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中国的人口和民族
八年级上册地理民族知识点图表

八年级上册地理民族知识点图表地理学科中,民族知识点是重要的内容之一。
在八年级上册中,学生需要学习关于民族的相关知识。
以下是八年级上册地理民族知识点图表:一、中华民族中华民族是中国最大的民族,占全国总人口的91.59%。
中华民族分布在全国各地,主要有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等56个民族。
其中,汉族是中华民族中最大的民族,占中国总人口的91.51%。
二、蒙古族蒙古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蒙古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辽宁、吉林、河北、山西、陕西、新疆等地。
蒙古族的传统生活方式是以游牧为主,以畜牧业为主要经济来源。
三、回族回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是唯一的以伊斯兰教为信仰的少数民族。
回族主要分布在甘肃、宁夏、陕西、青海、河南、河北、山西等地。
回族的传统生活方式是以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为主。
四、藏族藏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藏、青海、四川、云南等地。
藏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素有“雪域高原”的美誉。
藏族的主要经济来源是畜牧业和农业。
五、维吾尔族维吾尔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维吾尔族的传统生活方式是以畜牧业和农业为主,同时也是手工业和商业的发达民族。
维吾尔族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包括音乐、舞蹈、手工艺等。
六、苗族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广西等地。
苗族的传统生活方式是以农业为主,同时也有手工业和商业。
苗族文化丰富多彩,有着许多独特的传统节日和民俗文化。
七、彝族彝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等地。
彝族的传统生活方式是以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为主,同时也是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彝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包括服饰、音乐、舞蹈等方面。
总结地理学科中的民族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我国的多元文化和地域特点。
八年级上册地理民族知识点图表中包括中华民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等民族,希望同学们可以认真学习和了解这些内容。
人口、民族-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人口、民族-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人口和民族是地理学的重要内容。
2.了解人口数量及其分布、人口变化的原因及其影响。
3.了解中国的少数民族特点及其分布。
二、教学重点1.人口数量及其分布。
2.人口变化的原因及其影响。
3.少数民族的特点及其分布。
三、教学难点1.理解人口变化的原因及其影响。
2.掌握少数民族特点及其分布。
四、教学方法1.授课法。
2.小组讨论法。
3.案例分析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时间:5分钟教师抛出“人口、民族”这个话题,并通过图片、地图等工具引导学生思考。
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中国地图进行引导。
2. 讲授人口的基本概念时间:15分钟教师讲解人口的基本概念,包括人口数量、人口密度、人口分布等概念,并通过图片、图表等工具进行演示。
教师需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效果。
3. 探讨人口变化的原因及其影响时间:25分钟教师通过多组数据向学生们介绍人口变化的原因,并分析其影响。
同时,教师也可以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们深入理解人口变化的影响。
4. 介绍中国的少数民族时间:15分钟教师介绍中国的少数民族特点及其分布,并让学生们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分析它们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贡献。
5. 总结课堂内容时间:5分钟教师对这次课堂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相关知识点,并鼓励学生们自主学习。
六、课后作业1.了解你所在县市的人口数量、人口密度以及人口分布。
2.查询你所在县市的少数民族情况,并描述其特点及分布。
七、教学资源1.中国地图、人口数据及图表。
2.相关课件或PPT。
八、教学评估1.课堂发言评分。
2.课后作业评分。
3.练习题评分。
九、拓展思考1.怎么样合理控制我国人口数量?2.少数民族如何在保护传统文化和融入主流文化之间实现平衡?。
初二地理八年级上册背诵资料

八年级地理上册复习知识点班级:姓名:一、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1.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1)位置和面积①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
②纬度位置:北回归线自西向东穿过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台湾省;大部分位于北温带,部分在热带,无寒带地区。
③海陆位置: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
(2)领士四端点①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汇合处(135°E多);②最西端:新疆帕米尔高原(73°E)。
③最北端:漠河县北端黑龙江主航道中心(53°N多);④最南端:海南省南沙群岛曾母暗沙(4°N附近)。
(3)邻国①隔海相望的国家:有日本、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共6个。
②陆上邻国:朝俄蒙,哈吉塔,阿巴印,尼与不,缅老越,共14个;其中哈萨克斯坦是最大的内陆国,俄罗斯是面积最大的邻国。
③陆上疆界:2.2万多千米。
(4)海域①临海:自北向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②海峡:台湾海峡、琼州海峡;③内海:渤海、琼州海峡;④岛屿:最大的岛是台湾岛,第二大岛是海南岛;⑤领海宽度:12海里;⑥大陆海岸线:1.8万多千米。
(5)中国的行政区划中国现行的行政区划分为省、县、镇三级,其中省级行政区域单位共34个,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
省级行政区域单位中,面积最大的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跨经度最广的是内蒙古自治区跨纬度最广是海南省,陆上邻国最多的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四川的简称是川或蜀;云南的简称是云或滇;贵州的简称是贵或黔;甘肃的简称是甘或陇;陕西的简称是陕或秦;上海的简称是沪或申。
2.中国的人口(1)人口的突出特点:人口基数大(14.4亿),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8.57%;人口增长较快。
(2)人口分布特点3.中国的民族(1)民族概况①民族构成:56个民族,汉族人口最多,占91.5%。
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国的民族》

目录
• 中国的民族概况 • 中国的汉族 • 中国的少数民族 • 中国民族政策 • 中国民族关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01 中国的民族概况
中国的民族数量和分布
中国的民族数量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共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占全国总人口 的92%左右,其他55个民族被称为少数民族。
中国的民族分布
民族团结政策
促进民族交流
国家鼓励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合 作,增进相互了解和信任,加强
民族团结。民族的团结。
培养民族团结意识
通过教育和宣传,培养各民族的团 结意识,增强各民族的凝聚力和向 心力。
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设立自治机关
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 机关,行使自治权。
汉族的发展
汉族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逐渐 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语言和风俗 习惯,成为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 部分。
汉族的语言文字和风俗习惯
语言文字
汉语是汉族的共同语言,也是世界上 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汉字是汉 族的书写系统,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 特的文化价值。
风俗习惯
汉族有着丰富多彩的风俗习惯,包括 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 统节日,以及婚丧嫁娶、生辰庆贺等 人生礼仪。
少数民族的种类和分布
种类
中国有55个少数民族,包括壮族、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等。
分布
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西部、北部和西南部地区,如新疆、西藏、青海、甘肃、云南等地。
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和风俗习惯
语言文字
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如 维吾尔族使用维吾尔语,蒙古族使用蒙 古语。
VS
风俗习惯
汉族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地位
汉族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为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汉族的文化成为中华 文化的代表之一。
八年级地理上册《人口和民族》教案、教学设计

5.注重课堂反馈,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教学效果。
6.强化德育教育,通过人口、民族问题的探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各民族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念和民族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同时,注重教学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教学调整提供依据,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人口观念:认识人口问题对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影响,树立科学的人口观念。
(二)教学设想
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实际问题引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关注人口、民族问题。
2.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地图、统计图表、案例视频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3.结合小组合作、课堂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精神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方面:重点是使学生掌握我国人口分布特点、人口增长趋势及民族分布特点,难点是培养学生分析人口、民族问题的能力。
-人口分布特点:引导学生通过地图、统计数据了解我国人口分布的地理差异,关注人口密度、城乡人口分布等问题。
-人口增长趋势:分析我国人口增长的历史、现状及未来趋势,探讨人口政策对人口增长的影响。
4.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使学生成为具有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我国地理环境有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他们对人口和民族这一章节的内容充满好奇心,但可能对一些抽象的概念和复杂的数据分析感到困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人教版地理 八年级上册 人口

提高人口素质
使人口增长与__社__会___、__经__济___ 的发展相适 应,同__资__源___、__环__境____的利用保护相协调。
20世纪70年代初期 实施计划生育政策 只生一个好
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孩子,以控制人 口 数 量 。 有 人 估 算 若 不 实 施 此 项 政 策 , 我 国 的 人 口 数 量 在 2010 年 可 达 16 亿 。 2010年,我国人口数量为13.4亿,粮食生产总量为5465亿千克,教育经费总投 入为19562亿元。分别计算两种情况下的人均粮食生产量和人均教育经费,填入 下表,并谈谈感想。
新的人口问题
人口老龄化
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下降, 老年人口比重不断上升。
计
20世纪70年代初期 一对夫妻只生一个
划
生
育
2016年1月1日 全面二孩
政
策
调
2021年8月20日 全面三孩
整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后果
“未富先老的尴尬”
(2050年)
课堂活动
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
02
我国人口的分布
中国14亿多人,都主要分布在哪儿? 人口分布特点是什么?
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
第二节 人口
家庭成员小调查
调查对象
爷爷兄弟 姐妹总数
奶奶兄弟 姐妹总数
爸爸兄弟 姐妹总数
妈妈兄弟 姐妹总数
1 2 3 4 5
调查对象本人
出生 兄弟姐 年份 妹数
北戴河 长城
兵马俑 迪士尼
一、
约14.12亿人
1.人口增长特点
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读P11图,1949年新中 国成立,为什么在此 前后我国人口增长速 度变化大?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 第三节 中国的人口

西藏 123 300 2.4
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密度大,西部内陆地区人口密度小。 图
观察漫画,思考:每幅图反映的是什么 问题,我国人口能否无节制地增长?
说 一 说 这 些 宣 传 画 的 含 义
自20世纪70年代初期中国大力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以 来,全国大约少生了约4亿人,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 有效遏制。特别是近十年来,人口的出生率和自然增长 率明显下降。但是,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青少年的比 重高,在今后一段较长的时期内,人口总量还将持续增 长。在度过高峰期后,人口总数才会呈下降趋势,但人 口素质不高的状况在短期内还难以根本改变,人口与经 济、社会、资源、环境的矛盾依然会十分突出。因此, 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的数量,提高人口的质量,是 中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1)利用下表中提供的中国人口数据(亿),
绘制出1949年以来中国人口增长曲线图。
人口
5.4
16
5.5
6.1 6.6 7.3 8.5 9.2 9.9 10.6
14 ●●
●
12
●
●
●
10
●
●
8
●
●
11.4 12.1
6
●
●●
12.7
4
13.1
13.4
2
1949 1960 1970 1980 1990 2000 2010 2020 2030年
第三节 中国的人口
1.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的增长趋势,会绘 制人口增长曲线图,提高分析图表和动手绘图的 能力。
2.运用中国人口分布图描述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
3.理解我国的人口国策,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世界人口前10强
国家
人口(亿)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第3节《民族》知识要点及重点题型讲解

4.我国下列省级行政区域(图1-3-2)中,属于少数 民族自治区的是( A )
根据省级行政区域轮廓可以判断出:A是内蒙古自 治区,B是黑龙江省,C是甘肃省,D是云南省;
5.[中考·锦州]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文化既相互
B.汉族——端午节、赛龙舟 日,开斋节是回族的传统
C.彝族——火把节、手鼓舞
节日,赛龙舟是中华民族 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的
D.白族——那达慕大会、斗牛 重要活动内容;
[中考·绵阳]我国某地区校园地理室由土家族和苗族文化、
黔东北地域文化、地理学与生活、地理学风采展示等板块
构成;据此完成4~5题;
4.该校所在省(区)的行政中心是( B )
1.[中考·庆阳]第十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于 2019年在河南省郑州市举行;若按民族人口数分配 参赛名额,参赛运动员人数最多的民族是( A ) A.壮族 B.汉族 C.维吾尔族 D.回族
本题考查少数民族人口的数量,壮族是我国人口 最多的少数民族;
2.欣赏少数民族舞蹈,领略维吾尔族风情,应该前往 的省级行政区域是( B )
A.①
B.②
C.③
D.④
由图先识别省级行政区域;①是浙江省,②是新疆 维吾尔自治区,③是山东省,④是广西壮族自治区, 再进行判断;
3.[中考·云南]我国民族众多,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
下列搭配正确的组是( B )
“那达慕”在蒙古语中是
A.蒙古族——开斋节、摔跤
娱乐、游戏的意思,那达 慕大会是蒙古族的盛大节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
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
第三节 民族
重点题型讲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人口和民族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讲授我国人口的数量、分布和增长等内容,让学生了解我国人口的基本情况。
2、知道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快,给国家、社会、家庭都增加了沉重的负担。
了解我国人口问题的严重性。
3、知道一点关于人口与人手、人的生产与物的生产之间的关系。
知道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是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出路,也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履行的义务。
4、初步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二、教学重点:
1、我国人口在世界上的地位。
2、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
3、我国的人口问题及对策。
三、教学难点:进行关于“人口的发展要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资源,环境的承载量相适应”的人口观教育。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读图法六、
五、教具:中国人口密度图
六、课时: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引入中国的人口和民族
哪位同学知道现在世界上有多少亿人口?中国有多少亿人口?中国人口在世界的地位如何?
(二)、讲解新课
1、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000年人口普查,我国人口为12.95亿(世界人口约60亿),占世界人口的21%,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比较四国面积和人口:中国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垃,但人口总数排在世界第一位。
与面积相差不多的加拿大、美国相比,我国人口是加拿大的4.19,是美国的4.7倍,可见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
我国人口相当于欧洲30多个国家人口之
和的2倍多。
比非洲和拉美两大地区的人口还多。
(过渡)中国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的人口又是如何分布的呢?
2、人口分布不均
我国的人口密度:12.95亿人/960万平方千米≈135人/平方千米,是世界人口密度(30人/平方千米)的3倍多。
我国人口的分布:黑河—腾冲一线以东人口密度约200人/平方千米,以西人口密度小于10人/平方千米。
东部面积仅占全国面积的43%,人口却占全国总人口的94%;西部面积占全国的57%,人口只占6%。
因此,我国东部人口密度大,西部人口密度小。
哪些省区人口密度大于200人/平方千米?为什么这些地区人口密度大?主要集中在东部的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浙江、江苏、四川东部等,这些地区多属平原区,适于人们生产和生活等等。
由此可知,我国东部人口密度大,尤其是沿海的平原地区,西部密度小。
其原因主要是自然、社会经济以及开发时间长短等等许多因素共同决定的。
(过渡)除了生活在本国的人口,书上还补充介绍了我国的海外移民。
3、华人与华侨
概念(1)华侨:由我国向海外的移民长期侨居国外并具有中国国籍的,称为华侨。
(2)华人:由我国到海外的移民已定居国外并取得外国国籍的。
(AB
C)。
“港澳同胞” “侨乡” 华侨和华人热爱祖国,积极支援国家建设。
我国对华侨的政策赞成和鼓励华侨依自愿原则选择居住国国籍,并关怀和重视保护海外华侨。
(过渡)我国的人口分布是东南稠密、西北稀疏,我国的人口增长又有什么特点呢?
4、人口增长过快及带来的问题
我国人口增长的突出特点①人口基数大:1949年就达到5.4亿人口,2000年达到12.95亿。
②增长速度快:从1949年开始,我国人口呈直线上升的趋势,仅用51年时间人口就增长1倍多,达到了12.95亿,增长速度太快。
我们计算一下,如果人口自然增长率都为10‰。
,那么人口为10亿人与100万人的两个国家每年各增长多少人口?10亿人每年增加1000万人口,100万人每年增长1万人口。
由此可见,我国人口基数大对人口增长所起的影响是相当大的。
新中国成立前后人口增长差异的原因新中国成立以前为什么人口增长缓慢?新中国成立以后为什么人口呈直线上升的趋势?旧中国经济落后,战争、灾
荒频繁,疫病多、死亡率高,人口增长缓慢。
新中国成立以来,医疗卫生条件有所改善,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口出生率提高,死亡率下降。
(过渡)人口增长过快,带来了什么呢?
人口问题人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
马克思认为,人作为消费者是无条件的,是绝对的,只要活着的人,从出生到老死,始终要消费一定数量的生活资料。
而作为生产者则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因此,这就决定人口的发展必须与社会经济、贤源、环境相协调。
了解了这一点,我们来分析一下我国的人口问题到底是什么?
①每年我国的粮食、肉类、布匹、住房等都有增长,但由于新增长人口太多,增长财富大部分被增加的人口消费掉了。
因此,人民生活水平将得不到改善。
②人口多,出现交通拥挤、住房紧张,教育差等社会问题。
③对环境破坏程度大。
④人均资源量少。
我国各种资源量都很丰富,居世界前列,但是按人均计算每人占有的数量就不多了,在世界各国的名次中,排在后面。
(过渡)上述社会问题,环境、资源问题的产生归根结蒂都是由于人口多而产生的,那么根据我国人口多这一问题,我们应采取哪些对策呢?
5、1.对策:我国政府把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之一。
实行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人口政策。
(“放羊娃”)。
2.具体要求:晚婚、晚育、少生(DI NK)、优生。
少生是控制人口增长的关键,优生是提高人口素质的前提条件。
我们每一个公民,都有责任为实施这一项国策履行自己的义务。
(三)小结
我们对我国的人口特点,人口问题等知识有了初步了解,并应清醒地认识到只有通过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的具体办法才能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
在实行计划生育的同时,我们还要努力发展生产。
只有经济发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的生育观改变了,才能最终解决我国的人口问题。
(四)作业填图册P7~9/一、1~5,二、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