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上部编版《对韵歌》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对韵歌》教案三篇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对韵歌》教案三篇

【导语】这是⼀篇节奏明快的对韵歌,读出节奏韵味是本课朗读的重点。

同时在朗读中引导学⽣感受对⼦间的对应关系,感受对韵歌呈现的美景。

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 教学⽬标: 1.复习声母 b p m f d t n l 2.复习拼读拼⾳。

3.阅读《对韵歌》,读通课⽂,会认5个字,会写3个字,掌握新笔画。

教学重、难点: 1.巩固所学的字母以及两拼法。

2.识字、写字。

教具准备: 1.ppt 2.字母、⾳节卡⽚。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巩固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个声母吗。

⼀起来复习⼀下。

过渡语:看来,⼤家已经和⼋个声母交上朋友了。

(⼆)拼读⾳节 过渡语:声母朋友可调⽪了,它们现在躲到⾳节了,想考考⼤家会不会拼读呢。

(会) 出⽰ppt:(还得拼读规则吗):声母短,韵母亮,两⾳相连猛⼀碰。

1.拼读带汉字的⾳节。

过渡语:和同桌⼀起拼读下,不懂的,同桌可以互相帮助。

(拼⾳+汉字)⼤⽶泥⼟马路伯⽗书⽪ 过渡语:同学们拼读得真好,谁想⾃⼰来拼读⼀下。

不过他如果拼读对了,全班得跟着拼读⼀遍。

师:棒极了。

看来同学们已经掌握了拼读规则:(出⽰ppt)拼读规则:声母短,韵母亮,两⾳相连猛⼀碰。

2.拼读没带汉字的⾳节。

过渡语:真好!这是⼀组没有带汉字的⾳节,你们还会拼读吗?谁敢来挑战⼀下。

(拼⾳版)努⼒踏步抚摸母⼥地理⽪筏 开⽕车拼读,同桌两个⼈合作拼读 (三)谈话,揭⽰主题 过渡语:真厉害,⽆论是带汉字的⾳节,或者是只有拼⾳,同学们都能准确拼读。

这节课,曾⽼师要带⼤家学习⼀⾸诗歌,题⽬叫:对韵歌。

先看⽼师写课题。

1.齐读课题 过渡语:同学们,在第三单元⾥,我们背过⼀⾸对韵歌,⼤家还记得吗? 2.复习第三单元《对韵歌》 师:在这⾸诗歌⾥,我们知道了了其中的⼏个对⼦,那就是?(天对地,上对下,⽇对⽉,今对古) 师:这些对⼦,意思相对,字数也相同。

今天我们也要再学习⼀⾸对韵歌,这⾸对韵歌同样藏着意思相对的字或词语呢,⼀起来听听这⾸诗歌。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对韵歌》教案设计(最新7篇)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对韵歌》教案设计(最新7篇)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对韵歌》教案设计(最新7篇)《对韵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进行渗透性识字。

2、通过拓展语言环境进行归类识字,在其中体会到学习拼音识字的乐趣。

3、背诵《对韵歌》。

4、学习书写3个生字。

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刚刚入学,而且学前的学习程度额不一样,班级里面很多孩子识字存在问题,所以帮助孩子归类识字,拓展语言环境来训练孩子的表达,在此基础上多元识字。

重点难点通过拓展语言环境进行归类识字,在其中体会到学习拼音识字的乐趣。

背诵《对韵歌》。

教学过程第一学时教学活动【导入】对韵歌和学生对对子游戏指导读拍手读引出课题,齐读课题【讲授】对韵歌初读课文指生读儿歌指生领读学生自读,有不会的请教老师或其他同学拓展语境识字图片识字出示“云”图,指导学生说出天空中飘着几朵白云。

出示“云”字,指导看“云”字上面的“二”像什么?用云来说个词语出示雨花图,指导学生说话,相机出示雨,花两个字。

让学生自主识记这两个字。

在书中圈出这三个字,同桌互相查看读一读这几句儿歌歌诀识字指生读中间的那句,出示“风”字,引导学生想想象外面的框和里面的。

撇点像什么。

教学生歌诀:风婆婆有个大口袋,东风西风装进去把“风”字圈出来象形识字猜字游戏,出示鸟和虫的甲骨文,让学生猜是什么字出示鸟和虫字,小结:他们与所代表的东西在形状上很相像,经过演变就变成了现在这样的文字了。

找到儿歌有这两个字的一句读一读(四)学习最后两句1、接着往下读:山清对水秀柳绿对桃红2、掉对字读一读3、出示图片引导学生体会山清水秀4、理解柳绿桃红(五)识记对字1、在儿歌中每一行都出现的字是什么?(六)巩固复习1、指生读生字2、指读3、齐读4、同桌互查5、摘苹果四、再读儿歌1、指生读儿歌2、齐读【活动】对韵歌拓展识字1、老师中秋小长假去爬山看到:山上的花开了,地上有小虫子,小鸟在叫2、老师周六外出学习,提前看了天气预报:周六,多云,下午有雨还有风。

3、为老师的出行提出建议【练习】对韵歌指导书写本课的三个生字:虫、云、山《对韵歌》教案篇二一、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会写3个生字。

《对韵歌》教案8篇

《对韵歌》教案8篇

《对韵歌》教案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对韵歌》。

该教材详细内容涉及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通过学习对仗工整、韵律感强的对韵歌,让学生初步感知古典诗歌的魅力。

具体章节为第七单元第一课。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对韵歌的基本知识,如韵脚、对仗等。

2. 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对古典诗歌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对仗和韵脚的运用。

重点:诗歌的朗读、感悟和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录音机、挂图。

2. 学具:课本、笔、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首古典诗歌朗诵,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新课内容学习:a.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注意韵脚、对仗等基本知识。

b. 学生自读课文,体会诗歌的意境。

c. 教师讲解课文,分析诗歌的对仗关系和韵脚特点。

3. 实践活动:a. 学生分组,每组创作一首对韵歌。

b. 各组展示作品,全班共同评价、欣赏。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首经典对韵歌,让学生理解其韵脚、对仗的运用。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一首对韵歌的创作。

六、板书设计1. 课文《对韵歌》2. 重点词汇:韵脚、对仗、意境3. 诗歌结构:AABB、ABAB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创作一首对韵歌。

2. 答案示例: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古典诗歌,了解诗歌的流派、历史背景等,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2. 教学目标的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学过程的活动设计5. 作业设计的合理性与有效性6.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践性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对韵歌》作为教学内容,应注重诗歌的韵律特点和对仗技巧。

小学语文部编版一年级上册《5对韵歌》教案五篇

小学语文部编版一年级上册《5对韵歌》教案五篇

小学语文部编版一年级上册《5对韵歌》教案五篇教案设计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在“识字教学的建议”中明确指出: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的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

所以本学案的设计结合识字课的特点,图文结合,将汉字学习与认识事物建立联系,感知汉字的演变过程,运用多种识字方法,激发探究汉字的兴趣,培养学生识记汉字的方法,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课前准备1.制作课件。

(教师)2.预习课文。

(学生)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对子导入,激发兴趣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古代有一个叫陈文杰的人,他非常聪明,因为对对子对得好而当上了钦差。

你们想不想像他一样来对对子?那老师就出两个满足你们的愿望。

天对(地),黑对(白),花对(树)。

看来咱们班的小朋友也很聪明,对子对得真不错。

今天,我们来学一首儿歌《对韵歌》。

(板书课文题目:对韵歌。

)设计意图:一年级的孩子都喜欢受到表扬,课前布置孩子动手搜集生活中的资料,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为新课做铺垫,有着一举多得的作用。

一、识字教学,图文结合二、1.试读对韵歌,并交流在试读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2.学生再次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圈画本课的生字,不会的请教同桌或老师。

3.指生读课文,纠正朗读不正确的字音。

4.指导学生学习“对”字。

(1)屏显第一句,指生朗读。

(2)出示“对”字。

个别读,齐读。

(3)认识“对”字的部首,指导书空。

(4)启发学生说一说“对”的反义词。

5.指导学习“云”“山”“虫”。

(1)出示一组图片(大屏幕出示图片:图上有云、山、虫),让学生猜一猜这是文中的哪一句?不知道的可以看一看课文。

(2)学生汇报这是哪一句,并齐读。

(3)交流画了哪几个生字。

(4)指生领读这三个生字。

重点指导“云”和“虫”。

(5)学习“云”和“虫”的字理。

①激趣:这几个字你们都已经认识了,这几个字还非常有趣呢!大家认真观察,看看它们是怎样变来的。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对韵歌》(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对韵歌》(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对韵歌》(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读全文;理解掌握小学语文一年级《对韵歌》的基本内容;2.培养学生对语言韵律的感受和乐感的领悟。

过程与方法1.积极参与教学讨论,感受语言韵律;2.借助声乐活动,激发学生对语言韵律的感受和乐感的领悟。

情感态度1.营造安全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到快乐和轻松;2.培养学生的文学情趣和鲜明的个性色彩。

二、教学内容课时分配本课时为第二课时,共一课时。

教学重点1.让学生了解并熟悉《对韵歌》;2.能够感受语言韵律。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认识语言韵律;2.激发学生对文学情趣的感受。

教学流程时间教学环节活动形式活动内容5 min 热身活动教师问答1. 学生带着好奇心思考:这首歌叫做《对韵歌》,它和普通的歌有什么不同?2. 教师一一征询学生回答。

10 min 基础讲解讲述 1. 了解《对韵歌》的基本内容;2. 区分普通歌曲和对韵歌曲;3. 为学生正确唱出《对韵歌》做铺垫。

15 min 韵律感受师生互动1. 引导学生倾听、感受语言韵律;2. 教师先唱一遍歌,让学生感受强调的音和韵律的旋律;3. 学生跟着教师唱一遍,强化感受。

10 min 音调模仿分组活动1. 将学生分为两组;2. 给学生听同一音乐节拍,然后各自模仿唱出不同的音调;3. 两组比较输出的音调的不同。

10 min 结束和反馈师生问答1. 教师提出:“请同学们谈谈在唱韵律歌的过程中感受到的改变和收获?”;2. 可以期望学生能够在理解这首歌的基础上回答这个问题。

合计--40 min三、教学方法1. 色彩生动的图片教学法采用更为直观生动的、贴近学生的多媒体教学法,使学生更有兴趣,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2. 多角度的视听教学法通过视频、音频和图片等多角度、多维度、有声有色的教学法,让学生感受歌曲的韵律和旋律,发现歌曲中的趣味之处。

3. 互动讨论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到互动讨论式教学中,让学生从中获取知识,语言韵律的学习不仅要靠教师,还要靠学生自己的积极参与。

2024年部编版一年级上册《对韵歌》教案

2024年部编版一年级上册《对韵歌》教案

2024年部编版一年级上册《对韵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选自2024年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对韵歌》。

内容包括:认识对韵,了解对韵的基本特点;学习对韵歌《云和月》、《花和鸟》;通过学习,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对韵的韵律美。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对韵的基本概念,了解对韵的特点。

2. 通过学习对韵歌,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情趣。

3. 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对韵的基本概念,学习对韵歌《云和月》、《花和鸟》。

难点:理解对韵的韵律美,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情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PPT课件、黑板、粉笔。

学生: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天空中的云彩和月亮,引导他们发现云彩和月亮的形状变化,激发学生对自然美的感知。

2. 讲解对韵概念(10分钟)利用PPT展示对韵的概念,通过例句讲解对韵的特点,让学生了解对韵的基本规律。

3. 学习对韵歌《云和月》(10分钟)1)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

2)分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对韵歌的韵律特点。

3)各组展示学习成果,全班交流分享。

4. 学习对韵歌《花和鸟》(10分钟)1)学生自主朗读,感受韵律美。

2)教师挑选重点词句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3)学生仿写对韵句子,进行随堂练习。

2)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对韵现象。

六、板书设计1. 对韵的概念及特点2. 对韵歌《云和月》、《花和鸟》3. 重点词句解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自然现象,尝试用对韵的形式进行描述。

2. 答案示例:例如:太阳红,月亮弯,云彩飘,星星闪。

绿草地上,花儿开,鸟儿唱,蝴蝶舞。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对韵的概念掌握情况,以及对韵歌的学习效果。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对韵现象,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鼓励学生进行对韵创作,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对韵歌》(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对韵歌》(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对韵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韵母和韵脚;2.听懂、模仿、朗读《对韵歌》;3.掌握四个韵脚,培养儿童的韵律感;4.识别韵脚,分辨意思相近的对仗句;5.鼓励学生积极学习,养成喜欢诗歌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听懂、模仿、朗读《对韵歌》;2.掌握四个韵脚;3.识别韵脚。

三、教学难点1.分辨意思相近的对仗句;2.培养儿童的韵律感。

四、教学过程1. 热身首先,引导学生找一找自己身边有哪些能够对韵的事物。

例如“兔子-胡萝卜”,“吹泡泡-妈妈”等等。

让学生把答案报出来并一起说出。

2. 导入为了更好地引起学生兴趣,教师以互动的形式带领学生唱一首词曲相合的歌曲。

让学生体验到什么是韵律。

3. 呈现请全班同学仔细观看演示的图片,并对图片中的小动物打比方。

例如:“老虎在山里吃羊,是不是就像我们吃米饭一样?”之后,老师会逐一给出相对应的词语。

带领孩子一起唱一唱。

4. 学习和练习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对韵歌,教师朗读歌词,让孩子听出其中的韵脚,并注意学习对仗对。

【学生练习】第一步:老师鼓励学生跟读并模仿老师的朗读,以训练学生的语感。

第二步:老师将歌曲制成PPT文件,显示歌词部分,学生进行模仿朗读。

第三步:老师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由两个学生组成,一个担任读词人,一个担任识别韵脚的观察员,以此反复训练。

5. 总结学习和练习的过程中,老师不仅要引导学生体会到对韵气息的美妙和轻盈,还要让学生掌握韵脚的特点和发音方法,并在识别对仗句的过程中注意意思的相近和对仗句的形式。

五、教学评价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引导,让学生能够掌握《对韵歌》的内容和意义,并可以模仿朗读。

学生能够分辨韵脚,正确辨认对仗句,这些都是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同时,教师也应该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及时总结成果。

六、作业认真朗读和抄写课文,并和家长一起体验韵律之美,培养兴趣,调动语言学习兴趣。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对韵歌》【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对韵歌》【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对韵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韵脚的概念;
2.能够理解对韵歌的内容;
3.通过对对韵歌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语感和音感,提高其语文欣赏能力;
4.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口语表现力。

二、教学重点
1.学生能够理解对韵歌的内容;
2.培养学生的语感和音感。

三、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口语表现力。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老师通过播放录音或者演唱来一遍对韵歌,让学生首先感受到对韵歌的曲调和节奏;
2.老师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什么叫做“对韵”吗?你们平常听到哪些语言文字是对韵的?
2. 学习新课
1.老师解释什么是对韵,并给出相应的例子,让学生更好的理解;
2.老师现场表演《对韵歌》,引导学生跟唱;
3.学生分组,展开小组合唱活动,要求每组学生自行选择一首对韵歌,练习合唱并在课堂上表演。

3. 拓展延伸
1.老师宣读或播放其他相应的对韵诗歌或歌曲,让学生继续体会到语言的美;
2.学生自行创作对韵句子或歌曲,并在课堂上展示。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对韵的概念,并通过对韵歌的学习,在语文欣赏方面得到了提高。

同时,学生通过小组合唱和创作活动,培养了其表达能力和口语表现力。

教学难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口语表现力,这也需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关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一年级上部编版《对韵歌》教案设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在“识字教学的建议”中明确指出: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的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

所以本学案的设计结合识字课的特点,图文结合,将汉字学习与认识事物建立联系,感知汉字的演变过程,运用多种识字方法,激发探究汉字的兴趣,培养学生识记汉字的方法,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课前准备
1.制作课件。

(教师)
2.预习课文。

(学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对子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古代有一个叫陈文杰的人,他非常聪明,因为对对子对得好而当上了钦差。

你们想不想像他一样来对对子?那老师就出两个满足你们的愿望。

天对(地),黑对(白),花对(树)。

看来
咱们班的小朋友也很聪明,对子对得真不错。

今天,我们来学一首儿歌《对韵歌》。

(板书课文题目:对韵歌。

)
设计意图:一年级的孩子都喜欢受到表扬,课前布置孩子动手搜集生活中的资料,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为新课做铺垫,有着一举多得的作用。

二、识字教学,图文结合
1.试读对韵歌,并交流在试读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2.学生再次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圈画本课的生字,不会的请教同桌或老师。

3.指生读课文,纠正朗读不正确的字音。

4.指导学生学习“对”字。

(1)屏显第一句,指生朗读。

(2)出示“对”字。

个别读,齐读。

(3)认识“对”字的部首,指导书空。

(4)启发学生说一说“对”的反义词。

5.指导学习“云”“山”“虫”。

(1)出示一组图片(大屏幕出示图片:图上有云、山、虫),让学生猜一猜这是文中的哪一句?不知道的可以看一看课文。

(2)学生汇报这是哪一句,并齐读。

(3)交流画了哪几个生字。

(4)指生领读这三个生字。

重点指导“云”和“虫”。

(5)学习“云”和“虫”的字理。

①激趣:这几个字你们都已经认识了,这几个字还非常有趣呢!大家认真观察,看看它们是怎样变来的。

(屏幕出示“云”和“虫”的字理演变图)
感想。

③小结:古人特别聪明,根据物体的某一部分的特点,一点点写出了汉字,汉字多有趣呀!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还会学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