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名著导读《西游记》导读—猪八戒素材新人教版
高中语文名著导读《西游记》导读素材新人教版 (1)

《西游记》导读【背景资料】《西游记》主要描写的是孙悟空保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
唐僧取经是历史上一件真实的事。
大约距今一千三百多年前,即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仅25岁的青年和尚玄奘离开京城长安,只身到天竺(印度)游学。
他从长安出发后,途经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历尽艰难险阻,最后到达了印度。
他在那里学习了两年多,并在一次大型佛教经学辩论会任主讲,受到了赞誉。
贞观十九年(645)玄奘回到了长安,带回佛经657部。
他这次西天取经,前后十九年,行程几万里,是一次传奇式的万里长征,轰动一时。
后来玄奘口述西行见闻,由弟子辩机辑录成《大唐西域记》十二卷。
但这部书主要讲述了路上所见各国的历史、地理及交通,没有什么故事。
及到他的弟子慧立、彦琮撰写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则为玄奘的经历增添了许多神话色彩,从此,唐僧取经的故事便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
南宋有《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金代院本有《唐三藏》、《蟠桃会》等,元杂剧有吴昌龄的《唐三藏西天取经》、无名氏的《二郎神锁齐大圣》等,这些都为《西游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
吴承恩也正是在民间传说和话本、戏曲的基础上,经过艰苦的再创造,完成了这部令中华民族为之骄傲的伟大大文学巨著。
【作者介绍】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人。
约生于明弘治十三年至正德初年之间(1500—1510),约卒于万历十年(1582)。
吴承恩的曾祖父、祖父都是读书人,任过县学的训导、教谕。
但到了他父亲吴锐这一辈,由于家贫困,出赘徐家,“遂袭徐氏业,坐肆中”,当起了小商人。
尽管如此,吴家却不失读书的传统。
据说其父吴锐虽为商人,不仅为人正派,而且好读书,好谈时政,这自然对吴承恩产生较大影响。
吴承恩从小就很聪明,很早入了学,少年得志,名满乡里。
天启《淮安府志》卷十六说吴承恩“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
”但成年后的吴承恩却很不顺利,在科举进身的道路上屡遭挫折,到四十多岁才补了一个岁贡生,五十多岁任过浙江长兴县丞,后又担任过荆王府纪善,这是同县丞级别差不多的闲职。
名著导读:西游记《西游记》人物名称趣谈——猪八戒

《西游记》人物名称趣谈——猪八戒
自《西游记》这部书问世以来,猪八戒这个名字可谓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其由来也,他以相为姓,姓猪、自称戒了“五荤三厌”,故其师据此为其取一浑名——八戒。
‘五荤’西方认为是‘大蒜’、‘小蒜’、‘兴渠’、‘慈蒜’、‘茖葱’道家认为‘韭’、‘蒜’、‘芸薹’、‘胡荽’、‘薤’。
不论东方还是西方此五种植物都是辛辣之物,也叫五辛。
佛道认为,生吃五辛平添烦恼,熟食则生发淫念,而且口臭不利交流。
对修行者来说,杂念不能止息有碍修炼提升,所以要戒食。
‘三厌’指的是天上的雁,陆地的狗,水里的龟。
大雁一生一夫一妻,失去一方,其另一方终生不再娶或不再嫁,所以不忍食之;狗有护主之心,忠心耿耿,也不忍食之,只是龟有君臣忠敬之心不好理解,笔者认为龟象征吉祥长寿,故不忍食之可否?一家之言,一家之言。
猪八戒一个好吃懒做,贪图女色胸无大志之人也在努力八戒,了不得。
我们生活中有多少人能做的如猪八戒好,吸烟上瘾,嗜酒成性更别说吸毒了。
就连平日的迟到早退出口脏话随手丢杂物也改不了,更不要说七戒八戒的了,一个好吃的猪,能在吃上戒八种食物,真了不得。
俗话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其八戒之谓也。
高中语文名著导读西游记梗概素材新人教版

《西游记》梗概东胜神州傲来国有一座花果山,山顶耸立着一块仙石,受日精月华,产下一石猴。
石猴身手不凡,异常勇敢,被推为水帘洞洞主。
后来,石猴四海拜师求艺,在西牛贺州得到菩提祖师的指授,得名孙悟空,学会了七十二般变化,一个筋斗云,可行十万八千里。
归来后自号“美猴王”,去东海龙宫借兵器,得大禹定海神针,化名“如意金箍棒”,可大可小,重一万三千五百斤。
又去阴曹地府,反猴属名字从生死簿上勾销。
龙王、地藏王去天庭告状,玉帝欲遣兵捉拿。
太白金星建议,把孙悟空召入上界,授他做弼马温,在御马监管马。
猴王开头不知官职大小,后知实情,觉得委屈了自己,于是打出天门,返回花果山,自称“齐天大圣”。
玉皇大帝派李天王率天兵天将捉拿孙悟空,美猴王连败二郎神、哪吒二将。
太白金星二次到花果山,请孙悟空上天做齐天圣,管理蟠桃园。
孙悟空偷吃了蟠桃,又搅了王母娘娘的蟠桃宴,盗食了太上老君的金丹逃离天宫。
玉帝再派李天王率天兵捉拿,双方争持不下,观音菩萨举荐灌江口二郎真君助战。
孙悟空与二郎神赌法斗战,不分胜负。
太上老君使暗器击中悟空。
悟空被擒。
玉帝使刀砍斧剁、火烧雷击,不能损伤悟空毫毛。
太上老君又反悟空置丹炉锻炼,七七四十九日开炉,孙悟空依然无伤,在天宫大批出手。
玉帝请来佛祖如来,反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饥时,给他铁丸子吃,渴时,给他熔化的铜汁喝。
如来因南赡部州贪淫乐祸,多杀多争,派观音菩萨去东土寻取经人,去西天取经,劝化众生。
观音菩萨在流沙河、云栈洞、五行山分别度化沙悟净、猪悟能、孙悟空三人,将来做东土取经人的徒弟,又度白龙给取经人做脚力。
唐太宗开科取士,海州陈光蕊中得状元,被丞相之女殷温娇抛球打中,做了佳婿,但在去江州上任征途中被贼艄刘洪、张彪谋害。
殷温娇产下一子,抛流江中,被金山寺法明和尚所救,取名江流,十八岁受戒,法名玄奘。
后母子相见,报了前仇。
泾河老龙因赌卦少降雨水,触犯天条当斩,求唐太宗救命。
魏征丞相梦斩泾河龙,太宗魂被追入阴司对证,还生后修建“水陆大会”,请陈玄奘主行法事,开演诸品妙经。
人教版七上语文名著《西游记》导读与练习(含答案)

《西游记》名著导读【小说主题】本书通过神话的形式,表现了丰富的社会内容,曲折地反映出现实的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和要求。
在孙悟空身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反抗专制压迫、战胜邪恶和征服自然力的强烈愿望;深深地植要于富有斗争传统的中国人民历史生活的土壤之中,是中国广大人民群众长期斗争生活的艺术概括。
它是理想和现实相结合的产物。
【主要内容】主要写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人保护唐僧西行取经,沿途遇到八十一难,一路降妖伏魔,化险为夷,最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
主要由孙悟空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唐僧和孙悟空等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等三大部分,一路上历尽千辛万苦,战胜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经过九九八十一难,功成圆满,终成正果。
赞扬了以孙悟空为主的师徒四人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可贵精神。
内容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一到七回)介绍孙悟空的神通广大,大闹天宫;第二部分(八到十二回)包括唐僧出世", "如来说法","观音访僧","魏征斩龙"、"唐王入冥"等几个小故事,交代取经缘起,起着过渡和衔接作用。
第三部分(十三到一百回)"西天取经",其中包含"九九八十一难","八十一难"中又曲四十一个小故事构成,各个小故事既相对独立又前后呼应,是全书故事的主体,写悟空等降伏妖魔,最终到达西天取回真经。
【主要情节】1.大闹天宫:玉帝派十万天兵天将捉拿孙悟空,没有成功,便请孙悟空管理蟠桃园。
孙悟空偷吃蟠桃,搅了王母娘娘的蟠桃宴,又盗食太上老君的金丹后逃离天宫。
玉帝令托塔天王率十万天兵捉拿悟空。
悟空打退了众天神。
观音菩萨举荐二郎真君助战;太上老君在旁使暗器帮助,最后悟空被擒。
悟空被刀砍斧剁、火烧雷击,甚至置太上老君八卦炉锻炼四十九日,依然毫发无损,还炼成火眼金睛。
玉帝请来佛祖如来,才把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
【高中名著阅读】高考语文四大名著导读:《西游记》

【高中名著阅读】高考语文四大名著导读:《西游记》《西游记》:一个奇幻的神话世界(吴承恩,明代小说家)主要内容:本书主要描述了孙悟空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和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等故事,赞扬了以孙悟空为主的师徒四人不畏艰《西游记》:一个奇幻的神话世界(吴承恩,明代小说家)主要内容:本书主要叙述了孙悟空大闹天宫,唐僧降生和师徒四人西天求教等故事,称赞了为孙悟空居多的师徒四人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可贵精神。
由孙悟空大闹天宫、唐僧降生、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一起维护唐僧求教等三大部分共同组成。
一路上历尽千辛万苦,战胜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经过九九八十一容易,功成完满,修成正果。
人物及性格特征:孙悟空:嫉恶如仇,不怕困难,坚忍不拔,英勇无畏。
猪八戒:一方面他好吃懒做,见识短浅,一遇困难就嚷着要散伙,爱占小便宜,耍小聪明,贪恋女色,常因此出丑,成为惹人发笑的喜剧形象。
另一方面,他也还不失忠勇和善良。
在与妖魔斗争中,他总是挥舞钉耙,勇猛战斗,是孙悟空的得力助手。
而且他能知错就改,还算淳朴憨厚,自有可爱之处。
沙和尚:维护唐僧西天求教路上,任劳任怨,忠心不二。
主要事件:1、孙悟空大闹天宫;2、三打白骨精;3、车迟国斗法;4、女儿国罹难;5、真假美猴王;6、赵得贤红孩儿;7、三调芭蕉扇等写作体会:①这部小说善于说故事,可读性强;②善于塑造人物形象,它所塑造的孙悟空、猪八戒等人物使人过目不忘;③全书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大胆奇特的夸张。
有关练:1、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中,孙悟空最具备抵抗精神的故事情节就是大闹天宫。
2、《西游记》中“大闹五庄观、砸毁人参果树”的就是孙悟空。
3、《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就是我们大家比较熟识的艺术形象。
恳请根据你的写作体会,讲出他令人赞许的一种精神,并举例证明,语言必须简约。
例: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如大闹天宫。
或与恶势力斗争的精神;如三打白骨精。
4、选择《西游记》中你喜欢的一个人物,结合社会生活,说说你喜欢他的原因。
【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西游记》知识点整理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西游记》知识点整理一、填空1.《西游记》,长篇章回体神话小说,是古典神话小说中成就最高、最受喜爱的小说,但这部作品并非全无依傍,它有着历史真实的影子,即唐贞观年间玄奘远出西域取经的事件。
有《大唐西域记》和《大唐慈恩寺法师传》,对此事有详细的记载。
唐僧取经的故事、经民间文艺演出,成为以后小说的素材来源。
2.《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字汝中,号射阳山人,明代人。
3.《西游记》的作者运用了__浪漫主义__手法描绘了一个奇妙的神话世界,花果山水帘洞洞口的对联是“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
4.全书共分三大部分:第1至7回,写孙悟空出世至大闹天宫,表现的是孙悟空对自由的无限追求和斗争最终失败的悲剧,体现出了人性的自由本质与现实生活的约束的矛盾处境。
是全书的精华部分;8—12回写唐僧的来历、魏征斩蛇、唐太宗入冥府,交待取经的缘起;第13回—100回总写唐僧师徒历经八十一难,去西天大雷音寺取经,蕴含着人必须经历艰难才能最终获得幸福成功的人生真谛。
5.《西游记》中所写天下所分的四大洲分别是:东胜神洲、西牛贺洲、南赡部洲、北俱芦洲6.孙悟空的第一个师傅是菩提祖师,它的兵器原是大禹治水的定海神针,又唤如意金箍棒,大闹天宫后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
后皈依佛门,唐僧为他取名孙行者,为西天取经立下汗马功劳,后被封为斗战胜佛。
7.猪八戒又叫猪悟能,原为管理天河水兵的天蓬元帅,获罪下凡,误投猪胎,曾占福陵山云栈洞为妖,后经菩萨点化,保唐僧取经,得成正果,封为净坛使者。
8.沙僧也叫沙悟净,原为天宫中的卷帘大将,被贬下界,在流沙河为妖,后保唐僧取经,得成正果,封为金身罗汉。
9.白龙马原是西海龙王之三太子小白龙,因违逆父命被囚鹰愁涧,后化作白马驮负唐僧取经,被封为八部天龙广力菩萨。
后在化龙池中得复原身,盘绕在大雷音寺的擎天华表柱上。
10.“东胜神州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
海中有一名山,山上有一仙石,受日月精华,遂有灵通之意。
名著导读《西游记》(猪八戒义激猴王)阅读练习及答案

5.名著阅读。
(2分)
①不知孙大圣坐得高,眼又乖滑,看得他明白。
便问:“那班部中乱拜的是个夷人。
是那里来的?拿上来!”说不了,那些小猴,一窝峰,把个八戒推将上来,按倒在地。
行者道:“你是那里来的夷人?”八戒低着头道:“不敢,承问了;不是夷人,是熟人,熟人。
”行者道:“我这大圣部下的群猴,都是一般模样。
你这嘴脸生得各样,相貌有些雷堆,定是别处来的妖魔。
既是别处来的,若要投我部下,先来递个脚色手本,报了名字,我好留你在这随班点扎。
若不留你,你敢在这里乱拜!”八戒低着头,拱着嘴道:“不羞!就拿出这副嘴脸来了!我和你兄弟也做了几年,又推认不得,说是甚么夷人!”行者笑道:“抬起头来我看。
”那呆子把嘴往上一伸道:“你看么!你认不得我,好道认得嘴耶!”行者忍不住笑道:“猪八戒。
”他听见一声叫,就一毂辘跳将起来道:“正是,正是!我是猪八戒!”他又思量道:“认得就好说话了。
”
②行者道:“你不跟唐僧取经去,却来这里怎的?想是你冲撞了师父,师父也贬你回来了?有甚贬书,拿来我看。
”八戒道:“不曾冲撞他。
他也没甚么贬书,也不曾赶我。
”行者道:“既无贬书,又不曾赶你,你来我这里怎的?”八戒道:“师父想你,着我来请你的。
”
上面文字出自明朝作家的小说
《》。
第②段中的“这里”指的
是,猪八戒来到此地是为了请孙悟空去降服________。
答案:
5.答案:吴承恩《西游记》花果山黄袍怪
评分:两空1分,共2分。
《西游记》名著导读

《西游记》名著导读一、主要内容本书主要描述了孙悟空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和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等故事,赞扬了以孙悟空为主的师徒四人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可贵精神。
由孙悟空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一起保护唐僧取经等三大部分组成。
一路上历尽千辛万苦,战胜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经过九九八十一难,功成圆满,终成正果。
二、人物性格1、唐僧:诚实善良,一心向佛,慈祥,胆小怕事,迂腐,鉴别能力差。
2、孙悟空:桀骜不驯,勇敢机智,神通广大,百折不挠,敢作敢当,嫉恶如仇,不怕困难,坚忍不拔,英勇无畏。
3、猪八戒:一方面他好吃懒做,见识短浅,爱搬弄是非,一遇困难就嚷着要散伙,爱占小便宜,耍小聪明,贪恋女色,常因此出丑,成为惹人发笑的喜剧形象;另一方面,他也还不失忠勇和善良。
在与妖魔斗争中,他总是挥舞钉耙,勇猛战斗,是孙悟空的得力助手;第三方面他能知错就改,还算淳朴憨厚,自有可爱之处。
4、沙和尚:保护唐僧西天取经路上,任劳任怨,忠心不二,没有主见。
三、人物评价1、唐僧:虽然是以取经为责任的师父,但是实际上他却是个性儒弱,伪善怕死,缺乏超越的理解。
他为人虽然善良仁慈,却不能够明辨是非,反而屡屡听信猪八戒的挑拨,误会能识破妖魔诡计的孙悟空。
总是在落入陷阱之后,才大喊「悟空,救我!」。
2、孙悟空:孙悟空他天资聪敏,思想跟行动都敏捷如风,学得一身高强的法术,吹一口气,就能够七十二变,并且有法宝金箍棒,缩小如针,放大如铜棒,筋斗云一驾,就能够上天下地。
悟空仍有猴性,他精明顽皮,爱作弄。
他故意叫猪八戒去巡山探路,自己则变作小虫,暗中监视爱偷懒的八戒。
可见他心思细密和不减顽皮的本性。
孙悟空天不怕,地不怕,所以他敢一闹海龙王,二闹地狱府,三闹天宫,并且还和佛祖打赌。
由此可见他叛逆、不愿受拘束、不墨守成规的个性。
充沛的生命力、大无畏的精神、笃实的性格和乐观的个性,使得他不怕吃苦,勇於面对挑战。
他这一种冒险犯难的精神,充份显现了英雄的特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游记》导读——猪八戒
除孙悟空外,《西游记》中另一个被人们津津乐道的人物就是猪八戒。
这个可爱可笑又有些可气的形象十分迎合大众文化,民间流传与他有关的歇后语如“猪八戒背媳妇——费力不讨好”、“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猪八戒的后脊梁——无能之辈(悟能之背)”、“猪八戒的武艺——倒打一耙”等等,无一不是带着调侃、揶揄的意味。
猪八戒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呢?且让我们看看他的三张脸吧。
第一张脸:猪脸
闭上眼睛去想,一张相貌丑陋、长嘴大耳的猪脸,一副胖大臃肿、笨拙可爱的身材,还有肩上一把沉甸甸的钉耙会一起跳入我们的脑海。
相信单凭这长相就会引发我们的一阵笑声,再加上他名副其实的猪性——贪吃好睡、笨拙懒惰,更为小说增添了不少引人发笑的戏剧因素。
八戒贪吃,可谓饥不择食,且食肠甚大:“一顿要吃三五斗米饭;早间点心,也得百十个烧饼才够。
”在五庄观,一口把人参果囫囵吞下竟不知味道;在西梁国,将五花八门的菜肴“一骨辣噇了个磬尽”;在光禄寺,将一席果菜、汤饭、酒水吃得丝毫不剩……八戒贪睡,可谓倒头便着,鼾声如雷。
因身体笨拙,又加性情懒惰,八戒常是有空便在“草科里睡睡”、“使钉耙打个地铺”。
即使去化斋,也常不考虑饥饿难耐的师傅,有空便歇息歇息,直叫人看得哭笑不得。
第二张脸:神脸
为保护唐僧取经,八戒一路斩妖除魔,也立下了汗马功劳。
他本是掌管天河的天蓬元帅,只因犯错被贬下尘凡,不想投在猪胎里,变得这般模样。
与悟空相比,他仅有三十六般变化,并不能随心所欲,只好变些笨重的东西。
但面对妖魔,八戒也勇猛作战,从不屈服,一把九齿钉耙使得“播土扬尘天地暗,飞砂走石鬼神惊”。
虽然武艺不强,经常被妖怪擒拿,但他并不畏惧,往往还要嘲讽妖怪几句。
他常常和悟空并肩作战,很多时候,如果没有八戒挥耙上阵,悟空恐怕也是孤掌难鸣,难成大事。
第三张脸:人脸
八戒有许多普通人的优点:率性而为,憨厚淳朴,吃苦耐劳。
他几乎从不隐瞒自己的欲望,有一种摆脱一切束缚的无牵无挂的天真。
虽常受到师兄的戏弄和训斥,但怨而不恨,始终不作计较,自得其乐。
取经路上的脏活、累活多也是他干的,虽然嘴里免不了多些唠叨和埋怨。
八戒也有许多普通人的缺点:贪财好色,易于动摇,自私自利,说谎善变。
八戒看到金
钱就心痒,为此常偷纳棉背心,耳朵眼里偷攒私房钱。
八戒贪恋女色,当天蓬元帅时因调戏嫦娥被贬出天庭,贬落凡间后在高老庄掳了高翠兰做媳妇,取经一路见了美女,不论神、人、妖,都两眼发直,寸步难行。
不过,八戒贪财,却绝不巧取豪夺;贪色,却从来贪而未淫。
对于取经,八戒最易于动摇,师傅被擒,他常常嚷着要“分行李”、“散伙”;为了保护自己,他又常常撒谎,耍小心眼。
在悟空面前他会甜蜜地喊“哥哥”,可一旦悟空离开,就骂他“弼马温”、“臭猴子”。
这种自作聪明,又说谎善变的小把戏,就如同未经世事的儿童,我们读来不仅没有觉得讨厌可恨,反而是感到可爱十足。
这就是猪八戒的三张脸,每一张都惹人发笑。
他滑稽荒唐的一幕幕表演为读者带来了无穷的乐趣,也使他成为文学舞台上一个令人难忘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