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课外阅读题目教学提纲
《西游记》的提纲

《西游记》的提纲
《西游记》的提纲
一、介绍《西游记》的背景
1. 作者简介:吴承恩
2. 创作背景和时代背景
3. 文学流派:明代的长篇小说
二、小说概述
1. 小说的主要情节:孙悟空的出生和成长,师徒四人的相识与结拜,取经之旅的开始,各种奇遇和战斗,最终取回真经
2. 小说的主题:追求自由、正义与成长的故事
3. 小说的风格和特点:幽默风趣、寓意深刻、神话与现实相结合
三、主要角色介绍
1. 孙悟空:形象塑造、性格特点、成长历程
2. 唐僧:形象塑造、性格特点、与孙悟空的师徒关系
3. 猪八戒:形象塑造、性格特点、与师徒三人的互动
4. 沙僧:形象塑造、性格特点、与师徒三人的互动
5. 其他重要角色:如观音菩萨、牛魔王等
四、小说中的主要情节
1. 资治通鉴:孙悟空大闹天宫
2. 白龙马与红孩儿:孙悟空的命运
3. 铁扇公主的复仇:孙悟空的斗争
4. 火焰山与黑河:师徒四人遭遇的困难与挑战
5. 三打白骨精:师徒四人的智慧与勇气
6. 大战牛魔王:师徒四人的团结与战斗力
7. 蟠桃盛宴:师徒四人的欢乐与离别
8. 孙悟空的佛教修行:成为斗战胜佛
9. 最终取回真经:师徒四人的成长与收获
五、《西游记》的意义和影响
1. 反映社会现实与人性的深刻思考
2. 弘扬正义与勇气的精神
3. 影响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文学、戏曲、艺术等
4. 对后世文学作品的影响和启示
六、总结
1. 《西游记》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2. 作品中塑造的形象和描绘的故事仍然深受人们喜爱
3. 通过《西游记》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和思想。
七年级语文名著阅读《西游记》复习提纲1名著复习

七年级语文名著阅读《西游记》复习提纲1名著复习一、选择题1.《西游记》的取经史其实也是孙悟空的成长蜕变史,请按照时间顺序,将以下语句排序。
(1)忽辣的一声,把公案推倒,耳中取出宝贝,幌一幌,碗来粗细,一路解数,直打出御马监,经至南天门。
众天丁知他受了仙篆,乃是个弼马温,不敢阻挡,让他打出天门去了。
(2)美猴王领一群猿猴、猕猴、马猴等,分派了君臣佐使,朝游花果山,暮宿水帘洞,合契同情,不入飞鸟之丛,不从走兽之类,独自为王,不胜欢乐。
(3)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4)行者听见道:“是也禁不得。
假若就一棍打杀一个,我师父又怪我行凶了。
且等我另寻一个什么打与你看看。
”(5)齐天大圣到底是个妖猴,更不知官衔品从,也不较俸禄高低,但只注名便了。
那齐天府下二司仙吏,早晚伏侍,只知日食三餐,夜眠一榻,无事牵萦,自由自在。
闲时节会友游宫,交朋结义。
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名著阅读根据你对《西游记》这部名著的阅读,回答下面问题。
请简述美猴王炼成“火眼金睛”的故事情节。
3.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下面的问题。
《西游记》中孙悟空居住的花果山水帘洞洞内石碣上,刻着“花果山福地,_____”;最能反映孙悟空反抗精神的故事情节是_____。
4.名著阅读。
行者丢下扇子道:“不停当!不停当!被那厮哄了!”三藏只道:“怎生是好!“……八戒道“只拣无火处走便罢。
”三藏道:“那方无火?”八戒道:“东方南方北方俱无火。
”这段对话选自《西游记》中孙行者_____这一故事情节,这一故事情节,八戒说“东方南方北方俱无火”的潜台词是_____,从中可以看出八戒_____的心理。
5.名著阅读《西游记》目录(摘选)第四回官封弼马心何足名注齐天意未宁第五回乱蟠桃大圣偷丹反天宫诸神捉怪第六回观音赴会问原因小圣施威降大圣第七回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第十二回唐王秉诚修大会观音显圣化金蝉第十四回心猿归正六贼无踪第十五回蛇盘山诸神暗佑鹰愁涧意马收缰第十七回孙行者大闹黑风山观世音收伏熊罴怪第十八回观音院唐僧脱难高老庄大圣降魔第十九回云栈洞悟空收八戒浮屠山玄奘受心经第二十二回八戒大战流沙河木叉奉法收悟净唐僧在何处收谁为徒?检索摘选的目录,按照收徒的顺序填空。
名著阅读

名著阅读:《西游记》一、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西游记》的主要内容,理清小说结构,结合作品讲故事,了解西游记主要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品味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2.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培养阅读名著兴趣,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古今中外名著,进一步提高阅读名著的能力;通过阅读名著,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熏陶情感、培养创新精神。
3.展示自学读书卡,交流阅读体会,认识《西游记》的作品现实意义。
4.让学生学会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1.结合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理解人物特点,感受人物形象。
2.理解人物形象,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
三、教学时间: 两课时四、课前准备:①学生阅读原著《西游记》,了解《西游记》的作者,欣赏电视剧《西游记》和韩田鹿教授主讲的《大话西游》;②老师收集《西游记》的相关影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③让学生自主准备读书卡,写读书笔记。
五、教学方法本部小说语言精辟,读起来给人以优美、幽默之感,为了突出教学重点,在教学中我把读贯穿始终。
我在朗读教学中采用了选读、评价读、分角色读等等。
让学生经历了一个自读、选读、带着情感读的提高过程。
我在教学中还创设了一定的语言意境,让学生自学阅读名著,讨论交流小说故事后,结合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小组之间展开辩论,探讨人物的性格特征,让学生质疑明确读古典名著的方法如:1、读前言、目录初步领会内容。
2、跳读法。
3、快速浏览法。
学生读书也会出现囫囵吞枣的问题,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精读古典文言名著经典片段的方法。
剪辑韩田鹿教授主讲的《大话西游》第十三集每一个人的真经片段,认识《西游记》的作品现实意义。
六、课堂展示(一)导入:前段时间,我们学习了《美猴王》,知道了石猴发现了水帘洞,自称美猴王,继续阅读《孙悟空一调芭蕉扇》,孙悟空向铁扇公主借芭蕉扇,借不来只好智取,向灵吉菩萨借得一粒“定风丹”,还变作一只小虫,但借得是一把假扇。
《西游记》导读复习提纲

《西游记》导读复习提纲《西游记》导读【作者简介】吴承恩(约1500-1582),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县)人。
晚年退居张里,致力于诗文的写作,《西游记》大概就是在这一时期写成的。
他一生著述很多,诗、文、词皆备,但多已散佚,现存作品除《西游记》外,还有后人集辑的《射阳光生存稿》四卷。
解放后出版了近人刘修业重新辑校的《吴承恩诗文集》。
【作品概况】《西游记》主要写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四人一路上降妖伏魔,扫除障碍,到西天取回真经的故事。
赞扬了以孙悟空为主的师徒四人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可贵精神。
它是中国古代小说史上最杰出的一部长篇神魔小说。
《西游记》全书一百回,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奇幻的神话世界,可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回至第八回是第一部分,主要写了孙悟空出世、拜师、大闹天宫,这是全书最精彩的章节,热闹非凡,孙悟空上天入地好一顿折腾,将他的反抗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八回至第十二回是第二部分,主要写了唐僧的出身及取经的缘由。
第十三回至最后一回是第三部分,主要写唐僧西天取经,路上先后收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三个徒弟,并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到了真经,修成了正果。
【精彩情节】大闹天宫:孙悟空向东海龙王借得定海之宝金箍棒,却被龙王告状,骗到天庭当弼马温。
悟空知道受骗,回花果山称“齐天大圣”。
李天王率领天兵天将捉拿悟空,被悟空打败,逃回天庭。
玉帝狼狈,如来相助将其压于五指山下。
三打白骨精:唐僧师徒往西天取经,行至宛子山。
白骨精欲食唐僧肉,三次施魔法变化村姑、婆婆和白发老翁前来诓骗唐僧,均被悟空识破。
悟空不顾唐僧念咒阻止,挥棒将其击毙。
唐僧误以为孙悟空无故三次伤人,怒而逐走悟空。
悟空走后,唐僧师徒果中奸计,后来悟空救师心切,不念前怨,毅然下山,变成老妖,巧入洞府,一番激战打死白骨精,师徒四人愉快上路,继续西天取经。
真假美猴王:六耳弥猴假扮悟空想去取经,修成正果,故意在唐僧面前打死人,让唐僧将悟空赶走。
名著赏析西游记教学大纲

名著赏析西游记教学大纲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被誉为中国文学的瑰宝。
它以丰富的想象力、精湛的文字表达和深刻的哲理思考,深受读者的喜爱。
在教学中,西游记也是一本重要的教材,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够让他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下面是一份名著赏析西游记教学大纲,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教授这本经典著作。
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西游记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2. 培养学生的文学批评能力,让他们能够对西游记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评价;3. 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让他们能够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4.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他们能够在阅读西游记的过程中发现新的思考角度和解读方式。
二、教学内容1. 西游记的作者和背景:介绍吴承恩以及他创作西游记的背景,让学生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动机。
2. 西游记的主要情节:概述西游记的主要情节,包括孙悟空的诞生、师徒四人的结缘、取经之路的艰辛等,让学生对整个故事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3. 西游记的主要人物:介绍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僧等主要人物的形象特点和角色定位,让学生能够对这些人物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评价。
4. 西游记的文学特点:探讨西游记的文学风格、语言表达和艺术手法,让学生能够欣赏和理解其中的美学价值。
5. 西游记的哲理思考:引导学生从西游记中寻找人生哲理和智慧,让他们能够将这些思考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6. 西游记的文化意义:讲解西游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和贡献,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三、教学方法1. 阅读分析法:通过阅读西游记的文本,让学生分析其中的语言表达、形象描写和情节推进等方面的特点。
2. 讨论交流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西游记的理解和感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3. 视听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与西游记相关的音乐、电影或动画片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
4. 创作写作法: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西游记的理解和感悟,进行创作写作,如写一篇读后感或改编故事情节。
名著阅读《西游记》复习提纲

名著阅读《西游记》复习提纲1.2.《西游记》爱的小说。
但这部作的事件。
3.《西游记》全书100回,基本由两个故事组成。
第1至12回是全书的引子。
其中第1至7回,写石猴的出世、学道、大闹龙宫、地府、天宫,直至被如来佛压在五行山下。
重点是大闹天宫.大闹天宫,表现的是孙悟空对自由的无限追求和斗争最终失败的悲剧,体现出了人性的自由本质与现实生活的约束的矛盾处境。
第8至12回写唐僧的来历、魏征斩蛇、唐太宗入冥府,交代取经的缘起。
第l3回至l00回故事的主体,写唐僧赴西天取经,一路上收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为徒,又得小白龙化作白马背驼,他们一起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师徒四人历经,去西天大雷音寺取经,终于修成正果。
蕴含着人必须经历艰难才能最终获得幸福成功的人生真谛。
中所写天下所分的四大洲分别是:、、花果山水帘洞洞口的对联是:、孙悟空的第一个师傅是,又从龙宫索取作为兵器,大闹天宫后被如来佛祖压在下。
受苦五百年,规劝皈依佛门,给唐僧做了大徒弟。
唐僧为他取名。
7.猪八戒又叫,,惹怒王母娘娘,被贬下界,在为妖,后保唐僧取经,得成正果,封为。
9.白龙马原是之三太子小白龙,因违逆父命被囚鹰愁涧,后被封为。
后在化龙池中得复原身,盘绕在大雷音寺的上。
10.在护送唐僧去西天取经途中,机智灵活、嫉恶如仇的是孙悟空;憨态可明的是猪八戒,法名是猪悟能;忠诚老实、勤勤恳恳的是沙僧,11.唐僧是如来佛祖的弟子转世投胎作状元陈光蕊之子,出家后法名,修成正果后被封为。
孙悟空最具有反抗精神的故事章节是:。
通过“大闹天宫”这一段精彩描写,我们不难发现,作品的象征意味是很深浓的。
天宫是人间朝廷的代称;玉帝是封建皇帝的化身;孙悟空是人民意愿的化身和民主主义思想的代表。
14.孙悟空自号。
当托塔李天王率天兵天将杀至花果山,历数了悟空的数条罪状后,悟空答:“实有! 实有!”这又给孙大圣的形象抹上一笔亮丽的色彩,那就是敢作敢当。
16.第八十一难是在通天河被老鼋翻落河中,弄湿经卷。
最新《西游记》读书笔记教学提纲

《西游记》读书笔记一.1 书名:西游记2 (1)夭夭灼灼花盈树,颗颗株株果压枝。
果压枝头垂锦弹,花盈树上簇胭脂。
时开时结千年熟,无夏无冬万载迟。
先熟的酡颜醉脸,还生的带蒂青皮。
凝烟肌带绿,映日显丹姿.点评:这一段对蟠桃进行了生动的描写,将蟠桃水灵灵的样子完全的表现了出来,生动活泼,物态毕现.(2) 跳树攀枝,采花觅果;抛弹子,邷么儿,跑沙窝,砌宝塔;赶蜻蜓,扑八蜡;参老天,拜菩萨;扯葛藤,编草未;捉虱子,咬圪蚤;理毛衣,剔指甲;挨的挨,擦的擦;推的推,压的压;扯的扯,拉的拉,青松林下任他顽,绿水涧边随洗濯。
点评:这一段描写将猴子们嬉戏打闹时的动作神态写的活灵活现,让人仿佛身临其境,也写出了这群猴子的可爱与机灵,3 故事梗概:《西游记》描写了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并克服了取经路上的81难,最终取得真经的故事.4作品社会意义:通过《西游记》中虚幻的神魔世界,我们可以看到现实社会的投影。
孙悟空那种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他那的大无畏气概,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和要求。
他代表了一种正义的力量,表现出人民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
又如取经路上遇到的那些妖魔,他们的贪婪、凶残、阴险和狡诈,也正是封建社会里黑暗势力的特点。
5 给你的启示:<西游记>给了我很多启示,比如说唐僧,我从唐僧的身上学到了要想做好一件事,必须要持之以恒,要知难而进,才会成功.——人物点评之孙悟空每当我翻开西游记时,总是被其中性格各异的人物所吸引,他们每一个人身上都有着我们现代社会人们应当学习与拥有的好品格。
《西游记》这部是中刻画的人物焦点就是齐天大圣孙悟空了。
孙悟空破土而出,“不服麒麟辖,不服凤凰管,又不服人间王位所约束”,孙悟空其实就是自由的化身,他的品质中最突出的就是向往自由,他始终在追求自由,它的一切斗争也是为了争取自由。
这样一个鲜活的形象给予了读者一种追求自由,追逐自由的力量和勇气。
当今社会中的人们都是向往自由的,就像是学生不想上学,职员不想工作等例子所说的一样,但是为了维持生计,所以逼迫进行工作,要想找到自由的感觉,只有从《西游记》中描写孙悟空的语句中才能感觉到的。
《西游记》课外阅读指导教案

《西游记》课外阅读指导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西游记》,了解作品的基本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 提高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培养阅读经典名著的习惯。
3. 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作品进行深入分析与探讨。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西游记》的作者、背景及主要人物1. 作者吴承恩及其生平简介2. 《西游记》创作的背景与文化内涵3. 主要人物: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第二章:概述故事情节1. 故事的开端: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原因2. 重要情节:三打白骨精、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等3. 故事结局:师徒四人成功取得真经第三章:分析孙悟空形象1. 孙悟空的出生与成长2. 孙悟空的性格特点:聪明、勇敢、机智、顽皮、忠诚3. 孙悟空在故事中的重要作用第四章:探讨作品主题1. 佛教、道教与儒家的思想交融2. 善恶报应、因果循环的观念3. 对人性的探讨:贪婪、自私、勇敢、坚持等第五章:评价与启示1. 评价《西游记》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影响2. 从作品中汲取的启示:团结协作、克服困难、坚定信念等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对作品中的具体情节、人物形象进行分析。
3. 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观点,培养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评价:2. 课堂讨论:学生分享阅读心得,互相交流观点。
3. 学期论文:深入分析《西游记》中的一个主题或人物形象。
五、教学资源:1. 《西游记》原著文本或改编版本。
2. 与《西游记》相关的参考书籍、论文、视频等资源。
3. 网络资源:关于《西游记》的介绍、评论、解读等。
《西游记》课外阅读指导教案六、第六章:猪八戒与沙僧的形象分析1. 猪八戒的性格特点:好吃懒做、贪恋女色、忠厚老实2. 沙僧的性格特点:沉稳冷静、忠诚可靠、严守戒律3. 师徒四人在取经过程中的相互关系与协作七、第七章:《西游记》中的神话元素1. 介绍神话元素:神仙、妖怪、魔界等2. 分析神话元素在作品中的作用:烘托氛围、丰富情节3. 探讨神话元素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影响八、第八章:《西游记》的文学艺术价值1. 独特的叙事手法:幻想与现实相结合2. 丰富的想象力与创意:如孙悟空的七十二变、筋斗云等3. 语言艺术:幽默、讽刺、生动、形象九、第九章:《西游记》的影视改编1. 介绍《西游记》的影视作品及其特点2. 分析影视改编对原著的忠实与创新3. 讨论影视改编对原著传播与普及的作用十、第十章:拓展阅读与推荐1. 推荐与《西游记》相关的其他古典名著2. 推荐现代文学作品,如科幻、奇幻等类型的小说六、教学方法:1. 采用比较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不同角色的性格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游记》选择题:1、孙悟空的第一位师父是( )。
C.菩提祖师A.唐僧B.太上老君C.菩提祖师2、孙悟空的法名是( )给起的? B. 菩提祖师A. 太白金星B. 菩提祖师C.唐僧3、悟空翻筋斗云,一个筋斗就能翻出()。
A. 十万八千里A. 十万八千里B. 二万五千里C.五万八千里4、孙悟空来到天庭,()封他为“弼马温”。
B. 玉帝A. 观音菩萨B. 玉帝C.如来佛祖5、()把悟空推进了八卦炉,炼就了“火眼金睛”。
B.太上老君A. 太白金星B.太上老君C. 玉帝6、悟空被如来压在()下,一压就是()年。
()A.五行山五百A. 五行山五百B. 黄山三百C. 泰山四百7、唐僧给悟空取了个别名叫()。
B.孙行者A.孙大圣B.孙行者C. 齐天大圣8、唐僧给孙悟空念“紧箍咒”的咒语是()教的。
B. 观音菩萨A. 如来佛祖B. 观音菩萨C. 太上老君9、唐僧收徒的先后顺序是()。
C. 孙悟空白龙马猪八戒沙僧A. 孙悟空猪八戒白龙马沙僧B. 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白龙马C. 孙悟空白龙马猪八戒沙僧10、唐僧的白马被()一口吞下肚去。
A.白龙A.白龙B. 老虎C. 黑熊精11、唐僧在()收八戒为徒。
C. 高老庄A.女儿国B.莲花洞C. 高老庄12、流沙河的妖怪,原来是天宫的()。
B. 卷帘大将A. 天蓬元帅B. 卷帘大将C. 惠岸行者13、观音菩萨给沙僧取法名叫()。
A.悟能B. 悟净C.醒悟14、万寿山上的五庄观里住着哪位大仙?()A.镇元大仙A.镇元大仙B. 赤脚大仙C.灵吉大仙15、人参果三千年开花,三千年结果,()年果子成熟。
C. 三千A.一千B. 两千C. 三千16、是谁把人参果全打落钻进土里去了?B. 孙悟空A. 沙和尚B. 孙悟空C. 猪八戒17、白骨精想吃唐僧,分别变成了什么?()C. 农家少妇、老婆婆、老公公A. 老婆婆、老公公、农家少妇B. 老婆婆、农家少妇、老公公C. 农家少妇、老婆婆、老公公18、悟空一个筋斗跳到南天门,玉帝找天师查出黄袍怪是二十八宿中的()。
A.奎星B. 恒星C. 水星19、车迟国的三位大仙和唐僧比试法术,第一次比的是求雨,第二次比试的是坐功,第三次比的是()。
B. 隔板猜物A.砍头B. 隔板猜物C. 下油锅20、红孩儿在火焰山修行了三百年,炼成了()。
A. 三昧真火A. 三昧真火B. 九天玄火C. 干柴烈火21、悟空的如意金箍棒有()重。
B. 一万三千五百斤A. 七千二百斤B. 一万三千五百斤C. 三万六千斤22、牛魔王的坐骑是()。
C. 金睛兽A. 天龙八部马B. 白龙C. 金睛兽23、孙悟空到芭蕉洞向铁扇公主借了()次芭蕉扇。
C. 三A.一B. 二C. 三24、妖怪们想吃唐僧肉,因为他们知道吃了唐僧肉可以()。
A. 长生不老A. 长生不老B. 天下无敌C. 力大无比25、()变成老鹰,把正在濯垢泉里洗澡的妖精的衣服抓走了。
B. 悟空A. 牛魔王B. 悟空C. 土地神26、《西游记》的作者是谁?()B. 吴承恩A. 施耐庵B. 吴承恩C.罗贯中27、陷空山无底洞的老鼠精是谁的义女?()C. 托塔天王A. 寿星B. 弥勒佛C. 托塔天王28、唐僧师徒西天取经后,悟空被封为()。
B. 斗战胜佛A. 战斗胜佛B. 斗战胜佛C. 齐天大圣29、在宝象国,黄袍怪把唐僧变成了()。
A. 老虎A. 老虎B. 狮子C. 大象30、唐僧、八戒在女儿国喝了()的水,就怀了孕。
C. 子母河A. 流沙河B. 通天河C. 子母河判断题:1、唐僧用念“紧箍咒”的方法管住悟空。
()√2、唐僧师徒一路西天取经一共经历了八九七十二难。
()×3、《西游记》中有许多鲜活的人物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阿童木、红孩儿都是这部作品中的。
()×4、黄袍怪被收回天上,玉帝贬他到兜率宫给太上老君烧火。
()√5、唐僧见悟空一下子打死了三个人,又听信沙和尚的话,不肯收悟空为徒弟了。
()×6、唐僧师徒在波月洞遇见了宝象国的三公主百花羞。
()√7、唐僧师徒在观音禅院偷吃了人参果。
()×8、唐僧师徒来到观音禅院,老和尚把袈裟拿走了。
()×9、观音菩萨给猪妖取名叫“八戒”。
()×10、白龙马原是西海龙王三太子小白龙。
()√11、在宝象国,沙和尚念动咒语,救了唐僧。
()×12、平顶山的两个妖怪原来是太上老君炼丹的童子。
()√13、悟空被推进了八卦炉,炼了七七四十九天。
()√14、波月洞的洞主叫“圣婴大王”,小名叫“红孩儿”。
()×15、车迟国的三位大仙分别是虎力大仙、马力大仙、羊力大仙。
()×16、铁扇公主住在翠云山的芭蕉洞里。
()√17、悟空、八戒、沙和尚在观音禅院偷吃了人参果。
()×18、观音菩萨救活了人参果树,恢复了原来的样子。
()√19、唐僧、八戒喝了子母河的水就怀了孕。
()√20、猪八戒的武器是九环大刀。
()×21、悟空吃了灵吉菩萨给的一颗定风丹,再大的大风也吹不动他。
()√22、红孩儿被如来佛祖收做善财童子。
()×23、孙悟空的兵器原来是大禹治水的定海神针。
()√24、土地神告诉悟空,盘丝洞里住着八个女妖精。
()×25、唐僧的马被黑熊吃了。
()×26、孙悟空成佛后金箍就自然脱落了。
()√27、孙悟空在三星洞拜师学艺。
()×28、天竺国的假公主是嫦娥的玉兔变的。
()√29、盘丝洞里的妖精是琵琶精。
()×30、孙悟空在菩提祖师那儿学到了“火眼金睛”。
()×填空题:1、《西游记》的小说,作者是。
(神魔、吴承恩)2、东胜神州有一个叫()的小国,海中有一座名山叫。
(傲来国、花果山)3、石猴看见一个山洞洞口刻着:花果山福地,。
(水帘洞洞天)4、石猴成为群猴的的大王,号称“”。
(美猴王)5、猴王拜师学艺,师父把长生之道、和传给了他。
(七十二般变化、翻筋斗云)6、唐僧师徒一路取经,走了里。
(十万八千)7、孙悟空去水晶宫借到的兵器是,重斤。
(如意金箍棒、一万三千五百)8、孙悟空到了天庭,玉帝封他做“”。
(弼马温)9、玉帝下令把悟空杀了,把悟空推进了,命仙童烧炼。
(太上老君、八卦炉)10、孙悟空自被如来压在下,一压就是年。
(五行山、五百)11、唐僧师徒取经途中历经了难。
(九九八十一)12、给悟空取了个别名叫“孙行者”。
(唐僧)13、猪八戒又叫,本是上界掌管天河的,因为在调戏嫦娥,被贬下凡。
(猪悟能、天蓬元帅、蟠桃会上)14、万寿山上的五庄观里住着大仙。
(镇元)15、人要是闻一闻人参果,就能活岁。
(三百六十)16、沙僧原为天宫中的,唐僧在收沙僧为徒弟。
(卷帘大将、流沙河)17、八戒、沙僧使用的兵器分别是和。
(九齿钉耙、降妖宝杖)18、在黄花观,毗兰婆用手一指,那道士现了原形,原来是一只。
(蜈蚣精)19、平顶山里有个莲花洞,洞里有两个妖怪,一个叫,一个叫。
(金角大王、银角大王)20、唐僧师徒一行经过千难万险,终于得正果,最后如来封唐僧为旃檀功德佛,封孙悟空为,封猪八戒为,封沙和尚为、封白马为。
(斗战胜佛、净坛使者、金身罗汉、八部天龙马)简答题:1.《西游记》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请写出你印象最深的几个故事。
(最少写四个)。
(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三借芭蕉扇、大战红孩儿等)2. 《西游记》中,你最喜欢和最不喜欢的人物是谁?说说理由。
3.结合相关情节,说说孙悟空的性格特点。
4.唐僧分别在哪些地方收了徒弟?给他们取了什么名字?(五行山孙悟空、高老庄猪悟能、流沙河沙悟净;分别给他们取名叫孙行者、猪八戒、沙和尚)5.请列举唐僧师徒一路西行经过的国名。
(四个即可)(车迟国、女儿国、天竺国、比丘国、乌鸡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