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华大学高电压技术2016总复习(最新版)解析

合集下载

高电压技术-复习要点-超全总结-涵盖习题

高电压技术-复习要点-超全总结-涵盖习题

作业(第一部分)简答题:第2、3、4章1.简述气体电离的4种方式。

P102.什么是电子崩及电子崩的条件P15-P173.汤逊放电理论与流柱理论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以及各自的适用范围。

P17-P19。

4.巴申定律的公式表达及巴申曲线的两个结论。

P17-P185.提高气体间隙抗电强度的方法。

P42-P446.简述防绝缘子污闪的4种方法。

P56-P57第5章1.简述电介质极化的5种基本形式。

P59+空间电荷极化、夹层极化2.介质的介电常数和相对介电常数的概念。

P58-593.什么是固体介质的热击穿。

P664.什么是固体介质的电击穿。

P655.影响固体击穿的4个主要因素。

P65-P69(电压、电场均匀程度、受潮、累积效应)6.什么是固体介质的热老化。

P73第6、7章1.简述绝缘缺陷的两种类型。

P752.简述绝缘试验中的非破坏性试验和耐压试验。

P753.简述绝缘电阻的吸收比及其测量结果对判断绝缘状态的作用。

P75-P774.简述局部放电测量的作用。

P845.简述工频交流耐压试验的作用。

P92-97(作用是:能够有效地发现导致绝缘电气强度降低的各种缺陷,尤其对局部性缺陷的发现更为有效。

)6.简述直流耐压试验与交流耐压试验比较的优点。

P1007.简述直流高压测量的两种方法。

P106-P1118.简述冲击电压试验的作用。

P1019.简述测量冲击电压的三种方法。

P111-P116论述题:第2、4章1.借助作图,阐述汤逊自持放电及条件。

P14-P182.借助作图,阐述气体放电的极性效应(以棒-板间隙为例)。

P23-P253.阐述污闪放电过程。

P53-544.借助画图,阐述介质损耗角正切测量原理。

P80-81第5、6章1.借助公式推导,阐述绝缘的吸收现象。

P75-P772.借助公式推导,阐述介质损耗角正切。

P613.借助电路图阐述局部放电的脉冲电流法测量。

P84(三种基本回路及原理)作业(第二部分)简答题:第8章1.简述单根均匀无损传输线的波阻抗与波速表达式,以及物理量意义。

(完整版)《高电压技术》习题解答

(完整版)《高电压技术》习题解答

1《高电压技术》习题解答第一章1—1 气体中带电质点是通过游离过程产生的。

游离是中性原子获得足够的能量气体中带电质点是通过游离过程产生的。

游离是中性原子获得足够的能量气体中带电质点是通过游离过程产生的。

游离是中性原子获得足够的能量((称游离能称游离能))后成为正、负带电粒子的过程。

根据游离能形式的不同,气体中带电质点的产生有四种不同方式:1.1.碰撞游离方式碰撞游离方式碰撞游离方式 在这种方式下,游离能为与中性原子在这种方式下,游离能为与中性原子在这种方式下,游离能为与中性原子((分子分子))碰撞瞬时带电粒子所具有的动能。

虽然正、负带电粒子都有可能与中性原子正、负带电粒子都有可能与中性原子((分子分子))发生碰撞,但引起气体发生碰撞游离而产生正、负带电质点的主要是自由电子而不是正、负离子。

2.光游离方式光游离方式 在这种方式下,游离能为光能。

由于游离能需达到一定的数值,因此引起光游离的光在这种方式下,游离能为光能。

由于游离能需达到一定的数值,因此引起光游离的光主要是各种高能射线而非可见光。

3.热游离方式热游离方式 在这种方式下,游离能为气体分子的内能。

由于内能与绝对温度成正比,因此只有温在这种方式下,游离能为气体分子的内能。

由于内能与绝对温度成正比,因此只有温度足够高时才能引起热游离。

4.金属表面游离方式金属表面游离方式 严格地讲,应称为金属电极表面逸出电子,因这种游离的结果在气体中只得到严格地讲,应称为金属电极表面逸出电子,因这种游离的结果在气体中只得到带负电的自由电子。

使电子从金属电极表面逸出的能量可以是各种形式的能。

气体中带电质点消失的方式有三种:1.扩散 带电质点从浓度大的区域向浓度小的区域运动而造成原区域中带电质点的消失,扩散是一种自然规律。

2.复合 复合是正、负带电质点相互结合后成为中性原子复合是正、负带电质点相互结合后成为中性原子((分子分子))的过程。

复合是游离的逆过程,因此在复合过程中要释放能量,一般为光能。

(完整版)高电压复习题(完整版)

(完整版)高电压复习题(完整版)

《高电压技术》综合复习资料一、填空题(占40分)1、汤逊理论主要用于解释短气隙、低气压的气体放电。

2、“棒—板”电极放电时电离总是从棒开始的。

3、正极性棒的电晕起始电压比负极性棒的电晕起始电压低,原因是崩头电子被正极性棒吸收, 有利于电子崩的发展。

4、电力系统中电压类型包括工频电压、直流电压、雷电冲击电压和操作冲击电压等4种类型。

5、在r/R等于 0.33 时同轴圆筒的绝缘水平最高。

6、沿面放电包括沿面滑闪和沿面闪络两种类型。

7、电介质的电导包括离子电导和电子电导两种类型,当出现电子电导时电介质已经被击穿。

8、弱极性液体介质包括变压器油和蓖麻油等,强极性液体介质包括水和乙醇(至少写出两种)。

9、影响液体介质击穿电压的因素有__电压形式的影响__、_温度__、_含水量__、_含气量的影响、杂质的影响、油量的影响(至少写出四种)。

10、三次冲击法冲击高电压实验是指分别施加三次正极性和三次负极性冲击电压的实验。

11、变压器油的作用包括绝缘和冷却。

12、绝缘预防性实验包括绝缘电阻、介质损耗角正切、工频高压试验、直流高压试验和冲击高电压试验等。

13、雷电波冲击电压的三个参数分别是波前时间、半波时间和波幅值。

14、设备维修的三种方式分别为故障维修、预防维修和状态维修。

15、介质截至损耗角正切的测量方法主要包括基波法和过零相位比较法两种。

16、影响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性能劣化的主要是阻性泄漏电流。

17、发电厂和变电所的进线段保护的作用是降低入侵波陡度和降低入侵波幅值。

18、小波分析同时具有在时域范围和频域范围内对信号进行局部分析的优点,因此被广泛用于电力系统局部放电的检测中。

19、电力系统的接地按其功用可为工作接地、保护接地和防雷接地三类。

20、线路末端短路时电压反射波为与入射波电压相同,电流反射波为与入射波电流相反。

21、反向行波电压和反向行波电流的关系是 u=-Zi 。

22、“云—地”雷电放电过程包括先导放电、主放电和余辉放电三个阶段。

高电压技术课后习题集答案解析

高电压技术课后习题集答案解析

第一章作业1-1解释下列术语(1)气体中的自持放电;(2)电负性气体;(3)放电时延;(4)50%冲击放电电压;(5)爬电比距。

答:(1)气体中的自持放电:当外加电场足够强时,即使除去外界电离因子,气体中的放电仍然能够维持的现象;(2)电负性气体:电子与某些气体分子碰撞时易于产生负离子,这样的气体分子组成的气体称为电负性气体;(3)放电时延:能引起电子崩并最终导致间隙击穿的电子称为有效电子,从电压上升到静态击穿电压开始到出现第一个有效电子所需的时间称为统计时延,出现有效电子到间隙击穿所需的时间称为放电形成时延,二者之和称为放电时延;(4)50%冲击放电电压:使间隙击穿概率为50%的冲击电压,也称为50%冲击击穿电压;(5)爬电比距:爬电距离指两电极间的沿面最短距离,其与所加电压的比值称为爬电比距,表示外绝缘的绝缘水平,单位cm/kV。

1-2汤逊理论与流注理论对气体放电过程和自持放电条件的观点有何不同?这两种理论各适用于何种场合?答:汤逊理论认为电子碰撞电离是气体放电的主要原因,二次电子来源于正离子撞击阴极使阴极表面逸出电子,逸出电子是维持气体放电的必要条件。

所逸出的电子能否接替起始电子的作用是自持放电的判据。

流注理论认为形成流注的必要条件是电子崩发展到足够的程度后,电子崩中的空间电荷足以使原电场明显畸,流注理论认为二次电子的主要来源是空间的光电离。

汤逊理论的适用范围是短间隙、低气压气隙的放电;流注理论适用于高气压、长间隙电场气隙放电。

1-3在一极间距离为1cm的均匀电场电场气隙中,电子碰撞电离系数α=11cm-1。

今有一初始电子从阴极表面出发,求到达阳极的电子崩中的电子数目。

解:到达阳极的电子崩中的电子数目为n a e d e11159874答:到达阳极的电子崩中的电子数目为59874个。

1-5近似估算标准大气条件下半径分别为1cm 和1mm 的光滑导线的电晕起始场强。

解:对半径为1cm 的导线)()(cm m c /kV 39113.011130)r δ0.3δ(130E =⨯+⨯⨯⨯=+=对半径为1mm 的导线)/(5.58)11.03.01(1130E cm kV c =⨯+⨯⨯⨯=答:半径1cm 导线起晕场强为39kV/cm ,半径1mm 导线起晕场强为cm1-10 简述绝缘污闪的发展机理和防止对策。

高电压技术考试试题及其答案精华版

高电压技术考试试题及其答案精华版

高电压技术考试试题及其答案精华版高电压技术》期末冲刺试卷(1)1.流注理论未考虑表面游离的现象。

2.电子式极化拥有最短的极化时间。

3.先导通道的形成以热游离的出现为特征。

4.电压的频率不会影响液体电介质击穿电压。

5.电晕放电是一种自持放电。

6.在直流电压作用下,棒-板间隙中,棒为正极的击穿电压最低。

7.不均匀的绝缘试品,如果绝缘严重受潮,则吸收比K约等于1.8.导线上的感应雷过电压与导线的悬挂高度成反比。

9.气体放电现象包括击穿和闪络两种现象。

填空题:1.固体电介质电导包括表面和体积电导。

2.屏障的作用是由于其对空间电荷的阻挡作用,造成电场分布的改变。

3.电介质的极化形式包括电子式极化、离子式极化、偶极子极化和夹层极化。

4.气体放电现象包括击穿和闪络两种现象。

5.带电离子的产生主要有碰撞电离、光电离、热点离和表面电离等方式。

6.工频耐压试验中,加至规定的试验电压后,一般要求持续60秒的耐压时间。

7.按绝缘缺陷存在的形态而言,绝缘缺陷可分为集中性缺陷和分散性缺陷两大类。

8.在接地装置中,接地方式可分为防雷接地、保护接地、工作接地。

9.输电线路防雷性能的优劣主要用耐雷水平和雷击跳闸率来衡量。

若高度超过hx(即高度大于20m),则根据rx=(1.5h-2hx)p的公式,代入数据得到15=(1.5h-2×10)×1,解得h=23.34m,因此避雷针的高度应为23.34m。

1.电介质损耗的大小用介质损失角正切(D)表示。

2.湿度(C)与tgδ无关。

3.SF6气体具有较高绝缘强度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电负性(D)。

4.电压的频率(A)不会影响液体电介质击穿电压。

5.液体(B)电介质存在杂质“小桥”现象。

6.采用移相法可以消除与试验电源同频率(B)的干扰。

7.不均匀的绝缘试品,如果绝缘严重受潮,则吸收比K将约等于1(C)。

8.导线上的感应雷过电压与导线的悬挂高度成反比(A)。

二、填空题1.高电压技术研究的对象主要是电气装置的绝缘、绝缘的测试和电力系统的过电压等。

whut.高电压技术复习

whut.高电压技术复习

高电压技术复习以下内容对应于老师给的24个考点,黑色粗体为重点1.汤逊理论和流注理论的内容,适用条件?电子崩的形成:外界电离因子在阴极附近产生了一个初始电子,如果空间电场强度足够大,该电子在向阳极运动时就会引起碰撞电离,产生一个新的电子,初始电子和新电子继续向阳极运动又会引起新的碰撞电离,产生更多电子。

依此,电子将按照几何级数不断增多。

这种急剧增大的空间电子流被称为电子崩。

汤逊理论:在外电离(如光源)作用下,在阴极附近产生起始电子。

这些电子在电场作用下,在向阳极运动的途中与中性原子发生碰撞电离,而形成初始电子崩。

电子碰撞电离是气体放电的主要原因,二次电子来源于正离子撞击阴极使阴极表面逸出电子,逸出电子是维持气体放电的必要条件。

所逸出的电子能否接替起始电子的作用是自持放电的判据。

汤逊理论适用于低气压、短间隙、均匀电场。

流注理论:在外电离(如光源)作用下,在阴极附近产生起始电子。

这些电子在电场作用下,在向阳极运动的途中与中性原子发生碰撞电离,而形成初始电子崩。

当初崩发展到阳极时图示崩头中电子迅速跑到该极进行中和。

暂留的正离子(在电子崩头部其密度最大)作为正空间电荷使原有的电场畸变,加强了的局部电场作用下,又形成新的电子崩叫二次崩,二次崩头部的电子跑向初崩的正空间电荷区域,与之汇合成为充满正负带电离子的混合通道。

这个通道就称为流注。

流注理论认为二次电子的主要来源是本身产生的空间光电离。

流注理论适用于高气压、长气隙情况下出现的放电现象。

2.带电粒子的产生有哪些方式?电离方式有哪些?气体中电子与正离子的产生:电离方式,分为热电离、光电离、碰撞电离和分级电离;电极表面电子的逸出;气体中负离子的形成:电子与气体分子或原子发生碰撞,并吸附在一起形成负离子。

3. 电晕放电的特点?电晕放电是极不均匀电场所特有的一种局部自持放电形式。

由于电场强度沿气隙的分布极不均匀,因而当所加电压达到某一临界值时,曲率半径较小的电极附近空间的电场强度首先达到了起始场强E0,因而在这个局部区域出现碰撞电离和电子崩,甚至出现流注,这种仅仅发生在强场区的局部放电称为电晕放电。

高电压技术课后习题答案

高电压技术课后习题答案

高电压技术课后习题答案【篇一:高电压技术课后复习思考题答案】ss=txt>仅供参考第一章1.1、气体放电的汤逊理论与流注理论的主要区别在哪里?他们各自的适用范围如何?答:区别:①汤逊理论没有考虑到正离子对空间电场的畸变作用和光游离的影响②放电时间不同③阴极材料的性质在放电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同④放电形式不同范围:1.3、在不均匀电场中气体间隙放电的极性效应是什么?答:带电体为正极性时,电晕放电形成的电场削弱了带电体附近的电场,而增强了带电体远处的电场使击穿电压减小而电晕电压增大;带电体为负极性时,与正极性的相反,正负极性的带电体不同叫极性效应。

1.4、什么是电晕放电?它有何效应?试例举工程上所采用的各种防晕措施答:(1)在极不均匀场中,随着间隙上所加电压的升高,在高场强电极附近很小范围的电场足以使空气发生游离,而间隙中大部分曲域电场仍然很小。

在高场强电极附近很薄的一层空气中将具有自持放电条件,而放电仅局限在高场强电极周围很小范围内,整个间隙尚未被击穿。

这种放电现象称为电晕放电。

(2)引起能量损耗电磁干扰,产生臭氧、氮氧化物对气体中的固体介质及金属电极造成损伤或腐蚀(3)加大导线直径、使用分裂导线、光洁导线表面1.9、什么是气隙的伏秒特性?它是如何制作的?答:伏秒特性:工程上用气隙上出现的电压最大值与放电时间的关系来表征气隙在冲击电压下的击穿特性,称为气隙的伏秒特性。

制作方法:实验求得以间隙上曾经出现的电压峰值为纵坐标,以击穿时间为横坐标得伏秒特性上一点,升高电压击穿时间较少,电压甚高可以在波头击穿,此时又可记一点,当每级电压下只有一个击穿时间时,可绘出伏秒特性的一条曲线,但击穿时间具有分散性,所以得到的伏秒特性是以上下包络线为界的一个带状区域。

1.13、试小结各种提高气隙击穿电压的方法,并提出适用于何种条件?答:(1)改进电极形状,增大电极曲率半径,以改善电场分布,如变压器套管端部加球型屏蔽罩等;(2)空间电荷对原电场的畸变作用,可以利用放电本身所产生的空间电荷来调整和改善空间的电场分布;(3)极不均匀场中屏障的作用,在极不均匀的气隙中放入薄片固体绝缘材料;(4)提高气体压力可以大大减小电子的自由行程长度,从而削弱和抑制游离过程;(5)采用高真空可以减弱气隙中的碰撞游离过程;(6)高电气强度气体sf6的采用。

高电压技术答案总复习资料

高电压技术答案总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40%)1.电介质的极化有四种基本类型,其中在电场作用下所有电介质中都存在的极化类型是电子位移极化;由离子结合成的电介质在电场作用下还存在离子位移极化;只在极性电介质中存在的极化类型称为(偶极子)转向极化;由于两层(多层)电介质而在界面上堆积带电质点形成电矩的极化现象称为夹层介质界面极化(空间电荷极化)。

2.对于具有相同极间距(在相同电介质中)的①正极性针尖—平板电极系统、②负极性针尖—平板电极系统、③平板—平板电极系统而言,按工频击穿电压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为:③>②>①。

极性效应(1).正棒---负板,分析: a.由于捧极附近积聚起正空间电荷,削弱了电离,使电晕放电难以形成,造成电晕起始电压提高。

b.由于捧极附近积聚起正空间电荷在间隙深处产生电场加强了朝向板极的电场,有利于流注发展,故降低了击穿电压(2).负棒---正板,分析: a.捧附近正空间电荷产生附加电场加强了朝向棒端的电场强度,容易形成自持放电,所以其电晕起始电压较低。

b.在间隙深处,正空间电荷产生的附加电场与原电场方向相反,使放电的发展比较困难,因而击穿电压较高。

结论:在相同间隙下正捧-----负板负捧-----正板电晕起始高低间隙击穿压低高3.气体中带电质点的产生方式有电子或正离子与气体分子的碰撞电离、各种光辐射(光电离)、和高温下气体中的热能(热电离)。

4.一般的,电介质极化分为以下四种基本类型:电子位移极化、离子位移极化、(偶极子)转向极化、夹层介质界面极化(空间电荷极化)。

其中(偶极子)转向极化、夹层介质界面极化(空间电荷极化)伴随着能量的损耗。

5.汤逊理论认为,碰撞游离和正离子撞击阴极造成的表面电离是形成自持放电的主要因素。

6.雷电冲击50%击穿电压是指气隙被击穿的概率为50%的冲击电压峰值。

多次施加电压(波形1.2/50m s)中,其中半数导致击穿的电压,工程上以此来反映间隙的耐受冲击电压的特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固体电介质的击穿 电击穿、热击穿、电化学击穿的击穿机理及特点
6、 影响固体电介质击穿电压的主要因素
电压作用时间 温度 电场均匀程度
受潮
累积效应 机械负荷
第二篇 电气设备绝缘试验
第3章 绝缘的预防性试验
1、绝缘电阻与吸收比的测量
用兆欧表来测量电气设备的绝缘电阻 吸收比K定义为加压60s时的绝缘电阻与15s时的绝 缘电阻比值。
K恒大于1,且越大表示绝缘性能越好。 大容量电气设备中,吸收现象延续很长时间,吸收 比不能很好地反映绝缘的真实状态,可用极化指数 再判断。
测量绝缘电阻能有效地发现总体绝缘质量欠佳;绝 缘受潮;两极间有贯穿性的导电通道;绝缘表面情 况不良。
2、泄漏电流的测量
测量泄漏电流从原理上来说,与测量绝缘电阻是 相似的,能发现一些尚未完全贯通的集中性缺陷, 原因在于:
试验变压器容量一般不大 外观上的特点:油箱本体不大而其高压套管又
长又大。 试验变压器与连续运行时间不长,发热较轻,
因而不需要复杂的冷却系统。 漏抗大,短路电流较小,可降低机械强度方面
的要求,节省制造费用。
绝缘的工频耐压试验
工频交流耐压试验是检验电气设备绝缘强度的最 有效和最直接的方法。 工频耐压试验可用来确定电气设备绝缘耐受电压 的水平,判断电气设备能否继续运行,是避免其在 运行中发生绝缘事故的重要手段。 工频耐压试验时,对电气设备绝缘施加比工作电 压高得多的试验电压,这些试验电压反映了电气设 备的绝缘水平。
若个别试验项目不合格,达不到规程的要求,可使 用三比较方法。 与同类型设备作比较
同类型设备在同样条件下所得的试验结果应该大 致相同,若差别很大就可能存在问题 在同一设备的三相试验结果之间进行比较
若有一相结果相差达50%以上,该相很可能存在缺陷 与该设备技术档案中的历年试验数据进行比较
若性能指标有明显下降情况,即可能出现新的缺陷
高电压技术各章 知识点
第一篇 电介质的电气强度
第1章 气体的绝缘特性与介质电离、光电离、碰撞电离、表面电离
2、气体中带电质点消失的方式 流入电极、逸出气体空间、复合
3、电子崩与汤逊理论 电子崩的形成、汤逊理论的基本过程及适用 范围
4、巴申定律及其适用范围 击穿电压与气体相对密度和极间距离乘积之间的关
西林电桥法测量的基本原理
4、局部放电的测量
局部放电: 高压电气设备的绝缘内部总是存在一些缺陷,
如气泡空隙、杂质等。由于这些异物的电导和介电 常数不同于绝缘物,故在外加电场作用下,这些异 物附近将具有比周围更高的场强,有可能引起该处 物质产生电离放电现象,称为局部放电。
5 绝缘状态的综合判断 三比较方法
1 工频高电压试验
工频高电压的产生 通常采用高压试验变压器或其串级装置来产生。 对电缆、电容器等电容量较大的被试品,可采用 串联谐振回路来获得试验用的工频高电压。 工频高压装置是高压试验室中最基本的设备,也 是产生其他类型高电压的设备基础部件。
高压试验变压器的特点
试验变压器本身应有很好的绝缘,但绝缘裕度 小,试验过程中要严格限制过电压。
14、沿面放电的概念 沿着固体介质表面发展的气体放电现象。多发
生在绝缘子、套管与空气的分界面上。 15 提高沿面放电电压的措施
➢屏障 ➢屏蔽 ➢表面处理 ➢应用半导体材料 ➢阻抗调节
习题 1.1 1.3 1.4 1.9 1.13 1.14 1.16
第2章 液体和固体介质的绝缘的电气强度
1、电介质的极化 极化: 在电场的作用下,电荷质点会沿电场方向产生有 限的位移现象,并产生电矩(偶极矩)。 介电常数: 电介质极化的强弱可用介电常数的大小来表示, 与电介质分子的极性强弱有关。 极性电介质和非极性电介质: 具有极性分子的电介质称为极性电介质。 由中性分子构成的电介质。 极化的基本形式 电子式、离子式(不产生能量损失) 转向、夹层介质界面极化(有能量损失)
9、电场形式对放电电压的影响
均匀电场无极性效应、各类电压形式放电电压基 本相同、分散性小
极不均匀电场中极间距离为主要影响因素、极性效 应明显。 10、电压波形对放电电压的影响
电压波形对均匀和稍不均匀电场影响不大
对极不均匀电场影响相当大
完全对称的极不均匀场: 棒棒间隙
极大不对称的极不均匀场:棒板间隙
在试品上的直流电压要比兆欧表的工作电压高 得多,故能发现兆欧表所不能发现的某些缺陷 加在试品上的直流电压是逐渐增大的,可以在 升压过程中监视泄漏电流的增长动向。
3、介质损耗角正切的测量
tanδ能反映绝缘的整体性缺陷(例如全面老化)和小电 容试品中的严重局部性缺陷。根据tanδ随电压而变化 的曲线,可判断绝缘是否受潮、含有气泡及老化的程度。
2、电介质的电导
泄漏电流和绝缘电阻 气体的电导:
主要来自于外界射线使分子发生电离和强电场作 用下气体电子的碰撞电离 液体的电导: 离子电导和电泳电导 固体的电导: 离子电导和电子电导
3、电介质的损耗
介质损耗针对的是交流电压作用下介质的有功 功率损耗 介质损耗一般用介损角的正切值来表示 4、提高液体电介质击穿电压的措施 提高油品质,采用覆盖、绝缘层、极屏障等措施
11、气体的状态对放电电压的影响 湿度、密度、海拔高度的影响
12、气体的性质对放电电压的影响 在间隙中加入高电强度气体,可大大提高击穿电 压,主要指 一些含卤族元素的强电负性气体, 如SF6
13、提高气体放电电压的措施
➢电极形状的改进 ➢空间电荷对原电场的畸变作用 ➢极不均匀场中屏障的采用 ➢提高气体压力的作用 ➢高真空 ➢高电气强度气体SF6的采用
系。两者乘积大于0.26cm时,不再适用
5、流注理论 考虑了空间电荷对原有电场的影响和空间光电离
的作用,适用两者乘积大于0.26cm时的情况
6、均匀电场与不均匀电场的划分 以最大场强与平均场强之比来划分。
7、极不均匀电场中的电晕放电 电晕放电的概念、起始场强、放电的极性效应
8、冲击电压作用下气隙的击穿特性 雷电和操作过电压波的波形 冲击电压作用下的放电延时与伏秒特性 50%击穿电压的概念
第4章 电气绝缘高电压试验
绝缘的高电压试验 在高压试验室用工频交流高压、直流高压、雷电
冲击高压、操作冲击高压等模拟电气设备的绝缘在 运行中受到的工作电压,用以考验各种绝缘耐受这 些高电压作用的能力。
特点 具有破坏性试验的性质。 一般放在非破坏性试验项目合格通过之后 进行,以避 免或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