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之有机化学部分常用字
化学专业术语常用词根词缀手册

化学专业术语词根词缀手册KeYan2019年3月This page intentionally left blank前言本手册由个人收集整理并重新编辑排版,增删、更正了部分内容,以求更加严谨、实用。
本手册绝大部分内容来自网络资源,并非个人原创。
本手册仅供学习交流之用。
本手册共分为四部分,编排体例如下:一、第一部分对化学专业英语术语常用的300个词根词缀,按照字母顺序排列编号,在绝大部分词根词缀条目下方例举了一个或数个实用单词以供分析参考。
相关印刷符号意义如下:1、以a-, an- = 无、缺[(GK) a-或an-(于元音前)义为无、缺少或不]为例(1)黑体字表示词根词缀,有“-”为词缀,反之为词根;“-”在后为前缀,反之为后缀;当有常用异形体出现时以“,”隔开。
(2)“=”表示释义,其后跟词根词缀的含义。
(3)“[ ]”之内的内容为对词根词缀的语源介绍及注意事项或说明;当词根词缀为复合型时(如abio-)则会简要分析其构成要素。
(4)在本手册中,所有语源种类均用黑体字加“( )”表示,它们为:(L)—Latin 拉丁语;(GK)—Greek希腊语;(F)—French(古)法语;(GM)—German德语;(AR)—Arabic阿拉伯语;(EN)—English英语;(OE)—Old English古英语;(Dan)—Danish丹麦语2、以atrophy萎缩[a- + (GK) oph(e)营养+ -y名词词尾]为例(1)所有实例单词与解释中使用的词根词缀、单词、字母及字母组合均以小写印刷体表示,其后跟随释义;若重复出现时,一般略去其释义。
(2)实例单词释义后方给出此单词的简要构词分析,即为“[ ]”中内容;当分析中出现陌生词根词缀时,附上相应的语源与释义。
(3)在构词分析中,各词根词缀连接构词时,因英语单词正字、正音等需要,部分词素会发生变形,常见的有字母脱落、字母增加、字母变化等。
字母脱落时以“(脱落字母)”表示脱落字母,如上面所给例中词根ophe与词缀-y相连时,ophe的尾默音字母-e脱落,故分析时用oph(e)表示;而前缀a-与词素ophy结合时,中间增加辅音字母组合tr。
关于汉字,不可不知的九个冷知识

进入砚田书院书友圈,每天进步一点点:
下一次青春的荷尔蒙让你躁动不安时,请一定要回忆一下今天看到的这个字。
地塞米松的分子式。与许多常见的性激素和胆固醇一样,地塞米松也是一种甾体类有机物。图 片来自维基百科。 8 虽然你还单身
但是汉字却会玩合体 每年过年的时候,你或许会看到有人张贴类似于这样的“招财进宝”、“黄金万两”。
“招财进宝”的合文。 这些把很多个汉字中存在的构件强行拼合在一起,组成一个类似于方块字的集合的玩法,在文 字学上叫作“合文”,也叫“合书”或“重构字”。我们说过,汉字是语素音节文字。这种合文不指向单 一语素,读出来包括一排音节,所以它们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汉字,而是以汉字字形为基础进行 的一种文字游戏。
关于汉字,不可不知的九个冷知识
前几天,《京华时报》上连续刊载了三个字典上没有的怪“字”。
它们是什么意思呢?想要搞清楚,先一起来看看有关汉字的小秘密。 1 汉字 不等同于象形文字 常有人说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其实,这种说法是错的,汉字是一种“语素——音节文字”。象 形只是汉字众多造字方法中的一种。 李大遂在统计了《汉字等级大纲》中列举2906个现代常用汉字后,指出其中的象形字只有不到 7%。在非常用汉字中,象形字所占比例更远远小于这个数值。即使上推到最古老的甲骨文里面 中,象形字所占比例也连一半到不了。
孙休所造的八个字。图片截取自郑张尚芳《有历史记录的造字者的身份和动机》一文。 其实,最会造字的皇帝是的大名鼎鼎的武媚娘。她执政时不仅为9个常见字制造了全新的字形, 还强制要求推广另外的8个常用字的罕见的古老异体。经她这么一折腾“天”、“地”、“日”、“月”、 “星”等一些常见字都变得面目全非了。 媚娘造的字:
《说文解字》第一——《经典常谈》内容要点梳理及分章练习

《说文解字》第一内容要点梳理作者:东汉和帝时期许慎特点:①从经典和别的字书里搜集有九千字。
而且小篆之外,兼收箍文“古文”。
②分析偏旁,定出部首,将九千字分属五百四十部首。
③书中每字都有说解,来源于晚周人作的《尔雅》,扬雄的《方言》,以及经典的注文。
价值:一部划时代的字书,文字学的古典,是一切古典的工具或门径。
章节重点:秦以前特点:文字发生与演化的时代,字体因世因国而异,官书虽是系统相承,民间书却极为庞杂。
演变:到了战国末期,有了“仓颉造字”传说。
造字和用字有六个条例,称为“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象形字本于图画,假借字以声为主,形声字以偏旁分别,象形字、假借字、形声字是文字发展的逻辑的程序。
秦以后特点:书体演变的时代。
演变的主因是应用,方向是简易。
演变:①识字久便又有了“隶圆变为扁方,这是汉朝隶书的标准。
魏晋之际,变为“正书”。
晋至唐朝,又称为“隶书”,晋代也称为“楷书””宋代又改称为“真我子。
国汉和是有是指的称为“表来的。
魏晋称为“今草”是“行书”。
行书介于是教育的初步。
秦始皇用小篆统一了文字,不书”,识字变得简易。
②汉朝时,隶书由椭正书逐渐简化,至到陈隋渐渐变方,至唐代又渐变长,这便正书与草书之间,最为适用。
同步练习一.填空1.关于中国文字的起源,______(朝代)末期有了______(人名)造字的传说。
2.秦始皇统一了文字;______成了国书。
3.到了_____(朝代),考试史、尚书史等官儿,都只凭识字的程度;识字教育更注重了。
4.始皇为了统一文字,让_____(人名)作了《仓颉篇》七章,赵高作了《爰历篇》六章,胡母敬作了《博学篇》七章。
5.《_______》所收的都是名姓、器物、官名等日常用字,没有说解。
这些一面供教授学童用,一面供民众检阅用,所收约三千三百字,是通俗的字书。
6.______(朝代)和帝时,______(人名)作了一部《________》。
古代汉语专题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专题复习资料一、为什么说汉字学萌芽于先秦,主要依据是什么?先秦时期,一些学者就开始对汉字进行思考,对于汉字的本质、起源与功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易•系辞下传》:“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上古结绳而治.岳世圣人易之以书契。
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央。
”这里把文字与八卦、结绳看做同类事物,而前者是由后者发展演变来的。
《系辞传》的作者认为,文字这类事物是从天地万物中抽象出来的一种“象”,它们的作用在于沟通神明,表现万物,因而可以用于治理社会,了解事物。
先秦的学者对于汉字的构造也有所思考,《周礼》提出了“六书”的类别名目。
《左传》有“止戈为武”、“皿虫为蛊”的说法,《韩非子》也说“古者,仓颉之造字也,自环者为私,背私为公”。
这一时期,人们还对文字进行了收集、整理和规范。
周宣王时的太史籀撰写了《史籀篇》;秦始皇实行“书同文”的政策,李斯编写了《仓颉篇》,赵高编写了《爰历篇》,胡毋敬编写了《博学篇》。
他们对汉字的形体和用字都进行了规范,并以之作为朝廷制定的标准字样,用于正字与教学。
二、谁创造了“部首”,“部首”的含义,“部首”的作用是什么,对后世有什么影响?1、许慎创造了“部首”。
2、部首是《说文解字》各部字的第一字,也是每部字所共有的偏旁。
《说文解字》按照偏旁相同的原则,对所收字进行归类,把具有相同偏旁的字归为一类。
每部字取它们所共有的偏旁作为该部字的部目,同时又是该部字的首字,故名之“部首”。
3、许慎用540个部首统摄了9353个汉字,不仅建立起汉字部首系统,而且建立了整个汉字形意系统,揭示了部首之间、部首与汉字之间、各个汉字之间的系统关系,为人们学习、研究汉字构建了一种优秀的范式。
另外《说文解字》的编排方法为辞书的编纂创造了一种优秀的编排体例,一直沿用至今。
三、汉字子母相生、父子相连的理论是怎样形成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有什么意义?1、郑樵、戴侗等人在许慎的“六书说”的基础上,创建了汉字子母、父子相连的理论。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汉文字的一切规律,全部表现在小篆形体之中,这是自绘画文字进而为甲文金文以后的最后阶段,它总结了汉字发展的全部趋向,全部规律,也体现了汉字结构的全部精神。
”(姜亮夫《古文字学》59页,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正是因为有了《说文》,后人才得以认识秦汉的小篆,并进而辨认商代的甲骨文和商周的金文与战国的古文。
利用《说文》考释甲骨文金文的最基本的方法是“比较法”,即通过已识字和未识字的字形对比来考释古文字。
宋人释读金文就是从“比较法”开始的。
“因为周代的铜器文字和小篆相近,所以宋人所释的文字,普通一些的,大致不差,这种最简易的对照,就是古文字学的起点。
一直到现在,我们遇见一个新发现的古文字,第一步就得查《说文》,差不多是一定的手续。
”(唐兰《古文字学导论》增订本,165至166页,齐鲁书社1981年版)“比较法”在运用过程中被逐步发展完善,一开始只是笼统粗略地对照未识字和已识字的字形,以后认识到应该从文字可以分解为偏旁的角度去进行字形的分析比较。
这种偏旁的比较不仅使字形的对比变得精密合理,而且在释读古文字时能够起到举一反三以简驭繁的作用。
如果要进行“偏旁分析”,就必须熟悉小篆的形体结构,就必须熟悉《说文》,因为《说文》的旨趣就在于“说文”、“解字”,即一方面阐述每个独体字的字形的含义,一方面解析每个合体字的构成情况,指明合体字由哪些偏旁构成,以及第个偏旁在记录语词汇的音和义中起什么作用。
在考释古文字的时候,有《说文》的正篆或重文可资对照,那么释读起来就确凿可信。
如果是《说文》中没有的字,哪怕已经认清了古文字的偏旁结构,甚至已经可以确定它的意义,比如说是人名、地名或祭名,但是音读不明,还不能说完全认识了这些字。
如果说,小篆不如甲骨文金文更能体现原始的造字意图,这是《说文》的劣势的话,那么甲骨文金文缺乏大批有影响的文献语言做根据,而《说文》的字义说解来自古代的经传典籍,这又是《说文》的优势。
有机化学常用字

第 1 页 共 6 页说文解字之有机化学部分常用字广东肇庆中学 王文胜 邮编:526020[关键字 有机化学 专有名词 烃 烯 炔 羟 羰 ]许多同学刚开始接触有机化学的时候,往往觉得一些有机化学专有名词用字比较深奥、难懂,容易产生畏难情绪,从而导致有机化学学不好。
其实有机化学专有名词用字,多是根据物质的组成、含义和最开始该有机物提取的方法或原料来源等方面所创造的。
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积累,现将中学化学中一些常见的有机化学专有名词分类介绍如下,希望对大家学好有机化学有所帮助。
有机化学专有名词用字一般分为两类,一类为会意组合字,一类为形声示意字。
一、会意组合字由组成元素名称字的各一部分组合而成,它既指示了物质的组成又指示了字音。
烃:又叫碳氢化合物,指仅含..碳、氢两种元素的有机物。
可用通式CxHy 表示。
“烃” 字是由碳中的“”和氢中的“”组成,读音取碳字的声母“t ” 和氢字的韵母“īng ”,读tīng 。
字体构成: 发音构成:羟:羟基,指—OH ,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官能团,“羟”字由氧中的“羊”和氢中的“”构成,读音取氢字的声母“q ”和氧字的韵母“ang ”,音取谐音qiǎng 。
烃 t īng第 2 页 共 6 页字体构成:发音构成:羰:羰基,指,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官能团,“羰”字由氧字中的“羊”和碳字中的“炭” 构成,读音取碳字的声母“t ”和氧字的韵母“ang ”,读“táng ”。
字体构成:发音构成:羧:羧基,指,由羰基和羟基—OH 所组成的官能团。
含有羧基的有机物叫羧酸,具有酸性。
“羧”字由羰字中的“羊”和酸字中的“” 构成。
读音:suō巯:巯基,指—SH ,由氢硫两种元素组成的官能团,“巯”字由氢字中的“”和硫字中的“”构成,读音取氢字的声母“q ”和硫字的韵母“iu ”,音qiú。
羟qiǎngtáng羰第 3 页 共 6 页字体构成:发音构成:在会意组合字中,一般 “火”字边或“炭”字旁代表碳元素,发“t ”音,名称中带有“火”字边的物质都可燃烧。
经典常谈《说文解字》主要内容

经典常谈《说文解字》主要内容《说文解字》是中国古代文献中最重要的字书之一,由东汉时期的许慎所编纂。
它以字为基础,通过深入剖析每个字的形、义、音、篆、草、隶等方面,系统地解释了汉字的起源、演变和用法。
成书后,对后世的汉字学、古文字研究以及历史文化研究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说文解字》共分540个部首,解释了约9353个字,包括常用字、古代字、地名、天文地理名词等,几乎收录了当时已知的汉字。
每个字的解释以形为主,《说文解字》对字形的描述非常精细,对每个组成部分的意义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这使得读者可以从字形中推测字义,大大提高了对字义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说文解字》在字义解释方面也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观点。
其解字方法主要包括解音、解形、解义三个方面。
解音是通过字形的构造、笔划数、音义合一等方式,推测字的发音。
解形是通过描写字的形态、构造、舆论引用、地理等特征,推测字的意义。
解义则是根据字形、字义、用法等因素,解释字的具体意义。
这种综合解释的方法,为对字的理解提供了多个维度,可深入挖掘每个字的外延和内涵,使读者更全面地了解汉字的起源和发展。
此外,《说文解字》还探讨了汉字的篆书、草书和隶书等不同书体,为后世的字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通过详细的字形描写和示例,读者可以了解到字体的篆化、草化变化及其演变过程。
尤其是对于古代历史文化研究者来说,这些描写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为解读古代碑刻、铭文等提供了重要依据。
《说文解字》不仅是一部汉字学的经典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历史文化研究书籍。
它记录了上古时期汉字的演变过程,深化了人们对汉字文化的认识。
同时,作为一部汉字研究的工具书,它不仅对于汉字学学科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也为后世汉字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学习《说文解字》可以加深我们对汉字的理解,提高我们的识字能力,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汉字文化。
经典常谈说文解字摘抄

经典常谈说文解字摘抄中国文字相传是黄帝的史官叫仓颉的造的。
这仓颉据说有四只眼睛,他看见了地上的兽蹄儿、鸟爪儿印着的痕迹,灵感涌上心头,便造起文字来。
文字的作用太伟大了,太奇妙了,造字真是一件神圣的工作。
但是文字可以增进人的能力,也可以增进人的巧诈。
仓颉泄漏了天机,却将人教坏了。
所以他造字的时候,“天雨粟,鬼夜哭”。
人有了文字,会变机灵了,会争着去做那容易赚钱的商人,辛辛苦苦去种地的便少了。
天怕人不够吃的,所以降下米来让他们存着救急。
鬼也怕这些机灵人用文字来制他们,所以夜里嚎哭,文字原是有巫术的作用的。
但仓颉造字的传说,战国末期才有。
那时人并不都相信,如《易·系辞》里就只说文字是“后世圣人”造出来的。
这“后世圣人”不止一人,是许多人。
我们知道,文字不断地在演变着;说是一人独创,是不可能的。
《系辞》的话自然合理得多。
“仓颉造字说”也不是凭空起来的。
秦以前是文字发生与演化的时代,字体因世、因国而不同,官书虽是系统相承,民间书却极为庞杂。
到了战国末期,政治方面、学术方面,都感到统一的需要了,鼓吹的也有人了;文字统一的需要,自然也在一般意识之中。
这时候抬出一个造字的圣人,实在是统一文字的预备工夫,好教人知道“一个”圣人造的字当然是该一致的。
《荀子·解蔽篇》说,“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一也”, “一”是“专一”的意思,这儿只说仓颉是个整理文字的专家,并不曾说他是造字的人,可见得那时“仓颉造字说”还没有凝成定型。
但是,仓颉究竟是甚么人呢?照近人的解释,“仓颉”的字音近于“商契”,造字的也许指的是商契。
商契是商民族的祖宗。
“契”有“刀刻”的义,古代用刀笔刻字,文字有“书契”的名称。
可能的因为这点联系,商契便传为造字的圣人。
事实上商契也许和造字全然无涉,但这个传说却暗示着文字起于夏商之间。
这个暗示也许是值得相信的。
至于仓颉是黄帝的史官,始见于《说文·序》。
“仓颉造字说”大概凝定于汉初,那时还没有定出他是哪一代的人;《说文·序》所称,显然是后来加添的枝叶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1 页 共 4 页
说文解字之有机化学部分常用字
广东肇庆中学 王文胜 邮编:526020
[关键字 有机化学 专有名词 烃 烯 炔 羟 羰 ]
许多同学刚开始接触有机化学的时候,往往觉得一些有机化学专有名词用字比较深奥、难懂,容易产生畏难情绪,从而导致有机化学学不好。
其实有机化学专有名词用字,多是根据物质的组成、含义和最开始该有机物提取的方法或原料来源等方面所创造的。
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积累,现将中学化学中一些常见的有机化学专有名词分类介绍如下,希望对大家学好有机化学有所帮助。
有机化学专有名词用字一般分为两类,一类为会意组合字,一类为形声示意字。
一、会意组合字
由组成元素名称字的各一部分组合而成,它既指示了物质的组成又指示了字音。
烃:又叫碳氢化合物,指仅含..
碳、氢两种元素的有机物。
可用通式CxHy 表示。
“烃” 字是由碳中的“”和氢中的“”组成,读音取碳字的声母“t ” 和氢字的韵母“īng”,
读tīng。
字体构成:
发音构成: 羟:羟基,指—OH ,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官能团,“羟”字由氧中的“羊”和氢中的“”构成,读音取氢字的声母“
q ”和氧字的韵母“ang ”,音取谐音qiǎng。
字体构成:
发音构成:
羰:羰基,指,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官能团,“羰”字由氧字中的“羊”和碳字中的“炭” 构成,读音取碳字的声母“t ”和氧字的韵母“ang ”,读“táng”。
烃 īng 羟
qiǎng
第 2 页 共 4 页
字体构成:
发音构成:
羧:羧基,指,由羰基和羟基—OH 所组成的官能团。
含有羧基
的有机物叫羧酸,具有酸性。
“羧”字由羰字中的“羊”和酸字中的“
” 构成。
读音:suō
巯:巯基,指—SH ,由氢硫两种元素组成的官能团,“巯”字由氢字中的“
”和硫
字中的“”构成,读音取氢字的声母“q ”和硫字的韵母“iu ”,音qiú。
字体构成:
发音构成:
在会意组合字中,一般 “火”字边或“炭”字旁代表碳元素,发“t ”音,名称中带有“火”字边的物质都可燃烧。
“
”字代表氢元素,发“ing ”音,“羊”字代表氧元素,发“ang ”音, “”代表硫元素, 发“iu ”音。
声母一般按碳氢氧氮硫的顺序选取:如碳氢组合发“t ”音,氢氧组合发“q ”音等。
二、形声示意字
在汉字造字法中,声旁一般不表意,但化学家们为了让人们容易理解,在给某些物质命名时,常常赋予声旁一定的含义。
这是化学家的独创,通过对这类字的组成分析,可加深对
巯 qiú
该类物质的理解。
(1)形旁反映出物质组成的主要元素,声旁反映出物质结构的基本含义。
[烷](wán)
烷:火也――《集韵》。
形旁“火”取自于碳字,表示可以燃烧。
声旁“完”,含“碳碳单键,碳原子剩余价键完全被氢原子饱和”之意。
有机化学中,指分子式可以用CnH2n+2表示的一类化合物。
烷烃亦称“石蜡烃”。
烷烃是饱和烃,不能再加成了,可以发生取代反应、裂化反应。
[烯](xī)
烯:形旁“火”取自于碳字。
声旁“希”,含有比“烷”中氢原子稀少之意。
中学有机化学中,指分子中含有C=C,分子式可以用C n H2n表示的一类化合物。
[炔](quē)
炔:形旁“火”取自于碳字。
声旁“缺”,含有比“烯”中氢原子还缺少之意。
有机化学中,指分子中含有C≡C,分子式可以用C n H2n—2表示的一类化合物。
烯烃和炔烃因为碳原子结合的氢原子数比饱和烃少,属于不饱和烃,可以通过发生加成反应达到饱和。
(2)由最开始获得有机物的方法、途径和原料来源而采用了不同偏旁部首造出的形声字。
“酉”旁:酉(yǒu),就也,本义:酒。
凡酉之属皆从酒。
从“酉”的字多与酒或因发酵而制成的食物有关。
可解释为:经发酵、酿造等过程所制取的有机物多用“酉”旁。
醇(chún):本义——酒味浓厚。
又如:醇醨(味道浓厚的美酒叫做醇,味道淡薄的叫做醨);醇醪(纯厚的美酒);醇味(美酒味);醇旨(酒味淳厚甘美)
醛:字音为“全(quán)”,本义——酒味变了,气味难闻
酸(suān):本义——醋
醋(cù):醋是3-5%的乙酸水溶液,是通过酒中的乙醇在酵母菌的催化作用下,发生氧化反应转化为乙酸。
在我国的汉代,人们已懂得酿造和食用醋,如今的山西陈醋和镇江香醋是我国传统食醋的名品,各具风味,蜚声宇内。
西汉·史游《急就篇》:“芜荑盐豉醯(xī)酢(cù)酱。
”其中的“醯酢”即指食醋。
由醇醛酸可理解为:酿酒没酿好,变味了,最后酸了。
酯:字音为“旨(zhǐ)”,一类由醇和酸(无机酸或有机酸)相互作用失去水
...后生成的有机物。
酯都可以水解。
水解时产生一种有机酸(或无机酸)和一种醇(或酚),如乙酸乙酯(化
学式为:CH3OCH2CH3),水解后生成乙酸和乙醇,硝酸乙酯(化学式为:C2H5ONO2)水解后生成硝酸和乙醇。
【乙酸乙酯的制备或来源】可由乙酸与乙醇(酒精)在浓硫酸存在下加热蒸馏而得。
醚:字音为“迷(mí)”,两个烃基通过一个—O—连接而成的化合物,如乙醚(化学式为:CH3CH2—O—CH2CH3)
【乙醚的制备或来源】由乙醇(酒精)在浓硫酸存在下加热至130-140℃制得。
酮:字音为“同(tóng)”,是一个羰基和两个烃基连接而成的化合物,如丙酮(化学式
为:CH3CH3)。
【丙酮的制备或来源】
第 3 页共4 页
1、淀粉发酵;
2、丙烯水和成异丙醇,在经催化脱氢或催化氧化;
3、异丙苯氧化水解;
4、丙烯用钯催化剂液相氧化。
此外,也可从木材干馏而得。
实验室中常用乙酸钙干馏制得。
酰:字音为“先(xiān)”,也叫“酰基”,旧称“醯”。
指无机或有机含氧酸除去羟基后所余下的原子团。
例如:磺酸基(—SO3H)、硝(酰)基(—NO2)、乙酰基(CH3CO—)、苯甲
酰基(C6H5CO—)等。
通式是R。
类似的还有酚(fēn)、酐(gān)等。
“月”旁:月旁叫肉月,是由“肉”作偏旁演变而来的。
最初有机物从动物体内获得的多用“月”旁。
如:
脂肪(zhī fáng):《广苍》——脂,肪也。
指动物体内肥厚的油。
《说文》:脂,戴角者脂,无角者膏。
《易·本命》:有羽者脂。
古时的胭脂是用红蓝花或苏木,加入牛髓、猪胰素等压制成分块,这是我国最早的日用化工产品。
胺:氨分子中部分或全部氢原子被烃基取代后而成的有机化合物,字音为“安(àn)”。
《广韵》:“胺,肉败臭。
”胺类大都具有碱性,能与酸结合而成盐,是制作合成染料、药物等的原料。
脲:字音为“尿(niào)”,即尿素〔化学式为:CO(NH2)2〕,最早是从动物的尿液中制得,主要用作肥料、也可作动物的补充饲料。
现广泛用于塑料、药剂和农业等生产中。
肽:字音为“太(tài)”,一种有机化合物,由氨基酸脱水而成,含有羧基和氨基,是一种两性化合物,亦称“胜”。
“艹”:最初有机物从植物(或煤焦油)中提取或转化而来的多用“艹”。
如:
萘:字音为“奈(nài)”,用作驱虫剂(俗称卫生球或樟脑丸)。
类似的还有苯(běn)、蒽(ēn)、菲(fēi)、苷(gān)、葡萄糖、蔗糖、麦芽糖等。
另外,还有一些有机物,由于当时知识所限,人们对它的认识不够全面,对它的命名有一定的局限性,甚至不够科学,名称虽沿用至今,但已经失去了当初的本意了。
如:有机物:“机”本来是指“生机”,有生命的意思,因为最早发现的有机物都是从动植物这些有生命的物质体内提取的,当时认为没有生命的物质中无法得到有机物。
直到1828年,德国化学家维勒首次用无机物氰酸铵(NH4CNO)合成了有机物尿素〔CO(NH2)2〕,才填平了有机物与无机物之间的鸿沟。
现指含碳元素的化合物。
芳香族化合物:人类最早发现的一些该类物质都具有芳香气味故得名,但现在人们发现大多数该类物质都不具有芳香气味。
现指含有苯环的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最初是糖的代名词,因为当时发现的一些糖类物质的组成都符合通式Cn(H2O)m。
现在发现:
并不是所有的糖都符合碳水化合物的通式。
如:鼠李糖(C6H12O5);
②有些符合碳水化合物通式的物质不属于糖。
如:甲醛(CH2O)、乙酸(C2H4O2)等;
③糖中的氢、氧元素并没以水的形式存在。
因此,碳水化合物已失去原先的含义。
糖现指多羟基醛或酮以及能水解生成多羟基醛或酮的物质。
清楚有机化学常用字的字音字义,将有助于深刻理解有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来源等深刻内涵。
第 4 页共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