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UI的数字基带传输码型仿真—采用Miller码CMI码双极性归零码双极性不归零码

合集下载

通信工程——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的仿真设计

通信工程——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的仿真设计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目录1、课程设计的目的及意义2、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理论知识介绍3、设计步骤4、源程序及运行结果5、心得体会6、参考文献1、课程设计的目的及意义随着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通信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变得越来越复杂,为了高效地完成各类研发工作,需要借助计算机辅助分析和设计工具。

通过仿真,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理论课程中所涉及到的概念、原理与计算方法。

由于在理论课上必须将复杂性限制在较低的程度,以保证能够进行分析。

在仿真过程中,允许我们方便地改变系统参数,而且通过仿真结果进行交互式和可视化的显示,可以迅速评估这些改变的影响,因此可以学习到更复杂和更实际的系统工作特性。

通过课程设计的实践学习,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次课程设计以仿真形式进行,使学生能够掌握一种基本的仿真软件对通信系统进行仿真。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是《通信原理》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基础性内容为了使学生加深列通信系统的理解,其中的一些概念、原理往往需要用实验来澄清,但是该实验的实验板在市场上没有销售,而且该实验几乎无法用硬件实现;一些替代性的实验,其实验结果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也往往不能满足要求.因此,开发一套数字基带传轱系统仿真实验软件是很有必要的。

在仿真软件设计中采用了 Mathworks 公司的 MATLAB 作为仿真工具,其仿真平台SIMUINK 具有可视化建模和动态仿真的功能。

用 SIMULINK 构造仿真系统,方法简单直观,开发的仿真系统使用时间流动态仿真,可以准确描述真实系统的每一细节,并且在仿真进行的同时具有较强的交互功能,易于使用。

另外该软件还具有较好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

本次课程设计采用仿真工具 SIMUIINK,设计数字基带传输系统仿真实验软件的系统定义、模型构造的过程.通过对仿真结果分析和误码性能测试表明,该仿真系统完全符合实验要求。

MATLAB是矩阵实验室(Matrix Laboratory)的简称,是美国MathWorks公司出品的商业数学软件,用于算法开发、数据可视化、数据分析以及数值计算的高级技术计算语言和交互式环境,主要包括MATLAB和Simulink两大部分。

数字基带信号的码型设计

数字基带信号的码型设计

数字基带信号的码型设计一、前言近年来,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出现,数字系统的设备复杂程度和技术难度降低,数字通信系统的主要缺点逐渐得到解决,因此数字传输方式日益受到欢迎。

数字传输系统中,传输对象通常是二元数字信息,而设计数字传输系统的基本考虑是选择一组有限的离散的波形来表示数字信息。

这些取值离散的波形可以是未经调制的电信号,也可以是调制后的信号。

未经调制的数字信号所占据的频谱是从零域或很低频率开始,称为数字基带信号。

不经载波调制而直接传输数字基带信号的系统,称为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方框图如图一所示。

图一数字基带传输系统方框图目前,虽然数字基带传输的应用不是很广泛,但对于基带传输系统的研究仍然十分有意义,主要是因为:1、在利用对称电缆构成的近程数据通信系统中广泛采用了这种传输方式;2、随着数字通信技术的发展,基带传输方式也有迅速发展的趋势;3、基带传输中包含带通传输的许多基本问题;4、任何一个采用线性调制的带通传输系统,可以等效为一个基带传输系统。

二、基带码型的设计原则在实际的基带传输系统中,并不是所有的基带波形都适合在信道中传输。

比如远距离传输时高频分量衰减随距离的增大而增大等,所以原始消息代码必须编成适合于传输用的码型。

传输码的结构将取决于实际信道特性和系统工作的条件,在选择传输码型时,一般应考虑以下几点原则:1、不含直流,且低频分量尽量少;2、应含有丰富的定时信息,以便于从接收码流中提取定时信号;3、功率谱主瓣宽度窄,以节省传输频带;4、不受信息源统计特性的影响,即能适应于信息源的变化;5、具有内在检错能力,即码型应具有一定规律性,以便利用这一规律性进行宏观监测;6、编译码简单,以降低通信延时和成本。

三、常用的传输码型1、单极性非归零码:(如图二(a)所示)编码规则:信号脉冲的低电平和高电平分别表示二进制代码“0”和“1”。

优点:电脉冲之间无间隔,极性单一,易于用TTL、CMOS电路产生。

毕业设计(论文)基于matlab的数字基带通信系统仿真

毕业设计(论文)基于matlab的数字基带通信系统仿真

基于matlab的数字基带通信系统仿真1.课程设计的目的(1)增加对仿真软件的认识,学会对各种软件的操作和使用方法(2)加深理解数字基带通信系统的概念(3)初步掌握系统的设计方法,培养独立工作能力2.设计方案论证2.1数字基带传输系统在数字传输系统中,其传输的对象通常是二进制数字信号,它可能是来自计算机、电传打字机或其它数字设备的各种数字脉冲,也可能是来自数字终端的脉冲编码调制(PCM)信号。

这些二进制数字信号的频带范围通常从直流和低频开始,直到某一频率m f ,我们称这种信号为数字基带信号。

在某些有线信道中,特别是在传输距离不太远的情况下,数字基带信号可以不经过调制和解调过程在信道中直接传送,这种不使用调制和解调设备而直接传输基带信号的通信系统,我们称它为基带传输系统。

而在另外一些信道,特别是无线信道和光信道中,数字基带信号则必须经过调制过程,将信号频谱搬移到高频处才能在信道中传输,相应地,在接收端必须经过解调过程,才能恢复数字基带信号。

我们把这种包括了调制和解调过程的传输系统称为数字载波传输系统。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的模型如图 1所示,它主要包括码型变换器、发送滤波器、信道、接收滤波器、均衡器和取样判决器等部分。

图1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模型1.2 数字基带信号1.2.1数字基带信号波形对不同的数字基带传输系统,应根据不同的信道特性及系统指标要求,选择不同的数字脉冲波形。

原则上可选择任意形状的脉冲作为基带信号波形,如矩形脉冲、三角波、高斯脉冲及升余弦脉冲等。

但实际系统常用的数字波形是矩形脉冲,这是由于矩形脉冲纤数字传输系统中的线路传输码型。

此外,CMI 码和曼彻斯特码一样都是将一位二进制码用一组两位二进制码表示,因此称其为1B2B 码。

(5)4B/3T 码4B/3T 码是1B/1T 码的改进型它把4 个二进制码元变换为3个三进制码元。

显然,在相同信息速率的条件下,4B/3T 码的码元传输速率要比1B/1T 码的低,因而提高了系统的传输效率。

基于MATLAB的数字基带通信系统仿真

基于MATLAB的数字基带通信系统仿真

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基于Matlab的数字基带通信系统仿真学号学生姓名专业名称通信与信息工程所在系(院) 通信与信息工程系指导教师年月日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备注1、由指导教师撰写,可根据长度加页,一式三份,教务处、系(院)各留存一份,发给学生一份,任务完成后附在论文内;2、凡审核不通过的任务书,请重新申报。

题目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的仿真摘要本论文主要研究了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的基本概念及数字信号基带传输的传输过程和如何用MATLAB软件仿真设计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本文首先介绍了MATLAB仿真软件。

然后介绍了本课题的理论依据,包括数字通信,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的组成及数字基带信号的传输过程。

接着介绍了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的特性包括数字PAM信号功率普密度及常用线路码型,并通过比较最终选择双极性不归零码。

之后介绍了数字基带信号的最佳接收的条件以及如何通过示波器观察基带信号的波形。

最后按照仿真过程基本步骤用MATLAB的仿真工具实现了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的仿真过程,对系统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MATLAB 计算机仿真Title Digital Base Band Transmission System SimulationAbstractThis paper mainly studies the baseband transmission of digital signal and the basic concept of baseband transmission of digital signal in the transmission process and how to use MATLAB software to design and Simulation of digital baseband transmission system. 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s MATLAB simulation software. Then introduces the theoretical basis, including digital communication, digital baseband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digital baseband signal transmission process. Then it introduc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gital baseband transmission system includes the digital PAM signal power spectrum density and commonly used line code, and through the comparison of the final choice of bipolar nrz. After introducing the digital baseband signal received by the best conditions and how the baseband signal waveform oscilloscope observation. Finally, in accordance with the basic steps of simulation process using MATLAB simulation tool to achieve the digital baseband transmission system simulation process, has carried on the system analysis.Keywords Digital Base Band Transmission System Computer simulation1.序论 (1)1.1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概述 (1)2. MATLAB基本知识 (4)2.1 MATLAB简介 (4)2.2 MATLAB特点 (4)2.3 MATLAB优势 (5)2.4 MATLAB常用函数 (7)2.5 MATLAB常用工具箱 (8)3.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的简介 (10)3.1 研究意义 (10)3.2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10)3.2.1 基带传输系统简介 (10)3.2.2 基带传输系统结构图 (11)3.2.3 基带传输过程 (11)4.综合研究基带传输系统的特性 (13)4.1数字PAM信号 (13)4.2数字PAM信号功率谱密度 (14)4.2.1单极性不归零码(NRZ) (14)4.2.2 双极性不归零码 (15)4.2.3 单极性归零码(RZ) (15)4.2.4双极性归零码 (16)4.2.5差分码(相对码) (17)4.3常用线路码型 (18)4.3.1 AMI码 (19)4.3.2 HDB3码 (19)4.3.3 CMI码 (20)4.3.4 数字双向码 (20)4.4数字基带信号的最佳接收 (20)4.5带限系统下的基带信号 (21)4.5.1 抽样点无码间干扰的基带成型 (21)4.5.2 升余弦滚降系统 (21)4.5.3 最佳基带系统 (21)4.5.4 基带信号眼图 (22)4.6 部分响应系统 (24)5.基带传输系统的设计及仿真 (25)5.1随机信号的产生 (26)5.1.1 高斯噪声的产生 (26)5.1.2 随机码序列的产生 (26)5.1.3 产生数字基带信号的一般方法 (26)5.1.4 NRZ及RZ信号的产生 (27)5.1.5 眼图 (28)5.2 误码率 (28)5.2.1取样判决 (28)5.2.2 误码率测量 (28)5.4 实验结果 (29)6.通信系统发展前景 (31)6.1 3G技术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基于MATLABSimulink的基带传输系统的仿真-(1)

基于MATLABSimulink的基带传输系统的仿真-(1)

基于MATLABSimulink的基带传输系统的仿真-(1)通信工程专业《通信原理》课程设计题目基于MATLAB/Simulink的基带传输系统的仿真学生姓名张莎学号1113024109所在院(系)陕西理工学院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专业班级通信工程专业1104 班指导教师侯宝生合作者王翊东鲁少龙完成地点陕西理工学院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实验室2014年 3 月 12 日通信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院(系) 物电学院专业班级通信1104 学生姓名张莎一、通信原理课程设计题目基于MATLAB/Simulink的基带传输系统的仿真二、通信原理课程设计工作自2014年2月24日起至2014年3月14日止三、通信原理课程设计进行地点: 物电学院实验室四、通信原理课程设计的内容要求:1建立一个基带传输系统模型,选用合适基带信号,发送滤波器为平方根升余弦滤波器,滚降系数为0.5,信道为加性高斯信道,接收滤波器与发送滤波器相匹配。

要求观察接收信号眼图,并设计接收机采样判决部分,对比发送数据与恢复数据波形,并统计误码率。

另外,对发送信号和接收信号的功率谱进行估计,假设接收定时恢复是理想的。

2.设计题目的详细建模仿真过程分析和说明,仿真的结果可以以时域波形,频谱图,星座图,误码率与信噪比曲线的形式给出。

课程设计说明书中应附仿真结果图及仿真所用到的程序代码(MATLAB)或仿真模型图(Simulink/SystemView)。

如提交仿真模型图,需提交相应模块的参数设置情况。

3.每人提交电子版和纸质的说明书及源程序代码或仿仿真文件。

参考文献:[1]邓华.MATLAB通信仿真及其应用实例详解[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年[2]郑智琴.Simulink电子通信仿真与应用[M].国防工业出版社.2002年[3]赵鸿图.通信原理MATLAB仿真教程[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年[4]刘学勇.详解MATLAB/Simulink通信系统建模与仿真[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年[5]达新宇.通信原理实验与课程设计[M].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5年[6]邵玉斌.MATLAB/Simulink通信系统建模与仿真实例分析[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指导教师侯宝生系(教研室)通信工程系接受论文 (设计)任务开始执行日期2014年2月24日学生签名基于MATLAB/Simulin的基带传输系统的仿真张莎(陕西理工学院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通信1104班,陕西汉中723003)指导教师:侯宝生[摘要]未经调制的数字信号所占据的频谱是从零频或者很低频率开始,称为数字基带信号,不经载波调制而直接传输数字基带信号的系统,称为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数字基带信号的码型

数字基带信号的码型

4.1.1 数字基带信号的码型设计原则所谓数字基带信号,就是消息代码的电脉冲表示――电波形。

在实际基带传输系统中,并非所有的原始数字基带信号都能在信道中传输,例如,含有丰富直流和低频成分的基带信号就不适宜在信道中传输,因为它有可能造成信号严重畸变;再例如,一般基带传输系统都是从接收到的基带信号中提取位同步信号,而位同步信号却又依赖于代码的码型,如果代码出现长时间的连“0” 符号,则基带信号可能会长时间出现0 电位,从而使位同步恢复系统难以保证位同步信号的准确性。

实际的基带传输系统还可能提出其它要求,从而导致对基带信号也存在各种可能的要求。

归纳起来,对传输用的基带信号的要求主要有两点:(1 )对各种代码的要求,期望将原始信息符号编制成适合于传输用的码型;(2 )对所选的码型的电波形的要求,期望电波形适宜于在信道中传输。

前一问题称为传输码型的选择,后一问题称为基带脉冲的选择。

这是两个既彼此独立又相互联系的问题,也是基带传输原理中十分重要的两个问题。

本节讨论前一问题,后一问题将在下面几节中讨论。

传输码(常称为线路码)的结构将取决于实际信道的特性和系统工作的条件。

概括起来,在设计数字基带信号码型时应考虑以下原则:(1)码型中应不含直流分量,低频分量尽量少。

(2)码型中高频分量尽量少。

这样既可以节省传输频带,提高信道的频带利用率,还可以减少串扰。

串扰是指同一电缆内不同线对之间的相互干扰,基带信号的高频分量越大,则对邻近线对产生的干扰就越严重。

(3)码型中应包含定时信息。

(4)码型具有一定检错能力。

若传输码型有一定的规律性,则就可根据这一规律性来检测传输质量,以便做到自动监测。

(5)编码方案对发送消息类型不应有任何限制,即能适用于信源变化。

这种与信源的统计特性无关的性质称为对信源具有透明性。

(6)低误码增殖。

对于某些基带传输码型,信道中产生的单个误码会扰乱一段译码过程,从而导致译码输出信息中出现多个错误,这种现象称为误码增殖。

实验三数字基带传输系统建模和仿真

实验三数字基带传输系统建模和仿真

实验三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的建模与仿真一. 实验目的1. 了解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的建模过程2. 了解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的仿真过程二. 实验内容建立一个基带传输模型,发送数据为二进制双极性不归零码,发送滤波器为平方根升余弦滤波器,信道为加性高斯信道,接收滤波器与发送滤波器相匹配,接收机能自行恢复系统同步信号。

要求观察接收信号眼图,并设计接收机采样判决部分,对比发送数据与恢复数据波形,并统计误码率。

三. 实验原理数字基带传输系统框图如图5-1所示,它主要由脉冲形成器、发送滤波器、信道、接收滤波器和抽样判决器等部件组成为保证数字基带。

系统正常工作,通常还应有同步系统。

图中各部分原理及作用如下:脉冲形成器:输入的是由电传机、计算机等终端设备发送来的二进制数据序列或是经模/数转换后的二进制脉冲序列,用{}k d 表示,它们一般是脉冲宽度为T 的单极性码。

脉冲形成器的作用是将{}k d 变换成比较适合信道传输的码型,并提供同步定时信息,使信号适合信道传输,保证收发双方同步工作。

发送滤波器:发送滤波器的传输函数为()T G ω,其作用是将输入的矩形脉冲变换成适合信道传输的波形。

这是因为矩形波含有丰富的高频成分,若直接送入信道传输,容易产生失真。

信道:信道传输函数为()C ω。

基带传输的信道通常为有线信道,如市话电缆和架空明线等,信道的传输特性通常是变化的,信道中还会引入噪声。

在通信系统的分析中,常常把噪声等效,集中在信道引入。

这是由于信号经过信道传输,受到很大衰减,在信道的输图5-1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出端信噪比最低,噪声的影响最为严重,以它为代表最能反映噪声干扰影响的实际情况。

但如果认为只有信道才引入噪声,其他部件不引入噪声,是不正确的。

G ,它的主要作用是滤除带外噪声,对信道接收滤波器:接收滤波器的传输函数为()R特性进行均衡,使输出信噪比尽可能大并使输出的波形最有利于抽样判决。

抽样判决器:它的作用是在信道特性不理想及有噪声干扰的情况下,正确恢复出原来的基带信号。

光纤通信实验五CMI编译码原理及CMI码光纤传输系统

光纤通信实验五CMI编译码原理及CMI码光纤传输系统

光纤通信实验五CMI编译码原理及CMI码光纤传输系统实验五CMI编译码原理及CMI码光纤传输系统⼀、实验⽬的1.了解线路码型的⽤途2.掌握CMI 编译码的⽅法⼆、实验内容1.CMI 码的光纤传输三、实验仪器1.光纤实验系统1 台2.光纤跳线1 根3.⽰波器1台四、实验原理1.线路码型数字光纤通信与数字电缆通信⼀样,在其传输信道中,通常不直接传送终端机(例如PCM 终端机)输出的数字信号,⽽需要经过码型变换,使之变换成为适合于传输信道传输的码型,称之为线路码型. 在数字电缆通信中, 电缆中传输的线路码型通常为三电平的三阶⾼密度双极性码, 即HDB3 码,它是⼀种传号以正负极性交替发送的码型。

在数字光纤通信中由于光源不可能发射负的光脉冲,因⽽不能采⽤HDB3 码,只能采⽤0 1 ⼆电平码。

但简单的⼆电平码的直流基线会随着信息流中0 1 的不同的组合情况⽽随机起伏,⽽直流基线的起伏对接收端判决不利,因此需要进⾏线路编码以适应光纤线路传输的要求。

线路编码还有另外两个作⽤:其⼀是消除随机数字码流中的长连0 和长连 1 码,以便于接收端时钟的提取。

其⼆是按⼀定规则进⾏编码后,也便于在运⾏中进⾏误码监测,以及在中继器上进⾏误码遥测。

2.CMI 码CMI(Coded Mark Inversion)码是典型的字母型平衡码之⼀。

CMI 在ITU-T G.703 建议中被规定为139 264 kbit/s(PDH 的四次群)和155 520 kbit/s(SDH 的STM-1)的物理/电⽓接⼝的码型。

其变换规则如下表所⽰:CMI 由于结构均匀,传输性能好,可以⽤游动数字和的⽅法监测误码,因此误码监测性能好。

由于它是⼀种电接⼝码型,因此有不少139 264 kbit/s 的光纤数字传输系统采⽤CMI 码作为光线路码型。

除了上述优点外,它不需要重新变换,就可以直接⽤四次群复接设备送来的CMI 码的电信号去调制光源器件,在接收端把再⽣还原的CMI 码的电信号直接送给四次群复⽤设备,⽽⽆须电接⼝和线路码型变换/反变换电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G U I的数字基带传输码型仿真—采用M i l l e r码C M I码双极性归零码双极性不归零码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通信原理》CDIO项目设计总结报告项目名称:基于GUI的数字基带传输码型仿真—采用Miller码、CMI码、双极性归零码、双极性不归零码班级:班学号:姓名:年月日目录目录1.项目目的与要求项目目的1.对数字基带传输系统主要原理和技术进行研究,包括基带传输的常用码型Miller码、CMI码、双极性归零码、双极性不归零码。

2.建立数字基带传输系统数学模型。

3.利用Matlab编写基于GUI的数字基带传输码型程序。

4.对系统进行仿真、分析。

5.观察并记录信息码波形和传输码的波形,并进行分析。

项目要求1.建立数字基带传输系统数学模型。

2.利用Matlab编写基于GUI的数字基带传输码型程序。

3.对通信系统进行时间流上的仿真,得到仿真结果。

4.将仿真结果与理论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2.项目设计项目分析数字基带传输系统基带传输系统的基本组成如下图所示,它主要由信道信号形成器、信道、接受滤波器和抽样判决器。

其中各部分的作用如下:脉冲形成器:基带传输系统的输入是由终端设备或编码器产生的脉冲序列,脉冲形成器的作用就是形成适合信道传输的基带信号,主要是通过码型变换和波形变换来实现的,其目的是与信道匹配,便于传输,减小码间串扰,利于同步提取和抽样判决。

信道:它是允许基带信号通过的煤质。

信道的传输特性通常不满足无失真传输条件,另外信道还会进入噪声。

接受滤波器:它的主要作用是滤除带外噪声,对信道特性均衡,使输出的基带波形有利于抽样判决。

抽样判决器:它是在传输特性不理想及噪声背景下,在规定时刻(由位定时脉冲控制)对接受滤波器的输出波形进行抽样判决,以恢复或再生基带信号。

miller码密勒码又称为延迟调制码,是双相码的一种变形。

编码规则如下:“1”码用码元间隔中心点出现越变来表示,即用10或01表示。

“0”码有两种情况:对原始符号“0”则分成单个“0”还是连续“0”予以不同处理,单个“0”时,在码元边界处电平不跃变,在码元中间点电平也不跃变;对于连续“0”,则使连续两个“0”的边界处发生电平跃变,即“00”与“11”交替。

CMI码CMI(Coded Mark Inversion)码是传号反转码的简称,与双相码类似,它也是一种双极性二电平码。

其编码规则是“1”码交替用“11”和“00”两位码表示;“0”码固定地用“01”表示。

CMI码易于实现,含有丰富的定时信息。

此外,由于10为禁用码组,不会出现三个以上的连码,这个规律可以用来宏观检错。

该码已被ITU-T推荐为PCM四次群的接口码型,有时也用在速率低于s的光缆传输系统中。

双极性归零码双极性归零码是二进制码0 和1 分别对应于正和负电平的波形的编码,在每个码之间都有间隙产生.这种码既具有双极性特性,又具有归零的特性.双极性归零码的特点是:接收端根据接收波形归于零电平就可以判决1 比特的信息已接收完毕,然后准备下一比特信息的接收,因此发送端不必按一定的周期发送信息.可以认为正负脉冲的前沿起了起动信号的作用,后沿起了终止信号的作用.因此可以经常保持正确的比特同步.即收发之间元需特别的定时,且各符号独立地构成起止方式,此方式也叫做自同步方式.由于这一特性,双极性归零码的应用十分广泛双极性不归零码在双极性不归零波形中。

脉冲的正、负电平分别对应于二进制代码1、0,如图5—3(b)所示,由于它是幅度相等极性相反波形,故当0、1符号等可能出现时无直流分量。

这样,恢复信号的判决电平为0,因而不受信道特性变化的影响,抗干扰能力也较强。

故双极性波形有利于在信道中传输。

设计实现过程在设计实现数字基带传输传输码型仿真—采用Miller码、CMI 码、双极性归零码、双极性不归零码的过程中,我充分利用了课堂上所学到的编码的知识,在熟悉掌握matlab的前提下,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网络搜索,我充分了解了利用matlab的GUI仿真所需的函数,通过不断地试验和完善,将数字基带传输信号和它的四种编码的码型显示在了GUI 界面上,对这四种编码的特性有了一个清晰的认知。

以下是我的具体的设计实现过程:数字基带系统的实现在设计数字基带系统的过程中,我使用了rand函数,随机产生以N 为时间间隔的N=20个数字基带信号(N为时间间隔,在这里,为了使图形效果更佳,我设定为1000),x=ceil(rand(1,N);x_t=zeros(1,N*fs);for i=1:N*fsx_t(i)=x(ceil(i/fs));使用这四段代码实现基带信号的产生。

再通过plot函数将该序列显示在GUI界面上。

miller码的实现在利用matlab的语言编写miller码的过程中,我使用了一个function模块专门用来处理基带信号,使之变为miller码,再通过函数的调用,调用该模块产生miller码,该模块的核心代码如下所示:if x(i)==1 %若原码为1,则交替为10或01Miller(2*i-1)=f;Miller(2*i)=not(f);f=not(f);d=1;else %若原码为0if d==1 %前一个码为1Miller(2*i-1)=f;Miller(2*i)=f;d=0;else %前一个码为0f=not(f);Miller(2*i-1)=f;Miller(2*i)=f;d=0;endendCMI码的实现CMI码的设计,与miller码的设计基本一致,只是CMI码的编码规则是是“1”码交替用“11”和“00”两位码表示;“0”码固定地用“01”表示。

核心代码变为了:if x(i)==0 %若原码为0,则为01,CMI(2*i-1)=0;CMI(2*i)=1;else %若原码为1.则交替为11和00CMI(2*i-1)=f;CMI(2*i)=f;f=not(f);end双极性归零码的实现双极性归零码的特殊性质在于其在每一个码型显示之后都会跳变为0,利用E和-E分别表示1和0,因此我在这里设计了一个判断函数,通过判断产生的数字基带信号是否为大于来判断0、1信号,并给y(i)赋1或-1值,而且为了实现跳变为0的功能,另加了一个判断,使得输出函数y(i)在0<i<100之间才判断上述条件,其余情况下y(i)则为0。

其核心代码如下:for i=1:N*fsif(mod(i-1,fs)<=100 & mod(i-1,fs)>=0)if x(ceil(i/fs))<y(i)=-1;elsey(i)=1;end;elsey(i)=0;endend双极性不归零码的实现双极性不归零码,与基带信号基本相似,它们的差别仅仅是下限为-1还是0,因此,我在数字基带信号的下加了一个判定条件,使得凡是基带信号小于,则输出信号为-1。

核心代码如下:if x_t(i)<x_t(i)=-1;elsex_t(i)=1;end;实验结果及分析在调试后的结果如下:数字基带信号和miller码的对比:结果分析:由两个信号图像的对比不难看出,1码由01或10表示,0码在单个时不变,多个时由00或11间隔表示,符合miller码的规则。

数字基带信号和CMI码的对比结果分析:由两个信号图像的对比不难看出,“1”码交替用“11”和“00”两位码表示;“0”码固定地用“01”表示。

符合CMI码的规则。

数字基带信号和双极性归零码的对比结果分析:由两个信号图像的对比不难看出,每一个码型显示之后都会跳变为0,利用1和-1分别表示1和0,符合双极性归零码的规则。

数字基带信号和双极性不归零码的对比结果分析:由两个信号图像的对比不难看出,与基带信号基本相似,它们的差别仅仅是下限为-1还是0,符合双极性不归零码的规则。

3. 项目总结该项目从前期的预习、了解相关知识,到中间的思路的设计,再到最后的编写matlab程序,分析结果,让我对数字基带传输系统有了更深刻的了解,通过亲自动手编写程序,使用matlab程序的GUI功能将数字基带信号及其变化的miller码、CMI码、双极性归零码以及双极性不归零码直白地显示成为图像,不仅让我对这些编码的特性了解得更加清晰深刻,更是让我对现代通信原理这门课程中各类信号的传输实现有了更直观的了解,令我意识到通信原理这门课程并不仅仅是停留在理论的计算上的学科,更是能够实际应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号传播中。

这个项目最终实现了预先设想的目的与要求,能够利用matlab的GUI功能将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的各类编码完美的展示了出来,然而,由于时间与精力有限,我并未能在题目要求的基础上作出更多的拓展与创新,不能不说是一件遗憾的事情,今后我将利用我的课余时间完善这个项目,在现有的基础上实现更多功能。

之后能够陆续拓展的功能包括:1、将各类编码的功率谱亦显示出来,以便对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的研究。

2、实现基带信号、miller码、CMI码和双极性归零码以及双极性不归零码的相互转换的功能。

3、实现将文字信号通过数字基带系统的转换、传输、以及恢复的功能。

4. 参考文献1.《现代通信原理与技术》2.《matlab图像处理宝典》3.《现代通信原理》4.《现代通信技术》注:此表必须在同一页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