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理学实习报告
植物病理学实习报告

植物病理学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
在植物学领域,病理学是一个重要的分支,其研究重点在于了解植物病害的成因、传播规律、控制方法等方面。
为了更好地了解植物病理学的实践应用,我在学校组织的植物病理学实习活动中参加了相关的实践活动。
二、实习内容
1. 实验室探究
首先,我们在实验室中了解植物病理学中的常用实验方法,例如健康检测、病原体检测、抗性测定等。
在实验室中,我们学习到了从植物症状、病原体分离、病原发生、病原鉴定和病害的控制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的方法,并学习到了如何在实验室中操作各种设备和工具,例如PCR机、解剖显微镜。
2. 田间考察
在田间考察中,我们实地了解和观察了各种不同类型植物病害的症状,例如草坪红火蚁病、拟青霉病等。
我们也学习到了植物病原体在大自然中的传播规律,例如病原体通过昆虫、土壤、风等途径传播。
3. 应用实践
在应用实践中,我们采用了一些常用的防治方法,例如感染不同病原体的固定模型、采用抗生素喷雾等方式进行实验研究和防治。
通过实践操作,我们成功地诊断出不同植物病害的病原体种类,并成功地开展了许多病害的预防和控制工作。
三、实习总结
通过本次实习活动,我们全面了解了植物病理学领域的背景、发展历程和实践应用,加深了对植物病害的理解和掌握了相关的实验技巧和实践技术。
在接下来的学习和实践中,我们会继续积极探索和研究,不断拓展植物病理学的应用领域,为促进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和防治技术提升做出更多贡献。
普通植物病理学教学实习报告一

普通植物病理学教学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及意义目的:正确区分并描述五大病原物引起植物病害症状特点;掌握常见植物病害鉴定的程序及基本操作技能和掌握植物病害田间调查的基本方法。
意义:教学实习是《普通植物病理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掌握植物病理学常见病害识别、诊断的有效途径。
通过教学实习,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种,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认识常见的植物病害症状,掌握植物病害的识别、调查实操方法和植物病害标本的采集和制作等病理学方面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开展实验、分析问题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内容植物病害调查、植物病害田间识别与标本采集、植物病害标本的鉴定和植物病害标本的制作(主要为植物病原真菌玻片标本的制作)。
三、实习方法植物病害鉴定方法:在校内进行实地调查,并把植物病害部位拍照记录下来,并摘取一些植物的病害部位随后进行镜检。
四、实习结果在实习过程中所获得的一些植物病害知识:黄瓜霜霉病病原是甲霜霉属;白粉病后期叶发病的位置产生小黑点(闭囊壳),而霜霉菌后期没有这个特点,且白粉病的霉层位置在叶正面,霜霉病的霉层位置在叶背面。
玉米边黑穗病和玉米瘤黑粉病都是黑粉菌类,产生的病状都属于畸形,都是黑粉。
甘蔗赤腐病病原菌是炭疽菌属。
甘蔗病毒病也叫黄叶病,发病特征从中脉那里开始发病变黄。
水鬼蕉上有三种病,一种病毒病,两种真菌病害。
香蕉黑星病病原为大茎点霉属,水稻胡麻叶斑病病原为平齐孺孢属。
水稻的两种细菌性病害:水稻白叶枯病和水稻细菌性角斑病,由黄单孢杆菌引起。
葡萄有霜霉病、黑痘病、炭疽病和褐斑病(大褐斑、小褐斑)分生孢子多隔(尾孢属),基部呈尾状,有多个横隔(束梗孢属)。
植物病害五种类型的病状:花叶、变色、畸形、坏死、腐烂。
本次实习参观了标本园和一个菜园两处地方的植物病害,观察并了解到了一些关于甘蔗、玉米、南瓜等植物病害的知识,他们的病害症状、发病部位、发病条件以及一些相关的防治措施。
【实习报告】大学生植物病理学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大学生植物病理学实习报告在大学的学习生涯中,实习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通过实习,我们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加深对所学专业的理解和认识。
这次植物病理学实习,让我受益匪浅,不仅巩固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还让我对植物病理学这门学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体验。
一、实习目的植物病理学实习的主要目的是让我们熟悉植物病害的症状、病原物的形态特征以及病害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
通过实地观察和实践操作,培养我们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我们的专业素养和实践技能。
二、实习时间和地点实习时间:具体时间实习地点:具体地点三、实习内容(一)病害症状观察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观察了多种植物病害的症状。
例如,小麦的锈病,叶片上出现了黄色、橙色的锈孢子堆;水稻的稻瘟病,在叶片上形成了褐色的病斑;果树的炭疽病,果实上出现了黑色的凹陷斑点等。
通过仔细观察病害的症状,我们能够初步判断病害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二)病原物形态观察为了确定病害的病原物,我们进行了病原物的形态观察。
在实验室中,我们通过显微镜观察了病原真菌的孢子、菌丝,病原细菌的形态,以及病毒的粒体等。
例如,在观察小麦锈病的病原物时,我们看到了锈菌的夏孢子和冬孢子,它们的形态和结构特征为病害的准确诊断提供了依据。
(三)病害调查与统计我们还参与了病害的调查和统计工作。
在田间,我们按照一定的抽样方法,选取了不同的地块和植株,对病害的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和记录。
通过统计病害的发病率、病情指数等指标,我们能够了解病害的发生程度和分布规律,为病害的预测和防治提供数据支持。
(四)病害防治措施在了解了病害的发生规律和危害情况后,我们学习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病害的防治方法主要包括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
农业防治措施如合理轮作、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等;物理防治如清除病株残体、高温消毒等;化学防治则是使用农药进行防治,但要注意农药的合理使用,避免造成环境污染和农药残留;生物防治是利用有益微生物来抑制病原物的生长和繁殖,如使用芽孢杆菌防治土传病害等。
植物病理学实习心得

篇一:植物病理学实习总结报告植物病理学实习总结报告学院:资源环境学院年级:2008级专业:植物保护微生物工程组别:第三小组姓名:戴泽翰学号:200830200508指导老师:李敏慧、刘琼光、周国辉、徐大高、杨媚、谢辉、何艺郡目录一、前言--------------------------------------------------------3 二、实习目的与意义----------------------------------------3 三、实习内容与方法----------------------------------------3实验一植物病害标本的采集和制作------------4 实验二植物病原的分离与培养-------------------8 实验三植物病原真菌玻片标本制作------------12 实验四植物病原线虫的分离及形态观察------14 实验五植物病毒(香蕉束顶病毒)检测------15 四、实习(验)结果与分析------------------------------18 五、收获与体会----------------------------------------------19 六、参考文献-------------------------------------------------20植物病理学实习总结报告戴泽翰 200830200508 08植保微生物1班一、前言植物病理学是主要研究引起农作物病害发生的各种生物与非生物引子及其致病机制、病原物与寄主间相互关系和控制病害发生、减轻发病程度、减少病害所致损失的原理及具体措施的一个重要农业学科。
学习基本的植物病理学、流行学知识,掌握常见农业病害鉴别和病原物采集、分离等技能,是对作为高等农科院校植保专业学生提出的要求。
为巩固和印证所学的植物病理知识,增强学生对本地区主要作物及主要植物病害的直观认识,我校资环学院为植保专业安排了植物病理学课的实习,以加强学生理论结合实际,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实习目的与意义(一)巩固和印证所学植物病理学基础理论知识 (二)熟练掌握植物病理学实验操作技能(三)通过室内外观察,认识本地区主要作物及主要植物病害的形态特征 (四)加强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实习内容与方法(一) 植物病害标本的采集和制作及常见病害鉴定 (二) 植物病原的分离与培养(三) 植物病原真菌玻片标本制作(四) 线虫病害标本的采集、分离与鉴定 (五) 植物病毒(香蕉束顶病毒)检测实验一植物病害标本的采集和制作及常见病害鉴定一、实验目的植物病害标本是植物病害及其分布的事务性记载,有了标本即可在室外观察的基础上,开展室内各方面的工作,特别是病害诊断和病原物的分离鉴定工作,没有合格的标本更无从谈起。
植物学实习报告三篇

植物学实习报告三篇植物学实习报告篇1实习目的:理论联系实际,将课本上的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齐,将我们所学的理论落实到真正的事物上,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识别一些上课是没有涉及到,并且课本上也没有详细说明的植物,将理论系统化。
使我们透过亲身体验更深刻更形象更具体地记住所学知识,并能更熟练地加以运用。
实习地点:尖峰岭的热带树木园实习资料: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环境下采集野外标本若干种,对其进行识别、分析,了解其生活习性、名字、科目等,并对其进行压制等具体操作。
具体行程:6月27日是我们植物野外实习起程的日子,早晨12:40我们乘上了开往尖峰岭的汽车,一路上我们怀着无比激动的情绪,同时也计划着接下来为期一周的具体实习过程……到了大概是下午3:40我们抵达尖峰岭热带树木园,来到了热带树木园,也就是我们住的地点。
由于时间比较晚,加上同学们一路坐汽车比较累,第一天就没有安排行程,大家各自回寝休息,为明天做好充分的准备。
6月28日是我们正式野外实习的第一天,这天的地点是热带树木园,早晨7点半集合,步行大约四十分钟到达那里,这是一个天然植物园,同时也是一个旅游景点,沿着山路登上了半山腰,那里有许多种植物,大家开始以小组为单位采集标本,其中有藜芦、玉竹、土三七、黄芪、黄花菜、野火球、棉团铁线莲、歪头菜等二十几种植物,有些是平时不太常见的。
大概到了中午的时候,我们开始集合准备回到。
下午3:00开始压制标本,并查检索表标记每种植物的名称、科、属等,这天的任务就按计划完成了。
6月29日,这天要去的是笔架山(三角山),路程比较远,大概要经过两个小时的步行才能到达,所以这天的任务量是比较大的,由于天气比较炎热,大家走的也比较吃力,到达山脚已经将近十一点了,于是大家席地而坐开始午饭,歇息片刻才开始正式爬山,和昨日不同,笔架山没有台阶式的山路,而且树木也茂盛的多,所以对我们的挑战性也就会越大,由于山陡,我们一个牵着一个,很快就到了山顶,之后大家分散开始采集,虽说那里环境恶劣了一点,但植物的种类却十分丰富,我们采到了龙胆、五味子、手掌参、川地龙、渥丹、狼尾草、并头黄芩等植物,采完后便回山脚集合,此时所有的人都已经筋疲力尽了,但是还要走十多里的路,有是一个难题啊!在大家的相互鼓励下,最后按时回到了住处,这一天是最累的一天,但也是最有好处的一天,它让我们变的更加坚强,同时也懂得了合作的重要性。
关于病理实习心得5篇

关于病理实习心得5篇a;通过对各类病害标本的采集、制作以及初步鉴定,使学生加深对各类病害的感性认识,了解各种病害的病状和病症类型,熟练的掌握病害标本的采集、制作及保藏技术与方法,学会初步的病原物鉴定方法,为植物病害的综合治理奠定科学的基础。
下面就是带来的病理实习心得,希望能帮助大家!病理实习心得1植物病理学实习报告09植科二班第一组一、病害标本NO1.采集地点:郑州毛庄采集时间:6月22日10:20 标本描述:名称:番茄--晚疫病病原物:鞭毛菌疫霉属真菌 De Bary症状:颜色为褐色。
在番茄的叶部、茎部和果实上都发现有。
病斑从叶尖或叶缘向中部发展。
NO2.采集地点:郑州市森林公园采集时间:6月21日上午11:10标本描述:名称:石楠--叶枯病病原物:半知菌门,匍柄霉属Keissl)症状:叶片的边缘为黄色或黑色的斑点或斑块。
NO3.采集地点:郑州三区标本描述:名称:紫薇--白粉病病原物:南方钩丝壳菌,核菌纲,白粉菌目症状:在嫩叶梢上发生。
感病的叶片稍卷曲,上面有层白粉覆盖。
病斑圆形,上覆白粉,严重的为一片。
植物病理学实习报告09植科二班第一组NO4.采集地点:郑州毛庄采集时间:6月22日上午10:30标本描述:名称:碧桃--穿孔病病原物:核果穿孔尾孢菌。
属丝孢纲,丛梗孢目症状:病株叶片上有红褐色的小斑。
病斑中部干枯脱落,形成穿孔。
NO5.采集地点:郑州毛庄采集时间:6月22日上午11:00标本描述:名称:辣椒--褐斑病病原物:辣椒尾孢,半知菌门症状:患病严重的,整个叶片变软,呈褐色,上面布满密密麻麻的黄色小点。
不太严重的,叶片上为近圆形的病斑,患病部位稍稍隆起。
NO6.采集地点:郑州森林公园标本描述:名称:南瓜--花叶病病原物:由南瓜花叶病毒引起的症状:叶子表面有黄色的斑点和深浅相同的斑驳的花纹。
叶片凹凸不平,茎部像是腐烂似的,顶叶出现收缩情况。
植物病理学实习报告09植科二班第一组NO7.采集地点:郑州森林公园采集时间:6月21日13:00标本描述:名称:花生--病毒病病原物:由花生黄花叶病毒引起症状:叶子呈现黄色的花叶,病状严重时为黑色。
植物病理学实训报告

一、实习概况本次植物病理学实训是在XX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植物病理学实验室进行的,为期两周。
实习时间从2023年10月15日至2023年10月28日。
实习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植物病理学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植物病害诊断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提高对植物病害的识别和防治能力。
二、实习内容(一)植物病害标本采集与制作1. 标本采集:在实习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学习了如何根据病害症状在田间采集植物病害标本。
标本采集时,注意选择典型症状的叶片、茎秆、果实等部位,确保标本的代表性。
2. 标本制作:将采集到的标本进行清洗、干燥、压制等处理,最后制成植物病害标本。
在制作过程中,我们学习了如何制作玻片标本,并掌握了一定的显微镜观察技能。
(二)植物病害诊断1. 症状观察:通过观察植物病害症状,了解病害的发生部位、症状类型、发病程度等,初步判断病害的种类。
2. 病原物鉴定:结合症状观察和病原物形态特征,对病原物进行初步鉴定。
在实验室条件下,我们学习了如何制作临时玻片,观察病原菌的形态结构。
3. 病害诊断:根据症状观察、病原物鉴定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对病害进行诊断。
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习了多种植物病害的诊断方法,如真菌病害、细菌病害、病毒病害等。
(三)植物病害防治1. 病害发生规律:了解不同植物病害的发生规律,包括病害的侵染循环、发病条件等。
2. 防治方法:学习植物病害的防治方法,包括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了解了不同防治方法的适用范围、注意事项等。
三、实习体会通过本次植物病理学实训,我收获颇丰,主要有以下几点:1. 加深了对植物病理学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在实习过程中,我认识到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重要性。
通过对植物病害标本的采集、制作和诊断,我对植物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提高了植物病害诊断能力: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根据症状观察、病原物鉴定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对植物病害进行诊断。
植物病理学教学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本次植物病理学教学实习旨在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课堂所学植物病理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对田间病害的识别、诊断和防治能力。
通过实习,使学生掌握植物病害的症状特点、病原物形态特征,了解病情调查、病害标本的采集和制作、病原的鉴定以及病害的田间诊断调查研究的常规方法。
二、实习时间与地点实习时间:2023年X月X日至X月X日实习地点:XX农业大学实验田、XX农场三、实习内容1. 田间病害调查实习第一天,我们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前往XX农业大学实验田和XX农场进行田间病害调查。
在田间,我们观察了小麦、玉米、水稻等作物的病害症状,如小麦白粉病、玉米纹枯病、水稻纹枯病等。
通过实地观察,我们学会了如何识别病害症状,了解病害发生的原因和传播途径。
2. 病害标本采集与制作在田间调查过程中,我们学习了病害标本的采集方法,包括病害症状的拍照、病组织的采集、病叶的压制等。
随后,在实验室里,我们按照指导老师的指导,将采集到的病害标本进行压制、干燥、染色等处理,制作成可供观察和鉴定的标本。
3. 病原物鉴定通过对病害标本的观察,我们学会了识别病原物的形态特征,如真菌的菌丝、子实体,细菌的菌落等。
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我们进行了病原物的初步鉴定,为后续的病害防治提供依据。
4. 病害防治方法学习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习了多种病害的防治方法,包括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不同防治方法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为今后的农业生产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四、实习心得与体会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通过本次实习,我深刻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在课堂上,我们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在实习过程中得到了验证和应用,使我们对植物病理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2. 提高田间病害识别能力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识别田间病害症状,为病害的早期诊断和防治提供了有力保障。
3. 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实习过程中,我们分组进行田间调查、标本采集和制作等工作,通过团队合作,提高了我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病理学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本次教学实习是《植物病理学》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课程教学实习,掌握几种重要作物病害症状的特点及病原物形态特征,了解病情调查、病害标本的采集和制作、病原的鉴定以及病害的田间诊断调查研究的常规方法,提高学生诊断和研究病害的能力。
二、指导教师:高克祥李安娜
三、实习时间:
2010年5月30日——5月31日;6月6日——6月7日
四、实习地点:
1、山农大南校区实验田
2、徂徕山林场
五、实习内容:
5月30日,我们XX年级农药专业的同学们来到山农大南校区实验田,开始了为期4天的教学实习之行。
、南校区实验田里收获多
上午,高老师在实验室里为大家介绍了本次实习的安排和方法。
即以田间调查、集中采集为主,结合室内病害诊断鉴定,根据课堂讲授内容和田间病害发生具体情况,重点进行病情调查,学习采集、制作和初步鉴定植物病害标本的方法,了解当地植物常见病害种类、症状特征和发生情况,为识别植物病害,安全保存植物病害标本奠定基础。
随后,高老师和李老师带领我们去了山农大南校区实验田,了解了杨树皱叶病、苹果锈病、小麦叶锈、条锈、纹枯、丛矮等大田作物病害。
下午,按照计划,我们小组对大田作物病害的标本材料进行了补充采集和压制整理。
在采集标本时,我们把标本夹、标本纸、锯子、剪刀、小刀、等工具准备好。
针对植物病害的特点,我们采取了一下采集方法:
采集具有典型症状的病害标本,尽可能采集到不同时期、不同发病部位的标本。
采集有病征的病害标本,以便进行病原物鉴定工作。
真菌病害的病原一般有无性、有性两个阶段,应尽量在不同的时期分别采集。
有些真菌的有性子实体常在地面的病残体上产生,也要注意采集。
避免病原物混杂,采集时对病原物容易混杂、污染的标本,如锈病、黑粉病、白粉病等要分别用纸夹好,以免观察病原物时发生差错。
随采集随压制,或用湿布包好,防止变形、干燥卷缩,给标本制作造成困难。
随采集随记载,记录的内容一般包括标本编号、寄主名称、病害名称、病害危害情况、采集地点、采集环境、采集日期、采集人等项目。
标本应挂有标签,标签上的编号与同一份标本在记录本上的编号必须相符,以便查对。
每种标本采集的数量不能太少,一般叶斑病类标本应在50张以上。
、徂徕山之行
5月31日,经过2个小时的车程,在经历了山路上校车爆胎的危险之后,我们到达了徂徕山林场,开始了对经济果树类植物病害的识别和标本采集。
在徂徕山林场。
我校校友、徂徕山林场主任为大家介绍了林场的发展以及相关植物病害的特点。
在这里,我们认识了板栗、核桃、山楂等相关病害。
大家热情高涨,发现了很多比较典型的病害材料。
得到了老师的称赞。
、病害专项调查
6月6日,高老师带领我们又来到山农大南校区植保、农学等学院的实验田,了解了烟草、紫叶李等植物的相关病害。
下午,我们组在山农大实验田对小麦进行了病害专项调查。
调查采取以小组为单位,田间现场调查麦类作物病害发生的种类,重点调查小麦赤霉病、小麦锈病和大麦条纹病,根据调查结果列出植物病害的病情指数及发病率。
在小麦病害重点调查过程中,我们
小组专门对其病害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
了解到农大实验田里小麦病害的分布、发病率、发病程度等。
并用分级计数法进行了病害发病程度统计。
根据直接计数不能反映发病程度的差异,我们选择了分级以后再计算。
其分级标准,每一级都用百分率表示,很容易计算它的平均百分率。
分级计数法的级别,有的不是据百分率分级的,得到的结果是每一级中有多少个体。
针对这种情况,计算病情指数来表示发病程度。
每一级用一个代表数值,然后用公式计算:×100
病情指数=
∑
株数总和×发病最重级的代表值
发病最重的病情指数是100,无病的是0,所以这个数值就能表示发病的程度。
附:表1 枝、叶、果病害的分级标准
级别
分级标准
代表值
株数
1
2
3
4
5
合计
无病
25%枝、叶或果发病25%-50%枝、叶或果发病51%-75%枝、叶或果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