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经济学与生活部分题目答案

合集下载

电大经济学与生活网上形考答案

电大经济学与生活网上形考答案

《经济学与生活》形考1-0001试卷总分:100单选题(共20题,共60分)1.资源稀缺是指()。

A、世界上大多数人处于贫困之中B、相对于人们的欲望而言,资源是不足的C、资源要保留给我们的未来D、资源最终会被耗光2.下列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最小的是()。

A、小汽车B、时装C、食盐D、化妆品3.中央银行规定的银行所保持的最低准备金与存款的比率是:()A、简单货币乘数B、货币乘数C、贴现率D、法定准备率4.当经济中存在失业时,所采用的货币政策工具是:()A、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B、提高贴现率并严格贴现条件C、提高准备金率D、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有价证券5.根据消费函数,引起消费增加的因素是()A、价格水平下降B、收入增加C、储蓄增加D、利率下降6.价格上升的替代效应之所以会引起消费者消费较少的该种商品是因为( )A、该商品相对其他商品价格上升B、该商品相对其它商品价格下降C、价格上升引起消费者实际收入减少D、价格上升引起消费者实际收入增加7.在短期,随着产量的增加,平均可变成本( )A、先减后增B、先增后减C、递减D、递增8.经济增长最简单的定义就是()A、技术进步B、GDP或人均GDP的增加C、制度与意识的相应调整D、社会福利和个人幸福的增进9.如果商品的价格不变而消费者的收入增加,则预算约束线( )。

A、向右上方平行移动B、向左下方平行移动C、不发生变动D、向左下方非平行移动10.需求的变动引起( )A、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B、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反方向变动C、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D、均衡价格同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反方向变动11.市场失灵指的是()。

A、依靠价格的自发调节可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B、不能生产任何有用成果的市场过程C、仅仅依靠价格调节并不能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D、只有计划配置可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12紧缩性货币政策的运用导致:()A、减少货币供给量,降低利率B、增加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C、减少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D、增加货币供给量,降低利率13.财产效应是通过物价水平的变动对实际财产的影响而影响( )。

电大 《经济学与生活》第2次平时作业答案

电大 《经济学与生活》第2次平时作业答案

电大《经济学与生活》第2次平时作业答案一、配伍题(将名词解释的标号填在名词前的括号里。

每小题1分,共10分)(B)1.总效用(C)2.边际效用(A)3.收入效应(D)4.替代效应(H)5.二级价格歧视(F)6.纳什均衡(E)7.博弈论(I)8.三级价格歧视(G)9.边际效用递减规律(J)10.巿场失灵A.由于商品价格变动而引起的消费者实际收入的变动对需求数量产生的影响。

B.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消费一定数量商品或服务所带来的满足程度的总和。

C.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增加一个单位商品或服务所带来的新增效用。

D.指商品价格的变动而引起的相对产品价格变化对商品需求数量产生的影响。

E.研究多个个体或团队之间在特定条件制约下的对局中,利用相关方的策略而实施对应策略的学科。

F.所有参与人最优策略组成的策略组合G.一个人连续消费某种物品时,随着所消费的该物品的数量增加,其总效用虽然相应增加,但物品的边际效用有递减的趋势。

H.即垄断厂商了解消费者的需求曲线,把这种需求曲线分为不同段,根据不同购买量,确定不同价格,垄断者获得一部分而不是全部买主的消费剩余。

I.垄断厂商对不同市场的不同消费者实行不同的价格,在实行高价格的市场上获得超额利润。

J.指巿场无法有效率地分配商品和劳务的情况。

1.消费者从物品与劳务的消费中得到的满足程度称为(B)。

A.欲望B.效用 C.边际效用 D.偏好2.某人愿意用20元买第一件衬衫,愿意用35元买头二件衬衫。

第二件衬衫的边际效用是(C)。

A.55 B.35 C.15 D.27.5 3.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的不同点表示(B)。

A.效用水平相同,所消费的两种商品组合比例也相同B.效用水平相同,所消费的两种商品组合比例不同C.效用水平不同,所消费的两种商品组合比例也不同D.效用水平不同,所消费的两种商品组合比例也相同4.在消费者收入与商品价格既定条件下,消费者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数量的最大组合的线叫做(B)。

2023年电大春经济学与生活作业参考答案

2023年电大春经济学与生活作业参考答案

经济学与生活作业参照答案第一次平时作业一.BFHED GACJI二.1.C2.A3.C4.B5.C 6.C7.C8.A9.A10.B11.D12.C13.C14.C115B116.D117.A18B19.C20.B三.√×√√×××××√√××√√√√×××四.题目1:什么是经济发展?怎样理解经济发展旳含义?.1.P34-35参照答案:经济发展指旳是一种国家挣脱贫困落后状态,走向经济和社会生活现代化旳过程。

经济发展不仅意味着国民经济规模旳扩大,更意味着经济和社会生活素质旳提高。

经济发展包括三层含义:①经济总量旳增长,即一种国家或地区产品和劳务旳增长,它构成了经济发展旳物质基础;②经济构造旳改善和优化,即一种国家或地区旳技术构造、产业构造、收入分派构造、消费构造以及人口构造等经济构造旳变化;③经济质量旳改善和提高,即一种国家和地区经济效益旳提高、经济稳定程度、卫生健康状况旳改善、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以及政治、文化和人旳现代化进程。

题目2:什么是劳伦斯曲线和基尼系数?2.P42参照答案:洛伦兹曲线是指在一种总体(国家、地区)内,以“最贫穷旳人口计算起一直到最富有人口”旳人口比例对应各人口比例旳收入比例旳点构成旳曲线。

洛伦兹曲线旳弯曲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一般来说,它反应了收入分派旳不平等程度。

弯曲程度越大,收入分派程度越不平等;反之亦然。

将洛伦兹曲线与45º线之间旳部分A叫做“不平等面积”,当收入分派抵达完全不平等时,洛伦兹曲线成为折线OHL,OHL与45º线之间旳面积A+B叫做“完全不平等面积”。

不平等面积与完全不平等面积之比,称为基尼系数,是衡量一国贫富差距旳原则。

实际基尼系数总是不不大于0而不不不大于1。

基尼系数越小,收入分派越平均。

基尼系数越大,收入分派越不平均。

题目3:根据需求弹性理论解释“薄利多销”和“谷贱伤农”这两名话旳含义。

经济学与生活第三次网上任务--江苏电大

经济学与生活第三次网上任务--江苏电大

经济学与生活第三次网上任务一、多项选择题(共 20 道试题,共 100 分。

)1. 任务(二十五)参与“价格战”企业能够获得“双赢”的结果吗?“价格战”是企业在市场上,利用低价格销售本企业的产品,目的是在短期中在激烈的市场中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

试问:企业在市场是进行“价格战”的可能结果是:(ACDE )。

A. 竞争对手会采用更低的价格进行报复B. 竞争对手视而不见C. 企业利润减少D. 与竞争对手两败俱伤E. 市场份额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减少2. 任务(二十一)你能读懂5条“U”型成本线的经济学含义吗?如教材图6-12所示,LMC、LAC曲线几何形状是一条“U”型曲线,即,曲线先下降,出现最小值,然后再上升。

其经济学含义为:( ABDE)。

A. 曲线下降阶段,是因为随着要素投入量增加,出现了规模经济,LMC、LAC随规模经济而递减。

B. 曲线下降阶段,表明LMC小于LACC. 当要素投入量使产量处于“U”型曲线最低点时,要素实现了最佳组合,此时规模最为经济,LMC、LAC出现最小值。

D. 曲线上升阶段,表明产量超过一定数量时,要素出现浪费,LMC、LAC上升E. 曲线上升阶段,因为当要素投入超过一定数量时,出现规模不经济,LMC、LAC随着规模不经济而出现递增。

3. 任务(二十三)儿时的算术问题解答过程对我们解答经济学问题有帮助吗?如果把边际身高换成边际成本,平均身高换成平均成本,则边际成本与平均成本的关系为(ACE )。

A. 边际成本高于平均成本时,平均成本上升B. 边际成本高于平均成本时,平均成本下降C. 边际成本低于平均成本时,平均成本上升D. 边际成本低于平均成本时,平均成本下降E. 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时,平均成本不变4. 任务(二十五)参与“价格战”企业能够获得“双赢”的结果吗?“价格战”是企业在市场上,利用低价格销售本企业的产品,目的是在短期中在激烈的市场中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

试问:导致企业之间“价格战”的主要原因是:(ABCD )。

电大经济学与生活部分题目答案

电大经济学与生活部分题目答案

1.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中国男女比例为116:100,远高于自然选择的结果。

试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当前中国“重男轻女”现象的产生,以及你认为的治理措施?当前的这个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是传统思想观念问题,数千年的观念习惯不是几十年就可以改变的。

当然究其根源也是经济问题,不过是几千年前的经济问题。

从不同民族的女性地位来看,农耕民族的妇女地位相对较低,而游牧,商业民族的妇女地位相对较高。

其原因是不同性别在不同经济模式下的不同经济地位不同造成的,因为在农业活动中,妇女作用较小,而在牧商活动中作用相对较高。

而中国的主体民族汉族是属于标准的农耕民族,所以从进入农耕时代开始,男性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就开始明显高于妇女,随之的社会地位就开始逐步提高,并随着农耕文明的延续,而日益增强。

从经济学的角度讲,中国老一辈人们生活都比较贫穷,父母都希望生下的孩子能够尽量多的为家里分担压力,创造食物。

男孩子自然在这方面比较有优势,因此男孩子得到重视。

但是,光从经济学的角度,是无法解释为什么中国男多女少的。

因为纵然中国的父母更喜欢男孩子,但是他们是无法决定这个结果的。

因此,生下来的男女比例必然是很接近的。

但是为什么造成难多女少呢?显然是由于女孩子死亡多于男孩子。

在自然条件下,女人的平均寿命要比男人长,因此,这种女孩子死亡多于男孩子,不可能是自然条件造成的。

必然是人为因素造成!经济因素是诱因,思想才是根本。

作为父母,当然希望拥有在农业经济活动中能发挥更多作用的男性后代,所以这种观念在数千年的农耕时代中不断传递,不断强化。

虽然现在中国的主体经济发展,已经达到工业化初期的水平,但是数千年传承的观念,不是几十年就可以消除的,并且几乎是不可能彻底根除的。

这种观念只可能随着经济模式的发展中,男女在经济活动中的实际经济作用的改变,而逐步被改变。

换句话说,男女在经济活动中的实际经济作用可以认为是其本质价值,而父母在生育过程中的选择,是追求价值较高后代的过程。

电大经济与生活网上作业答案

电大经济与生活网上作业答案

题目1需求曲线是表示()。

A. 需求量与货币之间关系的曲线B. 需求量与收入之间关系的曲线C. 需求量与供给之间关系的曲线D. 需求量与价格之间关系的曲线正确答案是:需求量与价格之间关系的曲线题目2卖者提高价格可能会增加总收益。

正确答案是“对”。

题目3如果企业生产的产品的价格低于生产投入的成本时,企业便会选择停止营业。

正确答案是“对”。

题目4下列各项中会引起厂商劳动需求曲线移动的因素是( )。

A. 其他投入品的价格B. 工资率C. 生产技术D. 企业产品的价格?正确答案是: 其他投入品的价格, 生产技术题目5当家庭年收入为1万元时,能作为需求的是()。

A. 价格为20万元一套经济适用房B. 价格为1万元的笔记本电脑C. 价格为2000元左右的彩电D. 价格为20元的半导体收音机正确答案是:价格为2000元左右的彩电题目6在任何投资决策中都要考虑机会成本。

正确答案是“错”。

题目7机会成本是指()。

A. 作现一项选择时所放弃的其他若干种可能的选择最好的一种B. 作出一项选择时所放弃的其他任何一种可能的选择C. 企业生产与经营中的各种实际支出D. 作出某项选择时实际支付的费用或损失正确答案是:作现一项选择时所放弃的其他若干种可能的选择最好的一种信息文本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道,合计20分)题目8按照国际上通用的标准,表示收入差距悬殊时的基尼系数为()。

A. 0.5以上B. 0.3~0.4C. 0.4~0.5D. 0.2~0.3正确答案是:0.5以上题目9近年来,大中城市智能电视销量异军突起,在市场认知度一路攀升的同时,运行速度慢、人机交互体验不畅等矛盾开始凸显。

一些传统彩电制造企业已着手软件技术开发与硬件升级,以此提升智能电视性能。

以上材料表明()。

A. 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B. 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C. 消费决定生产D. 生产决定消费对象正确答案是: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题目10当香蕉的价格为每千克3元时,消费者购买500千克香蕉,而水果商愿意提供600千克香蕉。

《经济学与生活》作业 答案

《经济学与生活》作业 答案

素。

所谓自然垄断,是由于规模经济,使得某一行业只有在一个企业生产的时候才是最有效率的。

这主要是因为边际成本递减和由此造成的平均成本递减。

对自然垄断的行业要保护他的垄断性,不让别的企业进入竞争。

不过正如上述,事实上不会有企业跟他竞争。

2. 全球粮食价格上涨有哪些原因?(8分)首先,粮食及农副产品属于生活必需品。

所以价格对供求的影响不显着,而供求对价格的影响较大。

至于价格狂飙的原因:首先肯定是供求失衡引起的价格非理性波动。

这是市场调控的结果,政府的“无为而治”也发挥了作用。

其次,成本。

主要包括生产成本、人工成本、物流成本、销售成本等。

其中涉及的方方面面,与天朝的社会主义国情密切相关。

其三,气候灾害。

粮价上涨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大家形成了一个上涨的预期,无论是屯粮的,还是收粮食的,还是农民本身,大家都觉得要上涨了。

那么为什么产生这种预期?可能是春天有旱灾,夏天又遇到涝灾,各个地方今年的自然灾害比较多,再加上前一阶段,俄罗斯由于火灾,又不出口了,所以虽然国际上的粮价的期货的影响对我们的直接影响不大,但对心理预期的影响很大,因此农民会惜售。

其实从供需来讲,无论是中国自己的储备粮,还是世界整个市场上的储备粮食,单纯是吃的话,它的价格应该不会出现暴涨。

从国内看,第一,尽管国内连续六年粮食丰收,但是从国内的经济形势看,对粮食的需求增长超过供给增长;第二,是成本推动,近年来,生产资料上升,劳动力成本上升,导致每亩粮食生产的成本在上升,再不提高粮食价格,农民就要减产,市场供求就逼迫价格要向上涨;第三。

在当前股市不景气,房地产又在国家的调控情况下,好多流动资本就向粮食领域去流动。

从国外看的话,最近俄罗斯干旱要减产,欧洲要减产,澳大利亚也要减产,从6月份以来,国际粮食价格的上涨,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了国内价格上涨。

3. 垄断竞争产品的共同特征是什么?(7分)垄断竞争是指这样一种市场结构,一个市场中有许多厂商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种产品。

北京电大《经济学与生活》形考任务1(20分)

北京电大《经济学与生活》形考任务1(20分)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1.美国法律对垄断有极严格的限制。

(判断题)【答案】:正确2.大城市得到规模经济之利,公共交通既方便又便宜。

(判断题)【答案】:正确3.排队是浪费时间的一大原因,而彻底消灭排队现象不用付出代价。

(判断题)【答案】:错误4.家庭的能源开销与家庭的收入水平无关。

(判断题)【答案】:错误5.当投入品价格变化时,利用替代关系就可以得到节约。

(判断题)【答案】:正确6.到过发达国家的人几乎都有一种共同的感觉,即生产中的高效率和消费中的巨大浪费并存。

(判断题)【答案】:正确7.经济学的理论分析证明,对于缺乏竞争者的垄断行业,价格能由唯利是图的企业单方面确定,而不必有政府管制。

(判断题)【答案】:错误8.节约时间互相提供方便的习惯在一切发达国家里都已制度化。

(判断题)【答案】:正确9.大部分美国人并不租房子,他们喜欢买房子住。

(判断题)【答案】:正确10.美国人均能源的消耗量为除美国以外世界平均量的6.6倍,为发展中国家的100倍左右。

(判断题)【答案】:错误11.要节约能源,不仅要节约汽车、电力、煤炭、天然气,还要节约一切用它们制造出来的各种产品。

(判断题)【答案】:正确12.普通商品的生产一定遵循“成本最低”的原则来组织,而绿色商品的生产多了一层环境保护的考虑,不得不偏离“成本最低”的原则。

(判断题)【答案】:正确13.一种互相谅解的习俗,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较易于相处,有助于形成一个宽松的人际关系。

(判断题)【答案】:正确14.经济学中对于节能的定义强调了两点,首先是不仅要节能,而且应该节约一切资源;其次强调了各种资源的消耗存在着替代的可能性。

(判断题)【答案】:正确15.作了贡献并不能分得报酬,这说明经济体制中不存在着问题。

(判断题)【答案】:错误16.美国邮政效率低服务差的原因:一是缺乏竞争,二是国家补贴亏损,从业人员拿着铁饭碗。

(判断题)【答案】:正确17.最初绿色商品主要是指那些不用农药、不施化肥的蔬菜和水果,以后它包括了一切对环境无害的产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中国男女比例为116:100,远高于自然选择的结果。

试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当前中国“重男轻女”现象的产生,以及你认为的治理措施?
当前的这个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是传统思想观念问题,数千年的观念习惯不是几十年就可以改变的。

当然究其根源也是经济问题,不过是几千年前的经济问题。

从不同民族的女性地位来看,农耕民族的妇女地位相对较低,而游牧,商业民族的妇女地位相对较高。

其原因是不同性别在不同经济模式下的不同经济地位不同造成的,因为在农业活动中,妇女作用较小,而在牧商活动中作用相对较高。

而中国的主体民族汉族是属于标准的农耕民族,所以从进入农耕时代开始,男性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就开始明显高于妇女,随之的社会地位就开始逐步提高,并随着农耕文明的延续,而日益增强。

从经济学的角度讲,中国老一辈人们生活都比较贫穷,父母都希望生下的孩子能够尽量多的为家里分担压力,创造食物。

男孩子自然在这方面比较有优势,因此男孩子得到重视。

但是,光从经济学的角度,是无法解释为什么中国男多女少的。

因为纵然中国的父母更喜欢男孩子,但是他们是无法决定这个结果的。

因此,生下来的男女比例必然是很接近的。

但是为什么造成难多女少呢?显然是由于女孩子死亡多于男孩子。

在自然条件下,女人的平均寿命要比男人长,因此,这种女孩子死亡多于男孩子,不可能是自然条件造成的。

必然是人为因素造成!经济因素是诱因,思想才是根本。

作为父母,当然希望拥有在农业经济活动中能发挥更多作用的男性后代,所以这种观念在数千年的农耕时代中不断传递,不断强化。

虽然现在中国的主体经济发展,已经达到工业化初期的水平,但是数千年传承的观念,不是几十年就可以消除的,并且几乎是不可能彻底根除的。

这种观念只可能随着经济模式的发展中,男女在经济活动中的实际经济作用的改变,而逐步被改变。

换句话说,男女在经济活动中的实际经济作用可以认为是其本质价值,而父母在生育过程中的选择,是追求价值较高后代的过程。

而“重男轻女”的观念就是在男性实际经济作用长期普遍高于女性的环境下,形成的定势思维。

想从根本上改变这种观念的做法只是能随着经济发展过程中,男女实际经济作用的改变,而辅助性的通过宣传手段,适当加速生育选择过程向实际经济经济作用回归。

而任何强行加速拉动手段,必然会引起更加剧烈的波动反弹。

2、“摩的”在许多城市都很普遍,但“摩的”会带来许多危害,现在许多大城市都实行了“禁摩”政策,“摩的”应当被禁止吗?1、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中国男女比例为116:100,远高于自然选择的结果。

试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当前中国“重男轻女”现象的产生,以及你认为的治理措施?
所谓“摩的”就是营运摩托车,因其方便快捷、收费低廉而在中国的广大城乡大行其道。

但是,“摩的”安全性一直受到有关部门的质疑,认为正是大街小巷穿梭的摩托车严重影响了交通安全,因此,许多的大中城市早就禁止“摩的”营运.
这一现象引起了我的思考:“禁摩”的收益是什么?“禁摩”的成本是多少?收益大于成本还是小于成本?
“禁摩”什么收益?有人说可以起到环保的作用,因为摩托车的尾气排放是城市空气污染的罪魁祸首。

这种说话显然是张冠李戴,人们不乘摩托车就必定要多乘出租车,而出租车的尾气排放量肯定是要超过摩托车的。

还有人说,起到了美化城市的作用,因为减少了摩托车的乱行乱停乱放。

这种说话有两个方面经不起推敲,一是减少了“摩的”并不等于减少了“三乱”,;二是在这种说法里,实际上是暗含了一种鼓励大家都乘坐出租车的意思,并且认为出租车比摩托车更能提升城市的品味,我们为了美观就可以取缔一种相对落后的交通工具。

其次看成本。

第一项成本就是使大批的“摩的”从业人员下岗。

第二项成本就是可能导致社会治安形势的恶化。

第三项成本是减少了人们出行的方便。

第四项成本就是导致社会更加不公。

第五项是“禁摩”行为本身的成本。

为了“禁摩”,除了交警部门要增加警力增加开支外,不定期的检查还给出行的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不便;第六项增加了反腐败的成本。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禁摩”政策成本是远大于收益的!按道理这种政策是不应该出台的,那么它又为什么在全国各地都能顺利实施呢?其中的经济学原因就是实施部门的收益远大于成本。

这项政策一般都是由各地的交警部门提出来的,降低了交通事故率就是交警部门的成绩,推行“禁摩”而获得的罚款也是他们的额外收入,从其一个部门来看,收益远大于成本,因此其推行的积极性源源不绝。

面对这种现象,政府应该进行反思,因为降低交通事故率并不是政府唯一的目标,提高就业率、促进社会公平、减少治安和腐败案件的发生,也都是政府的职责所在。

像这种使一个部门得利,却使全社会的福利受损政策还是不出台为好!当然,由于行政决策成本的分散和危害显现的滞后,往往使得决策人不能拨开迷雾看清真相,所以,行政官员还是要多懂一点经济学为好,再在决策之前做一番成本收益分析也许就能克服其中的许多盲目性!
8、试说明你上大学的成本与可能的收益,现在看来你当初的决策是否明智?
经济学就是讲成本和收益问题,而读大学也不例外,而对于农民而言,读大学的收益率远不如读小学和初中,高中次之,大学最低,因为读了初中,你可以识字、写信、会算术,可以去城里打工,而且生活上不会有什么问题,而高中的唯一目的就是高考,所以读高中没有任何额外的收益,而大学呢,读大学的成本更高,毕业后也不见得有工作,所以农民的家庭并不愿意供孩子读大学,因为对于农民的家庭而言,读大学属于成本更高、收益更小、风险更大、回收期限更长的投资类型。

因此,我想到了很多大学里成本和收益的关系。

第一,关于收益,为什么与农民相比,城市的家庭更愿意负担孩子读大学?或许因为与农民相比,城镇家庭的收入更高,读大学的成本相对于家庭而言,更容易负担;或许因为收益更大,因为家庭优越的学生可能更容易在就业市场找到工作;或许是因为,对于城镇家庭,大学的收益比高中要高,因为在城镇,大学毕业生显然要比高中生好找工作。

第二,如何认识读大学的成本。

如果问大家,读大学的成本是什么?很多同学都说,学费、生活费、住宿费、书本费。

其实生活费和住宿费不应该算是成本,这些费用与你不上大学时在这方面的支出的差才是成本,甚至你不读大学花费的可能更多,如果这样的话,读大学为你在这方面节约了成本,实际上,你读大学最大的成本是机会成本,就是如果你不读大学所带来的收益。

第三,如何认识读大学的收益。

说到这里,我忽然觉着可能有的同学之所以在大学里不努力是因为他们是这样认为的,可能在他们看来读大学的收益是既定的,因为你看,一个大学就业市场上的工资水平并不取决于你个人的努力,这取决于专业的受欢迎程度、学校的知名度以及整个社会的经济形势。

所以在收益既定的情况下,尽量减少支出是比较明智的决定,也就是不再追加投资了,能睡就睡会,能玩就玩会,反正不能学习。

事实是这样吗?我觉着,如果就业市场的工资水平算是对大学产品的平均价格水平的体现,那么对于个人而言,你学得越好,可能代表你产品的质量越高,人们愿意为高质量的单位产品付出更高的价格,也就是奢侈品可能比低值易耗品有更高的收益率,所以在大学里继续追加投资是应该的;另一方面,你学的越多,可能代表你单位产品的成本更低,因为你固定资产(学费及机会成本)的投入是一定的,反映到收益上,也许意味着更多的收益或者更高的竞争性。

所以,不管为什么你做出了上大学这样一个投资行为,你都要继续追加投资,唯有这样,你才能有可能收回成本。

补充一句,何帆开玩笑说,所有人学习和所有人都不学习的结果是一样的,对于一个达成默契的群体而言,都不学习是最佳的方案,但是事实上我们不可能达成这样的默契,所以我们只有继续追加投资。

9、每年春运期间,铁路与公路运输都会涨价,试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上述现象。

商品的价格是由市场供求关系而不是商品的成本决定的。

如果供求状况不改变,无论票价是高是低,乘客必须支付的“总成本”是不变的。

在一票难求的情况下,乘客要么就花上几天时间挤在那里排队买票,要么动用社会关系通过熟人买票,要么多花点钱从黄牛党手里买票,这些“额外”的成本加起来才是乘客真正支付的“总成本”。

黄牛党之所以有利可图,就是因为车票价格低于实际“成本”,有人愿意花高于面值的价格来买。

票价越低,黄牛党的获利空间越大,活动就越猖獗。

他们赚的是本该由铁路部门赚的钱,这也可视为国有资产流失的一种形式。

铁路部门将春运调价获得的收入投入到发展铁路建设中来,有助于缓解运力紧张的局面,市场经济正是利用价格杠杆来分配社会资源的。

既然乘客支付的“总成本”实际不变,我们就会发现,保卫消费者权益的说法虽然听起来很能打动人心,但是未必符合实际情况。

春运期间乘火车不但票价上涨,服务还比平常更差,看起来是铁路部门侵犯了消费者利益,实际上是因为供需关系发生了变化,一块蛋糕分得人多了,每个人所得份额自然减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