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技术与装备知识重点总结
第一章 运输基础知识

物资流通过程中多余的中转、倒装,虚耗装卸费用,造成车船非生产性停留,增加了车船、货 物作业量、延缓了流通速度,增大了货损可能性,同时也增加了费用。
3 运输管理基础
3.2 运输合理化
3.与运输量有关的不合理运输 (1)重复运输 (2)无效运输 被运输的货物杂质过多,使运输能力浪费于不必要的物资运输。
4.与运力选择不当关的不合理运输 (1)弃水路走陆路 (2)铁路、大型船舶的过近运输 (3)运输工具承载能力选择不当
3.2 运输合理化
3.与运输量有关的不合理运输
运输节点是物流节点中的一种类型,属于转运型节点。一般货物在运输节点上停滞的时 间较短。
运输线路是供运输工具定向移动的通道,也是物流运输赖以运行的基础设施,是构成物 流运输系统的最重要的要素。
公路、铁路、航线和管道。
用于载重货物并使其发生位移的各种设备装置,是物流运输能够进行的基础设备。 运输工具根据从事运送活动的独立程度可以分为三类: 3.既提供动力,又具有装在货物容器的独立运输工具,如轮船、汽车、飞机等。
3.2 运输合理化
与运输距离有关的不合理运输
可以选择短距离进行运输而选择了路程较长路线进行运输的一种不合理形式。运输费用增加。
3.2 运输合理化
2.与运输距离有关的不合理运输
可以选择短距离进行运输而选择了路程较长路线进行运输的一种不合理形式。运输费用增加。
3 运输管理基础
3.2 运输合理化
本章结束
1.1 运输基础知识 (2)运输的特点
1.1 运输基础知识 (2)运输的特点
1.1 运输基础知识 1.1.2 运输的空间效用
物流技术与设备重点剖析

物流技术与设备重点剖析关键信息项:1、物流技术的分类与特点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详细描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物流设备的类型与功能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功能概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物流技术与设备的应用场景场景描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技术与设备的适配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物流技术与设备的发展趋势趋势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影响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物流技术与设备的选择与评估标准标准细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权重分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物流技术的分类与特点111 运输技术运输技术是物流过程中的核心环节之一。
常见的运输技术包括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等。
公路运输具有灵活性高、门到门服务的特点,但运输成本相对较高,且受路况影响较大。
铁路运输适合长距离、大运量的货物运输,具有运输成本低、稳定性高的优势,但灵活性相对较差。
水路运输成本低、运输量大,但运输速度慢,受自然条件限制较大。
航空运输速度快,适用于紧急、高价值货物的运输,但运输成本高昂。
管道运输主要用于液体和气体货物的运输,具有连续性强、损耗小的特点。
112 仓储技术仓储技术包括仓库布局设计、库存管理、货物存储方式等方面。
自动化立体仓库是现代仓储技术的重要代表,通过计算机控制实现货物的自动存取,提高了仓储空间利用率和作业效率。
此外,仓储管理系统(WMS)能够实现对库存的实时监控和管理,优化库存水平,降低库存成本。
113 装卸搬运技术装卸搬运技术涵盖了各种装卸设备和搬运工具的应用。
现代物流技术与装备(期末总结类型)(精)

集装箱与托盘的优缺点1.简述物流技术与设备的地位和作用。
是物流系统中的重要资产;是进行物流活动的物质技术基础,也是生产力发展水平与物流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2.“十一五”期间物流技术研究开发的重点是什么?物流信息编码表示及自动识别技术方面的研究重点;现代物流信息传输技术方面的研究重点;电子监控技术运用于仓储作业方面的研究重点;3.简述公路运输的特点及常见设备。
机动灵活,适应性强;可实现“门到门”直达运输;在中、短途运输中,运送速度较快;原始投资少,资金周转快;掌握车辆驾驶技术较易;运量较小,运输成本较高;运行持续性较差;安全性较低,污染环境较大。
常见设备有:厢式货车;罐式货车;自卸车(即翻斗车;半挂牵引车;冷藏车。
4.铁路车辆有哪些?(常见5种即可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功率大、热效率高、速度快、过载能力强和运行可靠等,而且不污染环境,特别适用于运输繁忙的铁路干线和隧道多,坡度大的山区铁路。
普通车辆:敞车C、平车N、棚车P、保温车B和罐车G等几种。
专用货车:集装箱车X、长大货物车D、毒品车W、家畜车J、水泥车U、粮食车L和特种车T等。
5.水路运输的特点及常见的水路运输设备有哪些?特点:通航能力几乎不受限制,投资省,运量大,成本低,非常适合大宗货物运输,是国际贸易的注意方式。
常见设备有:杂货船,散货船,冷藏船,油轮,液化气船,集装箱船,滚装船,驳船、顶推船与拖船。
6.航空运输的优缺点是什么?优点:速度快,运输路程最短,舒适,灵活,安全,包装要求低。
缺点:载运能力低,单位运输成本高,受气候调剂限制,可达性差。
7.叉车的常见类型按动力装置分:电瓶叉车,内燃叉车。
按机构和用途分:平衡重式、插腿式、前移式、侧叉式、跨车及其他特种叉车(集装箱叉车等8.简述连续输送机械的特点及分类。
分类:分为有挠性牵引构件和无挠性牵引构件两类。
特点是可以沿一定的路线不停地连续输送货物,装载和卸载都是在运动过程中完成的,不需要停车,启动、制动少。
第2章运输技术与装备

中间站 一般设在技术站之间区段内(或在支线上),它主要办理列车的到发、会让和越行,以及客货运业
务。
主要作业有: 列车的到发、通过、会让和越行; 旅客的乘降和行李、包裹的承运、保管与交付; 货物的承运、装卸、保管与交付; 沿零摘挂列车的车辆摘挂和到货场或专用线取送车辆的调车作业。
区段站 指解体与编组区段和沿零摘挂列车的车站。多设在中等城市和铁路网上牵引区段(机车交路)的起
运输成本40%~50% 其他成本10%~30%
2.1 公路运输技术与装备
可以实现直达运输 机动、灵活、适应性强 费用相对较低,经济实惠 原始投资少,资金周转快 宜采用连续服务体制
长途运输成本较高 气候适应性较差,运行的持续性较差 运输单位小 环境污染较高 安全性差
适用范围:中小距离的少量货物的运输
引言 物流运输概述
一、运输的功能 产品转移 产品临时存储
二、运输经济原理
什么是运输?
是指人和物借助运力在 空间上产生的位置移动
三、运输在物流中的地位和作用 物流过程的两大支柱之一 创造物空间效用的环节 影响着物流的其他构成因素 运输合理化是物流系统合理化的关键 运输费用在物流费用中占有很大比重
仓储成本20%~30%
• 保温车
• 主要用于运送鲜活、易腐的货物。如:鱼、肉、禽、蛋、水果、蔬菜等鲜活易腐货物。我国自行设计 制造的B19机械保温车,每5辆一组,由一辆发电车和四辆货物车组成。适合易腐货物产地多、批量不 大的特点。车体与棚车相似,车墙板内填充绝缘材料。较先进的机械保温车内装有制冷机,自动控制车 内温度。
3.组织铁路运输的方法 (1)按照货物的重量、体积、性质或形状:整车运输、零担运输和集装箱运输三种。 (2)按照运输条件不同:普通运输和特殊运输。 (3)按照列车的支持和驱动方式:普通铁路运输和悬浮式铁路运输。
物流技术与设备重点.

第一章物流技术与设备概述1. 物流技术?2006 年颁布的国家标准《物流术语》将物流技术 (logistics technology) 定义为:物流活动中采用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方面的理论、方法,以及设施、设备、装置与工艺的总称。
2.物流装备?物流装备是在生产、流通、消费和军事等领域中,为了实现各种物资从供应地到消费地的空间转移和时间转移,并保证物资高效、快捷、准确、安全的流转和有效监控所需的设施与设备。
3.物流硬技术物流硬技术是指组织物资流动所涉及的各种机械设备、运输工具、站场设施及为物流服务的电子计算机、通信网络设备等方面的技术。
4.物流软技术物流软技术是指物流活动中所使用的各种方法、技能和作业程序等,是指以提高物流系统整体效益和供应链运营效用为中心的技术。
5.物流设施物流设施包括公路、铁路、航道、管道及机场、港口、货运站场和通信基站等基础设施,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和通过能力直接影响着物流各环节的运行效率。
6. 物流技术装备配置原则(1)物流技术装备配置的合理性原则;(2)物流系统运作的快速性、及时性、准确性和经济性原则;(3)选用物流工器具和设备的标准化原则;(4)具有较强的灵活性、适应性原则;(5)充分利用空间;(6)减少人力搬运。
第二章集装单元化技术及装备1. 物流标准化定义物品包装尺寸和集装单元的尺寸要符合一定的标准。
物流标准化的基本思路是通过货物的集装单元化,提高货物与物流过程中的固定设施、移动设备、专用工具的配合性。
2.集装单元化的定义集装单元化就是以集装单元为基础来组织货物的装卸、搬运、储存和运输等物流活动一体化运作的作业方式。
被集装单元化的货物称为单元货物。
用于集装货物的工具称为集装单元器具,必须具备:①能使货物集装成一个完整、统一的重量或体积单元;②具有便于机械装卸搬运的结构。
集装单元化是物流现代化的基础建设内容,其实质就是要形成集装单元化系统,集装系统的基本要素一般包括工具要素、管理要素和社会环境支撑要素。
物流技术与装备 第二章 运输装备

机械式两类。 行驶系:安装部件、支撑全车并保证行驶。由车架、车轮、悬架 组成。 转向系:保证汽车按驾驶员选择的方向行驶。由转向器和转向传 动机构组成 制动装备:使汽车减速或停车,并保证驾驶员离去后汽车能可靠 停驻
车身——安装在底盘的车架上 电气设备——由电源(蓄电池、发电机)和用电设备(发动机 启动系、汽油机点火系、其他用电装置)组成
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2.2 公路运输装备
3.罐式货车 罐式货车指装有罐状容器的运货汽车,用于运输水、 油、液体、气体以及粉粒状物料
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2.2 公路运输装备
1)罐式货车的特点 优点:提高了运输效率;保证物料在运输途中不变质; 减轻劳动强度;节省包装材料,降低运输成本;有利于安 全运输 缺点:只能装在规定的物料;装卸时要有专门的设备 2)罐式货车的分类
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2.2 公路运输装备
2.汽车的总体构造和主要参数 1)汽车一般由动力装置、底盘、车身、电气设备4部分组 成。
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2.2 公路运输装备
动力装置——多指发动机。主要作用是使燃料燃烧产生动 力,然后通过底盘的传动系统驱动车轮。 底盘——车身和动力装置的支座。由传动系、行驶系、转 向系和制动装备组成
(1)机动灵活便捷 (2)快速 (3)可以方便实现“门到门”运输 (4)原始投资小 (5)操作人员容易培训
2.公路运输的功能
(1)主要承担中、短途运输 (2)补充和衔接其他运输方式
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2.2 公路运输装备
3.公路运输的发展前景
(1)快速运输发展潜力巨大 (2)大吨位汽车运输将得到加强 (3)专用汽车货运发展迅速 (4)拖挂运输将迅速普及 (5)环保货运的意识大大增强 (6)智能交通系统(ITS)蓬勃发展
物流技术与装备 第4单元 - 搬运技术与装备

第4讲搬运技术与装备一.引言二.物料搬运的活性理论三.起重设备四.搬运车辆五.大宗散货的装卸搬运技术与装备六.集装箱的装卸搬运技术与装备一.引言1.物料搬运定义在同一场所范围内进行的、以改变物料的存放(支承)状态(即狭义的装卸)和空间位置(即狭义的搬运)为主要目的的活动,即对物料、产品、零部件或其他物品进行搬上、卸下、移动的活动。
2.物料搬运作业特点(1)具有“伴生”(伴随产生)和“起讫”性(2)具有“保障” 和“服务” 性(3)具有“闸门” 和“咽喉” 的作用3.物料搬运设备分类(1)搬运车辆:手推车、托盘搬运车、电瓶搬运车、叉车和无人车等(2)输送机械:辊子输送机、链式输送机、带式输送机和悬挂输送机等(3)起重机械:一般通用起重机和立体仓库堆垛机等(4)垂直搬运机械:电梯、剪式升降台以及各种垂直提升机等二.物料搬运的活性理论1.搬运的活性概念(1)物料的存放状态对搬运作业的方便(难易)程度(2)装卸次数少、工时少的货物堆放方法称为搬运活性高。
从经济上看,搬运活性高的搬运方法是一种好办法2. 搬运活性指数(1)表示各种状态下的物品的搬运活性。
(2)最基本的活性是水平最低的散放状态的活性,规定其指数为零。
对此状态每增加一次必要的操作,或者与此操作后的相同状态,其物品的搬运活性指数加上1。
活性水平最高的状态活性指数为4。
三.起重设备1.起重机的主要性能指标(1)起重量(G):①额定起重量(Gn);②总起重量(Gz);③有效起重量(Gp)(2)跨度(L)(3)幅度(R)(4)起升高度(H)(5)工作速度(V)2. 起重机工作类型及工作级别(1)工作类型:表示起重机工作忙闲程度和载荷变化程度的参数。
(2)工作忙闲程度包括:①起重机年工作小时数;②起重机机构负载持续率(3)载荷变化程度:起重机在全年实际起重量的平均值与起重机额定起重量之比;还包括每小时工作循环数。
(4)分类:①轻级②中级③重级④特重级3.电动葫芦和单梁起重机(1)电动葫芦运行轨道可以按照工艺路线的需要进行布置,一般由直线的或曲线的工字钢组成。
物流技术装备要点

物流技术装备考点一.物流技术装备在物流系统中的作用和配置原则1.在物流系统中的作用:(1)物流技术及装备是提高物流系统效率的主要手段。
先进的物流技术和先进的物流管理是提高物流能力、推动现代物流迅速发展的两个车轮,二者缺一不可。
(2)物流技术及装备是反映物流系统水平的主要标志。
整个物流过程中的各个作业环节是否高效完成需要不同的物流技术及其装备,其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物流活动各项功能的完善和有效实现,决定着物流系统的技术含量。
(3)物流技术及装备是构筑物流系统的主要成本因素。
现代物流技术及装备是技术密集型的生产工具,也是资金密集型的社会财富,其费用对系统的投入产出分析有重要影响。
2.物流技术装备在物流系统中的配置原则:(1)物流技术装备配置的合理性原则。
物流设备机械化的过程中要考虑系统目标和实际情况,根据不同场合合理使用机械化技术与自动化技术。
设备先进程度,数量多少要以适用为主,使设备性能满足系统要求。
集成化与配套使用,整个系统各环节的衔接和物流技术及其装备合理匹配。
(2)物流系统运作的快速性、及时性、准确性和经济原则。
合理利用物流技术及装备,以最低的物流成本,提高高效、优质的服务,是赢得持久竞争优势的关键。
(3)选用物流器具和设备选用的标准化原则。
采用标准化物流技术及其装备,可以降低设备和器具的购置和管理费用,提高物流作业的机械化水平,提高物流系统效率和经济效益。
(4)具有较强的灵活性、适应性原则。
能够适应不同的物流环境、物流任务和实际作业需求,满足使用方便、充分考虑到人体工效学的因素、容易操作、不易出错等要求。
(5)提高空间利用率。
利用有效空间,如采用架空布置的悬挂输送机,立体库和高层货架等;使用托盘和集装箱进行堆垛,向空中发展。
(6)减少人力搬运的原则。
尽量减少体力搬运、步行距离、弯腰的搬运作业,如用手推车、升降台等。
二、集装技术与装备1.物流基础模数目前ISO中央秘书处及欧洲各国基本认定600×400mm为物流基础模数尺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