉快地看着窗外的草原。

没经历过游牧生活的人理解不了牧人何以长时间地注视空寂无物的草原,那里只有草和看不清的风,一如古代时分。

蒙古人看到的是寂静。

人在寂静里面看到了什么?这真是难以回答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鲍尔吉原野散文在线:发出我们听不到的惊

鲍尔吉原野散文在线:发出我们听不到的惊天动地的呼喊“巴彦淖尔”,在蒙古语里的意思是“富裕的湖泊”。

我问:“这里有叫巴彦淖尔的湖吗?”当地朋友说,“我们这里有河套。

黄河百害,惟富一套,说的就是巴彦淖尔。

我们有最好的面粉和葵花籽……”
他像没人管的录音机一样滔滔不绝地介绍自己的家乡。

我早知巴彦淖尔的盛名,比面粉、爬山调、甜瓜更有名的是这里的黄河改造工程。

黄河水利博物馆收藏了当地出土的自仰韶文化至今的各类文物,尤以水利文物为珍贵。

我在博物馆的一幅照片前注视良久。

照片上约有百人用粗麻绳合拉一个梢棒。

几十米宽的草编帘子里面裹上土,一层一层卷起来就叫梢棒,用于大坝合龙。

过去没有吊车,没有混凝土固件,梢棒是中流砥柱。

画面上的梢棒即将被拉上大坝,有人站在梢棒上喊号子,有人焦急等待,大多数人憋着劲儿拉滚动的梢棒。

照片拍摄于1952年,我惊叹解放初期的农民竟然有这么精壮。

他们头系羊肚白手巾,身穿土布露膊白短褂,正发出我们听不到的惊天动地的呼喊。

他们双腿如同扎进了土里,后背宽阔结实。

他们仿佛正把黄河拉进了自己的怀里,让它灌溉良田,产出“……最好的面粉和葵花籽。


流经总干渠和分干渠的黄河水,不仅哺育了庄稼,也美化了
村庄。

干渠里清澈的黄河水从临河区万丰村边流过,水面宽阔,垂柳依依,城里人每年来这个村举办龙舟赛。

秋风至,公路两旁高大的白杨树黄绿相间。

逆光的黄叶越发稀疏,遮不住从树林里飞过的喜鹊的身影。

白杨树下,玉米如一片等待渡河的人群。

它们叶片披纷繁复,像手里拿着数不清的东西。

白金色泽的玉米站满大地,干透的叶子夺走了所有的秋声。

鲍尔吉原野散文在线:村庄像被街灯包裹的桔子童年读过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这首诗一直留在我脑海里,我尤喜爱街灯在暮色里明亮的一瞬,仿佛暮色睡去,街灯猛地醒来。

夜晚进入一座城市,见到了延伸到远方的街灯才觉得进了城。

我这回去过的村庄,广而言之内蒙古现今完成“十个全覆盖”的八千多个行政村,都架设了太阳能街灯。

村庄里亮起街灯,是说它挣脱了夜色的捆绑,跟着光明一起奔跑。

我们来到扎鲁特旗北部的图布信嘎查(村)时,雨停了,躲在草叶里的水珠在夕阳里大胆地发光,这个村是蒙古四胡说书大师琶杰的故乡。

村里的街巷按交叉小径规划,白杨树掩映着牧民们的屋舍,低矮的院墙外边砌着花池,花朵成了保护院墙的彩衣卫兵。

说话间街灯亮了,这些灯低头观看路边的大丽花,还有牧户各家“羊”字变形的镂空黄门。

站在公路上回望,村子像被街灯包裹的玲珑的桔子,卧在起伏的山地草原上,牧民们正在桔子里喝酒看电视呢。

雨后的扎鲁特之夜,草地黑了。

从这边们在村庄里弯腰砌砖、抹灰、栽树、打井,秋风把奖章般的黄叶吹到他们的身旁。

鲍尔吉原野散文在线:吹麦子的风吹过我的胸膛在呼伦贝尔,我见到了像草原一样辽阔的麦地。

麦子铺展到天边时,你觉得它们正越过地平线,翻滚到地球的另一面。

如楼房般高大的联合收割机停在麦地尽头,竟只有甲虫大小,一共两台。

这是在额尔古纳市的上库力。

如果我是这里的乡镇书记,我会天天到麦地视察,敞开衣襟,拤腰,让吹过麦子的风吹在我的胸膛上,吹上一个月,身上比面包还香。

我们走过莫力达瓦达斡尔自治旗。

莫力达瓦是达斡尔语,意谓“只有骑马才能越过的山岗”。

而我们开车也越过了兴安岭,到达鄂伦春自治旗。

兴安,满语里的意思是小山丘,蒙古语的意思是大石头,汉语引伸为兴盛安康。

兴安这个地名跟神木、福鼎、仙游一样,都是中国好地名。

林区行车,视野里满是松树和白桦树。

采蘑菇的人们九月份已经穿上了羽绒服,挎着小筐嗖嗖走。

他们脚踩着金黄的落叶松的松针找蘑菇,松鼠爬上树顶为他们放哨。

看车窗外的獐子松看久了,觉得它们是密密叠叠的城墙,而巍峨的深绿城堡还在更远的远方。

车开了几个小时,松树从两旁跑过却永远跑不完。

你感觉自己出了幻觉,觉得这像是电脑游戏。

然而它们全是松树,斑驳笔直,这里是莽莽苍苍的大兴安岭。

在拉布大林镇的宾馆大堂,我见到两个人在聊天。

年轻人:“哎呀!大哥,昨晚喝多少?”中年人伸出一根手指。

年轻人:“一杯?”中年人摇头。

年轻人:“一壶?”中年人接着摇头。

年轻人:“一瓶?”中年人还摇头,手指屹立不动。

年轻人惊讶:“大哥,你到底喝多少啊?”中年人开口,镇定地说:“一直喝。


我想起了我堂兄朝克巴特尔。

这次去科左后旗的胡四台嘎查
(村),我们一起在村里餐馆吃饭。

朝克巴特尔和堂嫂灯笼,堂姐阿拉它和堂姐夫满特嘎四人并排坐一起,全用右手握着白酒杯,宁静的地看我们。

我们——我和我同行的朋友提酒时,他们四人一律把右手的白酒一饮而尽,手接着放桌子上,手里的玻璃杯再次倒满白酒。

他们不言语,对酒也没反应。

我后来明白,他们在用看牛羊的眼神看我们,无须说话。

朝克巴特尔每天步行五十里放三十只羊,满特嘎每天骑马八十里放二十头牛。

在草原上,他们自个儿跟自个儿喝酒,没咋跟别人喝过酒,也不会在酒桌上跟人说话。

然而酒就是话,酒钻进他们的肚子里跟他们窃窃私语。

喝到后面,他们四人全都喜笑颜开,酒把他们逗乐了。

晚上,我和朝克巴特尔睡一铺炕。

他光着上身坐着,瞪着兔子般的红眼睛问我:“政府咋啦?”没等我回答,他接着说,“政府给我们村铺路打井、翻建危房,全旗和全通辽市都这么弄了。

政府咋啦?他们以后会不会向我们收钱呢?”我说“不会。

全内蒙都这么弄呢,咋收钱?”朝克巴特尔警惕地想了半天,慢慢地咧嘴乐了,倒头睡去。

呼伦贝尔人的酒量好像比较大,他们更喜欢讲酒的笑话。

这里冬季漫长,有的地方一年只有三个月的无霜期。

修路人遇到沼泽地,要掏干一米多的淤泥。

如果在永冻层修路,先拿电锤把永冻土凿碎,从远方拉来砾石河沙填充到沼泽地和永冻层里面当路基。

这里的每一寸路都弥足珍贵。

在呼伦贝尔修路的工人们,冷了,累了就喝点酒热身,再讲一讲酒的笑话逗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