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现状及实例分析
城市生活污水回收再利用分析

城市生活污水回收再利用分析城市生活污水回收再利用是一种有效的水资源管理策略,可以解决城市用水紧缺问题并减轻对地下水和河流的压力。
本文将分析城市生活污水回收再利用的优势、挑战和解决方案。
城市生活污水回收再利用的优势之一是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城市生活污水中所含的水分虽然不适合直接饮用,但经过适当的处理和净化,可以用于冲洗马桶、灌溉、工业用水等非饮用用途。
这种回收再利用可以大大减少城市用水的需求,节约水资源,特别是在干旱地区,可以缓解水危机。
城市生活污水回收再利用还可以减少污水的排放和对环境的污染。
城市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营养物质,如果直接排放到河流或海洋中,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水生生物死亡。
通过回收再利用,污水中的有机物可以被有效处理和利用,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城市生活污水回收再利用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技术挑战,包括污水处理和再利用技术的成本和可行性。
污水中可能含有各种微量有害物质,如重金属、药物残留等,需要采用高效的处理技术来净化水质,但这些技术通常成本较高。
回收再利用所需的设施和管网也需要大规模建设和投资,增加了经济的负担。
其次是社会认知和接受度的挑战。
由于长期以来人们对于污水的刻板印象和对于水资源的浪费态度,使得很多人对于污水回收再利用存在抵触情绪和疑虑。
教育和宣传可以提高公众对于污水回收再利用的认知和接受度,但需要一定时间和努力。
为解决这些挑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政府应加大对于污水回收再利用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力度,降低其成本和提高可行性。
政府还应建立相关政策和法规,推动城市生活污水的回收再利用,鼓励企业和居民参与其中。
第二,建立完善的污水处理和再利用设施,包括建设污水处理厂和建设用于回收再利用的管网。
这需要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和投资,确保设施的建设和运行能顺利进行。
加强公众教育和宣传,提高市民对于污水回收再利用的认知和接受度。
可以通过媒体、学校和社区等途径,向公众普及污水回收再利用的优势和必要性,解答公众的疑虑和顾虑。
城市生活污水回收再利用分析

城市生活污水回收再利用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生活污水回收再利用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资源化利用方式,为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提供了可行的解决途径。
本文将从水资源短缺问题、城市污水处理现状、城市生活污水回收再利用的途径及其应用进行分析。
一、水资源短缺问题水资源是生命之源和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但随着城市人口、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水的需求量迅速增加;同时,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等因素也对水资源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据统计数据显示,全球80%的人口生活在水资源紧缺地区,而我国的水资源总量很大,但人口密度大、自然资源分布不均衡、水资源质量差、用水效率低等因素导致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
因此,城市生活污水回收再利用已经成为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
二、城市污水处理现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污水产生量大、水质差,已经成为城市环境污染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规划,我国在2020年前要实现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0%以上,但实际上,目前各地污水处理率普遍较低,很多城市的污水处理厂存在技术落后、设备老旧、运行管理不规范等问题。
同时,由于治水压力增大,一些地方也出现了暴雨难处理、超负荷运行、废水排放不规范等问题。
城市生活污水回收再利用是通过对污水进行处理,使其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再通过适当的回用或排放,实现对水资源的再利用,其途径和应用主要有以下几种:1. 污水直接回用:即将经过一定处理的城市生活污水直接用于灌溉、冷却等。
总之,城市生活污水回收再利用不仅能够缓解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减轻人类对自然水资源的压力,而且还能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推进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环境保护。
因此,政府和社会应加大对城市生活污水回收再利用的投入和重视,加强污水处理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的制定和执行,提高城市污水处理技术和设备的水平,加强污水处理运营管理,推进城市绿色发展。
城市生活污水回收再利用分析

城市生活污水回收再利用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活污水的回收再利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城市生活污水可以通过一系列处理工艺,如生物处理、膜技术和化学处理等,使其达到再利用的标准。
下面将对城市生活污水的回收再利用进行分析。
城市生活污水的回收再利用可以有效地解决水资源紧缺的问题。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的发展,水资源变得越来越稀缺。
而城市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水和营养物质,经过处理后可以成为可再利用的水源。
回收再利用城市生活污水可以减缓对自然水资源的依赖,从而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城市生活污水的回收再利用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城市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悬浮物和营养物质等,如果直接排放到水体中会对水环境造成污染。
而通过合适的处理工艺,可以将其中的有害物质和污染物去除,使其达到再利用的标准。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减少对水环境的污染,还可以减少对水体的需求,保护生态环境。
城市生活污水的回收再利用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城市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和有机物,可以用于农田灌溉、城市绿化和工业用水等方面。
适当利用这些资源,可以减少对化肥的使用,提高土壤肥力,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城市生活污水中还含有一定的能量,可以通过适当的处理工艺,如厌氧消化和沼气发酵,将有机物转化成沼气,用于发电和供热。
城市生活污水的回收再利用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回收再利用城市生活污水可以建立废水处理厂和回用系统,创造就业机会,提高经济效益。
回收再利用的水可以降低用水成本,减少对自然水资源的需求,从而节约水资源,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城市生活污水回收再利用分析

城市生活污水回收再利用分析城市生活污水回收再利用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管理方式,通过收集、处理和再利用城市居民生活污水中的水资源,可以解决城市水资源供需矛盾、减轻污水排放对环境的污染问题,同时也能节约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城市生活污水回收再利用可以解决城市用水供需矛盾。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城市的用水需求不断增加,尤其是在水资源匮乏地区,供水难题愈发突出。
而城市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可再利用水资源,通过适当的处理和净化,可以将其中的水资源再利用于冲洗马桶、浇灌植物等非饮用水用途,减轻对地下水和自来水的需求,从而缓解了城市的用水压力。
城市生活污水回收再利用可以减少污水对环境的污染。
城市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污染物和营养物质,如果直接排放到自然环境中,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和水体污染。
通过污水回收再利用,可以对污水进行处理,去除其中的有机物、营养物等污染物质,减少对自然水体的污染,保护水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
城市生活污水回收再利用可以节约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城市生活污水中的水资源尽管不能直接用于饮用水,但是可以通过适当的处理和净化,再次利用于非饮用水用途。
这种回收再利用的方式,可以节约大量的淡水资源,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回收再利用的水资源也可以用于灌溉农田或者工业用途,进一步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益。
城市生活污水回收再利用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污水回收再利用涉及到污水处理设备的研发、运营管理、技术创新等方面,相关的产业链非常庞大,包括了设计、制造、运维等多个环节。
这不仅可以创造就业岗位,还可以促进相关技术的发展,形成技术壁垒,提高我国在环保领域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城市生活污水回收再利用分析

城市生活污水回收再利用分析在经济发展和加速城镇化建设的背景下,我国城市的用水量也在逐渐增加,同时产生的污水量也呈现递增趋势。
在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下,污水回收再利用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针对城市生活污水的现状、污水处理的方法和污水再利用措施进行简单阐述,希望对我国污水再利用问题的解决起到推动作用。
一、城市生活污水现状根据观研天下发布的《中国城市污水处理市场分析报告》,当前中国总人口中,有70%是饮用地下水,报告统计有66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以地下水为饮用水源。
根据报告中的介绍,全国已经有90%的城市地下水已经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按照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按功能高低依次划分为I、II、III、IV、V五类。
报告中数据表明,当前地下水正面临严峻挑战。
从2011年的数据来看,对北京、上海、广州等9个省市辖区内的857个监测井进行水质评估,其中I类、II类的监测井占比2%,IV类、V类的监测井多达76.8%。
I类主要是指水质良好的源头水和国家自保护区的水,该类水只需简单净化消毒就可以作为生活饮用水。
二、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方法(一)物理处理法物理法是在不改变物质性质的基础上分离、回收废水中不溶解的悬浮状态的污染物的废水处理方法,其中常用的有重力分离、筛滤截留、气液交换、离心分离法等。
重力分离法利用重力作用使废水中的悬浮物与水分离,除去悬浮物让水得到净化。
筛滤截留法是利用有孔的装置分离废水中的悬浮固体的方法。
气液交换处理法是采用向废水中融入某种气体,这种气体主要是起到氧化性的作用,让废水中的化学污染物与气体结合,从而使废水中挥发性污染物转移到气体中逸出,使水得到净化。
离心分离法利用装废水的容器高速旋转形成离心力的方法去除废水中的悬浮颗粒。
(二)化学处理法废水化学处理法是通过化学反应和传质作用来分离、去除废水中呈溶解、胶体状态的污染物或将其转化为无害物质的废水处理法。
常见的化学处理方法有废水臭氧化处理法、废水电解处理法、废水化学沉淀处理法、废水混凝处理法、废水氧化处理法、废水中和处理法等。
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回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回用现状与发展趋势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和回用成为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污水处理回用是指对城市污水进行处理后再利用于农田灌溉、景观水体、工业用水等领域,可以减轻对地下水和淡水资源的依赖,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减轻水污染等问题,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不过,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回用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和技术研究,推动城市污水处理回用的发展。
一、现状分析1. 污水处理回用的普及程度不高目前,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回用的普及程度还不够高,尤其是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的污水处理回用设施缺乏,导致大量的污水没有得到有效处理与回用,产生了严重的环境和健康问题。
2. 技术水平不够我国在城市污水处理回用技术上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尤其是在高级处理工艺、污水中有机物与微污染物的去除、脱盐与除盐技术等方面仍有待提高。
3. 政策法规体系不完善目前我国对城市污水处理回用的政策法规体系依然不够完善,相关政策宣传和实施不够到位,缺乏有效的监管和奖惩机制,导致一些单位对城市污水处理回用缺乏积极性。
二、发展趋势1. 推动城市污水处理回用立法随着城市污水处理回用的重要性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相关政府部门应当尽快出台相关立法,明确城市污水处理回用的标准与规范,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促进城市污水处理回用行业的健康发展。
2. 加大技术研发力度政府和企业应当加大对城市污水处理回用的技术研发力度,提高污水处理回用的技术水平,加强高级处理工艺、脱盐与除盐技术等关键技术的攻关,提高污水处理回用的水质与水量的稳定性。
3. 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建设相关政府部门应当加强对城市污水处理回用设施的规划与建设,加大对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城市污水处理回用设施建设力度,并加大资金的投入支持,提高城市污水处理回用设施的普及程度。
4. 加强对污水处理回用的宣传与监管政府部门应当加强对城市污水处理回用的宣传和教育力度,提高人们对城市污水处理回用的认识与接受程度,同时加大对污水处理回用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的污水处理回用的监测与监管机制,提高城市污水处理回用行业的规范化水平。
城市生活污水回收再利用分析

城市生活污水回收再利用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深,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和再利用问题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城市生活污水不仅包含了大量的水资源,而且还含有许多可再利用的物质和能源,因此对城市生活污水的回收再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城市生活污水回收再利用的现状、意义和挑战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可以更好地认识和推动城市生活污水的回收再利用。
目前,城市生活污水回收再利用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得到了广泛推广和应用。
根据《联合国世界水发展报告》,全球约有超过2.8亿人口生活在地下水枯竭地区,城市生活污水回收再利用成为这些地区的重要水资源补充方式。
据统计,全球已有超过100个国家或地区实施城市生活污水回收再利用项目,其中以以色列、澳大利亚、新加坡、美国、中国等国家和地区为代表的多个国家在城市生活污水回收再利用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在中国,城市生活污水回收再利用也得到了积极推动和广泛关注。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在中国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已经达到了85%,而其中约有三分之一的城市生活污水得到了回收再利用。
北京市、上海市、广州市等多个城市也相继实施了污水回收再利用工程,其中以北京市为例,其污水回收再利用率已经超过了30%。
随着《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资源化利用技术导则》的出台,城市生活污水的再利用管网也在逐步建设中。
二、城市生活污水回收再利用的意义城市生活污水回收再利用的意义在于解决城市面临的水资源紧缺问题,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城市生活污水可以通过回收再利用的方式减轻城市的用水压力,提高城市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城市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质、氮、磷等营养物质,这些物质可以通过再利用的方式用于农业灌溉和城市绿地养护,减少了化肥的使用,同时提高了土壤的肥力。
城市生活污水中还含有大量的能源,例如甲烷等,可以通过污泥发酵产生生物燃气,为城市的能源供给提供了新的途径。
城市生活污水回收再利用还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改善环境质量,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现状及实例分析精编版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现状及实例分析精编版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是指将城市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再利用于工业用水、农业灌溉、生态环境补水等方面。
它是解决水资源短缺、减轻水污染压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对节约用水、保护水环境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的现状进行分析,并通过实例加以说明。
首先,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的现状是多样的。
在一些发达地区,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例如,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洛杉矶市,其污水再生利用率高达85%以上,几乎所有的污水都通过处理后再利用。
而在中国,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的开展相对较晚,尚存在一定的发展空间和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中国一些大中城市已经开始推行污水再生利用项目,但整体利用率仍然较低,主要受制于技术、政策和社会认知等方面的制约。
其次,污水再生利用示例分析。
以新加坡为例,该国水资源短缺,自己的供水长期依赖进口。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新加坡积极推行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新加坡的污水处理厂采用先进的反渗透技术,将污水处理成符合饮用标准的水。
该国政府通过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了市民对于污水再生利用的接受度。
现在,新加坡的污水再生利用率达到了40%,成为全球领先的污水再生利用国家之一在中国,北京市也开展了一些污水再生利用项目。
例如,北京南水北调工程中的五道河水厂,利用城市污水进行处理后,再投放进入运河,解决了南京城面临的供水问题。
此外,北京还在一些园林景区推行城市污水再生利用项目,通过处理后的污水进行绿化灌溉,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总结来看,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是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尽管在全球范围内的推广应用程度不同,但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通过以上实例分析可以看出,政府的支持力度、技术的先进与成熟程度以及社会的认知程度是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发展的关键因素。
未来,我们应该加大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市民对于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的接受度,以实现可持续的水资源利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现状及实例分析《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经2013年9月18日国务院第24次常务会议通过,2013年10月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41号公布。
该《条例》分总则、规划与建设、排水、污水处理、设施维护与保护、法律责任、附则7章59条,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
《条例》第三十七条要求:“国家鼓励污水处理再生利用,工业生产、城市绿化、道路清扫、车辆清洗、建筑施工以及生态景观等,应当优先使用再生水。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该根据当地水资源和水环境状况,合理确定再生水利用的规模,制定促进再生水利用的保障措施。
再生水纳入水资源统一配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业主管部门应当依法加强指导”。
该《条例》从政策、法规、规划等方面,结合再生水发展环境,促进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再生水作为城市的第二水源,发展再生水已成为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率,减轻水体污染的有效途径之一。
1 我国再生水利用政策发展历程再生水合理回用既能减少水环境污染,又可以缓解水资源紧缺的矛盾,是贯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具有可观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十几年来,国家根据再生水资源的利用情况,采取了多项措施发展再生水。
2000年《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供水节水和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国发〔2000〕36号)中明确指出“大力提倡城市再生水等非传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并纳入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调配;缺水地区在规划城市污水处理设施时,还要同时安排再生水设施的建设;城市大型公共建筑和公共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外的自备水源单位,都应当建立中水系统,并在试点基础上逐步扩大居住小区中水系统建设。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水价改革促进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通知》国办发[2004]36号,《通知》从水资源配置的角度对再生水价格、设施建设、政策扶持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为配合我国城市开展再生水利用工作,住建部组织编制了《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GB50335-2002)、《建设中水设计规范》(GB50336-2002)、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系列水质标准,发布了《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技术政策》(建科[2006]100号)、《城镇污水再生利用技术指南》(城建[2012]197号)。
国务院也发布了相关文件,如《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国发〔2012〕3号)、《“十二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国办发〔2012〕24号)等,为再生水行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2012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十二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中将提升我国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及再生水利用能力和水平为总体目标,至2015年,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再生水利用率达到15%以上。
截止2010年底,我国污水再生利用情况统计及十二五规划见下表1:表1 全国污水再生利用规模及“十二五”规划单位:万立方米/日“十二五”规划按照“统一规划、分期实施、发展用户、分质供水”和“集中利用为主、分散利用为辅”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
各地应因地制宜,根据再生水潜在用户分布、水质水量要求和输配水方式,合理确定各地污水再生利用设施的实际建设规模及布局,在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高的地区要加快建设,促进节水减排。
“十二五”期间,全国规划建设污水再生利用设施规模2676万立方米/日。
其中,设市城市2077万立方米/日,县城477万立方米/日,建制镇122万立方米/日;东部地区1258万立方米/日,中部地区706万立方米/日,西部地区712万立方米/日。
全部建成后,我国城镇污水再生利用设施总规模接近4000万立方米/日,其中设市城市超过3000万立方米/日,有效缓解用水矛盾。
2 北京再生水利用情况北京市作为一座缺水城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100m3,积极发展再生水,寻求更多节水途径成为必然的选择。
2003年起,北京市开始再生水厂的建设工作,近十年以来,清河、北小河、酒仙桥等18座高品质再生水厂相继投入运行,一定程度实现了污水向再生水的升级,具体详见表2。
目前全市的再生水年使用量超过2亿立方米,预计2015年将达到年使用量10亿立方米。
表2 北京再生水利用情况(2011年数据)北京再生水利用量逐年增加北京作为一个特大城市,随着经济的发展,在每年北京市总用水量(45亿)的限制下,北京除了雨水收集利用和外界调水外,充分利用再生水成为水资源补偿的重要途径。
在全国36个重点城市中,北京再生水利用率最高,达到了60%。
北京再生水主要是污水处理厂出水以及新建污水处理厂处理达到再生水水质的水。
从2004年开始,北京市再生水利用量逐年增加,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已从2004年2亿立方米/年增加到现在的7.5亿立方米/年,增长了3倍多,经处理的污水基本都实现了再生利用。
随着行业的发展,再生水的利用途径也在发生变化,早期的再生水主要用于农业,近几年转向工业用水和河湖景观用水,尽管再生水市政杂用步伐加快,但其在用量仅占4%。
目前,北京正在加强污水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这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包括污水处理厂一步到位的再生水设施的新建,另一方面是原有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成再生水处理厂。
到2015年,北京中心城区将新建再生水厂11座,中心城区21座再生水设施处理能力将达350万吨/日;与此同时,全市郊区县将建设62个小型污水处理设施,其中新建设施数量达36座,再生水处理能力将实现163万吨/日,包括现有污水厂升级和新建再生水厂在内的83座处理设施,处理能力将达到513万吨/日。
表3 北京市集中式污水再生利用设施三年建设任务(2013 -2015年)除集中、大型的污水再生利用设施之外,北京还建设了485座小型分散的污水处理厂,主要用于厂矿企业、住宅区、学校和机关等污水再生利用,处理能力约14万吨/日。
虽然这部分所占的处理份额较小,但在使用效果和社会对再生水的认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从实施情况来看,学校和饭店的再生水设施运行管理效果是最好的,主要是源自成本低、管理到位;企事业单位污水处理设施运行一般;居民小区相对较差,主要是因为水价激励机制不到位,受益者是用户而不是管理者,导致管理者积极性不高。
北京再生水利用方向目前,再生水已成为北京市工业冷却、农业灌溉、景观环境等用途的重要水源。
(1)景观环境用水——北京圆明园园内水系从2007年开始全部采用再生水进行补水,每年要从清河再生水厂引入600~700万立方米的再生水,用以补充蒸发、渗透等流失掉的景观用水。
北京市中心城区的部分公园湖泊河流使用再生水补水,如朝阳公园、森林公园、陶然亭、龙潭湖等;河流如清河、亮马河、凉水河、温榆河等。
——永定河“四湖一线”工程(14.2公里)是再生水在景观河道利用的实例。
永定河北京段断流30年,永定河北京段断流30年,是再生水让它重现生机,让永定河实现改善。
——北京市河流土城沟附近有很多居民,原先河道无水,通了再生水之后,景观改善很大。
而在再生水供给最大的清河,其中的安河闸,每天放水达8万立方米,是目前再生水放水量最大的闸。
放水后,附近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通过再生水循环利用改善河湖生态环境,修复城市水生态功能,这是北京提升生态环境水平的一大举措,也是北京开发利用再生水的一个侧影。
(2)工业用水截至目前,北京市9座热电厂生产冷却用水全部用再生水替代。
石景山热电厂、高井热电厂、郑常庄热电厂、太阳宫热电厂、北辰热力等使用再生水作为循环冷却用水。
(3)农业灌溉2006年底,随着北京市小红门污水处理厂的排水闸门开启,清澈的再生水涌入凉凤灌渠,大兴区青云店、长子营、采育等8个镇的20万亩农田灌溉用上了再生水。
(4)城市杂用水目前,北京市再生水用于市政杂用主要是绿化、居民冲厕、洗车、道路喷洒及施工压尘等。
促进北京再生水利用的措施北京污水再生利用的发展方向是优先发展工业用水,重点保障河湖景观用水,积极发展园林绿化及市政杂用,妥善的开展居民用水,并通过河湖水网用于农业灌溉。
根据这一发展方向,北京污水再生设施建设和管理的思路,首先要做好污水再生设施的能力建设,为大量的污水再生利用奠定基础;其次是积极推进再生水管网建设进度,为扩大再生水应用范围创造条件;第三是不断提升中小型再生水利用设施的管理水平,促进节水,提高社会对再生水应用的认知;四是进一步开展再生水回灌技术的研究,探索新的再生水应用途径。
对于发展好北京污水再生利用的工作,虽然国家很重视,也出台了一些政策和文件,但相关部门的协调和合作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仍需积极开展水资源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支撑作用研究,提高对再生水认知的程度。
与此同时,水价作为促进水行业发展的重要政策之一,目前还不足以支撑城市公益水行业的完全成本:一方面城市供水水价、污水处理费及再生水利用收费费率倒挂,之间未形成合理的比价关系;另一方面,再生水收费还不足以起到对水资源供需关系的调控作用,因此,再生水行业的发展需继续给予政策上的大力支持。
北京再生水利用发展规划“十二五”期间,北京市中心城区污水处理厂将全部升级改造为再生水厂,新建污水处理厂全部按再生水厂建设,中心城区污水处理率达到98%,全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75%。
在再生水利用量上北京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利用量达到每年2亿方以上。
北京市政府公报中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工作的意见》,提出到2015年再生水年利用量10亿立方米以上。
初步预计到2015年,北京市城区内八座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将升级改造达到地表水四类标准。
3 天津市再生水利用情况天津市的污水再生利用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试验研究,目前天津市再生水厂、网工程建设和运营都进入了全面启动和发展阶段。
作为天津第一座再生水厂——纪庄子污水回用工程是我国首批大规模实施的再生水利用工程,应用范围宽、服务范围广。
该工程与当时国内其他再生水回用项目基本局限于小区回用、城市绿化等单独方向的使用,未形成大规模、集中、多用途的回用方式相比,是全国试点项目中回用方向最广、工艺最先进的项目。
天津再生水利用概况经过近十几年的发展,天津市中心城区纪庄子、咸阳路、北辰和东郊4座再生水厂,总处理规模19万m3/d,已通水市政管道230公里,再生水已广泛应用于城市杂用(包括城市绿化、冲厕、道路清扫等)、景观环境、热电厂循环冷却及工业工艺用水等多个应用领域。
天津市中心城区已近101个单位用户,99个住宅小区(万多居民用户)实现供水,并对天津市政府、天津大道、梅江会展中心、数字大厦、文化中心、奥体中心及南翠屏公园等多个市重点工程供水。
此外,天津市中心城区陈塘庄、东北郊、杨柳青三座电厂已使用再生水作为循环冷却水,有效替代常规水源。
天津市污水再生利用情况详见表4:表4 天津市污水再生利用情况天津再生水利用方向目前,天津市再生水主要用于工业、景观环境和城市杂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