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夫知行合一内圣外王王阳明漫谈分析PPT课件
合集下载
《知行合一王阳明2 四句话读懂阳明心学》读书笔记PPT模板思维导图下载

第5章 为善去恶是格
05 物——阳明心学的方 法...
06
第6章 此心光明,内 圣外王
目录
07 第7章 王阳明心学的 命运
09 第9章 后记
第8章 附录:《大
08 学》——阳明心学的 源泉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四句话既是阳明心学的 核心,也是最适合初学者的门径,本书由此入手,为普通人入门、理解和掌握阳明心学,第一次梳理出了清晰易 懂的完整体系。心学绝非空泛的理论,王阳明最重“事上练”本书抓住心学要领,并以王阳明亲口所述的事例、 譬喻乃至其本人的故事说理,娓娓道来地直抵心学思想根本。
最新版读书笔记,下载可以直接修改
《知行合一王阳明2 四句话读懂阳 明心学》
PPT书籍导
本
目录
01 第1章 序篇:四句 教——阳明心学的天 机与...
第2章 无善无恶心之
02 体——阳明心学的世 界...
第3章 有善有恶意之
03 动——阳明学的人生 观
第4章 知善知恶是良
04 知——阳明心学的价 值...
第1章 序篇:四句教——阳明 心学的天机与...
第2章 无善无恶心之体——阳 明心学的世界...
第3章 有善有恶意之动——阳 明学的人生观
第4章 知善知恶是良知——阳 明心学的价值...
第5章 为善去恶是格物——阳 明心学的方法...
第6章 此心光明,内圣外王
第7章 王阳明心学的命运
第8章 附录:《大学》——阳 明心学的源泉
第9章 后记
谢谢观看
读书笔记
最 新
版
本
王阳明ppt

《传习录》上第107条“后儒不明圣学,不知就自己心地良知 良能上体认扩充,却去求知其所不知,求能其所不能,一味 只是希高慕大,不知自己是桀纣心地,动辄要做尧舜事业, 如何做得?”
知行关系详解❖ 何谓王阳明“行”?致良知——道德实践,将固有良知发动,发用。
“今人学问只因知行分做两件,固有一念发动,虽是不善,然 却未曾行,便不去禁止,我今说个知行合一,正要人晓得一 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传习录下226条》狠斗私字一 闪念。依着良知去察识监督。
❖ 注:后人批评阳明“销行于知”,王门后学之流弊,此处阳明已经有所 担心。
❖ “ 专求本心,遂遗物理 ,”此盖先其本心者也:外吾心而求物理,无 物理矣。遗物理而求吾心,吾心又何物邪?心之体,性也,性既理也。 故有孝亲之心,即有孝之理,无孝亲之心,即无孝之理矣。有忠君之心, 即有忠之理,无忠君之心,即无忠之理矣。理岂外于吾心邪?晦庵谓人 之所以为学者与理而已:心虽主乎一身,而实管乎天下之理:理虽散在 万事,而实不外乎一人之心。是其一分一合之间,而未免已启学者心、 理为二之弊。此后世所以有“专求本心,遂遗物理”之患,正由不知心 即理耳。夫外心以求物理,是以有 而不达之处,……求理于吾心 ,此 圣门知 、行合一之教,吾子又何疑乎!
意,心之所发,“发动处有不善,就将这不善的念克倒了,须 要彻根彻底,不使那一念不善潜伏在胸中,此是我立言宗 旨”。(同上)
结论一、王阳明的行,包括意识活动。
知行关系详解
❖ 何谓王阳明的“行”? “凡所谓行者,只是著实去做这件事” “以求履其实而言,谓之行。” “致吾心之良知之良知于事事物物,既是行”。
(3)朱熹的知行观,“知先行后说”见“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 行为重”《朱子语类卷五》“事事须理会知道了,方做得行得”。强 调道德认识对于实践的指导作用。
知行关系详解❖ 何谓王阳明“行”?致良知——道德实践,将固有良知发动,发用。
“今人学问只因知行分做两件,固有一念发动,虽是不善,然 却未曾行,便不去禁止,我今说个知行合一,正要人晓得一 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传习录下226条》狠斗私字一 闪念。依着良知去察识监督。
❖ 注:后人批评阳明“销行于知”,王门后学之流弊,此处阳明已经有所 担心。
❖ “ 专求本心,遂遗物理 ,”此盖先其本心者也:外吾心而求物理,无 物理矣。遗物理而求吾心,吾心又何物邪?心之体,性也,性既理也。 故有孝亲之心,即有孝之理,无孝亲之心,即无孝之理矣。有忠君之心, 即有忠之理,无忠君之心,即无忠之理矣。理岂外于吾心邪?晦庵谓人 之所以为学者与理而已:心虽主乎一身,而实管乎天下之理:理虽散在 万事,而实不外乎一人之心。是其一分一合之间,而未免已启学者心、 理为二之弊。此后世所以有“专求本心,遂遗物理”之患,正由不知心 即理耳。夫外心以求物理,是以有 而不达之处,……求理于吾心 ,此 圣门知 、行合一之教,吾子又何疑乎!
意,心之所发,“发动处有不善,就将这不善的念克倒了,须 要彻根彻底,不使那一念不善潜伏在胸中,此是我立言宗 旨”。(同上)
结论一、王阳明的行,包括意识活动。
知行关系详解
❖ 何谓王阳明的“行”? “凡所谓行者,只是著实去做这件事” “以求履其实而言,谓之行。” “致吾心之良知之良知于事事物物,既是行”。
(3)朱熹的知行观,“知先行后说”见“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 行为重”《朱子语类卷五》“事事须理会知道了,方做得行得”。强 调道德认识对于实践的指导作用。
《王阳明 全三册 》读书笔记思维导图PPT模板下载

04
第四回 刘养正拼 死打胜仗, 王守仁谈 笑破宁...
05
第五回 要亲征天 子乘国乱, 装糊涂正 德下江...
06
第六回 三番抗旨 要救百姓, 一席良知 劝服太...
01
第七回 江彬似虎 强夺民女, 蒋瑶如羊 跪拜奸...
02
第八回 占南昌折 辱按察使, 设毒计密 捕冀元...
03
第九回 丧天良江 彬杀百姓, 用诚意守 仁抚京...
06
第十八回 知行合一 人人是友, 将心换心 处处...
王阳明2:知行合一
01
第一回 进书院先 生讲圣学, 讨五恶阳 明遭暗...
02
第二回 动机心阉 党起内讧, 得升迁守 仁赴庐...
03
第三回 治穷县太 尊受劳苦, 罢苛税书 生弃仕...
04
第四回 乱糟糟宁 夏平叛乱, 急火火张 永捉权...
06
第六回 救孤女宜 畹收甜杏, 为专情守 仁逃新...
01
第七回 李郎中冒 死参国舅, 弘治帝决 心除宦...
02
第八回 王守仁初 结甘泉子, 李梦阳暴 打张鹤...
03
第九回 真龙宾天 饕餮窃据, 麒麟失位 虎豹横...
04
第十回 众口一词 请诛奸佞, 出尔反尔 祸乱朝...
05
第十一回 败朝局阁 老遇罢黜, 护正气守 仁熬...
06
第十二回 为忠直王 华割亲情, 喊冤枉戴 铣寻...
01
第十三回 弱女子忍 羞求阁老, 李东阳定 计救...
02
第十四回 恓惶惶守 仁离京师, 恶狠狠杀 手劫...
03
第十五回 落难人偏 又遭海难, 囹圄士挣 破囹...
04
第十六回 人进鬼域 事事似鬼, 心在牢笼 处处...
王阳明及心学简介ppt课件.ppt

? 57岁,嘉靖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卯时(1529年1月9日8 时)病逝于江西南安府大庚县青龙港(今江西省大余县 境内)舟中。临终之际,弟子周积问他有何遗言,他说: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 王阳明在立德、立功、立言这三方面的作为,因而被称 12 为“真三不朽”。
王阳明其人
? 儒家四圣:孔子,孟子,朱熹,王阳明。 ? 公认达到三不朽标准,只有两个半人:孔子,王阳明,
之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求之于心而是,虽其言 出之于庸人,不敢以为非也。道是天下之公道,学 是天下之公学,非孔子、朱子可得而私也。
? “吾心”为判断准则,知行合一,知行为一事,知 而不行非真知(如孝),行而不知为不明(南辕北辙)。
? 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 知之成。
? 天泉桥留心学四句教法: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 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10
? 50岁,正德十六年( 1521年),始揭“致良知”之教。
王阳明其人
? 55岁时,1526年,王守仁辞官回乡讲学,在绍兴、余
姚一带创建书院,宣讲“王学”,并在天泉桥留心学
四句教法: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 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 嘉靖六年(1527年),思恩、田州的民族首领卢苏、
目,于是抓捕了年老而狡黠的仆役,仆役浑身哆嗦不敢
隐瞒,如实坦白。守仁赦免了他们的罪过,让他们侦探
叛军的情报,守仁因此掌握了盗贼的动静。随后他传檄
福建、广东会兵一处,首先讨伐大帽山的盗贼。
8
王阳明其人
? 正德十二年( 1517年)正月,王守仁亲自率领精锐在上杭 屯兵,假装撤退,出敌不意进攻,连破四十余寨,斩杀、 俘获七千多人。他向朝廷上疏称,权力太小,无法命令将 士。王琼上奏,给了王守仁旗牌,可以便宜从事。七月, 进兵大庾。十月,克左溪、横水,破巢八十四,斩杀、俘 获六千多人。战毕,在横水设置崇义县。随后师还赣州, 讨伐浰头的盗贼,斩杀两千多人。王守仁率领书生和偏裨, 荡平为患数十年的盗贼,附近的人都惊呼守仁是神。
? 王阳明在立德、立功、立言这三方面的作为,因而被称 12 为“真三不朽”。
王阳明其人
? 儒家四圣:孔子,孟子,朱熹,王阳明。 ? 公认达到三不朽标准,只有两个半人:孔子,王阳明,
之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求之于心而是,虽其言 出之于庸人,不敢以为非也。道是天下之公道,学 是天下之公学,非孔子、朱子可得而私也。
? “吾心”为判断准则,知行合一,知行为一事,知 而不行非真知(如孝),行而不知为不明(南辕北辙)。
? 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 知之成。
? 天泉桥留心学四句教法: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 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10
? 50岁,正德十六年( 1521年),始揭“致良知”之教。
王阳明其人
? 55岁时,1526年,王守仁辞官回乡讲学,在绍兴、余
姚一带创建书院,宣讲“王学”,并在天泉桥留心学
四句教法: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 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 嘉靖六年(1527年),思恩、田州的民族首领卢苏、
目,于是抓捕了年老而狡黠的仆役,仆役浑身哆嗦不敢
隐瞒,如实坦白。守仁赦免了他们的罪过,让他们侦探
叛军的情报,守仁因此掌握了盗贼的动静。随后他传檄
福建、广东会兵一处,首先讨伐大帽山的盗贼。
8
王阳明其人
? 正德十二年( 1517年)正月,王守仁亲自率领精锐在上杭 屯兵,假装撤退,出敌不意进攻,连破四十余寨,斩杀、 俘获七千多人。他向朝廷上疏称,权力太小,无法命令将 士。王琼上奏,给了王守仁旗牌,可以便宜从事。七月, 进兵大庾。十月,克左溪、横水,破巢八十四,斩杀、俘 获六千多人。战毕,在横水设置崇义县。随后师还赣州, 讨伐浰头的盗贼,斩杀两千多人。王守仁率领书生和偏裨, 荡平为患数十年的盗贼,附近的人都惊呼守仁是神。
知行合一王守仁ppt课件

28
刚柔
江彬就又来找麻烦了,他决定派一个锦衣卫 去杭州要人。 但是碍于面子,他还是给了点钱——五两银 子。 “我怕阁下来去辛苦,特备薄礼(确实够薄 ),没想到阁下竟如此廉洁,居然分文不取 !我这个人没有别的用处,就是会写文章, 今后必定为阁下写一篇文章,让天下所有的 人都知道阁下的高Βιβλιοθήκη 亮节!” 这个故事就是“知行合一”。
伍文定十分镇定,他果断地下达了命令——逃 跑。朱宸濠当即命令全军总攻
伍文定的退却是一个圈套。
五百伏兵从后面发动突然袭击。
上千士兵埋伏在敌军两翼
事后战果合计,叛军阵亡两千余人。
25
策略
王守仁善用兵法,诡计多端,在那个时代,他的智慧几 乎无人可望其项背。他意志坚定、心如止水,无法收买 也决不妥协,这似乎是一个没有任何弱点的人。
22
佛脚
没有朝廷的公文,他就自己临时草拟,没有正规军,他就 用民兵,只要是个人,能走得动,就算不能打仗,呐喊两 句口号也是好的。
七八万人,都头/衙役 “此心不动,随机而行。”我军龟缩不出,示弱于叛军, 使其主力出击,然后看准时机,一举围歼,必取全胜!
终于明白为什么王大人会有那个出名的评价——“狡诈专兵 ”
书院
官宦出身、前途光明的王守仁终于落到了 他人生的最低谷,坚持,还是退却?
王守仁卷起了袖子,要想长住在这里,必 须修一所房子。
手语:开设书院,教他们读书写字,告诉 他们世间的道理。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 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面对着一切的困难和痛苦,仍然坚定前行 ,泰然处之的人,才有资格被人们称为圣 贤。
贬官
哲学家王守仁先生不是一个只会整日空想漫 谈的人,他有着强烈的正义感和勇气。
刚柔
江彬就又来找麻烦了,他决定派一个锦衣卫 去杭州要人。 但是碍于面子,他还是给了点钱——五两银 子。 “我怕阁下来去辛苦,特备薄礼(确实够薄 ),没想到阁下竟如此廉洁,居然分文不取 !我这个人没有别的用处,就是会写文章, 今后必定为阁下写一篇文章,让天下所有的 人都知道阁下的高Βιβλιοθήκη 亮节!” 这个故事就是“知行合一”。
伍文定十分镇定,他果断地下达了命令——逃 跑。朱宸濠当即命令全军总攻
伍文定的退却是一个圈套。
五百伏兵从后面发动突然袭击。
上千士兵埋伏在敌军两翼
事后战果合计,叛军阵亡两千余人。
25
策略
王守仁善用兵法,诡计多端,在那个时代,他的智慧几 乎无人可望其项背。他意志坚定、心如止水,无法收买 也决不妥协,这似乎是一个没有任何弱点的人。
22
佛脚
没有朝廷的公文,他就自己临时草拟,没有正规军,他就 用民兵,只要是个人,能走得动,就算不能打仗,呐喊两 句口号也是好的。
七八万人,都头/衙役 “此心不动,随机而行。”我军龟缩不出,示弱于叛军, 使其主力出击,然后看准时机,一举围歼,必取全胜!
终于明白为什么王大人会有那个出名的评价——“狡诈专兵 ”
书院
官宦出身、前途光明的王守仁终于落到了 他人生的最低谷,坚持,还是退却?
王守仁卷起了袖子,要想长住在这里,必 须修一所房子。
手语:开设书院,教他们读书写字,告诉 他们世间的道理。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 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面对着一切的困难和痛苦,仍然坚定前行 ,泰然处之的人,才有资格被人们称为圣 贤。
贬官
哲学家王守仁先生不是一个只会整日空想漫 谈的人,他有着强烈的正义感和勇气。
王阳明ppt课件

书法传承
王阳明的书法作品传世较少,但他的 书法艺术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被 视为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流派之一。
王阳明与儒释道的关系
儒家思想
王阳明继承和发展了儒家思想,强调心性本无间,通过内心的修 炼达到人格的完善和社会的和谐。
佛教影响
王阳明深受佛教思想影响,尤其是禅宗思想,主张通过静坐冥想、 参禅悟道等方式来达到内心的平静和智慧的升华。
社会和人生的独到见解。
诗词价值
王阳明的诗词不仅具有文学价值 ,还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思 想内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
王阳明的书法艺术
书法特点
书法价值
王阳明的书法以行草为主,风格独特 ,笔法流畅自然,气韵生动,展现出 他高超的艺术造诣和审美追求。
王阳明的书法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 值和收藏价值,被视为珍贵的文化遗 产和艺术瑰宝。
详细描述
王阳明认为,心即理也,世界上所有的道理、真理都存在于人们的心中,不需要 向外去寻找。人们只需要通过内省和反思,就可以发现心中的理,从而掌握世界 的真理。这一思想强调了个体内在的智慧和自我认知的重要性。
知行合一
总结词
王阳明主张知与行是不可分割的,知行合一才能达到真正的 认知。
详细描述
王阳明认为,真正的认知不仅停留在理论上,而是要付诸实 践。知与行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只有将所知付诸实践 ,才能真正达到认知的境界。这一思想强调了实践对于认知 的重要性,反对空谈理论。
主张因材施教
个性化教育
王阳明认为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个性和天赋,教育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发展需求进行个性化培养。 他主张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潜力,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和培养方案。
因材施教
王阳明提倡因材施教,认为教育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和水平,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评估标准。 他主张针对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支持,以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力和优势。
《王阳明大传 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 上卷 》读书笔记思维导图PPT模板下载

最新版读书笔记,下载可以直接修改
《王阳明大传 知行合一 的心学智慧 上卷 》
思维导图PPT模板
目录
01 名人学者评王阳明
02
中文版序一 阳明精神 的虔诚践行者
03Βιβλιοθήκη 中文版序二 他山之石, 攻吾之玉
04
中文版序三 用一生演 绎阳明心学
05 上卷
本书为畅销书《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的全新修订版。是国际阳明学大师冈田武彦先生写给大 众的王阳明通俗传记。冈田先生于六十八岁高龄提笔撰写此书,九十三岁完成,花费了二十五年的心血。作者在 穷尽中日两国史料和研究成果、历经六次阳明遗迹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冈田先生以心学发展的脉络为线索,史料 互证,张弛有度、夹叙夹议地详述了王阳明的传奇一生及其悟道的心灵轨迹,探讨了王阳明的人生经历和师友交 往对其思想形成的深刻影响。冈田先生尤其注重从王阳明的诗文中探寻其当时真实的内心,并由此补充了许多不 为众人所熟知的细节,解开了有关王阳明生平和思想的诸多谜题。
名人学者评王阳明
中文版序一 阳明精神的虔诚 践行者
中文版序二 他山之石,攻吾 之玉
中文版序三 用一生演绎阳明 心学
上卷
01
序章 圣 哲王阳明
02
第一章 阳明降世
03
第二章 阳明先祖
04
第三章 不羁少年
06
第五章 圣学之道
05
第四章 五溺时代
第七章 龙场悟 道
第六章 倡导圣 学
第八章 龙场教 化
谢谢观看
《王阳明大传 知行合一 的心学智慧 上卷 》
思维导图PPT模板
目录
01 名人学者评王阳明
02
中文版序一 阳明精神 的虔诚践行者
03Βιβλιοθήκη 中文版序二 他山之石, 攻吾之玉
04
中文版序三 用一生演 绎阳明心学
05 上卷
本书为畅销书《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的全新修订版。是国际阳明学大师冈田武彦先生写给大 众的王阳明通俗传记。冈田先生于六十八岁高龄提笔撰写此书,九十三岁完成,花费了二十五年的心血。作者在 穷尽中日两国史料和研究成果、历经六次阳明遗迹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冈田先生以心学发展的脉络为线索,史料 互证,张弛有度、夹叙夹议地详述了王阳明的传奇一生及其悟道的心灵轨迹,探讨了王阳明的人生经历和师友交 往对其思想形成的深刻影响。冈田先生尤其注重从王阳明的诗文中探寻其当时真实的内心,并由此补充了许多不 为众人所熟知的细节,解开了有关王阳明生平和思想的诸多谜题。
名人学者评王阳明
中文版序一 阳明精神的虔诚 践行者
中文版序二 他山之石,攻吾 之玉
中文版序三 用一生演绎阳明 心学
上卷
01
序章 圣 哲王阳明
02
第一章 阳明降世
03
第二章 阳明先祖
04
第三章 不羁少年
06
第五章 圣学之道
05
第四章 五溺时代
第七章 龙场悟 道
第六章 倡导圣 学
第八章 龙场教 化
谢谢观看
《图解王阳明心学 知行合一的智慧》读书笔记思维导图PPT模板下载

卷上
卷中
卷下
徐爱【1】录 徐爱跋
陆澄录 薛侃录
0 1
钱德洪序
0 2
答顾东桥 书
0 3
答周道通 书
0 4
答陆原静 书(一)
0 6
答欧阳崇 一
0 5
答陆原静 书(二)
答罗整庵【1】 1
少宰书
答聂文蔚【1】 2
(一)
3 答聂文蔚(二)
【1】
4 训蒙大意示教
读刘伯颂等 【1】
5
教约
黄直【1】录
陈九川录
0 2
第十四章 利他心: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0 3
第十五章 平常心: 宠辱不惊, 去留无意
0 4
第十六章 谦卑心: 谦受益, 满招损
0 6
第十八章 淡定心: 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0 5
第十七章 果敢心: 成事在谋, 谋事在断
欲修身,先养心
看破繁华,不动 于气
不忙不乱,不焦 不躁
身处泥泞,遥看 满山花开
有诚心,才能让 父母宽心
0 1
身外物不 奢恋
0 2
心安理得, 知足常乐
0 3
“财”是 静心的拦 路虎
0 4
养心在于 寡欲
0 6
淡泊以明 志,宁静 以致远
0 5
荣辱毁誉 皆泰然
安贫乐道也是信 仰
徒有虚名不中用
在名利中寻回单 纯
少一些机心,少 一些痛苦
财富是外形,心 是快乐的根
沉浮动静皆人生
幸福在于追求得 少
礼让功劳,不露 锋芒得安身
方圆处世,克服 轻傲事事顺
勇而无谋是大忌
用兵之法,攻心 为上
应时而变,兵贵 在“活”
因地制宜,因时 而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风是指:称、讥、毁、誉、利、衰、苦、乐。诗眼是八风吹不动。 这是一首意境很高的诗,不是对佛法有相当的造诣,写不出这样的 诗。
苏东坡自己反复吟哦,非常得意。他于是差人把诗送去给佛印看, 他想:禅师看到这首诗,一定会大加赞赏,甚至拍案叫绝。
佛印看后,不作任何评论,仅在诗笺上写了二个字:“放屁”。然 后让人带回给苏东坡。
二、王阳明生平
二、王阳明生平
1506年35岁,抗疏救忠良,得罪宦官刘瑾,遭廷杖四十,下锦衣卫狱, 随后贬谪为贵州龙场驿驿丞。赴谪至钱塘,避刘瑾刺客,入武夷山,后 回浙江一带。 37岁,正德三年(1508)三月抵达龙场。在龙场三年(1508-1510), 动心忍性,深悟心即理。是为著名的龙场悟道。 随后,讲学龙冈书院和贵阳书院,始论知行合一。此时为讲学早期。 1510年开始39-44岁,返仕途,先后升任江西吉安府庐陵知县、南京刑部 四川司主事、40岁调任吏部验封司主事、41岁升任吏部考功司郎中、南 京太仆寺少卿。 这一时期,为讲学中期,王阳明所到之处兴起“心学热”、门人云集 (北京大兴隆寺、滁州东林书院、金陵夫子庙)。正德九年(1514)43 岁,正式开始以“致良知”行教。 1516年45岁,升都察院左都御史,巡抚南赣汀漳(含湖广的郴州府、广 东的韶州府),剿匪平乱。是为事功第一高峰 。赣州建立系列书院,门 人云集。1518年47岁,门人薛侃初刻《传习录》,刻印于江西虔州,共 三卷。王阳明与弟子、友人的对话书信汇集。
中国5000年历史,堪称“三立”圣人者(立德、立功、立言)仅二个半人:一个 孔子,一个王阳明,半个曾国藩。
中国5000年历史,文人用兵如神者仅三人也:诸葛亮、王阳明、毛泽东。
明穆宗对王阳明盖棺定论:两肩正气,一代伟人,具拨乱反正之才,展救世安民之 略。
王士祯(清初诗宗,主盟诗坛) :王文成公为明第一流人物,立德、立功、立言, 皆居绝顶。
知行合一、内圣外王
/20150419
课前秀:知&行
佛印是宋朝高僧,主持庐山归宗寺。苏东坡其时住湖北黄州,与归 宗寺的佛印隔江而望。苏东坡和佛印皆才华过人、风趣善辩,二人 喜相互盘道和辩论,每每佛印禅师胜,苏东坡自愧弗如。
有一次,苏东坡突然开悟,诗兴乍来,做了一首赞佛的好诗:
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 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八风吹不动, 一屁过江来。
苏东坡看到这两句,立刻就警觉了,羞愧难当。放个“屁”就能把你苏 东坡“吹”过江来,何谈什么八风吹不动?
针对苏东坡的羞愧难当,作一个字点评:悟而不行,羞死活该。
意味: 1、 生活中的很多道理,悟到了、说得出、写精彩,是远远不够的,更需 要的是真修实行,仅仅说起来头头是道、写出来精彩动人、心里面貌似明 白,而不去实践和实做,就叫“不行”。 2、懂得,是一重境界;做到,是另一重境界。得到,是做到的结果而已。 想得到吗,先要做到!
八、人生启迪
特别声明
本次讲课和课件文字,意在为同学们勾画出一个“王阳明全景图” 的轮廓,作为学习和研究阳明心学的入门课、启蒙课。
所以,本人未在学术严谨性上作讲究,也无意传递心学体认和修 为上的境界深浅。
一、王阳明地位
王阳明(1472-1529),浙江绍兴余姚人,明代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和教育家, 阳明心学创始人,号称才兼文武、奇智大勇。
课前秀:知&行
苏东坡一看,觉得受了羞辱,怒不可遏,气急败坏。急忙过江,赶到庐山 归宗寺,气呼呼地要找佛印禅师理论一番。
佛印早已吩咐小和尚说:“今天不见客。”苏东坡听了,火上加油,再也 忍受不住了,不管三七二十一,直闯佛印禅师的方丈室。
方丈室的门掩着,苏东坡正要推门而入,忽然发现门扉上贴着一张字条, 端正地写着:
曾国藩:王阳明矫正旧风气,开出新风气,功不在禹下。 1872年曾国藩去世,故交挽联:尽瘁武乡侯,千秋臣节;望隆新建伯,一代儒宗。
章太炎:日本维新,王学为其先导。 日本学者高濑武次郎:我邦阳明学之特色,在其有活动能力的事业家······乃至维新 诸位豪杰震天动地之伟业,殆无一不由于王学所赐予。
一、王阳明地位
幼年时期:才思敏捷,十余岁能诗。11岁父亲 中状元,随父寓居京师。 青年时期:15岁时有经略四方之志。词章盛名, 组建诗社,驰骋文坛;关心边境安危,精究兵 法。17岁与诸氏南昌完婚。 18岁时,拜访娄一斋,以为“圣人必可学而 至”,立志成圣贤。格竹七日病倒,对朱子格 物之说产生怀疑,徘徊于佛老、悦慕仙家修炼 之术。 21岁乡试中举。两次会试不第(世以不得第为耻, 吾以不得第动心为耻)。 1499年(28岁),中进士,任职工部。 29岁授刑部云南司主事。游九华山,出入佛寺 道观。 1502年31岁,告病回余姚,筑阳明洞,行导引 术,曾起“离家远遁”之念,因挂念祖母和父 亲,未成行。 33岁,主考山东乡试。9月任兵部武选司主事。
禅宗:北秀 VS.南能
神秀: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慧能: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在心学的修为上,今天在座,谁是“神 秀”、谁是“慧能”?谁是“弘忍”?
怎样修炼心学 VS. 怎样搞明白王阳明
目录
一、王阳明地位 二、王阳明生平 三、王阳明文学 四、王阳明军事 五、王阳明哲学 六、王阳明讲学 七、王阳明气质
梁启超:王学绝非独善其身之学。而救时良药,未有切于是者。
日本倒幕领袖西乡隆盛:修心炼胆,全从阳明学而来。
日本军神东乡平八郎:一生伏首拜阳明。(日俄战争,东乡平八郎全歼俄国 太平洋舰队,一举将日本推上了世界强国的高峰)
乾隆皇帝书写御碑:命世真才。
蒋介石:余所重着,王阳明知行合一之说。此心有立,然后可以应天地万物 之变也。蒋介石官邸所在“草山”,更名为阳明山。蒋介石最喜欢读Leabharlann 习录, 作为其“终生的精神食粮。”
陶行知:原名陶文俊,敬慕王阳明思想,奉“知为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为 至理名言,于是改名为陶知行。后来“余体验所得,适为其反”认为 “行是 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再次改名为陶行知。
杜维明:五百年来,儒家的源头活水就在王阳明,21世纪将是王阳明的世纪。
王明夫:如果人生一定要皈依一种哲学的话,那就皈依王阳明哲学吧。
苏东坡自己反复吟哦,非常得意。他于是差人把诗送去给佛印看, 他想:禅师看到这首诗,一定会大加赞赏,甚至拍案叫绝。
佛印看后,不作任何评论,仅在诗笺上写了二个字:“放屁”。然 后让人带回给苏东坡。
二、王阳明生平
二、王阳明生平
1506年35岁,抗疏救忠良,得罪宦官刘瑾,遭廷杖四十,下锦衣卫狱, 随后贬谪为贵州龙场驿驿丞。赴谪至钱塘,避刘瑾刺客,入武夷山,后 回浙江一带。 37岁,正德三年(1508)三月抵达龙场。在龙场三年(1508-1510), 动心忍性,深悟心即理。是为著名的龙场悟道。 随后,讲学龙冈书院和贵阳书院,始论知行合一。此时为讲学早期。 1510年开始39-44岁,返仕途,先后升任江西吉安府庐陵知县、南京刑部 四川司主事、40岁调任吏部验封司主事、41岁升任吏部考功司郎中、南 京太仆寺少卿。 这一时期,为讲学中期,王阳明所到之处兴起“心学热”、门人云集 (北京大兴隆寺、滁州东林书院、金陵夫子庙)。正德九年(1514)43 岁,正式开始以“致良知”行教。 1516年45岁,升都察院左都御史,巡抚南赣汀漳(含湖广的郴州府、广 东的韶州府),剿匪平乱。是为事功第一高峰 。赣州建立系列书院,门 人云集。1518年47岁,门人薛侃初刻《传习录》,刻印于江西虔州,共 三卷。王阳明与弟子、友人的对话书信汇集。
中国5000年历史,堪称“三立”圣人者(立德、立功、立言)仅二个半人:一个 孔子,一个王阳明,半个曾国藩。
中国5000年历史,文人用兵如神者仅三人也:诸葛亮、王阳明、毛泽东。
明穆宗对王阳明盖棺定论:两肩正气,一代伟人,具拨乱反正之才,展救世安民之 略。
王士祯(清初诗宗,主盟诗坛) :王文成公为明第一流人物,立德、立功、立言, 皆居绝顶。
知行合一、内圣外王
/20150419
课前秀:知&行
佛印是宋朝高僧,主持庐山归宗寺。苏东坡其时住湖北黄州,与归 宗寺的佛印隔江而望。苏东坡和佛印皆才华过人、风趣善辩,二人 喜相互盘道和辩论,每每佛印禅师胜,苏东坡自愧弗如。
有一次,苏东坡突然开悟,诗兴乍来,做了一首赞佛的好诗:
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 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八风吹不动, 一屁过江来。
苏东坡看到这两句,立刻就警觉了,羞愧难当。放个“屁”就能把你苏 东坡“吹”过江来,何谈什么八风吹不动?
针对苏东坡的羞愧难当,作一个字点评:悟而不行,羞死活该。
意味: 1、 生活中的很多道理,悟到了、说得出、写精彩,是远远不够的,更需 要的是真修实行,仅仅说起来头头是道、写出来精彩动人、心里面貌似明 白,而不去实践和实做,就叫“不行”。 2、懂得,是一重境界;做到,是另一重境界。得到,是做到的结果而已。 想得到吗,先要做到!
八、人生启迪
特别声明
本次讲课和课件文字,意在为同学们勾画出一个“王阳明全景图” 的轮廓,作为学习和研究阳明心学的入门课、启蒙课。
所以,本人未在学术严谨性上作讲究,也无意传递心学体认和修 为上的境界深浅。
一、王阳明地位
王阳明(1472-1529),浙江绍兴余姚人,明代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和教育家, 阳明心学创始人,号称才兼文武、奇智大勇。
课前秀:知&行
苏东坡一看,觉得受了羞辱,怒不可遏,气急败坏。急忙过江,赶到庐山 归宗寺,气呼呼地要找佛印禅师理论一番。
佛印早已吩咐小和尚说:“今天不见客。”苏东坡听了,火上加油,再也 忍受不住了,不管三七二十一,直闯佛印禅师的方丈室。
方丈室的门掩着,苏东坡正要推门而入,忽然发现门扉上贴着一张字条, 端正地写着:
曾国藩:王阳明矫正旧风气,开出新风气,功不在禹下。 1872年曾国藩去世,故交挽联:尽瘁武乡侯,千秋臣节;望隆新建伯,一代儒宗。
章太炎:日本维新,王学为其先导。 日本学者高濑武次郎:我邦阳明学之特色,在其有活动能力的事业家······乃至维新 诸位豪杰震天动地之伟业,殆无一不由于王学所赐予。
一、王阳明地位
幼年时期:才思敏捷,十余岁能诗。11岁父亲 中状元,随父寓居京师。 青年时期:15岁时有经略四方之志。词章盛名, 组建诗社,驰骋文坛;关心边境安危,精究兵 法。17岁与诸氏南昌完婚。 18岁时,拜访娄一斋,以为“圣人必可学而 至”,立志成圣贤。格竹七日病倒,对朱子格 物之说产生怀疑,徘徊于佛老、悦慕仙家修炼 之术。 21岁乡试中举。两次会试不第(世以不得第为耻, 吾以不得第动心为耻)。 1499年(28岁),中进士,任职工部。 29岁授刑部云南司主事。游九华山,出入佛寺 道观。 1502年31岁,告病回余姚,筑阳明洞,行导引 术,曾起“离家远遁”之念,因挂念祖母和父 亲,未成行。 33岁,主考山东乡试。9月任兵部武选司主事。
禅宗:北秀 VS.南能
神秀: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慧能: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在心学的修为上,今天在座,谁是“神 秀”、谁是“慧能”?谁是“弘忍”?
怎样修炼心学 VS. 怎样搞明白王阳明
目录
一、王阳明地位 二、王阳明生平 三、王阳明文学 四、王阳明军事 五、王阳明哲学 六、王阳明讲学 七、王阳明气质
梁启超:王学绝非独善其身之学。而救时良药,未有切于是者。
日本倒幕领袖西乡隆盛:修心炼胆,全从阳明学而来。
日本军神东乡平八郎:一生伏首拜阳明。(日俄战争,东乡平八郎全歼俄国 太平洋舰队,一举将日本推上了世界强国的高峰)
乾隆皇帝书写御碑:命世真才。
蒋介石:余所重着,王阳明知行合一之说。此心有立,然后可以应天地万物 之变也。蒋介石官邸所在“草山”,更名为阳明山。蒋介石最喜欢读Leabharlann 习录, 作为其“终生的精神食粮。”
陶行知:原名陶文俊,敬慕王阳明思想,奉“知为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为 至理名言,于是改名为陶知行。后来“余体验所得,适为其反”认为 “行是 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再次改名为陶行知。
杜维明:五百年来,儒家的源头活水就在王阳明,21世纪将是王阳明的世纪。
王明夫:如果人生一定要皈依一种哲学的话,那就皈依王阳明哲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