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系演变分析共22页
新中国成立六十年以来中美关系的演变

新中国成立六十年以来中美关系的演变汪堂峰内容摘要:60年来,中美双方间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这种巨变,既是新中国60年来国力由弱变强这一伟大历史进程的产物,同时也是这一伟大历史进程的“见证者”;这种巨变,既反映了中美间的互动,也反映了美国外交政策中一个永恒定的主题——对现实利益的追求。
对于美国外交政策中这种永不改变的主旋律,我们应该抱有一种清醒的认识和必要的警惕。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们不仅在国内建设的各个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外交领域的各条战线上,也是硕果累累。
就中美关系而言,60年来双方间关系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这种巨变,既是新中国60年来国力由弱变强这一伟大历史进程的产物,也是这一伟大历史进程的“见证者”。
本文拟通过对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美关系的回顾,来见证新中国由弱变强的伟大历史进程。
一、从《别了,司徒雷登》到美国把中国“无限期排斥在世界舞台之外”幻想的破灭1949年8月5日,就在司徒雷登抵达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部所在地珍珠港的当天,美国国务院就中美关系问题发表了一部题为《美国与中国的关系——着重1944~1949年时期》的白皮书。
8月18日,毛泽东发表《别了,司徒雷登》,开宗明义地宣称,“美国的白皮书,选择在司徒雷登业已离开南京、快到华盛顿、但是尚未到达的日子——八月五日发表,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他是美国侵略政策彻底失败的象征。
”①就中美关系而言,司徒雷登的离开,同样正式宣告了美国与即将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建交的可能已经荡然无存。
就在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解放南京之时,司徒雷登并未随国民党政府前往广州,而是选择留在南京。
鉴于此,毛泽东也曾对司徒雷登寄予厚望,在6月份得知其打算到北京拜见①《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9年版,第1380页。
中共领导人,以便共同探讨新时期的中美关系时,称他“会被作为许多中共人士的老朋友而受到欢迎。
”①然而,由于美国总统杜鲁门最终否决了司徒雷登的北京之行,最终不仅使他满怀遗憾地离开中国,也使美国失去了与即将诞生的新中国建交的机会。
新中国与美国关系的演变

新中国与美国关系的演变第一篇:新中国与美国关系的演变新中国与美国关系的演变中美两国自1949年以来,关系发展大致经过以下四个阶段:(一)隔绝与对峙时期)(1949——1971)1949年8月2日,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从南京取道东京回国。
同年8月8日,新华社播发毛泽东的《别了,司徒雷登》,文章称司徒雷登是“美国侵略政策彻底失败的象征”。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
而在成立的时候,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组织发动了对中国的压制,想把中国扼杀在成长的摇篮中。
在建国的初期,中美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的,是敌对的。
1950年1月12日,中国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代表着中国彻底的倒向了苏联一边,使美国立刻改变了对中国的政策。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美国一方面开始向韩派兵作战,另一方面宣布台湾地位未定,向台湾海峡派出第七舰队,阻止中国解放台湾。
6月28日毛泽东发表讲话,强烈抗议对朝鲜和韩国的侵略,并表示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决不允许任何外国势力插入干涉。
10月7日,联军越过三八线。
10月19日,中国越过鸭绿江开始参战。
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签字,朝鲜战争结束。
朝鲜战争也使中美的关系降到了冰点。
1951年4月24日为了解决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周总理前往瑞士,参加日内瓦会议。
在会议上,中美关于朝鲜战俘和被扣在美华侨留学生的问题上发生争峙。
1953年12月蒋介石为了保证台湾地区的安全,为以后的反攻大陆做准备,向美国正式提出《美台共同防御条约》的建议。
1954年9月3日,大陆命令福建沿海部队炮击金门,用武力警告台湾,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绝不允许台湾独立。
面对中国强硬的军事行动,美国担心台湾会落入中国手中(当时美国认为落入中国手中,就等于也落入苏联手中),便正式决定和台签订《共同防御条约》。
为了缓和台海局势,1955年4月,周总理在万隆会议上郑重宣布:中国人民同美国人民是友好的,中方愿意同美方坐下来谈判。
中美关系的历史沿革与现状分析原稿

中美关系的历史沿革与现状分析引言40年前,美国总统尼克松到中国访问,开启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
经过6年多艰难探索,两国在1979年1月1日实现正式建交。
40年间,中美关系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道路是坎坷曲折的,成果也是全面丰硕的。
作为世界上两个各具影响的大国,中美关系今后的发展趋向,对两国乃至整个世界的未来前景都攸关紧要,越来越引起国际社会的深切关注。
2012年10月14日,中国驻美国大使业遂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过去10年里,世界和中国都发生了深刻变化。
包括中国在的新兴国家的群体性崛起成为影响世界格局的重大事件。
中国经济总量已上升到世界第二位,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
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重要力量。
业遂说,中美关系的发展变化是中国世界关系发展变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中美重新打开交往大门40年来,在中国几代领导人和美国历届政府的共同努力下,两国关系总体保持了稳定发展势头。
过去10年可以说是中美关系迅速发展的10年。
中美关系已成为当今世界最重要、最富活力的双边关系之一。
1.中美关系的历史沿革1.1972-1989 中美关系的蜜月期中美关系基础原本非常薄弱,几乎是从冰点开始的。
1949年10月,新中国在美冷战对峙的国际大环境中诞生。
美国对向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倒”的中国充满敌意,纠集西方国家对中取了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安全上包围的敌对政策,同时还与当局缔结军事同盟,直接阻挠中国统一大业。
后来,中美两国还在朝鲜和越南打了一场半的“热战”,致使双方在相当长时期处于相互僵持和敌视状态,几乎没有任何来往。
直到1954年,在讨论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日瓦会议期间中美开始有所接触,并于1955年8月1日开始举行大使级会谈——这也成为当时中美之间唯一的沟通渠道。
到1970年2月20日,双方共举行了136次会谈,历时15年的“马拉松式谈判”在实质问题上没有取得任何进展,被称为“聋子的对话”。
中美关系专题

1、近代中美关系的演变 (1)晚晴时期对中国的军事侵略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伙同沙俄充当英法的帮凶 1900年,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签订《辛丑条约》
(2)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侵害
一战后,美国等操纵巴黎和会,签署《凡尔赛和约》,严重损害 了中国主权。 1921—1922年,华盛顿会议上签署《九国公约》,美国打破独 霸中国的局面 (3)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战时合作 1942年26国华盛顿会议,中、美等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建立国际反法西斯联盟 1945年,雅尔塔会议,损害中国主权,同时决定成立联合国, 中、美都成为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2)20世纪七十年代中美关出现转机,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
出现转机的原因: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及 两国的共同要求。 ①1971年4月,美国乒乓球队访问中国(被称为乒乓外交)
化:握手言和
②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
③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 《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3、今天的中美关系:双方共同致力于建设中美合作伙伴关系, 积极探索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4、如何认识中美关系: 中美两国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不同,存在着矛盾和摩擦,但是 中美两国有着广阔的合作前景,中美两国经济互补性强,发展 中美关系对两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加强中美两国在国 际事务中的团结与合作,对两国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关系 的发展以及对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5、你认为中美关系怎样才能健康稳定地发展? 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加强两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团结与合作; 加强两国经济贸易等领域的合作,保持合作、对话和磋商,这样 将有利于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 6、启示:国家利益和国家综合国力决定外交关系 中美两国合则两利,斗则俱伤
中美关系的发展与变化

教育交流的形式: 包括学生交流、教 师交流、课程合作、 科研合作等
教育交流的影响: 促进了中美两国的 教育发展,提高了 教育质量,增进了 两国人民的相互了 解和友谊
教育交流的挑战: 语言障碍、文化差 异、教育体制差异 等
中美文化交流的历程与现状
历史背景:中美建交以来,文化 交流逐渐增多
现状分析:中美文化交流的现状 和挑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交流方式:教育、科技、艺术等 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未来展望:中美文化交流的未来 趋势和机遇
中美民间交流的渠道与影响
教育交流:中美两国之间的学 生交流、学者互访、合作办学 等
文化交流:中美两国之间的文 化交流活动,如艺术表演、电 影展映、图书翻译等
科技交流:中美两国之间的科 技合作与交流,如联合研发、 技术转让、人才交流等
岛无核化进程
分歧:美国对朝政策较为强硬, 倾向于采取军事手段解决问会共 同推动通过多项决议,加强对
朝制裁力度
分歧:美国指责中国在朝 核问题上不作为,而中国 则认为美国在朝核问题上 的态度过于强硬,不利于
问题的解决
中美在南海争端上的立场与互动
贸易摩擦:中美贸易战,关税壁垒,贸易保护主义
合作领域:高科技产业,能源,环保,金融等
竞争领域:制造业,知识产权,市场准入等 影响:对全球经济格局的影响,对两国经济的影响,对消费者和企业的影 响
中美金融领域的合作与竞争
合作:中美两国在金融领域有 着广泛的合作,包括银行、证
券、保险等领域的合作。
合作与竞争的平衡:中美两国 在金融领域的合作与竞争需要 保持平衡,以实现互利共赢。
中美关系健康发展的路径与建议
加强沟通与对 话,增进相互 理解与信任
论中美关系的演变及未来发展趋势

论中美关系的演变及未来发展趋势中美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又分别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各国联系交往的不断发展,注定了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中美关系的好坏深刻影响着两国的全局利益,也影响着世界的和平、安全和发展。
因此,分析研究中美关系的发展规律,制定执行有效的发展战略,对维护我国的长治久安、富强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为了从更高的层面上理解现在的中美关系,我们首先要追溯一下中美关系的起源与演变。
1:抗日战争时期:中美关系蜜月期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和美国一度相处十分融洽。
美国当年给中国运送物质,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
抗战后期,美国加大了对共产党的援助。
1944 年,中共和美国的关系达到了一个顶峰。
罗斯福派出美军观察组到延安考察,毛主席十分重视。
中共中央还为此下了第一份文件,叫做“外交文件”。
这也是我党外交工作的开始。
后来,美国人又送了中国人两份大礼:第一是提议我国进入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这在客观上有利于中国。
第二是让台湾回归中国。
所以,当时中美关系处在一个非常好的状态,美国对中国确立大国的地位、对台湾回归中国,作出了建设性的贡献。
2:解放战争时期:错过握手的机会“二战”过后,在中国人民从黑暗走向光明的时候,美国不幸站错了队,站在了蒋介石的一边。
当时美国也曾想调停中国国共两党内战,成立联合政府。
中共积极响应,作出了最大让步。
中共七大的报告就是《论联合政府》。
但是蒋介石不同意成立联合政府,而且还要求中共交枪。
内战爆发后,蒋介石发话了,我和中共,有我没他,有他没我,你选吧。
当时美国犯了一个战略估计错误,认为蒋介石半年之内就可以消灭中共,自己应该站在胜利的一边。
可是蒋介石虽然得到了美国的支援,但人心向背决定了战争的胜负。
短短的三年,中共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1949 年,新中国成立,这是中美关系的又一次机遇,中共给予了美国机会,美国也曾经做过试探,但最终没有抓住机会。
中美关系从对抗到合作的转变过程是如何发生的

中美关系从对抗到合作的转变过程是如何发生的中美关系从对抗到合作的转变过程,涉及到双方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领域的互动与演变。
本文将就中美关系的历史背景、关键节点以及转变原因进行探讨,以揭示中美关系转变的脉络。
一、历史背景中美关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
当时,中国面临西方列强的入侵和割据,而美国则在追求其西部边疆地区的扩张,由此两国开始了他们独特的接触。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美关系逐渐进入对抗阶段。
二、关键节点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标志着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美国在日本投降之后,成为全球最强大的超级大国,而中国则迎来了新中国建立的时刻。
中美逐渐成为冷战时期的两个重要对手。
2. 尼克松访华: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标志着中美关系的重要改善。
两国领导人之间的会晤为后来的合作奠定了基础。
而中美两国于1979年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为两国的交流合作提供了法律上的保障。
3.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于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这是中美关系发展中的又一重要转折点。
中国开放市场、加强经济改革,逐渐崛起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成为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
经济联系的加深为中美合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三、转变原因1. 国际环境变化:冷战结束后,国际系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美国的全球霸权地位受到挑战,而中国的崛起则改变了世界格局。
双方在面对共同的挑战时,逐渐共同发展合作关系。
2. 经济互补性:中美两国在经济上具有互补性。
中国的制造业实力强大,美国则拥有创新能力和市场需求。
双方利益的交融推动中美关系从对抗转向合作,两国在贸易、投资、科技等领域进行积极合作。
3. 人民之间的交流:两国人民之间的交流和理解促进了中美关系的改善。
教育、文化以及人员交流等领域的合作,增进了两国人民对彼此的了解和友谊,为两国的合作奠定了基础。
四、展望未来中美关系的转变不断演变,呈现出合作的良好势头。
在全球化的趋势下,中美两国面临共同挑战,如气候变化、网络安全等问题。
论中美关系的发展走向

论中美关系的发展走向回顾50多年来中国的对美政策和中美关系的历史,双方既有尖锐的对立,也有真诚的合作。
冷战后的中美关系也曾经出现了多次起伏和危机,但是中美关系并未破裂,反而加深了。
其深刻的原因就在于,中美之间存在着许多共同的战略利益。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两国对亚洲和世界局势都负有重大责任。
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中美之间在许多全球性和区域性的重大问题上具有共同利益,存在着广泛的合作基础,中美经济合作的前景更是不可限量。
因此,展望21世纪的中美关系,我们有理由表示审慎的乐观。
当然,影响两国关系的负面因素也不容忽视,诸如人权问题、贸易问题、军售问题和台湾问题等,其中台湾问题事关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影响中美关系改善和发展的最大障碍,也是最容易导致中美两国发生直接冲突的敏感问题。
然而,只要中美双方能够站在历史的高度,用战略的眼光来处理中美关系,在中美3个联合公报的基础上审视和处理台湾问题,中美关系就会沿着健康的轨道顺利前进。
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
从历史上看,影响中美关系的因素很多,诸如国际格局、经济和意识形态、地缘政治和国家利益以及彼此处理双边关系的政策等等。
其中彼此处理双边关系的政策在中美关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影响。
70年代以来,美国和中国国内的一些学者已经对美国的对华政策与中美关系的关联作了比较深入的研究。
中国国内的某些年轻学者也对不同时期的中国对美政策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稳定同美国关系,是中国外交的关键。
近年来,中美关系中的合作关系越来越多,越来越广泛;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美关系的发展越来越和谐。
美国是当今最大的发达国家,在世界舞台居于权力中心。
从中国建国以来,美国一直在多方面遏止中国,企图通过经济、军事、外交等手段阻碍中国经济发展,其中的原因不难理解。
尤其在近几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一直为其他国家所震惊,而中国本身所拥有的庞大的市场,又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有利的依托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