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之背景资料.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之背景资料.共69页

1、纪律是管理关系的形式。——阿法 纳西耶 夫 2、改革如果不讲纪律,就难以成功。
3、道德行为训练,不是通过语言影响 ,而是 让儿童 练习良 好道德 行为, 克服懒 惰、轻 率、不 守纪律 、颓废 等不良 行为。 4、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房里没有水。 ——夸 美纽斯
5、教导儿童服从真理、服从集体,养 成儿童 自觉的 纪律性 ,这是 儿童道 德教育 最重要 的部分 。—— 陈鹤琴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来自
《奥斯威辛没有什么新闻》

二战时期,在一座纳粹集中营里,关押着很多犹太人, 他们遭受着纳粹的折磨和杀害,人数在不断减少。
有一个天真活泼的小女孩,和她的母亲一起被关押在 这里。一天,她的母亲和另一些妇女被带走了,再也没有 回来。人们知道,她们肯定是被杀害了。因为每天都有人 被杀害,死亡的阴影笼罩着每一个人,谁也不知道自己是 否能活到第二天。当小女孩问大人们她的妈妈哪里去了, 为什么还不回来时,大人们沉默着流泪了,后来实在不能 不回答时,就说,你的妈妈去寻找你的爸爸了,不久就会 回来。
面对面交流
假如现在站在你面前有这样的三 类人:纳粹集中营受害者、德国纳粹 党和当代青年,你会对他们分别说些 什么?
请结合《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这篇课文的学后感,以“纳粹集中营 受害者/德国纳粹党/当代青年,我想对 你说……”为开头,书写自己想对他/她 说的话,字数在150字左右。
忘记屠杀, 便是第二次屠杀!
人们最后谁也没能逃出纳粹的魔掌…… 1945年1月,当苏联红军解放奥斯维辛集 中营时,在这里他们发现了7000公斤头发, 35万件女装,4万双男鞋和5000双女鞋…… 有400多万人在这里惨遭杀害,这里成为了犹 太人永远的“噩梦”,这里成为了全人类永远 无法愈合的伤口……
自主品读
本新闻的主要事件是文章6-15段 的内容,讲述参观者沿毒气室、焚尸 室、女牢房、试验室、纪念墙、绞刑 室参观及参观感受。
作者说,在访问这里之后,如果
不说些什么或写些什么就离开,那就 对不起在这里遇难的人们。
读完本文,如果不说些什么或写
些什么,那也对不起在这里遇难的人 们。
你最想告诫自己或别人的是什么? 请用最简洁的一两句话来表达。
看到这一切,我怀疑教育究竟是为了什么?我请求你 们帮助学生成为具有人性的人,因为只有在我们的孩子具 有人性的情况下,读写算的能力才有价值。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修改版

• “他没有必要 下跪,而他却 为那些应该下 跪而没有下跪 的人,跪下 了”。
• 参观者们用恳求的目光彼此看了一眼,然 后对解说员说:“够了。”
• 答:词简而意丰:对受难者苦痛的目不忍 睹,耳不忍闻;对法西斯刽子手的咬牙切 齿,义愤填膺;对历史悲剧不再重演的祈 望;对和平自由长存的美好祝福……
• 作业布置:小作文
这些三层的长条盒子,在 这样大一块地方,每夜要 塞进去五到十人睡觉
遇难者的鞋子
这位遇难者还保持 着被烧死时的姿势。
焚烧尸体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美)罗森塔尔
• • • • •
标题: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导语:第1至3自然段 (语言渲染气氛) 背景:第4至5自然段 (集中营的方位、居民、环境、历史) 主体:第6至15自然段(写作动机;参观流程) 结语:第16自然段 (呼应前文,点题)
• 对另外一些人来说,这样一个事实使他们 终生难忘: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 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
• 反衬的手法:也许是讽刺,任纳粹刑罚多 么残暴,终归阻止不了生命的进程;也许 是控诉,生命的绽放是人间最美好的表情, 对生命的戕害是最恶劣的罪行。
• 在奥斯维辛,没有可以作祷告的地方。 • 作祷告,或者是为了求得上帝的谅解,或者 是为了求得上帝的保佑;但是在奥斯维辛, 作祷告的地方是没有的,因为刽子手丧失了 人性,双手沾满了无辜者的鲜血,他们是不 可能向上帝祷告忏悔自己的罪行的;而无辜 的人们成为刽子手刀俎上的肉,无计可逃, 他们也没有办法求得上帝的保佑。
参 观 者 的 所 见 所 感 和 反 应
看到成堆的头发和婴儿 的鞋子、死囚牢房时
看到狭小的女牢房时
看见试验室时 参观纪念长廊时 参观绞刑的地下室时 参观结束时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2023-11-08contents •文章背景•文章内容•文章主题和意义•文章的影响和价值目录01文章背景奥斯维辛是纳粹德国在1940年修建的集中营,用于关押和屠杀犹太人、同性恋者、战俘等。
该集中营在1945年被解放,据估计有110万人在这里被杀害。
奥斯维辛集中营是纳粹德国在战争期间实施种族灭绝和反人类罪行的例证,也是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时刻之一。
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历史背景作者罗森塔尔在1955年访问波兰时,参观了奥斯维辛集中营,并采访了一些幸存者和波兰人。
他被集中营的恐怖和人们的痛苦所触动,决定写一篇关于这个主题的新闻报道。
罗森塔尔希望通过这篇文章向读者传达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残酷和恐怖,以及对于纳粹罪行的谴责和对于人类尊严的维护。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于1958年发表在美国《纽约时报》上,并迅速成为全球范围内的热门话题。
该文章以其深刻的思考、独特的视角和对于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独特描写而广受好评。
它引发了人们对于纳粹罪行的再次关注和反思,也对于推动全球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研究和对于人权的保护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02文章内容文章主题和主要观点文章主题揭示纳粹集中营的恐怖和残忍,以及人类对和平的渴望。
主要观点通过描述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日常生活,强调这个地方已经没有新闻可报道,因为这里发生的事情已经众所周知。
文章结构和段落分析文章结构文章采用倒叙手法,先从一些看似平常的事物入手,逐步引导读者深入了解集中营的真相。
段落分析文章分为多个段落,每个段落都有其特定的主题和内容。
例如,第一段描述了奥斯维辛的“美好”天气和“愉快”的游客,与后文形成强烈对比;而第四段则通过描写囚犯的日常生活,揭示了集中营的残酷和非人道。
文章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反问等,以增强表现力和感染力。
例如,“在奥斯维辛,没有新鲜东西可供报道。
”这句话运用了反问手法,强调这里已经没有新闻可报道。
语言特点文章的语言简洁、生动,用词准确且贴切。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奥斯维辛,一个名字充满着血与泪的地方。
它是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建立的一个集中营,也是犹太人大屠杀的中心之一。
奥斯维辛,成为了那段黑暗历史中的一个记录点,记载着无数无辜生命的毁灭。
,现在的奥斯维辛再没有什么新闻。
相比于当年的恐怖景象,奥斯维辛现在显得更加安静,平静得让人几乎忘记了这里曾经发生过的一切。
但是,这并不代表我们应该忘记。
我们不能忘记历史,不能忘记那些无辜的生命。
奥斯维辛是一个集中营的综合体,包括奥斯维辛一号营和奥斯维辛二号营。
奥斯维辛一号营是一个劳动集中营,囚犯们在这里被迫从事苦力劳动。
而奥斯维辛二号营则是一个灭绝营,千百万犹太人在这里被毒气室害死。
在奥斯维辛,囚犯们遭受着无尽的折磨。
他们被剥夺了尊严和人权,被迫执行反人类的任务。
那些幸存下来的人,身心都遭受到了巨大的摧残,他们的回忆成为了无法磨灭的伤痕。
,我们现在很少听到奥斯维辛的消息。
这并不代表这里已经成为了一个被遗忘的地方。
相反,奥斯维辛的存在和历史纪念馆的建设,提醒着我们不要忘记这段历史,不要忘记那些无辜的生命。
奥斯维辛纪念馆是建立在原集中营遗址上的,它通过展示照片、文物和叙述,将那段黑暗历史真实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在纪念馆中,我们可以看到囚犯们的照片、他们的个人物品,以及记录着他们悲惨生活的文字。
这些信息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奥斯维辛的恐怖。
它不仅仅是一段历史,更是一个警钟,警醒着我们不要重蹈覆辙,不要让仇恨和歧视蔓延。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但它仍然是我们永远不能忘记的一部分。
它是人类历史中最大的丑陋,也是我们面对这段历史中最重要的任务。
只有通过记忆和反思,我们才能够防止类似的悲剧发生。
,无论奥斯维辛是否成为了新闻头条,我们都应该记住,我们不能忘记那些在这里遭受无尽苦难的生命。
我们必须将历史真实地传承下去,让世世代代都能够明白,仇恨和歧视带来的伤害是多么深重。
在光阴的长河中,奥斯维辛可能真的没有什么新闻。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日 军 活 埋 小 孩
日军把无辜的中国人反绑双臂枪 杀后,掷入城郊池塘。
日军把中国人当作“活靶”
记住历史,
不要记住仇恨
——已故南 京大屠杀幸存
者李秀英的遗
言
德国总理
日本首相
勃兰特在波兰下跪 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
作为中学生的我 们,应该怎么做呢?
——
忘
记
过
去
,
就么新闻
( 美 ) 罗 森 塔 尔
奥斯维辛集中营档案
奥斯维辛集中营是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修建的1 000多座集中营中最大的一座.奥斯维辛位于波兰南部小波兰 省境内,1940年4月27日,德国法西斯头子希姆莱下令在此修建 最大的灭绝人性的杀人工厂——奥斯维辛集中营,整个集中营 占地面积达40平方公里。这里有试验室,这里有毒气室,这里 有焚尸炉……这里曾倒下了包括中国人在内的28个民族的400万 人,其中犹太人最多,达250万之多……
(2)奥斯维辛早就因它的那段沉重、血腥的 历史而早为人所知,人们已经了解了它很多 东西,没有什么新闻。
(3)奥斯维辛解放距今已 有十四年了,对于追求新 闻时效性的记者来说,的确 是没有什么新的东西可供 报道了。
为什么又要写 ?
普利策曾 说:“倘若一 个国家是一条 航行在大海上 的船,新闻记 者就是船头的 守望者,他要 在一望无际的 海面上观察一 切,审视海上 的不测风云和 浅滩暗礁,并 及时发出警 报。”
1945年1月27日,苏军解放了奥斯维辛集中营,当时里面只 剩下7000名活着的囚徒,包括200多名儿童。
1947年7月,波兰政府把奥斯维辛集中营改为殉难者纪念馆。 为了使这罪恶的行径不再重演,让后人记住这段历史,1979年, 奥斯维辛集中营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3、①教师引导学生简单而轻松地解决前三个问题。
②教师问:谁来解决4、5、6、7这几个问题中的某一两个问题?
学生各自回答,教师巧妙点拨。
生:第7个。笑或不笑,别人清楚死亡在等待着他们。年轻姑娘,我觉得是对比,对生命的象征,生命总是在继续,残酷的境遇里,对生命崇敬。
【教师营造的和谐氛围激发了学生的潜力,他们精彩的回答层出不穷,师生对话流畅、自然。】
三、1、如果你去奥斯维辛你见到是什么样的景象?我的问题是,尽管与期待不符,为什么会觉得恐怖?恐怖从何而来?
生:这里发生过那么多罪恶,那么平和,更其他地方无异,人类的罪行那么容易掩盖了。没有忆苦思甜的感觉。
师:几个词很重要,罪恶、忘记。美好景色就美景,恐惧不在风景在心里感受。难道忘记这个罪恶吗?作者为什么写这个文章?请大家齐读文中相关的部分。
上课流程如下:
一、导入:
今 天我们学习一篇特殊的新闻《奥斯维辛没有新闻可写》。题目很有意思。本来是新闻,却说没有新闻……罗森塔尔说没有新闻,一经刊载,却吸引很多人眼球,各大 报刊转载,最后获得了美国新闻最高奖普利策奖。原因何在?原因有很多,但这个标题功不可没,它吸引我们的眼球。这篇文章写作不合常理。 大家预习文章,文章中不合常理的地方有很多。要求同学们找出这篇文章很多不合常理的地方。
师:祷告含义:第一希望得到上帝保护;第二希望得到谅解。看到母亲、妹妹推进火坑,我们还能祷告吗?有意义祷告吗?,矛盾解决了,总结一下。
第 一幅画面,是恐怖的。都有哪些词语,看到恐怖的反应?(突然张大口、目光、喉咙被扼住、毛骨悚然、不寒而栗)参观者的眼睛看到的,不需要讲刑法了。不需要 再写了,作者让我们看到生命存在。奥斯维没什么可写了,如果写恐怖没有人读了。我的新闻点在哪里?激起对生活生命的向往。
《奥斯维辛没有新闻》课件

奥斯维辛的解放
1
苏联军队
1945年,苏联军队终于解放了奥斯维辛
镜头见证
2
集中营。
解放奥斯维辛的场面被记录下来,成为
了历史上重要的证据。
3
世界震惊
奥斯维辛的解放震惊了世界,揭示了纳 粹大屠杀的真相。
奥斯维辛在历史中的地位
纳粹罪行
奥斯维辛成为了纳粹罪行的象征,警示人们不要忘记历史错误。
纪念和教育
世界各地建立了纪念馆和教育机构,以纪念奥斯维辛的受害者并防止历史重演。
人性的黑暗
奥斯维辛是人性黑暗面的集中展示,提醒我们坚决抵制任何形式的压迫与种族歧视。
结论和要点
永远不要忘记
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存在将永 远提醒我们要铭记历史,坚 守人道主义和平等的原则。
人性的力量
奥斯维辛中的幸存者和救助 者展示了人性善良和顽强抗 争的力量。
教育的重要性
通过宣传和教育,我们可以 帮助预防纳粹大屠杀这样的 人间灾难再次发生。
管理
奥斯维辛采取了严厉的纪律和 恶劣的条件来管理囚犯。
工业化
集中营内设有各种工厂,囚犯 被迫从事体力劳动。
囚犯生活的惨状
饥饿与疾病
囚犯面临着持续的饥饿和疾病, 生活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
强迫劳动
囚犯被迫从事艰苦的劳动,往往 在恶劣的工作环境下工作。
生命的丧失
集中营中数以百万计的人丧生, 成为了纳粹大屠杀的牺牲品。
《奥斯维辛没有新闻》
欢迎来到《奥斯维辛没有新闻》PPT课件。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奥斯维辛集中 营,探索纳粹大屠杀的背景,以及这个恐怖地方的运作与组织结构。
奥斯维辛集中营介绍
1 历史背景
建于1940年,是纳粹德国最臭名昭著的集中营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犹太人在被送进杀人中心之 前,正在最后一站的等待。
被饿死的囚犯
纳粹警察正对大规模“解决” 这是集中营1945年5月12日 解放后被搬运埋葬的尸体。 后还活着的犹太妇女射杀
苏联摄影师尤金1945年在 奥斯维辛集中营拍摄的照 片
集中营里堆积如山的尸骨
纳粹警察正对大规模“解决” 这是集中营1945年5月12日 解放后被搬运埋葬的尸体。 后还活着的犹太妇女射杀
这里是一座平静的小镇, 也曾经是最恐怖的死亡工厂; 这里见证着人性的堕落, 也凝结着一个民族的苦难; 这里是人类历史无法跳过的一 页, 这里是
奥斯维辛。
奥斯维辛(Auschwitz)集中营: 奥斯维辛
位于波兰南部小波兰省境内,1940年4月27日,德国法 西斯头子希姆莱下令在此修建最大的灭绝人性的杀人 工厂——奥斯维辛集中营,并于同年6月14日将首批犯 人运抵奥斯维辛。1941年对集中营进行了扩建,二战 结束时,整个集中营占地面积达40平方公里。除斯塔 姆拉格、布热金卡、莫诺维采三个主要集中营外,还 有45个分营。营内采用毒气室等各种方法屠杀、虐待 囚犯,5个焚尸炉平均每天焚尸1万具。包括中国人在 内的28个民族的400万人死于集中营,其中犹太人最多, 达250万。1947年被开辟为国家博物馆。1979年被列入 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奥斯维辛集中营密布的电网
男人和妇女与儿童被强行分开
1944年春季,不知道何故,党卫队军士伯恩哈德. 瓦尔特竟然得到允许,拍下了一火车匈牙利犹太 人正被送往奥斯威辛的“白桦林”毒气室的情景。
长 廊 上 的 照 片
男人和妇女与儿童被强行分开
他们还不知道这是永别。
一个怀里抱着婴儿,旁边跟着另外3个孩子的妇女 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领着穿戴严实的孩子们步履艰 难地走向“白桦林”毒气室。
那只蝴蝶,是最后的一只。 蝴蝶不住在这里, 不住在集中营。
• 这首诗的作者,生于布拉格的巴维尔弗里德曼 ,在21岁时被遣送到奥斯维辛集中营。两年之 后,他被毒气室夺去了生命。 找不到更多关 于他的记录,年轻的巴维尔只是死亡于此的上 百万犹太人中的一个。 那个年代被太多的毁 灭和死亡充斥,我们唯一相信的真实,是那座 人间地域里散发着的腐臭气息,和年幼年轻年 老的写满恐惧的眼睛。 但现在,我们阅读到 另一种东西——飞来飞去的蝴蝶,金色的太阳 的泪水,开着白花的栗树枝条,它们在巴维尔 最黑暗的生命时光里,跳出了一抹最鲜亮的光 。 人们说,眼睛看到的,是心灵的图画。那 是美、是生、是自由和尊严的图画。
那一只,就是上次那一只, 那么丰富、明亮、耀眼的黄色, 或许,那是太阳金色的泪水 滴在白色的石头上……
—— 巴 维 尔 弗 里 德 曼
那样、那样的一种金黄 轻盈得翩然直上。 它离去了,我相信,这是因为 它自己要告别这个世界。
我在这里住了七个星期, 被囚禁在这个集中营。 可我已经发现, 这里有我喜爱的东西。 蒲公英在招呼着我 还有院子里开着白花的栗树枝条。 只是,我再也没见到另一只蝴蝶。
这样的悲剧属于整个人类,我们应共同面对这样的耻辱, 这样的罪恶。我们也同样不会忘记中华民族在日本法西斯 的强盗行径下遭受的苦难。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今天我 们要做的不仅是记住这样的历史。
奥斯维辛集中营大 门,门上的格言非常著 名:“劳动意味着自由”
奥斯维辛集中营的 一扇高墙上写着:“来 到这里只有劳动,不能 有任何别的设想。不想 劳动者可以自己触动电 网。”集中营的头头在 囚犯到来的当天就对他 们说明白:“……集中 营进得来,出不去,除 非从焚尸炉的烟囱里爬 出去。”
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囚房
焚尸炉
巨大的焚尸炉:“我警告你们,你们不是到一个疗养院来,你们是到一 个德国的集中营来,你们除了从烟囱里出去外,就没有别的路走出这 儿。”(党卫军的头目弗里希上尉)
• 奥斯维辛集中营超过150多件党卫军医生所 用来折磨囚犯的器具被曝光,这些二战时期 的物品被称“历史上最黑暗时期1944年,穷途末路 的德国纳粹开始加紧屠 杀集中营的囚犯。一次, 一个小女孩在被推进深 坑中,即将被活埋的时 候,她睁大漂亮的眼睛 对拿着铁锹的纳粹士兵 说:“叔叔,请把我埋 的浅一点好吗?要不, 等我妈妈来找我的时候, 就找不到了。”
毒气室中等死的囚犯
在奥斯维辛集中营被用来 做医学实验的犹太儿童
被处死的囚犯的尸体.照片上显示的仅为死难者的一半不到, 他们大多数是饿死或被枪杀的。
被害者处绞刑时站的木块 卡车装载着成堆的尸体
美国士兵注视着死亡列车上的犹太人尸体 死的囚犯的尸体。
集中营被处
1945年5月,美军进入了战败的德 国,所见到的不禁令人触目惊心- 大批的犹太人尸体。
这个囚犯还保持着被烧 死时的姿势。
1945年1月27日,席卷波兰的苏联红军在波兰南部克拉 科夫的奥斯维辛小镇发现了一座用铁丝网围起的集中营, 当时有7000多人,他们大部分是犹太人。所有人都表情呆 滞,瘦弱不堪,奥斯维辛集中营就此为外人所知。奥斯维 辛集中营是德军在1939年建立的。到苏军解放时为止,有 400多万人在这里惨遭杀害,因此它又被称为“死亡工厂”。 奥斯维辛集中营是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修建的 1000多座集中营中最大的一座,这里成为了犹太人永远的 “噩梦”。
奥斯维辛集中营里 拥挤的囚犯宿舍
“…这些三层的长条盒子,… 在这样大一块地方,每夜要塞 进去五到十人睡觉…”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 新闻》
部分死难者的照片
“…这是数以千计的照片,是囚徒们的照片。他们都死了——这些面对 照相机镜头的男人和妇女,都知道死亡在等待着他们…”
“死亡工厂”——奥斯威辛集中:堆积如山的遇难者遗物
集中营里的万人坑
“…人们对他说,这是 ‘小的’,还有一个更大 的。…”
——《奥斯维 辛没有什么新闻》
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焚尸炉
遇难者的鞋子
遇难者的遗物
“…一看到成堆的头发和婴儿的鞋子,…停下脚步,浑身发 抖。…”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
1945年4月,德国军官贝尔森在一车尸体前照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