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五课青铜器与甲骨文导学案新人教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导学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导学案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夏、商、西周的青铜器发展的基本情况及甲骨文的历史作用及造字特点。
2.了解青铜器的优点,它怎样促进当时经济发展?3.了解甲骨文的造字方法,理解甲骨文的作用。
学习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甲骨文的造字方法。
学习难点:甲骨文的造字方法。
【课前预习】(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1.中国古代青铜技术产生和发展于夏商时期,时期走向鼎盛,种类繁多,工艺高超,规模宏大,技术上采用了。
2.殷墟出土的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商王权力的象征,显示出青铜铸造的高超工艺。
此外,也是青铜器的一个代表性精品。
3.青铜工艺是商周文明的重要标志,人们称夏、商、周时期为时代。
(二)甲骨文记事4. 商周时期刻写在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文字叫甲骨文。
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今天的和甲骨文有渊源关系。
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________开始的。
(三)甲骨文的造字特点5.甲骨文使用、、、等多种造字方法,已具备汉字基本结构,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展示交流】小组交流、展示,各组互评,教师点拨。
【互学探究】1.我国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青铜器的?到了夏商西周,青铜器的发展呈现什么样的趋势?2.商周青铜器的制作特点有哪些?主要用途是什么?3.甲骨文的含义是什么?4.甲骨文在当时社会起什么样的作用?5.甲骨文最早出土于什么地方?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6..甲骨文采用哪些造字方法?【展示交流】小组交流、展示,各组互评,教师点拨。
【课堂小结】【课堂练习】1.举世罕见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制造于()A.大汶口文化中晚期B.夏朝C.商朝D.西周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已经出现了青铜器B.夏、商、西周的青铜文明专门指的是青铜铸造业的发达C.农业、手工业、畜牧业和商业的繁荣共同形成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D.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是位于我国西南的成都平原上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3.西周的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是()A.农业B.玉器加工业C.青铜器制造业D.制瓷业4.殷墟出土的刻在龟甲上的文字称作A.甲骨文B.金文C.小篆D.隶书5.具有“殷、青铜冶炼、甲骨文”这些典型特征的朝代是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汉6.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是A.编钟B.三星堆青铜立人像 C.四羊方尊D.司母戊鼎2019-2020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学案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夏、商、西周青铜制造业的基本史实和特点,知道著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
2019-2020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导学案

2019-2020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导学案《青铜器与甲骨文》导学案班级:姓名:组名:一、【学习目标】1.了解青铜工艺的成就;2.知道甲骨文是已知我国最早的汉字。
二、【重难点】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甲骨文的造字特点难点:对青铜文明的理解、甲骨文对中国文字的影响三、【自学指导】(带着问题认真阅读P23-26,用笔划出关键词)1、找出我国的青铜器最早出现的时期和主要用途?青铜器的铸造方法和代表。
2、什么是甲骨文?甲骨文的最早发现者、它的发现有什么历史意义?3、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这是因为甲骨文已经具备了哪些造字方法?四、【合作探究】(对学、群学,解决以下问题)你是如何看待司母戊鼎的铸造的?(提示:用途,象征……)五、【当堂训练】1.殷墟出土的刻在龟甲上的文字称作()A.甲骨文B.金文C.小篆D.隶书2.具有“殷、青铜冶炼、甲骨文”这些典型特征的朝代是()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汉3.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是()A.编钟 B.三星堆青铜立人像 C.四羊方尊 D.司母戊鼎4.文物反映一定时朗人类的社会活动。
下列最能反映商朝社会生活的是()①司母戊鼎②人面鱼纹彩陶③兵马俑④汉、胡服佣A.① B.② C.③ D.④5.郭沫若说:“一片甲骨惊天下”主要因为甲骨文是()A.商代文字B.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C.字母文字的起源D.目前我国发现的最早的比较成熟文字6.文字是一种文化的载体,文字的出现是社会进入文明阶段的重要标志之一。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A.夏朝B.商朝C.西周D.春秋7.正在收看汉字听写大赛的肖强妈妈问肖强:“隶书、金文、小篆、甲骨文四种字体最先和最后出现的是哪两种?”其正确的回答应是()A.甲骨文、隶书 B.甲骨文、金文C.金文、篆书 D.金文、隶书8.著名学者夏鼐说:“商朝文化实在是一个灿烂的文明┄┄”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商代()①青铜制作工艺高超②创造了比较成熟的文字③广泛应用铁制农具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A.①②B.①③C.②③ D.③④六、【归纳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参考答案:【合作探究】①司母戊鼎的铸成反映了商代工匠的聪明才智②这个鼎是用于祭祀的,以如此重器施祭,可见商人对神明和祖先的敬畏程度之高。
201x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导学案 新人教版

2019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导学案新人教版学习目标1.了解我国青铜工艺的成就。
2.掌握我国青铜器的代表——司母戊鼎、四羊方尊。
3.了解甲骨文记事及甲骨文的造字方法,知道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的渊源关系。
难点甲骨文的字型结构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甲骨文学习内容(资源)教学设计学习指导:自主学习:(用3分钟的时间阅读课本23页和24页1段,找出下列问题并勾画记忆。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1 用途与功能:主要用于________、祭祀及军事等方面,功能也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
2成分组成:商周时期的工匠已准确地掌握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比例,用来制造不同用途的器具。
3铸造技术:采用“________铸造法”。
4杰出代表:________,这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大的青铜器。
、造型奇特的________(用3分钟的时间阅读课本24页2段和25页1段,找出下列问题并勾画记忆。
)二、甲骨文记事1.名称来历: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________和牛、羊等________上的文字。
2,发现情况:1899年,清朝人王懿(yì)荣首次发现甲骨文,此后在安阳________最早出土大量________和________甲骨文。
3.发现意义:(1)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________、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较深的影响。
(2)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________开始。
(用2分钟的时间阅读课本25页2段,找出下列问题并勾画记忆。
)三、甲骨文的造字特点1.甲骨文的造字方法甲骨文使用________、________、会意、形声等多种造字方法。
2.甲骨文与汉字的关系甲骨文已经具备了________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合作探究:(5分钟合作完成下列问题)1.甲骨文的含义是什么?2.甲骨文最早出土于什么地方?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3.甲骨文采用哪些造字方法?达标检测1.举世罕见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制造于()A.大汶口文化中晚期B.夏朝C.商朝D.西周2.郭沫若说:“一片甲骨惊天下”主要因为甲骨文是A.商代文字B.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C.字母文字的起源D.目前我国发现的最早的比较成熟文字3.文字是一种文化的载体,文字的出现是社会进入文明阶段的重要标志之一。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导学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导学案《青铜器与甲骨文》导学案班级:姓名:组名:一、【学习目标】1.了解青铜工艺的成就;2.知道甲骨文是已知我国最早的汉字。
二、【重难点】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甲骨文的造字特点难点:对青铜文明的理解、甲骨文对中国文字的影响三、【自学指导】(带着问题认真阅读P23-26,用笔划出关键词)1、找出我国的青铜器最早出现的时期和主要用途?青铜器的铸造方法和代表。
2、什么是甲骨文?甲骨文的最早发现者、它的发现有什么历史意义?3、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这是因为甲骨文已经具备了哪些造字方法?四、【合作探究】(对学、群学,解决以下问题)你是如何看待司母戊鼎的铸造的?(提示:用途,象征……)五、【当堂训练】1.殷墟出土的刻在龟甲上的文字称作()A.甲骨文B.金文C.小篆D.隶书2.具有“殷、青铜冶炼、甲骨文”这些典型特征的朝代是()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汉3.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是()A.编钟 B.三星堆青铜立人像 C.四羊方尊 D.司母戊鼎4.文物反映一定时朗人类的社会活动。
下列最能反映商朝社会生活的是()①司母戊鼎②人面鱼纹彩陶③兵马俑④汉、胡服佣A.① B.② C.③ D.④5.郭沫若说:“一片甲骨惊天下”主要因为甲骨文是()A.商代文字B.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C.字母文字的起源D.目前我国发现的最早的比较成熟文字6.文字是一种文化的载体,文字的出现是社会进入文明阶段的重要标志之一。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A.夏朝B.商朝C.西周D.春秋7.正在收看汉字听写大赛的肖强妈妈问肖强:“隶书、金文、小篆、甲骨文四种字体最先和最后出现的是哪两种?”其正确的回答应是()A.甲骨文、隶书 B.甲骨文、金文C.金文、篆书 D.金文、隶书8.著名学者夏鼐说:“商朝文化实在是一个灿烂的文明┄┄”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商代()①青铜制作工艺高超②创造了比较成熟的文字③广泛应用铁制农具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A.①②B.①③C.②③ D.③④六、【归纳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参考答案:【合作探究】①司母戊鼎的铸成反映了商代工匠的聪明才智②这个鼎是用于祭祀的,以如此重器施祭,可见商人对神明和祖先的敬畏程度之高。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导学案)(含答案解析)-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导学案)1)学习目标:1.了解夏、商、西周青铜制造业的基本史实和特点,知道著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了解甲骨文发现的基本史实和影响,知道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2.初步认识、理解夏、商、西周时期高度发达的文明,明确中华民族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强大生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2)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甲骨文记事学习难点:将青铜器和甲骨文的成就置于特定的历史时空中理解其价值,体会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认识劳动人民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1.我国在的多个遗址出土了距今5000-4000年的铜器,如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出土了距今4000多年的铜容器残片,甘肃遗址出土了距今约4000年的铜镜。
2.商朝以后,青铜器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主要用于饮食、及军事等方面,功能也由等发展到,更成为王公贵族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象征,其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
3.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不仅种类丰富,数量众多,而且制作。
当时的工匠已准确地掌握了铜、锡、铅的比例,用来制造不同用途的器具。
铸造技术采用“ ”,包括制模、雕刻纹饰、翻制泥范、高温焙烧、浇注液态金属、加工修整等工序。
到商代后期,青铜铸造业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组织严密,分工细致,能够铸造出。
如,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重达832.84千克。
二、甲骨文记事4.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1899年,清朝人首次发现甲骨文,此后在河南安阳殷墟、陕西、山东等地出土了大量商周时代甲骨,其中商代有字甲骨约,单字计个以上,已经识别的字在1500个以上。
5.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官制、刑法、、天文历法等。
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开始。
三、甲骨文的造字特点6.甲骨文使用、指事、会意、形声等多种造字方法。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附学案)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学习目标】1识记夏、商、西周时期我国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及甲骨文发现的意义2.通过学习和思考归纳青铜器高超工艺的主要情况及特点;甲骨文的特点及意义培养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3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认识到:我国夏、商、西周时期的文明辉煌灿烂源远流长一脉相承表明我国古代文明具有极其强大的生命力。
【学习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及甲骨文的历史渊源与影响。
【学习难点】青铜器的高超技艺。
问题激趣导入新课。
解读学习目标要求学生划记其中的关键词明确学习目标。
【方法指导】方法指导一:要求学生识记自学互研部分第1题的基础知识点。
第2题从当时青铜器的功能来分析。
第3题从延续的表现来总结。
方法指导二:第4题对比原始社会的生产状况从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方面来分析。
方法指导三:知识模块一可以用文物大鉴赏的方式进行展示假设你是一名文物鉴赏专家向广大观众介绍一下商周的青铜工艺;知识模块二可采取情景短剧的形式进行展示。
【教学过程】情景导入生成问题观看“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的图片思考:这些青铜器是何时制作的?自学互研生成新知知识模块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自主阅读课本P23~24内容完成第1~3题。
1青铜器的高超技艺出现在什么时候?该时期青铜器的特点是什么?著名青铜器的代表有哪些?商朝。
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
司母戊鼎四羊方尊。
2青铜器有哪些功能?在发展过程中有什么变化?(1)主要用于饮食、祭祀与军事。
(2)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成为象征王公贵族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3简述青铜器高超的工艺过程。
1)准确掌握铜、锡、铅的比例。
(2)铸造技术——“混范铸造法”。
(3)工艺流程:制模→制作纹饰→翻制泥范→高温焙烧→烧注金属液体→加工修整。
(4)根据器物的大小制作不同的泥范再合范烧注铜液。
知识模块二、三甲骨文记事及甲骨文的造字特点自主阅读课本P24~25内容完成第4题。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导学案2 新人教版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认定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1、知道甲骨文和金文,了解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渊源关系。
2、学习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艺术的成就。
【预习检测】请同学们阅读教材46页第一段和49页“每课一得”,回答以下问题:2.什么是金文? 模仿上面的知识结构图,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47-48页“闻明于世的青铜器”一目的内容,设计出知识网络图:产生时间:___________出土地点:___________ 含义:商朝人刻在_______、_____上的文字叫甲骨文。
意义 1.甲骨文 ① 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今天的汉字就来源于甲骨文。
② 对研究________历史有重要价值。
③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 开始的。
我能行!3.闻明于 世的青铜器 加油! 加油!【共同探究】(不依附,不从众,让思考成为习惯!)1.描画下面的甲骨文字,你能说说甲骨文与今天的汉字有什么渊源关系吗?2.学习小组疑点、难点:【归纳整理】请你自己设计一个表格,把本课的内容填在表格内。
【拓展练习】(拾级而上,顺达成功的顶峰!)(一)选择题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始于()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2. 我们今天的汉字来源于:()看谁做得最快最好,你可不要落后哟!(人)(羊)(牛)(月)(日)(猴)(蛇)(马)A.金文 B.小篆C.甲骨文 D.陶器上的符号3.《尚书》中记载道:“惟殷先人,有典有册”。
当时人们使用的文字主要是()A.刻画符号B.甲骨文C.金文D.小篆4.青铜器是下列哪三种金属的合金?()A.铜铁铅 B.铜锡铅 C.铜铝铅 D.铜金铝5. 商朝是我国青铜器高度发达的时期,其代表作是()A.四羊方尊B.司母戊鼎C.青铜立人像D.牛尊6.甲骨文不可能记载的内容是()A.商王室狩猎 B.日食、月食 C.盘庚迁殷 D.禹传子、家天下7.首次发现甲骨文的地点是()A.河南安阳 B.陕西西安 C.湖南宁乡 D.四川广汉8.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古代青铜器是:()A.毛公鼎 B.四羊方尊 C.青铜立人象 D.司母戊鼎9.下列各项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青铜器②铁器③石器A.①②③B.③②①C.②①③D.③①②(二)观察右图,回答:①图中文物名称叫什么?制造于何时?②该文物反映了当时什么手工业发达到较高水平?该文物在世界上有什么地位?③从这件文物上,你想到或看到了什么?(三)开放题(登高望远)1999年国家主席江泽民以中国政府的名义送给联合国一个“世纪宝鼎”;在2003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全国56个民族的代表把自己家乡的土,都倒在同一个鼎里,寓意56个民族是一家,永不分离。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吉林省磐石市吉昌镇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吉林省磐石市吉昌镇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吉林省磐石市吉昌镇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吉林省磐石市吉昌镇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1 / 41铜器与甲骨文学习目标1.了解我国青铜工艺的成就。
2.掌握我国青铜器的代表-—司母戊鼎、四羊方尊.3.了解甲骨文记事及甲骨文的造字方法,知道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的渊源关系。
难点甲骨文的字型结构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甲骨文学习内容 (资源)教学设计学习指导:自主学习:(用3分钟的时间阅读课本23页和24页1段,找出下列问题并勾画记忆。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1 用途与功能:主要用于________、祭祀及军事等方面,功能也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
2成分组成:商周时期的工匠已准确地掌握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比例,用来制造不同用途的器具。
3铸造技术:采用“________铸造法"。
4杰出代表:________,这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大的青铜器.、造型奇特的________(用3分钟的时间阅读课本24页2段和25页1段,找出下列问题并勾画记忆。
)二、甲骨文记事1.名称来历: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________和牛、羊等________上的文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1.概述甲骨文、金文的发展过程,学会辨认甲骨文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和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2.说出商周时期青铜器制造工艺水平的高超,知道我国的青铜技术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
3.重点:甲骨文;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1.甲骨文
(1)定义:殷墟出土的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叫甲骨文。
(2)影响:今天的汉字与它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
想一想:甲骨文的发现有什么历史价值?
甲骨文记录了商王的活动,反映了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2.青铜工艺
(1)产生与发展:产生和发展于夏、商时期,晚商至西周时期逐步走向鼎盛。
商、周的青铜铸造业规模宏大,工艺高超,种类繁多。
(2)地位: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3)价值:青铜器造型雄伟,纹饰古朴,既有实用价值又有艺术价值。
(4)司母戊鼎:殷墟出土的司母戊鼎是目前我国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商王权力的象征。
(5)影响:青铜工艺是商、周文明的重要标志,人们称夏、商、周时期为青铜时代。
3.金文
(1)含义: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有文字,这种文字叫做金文。
金文常常铸刻在钟或鼎上,又叫钟鼎文。
(2)价值:是研究商、周时期历史的珍贵资料。
1.各小组就小组成员在《问题生成》中的疑问展开讨论,并共同解决。
2.探究下列问题,以小组确定的形式进行展示。
*【探究问题一】甲骨文与汉字有着怎样的一脉相承的关系?
商朝的甲骨文已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迄今为止,在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刻有文字的甲骨约15万片,已发现的单字约四五千个,其中能识读的近两千字。
甲骨文字形美观,笔画均称。
它以象形为主,但假借、指事、会意、转注、形声等造字法也已具备,这说明甲骨文已有了相当长的发展过程,为汉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探究问题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司母戊鼎高1.33米,长1.1米,重832.84公斤,是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
当时,铸造这样一个大鼎,需要两三百人同时操作,可见商朝的青铜铸造业,有多么大的规模了。
(1)请你想一想,商朝的司母戊鼎是用来做什么用的?
司母戊鼎是商王武丁的儿子为祭祀其母亲而铸造的,是用来祭祀的。
(2)除司母戊鼎外,请你再列举一、二个商周时期我国青铜器的精品。
四羊方尊、铜象尊等。
(其他符合题意亦可)
(3)请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商周时期,青铜器的铸造有什么特点?
青铜铸造业规模宏大,工艺高超,种类繁多,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4)为什么说司母戊鼎是商王权力的象征?
开放性题,学生表达出的意思相近即可。
提示:司母戊鼎是商王武丁的儿子为祭祀母亲而铸的鼎。
古人特别重视对祖先的祭祀,认为“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古人把祭祀摆到与军
事同等的地位,认为它直接关系到国家政权的巩固。
因古代的权力继承是以血缘关系来确定,祭祀权与权力的继承权密切相关。
用如此贵重的青铜制作如此大的鼎,也就说明他政权的强大。
3.对本课内容仍存有的疑问,由老师引导学生共同探究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