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上册5青铜器与甲骨文导学案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导学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导学案

岗子中学导学方案年月三、课堂检测商朝在我国历史上有着十分重要而独特的地位。

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1)商朝的青铜冶炼技术十分高超,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答: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著名的青铜器有巨大的司母戊鼎和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等。

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

它反映的本质问题是【C】A.西周社会腐败现象严重 B.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C.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D.西周青铜铸造业落后2.(2019河南模拟)下面所示三幅图片均为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B】春秋莲鹤方壶司母戊鼎大盂鼎①它们都是中国古代高超青铜工艺的代表②我国古代的青铜器只用于祭祀③把它们列为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体现了我国对国宝文物的重视和保护④它们的出土,佐证了河南历史悠久、文化光辉灿烂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3.(2019江苏南京检测)商周时期的甲骨文【C】①是已知最早的汉字②刻在龟甲或兽骨上③清末王懿荣首次发现④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造字方法A.①②③B.①②①C.①②③④D.①③④4.(2019 山东寿光二模)历史文物是了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

通过如图文物,我们可以了解哪一时期的历史【B】A.夏朝B.商朝C.西周D.汉朝5.(河南商丘检测)历史虽然已离我们远去,但总会留下一些遗迹。

这些遗迹就成为我们探究历史古风遗韵的重要依据,请结合下列资料,回答相关问题。

【遗址中的历史】(1)此遗址是哪一个王朝的都城?与哪一国王迁都有直接关系?答:商朝;盘庚。

【文物中的历史】图一图二图三(2)图一在出土之初叫“龙骨”,清朝人王懿荣发现每片“龙骨”上都有图案。

这些图案叫什么?有何历史地位?答:甲骨文;中骨又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今天的汉字与它有着渊源关系。

(3)图二的文物于1938年在湖南宁乡出土,如此精美的艺术品是哪个朝代的工匠制作的?答:商朝。

(4)图三中的文物是什么?它在青铜文明史上有何重要的历史地位?答:司母戊鼎;它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新人教版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新人教版
板书
设计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用途功能
一.青铜器—— 制作工艺
典型代表 司母戊鼎
二.甲骨文—- 定义、发现、影响、造字方法
教学
反思
青铜器与甲骨文
课题
青铜器与甲骨文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
时间
主备教师教学设计
教学
目标
1.了解青铜制造业的基本史实和特点,知道著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了解甲骨文发现的基本史实和影响,甲骨文的造字特点,培养观察、想象、归纳概括能力。 2.初步认识、理解夏、商、西周时期高度发达的文明,明确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强大生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播放课件:猜猜“生肖甲骨文”
学生识别
阅读教材23-24页
个别学生展示
生自主学习后组内交流展示,有疑问的班内共同解决
学生欣赏回答
以小组为单位,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生独立完成
明确答案
学生交流
用途功能
1.青铜器—-制作工艺
典型代表 司母戊鼎
定义:
2.甲骨文--影响:中国已发现的年代最早、体系较为
完整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造字方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
1.学生巩固记忆
2.完成教材习题
3.完成同步:开放性作业
通过本课学习,你有何收获?
明确: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用聪明才智,辛勤汗水铸就了我国古代文明的丰碑。作为当代青少年,我们既要继承先人的优秀文明成果,又要发扬创新精神,团结协作。只有这样,我们中华民族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1)青铜器有什么用途 ?
(2)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如何?
(3)司母戊鼎的历史地位?

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导学案)(精品)

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导学案)(精品)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花都学校历史课堂同步辅导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导学案学生班级____姓名_____一、课前自主学习(用15分钟的时间阅读课本,在下列括号内填上合适的答案):1.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国已出现铜器。

到了____________朝,种类逐渐增多。

________________时期的青铜器不仅种类丰富,数量众多,而且制作工艺高超。

2.迄今世界上出土最重的青铜器是商朝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骨文是中国______________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4.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_________________开始。

甲骨文使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多种造字方法。

____________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

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二、课堂合作探究(依据书本知识和导学案所给材料,分析和探究相关问题)(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思维1:问题1:青铜器的高超工艺有哪些特点?问题2:青铜器的典型代表是:问题3:青铜器有哪些功能和用途?问题4:青铜器有哪些制作工艺?(二)甲骨文记事和甲骨文的造字特点思维2:问题1:请说说甲骨文的概况。

问题2:甲骨文的造字有哪些特点?问题3:甲骨文的地位?三、达标检测:(以下都为单选题)1.青铜工艺是商周文明的重要标志,迄今世界上出土最重的青铜器是A B C D 2.小华同学在参观山西博物院举办的商周文物展览时,拍摄了一组青铜器的图片,从中不能得到的历史信息是A.青铜铸造业规模宏大组织严密B.青铜器种类繁多,用途广泛C.青铜器物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D.青铜铸造业的工艺水平高超3.右图是陕西出土的一件青铜器利簋,其腹内铸有“武王征商”的铭文。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导学案)(含答案解析)-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导学案)(含答案解析)-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导学案)1)学习目标:1.了解夏、商、西周青铜制造业的基本史实和特点,知道著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了解甲骨文发现的基本史实和影响,知道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2.初步认识、理解夏、商、西周时期高度发达的文明,明确中华民族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强大生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2)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甲骨文记事学习难点:将青铜器和甲骨文的成就置于特定的历史时空中理解其价值,体会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认识劳动人民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1.我国在的多个遗址出土了距今5000-4000年的铜器,如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出土了距今4000多年的铜容器残片,甘肃遗址出土了距今约4000年的铜镜。

2.商朝以后,青铜器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主要用于饮食、及军事等方面,功能也由等发展到,更成为王公贵族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象征,其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

3.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不仅种类丰富,数量众多,而且制作。

当时的工匠已准确地掌握了铜、锡、铅的比例,用来制造不同用途的器具。

铸造技术采用“ ”,包括制模、雕刻纹饰、翻制泥范、高温焙烧、浇注液态金属、加工修整等工序。

到商代后期,青铜铸造业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组织严密,分工细致,能够铸造出。

如,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重达832.84千克。

二、甲骨文记事4.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1899年,清朝人首次发现甲骨文,此后在河南安阳殷墟、陕西、山东等地出土了大量商周时代甲骨,其中商代有字甲骨约,单字计个以上,已经识别的字在1500个以上。

5.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官制、刑法、、天文历法等。

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开始。

三、甲骨文的造字特点6.甲骨文使用、指事、会意、形声等多种造字方法。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第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地成就;通过对司母戊鼎等青铜器铸造过程或用途地想象,培养历史想象能力.b5E2R。

.明白甲骨文、金文地含义,学会辨认甲骨文和金文地字体,了解今天地汉字与甲骨文地渊源关系.过程与方法:.积极开展搜集青铜器相关图片及有关资料地活动,通过展览、讲解、想象加强对青铜艺术这一中华文化瑰宝地认识.p1Ean。

.通过对司母戊铜方鼎铸造过程地模拟想象分析总结出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地聪明才智和协同合作地精神..通过“甲骨文一汉字,汉字一甲骨文”正反两方面地推理论证活动增强对今天地汉字与甲骨文地渊源关系地认识.DXDiT。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甲骨文是世界上最古老地文字之一,“形状奇伟,花纹瑰丽”地商朝青铜器是“上古文明世界技术方面最突出地成就之一”(著名考古学家夏鼐语).RTCrp。

.通过本课地学习能真正感受到中华民族地古代文化是光辉灿烂地,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加强振兴中华地历史责任感.5PCzV。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地成就. .知道甲骨文和金文等字体地区别,了解汉字地演变;甲骨文地造字特点.jLBHr。

难点:如何理解甲骨文和汉字地渊源关系,怎样认识商朝青铜铸造业所取得地辉煌成就.教学准备: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地特点和冶炼过程地相关资料;青铜器图片;甲骨文、金文等文字图片;甲骨文字形图片.教学基本过程:导入新课: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届世界遗产大会决定,安阳殷墟获准进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处世界遗产.大会对殷墟地评价是:与古埃及、巴比伦、古印度媲美,以其甲骨文、青铜文化、玉器、古文历法闻名于世,文化影响广博而久远,真实性、完整性强,具全球突出地普遍价值,有良好地管理与展示.安阳殷墟出土地甲骨文和青铜器产生于我国哪个朝代?它们对中国文化有怎样地影响?第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板书)xHAQX。

感知理解:一、青铜器地高超工艺.组织讨论:司母戊鼎地铸造方法.()计算两道数学题.①浇铸司母戊鼎需要多公斤地铜液,如果以每一坩埚一次熔铜公斤计算,至少需要多少个坩埚同时进行熔化?②每个坩埚需要三四个人,要完成如此浩大地工程,共需要多少人同时行动,共同协作? ()铸造过程中地六项工程难题.①为什么一定要个坩埚同时进行熔化,同时进行浇铸?②怎样才能协调好人同时行动?③怎样才能做到个坩埚同时进行熔化?④怎样才能保证个坩埚地铜液同时达到指定温度?⑤在没有任何起重机械辅助地情况下,怎样通过人力搬动滚烫地坩埚?⑥怎样才能做到个坩埚同时进行浇铸?教师应重在点拨,给予适当地评价,并根据学生地讨论进行归纳性总结,帮助学生了解司母戊鼎地复杂铸造工艺..司母戊鼎是青铜器地代表作,还有四羊方尊.请同学们自主阅读课文相关内容,回答问题:()哪个朝代是青铜器铸造业地高度发展时期?()青铜器地种类有哪些?()不同种类地青铜器调配铜和锡地比例是一样地吗?LDAYt。

(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5课 青铜器和甲骨文导学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学案

(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5课 青铜器和甲骨文导学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学案





1:学生据学习目标导航和预习目标内容,小组内先检查提问
2:挑战对方:(小组间换着提问)
3:解惑答疑:难点突破(师生、生生互动,点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疑,知识深化)
活动探究一:
概括青铜制造业的特点(通过多媒体欣赏青铜器图片解决)
活动探究二:
既然夏商周时期农业,手工业,畜牧业和商业都很发达,为什么要以青铜作为当时文明的象征呢?(通过多媒体出现山顶洞人,半坡人使用石器比较)





1、青铜器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又具有怎样高超的工艺?
2、甲骨文记事的内容及其造字特点又是怎样的呢?
过程与方法
阅读《相关史事》内容,观察图表,了解史实并进行思考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导学
重点
了解夏商西周青铜器制造业的基本史实和特点
导学
难点
了解甲骨文发现的基本史实和影响,知道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导学
环节
导学任务及导学要求





读课文23-24页“青铜器的高超工艺”部分,在课文上做出相应标记并填空。
1、在__朝,我国已经出现青铜器。__朝是我国青铜器的灿烂时期,著名的青铜器有____和______。
2、与商周同一时期,我国西南地区的某某平原,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这就是___文化。主要类型有____、____、____等,引起中外人士的瞩目。
3、 除青铜铸造外,夏、商、西周还有___、___也很发达,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___的国家,商朝时期,就有 烧制____的瓷窑。
C、青铜神树 D、青铜立人像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导学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导学案

围。”下列出土的遗物可以佐证商朝历史的是( )C
A.棉纺织品 B.景德镇的瓷器 C.刻有文字的甲骨 D.圆形方孔半两钱
2.图 1 中所示的“古文字”是( )
A
古文字
A.甲骨文 C.契丹文
B.小篆 D.西夏文
图1
现代汉字 采 刃 焚 休 曰
3.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下列
图片中已知最早具备了汉字基本结构的
第四步:合作探究(小组讨论,10 分钟)
青铜是古代劳动人民有意识地将铜与锡或铅配合而熔铸成的合金,因为以铜为主, 颜色呈青,故名青铜。青铜作为合金,熔点较纯铜低,是古人容易控制的。就硬度来说, 青铜比纯铜高,古人可以根据器类对硬度的不同要求,适当的调整铜锡比例,造出各种 实用的器物。熔化的青铜流动性好,浇铸时无孔不入,在冷凝时体积略有增大,凝成满 范,气孔少,容易得出锋利的刃口。而且,青铜具有化学的稳定性,不易生锈。
承,源远流长。
情感态度价 2.感悟到我国历史文化的悠久,从而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增强民
值观目标 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3.通过合作学习等形式,学会互相帮助,在活动中获得知识,培养团
结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甲骨文。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知识链接 课时分配
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阅读讲解法、图示法、讨论归纳法、课堂讨论法
的基本结构。


1.多媒体演示:通过多媒体平台展示众多的青铜器,使学生对青铜器
过程与方法 有切身的体验与感知;并在这一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出青铜器制作


目标
的特点,加深学生对夏、商、西周青铜器“工艺高超”的理解。21 教
2.引导学生探索和研究历史。如:分析常见汉字的构成方法。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导学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导学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导学案导学案课题:青铜器与甲骨文学习目标:1. 了解青铜器的发展与演变;2. 了解甲骨文的意义和用途;3. 了解青铜器与甲骨文对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化的重要影响。

学前准备: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顾课堂讨论的内容;2. 预习本节课的内容,了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基本知识;3. 预习本课后的作业,准备相应的学习材料。

学习过程:一、引入新课1.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展示一些古代青铜器的图片和甲骨文的文字,引发学生对于古代文化的好奇心。

二、自主探究1. 学习青铜器a. 通过展示青铜器的图片和实物,介绍青铜器的特点和用途;b. 分组讨论:青铜器在古代中国的地位和作用有哪些?青铜器的制作工艺有哪些?c. 小组交流:请各小组派代表发言并整理出小组思维导图,讨论结果进行展示。

2. 学习甲骨文a. 通过展示甲骨文的图片和文字,介绍甲骨文的起源和作用;b. 进行组内讨论:甲骨文的意义和用途是什么?甲骨文的发现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字和历史有何意义?c. 小组交流:请各小组派代表发言并整理出小组思维导图,讨论结果进行展示。

三、合作探究1. 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小组的帮助下,共同完成以下任务:a. 对比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共同点和不同点;b. 探讨青铜器和甲骨文的重要性及其对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四、展示成果1. 让各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小组的讨论成果,并进行展示。

五、巩固提高1. 课堂小结:通过课堂总结,巩固学生对于青铜器和甲骨文的认识,概括出本课的重点内容,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

六、作业布置1. 完成课堂作业:将探究成果整理成一篇小论文,分析青铜器和甲骨文对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化的重要影响;2. 预习下节课的内容:预习下节课的内容,准备相关学习材料。

学后反思:这堂历史课主要探讨了青铜器和甲骨文在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化中的重要性。

通过展示图片和实物,学生对于青铜器的特点和用途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通过展示甲骨文的文字,学生了解了甲骨文的起源和用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青铜器与甲骨文》
一、预习导学
1、刻在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文字叫甲骨文;铸刻在___________上的文字,称为铭文,也叫_________。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____________开始的。

___________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与今天的汉字有着渊源关系。

2、司母戊鼎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____________。

司母戊鼎折射出____________,象征着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学习目标:
1、通过对甲骨文的学习,明白它们的含义,学会辨认甲骨文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了解汉字与甲骨文渊源。

2、通过学习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3、使学生知道甲骨文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今天的汉字是从它发展而来。

三、重难点:
重点:甲骨文和青铜工艺
难点:关于甲骨文的简况介绍及其文字的演变。

四、精讲释疑:
(一)青铜工艺
1.中国古代青铜技术产生和发展于、时期,晚商至西周时期逐步走向鼎盛。

商、周的青铜铸造业规模宏大,工艺,种类繁多,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2.青铜器造型雄伟,纹饰古朴,既有价值又有价值。

殷墟出土的是目前我国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商王权力的象征。

3.青铜工艺是商、周文明的重要标志,人们称、、时期为青铜时代。

(二)甲骨文
1.甲骨文是出土的刻在和上的文字,今天的文字与它有着的关系。

2.甲骨文记录了的活动,反映了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情况。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开始。

五、引导点拨:
1、为什么把最初的文字称为甲骨文?
2、甲骨文的出土和解读有什么重要意义?
3、商朝青铜器有哪些特点?
六、反馈矫正:
11、识读下列图片:
龟甲卜辞牛骨刻辞
请回答:
⑴图中所体现的文字叫什么?它盛行于哪个朝代?
⑵这种文字一般的刻写材料是什么?记载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⑶图中文字与现代文字有什么联系?
七、知识拓展与随堂过关检测
1、人们把商朝人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称为()
A、金文 B象形文字 C、形文字 D 、甲骨文
2、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充分体现了商朝时期哪一个手工业部门的发达()
A、陶瓷业
B、玉器制造业
C、青铜铸造业
D、纺织业
3、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哪个朝代开始的()
A、河姆渡、半坡时期
B、夏朝
C、商朝
D、西周
4、下列关于金文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由于古人称铜为金,所以把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金文
B、金文因常常铸刻在钟或鼎上,故又叫钟鼎文
C、金文是研究夏、商历史的珍贵资料
D、金文由甲骨文演变而来,字体与甲骨文相近
5、中国文字博物馆是以文字为主题,集文字保护、陈列展示和科学研究功能为一体的国家级博物馆。

你认为中国首座国家级文字博物馆建在哪里()
A 、河南安阳
B 、陕西西安
C 、湖南宁乡
D 、四川广汉
6、下图所示“中华第一鼎”,因为内部铸有“司母戊”三字二得名,今年3月,中国工具博物馆将它正式更名为“后母戊鼎”。

该鼎内部的文字最有可能是()
A 、甲骨文
B 、金文书
C 、小篆
D 、隶书
7、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金文比甲骨文更加规范,这两种文字的命名都是()
A 、刻写材料
B 、发明人物
C 、发现时间
D 、文字结构
9、《诗经召南》中有“文王之政,德如羔羊”的说法,羊以其善良知礼,外柔内刚成为青铜器着力表现的对象,有其独特的象征意义。

在我国商朝制造的造型奇特的青铜器是
A 、司母戊鼎
B 、四羊方尊
C 、中华世纪鼎
D 、大盂鼎
10、商朝时期的青铜器主要是()
A.盛物用的器皿
B.做饭用的器皿
C.祭祀用的器皿
D.盛酒用的器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