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跑运动员对速度训练的方法和手段
常见百米短跑的训练方法

常见百米短跑的训练方法百米短跑是田径运动中的一项重要项目,对于运动员的爆发力、速度和耐力等方面都有很高的要求。
下面是常见的百米短跑训练方法,供您参考。
1. 起跑练习起跑是短跑项目的关键,决定了比赛的出发速度。
训练时可以进行起跑练习,重点是提高出发的速度和力量。
采用起跑推车练习,用力推车冲刺起跑,帮助训练者提高出发时的爆发力。
2. 爆发力和加速力的训练短跑速度是在瞬间爆发力的基础上进行加速的,因此训练重点在于提高爆发力和加速力。
可以采用爆发跳、爆发推动器等训练设备进行训练,帮助训练者增强爆发和加速的能力。
3. 高频率的间歇训练百米短跑是一项高强度的运动,需要具备较好的耐力能力。
可以采用高频率的间歇训练方法,训练者进行短跑后进行一段时间的休息,然后再进行下一次训练。
这种训练方法可以提高训练者的耐力和恢复能力。
4. 技术练习百米短跑不仅需要力量和速度,还需要运动员具备优秀的技术。
在训练中可以进行技术练习,如起跑姿势、大踏步、平移动作等。
通过反复练习,帮助训练者掌握正确的技术要领,提高短跑成绩。
5. 弹跳训练弹跳训练可以提高运动员的爆发力和垂直跳跃能力,对于百米短跑的提速和起跑有很大的帮助。
可以进行深蹲跳、坐姿弹跳等训练,帮助训练者提高弹跳能力。
6. 力量训练百米短跑需要运动员具备较强的力量,可以进行力量训练来提升肌肉力量和耐力。
如深蹲、腿部肌肉训练、俯卧撑等,可以帮助训练者增加肌肉力量,提高短跑速度。
百米短跑的训练方法主要包括起跑练习、爆发力和加速力的训练、高频率的间歇训练、技术练习、弹跳训练和力量训练。
在训练过程中,需要合理安排训练内容和强度,循序渐进,并结合个人情况进行合理的调整,才能达到最好的训练效果。
100米跑运动员速度和力量的训练方法

100米跑运动员速度和力量的训练方法由于速度力量具有速度和力量的综合特征,一般都用提高肌肉用力的能力及提高肌肉收缩的速度来提高100米短跑运动员的速度力量。
其中,发展短跑运动员肌肉用力的能力是发展速度力量的基础,而提高肌肉收缩的速度是发展快速力量的决定“力量”。
体育运动项目绝大多数是在快速节奏下或爆发用力的情况下完成的。
各种情况下的起动速度、投掷中的鞭打速度、体操的团身、转体速度等都要肌肉的用力能力和肌肉的收缩速度。
表现在体育运动中为起动力量、爆发力、反应力等。
(一)发展起动力的方法在最短时间内(通常不到150毫秒)最快地发挥下肢力量,称为起动力。
运动实践证明:最大力量水平是起动力的基本因素。
许多力量型运动员,如投掷、举重短跑运动员,尽管其体重大大超过了100公斤,也很少从事过专门的短跑训练,但他们的起动速度都非常出色。
发展起动力的负荷特征是采用30~50%的负荷强度,进行3~6组,每组5~10次,每组间歇1分钟至3分钟。
发展起动力的练习方法多种多样:1、利用地形地物做各种短跑练习,如沙地跑、上下坡跑、跑阶梯等。
2、利用器械、仪器做各种跑的练习,如穿加重背心的起跑加速、加速跑突然改变方向跑、迈佳步中短跑计时系统计时短跑、系铅腰带的加速跑、负轻杠铃短跑等。
3、利用同伴的各种助力做加速跑、牵引跑、各种准备姿势的听信号起动跑等。
另外,发展弹跳反应力的练习也都是发展起动力的良好手段。
(二)发展爆发力的方法以最短的时间(在150毫秒内),以最大的加速度克服一定阻力的能力,称为爆发力。
它对于多数的速度力量型项目(如跳远的起跳动作)是一个决定性因素。
爆发力也同样依赖于最大力量水平。
所以任何发展最大力量的方法也适应于发展爆发力练习。
但发展爆发力练习的负荷特征是:负荷强度一般采用70~90%,练习组数3~6组,每组做5~6次,每组间歇3分钟。
前苏联短跑运动员安排18周发展爆发力,收到良好效果:前6周从事跳跃练习,中间6周进行大重量的快速杠铃练习,后6周做跳深练习。
短跑运动员的速度耐力和力量训练

短跑运动员的速度耐力和力量训练短跑是田径运动中最为激烈和高强度的项目之一,对于短跑选手来说,拥有出色的速度耐力和力量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提高短跑运动员的表现,科学合理的速度耐力和力量训练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就短跑运动员速度耐力和力量训练的相关内容进行探讨。
一、速度耐力训练速度耐力是指在高强度运动状态下,延缓疲劳的能力。
对于短跑运动员来说,速度耐力的提高意味着能够更好地抵抗疲劳,保持更长时间的高速奔跑。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速度耐力训练方法:1. 阻力训练:通过增加跑步时的阻力来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
这种训练可以使用附加重量、爬坡或使用跑步机进行。
2. 高强度间歇训练:通过短时间的高强度跑步和恢复期交替进行,提高肌肉耐力和心肺功能。
例如,进行一分钟的全力冲刺跑,然后缓慢跑或静止若干分钟,再次进行冲刺。
3. 重复跑训练:在短跑距离内进行多次全速跑,中间休息时间较短,以增加肌肉耐力和提高血液循环。
二、力量训练力量是短跑运动员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具备足够的力量可以更好地爆发出发力量、保持良好的姿势并快速撤离出发区。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力量训练方法:1. 重量训练:通过使用自由重量、器械或身体负荷来增强肌肉力量。
例如,深蹲、卧推和硬拉等练习可以加强下肢和核心肌群。
2. 爆发力训练:通过进行快速而高强度的动作来提高肌肉的爆发力。
例如,蛙跳、跳箱练习和坐姿起跳等可以增强短跑运动员的爆发力。
3. 核心稳定性训练:通过加强核心肌群的训练来提高身体稳定性和平衡能力。
例如,仰卧起坐、平板支撑和俄罗斯转体等练习可以加强核心肌肉。
三、训练计划安排为了使训练效果最大化,短跑运动员的速度耐力和力量训练应该合理安排。
以下是一个示例训练计划:周一:重量训练-下肢力量训练,如深蹲和腿推周二:速度耐力训练-高强度间歇训练,如冲刺跑+缓慢跑周三:休息或低强度活动,如瑜伽或游泳周四:重复跑训练-在短跑距离内进行全速跑周五:力量训练-核心和上肢力量训练,如仰卧起坐和俯卧撑周六:速度耐力训练-阻力训练,如爬坡跑或跑步机周日:休息或低强度活动需要注意的是,每个短跑运动员的训练计划都应该根据其个人特点和目标进行调整。
短跑运动员训练方法

短跑运动员训练方法
短跑运动员的训练方法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爆发力训练:通过重复短距离的爆发力训练来提高短跑速度和加速度。
这包括跑步起步、爆发力练习以及爆发性力量训练,如蹲跳、深蹲等。
2. 技术训练:短跑是一项高度技术性的运动,需要训练者掌握正确的姿势、步伐和节奏。
因此,技术训练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包括起步姿势、推力技术、手臂摆动等。
3. 身体素质训练:包括耐力训练、肌肉力量训练和灵敏度训练。
这些训练可以帮助提高短跑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抗压能力。
4. 赛前准备:在比赛前,短跑运动员通常需要进行一些赛前准备训练,包括热身运动、拉伸训练、赛前心理准备等,以确保在比赛时能够达到最佳状态。
总的来说,短跑运动员的训练方法是综合性的,需要注重爆发力、技术、身体素质和赛前准备等方面的训练。
通过科学的训练方法和系统的训练计划,短跑运动员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成绩和水平。
短跑教学中提高步频,常用的训练方法

短跑教学中提高步频,常用的训练方法提高步频是短跑教学中非常重要的训练目标之一。
步频是指在单位时间内腿部完成的步数,是短跑速度的关键因素之一。
通过提高步频,短跑运动员可以在同样的时间内迈出更多的步伐,从而增加速度。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训练方法来提高步频。
1. 腿部爆发力训练腿部爆发力是短跑运动员提高步频的关键。
通过进行一系列的腿部爆发力训练,可以增强肌肉力量和爆发力,从而更快地迈出步伐。
常见的腿部爆发力训练包括蹲起跳、单腿深蹲、蛙跳等动作。
这些训练可以增强腿部肌肉的力量和爆发力,为提高步频打下基础。
2. 节奏训练节奏训练是提高步频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控制呼吸和步伐的节奏,可以逐渐增加步频。
在训练中,可以选择一个适当的节奏,使呼吸和步伐保持一致。
随着训练的进行,逐渐加快呼吸和步伐的节奏,从而提高步频。
3. 高强度间歇训练高强度间歇训练是提高步频的有效方法之一。
这种训练方式要求运动员在高强度的运动状态下,进行间歇性的训练。
例如,可以选择一段适当的距离,在最快的速度跑完,然后进行适当的休息,再进行下一组训练。
通过这种高强度的训练方式,可以提高运动员的肌肉爆发力和耐力,从而提高步频。
4. 快速踏频训练快速踏频训练是提高步频的重要方法之一。
这种训练方式要求运动员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尽可能多的步伐。
可以选择一个适当的距离,在最快的速度进行训练,尽量迅速地完成步伐。
通过这种训练方式,可以提高运动员的步频和反应速度。
5. 动作协调训练动作协调训练是提高步频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进行一系列的动作训练,可以提高运动员的动作协调性和身体控制能力,从而提高步频。
常见的动作协调训练包括踢腿、跳跃、摆臂等动作。
这些训练可以提高运动员的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为提高步频打下基础。
通过腿部爆发力训练、节奏训练、高强度间歇训练、快速踏频训练和动作协调训练等方法,可以有效提高短跑运动员的步频。
运动员在训练中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并结合科学的训练计划进行训练。
400米的速度素质训练的主要方法及特点

400米的速度素质训练的主要方法及特点400米赛跑是田径运动中的一项短跑项目,需要运动员具备出色的速度和耐力。
训练400米的速度素质是提高成绩的关键。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400米速度素质训练的主要方法及其特点,并分析其对运动员的影响。
一、加强耐力训练在进行400米的赛跑中,耐力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提高耐力水平,运动员可以通过长跑和间歇训练来增强心肺功能,延缓疲劳。
长跑是通过保持中低强度的跑步来增加心肺功能,逐渐提高身体对氧气的吸收能力。
间歇训练则是通过高强度的短距离跑步和恢复跑步的轮流进行,以模拟赛跑的高强度和恢复的过程,提高身体的耐力。
二、进行爆发力训练400米赛跑中的开始部分需要运动员具备较强的爆发力。
为了提高爆发力水平,运动员可以进行爆发力训练。
这包括暴力起跑、快速加速和短距离冲刺等训练项目。
暴力起跑是训练运动员腿部肌肉力量和爆发力的重要训练方法。
在起跑时,运动员需要迅速将身体推开,并通过腿部肌肉来产生爆发力。
快速加速训练可以通过短距离的冲刺跑来提高运动员的爆发力和速度。
三、进行节奏训练400米赛跑需要运动员具备良好的节奏控制能力。
为了提高节奏控制能力,运动员可以进行节奏训练。
这包括定时跑、热身跑和配速跑等训练方法。
定时跑是通过设定一定的时间要求,让运动员在准确的时间内完成一定的距离,以训练他们的节奏控制能力。
热身跑是在比赛前进行的一种轻松的跑步,可以帮助运动员调整自己的节奏和状态。
配速跑是通过设定一定的速度要求,在一定的距离内进行冲刺训练,以提高运动员的节奏控制能力。
在以上的训练中,400米赛跑的特点是技术要求高,对全身的肌肉协调性和运动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
为了提高成绩,运动员需要精确掌握技术细节,并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在训练过程中,重点要注重肌肉力量的训练,提高爆发力和耐力水平。
还要注重心理素质的培养,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和自信心。
总结起来,400米的速度素质训练主要包括加强耐力训练、进行爆发力训练和进行节奏训练。
如何提高短跑的加速度和保持速度

如何提高短跑的加速度和保持速度短跑是田径运动中的重要项目之一,对于短跑运动员来说,提高加速度和保持速度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
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训练和技巧来提高短跑的加速度和保持速度。
一、加速度的训练1. 爆发力训练:爆发力是加速度的基础,可以通过多次短跑爆发训练来提高。
例如,进行5-10米的起跑爆发练习,迅速加速至最高速度,然后练习减速停止。
持续进行这样的爆发训练可以增加肌肉爆发的能力。
2. 跳跃和弹跳训练:跳跃和弹跳训练有助于提高腿部和核心肌肉的爆发力。
可以进行深蹲跳跃、单腿弹跳等练习,增强腿部肌肉的爆发力和稳定性。
3. 腿部力量训练:腿部力量是提高加速度的重要因素。
可以进行深蹲、腿举等训练,增强大腿和臀部的力量和爆发力。
二、保持速度的技巧1. 起跑技巧:短跑的起跑技巧关系到整个比赛的成败。
正确的起跑姿势和动作可以提高起跑的加速度和效率。
起跑时,双脚分开与肩同宽,重心位于前脚掌,身体稍微向前倾斜,手掌放在起跑线上,以快速的爆发力推出。
2. 步频和步幅:保持恰当的步频和步幅可以帮助保持速度。
一般来说,步频较快且步幅适中的组合是最有效的。
运动员可以通过加强节奏训练,提高步频,并适当增加步幅的长度。
3. 姿势和动作:保持良好的姿势和动作可以减少阻力,提高速度的保持能力。
身体挺直,肩膀放松下沉,手臂挥动幅度适中,保持节奏一致,腿部有力但不过高抬腿,脚掌迅速着地和离地。
三、注意事项1. 适量休息:为了保持身体的良好状态,合理的休息是非常重要的。
在训练中要注意给身体足够的休息时间,以便肌肉得到恢复和成长。
2. 饮食和营养:均衡的饮食和足够的营养对于短跑运动员的体能和速度提高至关重要。
保持足够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摄入,补充充足的水分。
3. 心理训练:短跑的成功离不开良好的心理素质。
通过正向的思维方式、冥想和专注训练,增强自信和坚持能力,可以更好地控制压力和提高速度。
总结:完善的训练和技巧对于提高短跑的加速度和保持速度至关重要。
400米运动员速度耐力训练方法

400米运动员速度耐力训练方法400米跑的速度耐力训练,“以短为主,长短结合”的反复跑,冬训以超主项距离跑为主,春训和竞赛期则以接近主项距离跑为主。
(一)主项与接近主项距离的跑,提高专项能力。
主要练习方法有:1、(100米快+100米慢+100米快+100米慢)X3组合跑X3-5组,组间间歇5-8分钟;2、200米X6-8次,1-2分钟。
3、(300米快+100米慢+100米冲刺跑)×4~5组,组间间歇8分钟;4、(300米+200米+100米)组合跑×2~3组,间歇3——5分钟,组间间歇7分钟;5、300米×5~7次,间歇6分钟;(6、400米检查跑×1~2次,间歇25分钟到30分钟。
(二)超主项距离的跑,可提高跑的能力,主要练习方法有:1、500米×5~6次(80%——90%强度),间歇8分钟;2、600米×4~5次(80%——90%强度),间歇8-10分钟;3、800×3~5次,间歇10分钟;4、1000米X3-4次。
间歇10分钟;5、(1200米+600米+400米)组合跑×2~3组,间歇5-8分钟,组间间歇15分钟。
3.3.1力量训练力量是田径运动员重要的身体素质,对400米、800米跑运动员来说,增强肌肉力量既能够提高跑速,也能够增强机体对疲劳的耐受力,提高速度耐力。
针对队员力量弱,特别是腿部的腰腹力量差的特点。
训练中我们主要安排了腿部力量、腰腹力量及跳跃力量练习(见表2、表3、表4)。
表2 腿部力量训练安排训练手段训练强度与负荷量训练作用肩负杠铃深蹲起 75—90%强度,5—8次×4—6组发展膝关节伸肌肩负杠铃半蹲起 75—90%强度,5—8次×4—6组群力量肩负杠铃半蹲跳 60—80%强度,12—20次×4—6组肩负杠铃弓步跳 60—80%强度,12—20次×4—6组手持壶铃深蹲跳 60—80%强度,12—20次×3—5组手持壶铃半蹲跳 60—80%强度,10—12次×3—5组负重提踵 60—85%强度,8—15次×3—5组负重高抬腿跑 20—30%强度,20—30米×5—6组支撑高抬腿前摆拉胶带20—30次×4—6组,10—15秒为一组仰卧抗胶带上踢腿 20—30次×3—5组支撑抗胶带后蹬跑 20—30次×4—6组,10—15秒为一组仰卧直腿下压胶带 20—30次×3—5组发展踝关节跖屈肌群和发展抬大腿肌群及大腿后群肌的力量表3 肩臂、腰腹力量训练安排训练手段训练强度与负荷量训练作用哑铃摆臂握2—4千克重哑铃,60—80次×4组卧推举杠铃80—85%强度,4—6次×4组负重斜坡仰卧起坐 30—40次×4组仰卧二头起30—40次×4—5组立卧撑跳起1分钟30次×4—5组仰卧单腿屈膝靠胸 30—40次×4组肋木悬垂举腿 20次×4组负重俯卧背屈伸负2—5公斤杠铃片,30—40次×4—5组负杠铃体前屈 60—80%强度,8—10次×4—6组发展肩、胸、臂部肌群力量发展腰腹背肌群力量实用相关搜寻: 跑步表4 跳跃力量训练安排训练手段训练强度与负荷量训练作用拖重物跑 10公斤80—100米×6—8组发展腿部立定跳远×15次爆发力和单脚跳 50—100米×8—10组弹跳力多级蛙跳十级蛙跳×10—15组多级跨步跳50—100米×8—10组或十级跨步跳下沙坑×10—15组跑跳台级(跑上、下+左脚跳上、跑下+右脚跳上、跑下)×10组,间隔5分钟跳栏架 10栏(栏距1—1.5米、低或中栏)×10组我们每周安排一次杠铃练习,以负重半蹲或深蹲,负重快速提踵为主,完成的重量依各阶段训练任务而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短跑运动员对速度训练的方法和手段
短跑运动员对速度训练的方法和手段
【摘要】
速度素质的培养是短跑运动竞技能力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或影响运动员技、战术水平的发挥,是竞争能力的强弱与比赛胜负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短跑运动员;速度素质
1速度素质
速度素质在体育训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是一种保证运动员在最短的时间里完成动作的综合性能力,同时更是短跑运动员所必须具有的能力。
随着现代短跑技术的发展,一方面研究在完成各种复杂的技术中,如何缩短动作的时间,提高完成动作的速度;另一方面在创新技术的研究中,力求完成技术动作的迅速性,动作技术的突然性。
与此同时,在现代训练中教练员们也以提高速度来增大训练的难度与强度,提高专项能力,适应当今剧烈竞赛的要求。
所以速度素质的培养是短跑运动竞技能力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或影响运动员技、战术水平的发挥,是竞争能力的强弱与比赛胜负的重要因素。
速度素质也是重要的身体素质之一,它是衡量身体训练水平、竞技能力高低的客观依据。
速度素质能直接反映运动过程中的效果,提供改进技术、提高运动成绩的客观数据。
短跑技术动作要求快速完成,良好的速度素质有助于运动员更好地掌握合理而有效的运动技巧。
1.1反应速度和动作速度的训练方法
(1)各种球类运动,例如足、篮、排球等;(2)各种游戏性质的反应联系;(3)发令或听信号(口令、掌声等)的蹬起跑器的练习;(4)听口令完成某一动作;(5)“预备”和“跑”之间不同时间间隔的蹲距式起跑;(6)半蹲踞式姿势,听到枪声迅速向上跃起并触及高物。
1.2发展位移速度的训练方法
(1)站立式起跑304050607080100米,以极限或次极限强度进行;(2)蹲踞式起跑30405060米,以极限强度进行;(3)行进间跑20304050米,以极限强度进行;(4)80120米段落的加速跑,速度可控,逐渐加速到或接近最高速度;(5)以竞赛的形式进行的接力跑,每人跑5060米,用极限强度完成接力区内的交接。
2步长与步频
2.1步长能力的大小主要决定因素及练习方法
步长能力决定因素由后蹬力量、后蹬角度、摆动力量、摆动速度,以及髋关节的灵活性等构成。
为此,在训练中,我们结合短跑的技术特点着重发展大腿的伸肌屈肌的力量和髋关节的灵活性。
并且,采取其它一些训练方法和训练手段,加强髋关节的灵活性和肌肉的伸展性训练,在训练手段的选择上,应采用负重换腿跳、负重大步走、负重跑、负重跳台阶、跑台阶、大幅度的跨步跳,要求摆动腿积极下压和小腿由前向下向后积极着地、蛙跳、单足跳等练习,捉高跑时的后蹬能力。
与此同时,还采取高抬腿跑、拉橡皮条高抬腿“车轮跑”、收腹跳等训练手段,提高摆动幅度,加快摆动速度,从而提高步长能力。
步长的训练方法:(1)最大负荷量的爆发力练习,发展大腿伸肌群;(2)中等负荷量的力量练习,发展腿部屈肌群;(3)跨步跳100米,记录步数;(4)负重和不负重的跳绳练习,200或200次以上;(5)踝关节负重跑3060米;(6)比正常步长要大的100米跑,记录时间和步数;(7)上坡跑3060米。
2.2步频能力的训练方法
对于步频能力的训练我们侧重于提高肌肉的快速收缩速度,加强对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过程的灵活性训练,提高肌肉快速收缩力量与肌肉的放松能力。
步频的训练方法:(1)腿部带有弹性的反应力量练习;(2)踝关:竹负重或不负重的节奏练习;(3)在不同高度的障碍物进行重复快速跳跃50100厂;(4)后退跑50100米,记录时间;(5)顺风跑和下坡跑3050米;(6)胶带牵引跑3060米;(7)快速高抬腿跑3060米或原地高抬腿;(8)快速跑3060米。
3速度耐力
速度耐力是运动员较长时间保持最快速度跑的能力,也就是把最
快速度保持到终点的能力。
速度耐力从字面的解释是保持速度的能力。
从生理学的角度来看,短跑项目的供能主要依靠磷酸原系统和糖酵解系统。
在极量运动的情况下,磷酸原系统的能量供应仅仅能维持68秒,而糖酵解系统却可以保证23分钟的能量供应。
由此可见,糖酵解供能系统对短跑项目的成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大量的研究表明,通过速度耐力训练,可以使肌肉中的肌糖原含量增加,促进糖酵解的酶的活性增强,从而使乳酸供能能力和短跑运动员的专项成绩得到提高。
3.1中等强度,短间歇时间的训练方法
这种训练方法的特点是强度不高80%90%,间歇时间较短13分钟,开始阶段采用,属于基础性的训练。
主要目的是打牢根基,训练的方法有:(1)50米×4次×3组,次间歇1分钟,组间,间歇3分钟;(2)200米X8次,间歇3分钟;(3)150米×10次,间歇l2分钟;(4)300米×6次,间歇2分钟;(5)法特莱克法,100米快跑+100米慢跑+100米快跑,训练量因人而异;(6)(300米+200米)×(34)组,300米和200米之间休息1分钟。
3.2次极限强度,中等间歇时间的训练方法
这种训练方法的特点是训练强度达到次极限强度90%95%,间歇时间相对较分钟疲劳来得快,训练量接近极限。
它是在第一种训练的基础上进行的,大多安排在中期,属于过渡性的训练。
主要目的是深化训练,为速度耐力的突破和提高储备。
具体的方法有:(1)300米×(34)次,间歇58分钟;(2)600米+500米,间歇20分钟;(3)500米+300米+200米,间歇时间分别为5分钟和12分钟;(4)200米×3次,间歇10分钟;(5)300米+200米,300米和200米之间休息1020分钟,200米的强度接近。
3.3极限强度,长时间休息的训练方法
这种训练方法的特点是训练强度为极限强度100%,间歇时间较长1530分,程度达到极限。
它是在前两种训练的基础上进行的,大多安排在准备期的后期。
主要目的是使运动员的速度耐力产生质的飞跃。
具体的方法有:(1)100米×3次,间歇时间1520分钟;(2)200米×2次,间歇时间2025分钟;(3)300米+200米,间歇时间25分
钟;(4)500米+300米,间歇时间30分钟;(5)600米1次。
3.4间歇跑
(1)中距离间歇跑:150200250300400米跑,重复次数23次为1组,严格规定间歇时间;(2)短距离间歇跑:6080100米跑,进行23组。
4结论
(1)以增强速度素质、增长步频步长、发展速度耐力这三个方面来提高短跑运动员的速度。
(2)在训练中要从运动员的动作技术、身体素质、肌纤维类型、神经类型与身体形态等特征考虑,有针对性的制定训练计划,从而发展运动员的速度素质、步频步长和速度耐力。
(3)更新训练思路,在训练的方法上要做出更大努力并加以革新,有针对性地发展身体素质,打破已习惯的动力定型,力争短跑运动水平上一个新台阶,从而缩短我国与世界短跑运动水平的差距。
参考文献:
[1]文超.田径高级运动教程[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6
[2]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审定.田径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6
------------最新【精品】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