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读后感
史记经典故事读后感五篇

史记经典故事读后感五篇史记经典故事读后感1《史记》是我国纪传体史书的创始之作。
全书共有五十余万字,作者是西汉的司马迁。
他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刻画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揭示了历史变化的规律。
在本书中。
我有一个最喜欢的人物,那就是蔺相如。
他的机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深明大义令我折服。
战国时期,和氏璧流落赵国,并归赵王所有。
不久,秦王在给赵王的信中表示,愿用十五座城池换取和氏璧。
这下,赵王可犯了难:换吧,怕这秦国耍赖不给城池;要是不换吧,怕也不成。
如果秦国以此事作为把柄与赵国交手,那后者定不是强秦的对手。
于是,赵王就召集文武百官商议此事。
就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缪贤推荐了他的门客蔺相如。
蔺相如到达秦国后,秦王在章台接见了他,可秦王一得到和氏璧嘴就咧到了耳根,却一点都不记得他的许诺。
蔺相如看到此情此景,计上心来。
他谎称玉有瑕疵,于是就拿回了和氏璧假装要指给秦王看。
谁知,蔺相如一拿回和氏璧就说:“大王根本没有交换的诚意,所以我要收回这块玉,如过您要硬抢,那我的头和玉就先撞碎在柱子上!”秦王担心玉,便把地图上的十五座城池指给蔺相如看。
蔺相如又道:“我们赵王为了表示对玉的诚意,特意斋戒了五日,那么您也该表示诚意斋戒五日。
”秦王答应后,蔺相如就命人秘密地把玉送走了。
五天后,蔺相如说明玉已回赵国,并对秦王说:“请您派人向赵王要回和氏璧,赵王定是依您。
那您先将城池交出来吧!”秦国当然不依,只好就罢。
为了表彰蔺相如不辱使命,完璧归赵,赵王封他为上大夫。
为此,大将军廉颇很不服气,他想:“老夫在战场上出生入死,才博得此名号。
他蔺相如就是个鼠辈,仅凭他那三寸不烂之舌,能赢得了我吗?”这件事传进了蔺相如耳里,不知为何,他听后总是避着廉颇。
廉颇得意极了。
可后来,他又得知蔺相如不是怕他,而是因为他们不能互相矛盾。
秦国对赵国之所以有所顾忌,是因为有他们两个在。
他们两个要是互相矛盾,那么秦国就能趁虚而入,赵国也就不保了。
廉颇为了向蔺相如请罪,于是就赤着上身,绑着荆条向蔺相如请罪。
中国历史小故事读后感

中国历史小故事读后感一、背景介绍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其中包括许多小故事。
这些小故事或许只是历史中的一小细节,却能够反映出当时的社会风貌、人物关系以及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变化。
读完这些小故事,我不禁对中国历史的丰富与博大感到由衷的敬佩。
二、小故事一:《屈原投江》《屈原投江》是中国古代的一则著名故事。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大臣,但由于各种原因,他被谗言所害,失去了宠爱,最终在大夫巫山投江自杀。
这个小故事虽然描述了一位忠臣投江殉国的悲壮场面,但其中蕴含的更多是对正直品德的讴歌。
读完这个故事,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忠诚和正直的珍贵。
屈原的忠诚让我想起今天的公务员,他们全心全意为国家和人民服务,而不被外界的诱惑所动摇。
正直的品德也是一个人立于社会之根本,只有秉持正直,我们才能够保持自己的良知,并且对社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小故事二:《孔子访卫国》《孔子访卫国》是一则讲述孔子的故事。
在这个故事中,孔子访问卫国时遭到了国君的冷遇,只能以直言劝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尽管卫国国君没有接纳孔子的劝言,但孔子的坚持和胸怀大局的品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做为一个领导者,需要有胸怀全局的智慧和能力。
即使遇到困难或者冷遇,我们也不能轻易放弃自己的信念和立场,而应该保持坚持并继续为正义和真理奋斗。
同时,这个故事还启发我,做为一个平民大众,应该有机会以直言劝谏的方式向权贵阶层表达自己的意见,让社会变得更加公平和美好。
四、小故事三:《韩信点兵》《韩信点兵》是一则关于战略智慧的小故事。
韩信是中国古代战国时期的一位杰出将领,他在应付敌人兵力不足的情况下,巧妙地利用了兵员的心理特点,通过点兵的方式迅速壮大了自己的军队。
这个故事向我们展示了韩信聪明才智和战略眼光的重要性。
作为一个领导者,我们需要能够灵活应变,善于运用各种策略和方法来解决问题。
同时,故事还告诉我们,对战争中的动态变化要保持敏感,以便更好地做出正确的决策。
古代历史故事读后感

古代历史故事读后感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每个中国人无不以此为自豪。
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了解中国的历史,特别是正在成长中的广大青少年。
为大家准备的古代历史故事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古代历史故事读后感篇1从上古时期的开天辟地的神话,到晚清和民国的“五四”爱国运动,记载着五千年历史的《中华上下五千年》这套书,让我深有大感。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夏商西周,在国人暴动时期,一首名为《硕鼠》的诗,说出了对周厉王的不满。
诗中写道:“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可周厉王对此不但不反省,反尔将对他不满的人全部处死,杀人如牛毛。
终于百姓忍无可忍,国民暴动,将周厉王给杀了。
这就是恶有恶报呀,应该以善治国才行。
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原霸主晋文公很有能力,占领了很多小国,在中原地区称霸。
这就说明了能者居上,无能的人总会被强者吞并掉的。
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在那时,如果一个国家的大王没知识、能力差,治理国家将会不到位,国家早晚会灭亡。
(胜似亲人作文)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祖逖“闻鸡起舞”的故事讲了祖逖和好友刘琨每天早晨,一听到鸡鸣声就起来舞剑。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祖逖和刘琨就这样一直坚持着,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果然,天长日久,练就了一身好武艺,把当时正在侵略中原的匈奴兵赶了出去,为国家立了大功。
这就说明了只要努力就会有成功的果实。
由此,我们要学习祖逖一样“闻鸡起舞”,勤劳努力,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而且不要向周厉王一样做恶事,要多做善事。
做为学生的我们,要先从点点滴滴做起。
比如:在学校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努力学习。
在社会中尊老爱幼、爱护我们的环境、珍惜我们的地球资源……从小培养自己拥有一颗友善的心和优秀的品质,长大后有所作为,为国家出力。
同学们,我说的话你们一定赞成吧!那就让我们共同努力,向着自己的目标奋勇直前吧!古代历史故事读后感篇2最近,我读了一本《中华上下五千年》,讲了我许多不知道的东西,中国的成就不只让其他国家大吃一惊,我们民族的优秀代表;;许多杰出的思想家。
历史故事读后感

历史故事读后感历史是人类经验的积淀,是我们过去的遗产。
历史故事以其丰富的内容和引人入胜的情节,让我们能够深入了解过去的人、事件和文化。
我最近读了一本关于历史的故事集,并从中收获了很多。
下面是我对这些历史故事的读后感。
第一篇:《勇者的荣耀》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位勇敢的战士,他奋不顾身地保卫家园免受入侵者的侵犯。
故事情节紧凑、扣人心弦,勇者的决心和勇气深深地打动了我。
通过这个故事,我明白了为了真理和正义而奋斗的力量是无穷的。
无论在哪个时代,勇气和坚持都是我们需要的品质。
第二篇:《帝国的兴衰》这个故事以大约两千年前的罗马帝国为背景,描述了帝国的崛起与衰落。
通过描写帝国的军队、政治和文化,我对古代罗马的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故事中帝国的兴盛和衰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我反思了一个国家的命运是如何由内而外决定的。
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历史的重要性,只有通过了解过去,我们才能更好地面对未来。
第三篇:《绘画的故事》这个故事以绘画为主题,讲述了几位伟大艺术家的生活和作品。
通过描述画家们的追求和创作过程,我对艺术创作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故事中的绘画作品让我大开眼界,感受到了艺术的力量和美的魅力。
这个故事激发了我对艺术的兴趣,让我明白了艺术在每个人生活中的重要性。
第四篇:《文明的交融》这个故事以丝绸之路为背景,描述了东方和西方文明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通过故事中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我对丝绸之路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这个故事展示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互相影响和交流,让我明白了文明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故事中的历史事件也让我反思了和平和合作的重要性,只有通过合作,人类才能实现共同的繁荣和发展。
通过阅读这些历史故事,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历史的底蕴和智慧。
历史故事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过去,还可以激发我们对未来的思考和探索。
历史故事中的人物和事件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启示,让我们明白了一些关于人性、命运和生活的真相。
通过阅读历史故事,我感受到了历史的力量,也增长了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历史故事的读后感

历史故事的读后感历史故事多读读,可以深入地了解历史以及相关典故。
读完历史故事,你想如何写读后感呢?不妨来看看小编精心为你整理历史故事的读后感,希望你喜欢。
历史故事的读后感篇一今天,我花了一整天的时间读了一本书《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
这是一部优秀的历史读物,也是一部精彩的故事读物,看完后真令人回味无穷啊!《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由林汉达爷爷编写,本书讲了五个系列:《春秋故事》、《战国故事》、《西汉故事》、《东汉故事》、《三国故事》。
这本书里面的人物描写十分生动形象:有一鸣惊人的楚庄王,也有主张合纵抗秦的苏秦,还有力大无穷的西楚霸王项羽,以及三顾茅庐的刘备。
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春秋时期的故事。
周幽王整天吃喝玩乐,并且不管诸候的感受点燃烽火,千金买一笑,他才惹来了杀身之祸。
郑国的公孙子都内心狠毒,竟放暗箭杀害了颖考叔,大家千万不能学他啊。
还有那卫国国君卫懿公,为了养仙鹤对老百姓的生死不管不问,最后亡了国。
楚庄王看起来对朝政不管不问,实际上在暗中观察,机会到了的时候来了个一鸣惊人。
齐国大夫晏子思维敏捷,能言善答,楚灵王三次想侮辱他,结果他全部驳了回去,还反将一军让楚灵王很难堪。
我们应该学习楚庄王的一鸣惊人和晏子的思维敏捷,能言善答。
我们不能学习周幽王,公子孙都和卫懿公,公孙子都心狠手辣,周幽王和卫懿公不务正业而惹上杀身之祸。
通过这些故事,那些正直的人物是值得我们学习,对于那些亡国之君和阿谀的小人要以他们为前车之鉴,不要重蹈覆辙。
读了这本书后,我进一步了解了中国的一些历史和典故,丰富了我的知识,也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历史故事的读后感篇二大唐盛世时魏征直谏太宗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历史不说话,她的沉默正是她的价值。
善于反思的人或民族在历史的兴亡更替当中领悟中兴的规则,使国家与民族以后的历史朝良性发展,避免使之步入危亡的境地,而纳入自我的掌握之中。
大唐的开元盛世离不开对大隋炀帝的借鉴与批判的深入。
历史的重演的特性似乎是一个挥之不去的梦魇,持久地困扰并困惑着后来人。
【中国历史故事读后感读书心得五篇】中国历史故事的读后感200字

【中国历史故事读后感读书心得五篇】中国历史故事的读后感200字《中国历史故事》,是由汪小川所著,讲述中国历史故事的书籍。
中国历史太长,讲历史多离不开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的皇皇盛世,几乎一样长久的变乱年代则经常被轻描淡写。
关于《中国历史故事》读后感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中国历史故事》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来参阅。
中国历史故事篇一新朝末期全国一片混乱,反莽起义无处不在。
公元17年,以铜马、绿林、赤眉为代表的农民起义在全国爆发。
起义过程中,地主阶级中的一部分人和豪强列霸,也乘机聚兵起事,攻城掠地,大闹天下,全国又处于一片互相残杀的混乱之中。
国破家亡,各民族之间互相残杀。
处在这种灾难之中的人民,他们日夜思念曾给他们带来幸福的高祖刘邦的西汉王朝。
就在这时,南阳大地主刘演、刘秀兄弟打出“复高祖之业”的旗帜,组织了一支七八千人的春陵军举兵反莽。
刘秀是汉高祖刘邦的后代。
刘秀自幼丧父,孤儿寡母在叔叔刘良的照顾下生活,直到他长大。
年轻时的刘秀,身材高大,一表人才。
他为人讲究诚信,处世谨慎,性情温和善良。
他在绿林、赤眉等农民起义的基础上,依靠地主阶级的“功臣”、“良将”们,抗击群雄。
各地的起义军迅速发展到十余万人。
起义军将领们都主张拥立一个刘姓的皇帝,以此统一号令,顺应人心。
他们认为刘玄懦弱,容易左右,因而于公元23年在宛城南面的洧水拥立刘玄为皇帝。
刘玄是春陵侯刘仁的曾孙,在平林军中,号称更始将军。
刘玄当皇帝后,改元为更始元年,并封了一大批官,封刘演为大司徒,封刘秀为太常偏将军。
南阳一带的起义军严重威胁着王莽,王莽很快集结了43万人马,号称百万,命司空王邑与司徒王寻讨伐起义军。
公元17年6月,王莽军队首先与刘秀相遇,刘秀的将领见敌多势盛,不敢作战,都跑回昆阳(今河南叶县)城中。
中国历史故事篇二西晋时期,有一位着名的将领、学者名叫杜预。
他曾任镇南大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
他有很高的谋略,被人称为“杜武库”。
他曾撰写过《春秋左氏经传集解》《春秋释例》《春秋长历》等学术着作。
历史故事的读后感(精选24篇)

历史故事的读后感历史故事的读后感(精选24篇)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
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历史故事的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历史故事的读后感篇1历史是一面镜子,不同的人,在这面镜子里会看到不同的景象。
历史到底是什么呢?历史是神奇的,一个女子,不但统治了中国四十多年,还当上了皇帝,是一个有史以来中国第一个女皇帝。
历史是感人的大禹为了治理洪水曾三次路过家门,都没有进去。
在第一次时,他的妻子涂山氏刚刚生下一个男孩,婴儿在屋子里哭着他很想进去看看,一想到洪水没有治理好,狠心走了。
第二次孩子已经能叫爸爸了,妻子看见大禹的衣服、鞋子,已经很破了,让他体息几天大禹急勿勿的说“我还有许多事情没有做呢!”他只在外面看了几眼就走了。
第三次孩子已经十多岁了,他再三要求爸爸陪他玩一会儿,可大禹慈祥地说“等到洪水治好了我再来陪你玩。
”大禹忘我奋进,大公无私的品德深深触动了我的心弦。
让我在感动的同时知道了凡事要以集体利益为重,一切个人得失在国家,民族利益面前显得那么微不足道。
历史是正义的。
其中,我最喜欢的一篇故事是《强项令董宣》。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在东汉末年,出了一个“强项令”他是谁呢?让我给你讲诉一下吧!他就是董宣。
董宣,字少平,陈留人。
他学识渊博,精明能干,为官正直廉洁,秉公执法,不畏权势。
因此受到当时人们及后世的称颂。
光武帝发现董宣很有才干,于是就把他掉到了洛阳当了洛阳令。
不久,董宣接到了一件棘手的案子,因为牵涉到了湖阳公主——光武帝的姐姐。
这位公主仗着自己和皇帝是姐弟的关系,在京城里做为非作福,并养了许多家奴。
家奴在光天化日之下竟把一位路人打死了。
光武帝偏袒姐姐及家奴,罚董宣低头认错,董宣正义凛然,义愤填膺。
至死不低头,这就是“强项令”的由来。
我觉得董宣是一个敢作敢为,正义无私的人。
如果在清王朝后期多出现一些像董宣这样的朝廷命官,对八国列强不屈膝献媚,宁可杀头也不卖国求荣。
历史题材的书籍读后感8篇

历史题材的书籍读后感8篇第一篇: 历史题材的书籍读后感今天我读了《中国历史人物丛书——刘秀》,学到了很多知识。
汉光武帝刘秀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封建皇帝之一。
史称其才兼文武,豁达有大度。
他长于用兵,善于以少胜多,出奇制胜。
他对待臣僚“开心见诚”,不念旧恶,但赏罚严明。
他所开创的“光武中兴”是中国封建史上著名的四大治世之一。
刘秀是一个非常杰出的.帝王,有很多东西值得自己学习和借鉴。
首先,自己应该树立远大的志向。
现在自己虽然只是一名小学生,但是也要有远大的志向,从现在开始更加刻苦学习,锻炼自己,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少先队员,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其次,自己学到了面对困难挫折不放弃。
在现实的生活中,我们每个人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有的人就被困难挫折所击倒,但有的人却能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要更加磨练自己的意志,只有这样才能战胜困难与挫折。
最后,自己学到了要有一颗宽容的心。
我们每个人都会犯错误,但是面对别人犯的错误,我们要有一颗宽容的心去包容别人。
第二篇: 历史题材的书籍读后感第三篇: 历史题材的书籍读后感我看完了《上下五千年》的时候,我知道以前公元前841年国人起义,共和行政,约公元前十一世纪,武王伐纣灭商,中国进入西周时期。
公元前551年孔子出生。
我国北方一些地方连几个月普降大雨,平地积水三米多深,黄河水暴涨,冲破了白茅堤、金堤,使黄河沿岸州县都遭受了严重的水灾,淹死、饿死、病死的.百姓多得数不清。
元顺帝害怕水灾会引起人民的不满而造反,就在山东郓城设立水监,任命嘉路为管理水利的“都水监”,专门负责治理黄河。
公元1351年,五十岁的贾鲁正式被任命为工部尚书兼总治河防使,并被授予二品官衔。
他动员了十三路(相当于广州)的民工约十五万,再加上军队士兵两万多人,一共十七万人开上了治河工地。
从四月份开始施工,到了七月河道疏凿成功;到了八月份,冲破堤岸的河水重新流入原先的河道;到了九月,黄河上有可以通行船只了;到了十一月水土工程全部完成,使黄河从故道重新流入大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故事读后感
本文是关于读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历史故事读后感(一)
这个寒假,我看了着名作家林汉达所编撰的《中国历史故事集》,下面是我对这本书的读书笔记和自己的心得。
1,它读起来很顺口,就和听普通的故事一样,读起来很流畅,不像其他的历史读物,读起来稍有些拗口。
所以,说它是一本历史读物,还不如说它是一本故事书。
2,它的故事情节比一般历史读物生动。
前前后后几个故事,都彼此串联起来,让我读了一篇,还想读一篇。
有一次,我连续读了一个多小时。
从春秋时期一直写到三国时期,都是这样。
往往前一篇篇末说到的一个人名,后一篇,就与故事内容息息相关。
3,所撰写的历史详细并取材于正史。
书中记述了从春秋到三国一千多年的几乎所有重要事件。
而且都是在正史上有记录的事件,像原来《三国演义》中记述的“桃园结义”“草船借箭”在书中都没有出现。
4,插图精美。
往往我们在读历史读物时看到的几乎都是满篇的文字,没什么插图,让人觉得枯燥无味。
而这本书,不仅附带了三四十幅插图,而且在每一章的最后,都有该时期的一幅地图。
如:在《战国故事》一章的末尾,附有一张战国地图。
以上就是我认为这本书的精彩之处。
读了这本书,我也许才真正的理解这一千多年的历史。
才真正理解了这一千多年灿烂辉煌的文化。
历史故事读后感(二)
《中国历史故事》是一本讲在战争时期中一些有名而且还杀敌效国的大人物。
里面有大禹治水,卧薪尝胆,“强县令”董宣,“书圣”王羲之,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大文豪苏东坡,留取丹心照汗青,武昌起义等等,这几个故事让我有很大的感受,尤其是大禹治水,禹走过三次走过家门却没有一次进去看看儿子和妻子,由此可见,禹是多么希望早日治理好洪水,好让人们过上幸福的日子,最后禹治理了洪水,当上了皇帝。
我也要向禹学习,做一个帮助别人的人。
隋炀是凶狠残暴的皇帝,为了开凿大运河,一点也不管老板姓的死活,仅开挖通济渠的民夫就有近七十万人死在工地上,占总数的三分之二,最后被判军给杀死了。
在最后的武昌起义中,成立了中华民国。
“ 书圣”王羲之中只是给一位卖竹扇的老婆婆添上了五个字,路人就把竹扇买光了可想而知,王羲之书法是有多好。
这本《中国历史故事》让我知道了战争时期的事,非常好看。
历史故事读后感(三)
今天我看了林汉达老先生写的《中国历史故事集》,这本书厚厚的,可好看啦!我都快乐得不知道怎么形容了。
《中国历史故事集》这本书里有春秋故事、战国故事、西汉故事、
东汉故事,还有三国故事。
我最喜欢战国时期里统一中原的秦国,这是因为秦国兵马强壮,粮草充足,百折不屈,守信用,最主要的还是秦国的大王、大臣爱护全国百姓。
我觉得,各国之间不应该老打仗,要不然士兵们很惨,死的死,伤的伤,谁都没有好下场。
各国之间可以用说客,说服其他的国家,只拿兵力吓唬一下敌人。
各国百姓快乐,就说明大王好,大王好,大臣就很忠心,大臣忠心了,就能帮大王做一番大事业,就说明这是一个强国。
我觉得全国人民只要万众一心,就能克服困难,打败敌国,一统天下。
秦统一天下之后,不应该让百姓筑长城,应该安抚百姓,整顿民心,鼓励百姓种粮,要不然会引起百姓的强烈反抗哦!
只要全国万众团结一心,统一天下就很容易啊!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