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逛公园资料讲解
大班逛公园教案

大班逛公园教案教案标题:大班逛公园教案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公园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兴趣和观察能力。
3. 通过观察和互动,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和社交能力的发展。
教学准备:1. 图片或实物展示公园的特点和景物。
2. 活动所需的安全措施和规则的说明。
3. 集体活动所需的标志物,如帽子、背心等。
4. 学生的家长同意书和紧急联系方式。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与学生一起观看公园的图片或实物,引导他们描述公园中的不同景物和活动。
2. 向学生提问,例如:“你们喜欢在公园里做什么?你们在公园里看到过什么?”活动安排:3. 说明活动的目的和规则,例如:“今天我们将一起去公园,观察不同的植物、动物和自然景观。
在公园里,我们需要保持安全,听从老师的指示。
”4.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一名成人陪同,确保安全。
5. 在公园中,引导学生观察和探索不同的景物和活动,例如花草、鸟类、蝴蝶等。
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
6. 带领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户外游戏和活动,如踢球、玩捉迷藏等,以促进学生的社交能力和身体活动。
总结活动:7. 带领学生回到教室,进行活动的总结。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在公园中的观察和体验。
8. 引导学生总结公园的特点和他们喜欢的活动,例如:“在公园里,我们看到了很多漂亮的花和树木。
我最喜欢在草地上玩球。
”家庭联系:9. 将学生的观察和体验记录下来,制作一份简单的活动报告或照片集,与家长分享。
10. 鼓励家长与孩子一起参观其他公园,继续培养他们对自然环境的兴趣。
教学延伸:- 在教室中设置一个小型的室内公园,供学生观察和探索。
- 组织学生进行公园相关的手工制作活动,如制作花朵、树木等。
注意事项:- 确保学生的安全,提前了解公园的规定和安全措施。
- 指定足够的成人陪同学生,确保每个学生的安全和需求得到照顾。
- 鼓励学生尊重公园的环境和他人,保持公园的整洁和安静。
- 适当调整活动内容和难度,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能力水平。
逛公园大班教案范文

逛公园大班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了解公园的基本设施和功能,知道公园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2. 通过观察和交流,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表达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让幼儿了解公园的基本设施和功能。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表达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三、教学难点:1. 教育幼儿爱护公共设施,保护环境。
2. 引导幼儿在公园中与他人和谐相处。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公园的相关图片、视频或实物模型。
2. 准备公园场景的角色扮演道具。
3. 提前带幼儿去公园进行实地观察和体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公园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幼儿回忆起之前去公园的经历,激发他们对公园的兴趣。
2. 基本设施介绍:教师向幼儿介绍公园的基本设施,如游乐场、喷泉、长椅、花坛等,并解释这些设施的功能。
3. 观察和交流:组织幼儿进行小组活动,让他们在公园中自由观察,并分享自己发现的有趣事物。
4. 角色扮演:设置公园场景,让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如游客、保安、清洁工等,通过角色扮演培养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
7. 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讨论如何在公园中与他人和谐相处,并制定一份家庭逛公园的计划。
六、教学延伸:1. 组织一次实地考察活动,让幼儿亲自去公园体验并观察公园中的各种设施和活动。
2. 邀请公园工作人员来园进行讲解,让幼儿更深入了解公园的运营和管理。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公园活动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公园设施的认识和爱护公共设施的意识。
2. 搜集幼儿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八、教学反馈:1. 家长问卷调查:向家长了解幼儿在家庭中逛公园的表现,收集家长意见和建议。
2. 幼儿作品展示:让幼儿绘制一幅关于公园的画,展示他们对公园的认识和感受。
九、教学修改:1. 根据教学评价和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2. 针对幼儿在公园活动中的问题,加强相关教育,提高幼儿的公共行为素养。
2.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为下次教学活动提供改进方向。
大班数学教案逛公园

大班数学教案:逛公园一、教案简介本教案适用于大班学生,在数学学科中,通过逛公园的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应能够: 1. 观察、辨认和描述公园中的不同数学图形和物体,并进行分类; 2. 理解、运用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如形状、颜色、大小等; 3. 运用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合作意识和创造力。
三、教学准备1.公园:确保学生能够观察到不同的数学图形和物体;2.相机或手机:用于拍摄公园中的数学图形和物体;3.纸张和铅笔:学生用来记录观察到的信息和问题。
四、教学过程1.导入:让学生看一张公园的照片,并鼓励他们描述照片中的数学图形和物体。
例如,问学生公园中有哪些形状的花坛、树木等。
2.观察活动:带领学生去公园,让他们观察并记录公园中的数学图形和物体。
鼓励学生观察公园中的形状、颜色、大小等方面的特征,并以列点的方式记录下来。
–不同形状的花坛:圆形、三角形、矩形等;–不同颜色的鸟:红色、蓝色、黄色等;–不同大小的树:高、矮、粗、细等。
3.分类活动:回到教室,在黑板或白板上画出几个分类的大标题,鼓励学生把观察到的数学图形和物体按照不同的属性进行分类。
例如,形状为一组,颜色为一组等。
4.比较活动:鼓励学生在组内比较每组分类中的数学图形和物体,并发现它们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例如,比较圆形和三角形的特点,比较红色和蓝色的特点等。
–观察圆形花坛和三角形花坛的不同之处;–比较红色鸟和蓝色鸟的颜色差异。
5.问题提出:鼓励学生根据观察到的数学图形和物体,提出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例如,如果公园有5个圆形花坛和3个三角形花坛,一共有几个花坛?多了几个圆形花坛?6.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利用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解决上述的问题。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解法,并分析不同的解法之间的异同。
7.总结归纳:帮助学生总结课程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并展示他们记录下来的观察和问题。
游公园大班数学教案

游公园大班数学教案教案目标通过游公园的数学教案,目的是帮助大班幼儿在游戏中培养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同时加深他们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教案内容1.数字识别和数数能力–让幼儿在公园中观察和识别不同的数字,例如标识牌上的数字、公园门牌号等。
–引导幼儿进行数数,例如数公园里的树木、花朵等。
2.形状和空间感知–带领幼儿发现公园中的不同形状,例如圆形的花坛、方形的长椅等。
–引导幼儿讨论不同物体的大小关系,例如比较不同大小的树木、花朵等。
3.数量的比较和排序–在公园中寻找不同数量的物体,例如一组花朵和另一组花朵。
–引导幼儿进行数量比较,例如哪组花朵多,哪组花朵少。
4.图形和图形的组合–让幼儿从公园中找到不同的图形,例如圆形的花坛、三角形的旗杆等。
–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不同图形的特征,例如矩形有四个直角,圆形没有边等。
5.幼儿数学游戏–利用公园环境创建数学游戏,例如在草地上画数轴,让幼儿进行数轴上的跳跃游戏。
–利用游乐设施进行数学游戏,例如让幼儿根据摆放的石头数量进行推理和计算。
教案步骤1.引入游公园的数学教案–回顾幼儿之前学过的数学知识,例如数字、形状等。
–解释今天要一起进行游公园的数学学习,让幼儿期待和兴奋。
2.公园中的数字识别和数数能力游戏–带领幼儿在公园中寻找带有数字的标识牌、门牌号等,让他们识别和数数。
–引导幼儿观察园中的树木、花朵等,进行数数和比较大小。
3.发现公园中的形状和空间感知–引导幼儿观察园中的不同形状,例如花坛、长椅等,并讨论形状的特征。
–带领幼儿进行物体的大小比较和排序,例如比较不同大小的树木、花朵。
4.数量的比较和排序游戏–在公园中设置不同数量的物体,例如花朵、石头等,让幼儿进行数量比较游戏。
–引导幼儿观察并比较不同组物体的数量,例如哪组花朵多,哪组花朵少。
5.公园中的图形和图形组合–在公园中引导幼儿找到不同的图形,例如花坛的圆形、旗杆的三角形等。
–让幼儿观察并讨论不同图形的特征,例如矩形有四个直角,圆形没有边。
大班逛公园教案

大班逛公园教案导言公园是一种自然环境,是让孩子们放松、游戏和探索的一个好去处。
公园还可以让孩子们接触到很多不同的文化和现象,可以帮助他们扩大视野和启发他们的好奇心。
本文将介绍一份大班的逛公园教案,旨在帮助老师们提供一个好的教育环境,让孩子们在逛公园中学习到更多。
1、独立思考与探索从园长到老师都应该明白,探索和独立思考是孩子们在学习中最基本的经验。
逛公园也不例外。
在公园内,孩子们有许多机会自己探索和独立思考。
因此,我们应该让孩子采取主动,去尝试学习和探索。
在公园活动中,老师可以引导孩子们思考和讨论,让孩子们通过问题和实践来探索更多的东西。
例如,在观察某种昆虫时,老师可以引导孩子们提出一些问题,例如“这种昆虫吃什么?”,“他们生活的方式是怎样的?”等等。
通过这些问题,孩子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这种昆虫的生态系统和生活方式。
在这个过程中,让孩子们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可以帮助他们更系统地思考和学习。
2、集体合作和协作不论是在小组学习还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应该鼓励孩子们进行集体合作和协作。
同样,逛公园也是一个展示集体合作和协作的好机会。
在公园内,孩子们可以分成小组观察动物、探索现象、研究植物的生长等等。
在这些小组活动中,孩子们可以互相帮助和支持,为每个人都提供了更好的学习体验。
同样重要的是,我们可以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合作和协作的氛围,例如让孩子们在自己的活动中互相分享学习经验和成果。
这样,孩子可以学到更多关于公园和其他事物的知识,也可以学到如何与他人互动并遵守规则。
3、科学与环保公园是一个良好的环境和自然资源,我们应该保护它,并让孩子们意识到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和科学的重要性。
在公园里,孩子们可以学习到关于植物、动物和天气等科学知识。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落叶、流水、闪电和雷声等自然现象来科学探究。
同时,逛公园也可以让孩子们了解环保的重要性。
例如,当我们在公园里走路时,我们应该注意踩在人行道上,而不是在草地上,以保护草地中的植物;当我们看到垃圾时,应该将垃圾放到垃圾桶里,保持公园的整洁。
大班数学活动:逛公园(2021年,萧绍幼儿园,浙教版)

大班数学活动:逛公园活动目标:1、能大胆尝试,根据旅游图选择2条路线图,通过旋转、翻转进行组合、覆盖,并在表格中正确对应记录。
2、专心操作,体验拼图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1、游览车图片2、教师操作图、操作卡一份,幼儿人手一份操作底板、记录单、操作卡。
活动过程:一、出示游览车图片,了解游览车的用途。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辆车的图片,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车吗?你在哪里见过这种车?这些地方为什么会有这些车呢?2、教师小结:有了游览车会给人们带来了很多方便,大家会玩的更开心,更高兴。
二、认识路线图。
1、师:有一所公园为了让大家玩得更高兴、更开心、更方便、更痛快,也进了一批旅游车,我们来看看。
你知道有几辆旅游车吗?你怎么知道有10辆车,你从哪里看出来?你怎么知道是10辆呢?有没有重复、漏掉的数字?2、工作人员还给每辆旅游车都安排不同的行驶路线,哎,每条路线图有什么不一样?(你觉得每条路线像什么一样呢)师小结:每一条路线图的形状都不一样,现在就跟着我去公园玩一玩吧。
三、出示公园游览图,认识游览图1、师:瞧,这是公园里的2张游览图,上面有什么?小树的地方能不能去?应该去空的地方,这是我们要玩的地方。
2、这个应该选哪条路线去?为什么选号?(请幼儿上来试试)师检验:有没有到树林里去,3号路线跟它的形状很像,所以选号。
3、按照同样方法做第二张路线图。
刚才10号路线放在这,我为什么摆不上去,哦原来可以转一下,我们看看背后有什么秘密?师小结:我们除了把路线图转一下,还可以把路线图翻转过来。
4、操作第三张路线图师:这里有一块更大的区域,需要2条路线才能完成,你觉得哪两条路线才能让它都能玩遍呢?四、幼儿操作1、师:你们想不想自己去玩一玩呢?公园里有4个地方你们可以去。
你去了玩A区选择2条路线把它玩完,还要记录下来,你在A区玩了应该记记在哪里?2、幼儿拿着记录单操作。
师:请你们拿张记录单争取把每个区域都玩到。
3、集中交流(1)师:公园要下班了,请你们拿着记录单回到座位上和好朋友说说你今天玩了哪个区,用了哪2条线路?看看有没有和好朋友玩的是一样的?(2)师统计幼儿玩的区域。
大班数学教案美丽的公园

大班数学教案美丽的公园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公园的特点和常见的景物;•引导学生认识不同形状的景物;•引导学生学习使用形状词汇。
教学准备:•幻灯片或图片展示公园景物;•学生的数学练习本;•形状卡片。
教学步骤:1.导入(5分钟)–学生们围坐在一起,老师展示一幅公园的图片。
–老师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并问他们在公园中见过哪些景物。
2.呈现(10分钟)–老师使用幻灯片或图片讲解公园中常见的景物,如花园、秋千、滑梯等。
–老师鼓励学生提问,并进行回答。
3.形状词汇引导(15分钟)–老师使用形状卡片展示不同形状的景物,如圆形的池塘、方形的条凳等。
–老师引导学生观察卡片上的形状,让学生说出景物的形状,并进行简单的描述。
4.形状配对游戏(15分钟)–老师将形状卡片分发给每个学生。
–老师提示学生在教室中寻找相同形状的物品,并与同学们分享。
–学生们将找到的物品与自己手中的卡片进行配对,并向全班展示。
5.形状总结(10分钟)–老师帮助学生总结所学的形状词汇,并在黑板上列出形状词汇表。
–学生们可以用自己的数学练习本或纸张上画出公园中的景物,并标注出对应的形状。
6.复习巩固(15分钟)–老师出示公园景物的图片,让学生说出景物的形状,并描述景物的特点。
–老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如:“公园里池塘的形状是什么?”,“滑梯的形状是什么?”等。
7.作业布置(5分钟)–老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在家中寻找公园景物的图片,并写下景物的名字及形状。
教学延伸:•学生可以在公园中寻找更多的不同形状的景物,拍照并制作一个形状相册;•学生可以在家中画出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公园,并用形状词汇描述出景物的特点。
总结: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们了解了公园中常见的景物,学习了形状词汇,并能够描述景物的特点。
通过实际操作和讨论,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了所学内容,并培养了观察和表达的能力。
这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和整体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数学 逛公园

数学逛公园公园是一个充满了生机和乐趣的地方,人们常常在公园中散步、休闲和娱乐。
然而,你是否曾想过,数学在公园中也随处可见,它渗透在我们身边的各个角落,为我们带来了许多有趣的发现和启示。
本文将带您一起逛公园,探索数学的奥秘。
第一站,花坛里的数学公园里的花坛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鲜花绽放其间,令人陶醉。
而这些花卉的种植,其实也蕴含着数学的智慧。
例如,园丁为了使得花坛中的植物有良好的生长空间,往往会采用一定的间距和布局。
这涉及到公园设计师对空间概念的把握和数学几何的运用,通过计算和规划,使得花坛中的植物呈现出统一而和谐的视觉效果。
除了布局,我们还可以在花卉的形状中看到数学的影子。
许多花卉的形状呈现出对称美,比如菊花的辐射对称和玫瑰花的旋转对称。
这背后蕴含着数学的对称性原理,通过数学的方法可以解析出这些花朵的构造规律和对称轴。
因此,逛公园不仅仅是欣赏花朵的美丽,更是对数学的一次实践。
第二站,儿童游乐场的数学游戏公园中的儿童游乐场是孩子们最喜爱的地方,也是数学智慧的一片天地。
在滑滑梯的设计中,数学引导了斜度、曲线和高度的把握。
通过数学计算,设计师可以确定滑滑梯的长度和曲率,以确保儿童的安全和快乐。
此外,秋千和跷跷板等游乐设施也与数学有密切的联系。
秋千上的往复摆动可以通过数学的振动理论来解释,而跷跷板的平衡原理则涉及到力矩和重心的概念。
这些游乐设施通过数学的引导,让孩子们在嬉戏中培养数学思维和观察力。
第三站,湖畔的几何艺术公园中的湖泊常常是一个迷人的景点,倒映着碧水和周围的景致。
然而,湖边的美景也与数学有关。
比如,湖中浅滩的形状往往呈现出有趣的几何图案,这是因为水波的作用和地理地貌的影响相结合。
通过观察和测量,我们可以发现这些几何图案中隐藏着数学的规律,例如正弦函数的波动和圆形的对称性。
而湖中的喷泉也是一个数学艺术的表现。
喷泉通过调节水流的高度和喷射的角度,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水柱形态。
这涉及到压力、角度、速度等物理和数学概念的综合运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数学-逛公园
活动名称:大班数学《逛公园》
执教者:燕子矶幼儿园王婷
活动目标:1.能根据路线图选择合适的拼板,通过旋转、翻转进行覆盖。
2.能在表格中用数字正确的对应记录。
3.能积极动手动脑,大胆探索不同的组合方式。
活动准备:经验准备:有逛公园、坐游览车的经验。
物质准备:
1.十种类型的路线拼板
2.不同的公园图片
3.记录单、ppt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发幼儿逛公园的兴趣
1、出示游览车图片
师:这是什么车子啊?你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个车?那为什么要设置这个车呢?有什么用?
2、初步认识游览车的不同路线
师:今天我们要去逛的公园也买了一些游览车,可是现在公园的叔叔还没有把线路设计好,那老师准备了一些线路,我们一起看一看。
师:一共有几条线路?你是怎么知道的?有没有数字是一样的?
师:这10条线路一样吗?线路像什么?
二、根据公园的不同形状,探索不同线路组合
1、出示单一路线的公园图片,请幼儿选择,了解根据形状选择线路
师:老师这里有几张公园的图片,周围都是树,有树的地方可以开车吗?(不能)那我们要在没有树的地方上找出合适的路线。
请个别幼儿上来选择。
2、出示新公园图片,加大难度
师:这里又有了一个新的公园,谁愿意帮助叔叔设计呢?我们应该怎么记录?
有没有不一样的设计方法?谁来帮我记录一下?
三、幼儿自由选择ABCD四组操作,并记录操作结果
1、介绍操作单核记录单
师:老师在4个组都设置了一个公园的图片,这里有一张记录单,请你选择合适的路线,记录在相应的格子里。
尽量4组公园都去设计一下。
操作完以后,将线路送回小碗里。
2、幼儿自由操作,教师巡回指导能力较弱的孩子。
四、分享操作结果
1、师幼分享操作结果
师:我们来看一看,公园A的线路是什么样的?有没有不一样的答案?
公园B的线路是什么?
看来大家的路线都不太一样,那我们回班以后可以尝试一些别人的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