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古典翻译家

合集下载

文艺复兴时期的翻译家

文艺复兴时期的翻译家

继但丁之后的另一位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 翻译家是利奥那多·布鲁尼(Leonardo Bruni,1369-1444)。他年轻时期学习过法律, 后来兴趣逐渐转到古希腊、古罗马的语言 和文学上。1405年,布鲁尼在朋友的帮助 下获得机会在教皇英诺森七世(Pope Innocence VII)身边任秘书。1410年,布 鲁尼被选为佛罗伦萨的执政官,1416年获 得佛罗伦萨公民身份,但后来因为树敌太 多而离开了政界。
• 在翻译实践的基础上,他提出了“翻译五原则”, 在西方翻译史上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1 译者必须完全理解所译作品的内容; 2 译者必须通晓所译语言和译文语言; 3 译者必须避免字字对译,因为字字对译有损原意 的传达和语言的美感; 4 译者必须采用通俗的语言形式; 5 译者必须通过选词和调整词序使译文产生色调适 当的效果。
• 威廉·廷代尔(William Tyndale,1490/1494-1536) 是当时圣经翻译领域最为知名的译者。他所翻译 的《圣经》成为英国第一部印刷出版的《圣经》 版本。廷代尔受过良好的古典学术训练,在语言 方面既有天赋,他能同样熟练地运用除英语之外 的七种语言,包括希伯来语、希腊语、拉丁语、 西班牙语、法语、意大利语和德语。这无疑为他 从事圣经翻译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也难怪他 成为直接从希伯来文和希腊文翻译《圣经》的第 一位英国人。
• 莫尔抨击廷代尔,说他是骗子、伪君子、 魔鬼,“内心充满了傲慢与嫉妒”。然而, 让廷代尔感到安慰的是,虽然他的译本受 到了来自宗教权威方面的打压,却在民间 受到了普遍热烈的欢迎。这大大激励了廷 代尔,于是他再接再厉,着手《圣经·旧约》 的翻译。但非常不幸,1535年,廷代尔被 人出卖,之后被捕,不久在安特卫普被判 绞刑处死。
布鲁尼最主要的著作是《佛罗伦萨史》(History of Florence),被称为西方第一部现代史学著作。 他精通希腊语和拉丁语,曾翻译过柏拉图和亚里 士多德的哲学作品,还关注和研究过古罗马历史 学家塔西陀(Tacitus)的作品。此外,他还翻译 了意大利著名文学家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的 传记。布鲁尼在翻译时不采用逐字翻译,而是用 灵活的意译向读者传达原文的意义。他认为,与 语言文字的特征相比,译者的主要任务是“要能 把握原文的韵律和节奏,尤其是原作特有的风格。 译者在翻译的时候要全身心投入,努力保留原作 的风格。”

E.Pound翻译家 庞德及 翻译理论 简介

E.Pound翻译家 庞德及 翻译理论 简介
埃 兹 拉 庞 德
Ezra Pound
埃兹拉·庞德在英美现代诗坛和评坛上无可非 议是最有影响的人物,他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兴 起的现代文学运动的一代青年有着巨大的影响, 几乎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
庞德生于爱达荷洲,早年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学 习.毕业时他不但精通英文文法和文学,而且掌握 了九种外语,22岁时在印第安纳的一所大学任教 授。由于他生活放荡,不久被解职,开始漂流他 乡。1908年来到伦敦并结识了著名爱尔兰诗人 W.B.叶芝。1912年他同几位青年诗人发起了意象 主义运动,成为英美新诗运动的积极倡导者。作 为一位诗人和诗歌理论家,他不但推动传播意象 技巧的新发明,而且还在探索盎格鲁-撒克逊,普 罗旺斯,汉语,日语及拉丁语诗歌并不断充实创 新,他的大多数杰作实际上是这些古老传统诗的 编译或再创作
Light rain is on the light dust. 渭城朝雨浥轻尘
庞德把握住了诗人诗歌语言中的图画性。 用“light”这个包含着清、轻、亮色含义的词
来点写出“雨”和“尘” 顿时就把原诗所要表达的语境刻画出来
“The willows of the inn-yard will be going greener and greener”
其中把“阳关”译成了“the gates of Go”
河西走廊尽头的阳关,和它北面的玉门关相对,从汉代以 来一直是内地通向西域的交通要塞,在盛唐人心中,从军或出 使阳关,是一种令人向往的壮举,“西出阳关”也因此而成为 中国文学一个常见文化意象,被人反复咏颂,具有了丰富的文 化意义。西出阳关在中国读者心中唤起的那种联想遥远、广裹、
二、 翻译是独立于原作的创作 对庞德来说,除了“阐释性翻译”外,还有“另一种翻
译”。“有时‘译者’显然是在创作新诗”,走出旧的逻辑, 回到当代,通过译语文化的主流诗学或译者的诗学进行调试。 这样,翻译就被视作改写,译作独立于原作,在译语文化中赋 予了新的意义。

中西方翻译发展简史

中西方翻译发展简史

Part 2 History of Translation有文字记载的翻译实践活动,远在公元前三千年就存在了。

(亚述王国Assyria国王萨尔贡Sargon);中国的起始时期:周朝(春秋战国时期)⏹“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达其志,通其欲” ——《礼记》“东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鞮,北方曰译” ——《礼记》⏹西方翻译史上,第一位重要的翻译理论家——西塞罗(古罗马著名学者106-43BC)I.History of Translation in the WestSix tides in five periods五个时期六个高潮●Ancient translation古代翻译:4th C BC —5th C AD翻译介绍希腊文化,促进罗马文学的诞生和发展●Medieval translation中世纪翻译;A. 罗马帝国后期——中世纪初期宗教翻译《圣经》的拉丁文译本与世俗文学翻译分庭抗礼B. 11、12世纪希腊典籍回归故里西班牙托莱多(成为欧洲学术中心)阿拉伯语译回拉丁语●Translation in Renaissance periods文艺复兴时期翻译:翻译活动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涉及到思想、政治、哲学、文学和宗教等,产生了大批杰出的翻译家和一系列优秀的翻译作品●Modern translation近代翻译17世纪下半叶——20世纪上半叶,继续古典著作的翻译,关注近当代的作品,如莎士比亚、巴尔扎克、东方文学●Contemporary translation当代翻译:二战以后,翻译翻译范围翻译规模扩大2. Tr anslators and translation theorists西塞罗,贺拉斯,哲罗姆,德莱顿,泰特勒,奈达,卡特福德,纽马克,巴斯内特,勒菲弗尔,图瑞II.History of Translation in China文字翻译始于汉代的佛经翻译⏹佛经翻译——中国文化的深层迁移⏹明清时期的翻译——中国近代科学和国人的科学素养与科学精神⏹五四及民国时期的翻译——中国近代思想的历史演进⏹建国后的翻译活动——对中国文化及其知识、学术、思想具有类似的模筑作用三国时期佛经翻译家支谦、维祗之间的争论,是首次对翻译问题进行的探讨,信、达、雅均以涉及。

理雅各对儒学西传的重要性与翻译影响

理雅各对儒学西传的重要性与翻译影响

理雅各对儒学西传的重要性与翻译影响1 绪论晚清以来近现代西方学术文化思想传播到中国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西学东渐”i。

传教士是这一历史过程的主要媒介,他们中的部分同时也成为了“东学西渐”ii的媒介。

英国新教来华传教士理雅各(James Legge, 1815-1897),1842年迁至香港,在传教布道之余从事儒家经典翻译iii。

理是最早从事中学西译的传教士,也“是第一位全面系统的把四书五经译成英文的西方人”iv,“被称为英国汉学三大星座和汉籍欧译三大宗师之一”v。

理雅各翻译的《中国经典》,文字优美,语言严谨考究,费正清形容其“阐释了中国人文思想的精义,其贡献远在语言文字的沟通之上,它奠定了西方人认识中国文化的基础”vi,“至今仍被认为是中国经典的标准译本”vii。

“19世纪的最后25年被欧洲汉学和理雅各研究者公认为是英国汉学的理雅各时代”viii。

2 理雅各对儒学西传的重要性理雅各在儒学西传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一作用集中体现在他对《中国经典》的翻译上。

本文将从理雅各的翻译数量、翻译方法、翻译的独特性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即(1)理雅各的翻译贡献、(2)理雅各《中国经典》的翻译方法和(3)理雅各翻译的独特之处。

2.1 理雅各的翻译贡献理雅各翻译出版了“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五经”——《诗经》《书经》《礼记》《易经》《春秋》和《孝经》等儒家经典,以及《道德经》《庄子》《太上感应篇》等道家经典,“同时对佛家典籍也有所涉及”ix。

美国利哈伊大学(Lehigh University)吉拉尔多(Norman J·Girardot, 1943-)教授认为理雅各是“中国古代圣典解码者、儒家经典翻译家、佛经道经的先驱者”x。

2.2理雅各《中国经典》的翻译方法理雅各的翻译遵从“‘对于原文的忠实,要超出对于行文雅致的关注’(faithfulness to the original Chinese rather than grace of composition)”xi的原则,采用“文献型翻译策略”,侧重于“用译文的语言再现源文作者与源文读者交际的情景、内容和形式,强调源语文化”。

西方翻译简史

西方翻译简史

西方翻译简史
Marcus Fabius Quintilianus 昆体良 (AD 95-?)《演说术原理》 中提出翻译必须与原作“竞争(媲美)”之说。
Jerome 哲罗姆,约340年-420年,早期西方基督教会四大权威神 学家之一,被认为是罗马神父中最有学问的人
“不能字当句对,而必须采取灵活的意译原则;必须区分《圣经》翻译 和世俗文学翻译;只有正确的理解和博学才能进行正确的翻译。”
他还声称翻译又分真正的翻译和机械的翻译。真正的翻译是指文学作 品和自然科学方面的翻译,这类翻译相对较复杂,要求译者有较高的理 解和阐释能力,并能保持原文的风格等等。机械翻译是指实用性的翻 译,如商业翻译,此类翻译相对容易,而且几乎是一种机械的活动。施氏 认为,笔译属于真正的翻译,口译则属于机械的翻译。他的这一翻译类 型区分后来影响了德国功能派赖斯的翻译类型学理论
只有上完课后他才会如释重负。 [误] An experienced teacher once said that before class he felt as if faced with a
formidable enemy, in class he felt like walking on ice, and only after class would he feel relieved. [正] An experienced teacher once said that before class he felt as if faced with a formidable enemy, in class he felt like walking on eggs, and only after class would he feel relieved.

翻译大家介绍

翻译大家介绍

中国翻译大家1.杨宪益,1915年出生于天津,1936年进入英国牛津大学莫顿学院研究古希腊罗马文学、中古法国文学及英国文学。

1940年回国在重庆中央大学等学校任教。

2009年11月25日杨宪益于北京过世,享年94岁。

曾与夫人戴乃迭(英籍华人学者)合作翻译中国古典小说《魏晋南北朝小说选》、《唐代传奇选》、《宋明平话小说选》、《聊斋选》、全本《儒林外史》、全本《红楼梦》等,以及《鲁迅全集》、《青春之歌》等。

2.草婴,原名盛峻峰,1923年生于宁波,现居上海,俄语文学翻译大家。

主要翻译作品有托尔斯泰小说12卷(《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一个地主的早晨》、《哥萨克》、《克鲁采奏鸣曲》、《哈吉·穆拉特》、《童年·少年·青年》)、肖洛霍夫作品(《新垦地》、《顿河故事》、《一个人的遭遇》)、莱蒙托夫《当代英雄》、卡塔耶夫《团的儿子》、尼古拉耶娃《拖拉机站站长和总农艺师》等。

3.董乐山(1924-1999)主要译作有《西行漫记》、《第三帝国的兴亡》(与人合译并校订)、《苏格拉底的审判》、《西方人文主义传统》、《奥威尔文集》、《韩素音自传》(之一)、《囚鸟》、《鬼作家》、《基督的最后诱惑》(合译)、《巴黎烧了吗?》等。

4. 傅雷(1908-1966)翻译家,字怒安,上海南汇人。

一生共译外国文学名著三十二部。

尤以翻译与研究巴尔扎克著作成绩卓著。

从30年代起,即致力于法国文学的翻译介绍工作,毕业翻译作品三十余部,主要有罗曼·罗兰长篇巨著《约翰·克利斯朵夫》、传记《贝多芬传》《托尔斯泰传》《弥盖朗琪罗传》,巴尔扎克著作《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贝姨》《邦斯舅舅》《亚尔墙·萨伐龙》《夏倍上校》《搅水女人》《都尔的本堂神甫》《幻灭》《赛查·皮罗多盛衰记》《于絮尔·弥罗埃》,服尔德的《老实人》《天真汉》《查第格》,梅里美的《嘉尔曼》《高龙巴》,丹纳名著《艺术哲学》等。

100名著名西方汉学家名单

100名著名西方汉学家名单

100名着名西方汉学家名单(中国国家图书馆汉学家资源库)姓名中文译名国籍生卒年月研究领域Ferdinand Verbiest南怀仁(字敦伯、勋卿)比利时1623—1688西学东渐(天文历法、铸炮等)PhilippeCo uplet 柏应理比利时1623—1693中国经典思想译介MichelBoym 卜弥格波兰1612—1659中国动植物学、医药学、地图学等HerbertFranke 福赫伯德国1914—中国古代史,重点是宋元史和蒙古史,兼及中国文学史、文化史和边疆民族史JohannAda mSchallvo nBell 汤若望(字道未)德国1592—1666西学东渐——天文历算OttoFranke 福兰阁德国1863—1946主要研究中国历史,出版《中国通史》RichardWil helm 卫礼贤德国1873—1930翻译中国古典经籍,研究中国传统文化WilhelmGrube 顾路柏(又译顾威廉) 德国1855—1908中国文化与文学WolfgangBauer 鲍吾刚德国1930—1997中国哲学史、思想史WolfgangF ranke傅吾康德国1912—明清史、中国近代史、近代东南亚华人碑刻史籍АлексейЛеонтьевичЛеонтиев列昂季耶夫俄国1716—1786汉语ВасилийПавловичВасильев瓦西里耶夫(王西里、魏西里夫) 俄国1818—190佛教、中国历史、地理、语言、文学ИлларионКалиновичРазсохин(Россохин,Рассохин)罗索欣俄国1707—1761汉语КонстантинАндрионовичСкачков斯卡奇科夫(孙琪庭、孔气、孔琪)俄国1821—1883收藏,天文、气象,农业、手工业НикитаЯковлевичБичурин(Пичуринский)比丘林(雅金夫、亚金甫)俄国1777—1853汉语、中国边疆民族史地、中国传统文化ПавелИвановичКаменский卡缅斯基俄国1765—1845满学、汉语ПавелСтепановичПопов(МаоЛинь)波波夫(柏百福、茂陵)俄国1842—1913汉语、中国政治ПетрИвановичКафароф卡法罗夫(鲍乃迪、巴拉第)俄国1817—1878宗教、汉语、中国边疆史地СергейМихайловичГеоргиевский格奥尔基耶夫斯基俄国1851—1893汉语、中国古代史БорисЛьвовичРифтин李福清俄罗斯1932—中国文学ВладимирСтепановичМясников米亚斯尼科夫俄罗斯1931—俄罗斯汉学史、俄中关系史ВладиславФедоовичСорокин索罗金俄罗斯1927—中国文学ЛевНиколаевичМеньшиков缅希科夫(孟列夫)俄罗斯1926—2005中国古典文学、敦煌写本ЛеонардСергеевичПереломов贝列罗莫夫(嵇辽拉)俄罗斯1928—中国古代政治史、儒学МихаилЛеонтьевичТитаренко季塔连科俄罗斯1934—中国哲学、中国政治НиколайТрофимовичФедорен费德林俄罗斯1912—200中国文学коРудольфВсеволодовичВяткин维亚特金俄罗斯1910—1998中国历史СергейЛеонидовичТихвинский齐赫文斯基(齐赫文)俄罗斯1918—中国近代现代史、俄中关系、苏中关系、日本近现代史DonaldHol zman侯思孟法国1926—涉及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古代思想等许多方面,尤其以魏晋南北朝诗与乐府最为突出,同时对于中国人的伦理道德观念也进行了深入研究EdouardCh avannes沙畹法国1865—1918研究中国佛教,考察文物、碑帖,钻研古文字、西域史、突厥史、中国地理、道教、中外关系史等诸多方面Grosier 格鲁贤法国中国历史、美术和文学HenriMaspero 马伯乐法国1883—1945中国古代史、中国佛教史、道教史、安南语、安南史JacquesGernet 谢和耐法国1921—中国社会和文化史研究JeanFranco iseFoucquet 富凯(傅圣泽)法国1665—1741博览群籍,儒、道、诸子,古代经典,近人注疏,尤其是协助白晋对《易经》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研究JeanPierre AbelR em usat 雷慕沙法国1788—1832对古代中国哲学理论、汉语语言、中国古代文学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尤其是中国古代小说领域成就更为突出JoachimBo uvet 白晋法国1656—1730最突出的成就是对《易经》的系统研究JosephdePr emare 马若瑟法国1666—1736中国语言和中国文学Joseph-Fra ncois –Mari e-Annede Moyriacde Mailla 冯秉正法国1669—1748精通满、汉语言,主要研究中国历史、文学,《中国通史》就是其在历史研究方面的成果MarcelGranet葛兰言法国1884—194运用社会学理论及分析方法研究中国古代的社会、文化、宗教和礼俗,而且主要致力于中国古宗教的研究NicolasTri gault 金尼阁法国1577—1629涉及中国政治、历史、教育、宗教、汉语语音等方面PaulDemi戴密微法国1894—197在佛教、道教、敦煌学、语言学、eville9中国古典文学等方面都有杰出成就。

第三章 翻译的原则

第三章 翻译的原则

• 诗歌翻译家许渊冲:“意美、音美、形美” ( beautiful in sense, in sound and in form) • 翻译理论家刘宓庆 刘宓庆:“三性”标准:真实性、清晰 刘宓庆 性、约定性。
–真实性:译文与原文对等, –清晰性:译文思路清晰,陈词明晰, –约定性:译语符合约定俗成的原则,避免任意性。
第三章 翻译的原则
第一节
翻译标准的厘定
• 1、传统的西方翻译标准 、
• 古罗马翻译家兼演说家西塞罗(Marcys Tullius Cicero) :“翻译不应拘泥于原文的词语而应注重原文的思想”,“不 可逐字死译而要符合译文的语言规则和特性”,主张翻译“不 是字当句对,而是保留语言总的风格和力量”。 ” • 古罗马诗人贺拉斯(Quintus Horatius):“忠实原著的译 者不会逐字直译”。 • 修辞学家昆提利安:既要注重译文语言规律,又要传达原 文特色。 • 神学家奥古斯汀(St. Augustine):“宁要内容精准,不要 风格优雅”。
• 三种单纯而极其强烈的激情主宰了我的一生:对 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探索和对人类苦难的难以 忍受的怜悯。这三种激情,犹如强劲的狂风,卷 着我忽东忽西,飘浮不定,把我吹抵深深的苦海 ,几近绝望的边缘。
二、通 顺
• “通顺”指译文必须符合译入语的语言规范,文从 通顺”指译文必须符合译入语的语言规范, 通顺 句顺,明白流畅, 句顺,明白流畅,让读者阅读译文时就像阅读用 母语写出的文章。 母语写出的文章。 • 1、如何避免英译汉过程中的 翻译腔 翻译腔” 、如何避免英译汉过程中的“翻译腔
• 张今 张今:“真、善、美”
–“真”:翻译的真实性, –“善”:翻译的思想性, –“美”:翻译的艺术性。
பைடு நூலக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