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宝贵名中医传承工作室传承思路及经验初探_崔俊波

合集下载

陈宝贵教授治疗外感病经验举隅

陈宝贵教授治疗外感病经验举隅

·554·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6年6月第38卷第6期Int J Trad Chin Med, June 2016, V ol. 38, No.6·经验与心得·名老中医陈宝贵治疗外感表证的经验举隅刘春香 于洁全国名老中医陈宝贵教授,从医半世纪以来,孜孜以求,辛勤耕耘,蜚声国内,誉满杏林。

陈老师不仅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对于学生更是认真教诲、启悟后学,有循循善诱之德。

笔者侍诊,受言传身教,于医术所得倒为其次,其人格魅力、不懈进取之精神,令笔者敬佩不已。

现就陈老师辨治外感病所得总结如下。

1对于辨证的认识1.1 外感是起病之因:流行性感冒是常见病、多发病,对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的影响较为严重[1]。

陈老师认为,外感诱发、加剧原有疾患,特别是对心脑血管、呼吸、消化、免疫等系统疾病威胁较大,因此对于外感病表证的预防、治疗极为重要[2]。

陈老师曾治一老年女性,感冒月余,周身乏力、心慌气短、动则尤甚,怕冷恶风,舌薄白,脉细弱,辨证为营卫不和,予桂枝汤合玉屏风散14剂而愈[3],此患者素有冠心病,治疗外感予补气固表之品配合解表方能痊愈。

陈老师治疗老年人外感,时时顾护正气,防治传变。

1.2 外感均有鼻塞:外感病的辨证论治过程中,脉象和症状是辨证的关键。

陈老师认为,外感表证无论风热、风寒均有鼻塞症状,见脉浮有鼻塞便为外感表证。

陈老师认为,舌象在外感表证辨证中的作用占其要地位,表证初起寒热难辨,可舍舌象而从脉、症,此时的舌象反应的往往是患者的体质状况、疾病发展的倾向性,并不一定反应外感邪气的性质。

常有患者脉浮、鼻塞、恶寒而舌红,此时的舌红不能作为风热的依据,此类患者往往以麻黄汤、桂枝汤、九味羌活汤等辛散之剂二、三剂而愈。

陈老师认为,外感表证多表现为急骤发病、传变迅速,舌象的变化具有一定稳定性,是素有体质的反映,因此在辨治外感初期,可以辛散之品散其邪。

若表证日久,则体质因素影响疾病的传DOI: 10.3760/cma.j.issn.1673-4246.2016.06.020作者单位:301700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武清区中医医院陈宝贵名中医工作室通信作者:刘春香,Emial: swutcm@ 变,素体阳亢者,寒邪入里扰动阳气、阻遏气机、入里化热,此时舌红苔黄,表不解者继续解表、兼以清里,透散气机、透热转气,舌象的作用方得以显现。

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计划及措施

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计划及措施

名老中医及继承人简介一、名老中医唐伯亮副主任医师及继承人陈善国简介(一)名老中医唐伯亮简介唐伯亮是四川乐至县人,男,汉族,乐至县中医医院肛肠科主任, 副主任医师, 1980年被四川省卫生厅聘为中医师, 1987年晋升为中医痔科主治医师,1995年晋升为中医痔科副主任医师,从医40余年来长期从事中医医疗、教学、科研工作。

他医道精深,临床经验丰富,擅长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诊治内科及肛肠疾病,辩证准确,用药精当,疗效显著。

尤其对内痔、外痔、混合痔、肛裂、肛周脓肿等常见肛肠疾病的中医辨治经验颇丰,尤其是对高位肛周脓肿、复杂性肛瘘、嵌顿痔、环状痔等肛肠疑难病症具有丰富经验及独到见解。

30余年来诊治肛肠疾病数万例,并于1998年被内江市人民政府授予《内江市名中医》称号、2009年被资阳市人民政府授予《资阳市首届十大名中医》称号,先后任乐至县中医学会副会长、资阳市医学会中医副主任委员等职。

他所创建的肛肠科已有30于年历史,现为《资阳市重点专科》、《四川省在建重点专科》、《国家级中医特色专科建设单位》,在本地享有盛誉。

(二)继承人陈善国医师简介陈善国,男,汉族,主治医师。

2002年毕业后一直从事肛肠科临床工作,具有多年肛肠科临床经验。

为县级中医临床技术骨干,在成都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肛肠科进修学习一年。

从2010年至2012年参加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学习。

工作期间先后在国家级杂志上发表论文5篇。

论文:1.唐伯亮辩治肛痈的经验.《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1,12,第33卷,第12期:1147-1149.陈善国.2.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临床研究》,2011,10,第3卷,第19期:27-29. 陈善国.3.肛门直肠狭窄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临床研究》,2011,11,第3卷,第21期:33-34. 陈善国.4.痔术后出血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国中医急症》,2012,2,第21卷,第2期:246-247. 陈善国.乐至县中医医院肛肠科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计划及措施为了继承整理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培养造就高层次中医临床人才和中药技术人才,继承与发展中医药学术,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肛肠科开展了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现就学术经验继承工作计划及措施总结如下:一、继承学术经验工作目标通过继承工作,使继承人在整理、继承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中医药学术,培养造就一批热爱祖国、热爱中医药事业、中医理论深厚、中医药技术精湛、品德优良、医德高尚的高层次中医药继承创新型人才。

陈宝贵教授用药经验介绍

陈宝贵教授用药经验介绍

陈宝贵教授用药经验介绍摘要:生石膏具有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的功效,临床上常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喘咳,胃火亢盛,头痛,牙痛等。

陈宝贵教授为张锡纯的再传弟子,从医50余载,临床经验丰富,治疗疾病辨证准确,组方灵活而严谨,用药精当,用量精准,善于治疗脾胃病及疑难杂症,而且疗效颇佳,现对其应用生石膏治疗各类热证的临床经验进行总结。

关键词:陈宝贵教授;生石膏;运用经验The raw gypsum belongs to the antipyretic medicine. Gypsum is commonly usedin exogenous febrile diseases,fever of polydipsia,lung heat cough,stomach hyperactivity,headache,toothache,etc.. Professor Chen Baogui is a retransmission disciple of Zhang Xichun. He became a doctor for 50 years. He has a lot of clinical experience. His treatment of disease diagnosis is accurate,flexible and rigorous prescription,accurate medication,accurate dosage. Professor Chen is good at treating spleen and stomach disease and Difficult miscellaneous diseases. The effect is very good. The clinical experience of the application of gypsum to treat all kinds ofheat syndrome is summarized.陈宝贵教授为张锡纯的再传弟子,第三批、第四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指导老师、全国名中医,陈教授从医50余载,辨证准确,组方严谨,用药精当,余有幸跟随陈师学习,现将吾师应用石膏经验总结如下。

陈宝贵运用痛泻要方加减治疗泄泻经验浅析

陈宝贵运用痛泻要方加减治疗泄泻经验浅析

…★张洁1…李秋霞2…陈宝贵3(1.天津中医药大学2.武清梅厂医院…天津……301701;3.摘要:陈宝贵在脾胃病的治疗方面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方为治疗肝郁脾虚泄泻的主方,通过追溯此方的本源、行归纳总结。

关键词:痛泻要方;肝郁脾虚;泄泻中图分类号:R249……文献标识码:B陈宝贵教授为全国首届名老中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第三批、第四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天津中医药大学博硕士生导师、教授,中西医汇通学派张锡纯先生关门弟子柳学洙先生的高徒,深得两位先师真传,现已行医50余载,精于脾胃病及脑病的中西医治疗,在治疗脾胃病时总结出治胃九法,临床辨证上提出三精准原则,用药时注重药物的炮制与煎煮法,临证经验非常丰富,笔者跟师学习,甚感荣幸备至,现将师之经验浅述于下。

1…痛泻要方溯源考痛泻要方首载于《丹溪心法》,其中曰:“治痛泄,炒白术(三两),炒芍药(二两),炒陈皮(两半),防风(一两),久泻,加升麻六钱。

上锉。

分八帖,水煎或丸服。

”书中未言其名,戴元礼在注释中言明:“腹痛泻水肠鸣,痛一阵泻一阵,是火”“腹痛甚而泻,泻后痛减者是食积。

”结合丹溪用药时治疗脾虚泄泻时多用白术、白芍等,气虚泄泻时善用升麻、防风,笔者推测丹溪原将其用于脾虚中气下陷,食积作痛的泄泻中。

《医学正传·卷二·泄泻》按照其在《丹溪心法》中的作用将其记载为“痛泄要方”,《医方考·卷二·刘草窗痛泻要方》将其改名为“痛泻要方”,并且对其有较为详细的介绍:“泻责之脾,痛责之肝;肝责之实,脾责之虚。

脾虚肝实,故令痛泻。

是方也。

”首次明确提出痛泻要方所致泄泻的病机为肝强脾弱。

《景岳全书·和七版《方剂学》将痛泻要方的主要功用归纳为补脾柔肝,祛湿止泻。

主治肝郁脾虚之痛泄,主要症状为腹痛肠鸣,泄泻,泻必腹痛,泻后痛缓,舌苔薄白,左脉弦、右脉滑[2-3]。

现代应用中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消化道疾病:曹玉军等[4]将其应用于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治疗组总有效率92.5%;张小波等[5]认为其有治疗便秘的作用;何平[6]用痛泻要方合芍药汤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治疗组总有效率86.96%;王玉兰等[7]用痛泻要方合泻白散加减治疗小儿顽固性厌食症,治疗组总有效率97.9%;陈云志等[8]应用痛泻要方治疗慢性胆囊炎,治疗组总有效率92.8%;姚飞等[9]用痛泻要方联合四神丸、葛根芩连汤治疗胆囊切除术后慢性腹泻,治疗组总有效率88.9%;(2)精神神经系统疾病:李严生等[10]应用加味痛泻要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伴抑郁状态,治疗组总有效率96%;杨标等[11]应用痛泻要方加减治疗中风后顽固性呃逆,治疗组总有效率86.36%;(3)妇科疾病:胥风华等[12]认为痛泻要方能够治疗肝郁脾虚型经行泄泻。

陈宝贵教授运用活络效灵丹验案举隅

陈宝贵教授运用活络效灵丹验案举隅

陈宝贵教授运用活络效灵丹验案举隅
张照健;赵蕾;陈宝贵(指导)
【期刊名称】《光明中医》
【年(卷),期】2022(37)9
【摘要】活络效灵丹为近代著名医家张锡纯先生所创,见于其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一书,凡病之由气血凝滞者,如癥瘕痃癖、内外疮疡、心腹四肢疼痛等均可用之,后世医家在临床运用之中对此方不断继承和发展,用之于临床效果颇佳。

陈宝贵教授善于活用此方,此文收集陈教授验案5则,对其运用此方的治疗经验进行总结,并对活络效灵丹之组方及现代药理研究进行简略阐述。

【总页数】3页(P1642-1644)
【作者】张照健;赵蕾;陈宝贵(指导)
【作者单位】天津市武清区中医医院ICU;天津市武清区梅厂医院内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
【相关文献】
1.陈宝贵教授治疗奔豚气验案举隅
2.陈宝贵教授运用桃核承气汤验案举隅
3.陈宝贵教授治疗眩晕临床验案举隅
4.胡永盛教授运用活络效灵丹加减治疗骨关节炎验案举隅
5.陈宝贵教授治疗脊髓空洞症验案举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陈宝贵教授治疗习惯性流产经验介绍

陈宝贵教授治疗习惯性流产经验介绍

JOURNAL OF NEW CHINESE MEDICINEJuly 2012Vol.44No.7陈宝贵(1949-),天津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任医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第三、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中国首届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获得者,天津市首批名中医。

习惯性流产是妇科的疑难病症。

陈教授曾跟随中西汇通学派创始人张锡纯的入室弟子柳学洙侍诊10余年,对应用寿胎加味丸治疗习惯性流产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

陈教授在继承张锡纯之寿胎丸治疗习惯性流产的学术思想基础上,提出“母子双补治疗习惯性流产”的观点,临床取得较显著的疗效。

余有幸忝列师门,获益颇丰,现将陈教授运用母子双补法治疗习惯性流产经验介绍如下。

1病因病机中医学认为,流产的主要原因是母体脏腑虚弱,气血失调,以致胎元不固,尤其与先天肾气的盛衰、后天脾胃的滋养及血热、血瘀等有关。

结合多年临证经验,陈教授强调指出,肾主生殖,女子肾脏系于胎,肾气是母之真气,子之所系也,胎儿的形成,依赖于母体肾气的充实。

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指出:“胎在母腹,若果善吸其母之气化,自无下坠之虞。

且男女生育,皆赖于肾脏作强……故肾旺而能荫胎也。

”胎元的牢固,依赖肾的封藏,肾的封藏正常,则胎元自能正常生长发育。

而且胎儿能在母体内正常地生长发育和成熟,还须胎儿本身健康,有能力吸取母体的精气。

母子任何一方不正常都可造成胎动不安、胎漏或堕胎、小产,甚则引起屡孕屡堕而成滑胎。

《景岳全书》亦载:“且胎养十月,经养各有所主,所以屡见小产堕胎者,多在三个月及五月七月之间,而下次之堕,必如期复然。

且以先次伤此一经,而再值此经,则遇阙不能过矣,况妇人肾以系胞,而腰为肾之府。

”陈教授结合《医学衷中参西录》载:“流产为妇人恒有之病,而方书所载保胎之方,未有用之必效者。

诚以保胎所用之药,当注重于胎,以变化胎之性情气质,使之善吸其母之气化以自养,自无流产之虞。

若但补助妊妇,使其气血壮旺固摄,以为母强自能荫子,此又非熟筹完全也”及“于以知:或流产,或不流产,不尽关[收稿日期]2011-12-22[基金项目]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编号:国中医药人教发(2011)41][作者简介]崔俊波(1976-),男,医学博士,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治疗脑病研究及名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

陈宝贵治疗脾胃病临床经验总结

陈宝贵治疗脾胃病临床经验总结

陈宝贵主任治疗脾胃病临床经验总结天津市武清区中医院张丽胃痛又名胃脘痛,是指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发生疼痛为主症的病症。

中医学认为胃痛是一个病,西医学认为胃痛是一个症状。

很多疾病,如急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胆汁反流性胃炎、胃下垂、胃粘膜脱垂、胃石症、胃癌、胃术后综合症、残胃炎、上消化道出血、功能性消化不良、胃神经官能症、胃幽门不全梗阻、十二脂肠炎等均可引起胃痛。

可见胃痛是临床上的常见的多发的病症,研究本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近10多年来,在临床上对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的治疗,西医以H2受体阻滞剂、质子泵抑制剂为主,辅以一些粘膜保护剂,这些方法在解除患者痛苦、短期内使溃疡愈合能有较好的疗效,但仍有不少难以解决的问题,如大约有5%——10%的病人多个疗程重复治疗,均不能使溃疡完全愈合,与溃疡并存的胃窦炎症仍持续存在,已愈合的溃疡在数月内极易复发,即使维持半年的治疗,仍有25%——30%的病人在10年内复发。

且长期服用上述药物,会出现头痛、口渴、反应迟钝等副作用,因胃酸过度抑制可造成上腹痛、胀气、腹泻、恶心呕吐等胃肠神经功能紊乱症状。

但事实上并不是所有慢性胃炎都有高酸分泌,大部分患者胃酸分泌正常,甚至偏低,只是分泌的节律紊乱。

对这部分患者也大量使用抑酸药显然是不明智的,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消化功能减退(胃蛋白酶必须在一定的酸度下,才能发挥其功能,酸刺激可促进胆汁胰液分泌),肠道菌群失调,胃肠功能紊乱。

因此我们建议以循证的方法,在患者有高酸分泌的事实的基础上再使用抑酸药,否则患者的病痛不但得不到缓解,反可因医源性因素而加重。

因此,如何利用中医药提高治愈率,减少复发率,重建脾胃生理能,减少副作用,是一个值得研究、探索的领域。

陈宝贵主任医师结合多年临床实践,重视现代研究,对脾胃病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特别是在重建脾胃生理功能方面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吾有幸拜师侍诊学习,现将其治疗胃脘痛的8种法则及有关胃肠功能性疾病的诊治经验、临床用药思路总结如下:胃痛病名始见于《内经》。

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计划

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计划

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计划一、引言名老中医承载着中医药学的深厚底蕴与丰富实践,他们的学术经验与临床技艺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宝贵财富。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名老中医的学术经验,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与水平,特制定本工作计划。

二、工作目标1. 全面梳理和整理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形成系统的学术传承体系。

2. 培养一批具备名老中医学术素养和临床能力的中医药人才,为中医药事业提供人才保障。

3. 推动名老中医学术经验在现代医学领域的应用与融合,提升中医药的国际影响力。

三、工作内容与措施1. 学术资料整理与挖掘(1)搜集和整理名老中医的著作、论文、讲稿等学术资料,建立名老中医学术资料库。

(2)对名老中医的临床案例进行梳理和分析,总结其独特的诊疗思路与方法。

2. 学术传承与培训(1)举办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传承班,邀请名老中医及其传承人授课,传授学术经验与临床技艺。

(2)组织中医药人员参加名老中医学术研讨会,拓宽学术视野,增进学术交流。

3. 临床实践与应用(1)鼓励中医药人员在临床实践中运用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提高临床疗效。

(2)开展名老中医学术经验在现代医学领域的应用研究,探索中西医结合的新模式。

4. 宣传推广与国际交流(1)通过媒体、网络等渠道宣传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提高中医药的社会认知度。

(2)加强与国际中医药界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名老中医学术经验走向世界。

四、时间安排本工作计划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分为以下阶段:1. 第一阶段(X个月):完成学术资料整理与挖掘工作,建立名老中医学术资料库。

2. 第二阶段(X个月):举办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传承班,培养一批传承人才。

3. 第三阶段(X个月):组织中医药人员开展临床实践与应用研究,探索中西医结合的新模式。

4. 第四阶段(持续进行):加强宣传推广与国际交流工作,不断提升名老中医学术影响力的国际地位。

五、保障措施1. 组织保障:成立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本工作计划的实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中 医 经 典著

作 是 中 医 理 论 之 渊 薮 是 经 过数千 年 临 床 实 践 检 验 的 经 验 结 晶 名 中 医 成 才 的 经 验 中 最主 要 的




是 刻 苦 钻 研 中 医 经 典 和 各 家学 说 从 而 全 面掌握 中 医 基 本 理 论 深 刻 领会 其 科 学 内 涵 学 习 才 能 由 表
、 、


在 工 作 中 学 会 和 患 者 交 朋 友 加 强 医 患 之 间 的 沟 通 取得 患 者 的 信任 只有 如 此 方 能 达 到 更 好 的 疗
, ,




求 木 之长 者 必 固 其 根 本 欲 流 之 远 者 必 浚其 源 泉 谋 事之 成者 必 强 本 厚 基
“ “
, ,


验 的 背后 有 着 更 深层 次 的


隐 性 知 识和 思 想 需 要 学 习 和 继 承 学 习 和 继 承 独 特 的 学术 经 验 背后所

, ,

蕴 涵 的 辨 证 思 维 方 式 更 为重 要 在 学 习 经 典 和 跟 师学 习 的 基 础 上 不 断 总 结 名 老 中 医 经 验 整 理 归 纳

, ,
资 源 对 于 缓解 看病 难 的 局 面具 有 重 要 意 义


名 老 中 医 学 术 经 验 传 承 是 推 动 中 医 药 事业 发 展 的 重 要 举 措


以 建 立名 老 中 医 工作 室 为 载 体



强名 老 中 医学术 思 想 和 临 床 经 验 的 传 承与 创 新 通 过 整 理 总 结 继 承



医 乃 仁术

思 想 的 典 型 表 现 仁 者 爱人 当 以 恻 隐为 端 慈 悲 为 怀

, ,


和 是 中 医 的 核心 价 值




和是
生命 赖 以 形 成 存 在 运 动 的 基 础 和 是 健康 快 乐 智 慧 的 最 高 境界
、 、




聪 明 是天生 的 智 慧 是 修 炼



记 在学 习 记 录 中 要 能 体 现 自 己 的 学 习 心 得
, ,


4

名 中 医 工 作 室 导 师 全 体 继 承人 每 月 的 第 三 个周 二

, ;
下午 进行 学 术研 讨 学 习 继 承 名 中 医 学 术 思 想 整 理 总 结 名 中 医 临 床 经 验


5

1




基础 扎 实 具 有 较 丰 富 临 床 经 验 发 展 潜 力 强 本 科学 历 以 上 的 中 青 年 骨 干 医 师 2 0 名 其 中 包 括 专 职
、 、


人员 3 名

医 院 每 季 度 组织 人事 科


医 务 科 科 教科


医 院 办 公 室 党 务办 公 室 信 息 科





不见 经 传 发 前 人 所 未发 对 于 许 多 疑 难 杂 症 有 独 到 的 疗 效 受 到 诸 多 患 者 的 称 颂 故 名 老 中 医 是 亟




待 开 发 的宝 贵 资 源 针对 当 今 社会 看 病 难 找 名 医 看 病是难 上 加难 的 局面 充分 发 挥 名 中 医 这 份 宝 贵

对 于 医 案 医 话 读书

笔 记书 写 优 秀 者 给 与表 彰 发 表 导 师 学术 经 验 的 论 文 或论 著给 予


定 的 物 质及 精 神 奖 励 对 于 未 完


成 要 求 者给 与 相 应 的 的 处 罚



6

医 院 对 名 中 医 工作 室 采 取 倾 斜政 策 确 保 工 作 室 工作 顺 利 开 展
1

1



学 习 记 录 每 月 书 写 医 案 医 话 篇 每年 发 表 导 师 学 术 经 验 的 论 文 或 论 著 篇

1

1


3

继 承人 应 按 统


排 在 规 定 时 间 内 系 统 地 学 习 四 大 经 典 著作 及 各 家 学 说 中 医 名 家 医 案 医 话 等 每 月 完 成 2 篇读 书 笔


学 术发 展 的 总体脉 络 从 中 汲取历 代 医 家 的 学 术 主 张 以 及 临 证 精 髓 方 能 真 正 继 承 中 医 的 法 脉 导 师



为 每 位 工作 室 成 员 购买 四 部 经 典及 《 医 学衷 中 参 西 录 》




医 林锥 指 》


规 定 学 习 章节 及 内 容 书 写 读 书




时 医 院 对 名 中 医 工作 室设 立 每 年考 核制 每 年 年 初 做 出 年 度 工作 计 划 年 底 逐 条 进 行考 核 工 作 计 划
完 成 情 况 落 实 相 关 奖惩 政 策


2

2
德 术 并进

深研 经 典


导 师强 调 指 出 成 名 医 需要
陈 宝 贵 名 中 医 传 承 工 作 室 传 承 思 路及 经 验 初 探
崔 俊波
1

1
2
指 导 陈 宝贵

2
中 国 中 医 科 学 院 博 士 后科 研 流 动 站
2

天 津 中 医 药大 学 附 属 武 清 中 医 院
中 医 药 的 继承

发 展和 创 新 工 作 是


多 的 是 需 要 领悟



通 过 领悟 而求 得 真谛 老 中 医 经 验 的 传 承 需 要 领 悟 的 东 西 会 更 多 因 为 这些 经



验 不 是 凭 空 而来 而 是 来 源 于 多 年 的 临 床实 践 总 结 跟 名 师 继 承学 习 的 重 点 是 导 师 的 学术 思 想 和 独



基 建 办 等相
关科室 听 取 汇 报 总 结 解 决 工作 室 运 行 中 的 各 种 问 题


为 使 名 中 医 工 作 室 的 工 作 有 章可 循 医 院 先 后 制 订 了 《 武 清 中 医 院名 中 医 工 作 室 暂 行 管 理 办
法》


陈 宝 贵名 中 医 工 作 室 管 理 办 法 及 具 体 实 施 细则 》
色 促 进 中 医 人 才 与 学 科 建 设 的 不 断发 展 壮 大 天 津 中 医 药大学 附 属 武 清 中 医 院 于 2
, ,

0 0 8

1
0月
成立
陈 宝 贵名 中 医 工 作 室 经 过 5 年 多 的 建 设 积 累 了 部 分 经 验 现 就 陈 宝 贵名 中 医 工作 室 在 名 老 中 医 学


特 的 临 证 经 验 通 过 近 5 0 年 临 床 心 得形 成 的 特 长 是 导 师 学 术 经 验 的 结 晶 具 有 独 特 的 临 床疗 效 我




们 应 该 把 它 继 承下 来 不 仅 要继 承导 师




药 显性 的 知 识 更 重要 的 是 在 这 些 显性 知 识和 经


1

2 2 3

术 研 讨 或 讲 座 定 期 批 阅 继 承人 的 学 习 笔 记 和 医 案 医 话



2

继 承人保 证 每 周 次 门 诊 跟 师 随 诊 每
1

周 次 跟 随 导 师 查 房 每月 次 参加 工 作 室 的 学 术 研 讨 每次 随 诊 或 学 习 需 记 录 跟 师 笔 记 查 房 记 录









只 有 德 术并 重



以德 为 先


才 能成 为 患 者 信 赖 的 大 医 应 先 做 人 再 做事 做 真事 本 色 做 人 角





色 做 事 透 彻 规 范 量 化 的 看 问 题 学会 处 理 自 己 与 社 会 的 关 系



仁 是 中 医 人立 身 之 本 仁 爱 是
, ,
术经 验 继 承 方面 的 思 路及 经 验 介 绍 如 下
1


成 立 名 中 医 工作 室 的 目 旳


名 老 中 医 学 术 思 想 是 重 要 的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名 中 医 是 中 医 学 科 和 学 术 的 带 头人 名 老 中 医 在 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