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的含义.ppt
合集下载
什么是实践

就仅仅是他一个人的成就吗? 科学家的实践是在一定社会 关系中进行的; 科学家也是一定社会关系中 的人,他们离不开与社会各 方面的联系; 他们的实践活动要受社会条 件的制约。
5
2
6
请问这是实践吗? 你通过学习 马克思主义 哲学,神论思想,树 立了唯物论思 想
什么是实践?
实践就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 的物质性活动
为了让大家更加直观明 确实践的含义。我们从 以下两方面继续探讨
特 点
形 式
2
以下这些活动是否是实践呢?
实践的主体是人,人能有计划、 有目的地去改造客观世界。动物也 能改变环境,但这只是一种自然的 本能,不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3
实践的特点
1
4
“想一想” :袁隆平的成
7
3
8
改造自然 的生产实 践
变革社 会的实 践
科学 实验
9
工人做工
农民种田
牧民放牧
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
战士打仗 司法人员办案 教师讲课
渔民捕鱼 医生治病
演员表演
营 业 员 售 货
科学工作者搞实验
10
5
2
6
请问这是实践吗? 你通过学习 马克思主义 哲学,神论思想,树 立了唯物论思 想
什么是实践?
实践就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 的物质性活动
为了让大家更加直观明 确实践的含义。我们从 以下两方面继续探讨
特 点
形 式
2
以下这些活动是否是实践呢?
实践的主体是人,人能有计划、 有目的地去改造客观世界。动物也 能改变环境,但这只是一种自然的 本能,不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3
实践的特点
1
4
“想一想” :袁隆平的成
7
3
8
改造自然 的生产实 践
变革社 会的实 践
科学 实验
9
工人做工
农民种田
牧民放牧
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
战士打仗 司法人员办案 教师讲课
渔民捕鱼 医生治病
演员表演
营 业 员 售 货
科学工作者搞实验
10
2019人的认识从何而来ppt

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实践是 认识的基础”这个道理的?
(1)第一次输羊血成功,从而发现输血可以 救治病人,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从输羊血到输人血直到终于解决输血问 题,说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目的。 (3)输羊血的成功及大量受血者死亡和输人 血的再次成功及一次输血医疗热带来惊人的死 亡,直到终因发现血型系统而使输血问题得以 成功解决,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 (4)为救人而输血,并探寻输血失败的原因, 直至发现人的确定血型系统,从而最终解决输 血问题,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根本动力。
原理内容: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 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和归宿。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则把人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
方法论: 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自觉参与实践活动。 又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的原则。
A、意识先于物质而存在 B、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C、实践对社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D、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3、实践的形式并举例
小结:
一、实践及其特点 1、实践的含义: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
质活动。 2、实践的三个特点:
客观物质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3、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 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 变革社会的实践; 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
2.有人认为“个人的渊博知识,一是
来源于亲身实践,二是来源于书本知
识”。这一观点( ) ①肯定认识来源于实践和书本
B
②否定了实践是认识的惟一来源
③承认了只有正确的认识,才来源于
实践 ④否定了实践是认识的重要来源
(1)第一次输羊血成功,从而发现输血可以 救治病人,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从输羊血到输人血直到终于解决输血问 题,说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目的。 (3)输羊血的成功及大量受血者死亡和输人 血的再次成功及一次输血医疗热带来惊人的死 亡,直到终因发现血型系统而使输血问题得以 成功解决,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 (4)为救人而输血,并探寻输血失败的原因, 直至发现人的确定血型系统,从而最终解决输 血问题,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根本动力。
原理内容: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 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和归宿。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则把人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
方法论: 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自觉参与实践活动。 又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的原则。
A、意识先于物质而存在 B、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C、实践对社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D、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3、实践的形式并举例
小结:
一、实践及其特点 1、实践的含义: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
质活动。 2、实践的三个特点:
客观物质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3、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 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 变革社会的实践; 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
2.有人认为“个人的渊博知识,一是
来源于亲身实践,二是来源于书本知
识”。这一观点( ) ①肯定认识来源于实践和书本
B
②否定了实践是认识的惟一来源
③承认了只有正确的认识,才来源于
实践 ④否定了实践是认识的重要来源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六课认识论知识点总结课件(共16张PPT)

⑵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 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 认识、非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
复习注意把握:
分清认识的来源和获得认识的途径。实 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获得认识的途径 有两个:亲身参与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 验,通过知识的学习和传递获得间接经 验,他们都是实践的产物。
真理观
1、真理的客观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⑴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准主观同客观相符 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 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⑵人们对同一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 的认识,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 即只能有一个真理。真理与谬误的界线不容 混淆。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 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 反复才能完成,人们追求真理不是一帆风顺的过 程。
认识具有无限性,人们的认识经历着实践、认识、 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人类认识 是无限发展的,人们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 过程。认识具有上升性,人们的认识是一种波浪 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2、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⑴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 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 会变成谬误。 ⑵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 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 的、历史的统一。 ⑶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犯错误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 这要求我们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要正确对待错 误。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原理(真理观)
⑴从真理本身看——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 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都是主 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这要求我们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要正确对待 错误。
复习注意把握:
分清认识的来源和获得认识的途径。实 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获得认识的途径 有两个:亲身参与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 验,通过知识的学习和传递获得间接经 验,他们都是实践的产物。
真理观
1、真理的客观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⑴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准主观同客观相符 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 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⑵人们对同一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 的认识,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 即只能有一个真理。真理与谬误的界线不容 混淆。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 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 反复才能完成,人们追求真理不是一帆风顺的过 程。
认识具有无限性,人们的认识经历着实践、认识、 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人类认识 是无限发展的,人们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 过程。认识具有上升性,人们的认识是一种波浪 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2、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⑴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 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 会变成谬误。 ⑵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 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 的、历史的统一。 ⑶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犯错误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 这要求我们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要正确对待错 误。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原理(真理观)
⑴从真理本身看——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 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都是主 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这要求我们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要正确对待 错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实践和认识

❖ 二、真理的检验标准
❖ 三、真理发展的规律
第三节 真理及其检验标准
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真理的含义: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本质 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正确反映
真理
主体
客体
歪曲反映
谬误
* (一)真理的客观性
* 真理具有客观性,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 * 首先,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 * 其次,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
一方面,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另一方 面,认识特别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性 的理性认识,对实践也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正确的理论对实践活动起促进作用,错误理 论的作用则恰好相反。
第一节 实践的观点是认识论首要 的和基本的观点
❖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 二、认识实质上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二、认识实质上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 反映
具有创造性的反映
❖ 能动的反映有两个方面的特点:
❖ 一方面,反映具有摹写性,即认识必然 要以客观事物为原型并力图在思维中再 现客观事物的状态、属性、关系、本质 和规律,这决定了反映的客观性。
❖ 另一方面,反映具有创造性,这是反映 的能动性的基本标志。
(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可知论, 反对不可知论
客体
决定
基本的 首要的
有用性 效益性
主客体之间的认识、改造、价值、审美关系
3、认识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基于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 作用,认为:
认识的本质是以实践为基 础的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一方面,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另一方 面,认识特别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性 的理性认识,对实践也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正确的理论对实践活动起促进作用,错误理 论的作用则恰好相反。
❖ 三、真理发展的规律
第三节 真理及其检验标准
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真理的含义: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本质 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正确反映
真理
主体
客体
歪曲反映
谬误
* (一)真理的客观性
* 真理具有客观性,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 * 首先,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 * 其次,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
一方面,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另一方 面,认识特别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性 的理性认识,对实践也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正确的理论对实践活动起促进作用,错误理 论的作用则恰好相反。
第一节 实践的观点是认识论首要 的和基本的观点
❖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 二、认识实质上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二、认识实质上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 反映
具有创造性的反映
❖ 能动的反映有两个方面的特点:
❖ 一方面,反映具有摹写性,即认识必然 要以客观事物为原型并力图在思维中再 现客观事物的状态、属性、关系、本质 和规律,这决定了反映的客观性。
❖ 另一方面,反映具有创造性,这是反映 的能动性的基本标志。
(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可知论, 反对不可知论
客体
决定
基本的 首要的
有用性 效益性
主客体之间的认识、改造、价值、审美关系
3、认识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基于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 作用,认为:
认识的本质是以实践为基 础的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一方面,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另一方 面,认识特别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性 的理性认识,对实践也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正确的理论对实践活动起促进作用,错误理 论的作用则恰好相反。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课件实践是认识来源

;变革社会的实践;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 动。
7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8
学法指导2 请安静、独立、快速完成下列要求,限时8min
一、教材导读:阅读教材 44-46页
二、请根据下列选项完成问题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1、随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推进,围绕“三农”的改革不断深化
,?全面发展惠东鞋业 ,?惠东县委县政府 制定了《惠
东鞋业产业化发展计划》 ,不断地引进人才,引进技术
,?使惠东鞋业经历了从小作坊生产到流水线生产再到
逐步形成原料供应、模具加工、成型组装、产品销售 一
条龙的鞋业产业的 历史发展格局 。2006年惠东被授予“
中国女鞋生产基地”的称号,面对荣誉,时任县委书记
。先是应对“三农”问题,接着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
在致力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这表明(
)
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表明( )
3、某魔术大师说,“要成为一个成功的魔术师有很多东西要学。 我不停地思考创新,就是为了让我的魔术表演更吸引观众。” 这表明( )
4、爱因斯坦说:“谁要是把自己标榜为真理和知识领域的裁判官 ,他就会被神的笑声所覆灭。”这表明( )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间接经验
直接经验
都是来自实践
11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推进,围绕“三农”的改革不断深化。先 是应对“三农”问题,接着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在致力于“ 新生代农民工”问题。
(1)实践中遇到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新的认识,促进了认识 发展 (2)实践的发展提供更先进的工具,推动认识的发展 (3)随实践发展,认识的主体-人的认识能力也在发展
7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8
学法指导2 请安静、独立、快速完成下列要求,限时8min
一、教材导读:阅读教材 44-46页
二、请根据下列选项完成问题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1、随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推进,围绕“三农”的改革不断深化
,?全面发展惠东鞋业 ,?惠东县委县政府 制定了《惠
东鞋业产业化发展计划》 ,不断地引进人才,引进技术
,?使惠东鞋业经历了从小作坊生产到流水线生产再到
逐步形成原料供应、模具加工、成型组装、产品销售 一
条龙的鞋业产业的 历史发展格局 。2006年惠东被授予“
中国女鞋生产基地”的称号,面对荣誉,时任县委书记
。先是应对“三农”问题,接着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
在致力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这表明(
)
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表明( )
3、某魔术大师说,“要成为一个成功的魔术师有很多东西要学。 我不停地思考创新,就是为了让我的魔术表演更吸引观众。” 这表明( )
4、爱因斯坦说:“谁要是把自己标榜为真理和知识领域的裁判官 ,他就会被神的笑声所覆灭。”这表明( )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间接经验
直接经验
都是来自实践
11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推进,围绕“三农”的改革不断深化。先 是应对“三农”问题,接着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在致力于“ 新生代农民工”问题。
(1)实践中遇到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新的认识,促进了认识 发展 (2)实践的发展提供更先进的工具,推动认识的发展 (3)随实践发展,认识的主体-人的认识能力也在发展
实践的本质和基本结构PPT课件

2021/3/12
16
3、实践的基本形式
毛泽东认为实践活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
中说:“人的社会实践,
不限于生产活动一种形式,
还有多种其他的形式,阶
级斗争、政治生活、科学
和艺术的活动。总之,社
会实际生活的一切领域都
是社会的人所参加的”。
2021/3/12
17
实践的基本形式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种:
13
➢实践既不是纯主观的,也不是纯客观的
•由于它是改变客观世界的活动,所以它是 一种客观的活动;
•又由于它是人所进行的有目的有意识的活 动,所以它又是一种具有能动性的活动。
2021/3/12
14
2、实践的主要特征:
①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具有直 接现实性。
②实践是人类自觉的有意识的活动,体现 了人之区别于一般动物的特殊的能动性。
第二节 实践的本质和基本结构
一、实践的特点和形式 二、实践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作用
2021/3/12
1
辩证唯物主义要正确地理解世界的物质性 和人的能动性的关系
对于辩证唯物主义来说,承认世界的物质 性只是起点,而不是终点,更不是全部。 从这个起点出发,唯物辩证地理解和把握 世界与人、世界的物质性与人类活动的能 动性的关系,才能建立起科学的完整的世 界观和方法论。
2021/3/12
21
从人与动物的重要区别看
“可以根据意识、宗教或 随便别的什么来区别人和 动物。一当人们自己开始 生产他们所必需的生活资 料的时候(这一步是由他 们的肉体组织所决定的), 他们就开始把自己和动物 区别开来。”
2021/3/12
22
从人类意识的根源来看
(马哲)第二章 实践与世界

1、自在世界——又称天然世界,一是指人 类世界产生前的自然界,二是指人类活动 还未深入到的自然界。 2、人类世界——又称属人世界,一是指人 化自然,二是指人类社会会。 3、两者的区别——自在世界运动变化自发, 人类世界的运动变化与人的活动紧密相连。 4、两者的共同点——都具有客观实在性
4、两个世界的联系 (1)内容同构(都具有相对应的基本要素和结构 方式) (2)规律同一 (3)互相转化 5、两个世界分化与统一的现实基础——人的实践 活动 (1)两个世界的关系形成于人的实践活动中 (2)实践是两个世界的接触点 (3)实践是两个世界相互转化的基础和途径
二、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的分化与统一
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的联系
自在 世界
相互作用 相互转化
人类 世界
三、实践的世界观意义
1、实践创造出一个与自在世界既相对立又 统一的人类世界 2、实践推动着人类世界的不断发展
客观现实
2.自觉能动性
实践不同于动物的本能, 有目的、有动机,接受意识的指 导,能动地改造客观物质世界。
愚公移山
3.社会历史性
实践的水平和程度、手段 和方法,总是受社会历史 条件的限制 , 它自己也有一 个不断发展的历史进步过 程 实践的目的总是同一定时 代的历史任务相联系 实践不是个人孤立的活动, 总是要同社会发生明显的 或隐蔽的联系
(一)科学实践观的形成和发展
马哲科学的实践观
实践活动
以往哲学的成果
自身的发展
(二)实践的含义和结构
实践的含义
实践是人类有目的 地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 社会性的物质活动。
实践的结构
实践主体
是指从事着实践活动的人。
4、两个世界的联系 (1)内容同构(都具有相对应的基本要素和结构 方式) (2)规律同一 (3)互相转化 5、两个世界分化与统一的现实基础——人的实践 活动 (1)两个世界的关系形成于人的实践活动中 (2)实践是两个世界的接触点 (3)实践是两个世界相互转化的基础和途径
二、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的分化与统一
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的联系
自在 世界
相互作用 相互转化
人类 世界
三、实践的世界观意义
1、实践创造出一个与自在世界既相对立又 统一的人类世界 2、实践推动着人类世界的不断发展
客观现实
2.自觉能动性
实践不同于动物的本能, 有目的、有动机,接受意识的指 导,能动地改造客观物质世界。
愚公移山
3.社会历史性
实践的水平和程度、手段 和方法,总是受社会历史 条件的限制 , 它自己也有一 个不断发展的历史进步过 程 实践的目的总是同一定时 代的历史任务相联系 实践不是个人孤立的活动, 总是要同社会发生明显的 或隐蔽的联系
(一)科学实践观的形成和发展
马哲科学的实践观
实践活动
以往哲学的成果
自身的发展
(二)实践的含义和结构
实践的含义
实践是人类有目的 地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 社会性的物质活动。
实践的结构
实践主体
是指从事着实践活动的人。
实践的含义

实践的含义;(一)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的活动。
2.实践的三个基本特征
•(1)实践是客观物质性的活动。
•(2)实践是主观能动性的活动。
•(3)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
实践基本活动;
1.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物质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形式)
2.变革社会的实践(革命、、政策制定、法律制度的建设实施、阶级斗争等)
3.科学实验
实践的构成要素;主体(人)、对象(客观事物)、手段(工具)
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实践决定于意识
1、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1/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的重要性。
A、直接经验(书本知识) B、间接经验(实践)
C、直接经验(实践)
D、间接经验(书本知识)
2、关于认识来源正确的说法是( C )
A、客观事物是人类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之一 C、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D、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是认识的来源
说明以下句子体现的哲理:
1、我们要以实际行动实践《公民道德建设实施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实
“点子”是如何得来的?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践 决
定
认识是否有所提升?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源动力
认 识
,
如何使用研究成果?
3、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认 识
依
能保证 “点子”的正确吗?
4、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 的唯一标准
赖 于 实
践
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
想一想:你所拥有的知识(认识)是如何得来的? 就此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1、实践的含义? 2、实践的主要形式? 3、实践的基本特征?
二、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1)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2)认识是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 发生的
1、天文学产生于 农业、畜牧业 的需要。
2、学习方法产生于 3、教学方法产生于 4、孙子兵法产生于
学习 教学 战争
的需要。 的需要。 的需要。
A、上游
古时候,河北沧州一 座年久失修的寺庙倒塌, 庙前一对石狮子滚落河 中。几十年后,人们重 修寺庙需要重新打捞石 狮子,但从何打捞却意 见不一,如果是你,你 会从哪打捞呢?
B、下游
C、原地
正确答案是:上游。
4、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 一标准
思考:
“检验认识”的含义。
主观认识和认识对象能充当 标准吗? 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认识正 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1、人们获得知识(认识)的途径有两条:
亲身实践 向他人或书本学习
获得直接经验 获得间接经验
纲要》。表明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2、我国古代大发明家鲁班,在一次攀登山崖时, 抓住一撮丝茅草,被草叶的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3、毛泽东同志指出:“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
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这句话告诉我
们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4、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的需要,则这
小结:
本节课,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 发展的根本动力、认识的最终目的和检验 认识正确与否的惟一标准四个方面,论证 了实践的认识的基础,认识依赖于实践, 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可见,实践的 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 本的观点。
练习:
1、牛顿说:“假如我比别人望得远些,那是因
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这句话说明(D
认 识 产生于
实践
的需要。
(2)认识是在变革对象的 实践中发生的
李时珍
辨析题:既然认识来源于实践,我
们就不用学习书本知识,而应该事事都 亲身实践。(×)
认 间接经验:书本知识(流) 识
来
自 于
直接经验:实践(源)
牛顿
假如 我比别人 望得远些, 那是因为 我站在巨 人的肩膀 上。
适应加入世贸组织新形势,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这个道理的?
(1)第一次输羊血成功,从而发现输血可以治 病救人,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为救人而输血,并探寻输血失败的原因, 直到发现人的血型系统,从而最终解决输血问题, 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 (3)从输羊血到输人血、到最终解决输血问题, 表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4)从输羊血的成功及大量的病人的死亡和输 人血的再次成功及又一次输血热带来惊人的死亡, 直至终因发现血型系统最终使输血问题得以解决, 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问题一: 学生食堂饭菜浪费的现象比较严重,学校虽三番五次 地进行教育,但效果总不理想。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请你们为学校出谋划策,拿出“点子”
思考题: 1、你们的“点子”是如何得来的?
2、通过这次活动,你们对上述问题的认识是否有所提升?
3、你们打算如何使用自己的研究成果?
4、你们能保证自己“点子”的正确性吗?为什么?
2、实 践 是 认 识 发 展 的动 力
(1)实践给认识提供新课题、新经验, 提高人的认识能力,推动认识向前发展。
(2)实践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认识工 具和技术手段,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
(3)社会实践促进人类思维能力的 发展
浅
深
认
片面
全面
识
低级
高级
冻土
想一想:是原始人聪明还是现 代人聪明?为什么?
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说
明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5、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原叫陶知行,后改为
陶行知。说明
实践决定认识
6、当前社会主义实践证明,江泽民同志概括总 结的党的“三个代表”,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 设和推进各项工作的行动指南。表明
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据医学史记载,17世纪20年代英国有个医 生给一位生命垂危的青年输羊血,奇迹般地挽 救了该青年的生命。其他医生纷纷仿效,结果 造成大量受血者死亡,输血医疗手段便被禁止 使用。19世纪80年代,北美洲的医生给一 位濒临死亡的产妇输人血,产妇起死回生。医 学界再次掀起输血医疗热,却带来惊人的死亡。 直到1901年维也纳医生莱因茨坦发现了人 的血型系统,才打开了科学输血的大门。
实践 获得 认识 (感性认识上升 理性认识) 指导 实践
认识的第一次飞跃 认识的根本任务
认识的第二次飞跃 认识的根本目的
再获得
3、实 践 是 认 识 的 目 的
想一想:我 们学习的目 的是什么?
黄鼠狼不是“偷鸡专家”
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的几位教授,用了20多年的 时间,作了一番调查研究,先后解剖了5000只黄鼠狼, 发现只有两只黄鼠狼吃了鸡。他们还做了一个实验: 第一天,在关黄鼠狼的笼子里放进活鸡三只、带鱼一 段,黄鼠狼不吃鸡,而吃了带鱼。第二天,放进鸡、 鸽子和老鼠,结果黄鼠狼吃了老鼠。直到第五天,仅 仅放进活鸡,黄鼠狼没有什么东西可吃,才拿鸡来充 饥。这几位教授又进一步了解到,黄鼠狼原来是消灭 老鼠的“能手”,一只黄鼠狼至少能吃三四百只老鼠, 还要吞食大量的害虫。通过长期实验,他们不但为黄 鼠狼洗刷了专门偷鸡的恶名声,而且逐步深入的认识 了黄鼠狼的生活习性和对人类的许多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