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传播期末试题与答案A

合集下载

网络传播概论试题及答案

网络传播概论试题及答案

网络传播概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网络传播是指通过_________进行的信息传递活动。

A. 电视B. 互联网C. 广播D. 报纸答案:B2. 下列哪项不是网络传播的特点?A. 交互性B. 实时性C. 单向性D. 多样性答案:C3. 网络传播的“去中心化”特性意味着信息传播的_________。

A. 集中控制B. 权威性C. 平等性D. 保密性答案:C4. 在网络传播中,_________是信息传播的主要载体。

A. 文字C. 视频D. 社交媒体答案:D5. 网络传播的“病毒式营销”利用的是网络传播的_________特点。

A. 广泛性B. 快速性C. 互动性D. 可复制性答案:B6. 网络传播中,信息的传播速度和范围往往受到_________的影响。

A. 网络带宽B. 用户数量C. 信息内容D. 传播渠道答案:B7. 网络传播的“长尾效应”指的是_________。

A. 少数热门产品占据市场主导B. 大量小众产品累积起来的市场份额C. 信息传播的不均衡性D. 信息传播的集中性答案:B8. 在网络传播中,_________是信息传播效果的重要指标。

B. 转发率C. 评论数D. 所有选项答案:D9. 网络传播的“六度分隔理论”表明,任何两个人之间的联系最多通过_________个中间人就可以建立。

A. 5B. 6C. 7D. 8答案:B10. 网络传播中的“回音室效应”指的是_________。

A. 信息的单向传播B. 信息的封闭传播C. 信息的多向传播D. 信息的开放传播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1. 网络传播的优势包括_________。

A. 成本低B. 速度快C. 覆盖广D. 互动强答案:A, B, C, D12. 网络传播中的信息过滤机制包括_________。

A. 算法推荐B. 用户选择C. 社交网络D. 广告推广答案:A, B, C13. 网络传播对传统媒体的影响包括_________。

网络传播概论期末试题与答案

网络传播概论期末试题与答案

网络传播概论期末试题与答案绝密★启用前网络传播试题一、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目前网络广告中最常见的形式有:()。

A、弹出式窗口B、文字链接C、电子邮件D、网上购物E、专栏赞助2、网络新闻正文的写作要点是()。

A、文章宜短B、段落宜短C、句子宜短D、文字朴实直白E、具有“可扫描性”3、网络中三个层面的“把关人”有()。

A、政府把关B、网站把关C、网民自我把关D、意见领袖把关E、学生把关4、网络新闻专题的类型有()。

A、采访型专题与编辑型专题B、网民专题C、全面集纳型专题与结构化解读型专题D、动态型专题与静态型专题E、事件性专题与非事件性专题5、网络传播的特性有()。

A、传播更新速度慢B、信息量大,内容丰富C、全球性和跨文化性D、检索便捷E、多媒体特性,超文本特性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1、网络中的组织传播方式的是内联网、。

2、超文本结构的网络新闻写作建立在核心技术思想之上。

3、电脑游戏是网络传播中的形式。

4、是互联网的雏形,1969诞生于美国。

5、所谓4P’S策略,即产品、价格、渠道和。

6、网络社区组织结构可以分为两类:“圈”式结构和。

7、中国网络媒体的构成有三大要素,分别是:传统媒体网站、、网民。

8、网络舆论的主要作用:意愿声张、、行为导向、社会监督、情绪宣泄。

9、组织子域名:com是商业机构 , 是教育机构。

10、网络受众的总特征有:个体性、、虚拟性、自主性、参与性。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网络公关:2、搜索引擎:3、微博:4、大众传播:5、匿名心理:四、简答题(第1、4题5分,第2、3题8分,第5题4分,共30分)1、通常网络新闻一篇文章的完整层次包括哪几部分?2、网站传播特点是什么?3、网络论坛的功能是什么?4、记者微博的功能有哪些?5、中国网络媒体的构成有三大要素是什么?五、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试论述网络受众调查的意义及局限。

2、试比较网络传播与传统传播区别与联系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ABCDE2、ABCDE3、ABC4、ACDE5、BCDE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1、互联网2、www3、大众文化4、阿帕网5、促销6、“链”式结构7、商业新闻网站 8、意见整合 9、edu 10、社会性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网络公关:网络共关是指社会组织为了塑造组织形象,借助互联网等数字交互式媒体等传播、沟通手段,实现公关目标、影响公众的行为。

计算机网络期末复习资料(试题与答案)

计算机网络期末复习资料(试题与答案)

计算机⽹络期末复习资料(试题与答案)计算机⽹络试题⼀:第⼀部分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个选项是符合题⽬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

1.采⽤全双⼯通信⽅式,数据传输的⽅向性结构为( )A.可以在两个⽅向上同时传输B.只能在⼀个⽅向上传输C.可以在两个⽅向上传输,但不能同时进⾏D.以上均不对2.采⽤异步传输⽅式,设数据位为7位,1位校验位,1位停⽌位,则其通信效率为( )A. 30%B. 70%C. 80%D. 20%3.T1载波的数据传输率为( )A. 1MbpsB. 10MbpsC. 2.048MbpsD. 1.544Mbps4.采⽤相位幅度调制PAM技术,可以提⾼数据传输速率,例如采⽤8种相位,每种相位取2种幅度值,可使⼀个码元表⽰的⼆进制数的位数为( )A. 2位B. 8位C. 16位D. 4位5.若⽹络形状是由站点和连接站点的链路组成的⼀个闭合环,则称这种拓扑结构为( )A.星形拓扑B.总线拓扑C.环形拓扑D.树形拓扑6.采⽤海明码纠正⼀位差错,若信息位为4位,则冗余位⾄少应为( )A. 2位B. 3位C. 5位7.在RS-232C接⼝信号中,数据终端就绪(DTR)信号的连接⽅向为( )A. DTE→DCEB. DCE→DTEC. DCE→DCED. DTE→DTE8.RS—232C的机械特性规定使⽤的连接器类型为( )A. DB—15连接器B.DB—25连接器C. DB—20连接器D. RJ—45连接器9.采⽤AT命令集对MODEM进⾏编程设置,现要让MODEM完成“⽤⾳频先拨外线(拨0),然后停顿2秒再拨62753321”的操作,则应向MODEM发出的AT命令为( )A. ATDP0,62753321B. ATDT,62753321C. ATDT0,62753321D. ATDT026275332110.RS—232C的电⽓特性规定逻辑“1”的电平围分别为( )A. +5V⾄+15VB. -5V⾄-15VC. 0V⾄+5VD. 0V⾄-5V11.若BSC帧的数据段中出现字符串“A DLE STX”,则字符填充后的输出为( )A. A DLE STX STXB. A A DLE STXC. A DLE DLE STXD. A DLE DLE DLE STX12.若HDLC帧的数据段中出现⽐特串“”,则⽐特填充后的输出为( )A. 1B. 1C. 1D. 013.对于⽆序接收的滑动窗⼝协议,若序号位数为n,则发送窗⼝最⼤尺⼨为( )A. 2n-1B. 2nC. 2n-114.以下各项中,不是数据报操作特点的是( )A.每个分组⾃⾝携带有⾜够的信息,它的传送是被单独处理的B.在整个传送过程中,不需建⽴虚电路C.使所有分组按顺序到达⽬的端系统D.⽹络节点要为每个分组做出路由选择15.TCP/IP体系结构中的TCP和IP所提供的服务分别为( )A.链路层服务和⽹络层服务B.⽹络层服务和运输层服务C.运输层服务和应⽤层服务D.运输层服务和⽹络层服务16.对于基带CSMA/CD⽽⾔,为了确保发送站点在传输时能检测到可能存在的冲突,数据帧的传输时延⾄少要等于信号传播时延的( )A. 1倍B. 2倍C. 4倍D. 2.5倍17.以下各项中,是令牌总线媒体访问控制⽅法的标准是( )A. IEEE802.3B. IEEE802.4C. IEEE802.6D. IEEE802.518.采⽤曼彻斯特编码,100Mbps传输速率所需要的调制速率为( )A. 200MBaudB. 400MBaudC. 50MBaudD. 100MBaud19.若信道的复⽤是以信息在⼀帧中的时间位置(时隙)来区分,不需要另外的信息头来标志信息的⾝分,则这种复⽤⽅式为( )A.异步时分复⽤B.频分多路复⽤C.同步时分复⽤D.以上均不对20.由于帧中继可以使⽤链路层来实现复⽤和转接,所以帧中继⽹中间节点中只有( )A.物理层和链路层B.链路层和⽹络层C.物理层和⽹络层D.⽹络层和运输层第⼆部分⾮选择题⼆、填空题(本⼤题共17⼩题,每空0.5分,共20分)21.计算机⽹络的发展和演变可概括为_______、_______和开放式标准化⽹络三个阶段。

传播学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传播学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传播学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传播学》试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10小题*3=30)1.传播定义强调传播是(B)信息的共享。

2.从参与者的角色来说,网络传播不同于大众传播的是(B)信息传播者和信息接受者的角色可不断进行互换。

3.1948年,XXX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一文中首次提出了(A)大众传播学的概念。

4.在批判学派看来,大众文化实际上是(D)媚俗文化。

5.提出传播主要的四大社会功能中的娱乐功能的美国社会学家是(C)XXX。

6.“街头访谈”这种抽样形式属于(B)偶遇抽样。

7.5W模式被后人称作是典型的传统的(B)线性模式。

8.XXX的媒介理论强调“媒介即讯息”,其着眼点是(B)传播内容。

9.因家人、朋友的影响而改变个人对媒介内容的选择性决策,这种情况印证了(A)社会关系论。

10.XXXXXX提出关于传播的个人功能的主要观点是(C)自我中心性功能。

二、多项选择题(5小题*5=25)1.传播学研究应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做到(A)为我所用,(B)中西结合,(D)批评为主,(E)批判吸收。

2.XXX对传播学的主要贡献是(A)倡导并亲身实践内容分析法,(D)运用控制实验法研究,(E)首创群体动力学和场论。

3.过程研究的表现形式是模式,主要三大类是(A)线性模式,(B)控制论模式,(C)社会系统模式。

4.麦克卢汉和英尼斯的媒介理论的价值在于(B)揭示媒介在传递的内容意义之外的意义——媒介的出现带给文化和文明的影响,(C)激起人们对各种媒介及其作用关注,(E)开拓内容分析以外的媒介影响研究领域。

5.通过立法对XXX实施控制,其法律主要有(A)广播电视法,(B)出版法,(C)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

2022年西安科技大学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计算机网络》科目期末试卷A(有答案)

2022年西安科技大学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计算机网络》科目期末试卷A(有答案)

2022年西安科技大学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计算机网络》科目期末试卷A(有答案)一、选择题1、比特的传播时延与链路带宽的关系是()。

A.没有关系B.反比关系C.正比关系D.无法确定2、TCP/IP模型中的网络接口层对应OSI参考模型的()。

I.物理层Ⅱ.数据链路层Ⅲ.网络层Ⅳ.传输层A. I、IIB. II、III.C. I、ⅢD.Ⅱ、Ⅳ3、在TCP/IP网络中,为各种公共服务保留的端口号范围是()。

A.1~255B.0~1023C.1~1024D.1~655354、假设TCP的拥塞窗口的慢启动门限值初始为8(单位为报文段),当拥塞窗口上升到12时,网络发生超时,TCP开始慢启动和拥塞避免,那么第12次传输时拥塞窗口大小为()5、将物理信道的总频带宽分割成若干个子信道,每个子信道传输一路信号,这种复用技术称为()A.同步时分多路复用B.码分多路复用C.异步时分多路复用D.频分多路复用6、在OSI参考模型中,下面哪些是数据链路层的功能?()I.帧同步II.差错控制III.流量控制IV.拥塞控制A. I、III和IIIB. I、II和IVC. I、III和IVD.II、III和IV7、下列关于卫星通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卫星通信的通信距离大,覆盖的范围广B.使用卫星通信易于实现广播通信和多址通信C.卫星通信不受气候的影响,误码率很低D.通信费用高,时延较大是卫星通信的不足之处8、在互联网设备中,工作在物理层的互连设备是()。

I.集线器 II.交换机 III.路由器 IV.中继器A.I、IIB. II,IVC.I,IVD. III,IV9、电路交换的优点有()I.传输时延小II.分组按序到达III.无需建立连接IV.线路利用率高A.I、IIB.II,IIIC.I,IIID.II,IV10、下面关于SMTP,()是错误的。

A.客户端不需要登录即可向服务器发送邮件B.是一个基于ASCII码的协议C.协议除了可以传送ASCII码数据,还可以传送二进制数据D.协议需要客户端先与服务器建立TCP连接11、匿名FTP访问通常使用()作为用户名。

网络传播理论期末考试试题

网络传播理论期末考试试题

网络传播理论期末考试试题# 网络传播理论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网络传播中,以下哪项不是网络传播的特点?- A. 互动性- B. 匿名性- C. 单向性- D. 即时性2. 网络传播理论中,"六度分隔理论"是由谁提出的?- A. 斯坦利·米尔格拉姆- B. 马歇尔·麦克卢汉- C. 埃弗雷特·罗杰斯- D. 乔治·霍姆斯3. 在网络传播中,"病毒式营销"主要依赖于哪种传播机制? - A. 广告- B. 口碑- C. 内容分享- D. 付费推广4. 网络传播中的"信息茧房"现象,主要反映了哪种心理效应? - A. 选择性暴露- B. 群体思维- C. 社会认同- D. 认知失调5. 以下哪个理论不是用于解释网络传播现象的?- A. 传播效果理论- B. 传播流理论- C. 传播模型理论- D. 传播媒介理论##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网络传播中的“长尾理论”及其对现代商业的影响。

2. 描述“社会网络分析”在网络传播研究中的应用。

3. 解释“数字鸿沟”现象,并讨论其对社会发展的潜在影响。

##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结合具体案例,论述网络传播中的“回音室效应”及其对公共舆论的影响。

2. 论述“网络素养”的重要性,并提出提高公众网络素养的策略。

## 四、案例分析题(共30分)请分析以下案例:某社交媒体平台上,一则关于健康饮食的谣言迅速传播,导致大量用户改变饮食习惯。

请从网络传播理论的角度,分析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应对策略。

注意:请在答题纸上作答,保持字迹清晰,条理分明。

祝考试顺利!。

《网络传播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网络传播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网络传播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一、简答题(共4小题,每小题25分,共100分)
1.网站传播有何特点?
2.网络是如何改变组织内成员原有关系的?
3.网络新闻传播效果可以通过哪些方式评估?
4.商业性新闻网站有哪些成功经验?
网络传播学答案:
1.答:技术上相对复杂;
控制权强;
受众相对不确定;
有一定的互动性。

2.答:改变了传统的组织结构;
改变了组织成员间的交流方式;
导致组织成员间关系的变化。

3.答:受众注意程度受众态度影响受众行为影响
4.答:传统媒体和相关管理部门人士的相对滞后;
信息超市;
非时政领域的原创报道对网民需求的更多满足;
网站整体机制与运营能力上优势。

网络新闻传播考试题及答案

网络新闻传播考试题及答案

网络新闻传播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网络新闻传播的首要特点是()。

A. 互动性B. 即时性C. 多媒体性D. 全球性答案:B2. 网络新闻的传播速度是传统媒体的()倍。

A. 2B. 5C. 10D. 20答案:C3. 网络新闻传播的受众特点是()。

A. 被动接受B. 选择性接受C. 无差别接受D. 有选择性地主动接受答案:D4. 网络新闻的传播渠道不包括()。

A. 网站B. 社交媒体C. 传统报纸D. 移动应用答案:C5. 网络新闻传播的优势不包括()。

A. 传播速度快B. 覆盖面广C. 成本高D. 互动性强答案:C6. 网络新闻的传播效果主要取决于()。

A. 内容质量B. 传播渠道C. 受众数量D. 传播速度答案:A7. 网络新闻传播的发展趋势是()。

A. 传统化B. 个性化C. 单一化D. 去中心化答案:B8. 网络新闻传播的伦理问题不包括()。

A. 侵犯隐私B. 信息失真C. 版权问题D. 信息过载答案:D9. 网络新闻传播的法律问题不包括()。

A. 侵犯隐私权B. 侵犯著作权C. 侵犯名誉权D. 信息泄露答案:D10. 网络新闻传播的社会责任不包括()。

A. 传播真实信息B. 保护个人隐私C. 维护社会稳定D. 追求商业利益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网络新闻传播的特点包括()。

A. 互动性B. 即时性C. 多媒体性D. 全球性答案:ABCD12. 网络新闻传播的优势包括()。

A. 传播速度快B. 覆盖面广C. 成本低D. 互动性强答案:ABCD13. 网络新闻传播的受众特点包括()。

A. 被动接受B. 选择性接受C. 无差别接受D. 有选择性地主动接受答案:BD14. 网络新闻传播的伦理问题包括()。

A. 侵犯隐私B. 信息失真C. 版权问题D. 信息过载答案:ABC15. 网络新闻传播的法律问题包括()。

A. 侵犯隐私权B. 侵犯著作权C. 侵犯名誉权D. 信息泄露答案:ABC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6. 网络新闻传播的首要特点是互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绝密★启用前
学院
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级 专业( )《网络传播》试卷A
一、 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目前网络广告中最常见的形式有:( )。

A 、弹出式窗口
B 、文字链接
C 、电子邮件
D 、网上购物
E 、专栏赞助
2、网络新闻正文的写作要点是( )。

A 、文章宜短
B 、段落宜短
C 、句子宜短
D 、文字朴实直白
E 、具有“可扫描性”
3、网络中三个层面的“把关人”有( )。

A 、政府把关
B 、网站把关
C 、网民自我把关
D 、意见领袖把关
E 、学生把关
4、网络新闻专题的类型有( )。

A 、采访型专题与编辑型专题
B 、网民专题
C 、全面集纳型专题与结构化解读型专题
D 、动态型专题与静态型专题
E 、事件性专题与非事件性专题 5、网络传播的特性有( )。

A 、传播更新速度慢
B 、信息量大,内容丰富
C 、全球性和跨文化性
D 、检索便捷
E 、多媒体特性,超文本特性 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
1、网络中的组织传播方式的是内联网、 。

2、超文本结构的网络新闻写作建立在 核心技术思想之上。

3、电脑游戏是网络传播中的 形式。

4、 是互联网的雏形,1969诞生于美国。

5、所谓4P ’S 策略,即产品、价格、渠道和 。

6、网络社区组织结构可以分为两类:“圈”式结构和 。

7、中国网络媒体的构成有三大要素,分别是:传统媒体网站、 、网民。

8、网络舆论的主要作用:意愿声张、 、行为导向、社会监督、情绪宣泄。

9、组织子域名:com 是商业机构 , 是教育机构。

10、网络受众的总特征有:个体性、 、虚拟性、自主性、参与性。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网络公关:
2、搜索引擎:
3、微博:
4、大众传播:
5、匿名心理: 四、 简答题(第1、4题5分,第2、3题8分,第5题4分,共30分) 1、通常网络新闻一篇文章的完整层次包括哪几部分? 2、网站传播特点是什么? 3、网络论坛的功能是什么? 4、记者微博的功能有哪些?
5、中国网络媒体的构成有三大要素是什么? 五、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试论述网络受众调查的意义及局限。

2、试比较网络传播与传统传播区别与联系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ABCDE
2、ABCDE
3、ABC
4、ACDE
5、BCDE
二、 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
1、 互联网
2、www
3、大众文化
4、阿帕网
5、促销
6、“链”式结构
7、商业新闻网站
8、意见整合
9、edu 10、社会性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网络公关:网络共关是指社会组织为了塑造组织形象,借助互联网等数字交互式媒体等传播、沟通手段,实现公关目标、影响公众的行为。

2、搜索引擎是指根据一定的策略、运用特定的计算机程序从互联网上搜集信息,在对信息进行组织和处理后,为用户提供检索服务,将用户检索相关的信息展示给用户的系统。

3、微博:是一种基于社交关系网络进行信息传博的方式,也是比博客更轻便的一种信息发布形式,个体可以利用它向公共空间发布信息,并获得自己关注对象发布的信息。

4、大众传播: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5、匿名心理:在社会心理学中住的是在一种没有社会约束力的匿名状态下,人可能失去社会责任感和自我控制力。

四、简答题(第1、4题5分,第2、3题8分,第5题4
分,共30分)
1、通常网络新闻一篇文章的完整层次包括: 层次一:标题 层次二:内容提要 层次三:新闻正文
横线以内不许答题
层次四:关键词或背景链接 层次五:相关文章的延伸性阅读 2、网站传播特点:
技术上相对复杂性;特定网站中传播主体的单一性和高控制权;传播受众的相对不确定性;可互动性。

3、网络论坛的功能是:1)它是民意表达的主要渠道2)它是维持网民关系的一种重要方式3)它是维系网民与网站间关系的重要方式4)它是网站了解自己的网民构成,确立自己的定位的一个重要依据5)它是形成网站品牌的一种重要方式6)它是新闻报道的一个传播渠道7)它是新闻报道的一个反馈渠道8)它是网民评论的一个形成空间。

4、记者微博的功能是:记者利用微博,不仅可以吸收公民新闻,还可以将公民新闻的水准提升。

主要体现在:1)新闻的直播平台2)新闻线索的集结地3)新闻的延展空间4)新闻真伪的检验员5)信息流向与流量的调节阀。

5、中国网络媒体的构成有三大要素:
传统媒体背景的网站:传统媒体网站是信息基础生产力量的第一极(网络媒体核心力量)
有新闻业务资质的商业新闻网站:商业新闻网站是信息聚合扩张力量的第二极 网民:网民被视作实现信息增值转化力量的第三极
五、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网络受众调查的意义及局限:
意义:1)受众调查是网站了解网民的一个基本渠道。

2)在网站做出重大的战略决策前后,受众调查的意义更加突出。

受众调查可以为网站的战略调整提供依据。

3)受众调查可以为受众提供一个表达自己要求的渠道,使受众在网络信息传播中占据更加主动的地位。

4)在重大新闻事件发生时,受众调查可以迅速了解受众对该事件的主要意见与态度,有时,这些意见与态度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社情民意,便于新闻传播机构更好的了解舆论的走向,并及时调整自己的传播策略。

5)受众调查可以成为新闻报道的一种手段,或者为媒体的新闻报道提供资源。

6)受众调查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烘托气氛,使受众更关注新闻报道。

局限:1)由于网络自身因素的影响,网络调查目前还没有达到完全科学、有效的程度,很多调查在程序上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2)网民参与受众调查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或干扰。

2、试比较网络传播与传统传播区别与联系
1)交互性:传统媒体将信息单向传递给受众,网络传播则提供一种双向传输的信息渠道。

2)海量性:因特网将全世界的计算机和计算机连接起来,从而形成了一个巨大无比的数据库。

3)多媒体:报纸通过纸质媒介利用文字和图片传递新闻,广播以声音发送信息,电视借助声画播放节目。

网络媒体则兼容了文字、图表(片)、声音、动画、影像等多种传播手段保存信息、表现信息、发送信息。

网络传播的多媒体特点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各种传播形式的“兼容并包”,丰富了新闻传播的手段。

4)即时性:报纸使用纸质媒介传递信息,传递速度受制于交通手段和零售环节;广播电视采用无线电磁信号的形式,由于受到信号传输覆盖面的限制,传输范围之外的地方还需其他手段帮助来获得信号,增加环节会大大影响传播速度; 网络新闻传播的载体是光纤通讯线路,光纤传递数字信号的速度为每秒30万公里,瞬间可达世界上任何地方,从而在技术环节上保证了网络新闻传播的即时特
点。

5)个人化: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中曾指出:大众传媒应该重新定义为“发送和接收个人化信息和娱乐的系统”。

网络传播的个人化特征非常明显,技术带来的优势可以使得受众从容地利用各种检索工具在各类数据库中“各取所需”;受众还可以自由的选择信息接收的时间、地点以及媒介的表现形式;与此同时,作为网络传播另一端的传者也可用一种“信息推送技术”,根据用户的需求为他推送信息的专门化服务。

信息的传播在网络中显得个性张扬、特色鲜明。

6)超文本:与传统媒体不同,网络传播是建构在超文本、超链接之上的全新传播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