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第六章习题答案关慧贞

合集下载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习题答案关慧贞教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习题答案关慧贞教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第三版思考题与习题答案第一章机械制造及装备设计方法1.为什么机械制造装备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作用?答:制造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的支柱产业,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载体及其转化为规模生产力的工具与桥梁。

机械制造业的生产能力主要取决于机械制造装备的先进程度,装备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综合制造能力的集中体现,重大装备研制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准。

2.机械制造装备与其它工业装备相比,特别强调应满足哪些要求,为什么?答:机械制造装备与其它工业装备相比应具备的主要功能中,除了一般的功能要求外,应强调柔性化、精密化、自动化、机电一体化、节材节能、符合工业工程和绿色工程的要求;更加注重加工精度方面的要求、强度、刚度和抗振性方面的要求、加工稳定性方面的要求、耐用度方面的要求、技术经济方面的要求。

3.柔性化指的是什么?试分析组合机床、普通机床、数控机床、加工中心和柔性制造系统的柔性化程度。

其柔性表现在哪里?答:即产品结构柔性化和功能柔性化。

产品结构柔性化是指产品设计时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法和机电一体化技术,只需对结构作少量的重组和修改,或修改软件,就可以快速地推出满足市场需求的,具有不同功能的新产品。

功能柔性化是指只需进行少量的调整,或修改软件可以方便地改变产品或系统的运行功能,以满足不同的加工需要。

数控机床、柔性制造单元或系统具有较高的功能柔性化程度。

在柔性制造系统中,不同工件可以同时上线,实现混流加工。

普通机床、组合机床、数控机床、加工中心和柔性制造系统的柔性化程度依次增高,其柔性表现在机床结构柔性化和功能柔性化,其中,柔性制造系统的柔性化程度最高。

4.如何解决用精密度较差的机械制造装备制造出精密度较高机械制造装备来?答:采用机械误差补偿技术或采用数字化技术分析各种引起加工误差的因素,建立误差的数学模型,将误差的数学模型存入计算机。

在加工时,由传感器不断地将引起误差的因素测出,输入计算机,算出将产生的综合误差,然而由误差补偿装置按算出的综合误差进行补偿。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关慧贞)习题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关慧贞)习题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关慧贞)习题1.钻床的主运动参数为主轴的转速 ,品的主参数应尽可能采⽤优先数系。

2.辅助⽀承和可调⽀承的区别辅助⽀承起定位作⽤,可调⽀承不起定位作⽤。

3.产品系列化设计的”三化”是指系列化、标准化、通⽤化。

4.磨床的主运动是指砂轮的回转运动。

5.主轴的变速范围是指主轴的最⼤转速与最⼩转速的⽐值。

6.有级变速主轴转速⼀般按等⽐级数排列。

7.进给系统中,各传动件的计算转速是最⾼转速。

8.机床⽀承件常⽤的材料是铸铁。

9. 设计分级变速箱时,变速箱公⽐取⼤于电动机的恒功率调速范围,变速箱结构简单 ,主传动系功率特性图缺⼝。

10.专⽤机床夹具⾄少必须由定位装置、夹紧装置和底座三个基本部分组成。

11. 在夹具中采⽤偏⼼轮夹紧⼯件⽐⽤螺旋压板夹紧⼯件的动作快,但其⾃锁性要⽐后者差。

12.料仓式上料装置的基本组成是料仓,隔料器,上料器,上料杆和卸料杆。

13.在选择机床主轴滚动轴承时,后轴承精度常⽐前轴承精度低。

14.磨床运动功能图的运动功能式为 W/CfZfXfBaCp /T 。

15.⽆论是⽅形、圆形或矩形,空⼼截⾯的刚度都⽐实⼼截⾯的⼤,圆形截⾯的抗扭刚度⽐⽅形截⾯⼤,抗弯刚度⽐⽅形截⾯⼩。

⼆、计算题:(10%)⼯件定位的三种⽅案如图所⽰,要求加⼯表⾯DB 距孔尺⼨为A,试分析计算各种定位⽅案的定位误差?哪种定位⽅案较好?解:(1)mm D 52.045sin 2/17.04.0=+=?(2)mm D 485.02/17.04.0=+=?(3)mm D 82.0)08.017.017.0(4.0=+++=?B ⽅案较好。

三、分析题:(15%)设计升降台铣床主传动系统,?=1.41,主轴转速为n=45~2000r/min ,电动机转速为min /1440r n =电。

(1)写出结构式 (2) 画出转速图1.答:⼗⼆级转速为:45r/min,63r/min,90r/min,125r/min,180r/min,250r/min,355r/min,500r/min,710r/min,1000r/min,1400r/min,2000r/min12=31×23×262.某机床主轴的转速图如图所⽰,若主轴计算转速为160r/min,要求确定各中间传动轴及各齿轮的计算转速。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后答案第六章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后答案第六章

6-1.什么是生产过程、工艺过程和工艺规程?答:①机器的生产过程是将原材料转变为成品的全过程。

②在生产过程中,凡是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位置和性质等,使其成为成品或半成品的过程成为工艺过程。

③人们把合理工艺过程的有关内容写成工艺文件的形式,用以指导生产,这些工艺文件即称为工艺规程。

6-2.何为工序、工步、走刀?答:①工序:一个工序是指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台机床上(或一个工作地点),对同一工件(或同时对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②工步:是在加工表面不变,加工工具不变、切削用量不变的条件下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序。

③走刀:是加工工具在加工表面上加工一次所完成的工步。

6-3.零件获得尺寸精度、形状精度、位置精度的方法有哪些?答:①尺寸精度的获得方法:试切法、定尺寸道具法、调整法、自动控制法。

②形状精度的获取方法:轨迹法、成形法,展成法。

③位置精度的获得与工件的装夹方式和加工方式有关。

当需要装夹加工时,有关表面的位置精度依赖夹具的正确定位来保证,如果工件一次装夹加工多个表面时,各表面的位置精度则依赖机床的精度来保证,如数控加工中主要靠机床的精度来保证工件各表面之间的位置精度。

6-4.不同生产类型的工艺过程有何特点?答:各种生产类型的工艺过程的主要特点如下表:6-5试简述工艺规程的设计原则、设计内容及设计步骤:答:步骤:原则:①所设计的工艺规程应能保证机器零件的加工质量;达到设计图样上规定的各项技术要求。

②应使工艺过程具有较高的生产率,是产品尽快投放市场。

③设法降低制造成本。

④注意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保证生产安全。

设计内容及步骤:⒈分析研究产品的装配图和零件图⒉确定毛坯⒊拟定工艺路线,选择定位基面⒋确定各工序所采用的设备⒌确定各工序所采用的刀具、夹具、量具和辅助工具⒍确定各主要工序的技术要求及检验方法⒎确定各工序的加工余量,计算工序尺寸和方差⒏确定工时定额⒐确定切削用量⒑技术经济分析⒒填写工艺文件6-6.拟定工艺路线需完成的工作答:确定加工方法,安排加工顺序,确定定位夹紧方法,以及安排热处理、检验及其他辅助工序(去毛刺、倒角等)。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关慧贞)计算题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关慧贞)计算题

1、某数控车床,主轴最高转数n max =3000 r/min ,最低转数n min =35 r/min ,计算转速n j =180 r/min,采用直流电动机,电动机的额定转速为n d =1500 r/min ,最高转速为4000 r/min ,试设计分级变速箱的传动系统,画出其转速图。

解: R n =3000/180 =16.67 ,R d =4000/1500=2.67 , R n = R d *ΦZ-1取 Z=2 , Φ=16.67/2.67=6.24转数图已知某机床的主轴转速为n=100~1120r/min ,转速级数Z=8,电动机转速n m =1440r/min 。

试根据机床主传动系统的设计原则,完成:1. 拟定传动系统的结构式;2. 设计转速图;3. 画出转速图。

答:1. 计算公比φ 已知:1001120=R ,Z=8 . 根据 1-=Z R ϕ, 则719.11lg 1lg lg =-=Z R ϕ, 即:φ=1.41 2.确定传动组、传动副和扩大顺序根据传动组和传动副拟定原则,可选方案有:① Z=4ⅹ2; ② Z=2ⅹ4;③ Z=2ⅹ2ⅹ2在方案①,②中,可减少一根轴,但有一个传动组内有四个传动副,增加传动轴轴向长度,所以选择方案③:Z=2ⅹ2ⅹ2根据前疏后密原则,选择结构式为: 8=21ⅹ22ⅹ243. 转速图绘制设计① 主轴各级转速为:100,140,200,280,400,560,800,1120 r/min② 确定定比传动比:取轴Ⅰ的转速值为800r/min ,则电机轴与轴 的传动比为:8.1114408000==i③ 确定各变速组最小传动比从转速点800 r/min 到100r/min 共有6格,三个变速组的最小传动线平均下降两格,按照前缓 后急的原则,第二变速组最小传动线下降2格;第一变速组最小传动线下降2-1=1格;第三变速组最小传动线下降2+1=3格。

4. 绘制转速图。

关慧贞 主编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 第 3 版 复习复习资料 复习习题加上答案 有用 复习资料

关慧贞  主编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        第  3  版  复习复习资料 复习习题加上答案     有用    复习资料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复习题(2013年)考试题型:一、单项选择题10分二、填空题20分三、简答题30分四、计算题40分第一章机械制造及装备设计方法一、单项选择题1.下面哪一项不属于数字化制造支撑技术。

[ D ]A. 虚拟现实B. 计算机网络C. 快速原型D. LAF生产系统2. 下面哪一项不属于现代生产和管理技术。

[ A ]A. “刚性”生产B. 准时生产C. 快速可重组制造D. 并行工程3. 20世纪50年代末出现的人工智能技术,它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 D ]。

A. 专家系统B. 人工神经网络C. 遗传算法D. 绿色制造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机械制造装备应满足的一般功能要求。

[ D ]。

A. 技术经济方面的要求B. 加工稳定性方面的要求C. 耐用度方面的要求D. 自动化方面的要求5.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机械制造装备应满足的一般功能要求。

[ D ]。

A. 强度、刚度和抗振性方面的要求B. 加工稳定性方面的要求C. 耐用度方面的要求D.精密化方面的要求二、填空题6. 现代化机械制造装备向高效、高速、__高精度__方向发展。

7. 系列型谱内产品扩展的方式有___纵系列___、横系列和跨系列扩展三类。

8. 现代化机械制造装备多功能复合化、__柔性__自动化的产品称为发展的主流。

9. 系列型谱内一组功能、工作原理和结构相同,而尺寸和性能参数不同的产品称为___纵系列___产品。

10. 现代化机械制造装备__智能__制造技术和智能化装备有了新的发展。

11. 系列型谱内采用相同的主要基础件和通用部件的不同类型产品称为__跨系列__产品。

第二章 金属切削机床设计一、单项选择题1. 机床的总体结构方案设计中,刀具只有旋转运动的运动分配式为 [ D ]。

A. T C Y Z X W p f f f /,,,/∙B. T C Y Z X W p f f f /,,/∙C. T C Y Z X W p f f f /,,/∙D. T C Y Z X W p f f f /,,/∙2. 与机床振动无直接关联的因素是[ D ]。

关慧贞__主编___机械制造装备设计________第__3__版__复习复习资料_复习习题加上答案_____有用____复习资料

关慧贞__主编___机械制造装备设计________第__3__版__复习复习资料_复习习题加上答案_____有用____复习资料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复习题(2013年)考试题型:一、单项选择题10分二、填空题20分三、简答题30分四、计算题40分第一章机械制造及装备设计方法一、单项选择题1.下面哪一项不属于数字化制造支撑技术。

[ D ]A. 虚拟现实B. 计算机网络C. 快速原型D. LAF生产系统2. 下面哪一项不属于现代生产和管理技术。

[ A ]A. “刚性”生产B. 准时生产C. 快速可重组制造D. 并行工程3. 20世纪50年代末出现的人工智能技术,它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 D ]。

A. 专家系统B. 人工神经网络C. 遗传算法D. 绿色制造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机械制造装备应满足的一般功能要求。

[ D ]。

A. 技术经济方面的要求B. 加工稳定性方面的要求C. 耐用度方面的要求D. 自动化方面的要求5.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机械制造装备应满足的一般功能要求。

[ D ]。

A. 强度、刚度和抗振性方面的要求B. 加工稳定性方面的要求C. 耐用度方面的要求D.精密化方面的要求二、填空题6. 现代化机械制造装备向高效、高速、__高精度__方向发展。

7. 系列型谱内产品扩展的方式有___纵系列___、横系列和跨系列扩展三类。

8. 现代化机械制造装备多功能复合化、__柔性__自动化的产品称为发展的主流。

9. 系列型谱内一组功能、工作原理和结构相同,而尺寸和性能参数不同的产品称为___纵系列___产品。

10. 现代化机械制造装备__智能__制造技术和智能化装备有了新的发展。

11. 系列型谱内采用相同的主要基础件和通用部件的不同类型产品称为__跨系列__产品。

第二章 金属切削机床设计一、单项选择题1. 机床的总体结构方案设计中,刀具只有旋转运动的运动分配式为 [ D ]。

A. T C Y Z X W p f f f /,,,/∙B. T C Y Z X W p f f f /,,/∙C. T C Y Z X W p f f f /,,/∙D. T C Y Z X W p f f f /,,/∙2. 与机床振动无直接关联的因素是[ D ]。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关慧贞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关慧贞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关慧贞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1-1 为什么说机械制造装备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制造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也是科技技术发展的载体及使其转化为规模生产力的工具和桥梁。

装备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综合制造能力的集中表现,重大装备研制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准。

1-2 机械制造装备与其他工业化装备相比,特别强调应满足哪些要求?为什么?柔性化精密化自动化机电一体化节材节能符合工业工程要求符合绿色工程要求1-3 柔性化指的是什么?试分析组合机床、普通机床、数控机床、加工中心和柔性制造系统的柔性化程度。

其柔性表现在哪里?柔性化有俩重含义:产品机构柔性化和功能柔性化。

数控机床、柔性制造单元或系统具有较高的功能柔性化程度。

在柔性制造系统中,不同工件可以同时上线,实现混流加工。

组合机床其柔性表现在机床可进行调整以满足不同工件的加工。

1-7 对机械制造装备如何进行分类?加工装备:采用机械制造方法制造机器零件的机床。

工艺装备:产品制造是用的各种刀具、模具、夹具、量具等工具。

仓储运输装备:各级仓库、物料传送、机床上下料等设备。

辅助装备:清洗机和排屑装置等设备。

1-9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有哪些类型?他们的本质区别是什么?类型:创新设计、变型设计和模块设计1-12 哪些产品宜采用系列化设计方法?为什么?有哪些优缺点?系列化设计方法是在设计的某一类产品中,选择功能、结构和尺寸等方面较典型产品为基型,运用结构典型化、零部件通用化、标准化的原则,设计出其他各种尺寸参数的产品,构成产品的基型系列。

优点:1)用较少品种规格的产品满足市场较大范围的需求。

2)可以减少设计工作量,提高设计质量,减少产品开发的风险,缩短产品的研制周期。

3)可以压缩工艺装备的数量和种类,有助于缩短产品的研制周期,降低生产成本。

4)零备件的种类少,系列中的产品结构相似,便于进行产品的维修,改善售后服务质量。

5)为开展变型设计提供技术基础缺点:用户只能在系类型谱内有限的品种规格中选择所需的产品,选到的产品,一方面其性能参数和功能特性不一定最符合用户的需求。

第六章习题答案机械制造工艺学

第六章习题答案机械制造工艺学

2
2
Δ0 = Δ1 - Δ2 - Δ 4 - Δk 解得: Δk = -0.107
⑧计算中间尺寸
Akm = Ak + Δk = 7 + (-0.107) = 6.893
初步拟定补偿环的尺寸 Akc = 6.893± 0.018
⑨验算装配后封闭环的极限尺寸
L0E max = A0m + 1 T 0L = 0.1+ 1 × 0.222 = 0.211
⑥计算协调环平均尺寸,除协调环之外各环的中间偏差
Δ0 = 0.15 + 0.05 = 0.1 2
Δ2 = - 0.018 = -0.009 2
Δ3 = - 0.015 = -0.0075 2
Δ4 = - 0.018 = -0.009 2
由 Δ0 = Δ1 - Δ2 - Δ3 - Δ4 得 Δ1 = 0.0745
③选择 A3 为修配环,属于“越修越大”的情况
④查表可得:T1 = 0.1 T2 = T4 = 0.043 T3 = Tk = 0.03(6 经济加工精度 IT 9)
按照入体原则,确定上述各组成环的尺寸
A2
=
A4
=
17
0 -0.043
mm
A1 = 41-00.1 mm
⑤计算封闭环实际公差 T 0L = T1 + T 2 + Tk + T 4 = 0.222
修配装配法是将装配尺寸链中各组成环的公差相对于互换装配法所求之值增大使其能按现有生产条件下较经济的加工精度制造装配时通过去除补偿环或称修配环是预先选定的某一组成环部分材料改变其实际尺寸使封闭环达到精度要求的装配方法
《机械制造工艺学》习题参考答案
常同立、杨家武、佟志忠编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物流系统设计
习题与思考题(参考答案)
1.试述物流系统设计的重要意义。

生产活动可主要概括为四个基本环节,即加工、搬运、停滞、检验,其中机床作业时间占5%左右,95%左右的时间处于储存、装卸、等待或出运状态。

要缩短生产周期,必须同时改善这四个环节,尤其是搬运和停滞。

虽然加工是制造生产价值的主作业,然而它对缩短整个系统生产周期的作用并不显著。

企业物流不合理现象普遍存在,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合理进行物流系统的设计,可以在不增加或少增加投资的条件下,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

2.物流系统的组成环节有哪些?物流系统设计时应满足哪些要求?(1)物流系统的结构一般分为水平式和垂直式。

水平式生产企业物流系统由供应物流子系统、生产物流子系统和销售物流子系统组成;垂直式生产企业物流系统一般由管理层、控制层和执行层组成。

(2)a.连续性和流畅性;b. 平行性与交叉性;c. 比例性和协调性;d. 均衡性与节奏性;e. 准时性;f. 柔性和适应性。

3.料仓式和料斗式上料装置、上下料机械手各适用于什么场合?
(1)料仓式上料装置适用于工件尺寸较大,且形状复杂难以自动定向的场合,主要应用于大批量及加工时间较长的工件的生产;
(2)料斗式上料装置主要适用于形状简单、尺寸较小的毛坯件的上料,广泛应用于各种标准件厂、工具厂、钟表厂等大批量生产厂家;
(3)上下料机械手适用于形状、尺寸特殊的工件,广泛应用于对柔性要求较高的企业。

4.料仓式和料斗式上料装置的基本组成及其主要区别是什么?
(1)料仓式上料装置主要由料仓、隔料器、上料器、上料杆、下料杆等部分组成;料斗式上料装置主要由装料机构、储料机构组成,装料机构由料斗、搅拌器、定向器、剔除器、分路器、送料槽、减速器等组成,储料机构由隔离器、上料器等组成。

(2)料斗式上料装置与料仓式上料装置的主要不同点在于,后者只是将已定向整理好的工件由储料器向机床供料,而前者则可对储料器中杂乱的工件进行自动定向整理再送给机床。

5.振动式上料装置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圆筒形料斗由内壁带螺旋送料槽的圆筒和底部呈倒锥形的筒底组成,筒底呈倒锥形以便工件向四周移动,进而进入筒壁上的螺旋送料槽。

料斗底部通过三个联接块与三个板弹簧相连。

当电磁振动器通电时,其铁芯线圈吸引筒底中央的衔铁,使得板弹簧产生弯曲变形,使得料斗产生上下和扭转振动。

当整个圆筒做扭转振动时,工件将沿着螺旋形的送料槽逐渐上升,并在上升过程中进行定向,自动剔除位置不正确的工件。

上升的工件最后从料斗上部出口进入送料槽。

6.目前机床间工件传输装置有哪几种?各适用于哪些场合?
(1)托盘及托盘交换器,多用于柔性化自动生产线,也可起到小型中间储料库的作用,以补偿随机、非同步生产的节拍差异;
(2)随行夹具,适用于结构形状较复杂而缺少可靠运输基面的工件或质地较软的有色金属工件的传输;
(3)各种传送装置,常见的有滚道式、带式、悬挂式等多种,多用于物料的暂存和缓冲;
(4)有轨运输小车,适用于运送尺寸和质量均较大的托盘或随行夹具,且运输路线固定不变的生产系统;
(5)无轨运输小车,适用于沿既定的引导路径行驶,并在准确位置进行自动装卸的全自动生产系统;
(6)随行工作台站,用于生产中的过渡和缓冲。

7.为什么要采用随行夹具?随行夹具的三种返回方式各有什么特点?(1)对于结构形状比较复杂而缺少可靠运输基面的工件或质地较软的有色金属工件,常将工件先定位夹紧在随行夹具上,和随行夹具一起传送、定位和夹紧在机床上进行加工。

(2)随行夹具的返回方式有上方返回、下方返回、水平返回三种。

上方返回方式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但不宜布置立式机床,调整维修机床不便,较长自动线不宜采用;
下方返回方式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但维修调整不便,同时会影响机床底座的刚性和排屑装置的布置。

多用于工位数少,精度不高的小型组合机床的自动线上;
水平返回方式占地面积大,但结构简单,敞开性好,适用于工件及随行夹具比较重、比较大的情况。

8.常见的滚道式输送装置有哪些?其特点是什么?
(1)无动力式滚子传送机、动力式滚子传送机
(2)滚道式传送机可以单独使用,也可在流水线上与其他输送机或工作机配合使用,具有结构简单、工作可靠、安装拆卸方便、易于维修、线路布置灵活等优点。

9.试述自动导引小车的工作原理、基本构成、导航方式和适用场合。

(1)工作原理:运行过程中,AGV首先必须获得任务指令,即目的工位的导向板标号,作为终点位置,同时还需得到当前位置,作为起始位置。

随后,车载机调用路径规划算法计算出最佳的行走路径,并存储路径上所要依次经过的站点位置。

完成路径规划后,AGV不断查询已存入车载计算机的工作路线信息,确定参考位置,再与传感器检验到的实际位置相比较,实现运行导引。

最后,由运动控制运算器给出驱动电动机或导向电动机的调节量,实现闭环控制。

运行中,AGV每经过一个工位,地址导向板都给出相应的信息,到达终点后调用定位程序,实现准确停车定位。

(2)AGV主要由车体、电源和充电系统、驱动装置、转向装置、控制系统、通信装置、安全装置等组成。

(3)AGV按导航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直接坐标导引、信标导引、惯性导引、电磁导引、光/化学/磁感应式导引、红外线导引、激光导引、视觉导引等方式。

(4)适用于沿既定的引导路径行驶,并在准确位置进行自动装卸的全自动生产系统。

10.AGV的自动转向方式有哪几种?特点是什么?
(1)铰轴转向式。

方向轮装在转向铰轴上,转向电动机通过减速器和机械连杆机构控制铰轴,从而控制方向轮的转向,需要有转向限位开关;
(2)差动转向式。

在AGV的左、右轮上分别装上两个独立驱动电动机,通过控制左右两轮的速度比实现车体的转向,此时非驱动轮是自由轮。

11.自动化仓库的基本类型有哪些?其应用特点是什么?
(1)基本类型:
1)按建筑形式可分为整体式和分离式;
2)按货架构造可分为单元货格式仓库、贯通式仓库(重力式货架仓库、梭式小车货架仓库)、水平循环式仓库、垂直循环式仓库。

(2)应用特点:
1)采用高层货架存储,并结合计算机管理,充分提高了空间利用率;
2)采用先进的自动化物料搬运设备,不仅能使货物在仓库内按需要自动存取,而且可以与仓库以外的生产环节进行有机连接;
3)具有快速的入出库能力,加快货物的存取节奏,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
4)减少库存资金积压。

12.堆垛机货叉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堆垛机采用相对寻址的操作方式寻找货格,当堆垛机沿巷道轨道或装卸托盘沿框架轨道行走时,每经过仓库的一列或一层,将货格地址的当前值加1或减1。

当前值与设定值快接近时,控制堆垛机或装卸托盘自动减速,当前值与设定值完全相符时,发出停车指令,装卸托盘便准确地停在设定的货格前,存入或取出货格内的货物。

13.自动化仓库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1)堆垛机停在巷道起始位置,待入库货物放置在出入库装卸站上,堆垛机的货叉将其取到装卸托盘上,将该货物存入的仓位号及调出货物的仓位号一并从控制台输入计算机。

(2)计算机控制堆垛机在巷道行走,装卸托盘沿堆垛机铅直导轨升降,自动寻址向存入仓位行进。

(3)当装卸托盘到达存入仓位前,装卸托盘上的货叉将托盘上的货物送进存入仓位。

(4)堆垛机行进到调出仓位,将货物取出,放在装卸托盘上,并带着取出的货物返回到起始位置,货叉将货物从装卸托盘送到出入库装卸站。

(5)重复上述动作,直至暂无货物调入调出指令。

14.工厂总体物流系统设计的基本步骤是什么?应注意哪些设计原则?(1)基本步骤:
1)资料的收集与分析,主要包括工厂的产品分析与物料分类;
2)工厂总体布局设计,首先是调研、收集数据,其次分析所收集资料的相互关系,提出设计方案,最后对若干设计方案进行比较选择,并组织实施;
3)车间布局设计,主要包括工艺设计与物流系统设计;
4)物料搬运设备的选择。

(2)设计原则:
1)工厂平面布置合理化;2)工厂物流活动与生产工艺流程同步化;3)物料搬运路线简捷、直线化;4)物料搬运机械化、省力化、自动化;5)单元化容器标准化、通用化;6)库存合理化;7)采用看板运输管理,保证生产物流活动准时化;
8)提倡储、运、包一体化,集装单元化;9)主要收、发、运、送流程环节尽量目视化,以便与管理。

15.车间物流设计的原则是什么?
(1)以车间生产纲领和生产类型为依据,确定车间的生产组织形式和设备布局的形式;
(2)要求工艺流程通顺,物料搬运简捷方便,避免往返交叉;
(3)根据工艺流程,选择适当的建筑形式,采用适当的高度、跨度等,充分利用建筑的空间;
(4)对车间所有的组成部分:设备、通道、作业区域、物料存放区域等进行合理的区划及协调配置;
(5)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将工位器具设置在合适的部位,便于操作工完成作业;
(6)具备适当的适应生产变化的能力。

16.物流搬运装备的选择原则是什么?
搬运距离较短的物料,其主要工作量在装卸,应选用装卸费用较低的传送设备;搬运距离较长的物料,其主要工作量在运输,应选用单位里程运输费用较低的运输设备,其装卸费用可以允许高些。

物流量低的物料应选用简单的搬运设备,以降低搬运的成本;物流量高的物料应选用复杂的搬运设备,以提高搬运的效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