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缘闭壳龟分布图1
「元野物种档案计划」国龟之经典黄缘闭壳龟

「元野物种档案计划」国龟之经典黄缘闭壳龟图片选自网络黄缘闭壳龟学名:Cuora flavomarginata别名:黄缘盒龟,吃蛇龟,夹板龟等分布:黄缘属于亚洲独有的龟种,主要分布在中国以及日本,中国大陆野外主要分布在江苏,安徽,浙江,两广,福建,河南等地区,这些统称为大陆缘,其中安缘几乎成为了大陆缘的代名词,也成为了精品缘的代名词,其实除了安徽产的黄缘,大陆其他地区出产的黄缘与之相比也不会逊色,比如大别山等等。
宝岛台湾也是黄缘的产地之一,其产出的黄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台缘。
另外在日本野外也有黄缘存在,在市面上比较少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琉球缘。
图片选自网络大陆缘,台缘以及琉球缘关于几种黄缘之间的区分,一直是一个很有争议的话题,也是在这个小圈子里最容易引发口水战的话题。
对于黄缘苗,我本人也是没有把握去区分,而且我个人的观点,目前安缘被推崇的有些过于神化了,安缘有安缘的美,台缘也有不逊于安的精品存在,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更何况是同在大陆的其他地域缘呢?不要去拿一个固化的标准去衡量一只黄缘是否漂亮,自己喜欢,合眼缘就好。
下面说说几种缘一些主要的特点。
•大陆缘,以安缘为大陆缘种一直都是黄缘爱好者所推崇的品种,其中尤以安缘为甚,在市场上,安缘的价格近两年虽然有所回落,但是也是一枝独秀。
以安缘为例,一般而言,安缘的体型总体略短,背甲一般较高,基因优良的背甲会近似球形,成年后,其背甲的最高点一般而言略靠体后。
背线连贯无明显断点,哪怕是断也是那种似断非断的感觉,然后肉色,安缘一般橘红色偏暖,且色泽偏淡。
其余的什么眼线什么鹰钩嘴之类的,个人觉得只能作为辅组判断的因素,但是纯粹的以有无眼线是否鹰钩就断定安和台,那是瞎扯淡图片选自网络•台缘,与大陆缘其实同属于一个亚种,出产于宝岛台湾,一般而言,台缘的体型较安缘偏长,偏扁,绝大部分没有安缘的那种球体的感觉,甲壳上的背线也是断续的,呈现一段一段的,在背线末梢,一般还会呈现水滴状。
龟友神分享——黄缘龟生态环境打造

龟友神分享——黄缘龟生态环境打造黄缘闭壳龟作为中国最具有代表性的龟类之一,因其外表古朴美丽加上其温顺近人,充满灵性容易饲养的特点。
一直以来深受广大龟友的喜爱。
从一开始接触黄缘到现在有十几个年头了,从刚开始追求'野生、成体、极品、脸红、鹰嘴、双线连”等标准。
到后来慢慢转型至人工繁育,看着每一只小生命的破壳而出,那一份自豪和欣慰感无以伦比。
对于养殖户来说,出苗只是一个开始,如何把它养大,并且保留野生黄缘高观赏性才是最终的目地。
对于缘苗的饲养,我始终觉得还是得遵循自然。
仿野生环境饲养,无论是从龟的健康角度还是观赏性来说都是有很大的好处,下面就让我一一道来。
(近两百张图花了我两个星期来整理,大家点开下面音乐慢慢往下看吧)看看这三个可爱的小家伙在这样的家里面是多么的惬意,这样的环境需要的是我们亲手来打造,还等什么跟我一起动起来吧!它们喜欢生活在仿生态的自然环境中,这对我们来说就要颇费一番功夫,当然了当你亲手为自己的小宝贝搭建小天地,这份自豪感是难以形容滴!营造一个仿生且舒适的环境自然少不了要去山里淘点材料,趁着周末带着小子进山。
小溪流附近长满苔藓的石块是造景的好材料,整块的苔藓看起来是那么的富有生机,总是让我觉得简直就是大自然的馈赠,着实不错,看看这环境回归自然之美。
整块苔藓青山碧水好环境,带着小子前进,为我们的宝贝寻找最适合的材质,小子比我还兴奋,相信您要是和孩子一起亲子活动,一定错不了。
小孩子外面世界的好奇心可是很强的,就看你给不给他机会。
小子一趟趟的搬运,最厉害的是找到了红土,这个可是幼龟池必不可少的材料之一。
红土材料准备的差不多了(红土、苔藓、瓦片、石头)。
因为一开始没有打算做一个教程,所以龟池整个外框架就直接做好了,没有拍摄到制作过程,在这里大致的描述一下吧。
龟苗数量:10只;规格:长120CM,宽60CM,高30CM(此龟池适合居家阳台,每个龟友家中环境不同,可根据实地需要量身制作);材料:磁片、玻璃胶(选择磁片是因为方便安装,经久耐用。
黄缘闭壳龟

栖息环境
栖息环境
在自然界中,黄缘闭壳龟栖息于丘陵山区的林缘、杂草、灌木之中,喜群居,白天多隐匿于安静、阴暗潮湿 的树根下及石头缝中,常可见多只龟在同一洞穴中,活动地阴暗,但离清洁水源不远。生存温度为0~43℃,其 昼夜活动节律随季节而异。4~5月和9~10月气温在18~24℃时早晚活动少,中午前后活动较多;6~8月气温在 25~34℃,龟以夜间、清晨或傍晚活动为主,白天隐蔽在洞穴、树木或沙土中;若遇雨季,则喜到洞外淋雨。气 温下降至18℃时停食,降至13℃以下时进入冬眠。黄缘闭壳龟自然冬眠多在山阳坡,隐藏于潮湿的草堆中或烂树 叶下。冬眠期间,若气温回升到13℃以上,则黄缘闭壳龟会苏醒活动。
稚龟在暂养容器中养殖2~3天后,卵黄囊基本吸收完毕,脐带脱落,脐孔愈合,已具备一定的活动能力,并 开始觅食,这才将稚龟转入饲养池中饲养。稚龟的放养密度为50~80只/平方米,入池时,用1×10-4的高锰酸钾 溶液洗浴5分钟,对体表消毒,避免入池后脐部感染病原体。稚龟饲养池,只能在饮水区加入少量水,保持水深 1~2厘米,切不可加水过多或过深,否则稚龟易淹死。由于饲养池内加水少,池水很快被稚龟的排泄物及残饵污 染。因此,每天必须换水,每2~3天冲洗饲养池一次,始终保持池内清洁和池水卫生。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 种群现状
濒危原因 保护建议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00年 ver 3.1)——濒危(EN)。 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Ⅱ。 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 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爬行类)——极危(CR)。 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濒危(EN)。 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 动物名录》。 中国安徽、江苏、河南等省也均将黄缘闭壳龟列入《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黄缘饲养全攻略...

黄缘饲养全攻略...黄缘饲养全攻略安徽黄缘以皖南黄缘为精品,也称之为极品玩家的梦想品种,一个黄缘苗的拥有也是龟友从梦想走向现实起点,也是爱心之旅开始,喜欢她、爱她,就要为她付出一切的可能,这也是爱缘的宗旨,光有热情和爱心还是不够的,还要科学养殖,如何能让自己手中的的缘健康成长,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员呢?本园主从以下方面作出探讨:一、首先我们要了解黄缘的生活习性。
1、生活环境黄缘闭壳龟和金头闭壳龟,目前在泾县的分布仅限于安徽泾县古坝、蔡村和孤峰三乡的山涧溪流,分布范围为北纬30°27'到30°52'.在约80km2范围内,分布有80-240只金头闭壳龟.由于人们的活动使得栖息地范围不断缩小,从而导致其种群数量锐减.黄缘龟大多分布在青弋江支流,活于山区或丘陵, 多见于林缘或稀疏灌木丛的杂草山上, 活动地离水源较近, 白天多隐藏于树根下, 石头缝中等比较安静、阴暗的地方,其昼夜活动规律随季节而异16~8 月气温较高, 以夜间活动为主; 4~5 月和9~ 10 月气温较低, 昼夜温差较大, 早晚活动少, 中午前后活动较多; 气温下降至10℃以下时,多在山阳坡, 隐藏于草堆中、烂树叶下的。
生活方式黄缘闭壳龟为水陆两栖龟类, 但以陆栖为主,不能长时间生活在干燥的环境中, 喜欢经常洗浴和饮水。
黄缘闭壳龟较耐饥饿, 但不耐渴, 若长时间不饮水, 可导致体内缺水死亡。
黄缘闭壳龟为肺呼吸, 长时间养殖在水深超过30 cm 的环境中, 会因窒息死亡。
所以有的龟友收到龟苗后就放在水里泡了半个小时,行了,第二天就挂了,大家现在知道原因了吧,黄缘闭壳龟喜欢清洁的水环境, 人工养殖时, 饮水应保持干净,所以有些龟友把缘和水龟在一起养,喝着脏水,不生病才怪呢,死水更可怕,长期不换水,细菌感染,再大的缘也保不住。
据驯养试验观察, 在清洗龟池放掉老水而加入新水后, 黄缘闭壳龟不断爬入龟池中饮水1。
龟鳖目分类、分布及相关资料

龟鳖目分类、分布及相关资料简介:目前公认的已知最早的龟鳖类是见于距今2.1亿年前晚三叠纪的原颚龟Proganochelys quenstedti (Jackel 1914),而一些比它更早的类型则常被认为只是特化了的杯龙。
龟鳖类的甲壳由背甲和腹甲组成,其间通常以甲桥相连;因背、腹甲并非完全紧密相接,其间构成腋凹(前)和胯凹(后)。
甲壳通常由骨板上覆角质盾片构成,但棱皮龟,鳖类等表面覆以柔软的皮肤。
背甲前缘正中有1枚颈盾,后缘正中有2枚臀盾(部分1枚,有时亦被称作第12缘盾,但本文按臀盾与缘盾分开,下同);颈盾与臀盾之间沿背甲边缘有11对缘盾(左右分开),沿背甲中央有5枚椎盾,缘盾与椎盾间有4对肋盾(左右分开);少数在缘盾与肋盾间还有上缘盾。
腹甲由前至后分别有喉、肱、胸、腹、股、肛盾各1对,同名盾片间的接缝称“*盾沟”,如喉盾沟,异名盾片接缝则称“AB沟”,如喉肱沟,但后者在分类中使用率较低。
侧颈龟类等还有1枚间喉盾,常位于喉盾间并隔开喉盾,个别的可能两枚喉盾在后部相遇——但这种喉盾沟极不明显,长颈龟属成员的间喉盾则将肱盾隔开;而一些绿海龟等个别曲颈龟类亦有间喉盾,但这种间喉盾既不隔开喉盾,亦不隔开肱盾,喉盾沟非常明显;因此在现存龟鳖类中,间喉盾也可以作为区分曲颈龟与侧颈龟的标准——有了间喉盾,侧颈龟类的腹甲上就拥有13枚盾片,而曲颈龟类仅12枚或更少——即使个别曲颈龟拥有13枚盾片,也可以通过间喉盾形态来区分。
甲桥通常是胸、腹盾的延伸,腹甲与甲桥间常有明显的“折痕”;在甲桥与背甲腹面接缝处常有腋盾(面临腋凹)和胯盾(面临胯凹),部分种类还有下缘盾。
多数种类前后肢均具五指(趾),其端具爪,通常前5后4,后肢实际上也有5爪,只是隐于皮下,有些种类爪数少于上述数量,一般也是这种情况。
本文涉及的鳞片有紧挨眼眶后缘的眶后鳞,下颌往后的下颌鳞,及自鼻孔向上(指向头顶)的前额鳞及再向上的额鳞。
成年龟鳖雌雄鉴定通常首先是雄性尾更粗长,泄殖腔也较靠后;其次雄性肛盾的缺刻夹角较大;再次是有些种类还有特有的性别区分特征。
深受欢迎的国龟——黄缘闭壳龟,应该如何饲养?

深受欢迎的国龟——黄缘闭壳龟,应该如何饲养?黄缘闭壳龟又叫黄缘盒龟、食蛇龟,断板龟,属于淡水龟科,闭壳龟属,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台湾省以及日本,近年来由于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大量的捕捉,野生数量明显下降,已经被列为濒危保护动物,目前已经出现了一定规模的人工养殖。
1. 外貌特征黄缘闭壳龟的头部光滑多呈浅黄色. 下颌为橘黄色,两眼后各有一条深黄色较粗的金线,背甲高而隆起,一般背甲为棕红色,腹甲为棕黑色,背甲上有棱,呈黄色,腹甲前后两部分以韧带相连, 并能向上闭合。
头、尾及四肢都可以完全缩入壳内,背甲边缘的盾片略微上翘,腹甲前端略突出,后端呈椭圆形。
前腿有五趾,后腿有四趾,趾间微有蹼。
背甲平均长度为14cm 到16cm,体重在400g到750g之间。
重量最大可达1kg左右,长度最大可达19cm左右。
雄性与雌性相比,雄性的尾巴更粗更长,泄殖腔孔距离尾巴根部较远。
2. 栖息地与饲养环境——野生黄缘闭壳龟一般生活在山区、丘陵、森林边缘或者长有稀疏灌木和杂草的山上,活动区域一般离水源较近,白天隐藏在落叶或岩石下面。
在6~ 8月间气温较高的月份中,多以夜间活动为主; 在4~5月和9~ 10月气温较低的月份中, 昼夜温差较大,早晚活动较少,中午活动较多; 气温下降到10℃以下时进入冬眠,冬眠的地方多在山阳坡,隐藏于草堆或落叶下面。
——黄缘闭壳龟属于半水龟偏陆生,所以饲养环境中要有一半的陆地区域和一半的水域,水位应该在7cm到20cm之间,水温在24℃到26℃左右,晒区温度应该在29℃到32℃。
紫外线照射也很重要,它能帮助龟合成维生素D3,帮助补钙。
陆地区域可以种植一些植物,或者摆放一些树枝杂草或其他躲避物,起到躲避的作用,黄缘不喜欢强光,喜欢躲避在较暗的环境里,环境湿度要保持在在60%到70%之间。
3. 食物的种类——黄缘闭壳龟属于杂食性动物。
在野生条件下主要以蚯蚓、蛞蝓、蜈蚣、金龟子、蜗牛、植物和浆果等为食. 人工喂养可喂食鱼虾、面包虫、蜗牛、一些动物肉和内脏、各种水果和蔬菜(南瓜、玉米、胡萝卜、香蕉、草莓、木瓜等)以及龟粮等,但喂食植物性食物的生长速度明显低于喂食动物性食物。
黄缘闭壳龟科普知识及保护常识

黄缘闭壳龟(Chinemys reevesii),又称黑颈龟、汉字龟,是我国特有的一种龟类,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及其南部地区。
黄缘闭壳龟是一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受到了严格的保护。
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黄缘闭壳龟的数量逐渐减少,生存环境也面临不小的威胁。
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增加对黄缘闭壳龟的科普知识,并提倡保护黄缘闭壳龟的常识。
以下将从黄缘闭壳龟的特点、生态习性、保护常识等方面进行科普知识的介绍。
一、黄缘闭壳龟的特点黄缘闭壳龟的外形特点非常鲜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头部和颈部为黑色,其余身体颜色为黄棕色,因此得名“黑颈龟”。
2.头部具有一对发达的上唇甲和下唇甲,这也是黄缘闭壳龟的显著特征之一。
3.背甲为椭圆形,呈黄褐色,背甲前部具有明显的黑色纵纹,背甲后部有不规则的黑色和黄色斑块。
4.雄性黄缘闭壳龟的背甲呈浅褐色,雌性则为暗褐色。
5.均为杂食性,食物以植物为主,适量摄食水生动物。
以上是黄缘闭壳龟外形的几个主要特点,这些特点在识别和保护黄缘闭壳龟时非常重要。
二、黄缘闭壳龟的生态习性黄缘闭壳龟主要栖息在江河、湖泊、溪流及水稻田等水域,生活习性比较活跃,经常在岸边或水中觅食。
在繁殖季节,雌龟会到陆地或者沙滩上产卵。
黄缘闭壳龟是一种比较宜温的动物,适应能力较强,但对于水质污染、栖息地破坏等不利因素,黄缘闭壳龟也会受到影响。
另外,由于人类的不当行为,例如乱捕乱捞、非法贩卖等,也使得黄缘闭壳龟的种裙数量在不断减少。
更加需要加强对黄缘闭壳龟的保护和管理。
三、黄缘闭壳龟的保护常识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保护意识。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举办各类展览、讲座等形式,向公众传播黄缘闭壳龟的保护知识,让更多的人了解到黄缘闭壳龟的重要性,共同参与到黄缘闭壳龟的保护中来。
2.贯彻落实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
对于违法买卖、捕捞、捕杀黄缘闭壳龟行为,要依法严厉打击,加大惩罚力度,这样才能有效遏制这些非法行为。
3.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黄额闭壳龟介绍及新龟调理

黄额闭壳龟介绍及新龟调理黄额闭壳龟是一种非常美丽的龟,(学名:Cuora galbinifrons)又称梅花箱龟、梅花盒龟,为龟科闭壳龟属的爬行动物,又称梅花盒龟、花背盒龟、海南闭壳龟等。
分布于北部湾,尤其是越南北部以及中国大陆的海南,亦见于广西及老挝等地,但尚未确定是否存在于柬埔寨东北部。
一般生活于山区的溪流中,但海南岛的黄额闭壳龟是生活于低地的。
因陆栖性强,有部分学者认为应将黄额闭壳龟和黄缘盒龟列入Cistoclemmys属。
黄额闭壳龟是杂食性的,圈养个体每次产一至三枚卵。
越南黄额原产地图黄额闭壳龟背甲的花纹非常绚烂,观赏性极高。
而在栖息地,它那绚丽的花纹是绝佳的保护色。
黄额闭壳龟有三个亚种:黑腹亚种,即指名亚种(C. g.galbinifrons)在1939年由Bourret 描述,但第一个个体几乎直到40年后才被进口到欧洲和美国。
这个亚种发现于广西南部、海南岛、越南北部,大概也产于北老挝。
其中海南的族群一度被认为是一个单独的物种,或至少单独的亚种。
该亚种的模式产地在越南北部。
布氏亚种(Cuora galbinifrons bourreti Obst & Reimann, 1994)发现于越南中部、老挝南部和柬埔寨西北部。
该亚种的模式产地在越南中部。
图画亚种(Cuora galbinifrons picturata Lehr, Fritz & Obst, 1998)发现于越南南部和柬埔寨(除西北部外)。
该亚种的模式产地在越南南部。
以下是黄额闭壳龟在越南的分布区域图,由于在野外黄额和锯缘经常发生杂交现象,因此这里也顺带提到了锯缘的分布。
(引自Asian Turtle Program)以下为各个黄额亚种之间的亲缘关系图(引自《Molecular phylogeny of the critically endangered Indochinese box turtle (Cuora galbinifrons)》作者Bryan L. Stuart 和 James Ford Parham)文中作者通过DNA分析得出了各个龟种之间的亲缘关系树状图,其中A代表黑腹黄额,B代表布氏黄额,C代表图画黄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