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风车的故事》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做风车的故事》教案参考

《做风车的故事》教案参考

《做风车的故事》教案参考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风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帮助学生了解风车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教学内容】1. 向学生介绍风车的定义和作用。

2. 引导学生思考风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1.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风车的外观和原理。

2.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风车的了解和看法。

【教学评估】1. 通过小组讨论和提问,了解学生对风车的认识程度。

2.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情况和表现。

第二章:风车的起源和发展【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风车的历史起源和发展过程。

2. 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教学内容】1. 向学生介绍风车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2. 引导学生了解风车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特点和应用。

【教学方法】1. 通过图片和文字资料,向学生展示风车的历史发展过程。

2.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比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风车特点。

【教学评估】1. 通过小组讨论和提问,了解学生对风车历史发展的认识程度。

2.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情况和表现。

第三章:风车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风车的结构和基本组成部分。

2. 引导学生理解风车的工作原理和能量转换过程。

【教学内容】1. 向学生介绍风车的结构和基本组成部分。

2. 引导学生了解风车的工作原理和能量转换过程。

【教学方法】1. 通过图片和模型,向学生展示风车的结构和组成部分。

2.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解释风车的工作原理和能量转换过程。

【教学评估】1. 通过小组讨论和提问,了解学生对风车结构和原理的理解程度。

2.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情况和表现。

第四章:制作风车【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2. 帮助学生理解风车制作的过程和方法。

【教学内容】1. 向学生介绍风车制作所需的材料和工具。

2. 引导学生了解风车制作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教学方法】1. 通过示范和指导,引导学生动手制作风车。

小学三年级语文《做风车的故事》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做风车的故事》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导语】语⽂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门重点教学科⽬,其教学的内容是语⾔⽂化,其运⾏的形式也是语⾔⽂化。

语⽂能⼒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门重要的⼈⽂社会科学,是⼈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具。

以下是整理的⼩学三年级语⽂《做风车的故事》原⽂、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学三年级语⽂《做风车的故事》原⽂ 三百多年前,英国有位⼤科学家叫⽜顿。

⽜顿⽣在⼀个农民的家庭(tíng)⾥。

他在⼩学念书的时候,特别喜欢做⼿⼯。

奶奶给他的零⽤钱,他总是攒起来买锯,买斧头,买凿(záo)⼦。

他整天忙着做⼿⼯,学习成绩(jì)不怎么好。

有⼀天,⽜顿放学回家,看见村⼦旁边正在安装磨⾯的风车。

他停下来仔仔细细地看,⼏乎忘了回家。

以后每天放学,他都要跑去看⼀阵⼦。

风车装好了,⽜顿帮奶奶背着⼀⼝袋麦(mài)⼦去磨⾯,只见风车带动⽯磨,⽩花花的⾯粉从⽯磨周围撒下来。

⽜顿说:“奶奶,回去我也要做⼀个。

” 每天放学回家,⽜顿就钻进屋⼦丁丁当当地忙个不停。

过了些⽇⼦,⼀架⼩⼩的风车果然做成了,⽤扇⼦⼀扇,风车就吱(zhī)吱地转起来。

奶奶说:“你的风车能磨⾯吗?”⽜顿天真地说:“能。

”奶奶笑了。

第⼆天上学,⽜顿把他那⼩⼩的风车带去,摆在课桌上。

同学们都围上来看。

⽜顿得意地转着风车,⼤家也夸奖他做得好。

正在这时候,同班的卡特⼤声说:“⽜顿,风车为什么会转,你能讲出道理来吗?” “道理?”⽜顿从没想过,做⼿⼯还要懂得道理。

卡特看⽜顿发愣了,笑着说:“讲不出道理来,光会做有什么稀罕(hǎn)呢?真可笑!”同学中也迸(bèng)发出⼀阵笑声。

不知被谁⼀推,那架⼩风车掉在地上摔坏了。

⽜顿羞得满脸通红。

他捡起摔坏的风车,⼼⾥难受极了,但是没有流⼀滴眼泪。

从此,⽜顿发愤学习,遇到任何事情都要问个为什么,渐渐地养成了刻苦钻研的习惯。

2.⼩学三年级语⽂《做风车的故事》教案 教学要求 1、引导学⽣学习⽜顿发愤学习、刻苦钻研的精神。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做风车的故事》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做风车的故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做风车的故事》,使学生掌握生字词,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积极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动手操作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

2. 课文的朗读与理解。

3. 动手制作风车,体验实践活动带来的乐趣。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认读与运用。

2. 对课文情感的理解与体会。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课件或黑板报。

2. 学生准备课本、生字词卡片。

3. 教师准备风车制作材料(彩纸、竹签、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课件或黑板报,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学习课文: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并对生字词进行讲解。

3. 理解课文: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人物的情感。

4. 实践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制作风车,并进行动手操作,制作属于自己的风车。

6.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风车的制作过程,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热爱。

7.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课后复习课文,熟读生字词,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评价建议:1. 对学生的评价以鼓励为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关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

2. 对学生的评价要全面,既要评价学生的知识与技能,也要评价学生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八、教学拓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课后拓展,如调查了解风车的起源和发展历史,或者组织学生参观风能发电站,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风能的利用。

九、教学计划:本节课计划用2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主要学习课文内容,第二课时进行实践活动和总结。

语文教案-做风车的故事

语文教案-做风车的故事

语文教案-做风车的故事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做风车的故事》。

(2)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故事情节,感受主人公的聪明才智。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讨论、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2)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科学的情感。

(2)培养学生面对困难,勇于挑战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故事情节。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故事中的科学原理。

(2)如何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利用多媒体展示风车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对风车的认识。

2.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风车的故事。

二、课文朗读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理解生字词。

2.教师挑选几名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发音错误。

三、故事解析1.教师简要介绍故事背景。

2.学生分段落讲述故事内容,教师适时提问,引导学生思考。

3.分析故事中的科学原理,如风车的工作原理、风力发电等。

四、生字词学习1.教师逐个解释生字词,引导学生理解并运用。

2.学生用生字词造句。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故事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风车故事。

二、故事续写1.教师提出续写故事的要求,如:主人公在风车制造过程中遇到了新的问题,该如何解决?2.学生分组讨论,编写故事。

三、故事分享1.各组学生分享自己的故事。

2.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四、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制作风车模型。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六、课后作业1.家庭作业:完成一篇关于风车的作文。

2.课堂作业:整理课堂笔记,复习课文内容。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述《做风车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故事情节,感受主人公的聪明才智。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做风车的故事_教案教学设计

做风车的故事_教案教学设计

做风车的故事本文是关于做风车的故事,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课文说明:这篇课文讲的是英国的大科学家牛顿小时候的故事,牛顿做成了一架小风车,因为出风国为什么转的道理,受到同学们的嘲笑。

从此以后,牛顿发奋学习,逐渐养成了刻苦钻研的习惯。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了解牛顿能够朋会做风车,但讲不出道理这件事中接受教训,从而发奋学习的故事,教育学生向牛顿学习。

2继续学习预习课文,做到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能辩析多音字“几”的读音。

4学习仿照第二自然段写不,围绕着“喜欢干什么”,怎样喜欢的“写一段话的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牛顿正确对待别人的嘲笑,正视自己的缺点,发奋学习,头养成刻苦钻研的习惯。

教学难点:1理解牛顿的神态变化,“得意”、“发愣”、“羞得满脸通红。

”2理解重点句:“小风车摔坏以后,牛顿心里难受极了,但没有流一滴眼泪。

”从此,牛顿发奋学习,遇到任何事情都要问个为什么,渐渐地养成了刻苦钻研的习惯。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后,学生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

老师整理学生提出的问题:课文写了谁做风车?他为什么做风车?他怎样做风车?做风车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以上这些问题都是围绕做风车展开的,让我们带着以上的问题学习课文。

同时学习第二自然段写法,围绕着“喜欢干什么,怎样喜欢的”写一段话的方法。

最后练习朗读。

二、范读课文,听读思考: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牛顿说不出风车会转的道理,受到同学们嘲笑的?三、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名朗读,思考:(1)第一段讲了什么?(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牛顿特别喜欢做手工?四、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自由小声朗读,思考:这两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2根据下列问题批画:(1)从哪些句子或词语可以看出牛顿喜欢风车、爱做风车?(2)牛顿的风车是怎样做出来的?3投影:读下面的句子,理解带点词语的意思,再想想这些话说明什么?他每天仔仔细细地看,几乎忘了回家,以后每天放学,他都要跑去看一阵子?4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做风车》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做风车》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做风车》教学目标:1.理解何为风车,掌握风车的组成部分。

2.通过制作风车,掌握风的产生和风力的作用。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1.PPT课件2.玻璃杯、铁丝、彩纸、剪刀、麦穗等材料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问答的方式导入新课,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述:教师:同学们,你们见过风车吗?风车是用来做什么的?学生:风车是用来产生风的。

教师:非常好,风车是由什么部分组成的?我们先来看一下PPT。

2.知识讲解(10分钟)通过PPT介绍风车的组成部分,风车如何产生风力以及风力的作用。

并补充相关知识点。

1)风车主要由桥架、风车段和风车底盘等部分组成。

2)风车通过风力的作用产生动力,然后可以转动。

3)风力的大小取决于风的速度,风的速度越大,风力就越大。

3.操练实验(30分钟)教师给每个学生准备好所需材料,让学生动手制作风车。

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交流,鼓励他们提出问题。

学生们按照教师的示范,先制作风车的底座,再将风车段固定在底座上,并在风车的顶部加上麦穗。

最后,学生们把制作好的风车放在窗前,观察风车的转动情况。

4.分享体验(10分钟)教师鼓励学生互相分享制作风车的过程和心得体会,让学生们在分享中收获更多的思考和启发。

5.教学反思(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经验:教师: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你们又从中学到了什么?学生:通过制作风车,我们学到了风的作用和风车的构造。

教师:非常好,对于风车和风的作用,你们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通过这次制作风车的活动,你们学到了什么?学生:学会了动手制作风车,提高了我们的动手能力。

教师:很好,同时你们还提高了自己的创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能力,对你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很有帮助。

通过本次活动,学生不仅学会了风车的组成部分和风的作用,还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同时,通过分享和反思,学生们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做风车的故事教案教学设计

做风车的故事教案教学设计

做风车的故事教案教学设计做风车的故事教案教学设计「篇一」课文说明:这篇课文讲的是英国的大科学家牛顿小时候的故事,牛顿做成了一架小风车,因为出风国为什么转的道理,受到同学们的嘲笑。

从此以后,牛顿发奋学习,逐渐养成了刻苦钻研的习惯。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了解牛顿能够朋会做风车,但讲不出道理这件事中接受教训,从而发奋学习的故事,教育学生向牛顿学习。

2继续学习预习课文,做到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能辩析多音字“几”的读音。

4学习仿照第二自然段写不,围绕着“喜欢干什么”,怎样喜欢的“写一段话的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牛顿正确对待别人的嘲笑,正视自己的缺点,发奋学习,养成刻苦钻研的'习惯。

教学难点:1理解牛顿的神态变化,“得意”、“发愣”、“羞得满脸通红。

”2理解重点句:“小风车摔坏以后,牛顿心里难受极了,但没有流一滴眼泪。

”从此,牛顿发奋学习,遇到任何事情都要问个为什么,渐渐地养成了刻苦钻研的习惯。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板书课题:做风车的故事齐读课题后,学生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

老师整理学生提出的问题:课文写了谁做风车?他为什么做风车?他怎样做风车?做风车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以上这些问题都是围绕做风车展开的,让我们带着以上的问题学习课文。

同时学习第二自然段写法,围绕着“喜欢干什么,怎样喜欢的”写一段话的方法。

最后练习朗读。

二、范读课文,听读思考: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牛顿说不出风车会转的道理,受到同学们嘲笑的?三、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名朗读,思考:(1)第一段讲了什么?(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牛顿特别喜欢做手工?四、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自由小声朗读,思考:这两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2根据下列问题批画:(1)从哪些句子或词语可以看出牛顿喜欢风车、爱做风车?(2)牛顿的风车是怎样做出来的?3投影:读下面的句子,理解带点词语的意思,再想想这些话说明什么?他每天仔仔细细地看,几乎忘了回家,以后每天放学,他都要跑去看一阵子?4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

三年级上册语文做风车的故事教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做风车的故事教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做风车的故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风车的制作过程和风车的用途。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2)通过动手制作风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通过故事讲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2)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3)培养学生珍惜亲情、感恩他人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风车的制作过程和风车的用途。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风车制作过程中的一些技术性问题。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生字词卡片。

(3)风车制作材料(纸张、彩笔、剪刀、胶水等)。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准备好风车制作材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课件展示风车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风车。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风车的了解和印象。

(3)教师简要介绍风车的制作过程和用途,激发学生兴趣。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3)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故事情感。

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朗读。

(2)学生互相交流,巩固生字词。

(3)教师布置生字词作业,要求学生能灵活运用。

4. 动手制作风车(1)教师讲解风车的制作过程,注意事项。

(2)学生分组合作,动手制作风车。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五、作业布置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观察生活中常见的风车,了解风车的用途。

(3)写一篇关于风车的短文,可以是介绍风车、风车的制作过程或风车的用途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范文最新推荐------------------------------------------------------
《做风车的故事》教学设计
课文说明:
这篇课文讲的是英国的大科学家牛顿小时候的故事,牛顿做成了一架小风车,因为出风国为什么转的道理,受到同学们的嘲笑。

从此以后,牛顿发奋学习,逐渐养成了刻苦钻研的习惯。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了解牛顿能够朋会做风车,但讲不出道理这件事中接受教训,从而发奋学习的故事,教育学生向牛顿学习。

2继续学习预习课文,做到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能辩析多音字几的读音。

4学习仿照第二自然段写不,围绕着喜欢干什么,怎样喜欢的写
1 / 7
一段话的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牛顿正确对待别人的嘲笑,正视自己的缺点,发奋学习,头
养成刻苦钻研的习惯。

教学难点:
1理解牛顿的神态变化,得意、发愣、羞得满脸通红。

2理解重点句:小风车摔坏以后,牛顿心里难受极了,但没有流一滴眼泪。


此,牛顿发奋学习,遇到任何事情都要问个为什么,渐渐地养成了刻苦钻研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范文最新推荐------------------------------------------------------ 板书课题:做风车的故事
齐读课题后,学生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

老师整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课文写了谁做风车?他为什么做风车?他怎样做风车?做风车会发生什么样的故
事、、、、,以上这些问题都是围绕做风车展开的,让我们带着以上的问题学习课文。

同时学习第二自然段写法,围绕着喜欢干什么,怎样喜欢的写一段话的方法。

最后练习朗读。

二、范读课文,听读思考: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牛顿说不出风车会
转的道理,受到同学们嘲笑的?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名朗读,思考:
3 / 7
(1)第一段讲了什么?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牛顿特别喜欢做手工?
四、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自由小声朗读,思考:这两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根据下列问题批画:
(1)从哪些句子或词语可以看出牛顿喜欢风车、爱做风车?
(2)牛顿的风车是怎样做出来的?
3投影:
读下面的句子,理解带点词语的意思,再想想这些话说明什么?他每天仔仔细细地看,几乎忘了回家,以后每天放学,他都要跑去看一阵子?
4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

---------------------------------------------------------------范文最新推荐------------------------------------------------------ 学习围绕喜欢干什么,怎样喜欢的写一件事的方法。

五、学习第四、五、六、七自然段。

1、默读思考:同学牛顿的风车有哪些看法?卡特的意见对不对?讨论回答。

2、找出牛顿神态变化的词语,并说说这些态变化的词语说明了什么?
3、看书中插图,图上有几个人物?哪个是牛顿?哪个是卡特?说出道理?
4、指名感情朗读课文。

5、小风车被摔坏以后,牛顿为什么心里难受极了,但又没有注滴眼泪?
6、齐读最后一自然段,思考:牛顿是怎样发奋学习的?
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5 / 7
七、分组讨论:你喜欢牛顿吗?为什么?
三、齐读全文。

10做风车的故事
爱手工做风车议风车
(仔仔细细几乎每天看一阵子)(得意发愣难受)发
学习不太好刻苦钻研愤
习题:
一、用∨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ji()mo()shan()
几乎石磨扇子
---------------------------------------------------------------范文最新推荐------------------------------------------------------ ji()mo()shan()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有一天,牛顿放学回家,看见村子旁边正在安装磨面的风车。

他停下来()地
看,()忘了回家,以后()放学,他都要跑去看一阵子。

2、做风车的故事发生后,牛顿从此(),渐渐地养成了()的习惯.
3、牛顿()值得我们学习。

7 / 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