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
景区游客服务中心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

游客服务中心改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代项目建议书)目录第一章总论 (1)1.1项目背景 (1)1.2项目概况 (1)1.3问题与建议 (3)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容量预测 (4)2.1项目提出的背景 (4)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8)第三章建设内容与建设规模 (10)3.1建设内容 (10)3.2建设规模 (10)第四章区域概况及建设条件 (12)4.1区域概况 (12)4.2建设条件 (12)第五章建设方案 (16)5.1项目的组成 (16)5.2建设原则 (16)5.3设计依据 (16)5.4建设方案 (18)第六章环境影响评价 (26)6.1环境条件现状调查 (26)6.2执行的环保标准 (27)6.3项目建设和运营对环境的影响 (27)6.5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29)第七章节能 (30)7.1概述 (30)7.2编制依据 (30)7.3能源消耗分析 (31)7.4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状况分析 (32)7.5项目节能管理设计 (32)7.6节能节水措施综述 (33)第八章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 (34)8.1劳动安全卫生 (34)8.2消防 (35)第九章组织机构设置与项目管理 (37)9.1组织机构设置 (37)9.2项目管理 (37)第十章项目实施进度 (39)第十一章投资估算、资金筹措与投资使用计划 (41)11.1估算编制依据及说明 (41)11.2投资估算 (41)11.3项目总投资 (43)11.4资金筹措及投资计划 (43)第十二章工程招标 (44)第十三章财务评价 (46)13.2收益分析 (46)13.3成本分析 (47)13.4财务评价 (47)13.5财务生存能力分析 (48)13.6财务分析结论 (48)第十四章社会评价 (50)14.1项目对社会的影响分析 (50)14.2项目与所在地互适性分析 (50)14.3社会风险分析 (51)14.4社会评价结论 (51)第十五章研究结论 (52)附表、附图、附件附表:1、建设投资估算表2、总投资使用计划与资金筹措表第一章总论1.1 项目背景1.1.1 项目名称景区游客服务中心改扩建项目1.1.2 项目建设单位1.1.3 可行性研究的依据(1)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审定出版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9)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其他有关资料。
游客服务中心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游客服务中心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游客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总论1.1 概述1.1.1 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xx县xx镇游客服务中心建设项目(2)建设性质:新建(3)项目主管单位:xx县xx镇人民政府(4)项目实施单位: xx县xx镇人民政府(5)项目法人代表: xx(6)项目单位联系地址: xx县xx镇人民政府(7)项目建设地点:xx县xx镇集镇规划区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旁(8)项目建设标准: 三级游客目的地游客服务中心。
(9)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 1、游客接待中心:建筑面积1660平方米,功能:旅游信息咨询、景区风光展示、旅游商品销售、导游服务、餐饮住宿等服务功能及设施。
2、停车场:标准停车位30个。
3、配套建设水、电、气及环境基础设施。
4、项目建设用地面积2700平方米(4.05亩)。
旅游服务中心用地面积1200平方米,道路停车场用地1500平方米。
(10)建设工期:1年,2012年4月—2013年3月(11)项目估算总投资:461.74万元,其中工程费344.6万元,土地使用费60.75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31.19万元,预备费25.2万元。
(12)资金来源:其来源为申请上级补助300万元,其余地方自筹。
1.1.2项目所在地经济社会概况xx镇位于xx县南部,距县城38公里,东邻鲁纳乡、上村乡,南接驾车乡,西靠大海乡,北连金钟镇,东北面是新街乡和雨碌乡,西南面与昆明市东川区接壤,会曲公路、国道213线、嵩待、昭待高速公路交汇于集镇,有“xx南大门”之称,是xx南部重要的交通要道和农副产品集散地。
2011年,被省政府列为“省级重点小城镇建设试点镇”。
(一)自然环境xx镇境内山高谷深,地势西高东低,南北起伏,呈阶梯状递降,土壤多为岩溶碎石、红壤及红棕壤,土质疏松,土层浅薄,地形复杂。
东西最大横距25.5公里,南北最大纵距26.7公里,最高海拔4017.3米(乌蒙山脉主峰),最低海拔2277米。
旅游游客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旅游游客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第一章总论 (6)1、项目提出的背景 (7)2、建设规模的确定 (7)1、旅游资源及市场分析: (7)2、旅游规模预测 (7)(三)场址及建设条件 (7)1、选址分析 (7)2、选址确定 (7)3、建设条件 (7)(四)建设标准与要求 (7)1、总平面设计 (7)2、建筑设计 (7)3、结构设计 (8)4、给排水设计 (8)5、电气设计 (8)6、暖通设计 (8)1、节能措施 (8)2、节水措施 (8)1、环境现状 (8)2、排放标准 (8)3、主要污染源 (8)4、环境保护措施 (8)(七)劳动安全卫生 (8)1、标准及依据 (8)2、建筑及场地布置 (8)3、劳动安全与卫生防疫 (8)(八)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8)(九)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8)1、资金分年度使用计划 (9)(十)项目风险分析 (9)1、风险因素分析 (9)2、风险评估 (9)3、风险对策 (9)第二章项目的提出和建设的必要性 (10)2.1 项目提出的背景 (10)2.2 建设规模的确定 (10)第三章旅游市场前景分析 (12)3.1 旅游资源及市场分析 (12)3.2 旅客规模预测 (14)第四章场址及建设条件 (16)4.1 选址分析 (16)4.2 选址确定 (16)第五章建设标准与要求 (19)5.1 总平面设计 (19)5.2 建筑设计 (19)5.3 结构设计 (23)5.5 电气设计 (28)5.6.通风和防排烟 (35)5.7 环保 (35)第六章建筑节能节水 (36)6.1 节能措施 (36)6.2节水措施 (39)第七章环境影响评价 (40)7.1 环境现状 (40)7.2排放标准 (40)7.3主要污染源 (40)7.4 环境保护措施 (40)第八章劳动安全卫生 (42)8.1标准及依据 (42)8.2建筑及场地布置 (42)8.3劳动安全与卫生防疫 (42)第九章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44)第十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45)12.2资金筹措 (46)12.3资金分年度使用计划 (46)第十一章项目风险分析 (47)13.1风险因素分析 (47)13.2 风险评估 (48)13.3风险对策 (49)第十二章社会经济效益评价 (51)第十三章研究结论与建议 (52)第一章总论1.1项目概况1.1.1 项目名称:**省***游客服务中心建设工程项目1.1.2 项目性质:新建1.1.3 项目建设规模:该校原址重建,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规划占地面积18000㎡,新建建筑面积7000㎡。
游客服务中心建设项目企划书

游客服务中心建设项目企划书嵩县伏牛山游客服务中心有限公司游客服务中心建设项目企划书一、区位置优势及旅游资源特点:嵩县伏牛山游客服务中心有限公司,座落于“十里芳香谷”的中国旅游名镇——车村镇,而车村镇位于八百里伏牛山腹地,洛阳市嵩县南部,地跨北纬:33°38′——33°55′、东径:111°50′——112°7′之间,东邻鲁山、汝阳两县,西接栾川县,南毗南召县,东西长51公里,南北宽45公里,总面积504平方公里。
区域内的汝河和明白河分别流入黄河、淮河和长江。
汝河支流东沙沟是淮河发源地源头,明白河流入黄河,佛坪河和牛庄河注入长江。
车村地跨三江流域,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地形是南山北岭中河川盆地状,平均海拔900米,南部伏牛山东西横亘,高大雄伟、群峰争俏,龙池漫主峰海拔2129米,石人山海拔2153米,摘星楼、钻天岭、管山等十几座高峰都在1000米以上;中部莲花山,由于山顶酷似莲花而得名,次生林、灌木林和草地覆盖全山,植被优良,一片翠绿。
车村镇位于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区,又是1月0°等温线穿过地区,加上四周高山环抱,中间低平,一年四季温差不大,气候适度,四季分明,水资源丰富,山中河溪旱不干涸,涝不暴涨,终年水流清澈,水木清华,山地的气候和植被呈垂直带状分布,“一山有四节,十里不同天”。
尤其夏季,高山地带林间空气清新,气候清爽宜人,真可渭“一地跨三域,景观美型齐,避暑养生地”。
车村镇地域辽阔,位置独特,气候适度,四季分明,水源充足,水林秀丽,生态原始物种繁多;山奇石怪、景象万千,历史久远,遗址众多,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且品味高,景观多样,其主要表现为:1、自然景观独特。
有伏牛山之首貌似皇冠的“中原第一峰”玉皇顶;有巍峨挺拔白云缭绕迷雾轻纱笼罩,万木峥嵘的白云山景区,内含九龙瀑布、小黄山、原始自然生态林、五马寺等,有原始林海百木参天山峰险峻,怪石林立的原始生态园木扎岭景区,含双龙飞瀑景区、原始生态林景区、宫帽峰景区和十大景点,双龙飞瀑,王山极目,飞云栈道,五娇出水,奇林怪树,深锁同心,遥望龙潭,官帽追棒,廊桥留情,沙盘捧景;有湖泊映伴,瀑大潭多,水秀溪美,山石险秀的山水画廊卧龙谷;有奇峰壁立,瀑布倾飞,奇石秀水石佛山,含卧虎台、聚仙谷、观音石、天烛照明、道教三尊,线雨飞流,仙谷瀑布,神仙谷,五女拜庙峰,剑锋石;有神秘莫测,原始古老,水的世界、龙的家园的龙池曼;有以水而名的龙潭沟;有秀美古朴的摘星楼,含珍稀植物园,原始生态观光,古建筑恢复;有佛门古迹的千佛山景区;有林幽溪清,奇石秀峰,高崖飞瀑的白银河风景区;有沟湖交错,芦苇众生,野鸟成群的后湖高山湿地景区;有二级鱼类大鲵栖息保护区,二类鸟类红腹金鸡自然保护区。
景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景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第一章总论 (1)1.1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1)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及范围 (6)1.3可行性研究概要 (7)1.4结论 (8)第二章旅游资源与市场预测 (9)2.1旅游资源 (9)2.2市场预测 (14)第三章开发利用条件 (17)3.1自然条件 (17)3.2交通条件 (20)3.3能源通讯 (20)3.4政策优势 (21)3.5某某景区开发潜力评价 (21)3.6现有旅游功能和设施 (22)第四章建设内容及规模 (23)第五章工程设计方案 (25)5.1景区公路 (25)5.2游山道 (27)5.3公厕 (28)5.4标示牌 (29)5.5停车场 (30)5.6游人服务中心 (31)5.7景区输变电工程 (32)5.8给排水工程 (33)5.9通讯工程 (34)5.10垃圾处理工程 (35)5.11观景台 (36)5.12休闲度假村 (36)5.13民俗展示村 (37)第六章环境保护 (37)6.1环境保护规划 (37)6.2环境保护工程设计 (38)6.3环境保护工程效益分析 (38)第七章项目实施进度 (38)7.1编制原则 (38)7.2工程实施进度 (39)第八章施工期间的环境保护方案及措施 (40)第九章景区的投资 (41)9.1投资估算依据 (41)9.2投资分年使用计划 (42)9.3资金筹措 (42)9.4近期固定资产投资估算 (42)9.5远期固定资产投资估算 (43)第十章效益评价 (43)10.1收益分析 (43)10.2投资回报分析 (44)10.3就业机会分析 (44)10.4结论 (45)第一章总论本项目拟兴建某某景区的公路、供水、供电、通讯、环卫、游览步道、停车场、游人中心等旅游基础设施,恢复、培育某某内的绿化,致力改善旅游条件,加快建设以某某为重点的青藏公路中部的旅游度假休闲区;力争在三年内初见成效,以此作为某某地区旅游开发的启动区,促进和带动相关行业的全面发展,实现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旅游景点游客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旅游景点游客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实施方案背景旅游景点的游客服务中心是为了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和方便游客的需要而建设的。
本项目旨在建设一个现代化的游客服务中心,提供各类服务设施和便利措施,满足游客对旅游景点的需求和期望。
目标本项目的主要目标是提升旅游景点的服务质量,提供全方位的游客服务,并为游客提供便利和舒适的环境。
具体目标包括:1. 建设一个现代化的游客服务中心,包括接待大厅、旅游咨询台、导览服务、休息区等。
2. 提供各类服务设施,如洗手间、餐饮区、商店、停车场等,以满足游客的需求。
3. 引入先进的技术手段,如自动导览系统、手机应用程序等,提供更便捷的服务方式。
实施步骤为了顺利实施该项目,我们将采取以下步骤:1. 项目准备阶段:明确项目需求、制定项目计划、确定项目预算等。
2. 建设阶段:进行土地选址、设计建筑方案、采购设备和材料、施工建设等。
3. 设施配套阶段:配置各类服务设施、引入先进技术、培训工作人员等。
4. 测试和调试阶段:测试设施的功能和性能,并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进。
5. 正式运营阶段:正式开放游客服务中心,提供完善的游客服务。
预期效果实施该项目后,我们预计将获得以下效果:1. 提升游客满意度: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设施和便利措施,提升游客对景点的满意度。
2. 提高景点的知名度:建设现代化的游客服务中心将增加景点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3. 增加游客数量: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和游玩。
4. 增加经济收入:游客服务中心的建设将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经济收入。
结论本项目将为旅游景点的发展和提升带来巨大的推动力。
通过建设一个现代化的游客服务中心,我们将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和便利措施,为游客提供一个更愉快的旅游体验。
游客集散中心项目实施方案

游客集散中心项目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游客集散中心成为了城市旅游接待的重要枢纽。
为了更好地服务游客,提升城市旅游接待能力,我们决定开展游客集散中心项目。
二、项目目标1. 提升城市旅游接待能力,提高游客接待效率;2. 完善游客集散中心设施,提供更舒适便利的服务;3. 提升城市旅游形象,增强城市旅游竞争力。
三、项目内容1. 地点选择:选择交通便利、周边配套设施完善的地段,方便游客出行和休息。
2. 设施建设:包括候车大厅、信息咨询台、休息区、卫生间、餐饮区等,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设施。
3. 服务流程:优化游客接待流程,提高接待效率,确保游客能够快速、便捷地获得所需服务。
4. 安全保障:加强安全监控,确保游客在集散中心的安全,预防意外事件发生。
四、项目实施步骤1. 确定项目需求:调研市场需求,明确游客集散中心的功能定位和服务内容。
2. 地点选址:结合城市规划和交通便利性,选择合适的地点进行建设。
3. 设施设计:设计合理、美观、实用的集散中心建筑和内部设施。
4. 施工建设: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建设,确保工程质量。
5. 设备采购:购买先进设备,提升游客集散中心的服务水平。
6. 人员培训:培训接待人员,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
7. 安全保障:加强安全设施建设和安全管理,确保游客安全。
五、项目效果评估1. 游客满意度调查:通过调查问卷等方式,了解游客对新集散中心的满意度。
2. 服务效率评估:对新集散中心的服务流程进行评估,比对改进前后的接待效率。
3. 安全监控:对安全设施和安全管理进行定期检查,确保安全保障效果。
六、项目预期收益1. 提升城市旅游形象,吸引更多游客;2. 提高游客满意度,增加游客再次光顾的意愿;3. 带动周边商业发展,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七、项目风险及对策1. 建设周期延长:加强施工管理,确保工期进度;2. 资金不足:合理预算,寻求资金支持;3. 设施设备故障:加强设备维护和管理,确保设施设备正常运行。
景区游客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景区游客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第一节项目概述 (4)一、项目背景 (4)二、项目目标 (6)三、项目规模和布局 (8)四、项目建设周期 (10)五、项目预算和资金来源 (14)第二节市场分析 (16)一、旅游市场概况 (16)二、景区游客需求分析 (18)三、市场前景评估 (21)第三节技术可行性分析 (23)一、建筑设计和布局 (23)二、设备和设施要求 (25)三、信息技术支持 (27)四、安全管理和应急响应 (30)第四节经济可行性分析 (32)一、投资评估 (32)二、收入预测 (34)三、成本估算 (38)四、财务指标分析 (41)第五节社会影响评估 (43)一、就业机会 (43)二、环境保护 (45)三、文化传承和推广 (47)四、社区利益和发展 (50)第六节风险分析与对策 (52)一、市场风险 (52)二、技术风险 (55)三、财务风险 (58)第七节可行性结论 (60)一、总体可行性评价 (60)二、建设推荐意见 (62)三、风险控制建议 (64)声明:本文内容信息来源于公开渠道,对文中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或可靠性不作任何保证。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相关领域的建议和依据。
第一节项目概述一、项目背景(一)景区游客服务中心的重要性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景区的游客数量逐年增长。
为了更好地满足游客的需求,提供优质的服务体验,景区管理部门普遍设立了游客服务中心。
景区游客服务中心作为游客进入景区后的第一站,承担着向游客提供相关咨询、导览、购票等服务的重要职责。
它不仅是景区形象的窗口,也是游客体验的关键环节。
然而,目前许多景区的游客服务中心存在一些问题,如服务人员素质不高、信息传递不畅、服务流程繁琐等。
这些问题影响了游客的满意度和体验感,也影响了景区的声誉和竞争力。
因此,对景区游客服务中心进行改进和创新已经成为一个迫切的需求。
(二)技术发展的推动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都在不断探索和应用新技术来提升效率和用户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游客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1.总论1.1 项目背景 (06)1.2 项目概况 (10)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2)2.1伏牛山大旅游区及某县概况 (13)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7)3.建设规模 (18)3.1建设规模 (17)3.2平面布置方案 (18)4.项目选址 (19)4.1项目所在地土地权属类别及占地面积 (19)4.2项目区建设条件 (19)5.建设方案 (22)5.1建筑指导思想及原则 (22)5.2项目总体规划方案 (23)5.3公用工程 (24)5.4问题和建议 (31)6.环境影响评价及节能 (31)6.1设计依据 (31)6.2 建设地点环境现状 (31)6.3项目建设及使用对环境的影响 (32)6.4环境保护治理措施 (32)6.5环境影响评价 (33)6.6环境保护建议 (33)6.7节能设计 (33)7.劳动安全卫生消防 (34)7.1劳动安全卫生 (34)7.2消防 (35)8.组织机构与劳动定员 (37)8.1组织机构及劳动定员 (37)8.2人员培训 (38)9.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38)9.1估算依据与说明 (38)9.2费用估算依据 (38)9.3固定资产投资估算 (40)9.4总投资估算 (42)10.社会效益分析 (42)11.结论与建议 (43)11.1结论 (43)11.2建议 (43)附件:1. 项目区地理位置图12 .项目区地理位置图23. 项目区征收土地协议1.总论1.1 项目背景1.1.1 项目名称某游客服务中心建设项目1.1.2 承办单位概况承办单位: 某县旅游工作委员会项目负责人:项目地点: 某县城方皮路与老君山景区道路交汇处1.1.3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市城市建设勘察设计研究院1.1.4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1)《省伏牛山旅游总体开发规划》(北京大学中国区域经济研究中心);(2)《某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北京北大博雅咨询公司2001年);(3)《某县城总体规划》(2006年);(4)省人民政府关于伏牛山开发的有关文件、决定;(5)旅游规划通则(GB/T—2002);(6)项目实施单位提供的有关文件、资料。
1.1.5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原则(1)坚持伏牛山区旅游文化的原则。
项目区建设要凸显伏牛山区的地方文化特色,将独特性的旅游文化理念纳入项目区的设计之中。
(2)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
要结合地形地貌灵活布局,本着节约用地、因地制宜的原则布局主体建筑;绿化大量采用伏牛山本土树种,在设计上尽可能采用中国自然布局多种植物共生的手法,少用修剪造型,少用大面积的草坪.(3)坚持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某游客服务中心项目区建设要着力营造一个符合生态循环,即项目区部布局合理、和谐又与外部空间有机联系的项目区生态系统,以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处理项目区与周边环境关系,通过乔木绿化带、生态停车场以及先进的污水处理设备、现代化的通讯网络系统体现该原则。
(3)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要在项目区营造高品质的适宜于人的文化景观空间,处处体现对人的尊重和关注,特别是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如卫生间等的无障碍设计等)。
(6)坚持前瞻性、长远性的的原则。
项目区的规划设计、建筑施工要符合人们旅游行为规律,经的起时间和历史的验证。
1.1.6 项目提出的理由伏牛山绵延八百余里,具有优越的历史文化和地理位置,是我国南北地理分界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区域属于北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区,是省平均海拔最高,幅员最辽阔,人类活动相对稀少,自然保存相对良好的山区。
同时,该区域又地处华夏腹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奇特多样的生态旅游资源,在国别具一格,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的知名度,是以山地观光度假为主的大型生态旅游胜地。
2001年以来,中共省委、省政府、省旅游局为了打造伏牛山旅游的整体品牌,发挥伏牛山生态旅游的优势和潜力,整合地跨、、、、、6市及某、嵩县、新安、宜阳、汝阳、洛宁、淅川、西峡、乡、镇平、南召、桐柏、鲁山、遂平、卢氏、南湾共6市15县1湾的中原生态旅游资源,以大伏牛生态旅游圈的概念进行整体策划、包装,并于2001年开始进行了统一的规划。
在《省伏牛山旅游开发总体规划》中,首次将伏牛山旅游区定位为全国重要的自然生态旅游目的地,省旅游的重要增长极,通过旅游开发,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使旅游业成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某县是伏牛山生态旅游区的核心地带之一,2000年以来,某县委、县政府立足生态资源条件,强力实施“旅游强县”战略,打造中原最佳旅游目的地。
目前已拥有三个国家AAAA级景区,一个国家自然保护区,两个旅游度假区,形成了山水游、溶洞游、森林游、农家游、滑雪游、温泉游6大旅游品牌。
旅游业已成为带动某经济发展的龙头产业,被专家称为“某模式”。
近年来,某县委、县政府遵循着“工矿兴县、旅游强县、特产富县”的发展战略,把旅游业做为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主导产业,摆在了优先发展的位置。
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目前已在全国打造出包括山水游、农家游、温泉游、滑雪游在的“休闲某”整体形象和品牌。
为适应伏牛山生态旅游业的迅速发展的需要,根据《省伏牛山旅游开发总体规划》,项目实施前期将重点打通白云山、石人山、龙峪湾、宝天曼等核心景区的旅游交通环线,完善旅游服务设施,构建综合服务体系。
把西峡、某、嵩县、鲁山、乡等县城建成伏牛山旅游的集散中心,并在这5个县各建立一个游客服务中心,作为伏牛山大旅游区的5个二级交通服务枢纽。
某游客服务中心是省委、省政府首批确定建设的3个重要旅游服务节点之一。
某游客服务中心项目位于某县城的东入口处,洛卢公路(到卢氏)的必经之地,向东15公里经庙子可分别与西峡、嵩县、鲁山、乡4个游客服务中心沟通,形成旅游大环线,既能接待来自省、、、等方向的游客,也能接待来自省外北京、、、等东西南北各方的游客和车辆,是进入某的重要交通枢纽,也是整个伏牛山生态旅游区的重要接待中心。
该项目建成后,可以基本满足“十一五”期间不断增加的旅游客人。
外地旅游车辆进入某以后,通过这个中心可以得到良好的服务和充足的后勤补给保证。
在该项目区,能够为游客提供300人同时就餐的餐位和100余辆大小旅游车辆停泊的车位,同时,还能为游客提供导游服务、咨询、存物、休息、邮电、金融、医疗卫生、汽车修理、客运出租、加油等综合服务。
伏牛山游客服务中心完善的旅游服务功能,在满足游客需求的同时,将大大提高伏牛山大旅游区的服务质量和档次,对伏牛山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具有明显的提升作用。
此外,还将进一步提高某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树立某旅游的良好形象,促进某旅游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质的飞跃。
1.2 项目概况1.2.1 拟建地点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某县城方皮路与老君山景区道路的交汇处,交通便捷。
项目总占地面积137402平方米,合206亩。
1.2.2 建设规模与目标(1)建设规模根据伏牛山大旅游区2000~2006年游客增长幅度,结合某近年来的游客增长情况,某游客服务中心建设项目总建筑面积21300平方米,主要包括4个旅游服务功能区和员工办公、生活区、大型生态停车场等项目:一、4个旅游服务功能区1. 接待服务区。
主体建筑面积为4300平方米。
主要包括:a.旅游接待大厅3500平方米。
为游客提供休息、咨询、信息服务、导游服务、旅游区简介(多媒体放映厅、图片、画册)等。
b.医疗救助、卫生检疫、邮政、电讯、金融等服务大厅等建筑800平方米。
2、餐饮购物区。
主体建筑面积为3500平方米。
主要包括:a.旅游自助餐厅1500平方米。
为游客提供特色餐饮服务。
b.旅游土特产品、旅游纪念品购物中心2000 平方米。
为游客提供旅游购物服务。
3.交通服务区。
主体建筑面积为4800平方米。
包括加油站、公交汽车站、出租车管理中心、停车等服务。
4.加油站和小型汽车修理间。
主体建筑面积为4500平方米。
为游客提供汽车维修及加水、加油等服务项目。
合计面积为:17100平方米。
二.办公生活设施1.综合办公用房2000平方米;2.配套设施700平方米;3.员工公寓(含锅炉房及浴室)1500平方米;合计4200平方米。
三.停车场地及辅助设施1.生态停车场:2个,占地面积66700平方米;2.厕所:2 个,建设男、女厕位各100个,占地面积200平方米;(2)建设目标某游客服务中心满足日接待游客5000人次的需要,从根本上为进入伏牛山大旅游区的游客提供快捷、便利的服务,满足游客的需求。
1.2.3 主要建设条件拟建地点位于某县城规划区,该区基础设施配套完善,交通方便、环境条件良好,水电等施工条件具备,能够满足项目需要。
1.2.4 项目投资估算本项目以某县地方财政投资建设为主,省财政予以适当补贴,总投资3800万元。
项目建设完成以后,将有力地拉动伏牛山区旅游业的发展,某旅游业的服务体系将更加完善。
本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1.2.5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本项目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下表 :1.2.6 项目建设时间本项目土建部分的建设工期为2007年7月~12月,建设工期暂定为8个月时间;部装修部分工期为2008年1月~4月,本项目计划2008年4月底前完成,并交付使用。
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1伏牛山大旅游区及某县旅游概况2.1.1 伏牛山旅游区伏牛山生态旅游区覆盖、、、、、6市15县,区共有7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处国家级森林公园和1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总面积20560平方公里,是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品种最齐全、综合品位最高、面积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优势地区。
伏牛山过去由于交通不便,经济发展缓慢,贫困县和贫困人口比较集中,扶贫开发任务艰巨。
但伏牛山旅游资源丰富,这既是发展旅游业的宝贵财富,也是脱贫致富、发展经济的独特优势。
近年来,随着基础建设开发力度的加大,伏牛山生态旅游区在旅游业发展大格局中,与“三点一线”文化旅游带以及南太行生态旅游区各占优势,交相辉映,初步形成了竞相发展的局面。
2005年,该区共接待游客156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0.8亿元,旅游从业人员近10万人,“十五”期间,年均以30%的速度递增,已显示出强劲的发展态势。
2.1.2 某县某县是伏牛山生态旅游区的核心地带之一,总面积2477平方公里,人口32万,地理坐标位于东经111°11′~112°02′,北纬33°39′~34°11′之间,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境有伊河、小河、明白河、育河4条主要河流分属长江、黄河两大水系,伏牛山、熊耳山、遏遇岭3条山脉纵贯全境,将全县分为南北两大沟川,素有“四河三山两道川,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
某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区,地跨长江、黄河两大水系,是中国地理经典分界线,全年平均气温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